以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 大力推进学校统筹发展

时间:2019-05-15 06: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 大力推进学校统筹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 大力推进学校统筹发展》。

第一篇:以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 大力推进学校统筹发展

以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

大力推进学校统筹发展

尊敬的李局长、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工作作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镇中心小学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富宁县城30 公里,学校始建于1969年,迄今已有45年的办学历程,前身为**镇中心学校,2012年9月中小学分设,更名为**镇中心小学。

近年来,学校先后建成教学楼、学生住宿楼、学生食堂、集办公和各类教学用房为一体的综合楼等共8幢楼房,完成了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学校占地面积72492平方米,建筑面积17428平方米。全镇有一级完小15所(含镇级完小1所),二级完小2所,村小5所,一师一校3所,附属幼儿园1所,省级示范性成技校1所,村级成技校15所,自然村成技校6所。有教职工196人,教学班120个,在校学生3263人。

多年以来,学校获国家教育部“中华扫盲奖”,县级“平安单位”、“创平先进集体”、县级“文明单位”、州级“平安校园”等荣誉。在全县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考核中获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一次,小考成绩多年位于全县前列,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生源。

二、思想理念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质量立校,服务立校”的工作宗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办学理念

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一生幸福作准备”为学校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校训:海纳百川、自主发展 校风:文明、求实、严谨、创新 教风:严谨治学、谦和踏实

学风:勤奋学习、活泼开朗、自主发展、学有创新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教师素质较高、教学条件优越、教育质量较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先进学校。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 — 培养道德良好、基础扎实、人格健全、个性鲜明、意识创新的小学生。

道德良好:举止文明,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扎实: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人格健全:有自治能力、适应能力和文明习惯。

个性鲜明:独立自主,有健康的个人情趣,勇于表达个人观点。

意识创新: 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

(三)、具体目标

1.学校管理。坚持以文化兴校抓管理,德育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德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2.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素养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创新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3.德育工作。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一生幸福作准备”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小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抓好学生行为习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抓好家校共育。

— 3 — 4.教学工作。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5.教研工作。完成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6.总务工作。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四、工作措施

一是通过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要求、民主管理,人文关怀激励考核,以和谐进取的团队推动学校稳健发展。

二是通过完善管理,不断创新德育手段,拓展教育渠道促进养成教育及育人环境的形成,以生动深刻的德育活动提升教育品质。

三是通过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抓实公开课堂教学,抓好集体研讨备课,以生动多样的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四是通过不断完善管理计划,严格执行课程,抓实起始与毕业,打造高效课堂,加大研究力度,以扎实规范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 4 — 五是通过打造集体育、文化于一体的“公园式”校园,实施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多元人文评价体系,以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凸显校园文化品味。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镇区生源少,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原因,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学校领导班子规划学校工作及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整体设计,导致学校发展定位不够清晰,无法实现共同“愿景”。

2.骨干教师比例小,缺乏引领。会导致教育科研纵向横向发展深度不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对**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的汇报,不足的地方还很多,恳请各位领导多提意见,我们将在县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学校建设,力争把**镇中心小学建设成为师生和谐发展、家长满意度高、社会评价优秀的文明校园。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孙景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为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对于我市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扣“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大力抓好都市农业发展和农村实事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整体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加快形成城乡产业融合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以都市农业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建设都市农业为主题,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重视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形成以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都市农业产业格局和“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圈层布局,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的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充分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都市农业外向度。

继续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为重点的人口集聚机制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要素市场化的产业集聚机制。引导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小城镇集聚,吸引乡镇企业逐步向小城镇合理集聚。以产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纽带,发展块状物色经济,繁荣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家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健全都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杭州农网和农技110的作用,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更有效的科技信息服务。抓好食用农产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健全生产管理、检测检验、监督保障体系,强化全过程管理,不断满足群众对放心、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实事项目实现城乡共同进步

以农村实事项目建设为重点,致力城乡共同进步,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新成果。坚持城乡统筹、执政为民、惠及农民,把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农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设计和利用有效的载体,从需要和可能上考虑,明确内容、时间、标准,集中力量抓好和深化一批涉及实事项目,并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和现实途径。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加快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载体,以改善农田水利、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农村建设与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精神生活,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需求。深化“49100”工程,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群众共同富裕。重视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和困难户危房改造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困难。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结合杭州实际,积极推进农业税征收办法改革,尽快实现农户零说赋。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深化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努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到位等问题。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撤村建居单位的清产核资和股份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制度改革,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更好地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广大农民。

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流动。

积极探索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趋势,适时调整乡镇、村行政区划和管理范围,加快建立“精简、高效”服务型的乡镇、村管理体制。

第三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 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 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党的十八大

报告学习体会

来源:中国土地作者:贾文涛2013-02-2

5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再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指引,党的十八大倡导和规划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是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土地整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各地依据规划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采取工程、生物等整治措施,控制了土地沙化、盐碱化、石漠化,减轻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生态涵养能力。通过农田整治,建设了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成规模的基本农田,提高了高产稳产农田比重,为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耕地是农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湿地、绿地、景观等多种自然生态功能,对耕地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综合整治,维护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优化了农田景观,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在长三角、珠三角建设用地集中区和大中城市周边,耕地已成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新疆等西北干旱地区,通过农田整治,盐碱地得到治理,植被覆盖率得到提高,防风固沙能力得到增强;在贵州等石漠化地区,结合生态退耕,建设保水、保土、保肥“三保田”,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保障了粮食生产,实现了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双重保障;宁夏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整治工程,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引导移民依靠整治后的优质耕地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特色产业,走上了靠产业致富的道路。通过推进农民住宅向镇区和中心村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减少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增强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能力,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十一五”期间,全国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6亿亩,种植农田防护林2.7亿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0多万亩,工矿废弃复垦率从10%提高到15%,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土地整治在内涵、外延上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呈现出“规模扩展、内涵延伸、品质提升”的发展态势。在范围上,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内涵上,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实施手段上,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地开发等政策的综合运用转变,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逐渐成为新时期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

土地整治内涵的综合性、目标和效益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鲜明,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平台。

从土地整治向更高层次的国土综合整治转变,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从“土地”到“国土”,虽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整治内容的综合性更强,空间范围更广,内涵和目标更加多元化,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更显著。国土综合整治,一般是指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对某一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全部地理建设活动和过程。在开发国土资源的同时,通过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和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综合整治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在区域基础上,协调好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二者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人地关系系统。同时,国土综合整治还是国家行使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协调全局与局部、长远与近期、城市与乡村、发展与环境,以及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利益冲突,合理有效配置资源,都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国土开发利用问题,中央不断总结探索破解之策。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与整治”,十六大报告提出“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土规划”,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加强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方面做出了明确工作部署。“国土综合整治”直接体现了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管理思想,体现了合理开发利用国土是目的、国土综合整治是手段的辩证关系。

加快编制实施国土规划。在统筹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城镇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土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综合性战略部署,安排好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在地域空间内要协调好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体系的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网的配置,把国土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整治保护密切结合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土地整治规划。2012年3月,《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由国务院批准实施,提出到2015年再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耕地2400万亩、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率达到35%以上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强化规划实施,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高举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两面大旗,统筹安排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土地复垦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积极部署国土综合整治。当前,开展国土综合整治要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主要出发点,巩固国土生态屏障,建设宜居家园,促进国土生态安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对构成国土生态系统基石的大江、大河、大湖、大片湿地、海岸带和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提出重点保护和整治的措施。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综合治理,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要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关键理论和技术

攻关,为国土综合整治提供全面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加快制度建设,促进国土综合整治顺利推进。

党的十八大已拉开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幕。面对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在系统总结过去十多年土地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公众参与,统筹保障发展、保护红线和生态建设,努力开创国土综合整治大格局。

第四篇:学校三年发展发展规划 2 2

2015—2018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呼图壁县第四小学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一)、学校基本情况

呼图壁县第四小学原称呼图壁县第三小学。始建于1951年。学校原址位于呼芳南路。学校占地面积17103.8平方米,建筑面积3598平方米。12个教学班,648名学生,共有教职工53人。由于学生不断增加,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均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呼图壁县党委、人民政府决定于2014年8月动工新建呼图壁县第四小学,2015年8月竣工。教科局于2015年8月6日宣布呼图壁县第三小学整体搬迁至新建四小,8月20日学校整体搬迁,更名为呼图壁县第四小学。现在学校占地面积52710.39平方米,建筑面积10854平方米。17个教学班,746名学生,共有教职工63人。

(二)、学校发展的思想理念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重点,夯实基础,着力强化习惯养成,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树立四小品牌形象。

学校一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坚持“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良好习惯、花样人生”的校训、以培养 “阳光、快乐的学生”为办学目标,以“阳光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阳光德育为载体逐步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近五年来先后创建了州级德育达标校、州级模范教工之家、县级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县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县级平安学校、荣获县级依法普法先进单位、县级巾帼妇女先进单位、州级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荣获县级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荣获县级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势:学校位于沙舟路北,道路改造基本完成,周边环境优良。

2、教师优势:上级逐年为学校配备教师,教师队伍不断年轻化,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目前人际关系和谐,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3、家长优势:家长对 学生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学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增强。

4、学生优势:随着办学条件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来源更

加广泛。

5、社会资源优势:各级党委、政府、教科局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工作支持力度大,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和更新,社会声誉日增。

三、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整治校园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实现校园环境的净化、美 化、绿化、亮化。

2、建章立制,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改造、更新、添置设施设备,实现教育设施现代化。

4、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流师资,打造名师群体。

5、学校品质建设亟待提升。

四、学校未来发展远景规划

通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规范、师资优良、质量较高、特色凸显、文化鲜明的示范性阳光学校。

管理规范:管理能很好体现制度和人文的结合。学校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协调合作。各类规章制度健全有效,监管有力度。各部门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师资优良:教师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心态阳光。对学生充满爱心,责任感强。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教科研意识,能将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形成以州、县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群体。

质量较高:逐步形成有序的阳光德育机制,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心态阳关、身心健康。积极营造花香满园的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引导学生自我主动成长;学生学业成绩优良,学习兴趣浓厚。

特色突出:深入挖掘课程中潜在的资源,发挥教师的潜力,形成学校特色,通过德育系列化、教师专业化、教研校本化、学校办学特色化等方式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凸显特色。

文化鲜明:结合本地资源,发挥社区及学校教师群体资源优势,以花儿文化建设为主题,提炼学校精神,逐步转变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共建和谐校园。

五、学校发展目标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阳光育人 和谐发展。实现阳光德育,打造阳光课堂,培养阳光师生。

学生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培养阳光快乐的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教师发展: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塑造阳光心态的教师。

(二)办学目标

以“阳光育人 和谐发展”为立足点;以阳光课程为主渠道,以阳光德育为载体,突出学校内涵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努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力争在五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呼图壁县有文化特色的小学。

(三)培养目标:

培养阳光、快乐、健康的少年儿童。

六、学校具体工作目标

(一)学校管理

1、工作目标

健全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精细务实的学校管理文化。

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民主管理氛围。教师参与: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退休教师座谈会,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听取他们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学生参与:创设岗位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小主人。家长参与:开设网络“校长信箱”;由家长代表分别组成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广纳家长的意见;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听课、评课,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讨论修订并开始实施《呼图壁县第四小学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呼图壁县第四小学管理制度汇编》并经教职工大会通过;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学生及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纳合理的意见;做好家长开放日工作。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家长开放日活动全面启动;建立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呼图壁县第四小学规章制度》,努力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保证学校高速发展;学校阳光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总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逐步总结学校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经验,逐步推广;形成家校共管的长效机制,形成家校教育管理的常态制度。

(二)德育工作

1、工作目标

培养学生文明守纪,礼貌待人,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健康的心理品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具体措施

(1)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

进一步健全红领巾广播站、文明监督岗等各种组织,规范各种管理制度、队干部轮换等各种工作形成制度或操作流程,便于少先队员自主活动。

(2)大力推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这一德育特色教育。以学习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我先行”、“好习惯伴我成长”等礼仪、礼节、礼貌专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让队员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教育实效性。

(4)加强法制教育,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班队会等渠道开展各种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使队员珍爱生命,增强自护、自救意识,让队员的法律安全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

(5)积极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针对家长闹心的问题,社会担忧的问题,儿童成长的烦恼,对广大家长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增强对儿童进行家庭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能力。

(6)广泛开展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青少年的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使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主题教育,使队员的道德思想、道德觉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较大提高;建立一批班容美、班风正、特色显的特色班(中队)。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学校特色班级达到80%以上,形成中队有特色、班级有文化。(3)2017年9月-2018年8月

开展“阳光少年”、“阳光班级”、“阳光家长”系列评选活动。总结阳光德育的特色经验,为后期进一步推进阳光德育形成经验基础。(三)教学工作

1、工作目标:

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规范教学行为为主要抓手,以打造阳光课堂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保证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优质化,提高教学质量;以课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形成学校“阳光课程”体系;通过教师帮教等手段提高各学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2、具体措施:

(1)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促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加大对各教学环节随机督查与评价的力度,关注过程管理,向过程要质量,做到教学常规高质量。

(3)积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载体的的多种形式校本研修活动。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开展多形式的学科素养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4)积极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5)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扶提高各学科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初步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开展“主题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兴趣选修”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做好各学科后20%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研工作;修订原有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和课堂评价方案;开展有实效性的校本研训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尝试探索,形成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时反思总结;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和课堂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以科研来提高质量的教学氛围,力争教学质量综合水平达到呼图壁县中上水平。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学校阳光课程体系形成完善机制,对推行实施较好的学科进行课程纲要、教材的印制。规范阳光课程特色教材,形成学校阳光课程特色资料;总结推广阳光

课程教学经验,为后期进一步深层次延伸课程奠定基础。(四)教科研工作

1、主要目标

推进各级别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梳理、传承、发展教改经验,并保证各级课题研究质量的提升。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

2、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教育科研管理与奖励制度,使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结题鉴定、经验推广、成果奖励等教育科研各环节的运作更为规范而高效。

(2)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县级以上课题,确立“县——校” 二级课题研究与指导的新格局。通过外聘专家指导、外出参观学习、主题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专业化程度;加强对各级课题研究的指导,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效益。

(3)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完成现有的县级课题后研究阶段的实践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结题工作;开展多形式的先进教学经验的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学会梳理提炼教学经验。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全面构建县-校两级课题研究模式,通过外聘专家指导,外出参观学习、主题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专业化程度,加大对各级课题研究的指导,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与效益;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与研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教学案例、论文评比活动,并编写教师论文、案例集。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力争五年内在县级获奖教师达到30%以上。

(五)教师队伍建设:

1、工作目标:

建设一支“五勤”教师队伍——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合作、勤创新。进一步加大研训力度和经费投入,调动教师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内驱力,不断

提高业务水平,加快成长速度,力争在三年内培养出2-3名县级学科骨干(带头人)教师。

2、具体措施:

(1)强化师德修养——素质教育的灵魂。

以教育行风建设为重要内容,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开展“爱与责任”的评比活动,促进教师自我审视、自我超越,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在平凡的岗位中甘于奉献,激发教师进取和创新的意识。

(2)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育水平

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科研兴教为重要途径的校本培训,建立在课堂教学分析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培训内容 “新”、“实”、“活”,开展集中培训、自助式学习和研讨型培训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完善《呼图壁县第四小学优秀教研组的评估细则》,推动教研组的建设。

(3)开展各种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以赛促训。出台教师激励机制,以奖促评。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每学年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师德培训,创办“三小讲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3-8名教学尖子。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积极开拓各种渠道,创设条件,构建研修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把课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聘请专家,引领这3-8名教学尖子迅速成长,能在教学和教科研中脱颖而出。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通过三年努力,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专业发展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能培养出2-3名以上县级学科骨干教师。

(六)环境建设

1、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园设施建设,优化配置,美化校园环境。

2、具体措施:

(1)争取校园建设项目,取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上级拨付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建设资金到位,保障项目逐步落实。

(2)依据学校实际,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人员到位,做到建设与监督同步,确保项目建设有质有效。

(3)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开展。

3、推进计划:

(1)2015年——2016年,完成学校基本绿化工作,学校教学用功能室基本配备齐全。

(2)2016年——2017年,完成学校塑胶运动场的修建。学校楼道文化建设初步完成。完成学校展览馆建设,网络化图书管理,完善学校绿化、美化工作。

(3)2017年——2018年,学校教学用功能室配备齐全,环境文化建设基本完成。

七、保障与激励机制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2015-2018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各中层干部、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五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分解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3、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五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第五篇:以万全镇为切入点 大力推进全县城乡统筹工作

以万全镇为切入点 大力推进全县城乡统筹工作

从全国的社会经济形势来看,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滞后,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农村土地、资产、户籍等制度和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制约,各类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也影响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从温州市的发展任务来看,自2003年以后,温州投资率从37%下降到2010年的31.8%,期间温州经济年均增速仅为12.1%,发展速度由全省首位后退到全省末位,因此强化投资是温州市“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但是,强化投资必须要解决“钱从哪里出”和“地从哪里来”两大要素问题,尤其是后者,平阳县土地总面积105068.38公顷,未利用地7847.70公顷,仅占7.5%,“地从哪里来”成了一个棘手问题,土地问题成了发展瓶颈。

一、万全镇城乡统筹改革的进展情况

万全镇经过2010年5月和2011年4月两轮行政区划调整,范围包括原宋桥、郑楼、县轻工园区、第一农场、原榆垟和宋埠,并率全省之先提出“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实现万全镇和万全生态新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打破行政区划障碍,拓宽整体发展空间,走一条类似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路线。合并后的万全镇区域面积77.85平方公里,下辖87个行政村及农场四个作区,常住人口7.7万人。户籍人口7.7万人,在77.85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在87个行政村之中,相当于每村平均860人,占地1300亩。从上面村均占地千亩的态势可以看出,还有广阔的土地空间深深地囤积在农村。解决好农村建设用地高面积、低利用率的问题,不仅可以缓和乡镇发展的土地要素难题,还可减少各村公共配套重复性浪费以及管理散乱的问题。万全镇村居人口诸如陈交大之类的少数大村人口可达2000左右,而象宝兴、郑东之类的小村只有寥寥400人。虽然只有数百人口,水、电等公共服务设施却缺一不可,同时各村的服务配套处于政府服务链的末端,管理松散,效率低下。如何避免重复性投入,提高服务效率,通过农房集聚改造,集中服务配套设施,建立高档服务体系是有效手段。可见,万全镇要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崛起”,必须以农房集聚改造为切入点,把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化解诸多矛盾的重大课题来抓,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0年底,万全镇被列为温州市11个城乡统筹发展试点乡镇之一,开始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以“四个一”为抓手,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投融资平台建设:三月份通过工商注册成立了万全镇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平阳信用联社给予授信三亿元,已融资4800万,该农投公司作为政府直属国资营运公司,主要承担中心镇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农房建设的开发主体、宅基地的置换主体、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受让主体等市场主体功能,解决农房改造融资难题。

二是农房集聚建设规划:万全镇总体规划于3月份委托深规院编制,6月份通过评审。其中编制了农房集聚“1+3”规划,“1”为郑宋组合和宋榆组合城镇中心区,“3”为湖岭、陡门、象山三个农房集聚点。其中郑宋组合的控规已编制,榆宋组合的控规正委托编制,3个集聚点的选址以尊重意愿、地域邻近、文化保护、科学规划为原则,与交通、商业服务、教育、医疗等规划衔接,为集聚后的持续性发展预留了战略空间。

三是农房集聚试点建设:万全镇农房集聚改造两个试点分别为古农集聚点和金星小区集聚点。两个试点在5月16日和31日相继举行开工仪式,其中古农集聚点投资2.5个亿,占地100亩,金星小区总投资3个亿,用地106亩,建筑面积14万㎡,共有1188套,预计以上两个集聚点届时可安置8000人。金星小区分两期施工,第一期39亩已经竣工即可投入使用,第二期其中17亩已完成打桩,另50亩因调整容积率在报批。在注重安置房建设的同时,万全镇投入200多万对社区两岸景观进行改造,完全按照城市品味打造精品社区,进一步加大农户签约的吸引力。

四是农房集聚政策制定:农房集聚政策是农房集聚推进过程当中的重点和焦点,经过县镇两级多次讨论和修改,现已出台《万全镇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和《万全镇金星小区农房改造集聚建设项目实施细则(试行)》。

五是“三分三改”联动推进;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万全镇的股改以下鲍垟村为试点,编写了《下鲍垟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施方案》,实行静态股份制,设置全额享受股权人14种,半额2种,不享受股权对象9种。9月27日举行了下鲍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授牌仪式,已发放股东证。下步在全镇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改。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中,已经挂牌成立了镇土地流转服务站,下设八个信息点,并编写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实施意见》,引导农用地首先集中

到服务站,统一规划后再转租给种养大户,实现规模经营。试点在章桥村,目前该村已有50%农用地经过服务站实现流转,年底前还要争取全镇70%农用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统一集中到镇服务站,仿照“三圣花乡”模式,建设温州最美的田园乡村。

二、万全镇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统筹涉及方方面面,作为试点镇任务尤艰,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思考和发现的问题也很多。

从宏观上讲,主要是如何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使农业现代化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三化同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从微观上讲,一是项目审批如何高效快速。万全镇总体规划已经编制,但中心区榆宋组团的控制性详规还在委托编制,而且在与市县交通、水利等规划对接时还有可能修改,若按照县委县府部署明年在此建设25万㎡农房集聚点项目,有可能规划编制跟不上招投标进度。二是政策制定如何实现政府可承受与农民可接受之间的平衡。万全镇在走村入户中了解到的农户意愿如:①资产尚可的村民一般户均4人,两间宅基地,全家年收入6-8万,安置面积折成三个小套型,出售一套,两套自住可平衡,村民表示意愿随众,但希能子女成家后妥善解决老人的安置;②资产中下的村民户均4人,一间宅基地,全家年收入4-5万,安置面积只够自住,还需支付17万,村民表示资金困难无力搬迁;③邻近火车站和中心区的村,房产价值一间20-30万,安置支付17万,再加上装修费用,合计50-60万,与金星小区一套房的市值(50

万)相比,资产并无增值。三是农房集聚点工程建设如何兼顾技术标准与农民生活实际需求。从村民调查掌握情况中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对多层较青睐,认为小高层和高层购价偏高,物业负担偏重。而且农民上楼后的生活习惯、农具堆放等问题也很突出,需要在技术标准上和农民意愿之间寻求平衡,使农民可接受。四是三分三改如何积极稳妥。如何通过“三分三改”的联动推进,解决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传统农业变现代农业中的利益矛盾,真正实现要素市场化等等。

三、加快万全镇城乡统筹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跨越崛起。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一项伟大课题,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各个试验区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还要有兼顾全局的细心。面对城乡统筹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认为,从万全镇转型发展的瓶颈遭遇和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意义来看,要加快万全城乡统筹发展,以点带面推进全县跨越崛起,建议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统筹城乡规划,联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注重镇域内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综合交通、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项规划的整体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沟通、协调,成立万全片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机构,总揽万全片大统筹工作,重点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1+2”的总体框架体系(“l”就是1个中心镇建成区,“2”是建2个中心村),构建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休闲观光农业、休闲人居4个功能区。在西片和北片,建设新型工业功能区;在中心镇建成区内及南片物流集聚区构建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在湖岭片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区;在中心镇建成区及中心村社区布局内,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休闲人居功能区。建议对万全镇榆宋组团中心区控规编制的流程进行简化,以便控规编制能与中心区农房集聚项目同步。(二)统筹“三分三改”,大力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

认真总结章桥村地改试点、下鲍垟村股改试点和陈交大村户改试点工作,积极稳妥联动推进通过“三分三改”,切实保障农民其他利益不受到损害。同时大力推进农房集聚建设,使农民房产财富大幅度增值。一是要加快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是农房集聚改造的重要载体,农房改造集聚的做法包括集聚点建设、旧村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三种模式。万全镇从2010年被确定为试点镇以来,根据时间短、经验浅、起步低的特点,而且正处在城市化建设的开局阶段,将旧城区东南部1.8平方公里区域划为中心建成区,其中一块占地116亩原计划工业出让的地块通过功能置换,作为农房改造集聚点,即选择集聚点建设模式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文件)和《关于加快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通知》(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要求,将农房改造集聚点作为建新区,在整村搬迁的前提条件下,吸引各村申报,并根据集聚点的容纳户数,选取4-5个村作为拆旧区。选取拆旧区的条件是①拆旧区面积大于建新区;②拆旧区复垦后的耕地面积大于建新区耕地面积。因此,拆旧区与建新区之间具备土地节余,节余出的土地指标一部分用于出让以弥补农 6

房集聚中带来的资金平衡,另一部分划入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区。将建新区、拆旧区、项目区三者打包,作为一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上报,推进农房集聚改造,节约土地指标。二是要慎重推进宅基地置换。农村宅基地置换是盘活农村资产、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农民购房、推动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的重要措施。遵循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是置换政策的基本原则,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在宏观政策制定上发挥引导作用,万全镇在宅基地置换政策上多次进行讨论,考虑到置换面积要略低于拆迁补助政策,要防止农民换房后财产大幅度增值,但同时要避免流动资金短缺,生活出现困难,从最初基于拆迁政策的“落地四倍,保底50,依法自愿,违章不计”,经过模拟测试,结合万全镇实际情况,到“一间房105㎡,一户人30㎡,原房补偿、新房补助,违章不计,依法自愿,鼓励连片,整村优先”。从政策层面上看,“一间房105㎡,一户人30㎡”的置换比例与拆迁补助政策(1:4)相比,135㎡要小于户均宅基地面积(35㎡)的四倍。而一户一房可置换135㎡,一户三房只能置换345㎡,房户结合的置换政策使得置换面积并非单纯根据建筑面积正比例增长,保证了对住宅困难户的倾斜照顾。“原房补偿、新房补助”的置换补助使得农民在集聚过程中只需付出几万现金,即可获得135㎡的安置房,不至于为上楼而致贫。

(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按照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以新工业化和新城镇化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基础作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农业“接二

连三进四”,加快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工业集聚区、农业功能区、服务业街区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一是新型工业功能区建设。根据万全产业布局方案,建大平台,抓大企业,招大项目,以万全作为平阳新一轮工业化的主战场,加快中心镇建成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装备制造园、传统产业提升园、配套产业园等“一区四园”的建设,重点引进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以及央企、国企新型产业。二是休闲观光农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效益。主要是在湖岭片建设1000亩的现代化休闲农业观光区,并建设万亩现代粮食生产功能区。三是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万全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好万全商贸城改造提升工程,2011年启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会议中心建设。

(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管辖区域与人口适当、区域相对集中、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群众充分自愿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定农村新社区布局,构建万全镇“1+2”(1个中心镇建成区,2个中心村)的总体框架结构。重点加大社区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投入,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服务功能,重点推进农村社区救助、养老、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从而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局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制度的衔接。让广大农民群众也实现“幼有好教、病有良医、老有乐养、弱有善助”。

(五)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新型农民的培育成长。

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以提高全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文明素养教育为重点,建立城乡优质资源共享的教育体制,让城乡居民享有同等良好教育机会,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为目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医疗救助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建设为载体,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城乡居民都拥有文明、富裕、健康、高品质的幸福生活。一是强化基础教育。努力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教育专项资金份额和教育投入总量。一方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标准,在对“五类”学生予以免费的基础上,每位学生每学期补助新增200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爱心营养餐标准,提高到每学生每学期700元。另一方面,加快学校建设,加强农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邀请优秀青年教师到万全中小学校挂职任教。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万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加大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人均标准在20元以上。加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建设,确保到2012年,平均每千居民拥有0.75名以上的社区责任医生。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45-59周岁的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2012年达到95%以上。同时,建立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流转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的新机制,实现全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统一城乡失业保险制度。把形成劳动关系的各类用人单位职工,不分城乡、不分户籍依法纳入失业保险范围, 实现全覆盖;建立失地农民与

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流转的农民平等的失业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在原有的宋桥、郑楼卫生院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基础上,再扩大到湖岭、练川2个卫生服务站,努力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推进公共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加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投入力度,重点做好宋之才纪念馆、马星野故居、杜整牌坊、宋恕故居、叶廷鹏纪念馆、附二中旧址修缮、岭下古栈道建设,实现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重点做好万全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平瑞塘河休闲观光文化、湖岭文体活动中心和章周博士村建设。

(六)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秀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生态农业和绿色服务业,培育生态文化,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和美家园。以改善城乡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等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的推进力度,加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整治,统筹考虑、统一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强城乡一体化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整体推进田园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理想目标。

下载以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 大力推进学校统筹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 大力推进学校统筹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市国土局课题组 实施“金土地工程”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重大举措,是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全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城乡一体化专题资料选 统筹城乡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共同规律,是我......

    以“三个引领”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快速发展

    以“三个引领”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快速发展 宁晋县教育局副局长 冯建平2012年9月20日,全国第十五届推普周重点活动在邢台市宁晋县隆重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宁晋县教育局组织......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校之长,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校长要不断学习,锻造自我,以自己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全校师生,以先进......

    以机关文化建设为引领 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

    以机关文化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县县直机关工委联系指导7个系统党工委,下辖3个党委、25个党总支、64个党支部,党员4726名。近年来,围绕**文化大县的特点,坚持以“四......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双拥工作更快更好发展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双拥工作更快更好发展91963部队政治处刘光俊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为双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关于创建双拥模......

    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篇

    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彬县、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

    立足村情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宜居村庄建设

    立足村情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宜居村庄建设 ——环潭镇柏树湾村创建“宜居村庄”情况汇报我村位于环潭镇东北部,是一个三村合一、四镇交汇的黄土岗村,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295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