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泉州小吃的现状及对策[2012-9-1]

时间:2019-05-15 06:5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稿]泉州小吃的现状及对策[2012-9-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稿]泉州小吃的现状及对策[2012-9-1]》。

第一篇:[初稿]泉州小吃的现状及对策[2012-9-1]

泉州小吃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学生:江双双

(现代管理系2010级涉外旅游专业,学号201011014)

摘要:

泉州小吃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关于它“吃”的文化故事许许多多,泉州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并且丰富多样,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但却苦于无法全面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泉州小吃面临的现状和前景做出了分析和展望,希望能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泉州小吃。

本文采取优劣势分析法,集中于分析小吃的现状,然后提出可行的方案,进一步发展泉州小吃,如怎样挖掘泉州小吃更多的潜在市场,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以期到达双赢的局面,创造特色小吃品牌,从而更好地发展泉州小吃。

关键词:优劣势分析法,创造特色小吃品牌,发展现状

目录

摘要 „„„„„„„„„„„„„„„

一、引言 „„„„„„„„„„„„„„„

二、泉州小吃的概念 „„„„„„„„„„„

(一)泉州小吃的起源„„„„„„„„„„„„„„

1、泉州小吃关于“食”文化的故事„„„„„„„„„„„„„„„„

2、泉州十大名小吃„„„„„„„„„„„„„„„„„„„„„„„

三、泉州小吃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泉州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优势

1、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二)泉州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劣势

1、行业系统管理缺乏

2、知名度没有打开

(三)泉州小吃面对的机遇

1、新的市场的机遇

2、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带来大批游客

(四)泉州小吃遇到的威胁

1、同类型小吃带来的压力

2、宣传力度不够

四、解决泉州小吃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市场与竞争

1、挖掘泉州小吃的潜在市场

2、加强泉州小吃与本地旅游业的合作

3、加强泉州小吃的竞争力

(二)沟通与促销

1、让游客来泉州旅游是体验促销

2、创新经营,享不完的美味还能带走

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三)品牌与管理

1、建立泉州小吃品牌

2、设立独立的组织管理

五、结论

一、引言

有人说:“美食是最能感受一座城市风味的伴手礼”,那么泉州的特色小吃便是你游览风景时,不可缺少的风味小菜。沉淀着千年古城的韵味,这里的小吃有着不一般的魅力。故本文描述了泉州小吃不一般的文化故事,并分析泉州小吃如今的发展现状,根据这些现状加以分析。在参考了众多文献后,以及在实地的考察,对泉州小吃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对策,从而真正弘扬泉州小吃。

二、泉州小吃的概念

泉州小吃历经时代的洗礼,造就不一般的风味特产,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其品种繁多,式样翻新,造型美观,美味可口,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鲜美不喜加油腻。

(一)泉州小吃的起源

泉州位于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海资源。历史上两次中原汉民大量南下入闽,带来了北方汉族古老的饮食文化。唐代,泉州港是中国四大商港之一,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宋元时期,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物资人员的大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大交汇。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逐渐形成了风味独特的闽南菜流派。作为其一翼的泉州风味小吃,既保留了唐宋遗风,又有创新的内容。

泉州风味小吃的一些常用原料是从国外引种的,如小粒花生是明万历年间引进的,甘薯是从吕宋岛传入的。这些物产经精巧制作,便成为独具风味的名点。泉州人搞花生仁汤另有一番匠心和创造,炖好的花生仁表面看起来洁白完整,实则用筷一捺,烂如泥浆,吃时香味四溢,入口生津,耐人回味。

1、泉州小吃关于“食”文化的故事

泉州小吃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故孕育了许多新奇有趣的故事,在这我就举例说明几个,如安溪的湖头米粉,据说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圣祖玄烨因平定“三藩之乱”,又逢29岁生日,迷信的康熙决定提前做圣诞。

快马传消息至安溪,李光地和堂兄李光斗、叔叔李日煜商量如何为“升平嘉宴”增辉添彩?当时湖头山高水险林密虎多,山寨大大王林日胜捉上山寨,是安溪县城东岳庙和尚德辉禅师救出。未回家前,李光地在东岳庙学过做水粉。此时,李光地忽然想到,湖头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韧细腻,不如把水粉做成粗条再晒干好带上朝去,到时自己还可当众表演吃法。堂兄和叔叔都说如此甚好,但北方人喜食干食,御前亦难汤水淋漓,建议带上湖头的笋丝香菇同炒,味道更可显得与众不同。

这样,李光地把湖头米粉变成了贡品。他用肉丝、虾仁、香菇炒熟,肉骨汤适量和米粉入锅油炒翻动,快速提锅倒入瓷盘的炒米粉,竟成为康熙帝“升平嘉宴”中宴请大臣、翰林和有功之臣的有泉州地方特色的美味。

还有像牛肉羹,牛肉羹是泉州小吃中最受百姓喜爱,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据说,牛肉羹的问世与南宗名臣陆秀夫有关。

传说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并与元兵一同追杀文天祥等人。四月宋瑞宗死后,陆秀夫等人拥立年仅八岁的赵昺为帝。为了逃避元兵的追杀,他们时而居住在船上,时而在岸边觅食,处境十分狼狈。一天,陆秀夫领着帝赵昺潜入法石山讨食,荒野里只住一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家中惟一一条老耕牛几日前被元兵宰杀,如今只剩下一张牛皮和四个牛蹄。面对此景,陆秀夫只得与那父女俩一齐用刀将牛皮上残留的肉屑一点点地刮下来。由于刮下的牛肉放入沸汤中煮熟,并随手加入一些海盐和姜末。不料竟香气四溢,令帝饱餐一顿。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元两军在山决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背着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但由陆秀夫和那农家父女共同制作的牛肉羹,经那农家父女改进后在民间流传下来。到了明代,随着番薯从吕宋引入福建,番薯粉替代绿豆粉成了制作牛肉羹的主要原料,这种牛肉羹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

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在这里就不再说明了,如上面所说泉州小吃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酝酿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在这些故事后又有着一道一道的美食等着你,所以泉州小吃的发展是不可估计的,只要做好宣传工作,又能好好的继承和发展。泉州小吃必定能成为沿海旅游不可缺少的风景线。

2、泉州十大名小吃

(1)、洪濑鸡爪(2)、肉粽(3)、崇武鱼卷(4)、面线糊(5)、猪血汤(6)、肉夹包(7)、槟榔芋泥(8)、白鸭汤(9)、肉燕(10)、卤鸭

以上这些是根据网友在网上评选出来的泉州市区十大名小吃。

三、泉州小吃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泉州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优势

泉州小吃以其丰富多样,耐人寻味的趣味小吃,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故拥有以下几个优势:

1、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在泉州里你没有吃过这些小吃,那么你便是白来了一趟,很多人说到闽南旅游就是应该“扶着墙进去,在扶着墙出来”,而泉州的小吃便具有这样的魅力,令到此品尝的人流连忘返,如此具有魅力的美食当然拥有一部分的拥护者。泉州风味小吃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就像花生仁汤,炖好的花生仁表面看起来洁白完整,食用时筷子一夹,花生仁烂如泥浆,吃时留香四溢,入口生津,耐人回味,因而吸引了众多人的光顾。许多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闽南籍的乡亲,对泉州的风味小吃更倾注了一份特殊的情感,他们至今还念念不忘东街肉粽、侨光对面冰厅的上元丸等。

泉州作为全国知名的侨乡,在海外拥有大批的华侨,这些华侨对于故乡的一切记忆犹新,对于从前经常吃的美食更是怀念已久,所以泉州小吃是深受海外侨胞的欢迎。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泉州被马可波罗评价为东方的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海滨邹鲁的美誉,又被称为宗教博物馆。这些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也为泉州小吃带了新的机遇。

(二)泉州小吃面对市场竞争的劣势

1、行业系统管理缺乏

现在有关于泉州小吃的店铺经营者,并没有好好规划建设,行业的服务人员岁数不小且没进行专门化的培训,故造成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景象。来往的客人没有好好的招待好,令客人对小店的服务印象不好。而且泉州小吃店的门面形象设计较为粗糙,装修也都比较简单,通常都是白墙,吃完东西不会想再多坐一会,因为小吃店的进食环境太单一无趣了。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汪京强教授分析称,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分,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泉州小吃在口味独特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自己的门店风格,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装饰情调,这样不但能吸引更多食客,也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共鸣。这也正是泉州小吃现在管理上的缺憾!

2、知名度没有打开

“泉州小吃的主要消费群八成以上是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只占一成多。”泉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打造地方小吃的形象窗口,向外地游客集中展示地方饮食文化,是提升泉州小吃品牌知名度的好方法,但也存在难点。将地方小吃汇聚在一个地方,前期由于知名度没有打开,可能无法吸引众多的外地游客来消费,而本土消费群又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前期经营可能会亏本。眼前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一些小吃经营者对加盟小吃城(街)的兴致并不大。

因为知名度没有被打开,虽然拥有广大侨胞的欣赏,但是没有成型的产品难以销售,且又不被投资者看好,故现在的发展还没有成型。

(三)泉州小吃面对的机遇

1、新的市场的机遇

如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内就规划有泉台风味馆,去年10月开始运营,有5个商家经营泉州特色小吃,1个商家经营台湾小吃。该馆主要接待旅行团,外地游客可以品尝到如海蛎煎、肉粽、马鲛羹、永春醋猪脚、湖头米粉、崇武鱼卷等地方小吃,淡季游客接待量约百人/日,旺季在三四百人/日。像国庆节这样的旅游黄金期,一日可迎来上千人。该艺术园还计划引进更具地方品牌性的小吃商家,打造一个针对外地游客的美食窗口。这些都说明了新市场的到来,只看经营者能不能把握商机,好好进行宣传,相信所能得到的报酬将更多。如果能像锦绣庄这样提出一个好的发展方案,泉州小吃将能逐步打开知名度。

2、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带来大批游客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手中有了闲钱,这时候旅游变成一种潮流。大批的游客进入泉州旅游,旅游又离不开“吃住行游购娱”,吃又是生活极为关键的,所以泉州的小吃业也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段。

(四)泉州小吃遇到的威胁

1、同类型小吃带来的压力

虽然泉州小吃种类多样,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与其他地方很相近的小吃,这样就会让人感觉,既然我在自己家也能买到的小吃,为什么要大老远的买十分相像的小吃呢?且泉州小吃种类多,又没有将其进行一一分类整理,造成大众对泉州小吃的不熟悉。

2、宣传力度不够

同样是小吃类产品,沙县就将自己的品牌形象做的很好,至少让绝大部分的人了解并知道有这一产品的存在,而这正是泉州小吃的致命缺点。除了当地的居民对自己家乡小吃的了解,其他对其十分的不了解,这也是泉州小吃发展中必须要努力攻克的一个难关。

四、解决泉州小吃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市场与竞争

1、挖掘泉州小吃的潜在市场

因为同样的风俗习惯,台湾变成为了泉州一个不容小看的潜在市场,还有侨胞所在的领域都是泉州小吃发展中的潜在市场等等。努力挖掘这些不能小看的市场,让泉州小吃拥有更宽阔的发展空间。

2、加强泉州小吃与本地旅游业的合作

“一个吸引人的旅游城市须包含吃、喝、玩、游、购、娱几大要素。” 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副总经理郑伟萍称,曾有游客向她抱怨,泉州有很多风景区,但夜生活比较匮乏。“其实,可由有关部门组织牵头,将民俗文化与美食结合起来,打造一条有吃有玩又有看的民俗风情街”。在这方面,国内早有成功先例。成都锦里就是一条很成功的民俗风情街。在这条全长350米的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曾到锦里游玩过的市民许先生说,美食和民俗是锦里街的特色,在那可以听评书、看变脸和喷火等传统民俗表演,还可以吃到正宗的川菜和当地小吃,可谓“处处有看的、时时有玩的”,入夜更是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市民陈先生认为,泉州并非没有可以购物、休闲的风情街,只是变味了而已。比如:后城旅游文化街,该街北侧有保留较完整的古民居,南与著名旅游文化景点清净寺、关帝庙连成一片,建筑风格独特。最初,该街规划为集文化景观、旅游、专业市场为一体,以民间传统产品为主要特色的工艺美术旅游商品专业市场,但遗憾的是,现在这条街很少看到泉州的民间传统产品,更多的是古董字画。再如,状元街文化旅游特色街,这条街西接中山路,北临东街,中段处是玄妙观,建有独具泉州特色的牌坊,被誉为八闽第一街,随处可见极富闽南特色的牌楼、飞檐、斗拱。但就是这样一条古意盎然的街巷,如今却是服装、理发店、烧烤店及零星几家酒吧的驻地。

所以如果能加强与旅游业的合作,建成一个有泉州自己特色的旅游街,将能大大的提升旅游和小吃的发展。

3、加强泉州小吃的竞争力

泉州小吃种类如此这多,因为一些原因没被发扬其来,并不代表泉州小吃的竞争力不够,加大对泉州小吃的重视、保护、发展、继承,泉州小吃将能走出泉州。

(二)沟通与促销

1、让游客来泉州旅游是体验促销

与旅行社合作开展一个一“泉州小吃体验”的旅游项目,让一部分游客免费品尝泉州小吃,加强网络的宣传。

2、创新经营 享不完的美味还能带走

“美食其实是最能感受一座城市风味的伴手礼。”一名旅游业人士说,一些游客在泉州品尝到好吃的美食,却只能独享,无法打包带走。虽然泉州已经出现了鸡爪、鱼卷这类携带方便的美食,但不少小吃还无法以“真空装”的方式进入零售市场,美食伴手礼少之又少。

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负责人介绍,厦门有企业已经攻克了携带和保质的难题,推出了同安红烧肉、厦门姜母鸭的“真空装”,并将市场扩展到北京、西安等城市。连带汁的红烧肉都可以“真空”,泉州一些小吃也可以尝试开发真空包装,迈出走向外地市场的第一步。事实上,美食伴手礼的市场潜力巨大,以台湾小吃凤梨酥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台湾整体凤梨酥产值约达250亿新台币,凤梨酥也成了最知名的台北伴手礼,由此看来,传统小吃并非只能小打小闹,同样有机会做成大产业,焕发新生命。

所以泉州小吃应该借鉴其他地方的营销方法,让那些享受不完的美味能带走,这样能更好提高知名度。

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媒体是最好的宣传渠道之一,如果能让媒体替泉州小吃进行宣传,相信泉州小吃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三)品牌与管理

1、建立泉州小吃品牌

让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吃成为品牌,那泉州小吃可以真正的发展起来。

小吃行业应该加快直营连锁力度,增加品牌意识。干净优雅的连锁店无论是卫生还是用餐环境都要比小吃摊或普通小吃店有着更多的优势。除此之外,好的连锁机构在企业的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上也有更好的统一,方便消费者识别,有助于品牌形象的推广,国内一些知名餐饮机构走的就是这种品牌化的道路。

加快小吃业的整合步伐,考虑多种小吃联合经营。泉州的小吃遍布各县(市、区),而且各有特点。小吃业要发展,综合经营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考虑把泉州各个地方的小吃集中在一起,比如小吃城之类,这样,消费者不仅可以在一个地方看见泉州的所有小吃,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省却不少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小吃自身也可以自由搭配,既可以填饱肚子又不影响消费者品尝美食。

加快小吃业的整合步伐,考虑多种小吃联合经营。泉州的小吃遍布各县(市、区),而且各有特点。小吃业要发展,综合经营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考虑把泉州各个地方的小吃集中在一起,比如小吃城之类,这样,消费者不仅可以在一个地方看见泉州的所有小吃,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省却不少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小吃自身也可以自由搭配,既可以填饱肚子又不影响消费者品尝美食

2、设立独立的组织管理

每个地方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可以去借鉴但是不能照搬照抄,若是不结合实际,胡乱采取措施,反而会适得其反,因地适宜才是正确。

如此,便应该有一个独立的组织管理,像如果泉州也建一个小吃城,那么小吃城该如何规划,便应该交给这个组织来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个体户之间的联系,让泉州小吃成为一个品牌来经营,才是好的措施。

五、结论

美食是旅游城市不可缺少的风景线,如何发展这道风景线,并不是只能靠传统摸索,还要看是如何宣传保护的!小吃是美食的一种,却是最容易吸引游客目光驻留的。那么这么一个吸引游客目光,却没有好好发展,让那些美味的小吃只停留在深巷里,游客们怎么会找的到呢?

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好好珍惜,让它只能呆在自己的巷子中,这样好吗? 本文在此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好好的发展泉州小吃,让它不止在巷子中独具魅力,更能走出来,进入大家的眼界。

建立属于泉州小吃的品牌,好好的宣传它,用科学的真空包装,实现吃不到小吃能带走品尝,加强与旅游社的合作,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让那份独属于泉州小吃的魅力发光发彩!

通过此次论文写作,让我了解到泉州有那么多小吃没有发展起来,于是我就想该如何发展它,借助了本次写论文的经历,在加上实地考察和网上查询,得出以上的建议,希望泉州小吃能真正走出来,不是停留在泉州人的眼里。

参考文献

[1]吕良弼,陈奎.福建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现状与思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2]泉州市财贸委员会编.泉州历史文化丛书[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3]陈纯,潘觉蛮.闽南小吃满街尽是家乡味[J].烹调知识,2009(24).[4]宗沅.泉州的海味小吃[J].福建乡土,2006(6).[5]于国荣.肉粽传奇[J].饮食科学,2011(2)

[6]宁万胜,王志强.街头小吃的卫生现状与管理对策.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2).[7]王丽虹.泉州小吃如何发展,业内人士建议规划民俗风情街[N].泉州晚报,2012-02-28.[8]王丽虹.泉州小吃业前景看好,优化门店鼓励年轻人加入[N].泉州晚报,2012-02-21.

第二篇:泉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泉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黄身发

(泉州师范学院工商信息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和竞争中的非经济因素与非技术因素,泉州民企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上处在一个初始阶段,有许多问题和发展障碍,泉州民企要发展,要转型升级,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民企、企业文化、对策

引言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科学理论丛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美国,其实践却是在日本。进入20世纪70、80年代,尽管美国在技术设备、经济实力、人员素质等均超过日本,其竞争力却很难超过日本,日本不仅在汽车、照相机、光学仪器等方面从美国手中夺走了领先地位,甚至在钢铁、家用电器、信息、通信等方面也超过了美国。是什么力量使日本企业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是什么原因使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美国学术界在研究中逐渐意识到: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作用和关键作用的是日本培养并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东方古老的儒家文化嫁接到日本企业)使日本很好的顺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强大的竞争力。美国《幸福》杂志载文说:“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中说 :“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①所具有的感召力。”

一、企业文化研究的文献回顾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研究

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成果,学者们在这方

③面做的研究不少。在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方面,汪凤桂(2009)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表明,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化为员工的行为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行为能力,进而对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作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王德胜、④辛杰(2009)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契合度,指出企业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企业核心竞争能

⑾力的增加。陈光(2010)《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的实证研究证明我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八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3.5年,造成我们企业寿命如此之短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原因主要有研发能力底下,管理能力不高,产品质量问题多,战略定位不明确等。在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时陈光提出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是重要的一环。

(二)企业文化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学者们对企业文化与绩效研究多是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了企业(组织)绩效、创新绩

⑩效等几个个方面。朱瑜等人(2007)以19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指出官僚型文化对结构资本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创新型文化和支持型文化对人力资本具有正面影响,而关系资本仅受

⑤到支持型文化影响; Niki Hynes(2009)用新的复杂关系建模方法研究企业文化、战略定位与企业绩效,发现企业文化对战略方向/经营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刘志雄、张其仔⑨(2009)收集了321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资料,对企业文化对公司绩效影响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发现企业文化对公司盈利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影响,即与文化弱势企业相比,文化强势企业通常拥有较高资产回报率;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与成长性指标与公司盈利水平呈显

⑥著正相关关系。朱兵等人(2010)选择江苏、安徽、浙江三省182家高新科技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官僚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没有直接显著影响;支持型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而且还通过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分别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创新型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影响,同时还通过探索式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间接影响;组织学习包含的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均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直接影响。

(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梅强,孙旭雅(2010)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前人对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影响的理论研究指导下,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路径,提出了凭借企业文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⑧的相应对策。孙福田(2010)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引导和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的作用、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及对职工凝聚激励的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员招聘、人才培养与开发、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留人方面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靠企业文化来指导,而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泉州民企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泉州民企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泉州民营企业受泉州地域文化的影响甚大,泉州文化以其商、活、拼、敢等特征,深刻影响了古往今来的泉州人,塑造了泉州人的性格气质,铸就了泉州民营企业家的敢于拼搏冒险的商业精神,泉州文化主要是由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复杂交织,相互兼容而成,是一种适应环境生存的文化。首先,泉州地区作为中国的“边陲”,地处沿海地区,远离中国政治中心,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形成自己具有地理特色的文化,加上在宋元时期辉煌的港口历史为其带来丰富的多元文化交流,这些都成为泉州形成海洋文化得天独厚的条件。其次,泉州地区文化中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印记,这主要缘于其在古代是一个移民社会,其民众大部分来自战乱的中原各地。这样一个内外兼容的文化,也就孕育了泉州地区自己的文化特点:

1、开拓的海洋精神,由于地处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泉州人慢慢以海为田、贾贩四方,从海外贸易找出路,乃至漂洋过海开拓创业。这样也就养成了泉州人富于犯难冒险开拓进取的精神;

2、商业精神,泉州文化的重商精神,使泉州人普遍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心理、民众心态与价值观念上,泉州人对于社会提供给人们的发家机会和个人如何抓住机会获得成功,表现了高度的重视;对于个人合法的行为而获得的钱财与社会赞誉这种“结果”,表现了倾心的赞赏。崇尚商贾是这一地区典型的社区心态;

3、“远儒”与“重儒”并存,“重儒”作为一种官方的、上层的文化出现,维护社会的即定秩序和推导社会的定向发展。然而中原文化在吸引了闽越先民某些文化要素和向海洋发展的文化基因,又在民间形成了“远儒”的传统。因此,在泉州地区,也就形成了泉州地区文化性格的自由、开放、叛逆性及包容性。

泉州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1、许多民营企业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从意识上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正面影响;

2、一些比较超前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已经初见成效,比如九牧王的“长青林”,安踏的“安心创业、踏实做人、创百年品牌”理念、特步的“让运动与众不同”品牌理念等等;

3、在企业文化内涵建构方面,泉州部分民营企业也比较完善,以安踏为例,安踏的品牌口号——Keep Moving „;愿景----成为中国市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份额双第一的体育品牌;使命----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体育用品和服务,倡导新健康生活模式);价值观----品牌至上(我们坚信品牌价值是经营决策的基准,是安踏人倾力维护的核心)、创新求变(我们从不惧怕变革的风险,预应前瞻的格局,以随需而变的创新,创造客户终身价值)、专注务实(我们秉持“精、细、实、严”的求真态度,致力与体育事业共成长)、诚信感恩(我们笃信诚实正直、信守承诺的处世原则,永怀感恩之心,善尽社会责任);安踏的企业精神----诚信自律即关注个人品德和修养的提炼,建立个人的诚信和企业的诚信,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我们的以诚相待,以真诚去推动行业的发展、以人为本即尊重个人,注重人才的有效整合,将人才的培训放在企业发展的守卫,为员工设计职业发展道路,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提升、卓越服务即培养和宣导内部顾客的服务理念,无论面对顾客、客户、同事,我们都坚持提供超却期望的服务,坚持我为人人的理念、创新突破即勇于寻求改变和创造,不断挑战和突破自我,从经营管理、产品开发等各方面设定更高的目标,追求“每天都在进步”;安踏的品牌精髓----在运动中实现心中的渴望,反复练习,不言退缩,磨砺出真正的自我;安踏的经营理念----安心创业、脚踏实地、创百年安踏;安踏的管理理念----尊重制度、尊重同伴、坦诚沟通、注重实践;

4、凸现“创新为魂”的企业精神。泉州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奋斗历程。可以说,创新是民营企业文化与生俱来的特征。近年来,这一特征开始从自发变为自觉。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说“诚信、拼搏、创新、奉献是恒安精神,是恒安企业文化的精髓,这是基于创业20年的总结”;

5、对于“品牌资本”的认识在逐步加强,认识到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安踏提出“安踏的经营理念是安心创业、踏实做人、创百年品牌”。民营企业还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内部报刊,来树立其形象。既有了自己的精神食粮,又起到扩大企业知名度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在七匹狼公司,“挑战人生、锐意进取”的狼族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在这里,狼文化正成为每个员工自我激励的精神动力,并外化为员工自我的人格特质。在品牌文化的引领下,这家服装界的品牌企业,多年保持了销售额年均30%的复合增长率,正在向百亿元销售目标挺进。眼下,打造一流的、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众多晋江民营企业的共识。这几年,七匹狼、安踏、劲霸等一批晋江品牌企业,高扬起了企业文化的旗帜,为闽企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了先机,成为福建发展的一②支先锋劲旅。

(二)泉州民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尽管泉州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看,泉州民企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目前来看,泉州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企业文化建设虽然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模仿”的阶段,而且企业文化建设的“昙花现象”比较普遍,企业文化建设多数属于摆设,作秀成分较多;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功利主义”较明显,许多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追求“高效率”,总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实际上它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第三,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出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并行的情况,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不能脱离企业管理;第四,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不够,凸显创新能力不足,泉州民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没有自己企业的特色,有相当多企业在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使命等方面雷同情况比较严重,相比较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比如飞利浦的“让我们做得更好”、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 IBM的“IBM is service”、海尔的“真诚到永远” 等,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第五,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由内而外产生的,而不是从企业外部强加的,泉州民营企业的文化大多数是“空降”的,凭空设计出一套文化方案强加在企业身上,这样的企业文化很肤浅,不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这样的企业文化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原因分析

泉州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居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泉州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重视与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脱节,它们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比较浅薄,对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一知半解,对自己企业特性的把握不准,不知道自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第二,现代企业制度深受家族制的困扰,从而也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截至2012年泉州共有79家上市公司,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带有家族制度印记,不会把真正的权利放给员工,会给以他们更多的监督,这让员工感到没有归宿感、安全感,这样员工就缺乏进取心,没有动力与激情,企业精神缺失、严重缺少凝聚力的突出表现;第三,泉州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为主,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加之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够及时,创新不够,因而泉州民营企业的寿命较短,很难形成企业特色的产品文化和品牌文化,无法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昙花现象”也就不足为奇;第四,泉州民营企业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一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不重视,二则是投入不够,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加之企业人才的流动性较大,泉州民营企业往往很难保持一支稳定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

三、泉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实事求是地把握本企业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由内而外逐步形成的,这种企业文化最能体现本企业的特性,是企业精神、经营哲学、道德规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特性,不可照搬乱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和标准的企业文化,只有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

(二)提升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

泉州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还处在初始阶段,这与它们的先天不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加强学习,把企业建立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经济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指出“从长远看,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你的企业文化的自身发展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这是组织发展的源泉,任何人都想模仿你,在他们模仿时,你又超越他一大步了”。

(三)家族制的企业管理必须转型升级,强化以人为中心

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四)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

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企业文化的终极作用在于持续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形式主义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五)企业文化建设不可不可急功近利,须循序渐进,勇于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当今世界上的长寿企业往往都是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全球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是40-50岁,民营企业的寿命比较短,要让企业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这就需要企业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等等,创新恰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之一。

参考文献:

[1]吕振奎:泉州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319-338.[2]彭松建:民营经济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11):297-337.[3] 汪凤桂.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0):157-159.

[4] 王德胜,辛杰.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26-128. [5] Niki Hynes.Corporate cultur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New approaches to modeling complex relationships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9,(76):644-651.

[6] 朱兵,王文平,王为东,张廷龙.企业文化、组织学习对创新绩 效的影响[J].软科学,2010,24(1):65-69.

[7] 梅强,孙旭雅.企业文化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路径 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125-128. [8] 闫庆收,孙福田.浅谈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130-131.

[9] 刘志雄,张其仔.企业文化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09,(2):108-112.

[10]朱瑜,王雁飞,蓝海林.企业文化、智力资本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5):952-958.

[11]陈光.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商业,2010,(10):120-121. 本论文是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B054及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12规划课题“泉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企业文化建设升级研究”(课题代号:2012W23)的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黄身发(1969-)男,福建泉州 经济学硕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中小企业研究 邮编: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北路盛达花园1#-515, 0595-22856579

Quanzhou's privat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TSBIT OF Quanzhou teacher college Shenfa-Huang Abstract: Without a strong corporate culture, which values and philosophical beliefs, and wise management strategy can not succeed,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urvival, development power, behavior criterion, the core of the success,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the competition of the non economic factors and non technical factors, Quanzhou privat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ically in an initial stag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Quanzhou Province, to develop, to upgrad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 corporate culture, strategy

第三篇:浅谈泉州城区污水排水现状及对策

浅谈泉州污水排水现状及对策

摘要:学习了快一个学期的水污染控制工程,通过孙老师的细心讲解,我们掌握了污水处理与排水的知识,也对水污染的控制治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习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让我们了解了环境与城市之间的重要关系,城区的污水排水也必须遵循可持续性的发展。这次通过实地调查泉州城区的污水排水系统和查阅有关资料写了这篇论文,应该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需要通过以后的不断学习加以改进。

关键字:泉州城区

污水排水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污水处理现状

泉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地区,中心城区面积约为22 km,区域内宝洲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5×10 m /d。在2003年污水管网改造之前,由于配套污水管网系统的不完善以及污水干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污水厂进水量<1×10 m /d。通过对污水处理厂外网进行全面、系统地设计改造,至今进厂的污水量已达15万吨,基本达到了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接管率和污水收集率的目的。自1992年以来,泉州市中心城区依托旧城区改造、新城区扩张以及道路新建,已经建成的污水管网约为47 km,初步形成了城市污水系统的骨干网架。虽然城市现状产生的污水量很大(约为1O.5×10 m /d)、管网系统骨架也已形成,但进人宝洲污水厂的水量一直很少,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目前我市每个县(市)均有一座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截至目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每县一座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全市已投入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共有12家,日处理污水能力为59.5万吨,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为市区宝洲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5万吨。除此之外,石狮市、晋江市仙石、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德化县、安溪县等县(市)的污水处理厂已全部投入运营。

泉州主要污水处理厂概况

1、北峰污水处理厂

北峰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日处理污水4.5万吨,远期规模为日处理城市污水9万吨,服务范围将涵盖丰州镇和北峰片区,服务面积30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可惠及16.8万人。目前,北峰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主干管已基本建成,鲤城区、丰泽区政府正在组织实施完善支干管及接户管的建设。

2、城东污水处理厂

洛江中心城区污水和双阳、河市区域污水进入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因此,主要收集双阳、河市片区污水的阳江污水泵站和滨江路洛江段四期工程的建设已进入了“倒计时”阶段。目前,双阳街道已建设污水管网约16公里;河市镇区已建设污水管网约 2.6公里。滨江大道洛江段一、二期工程配套污水管网5公里已完工,三期工程2.13公里已动工建设。

3、东海污水处理厂

东海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2.5万吨,远期规模日处理城市污水5.0万吨,设计出水水质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项目总用地面积约93亩,服务面积约30.8平方公里,将于年底建成。

二、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

(一)污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1、管网陈旧,缺少维护和管理,管道淤塞严重,导致排水堵塞或不畅;

2、旧城区雨污管混接,排水系统混乱;

3、旧城区规划排水干管经过中心繁华闹市,街道狭窄,房屋陈旧,排水干管实施困难,导致污水干管系统首尾不继;

4、跨内河沟关键处首尾相接的倒虹吸管破损、断裂、堵塞或未建,导致污水就近接入内河沟;

5、进厂污水主干管沉降、断裂(宝洲路东段污水干管);

6、多处路段只建污水干管,未建街坊支管,污水支管不配套,接管率低。

(二)居民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

1、东海生活污水排入晋江

彩虹沟位于东海后厝路段,有30来家废弃工厂,有的废弃工厂里留下的塑料桶里还装着污油,一逢下雨,污水就汇入彩虹沟。加上法石和宝秀路段都是居民区,居民区里的污水也直接排放到彩虹沟。随着彩虹沟墨汁般的污水从这里排入晋江流域,严重的影响了晋江流域的水源,污染了水生植物和鱼类等资源,破坏了晋江的生态环境。

2、生活污水排入生命渠(北渠)

泉州监狱、泉州市戒毒所5000多人生活污水排入北渠,又由于刺桐北路、东湖街以北的市政排污管网,只有到武警泉州支队的铁路桥附近,除上述两单位外,再往北所涉及的少体校、少林寺等多家单位,也将生活污水排入北渠。少体校目前的排污管仍没有对接到市政排污管网,在这个区域无市政排污管网,每当下暴雨时,清源山北麓都有一股巨大洪流直冲而下与其他污物一起,直接冲到少林路和刺桐路,并造成好几条市政干道被淹。

(三)晋江制鞋业的水体污染 晋江是中国知名的“鞋都”,是中国最大的旅游运动鞋产地和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晋江年生产旅游鞋约4亿双,占全国产量的40%,占世界旅游鞋产量的五分之一。其中,陈埭镇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00多亿元,主要是鞋类。据陈埭镇企业办的资料,该镇在政府登记的鞋厂达3000家。但这个数字不包括接单生产的家庭作坊在内,如果全部统计起来,估计有四千多家,安踏、恒强、三星、达克等品牌均属于陈埭。熟悉制鞋工序的人说,晋江陈埭段的污染大部分是由制革引起,制革产生的废水,含有化学硫化物、铬和氨氮。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和硫化物能导致水发黑发臭,铬为可疑致癌物,而氨氮则主要危害水里的鱼类。更严重的是,鞋厂普遍使用的胶水,大多含苯,而苯的衍生物是致癌物,排入水体后,对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

(四)泉港区的污水排放问题

09年泉港区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导致弥漫着一股腥臭难闻的气味,伴随着阵阵海风恶臭笼罩整个镇子。致使当地的村民不断有人发生头痛,呕吐,腹泻等病症,老人小孩感到身体不适乃至住院。原因就是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水中汇集了化工工厂,皮革工厂,塑料工厂的污水,不仅恶臭难当,更是直接破坏了当地人赖以谋生的海产业。这就是污水的乱排放引起的问题,不仅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还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厂址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此处有大量的居民,污水处理厂的建造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而且不合理的排放也是导致这次事件的重要因素。

三、处理的对策

(一)城市污水管网的改造

1、清淤疏通。城市管网系统庞大,全长约47 km,因管道常年维护管理不到位、垃圾较多管道内淤积严重,设计要求对污水管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淤疏通,清除管中和检查井内的沉积物,并冲洗管道。倒虹管是污水管道的咽喉,是最容易淤积的地方,应重点对其进行调查、勘测、疏浚、改造或重建。

2、封管分流。根据新旧城区排水体制的不同,分清雨、污水排放系统,采取相应的封管措施。特别是对于合流制排水系统,禁止污水管出水直接排入内河沟,同时适当加高截污干管溢流井中的溢流堰,防止内河沟水进入污水管网系统。

3、结合污水管网系统,对旧城区首尾不继的污水干管、内沟河两侧难以实施的污水截流管以及因沉降脱节难以修复的污水干管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改造和重建,以最大程度地截流污水,保证污水干管的畅通。

4、堵漏防渗修复。受地基沉陷或其他一些客观原因(如宝洲路污水干管和八卦沟北侧的截污干管接口松脱、错位、污水泄漏现象严重)的影响而需拆除、重建的管道,因投资巨大,且困难重重,可采用污水管网修复新技术,以堵漏防渗。

(二)进行污水管网建设,对污泥焚烧

对于早期的污水管道进行排查和整改,改用性能好的管道设备,对整个城区的管网进行整体合力的规划。特别是对污水管网排放现状进行排查,梳理摸清了旧城区雨污合流管道污水排放情况,确定排污口。未截流到污水管网系统直接排入内沟河的,加以列入泉州市内沟河污水截流改造工程内容进行全面改造。

处理完产生的污泥也要进行处理,可以把产生的污泥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置,解决以前的填埋场填埋污染土壤和浪费能源的弊端,现在这样做不进不勿让环境还可以在焚烧后产生电源。

(三)完善截污管或改变取水途径 北渠的污水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改善北渠水质,应尽快协调建设与北渠配套的截污管道。比如市区刺桐北路与东湖街一带北渠,长期以来一直没有配套的截污管,导致附近的泉州监狱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北渠。同时应该严格把关北渠一级保护区及附近区域建筑物的批准建设,谨防企业和个人贴上合法的标签从事生产活动。而随着北渠两岸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采用明渠形式的北渠,将越来越难以承担城市水源供水安全的任务要求。对此应着手启动将第三水厂到金鸡水闸前引水的前期工作。

总结:对于写这篇论文,自己感觉还是有很多不清楚的知识,特别是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污管网系统与一个城市的污水处理间的关系。在写这篇论文期间到图书馆找了很多相关的专业书籍,也上网找了泉州主要的污水处理管网方面的文献,比较吃力的完成这篇论文,其中应该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通过写这篇论文也让我懂得关于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工程方面的知识,也巩固了水污染控制工程这门专业的知识,对我们专业也越发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我们在接下去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更多的掌握环境工程方面的知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各个专业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加上我们的社会实践的锻炼,我们可以具备比较专业的环境工程方面的能力。

第四篇: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国家产生,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出现后便一直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通过认真地对61年的反腐败历程加以回顾和总结,探索其中的规律,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而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反腐倡廉工作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问题的现状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4、“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

二、反腐败的对策

1、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败局面

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史上,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但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制度反腐,才能使反腐败斗争更可靠、更理性。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完善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事实证明,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极易被滥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土壤。“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线的地方才停止。”因此,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和使用显得特别重要。

3、以法制保障反腐

在我国反腐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后,鲜明地提出了“反腐败必须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反腐败斗争“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

2、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舆论监督本身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13】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舆论工具,对社会上一切腐败案件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监控的目的。从全球来看,凡法制化程度比较高和政治比较廉洁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独特作用。

第五篇:腐败现状及对策

浅议我国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官员腐败与反腐败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打击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制度建设不到位,腐败现象在我国呈现出蔓延发展之势,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已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损失,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将在对我国腐败问题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出积极有效的反腐败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关键词:腐败

发展历程

现状

对策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国家产生,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出现后便一直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通过认真地对61年的反腐败历程加以回顾和总结,探索其中的规律,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而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反腐倡廉工作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问题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轰轰烈烈反腐期

大致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早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向全党发出这样的警告:“可能有这样的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是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并谆谆叮嘱:“今天是赴京赶考的日子,不要学李自成,我们要考出个好成绩。”从中可以看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当就已经有了“赶考意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是出台多项措施打击和惩治腐败,如195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指出:“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按其情节轻重,给以程度不同的处理,从警告、调职、撤职、开除党籍、判处各种徒刑,甚至枪决。”【1】1952年3月21日,周恩来总理签署命令,公布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行为的若干规定》,:“凡贪污超过一亿元之贪污分子,一般均应按其情节轻重给以不同的刑事处分追缴贪污款物”“刑事处分,除免刑者外,采用机关管制(一年至两年)、劳役改造(两年至四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方法。”【2】不仅在政策上作出严格的规定,还特别重视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通过开展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三反”“五反”群众运动,严厉打击一批腐败分子和不法商人。

1952年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央更是依法严惩了罪大恶极的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天津地区专员张子善,向世人庄严地表明中共反腐的决心和坚决,也是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我们党决不做李自成!决不会放任腐败现象滋长下去!决不会让千千万万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改变颜色!”【3】并以刘、张案件为突破口,依法制裁了大批贪污腐化分子,如公安部行政处处长宋德贵、武汉市长易吉光、上海市委秘书长黎玉、广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宏、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贺衡夫等人。通过对这些腐败分子的处理,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更对此后二十多年中腐败分子和腐败现象的出现起到了很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使得共和国政坛保持了20多年的清廉形象。对此,1

在1986年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一九五二年杀了两个人,一个刘青山,一个张子善,起了很大作用。”【4】 第二阶段:腐败滋生蔓延期

大致发生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到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在经济领域里开始了体制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物资比较短缺,不得已采取价格“双轨制”,权利开始进入市场,且以“官倒”为主要特色的腐败开始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商品、信贷和外汇等“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5】国有资产通过“官倒”变成了私人资本,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相当一部分私人资本通过“官倒”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腐败现象在这些行业或领域及一般经济管理部门开始出现并蔓延起来。第三阶段:腐败泛滥期

大致发生在九十年代初期至本世纪初期。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已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经济领域里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和不完善,使得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钻制度的漏洞,“权力”往往与“资本”结合在一起,利用制度上的漏洞疯狂地聚财敛财,厦门远华案、沈阳慕马案等大案,就是“权力”与“资本”相交易的结果,在高额、巨大的诱惑上,腐败形成了一股一股的恶浪,而对腐败的打击则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多是被动的、防御性的。第四阶段:腐败分子开始受审的高峰期

在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明显的加大了反腐力度,逐步告别了“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被动、防御性反腐模式,开始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党纪国法相继出台,从2002年12月至2009年3月,共立案90多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4万多人,查处陈良宇、韩桂芝、杜世成等严重违法违纪案件。【6】对上世纪90年代腐败泛滥期的腐败分子进行“秋后算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定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

二、腐败问题的现状

1、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7】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谋取私利,或中饱私囊,或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职权欺压良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充当保护伞。

2、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如果把以前揪出来的腐败疯子比作是“小蛀虫”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揪出来了“大老虎”,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受到了查处。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李真、程维高、杜世成,甚至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一并受到查处,腐败现象有向高层蔓延之势。

3、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 2

化县处级干部卷入其中;河北省原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一案,牵扯到县处级以上干部67名,其中有40多人是“一把手”。

4、“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这类案件的存在,给案件的定性和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行贿受贿的交易中,受贿者作为公共权力或资源的掌握者而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行贿者作为有求于人的不利地位,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当受贿者面临着众多的行贿者时,他往往会选择出价最高的行贿者,其他行贿者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只能被迫行贿。

三、反腐败的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年以来的历史,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一部反腐倡廉史,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作坚决斗争的历史。在61年的反腐倡廉中,党和政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同各种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作斗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机制和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腐败现象和腐败领域,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惩治腐败分子。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政府更是把反腐败斗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确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制定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这一反腐败国家战略,从整体上推进反腐败斗争。经过不懈的努力,认真的探索,在反腐败的认识上不断深化,实践上不断发展,措施上不断完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披露,由中国国家统计局进行的民调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腐败现象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处于高发期,反腐败斗争也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腐败斗争仍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败局面

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史上,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但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制度反腐,才能使反腐败斗争更可靠、更理性。对此,时任深圳市长王荣说过:“预防腐败和监督领导干部不能光靠其自觉性,更不能靠其誓言,要靠一个好的制度。”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1)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只有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国家才能治理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在一些选人用人的过程中,“闭门圈干部”“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依然存在。这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更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用民主和竞争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事实上存在的自上而下的委任制使得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里。这也是导致人事腐败的重要诱因之一。因为买官者若想获得某一职位,只需把那少数的几个人搞好就可以了。因而买官者也就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溜须拍马”“行贿”等方式上,以求取得那少数几个人的支持,顺利得到某一 3

职位。而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引入民主原则,改变那少数几个人说的算的情况,把对干部任职的同意权交由广大选民行使,因其面临的是众多选民,而非是那少数的几个人,所以贿选的成本和风险也大大增加,非个人财力和精力所能达到,再加上群众的眼睛又是雪亮的,因而能大大减少选人用人腐败的生存空间。同时,允许同一职位有多人竞争的情形,这样一方面能使选民有自由选择候选人、表达个人意志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通过“优胜劣汰”的规律,使人才脱颖而出。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和层次,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继续探索公推直选的有效模式,即公开报名、选民直选。在提名干部候选人和选举过程中,扩大群众参与,开展民意测评,把群众对干部的认可程度作为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是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的资历和绩效晋升制度。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中,论资排辈现象十分严重,官员的晋升靠资历而非能力。这种靠资历而非能力的用人制度,严重抑制了人才的健康成长。如何打破论资排辈这一陋习?那就是要引进资历和绩效晋升制度。虽然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政治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同,公务员制度的设计也存在着差距,但“资历和绩效晋升”是得到共同认同的。公职人员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竭忠尽智,尽忠职守,讲求实效,到了一定年限就有晋升的机会。

(2)完善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事实证明,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极易被滥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土壤。“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线的地方才停止。【8】”因此,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和使用显得特别重要。

一是使各种监督力量达到总体协调。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了中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各种形式的监督体系,在反腐倡廉的职能机构设置上,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国家预防腐败局。应该说监督体系和只能机关的设置已经比较完善了,但在实际中未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更未达到“1+1>2”的整体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监督机构分散,关系没有理顺,权限没有划分清楚,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通过明确各监督机关之间的职责和功能,合理划分各监督机关之间的权限。同时,加强各监督机关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避免发生职责碰撞和冲突,进而既能发挥各监督机关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发挥监督系统的整体效能。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建立健全党内和党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网络,发挥监督整体效能。”

二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从腐败产生的情况来看,任何腐败现象都根源于不受制约的权力,纵观我国政坛上落马的高官,虽然腐败手段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权在握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一个人说了算。“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9】不能把权力集中于某一部门或个人,要对权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分解。在党内决策的过程中要真正执行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体制,在对重大事项进行票决时,实行无记名的投票原则,真正做到“一人一票,每票同值”,书记、副书记、常委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同志关系而不是当前扭曲的一元化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支持行政首长在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不能事事横加干涉;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岗位,在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的经济审计、离职审计、事后追究责任制度制定必要的权力运行程序。

三是尽快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在2009年全国“两会”前,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强调:“许多网友在网上提出为什么不建立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我认为这个建议是正确的,4

这应该是反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财产申报制度,又叫“阳光法案”,目前已在全世界90多个国家实施,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已被各国证实是行之有效的防止腐败的制度。【10】目前除了少数地区,如新疆阿勒泰地区、重庆市江北区、浙江慈溪这些试点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只是将官员个人财产情况向上级汇报,远不是财产申报,更不是向公众公开。财产申报制度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功效:一是当公职人员获得某种不正当的利益时,必将在申报材料中隐瞒或是虚假申报,而发现隐瞒或虚假的行为比较容易,由此可以找到贪污的线索;二是当发现公职人员生活水平过于奢华,显然超过收入水平时,则可以对照其申报材料进行审查,也可以要求其立即报告收入明细帐,如不能说明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即可立案调查。加快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对财产申报对象、申报程序、申报范围、申报主管机关及权限等作出规定,以使财产申报制度更好的发挥其反腐败的作用。

四是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和“零容忍”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坚强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11】监督主体的独立是监督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因为权力本身是一种强制性力量,如果权力监督主体失去应该有的独立性,对权力的制约缺乏强制性,那么其监督职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就会软弱无力,甚至使监督主体成为监督客体的附庸。现行的纪检监察体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又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由于人事、经费、福利等受制于同级党委、政府,所以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同级党委、政府。这就导致权力过分集中,监督过分软弱,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监督客体的状况。为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方式,由横向领导为主改为纵向领导为主。各级纪委的人事、经费、待遇、福利等由上级纪委统筹安排,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负责,独立行使对案件的查处权,同级党委、政府无权干涉。除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外,省级(包括省级)以下纪委实行垂直领导,提高纪委的权力和独立性,其垂直管理模式为党中央—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县纪委。另一方面是对腐败实行“零容忍”。“零容忍”指不宽容任何轻微的犯罪行为。【12】香港廉政公署把“零容忍”理念运用于廉政建设,使其清廉指数一跃成为亚洲前列。廉署在制度审计上对任何轻微的腐败行为均不容忍。20世纪60年代香港《防止贿赂条例》出台,从而堵住了轻微腐败的漏洞。同时,廉署下设的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区管理处实施“举报必接、有腐必查、惩腐务尽”的原则,在执行法律法规时也体现出了“零容忍”的精神。如果对轻微的腐败不予制止,不仅会提高腐败分子的胆量,而且会激发其他腐败分子的腐败动机。深圳海关原党组书记、关长赵玉存从一餐饭,一块表开始,发展到接受贿赂90多万元,放纵不法商人走私24亿元。我国现行的反腐败体制是一种以数额的多少来划分犯罪的体制,对贪污腐败而言,其数额在5000元以下的,属纪律承接范畴,由行政监察机关负责;而5000元以上,则属于刑事处罚范畴,一般由检察机关负责。这种安排是与“零容忍”精神相背离的,改变当前以数量划分贪污罪的做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以性质划分的做法,凡是贪污受贿行为,即使只是贪污一分钱,也一律构成刑事犯罪。

2、以法制保障反腐

在我国反腐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后,鲜明地提出了“反腐败必须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反腐败斗争“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

(1)完善法律体系

坚持以法制反腐的首要前提是有法可依。在宪法的框架下,我国已制定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来说,廉政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现行法律法规多为事后惩戒性,缺乏事前预防、事中监督的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比较多,但大多未能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为此,根据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廉政法》、《反腐败法》、《新闻法》、《公职 5

人员财产申报法》等。

(2)严格执法

有人曾用7个“未必”来概括形容当前执法情况:受贿了未必被发现,发现了未必就立案,立案了未必能查清,查清了未必就起诉,起诉了未必能判刑,判刑了未必判实刑,判实刑的也未必真正执行。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法律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江泽民曾严厉指出:“历史事实说明,吏治上的腐败、司法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根源。”当前司法腐败现象正日益普通化、集团化、公开化、体系化,行政权对司法的干涉越来越严重。为使司法机关真正发挥其作用,就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理顺党的领导与司法权行使的关系,防止党委、政法委借口党的领导对司法工作横加干涉;加大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制约,界定人大监督制约的范围,实行的严格的人大对司法人员的认知和罢免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重新构建司法辖区,建立各级财政经费保障体制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不良影响;建立司法人员考试录用、分类管理、选拔任用等制度,保障司法人员有健康的成长途径,建立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专家型职业队伍;改革司法机关管理体制,发挥司法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司法人员只服从法律,服从事实的办案机制。最终使司法公正,重新树立司法机关清正廉洁的形象。

3、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舆论监督本身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13】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舆论工具,对社会上一切腐败案件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监控的目的。从全球来看,凡法制化程度比较高和政治比较廉洁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独特作用。新闻媒体号称是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种权力。”【14】“不怕上告,就怕见报。”一旦腐败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丑恶嘴脸为千夫所指,腐败分子必将受到惩处。应加快新闻立法,使新闻媒体监督有法可依。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新闻立法,将新闻媒体的权力、义务、责任、监督的范围、对象、基本原则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将新闻媒体监督纳入法制轨道;在坚持正确舆论的导向下,保证新闻媒体有足够的自由权和自主权,允许新闻媒体对各种行政行为、廉政行为、腐败案件进行自由、公正、客观的采访、调查、报道和评论。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网路的广泛普及和网络在传播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即时、互动、直接、廉价等特点,使得网络监督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武器。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中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拓宽和健全有效的监督渠道,应该把网络列为一种必须认真考虑的监督方法。同时,重视网络媒体在监督违纪和腐败方面的作用,也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个表现,因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自2008年6月底,网民数量已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要建立便捷的民意反应机制,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变对立为互动,摒弃防范网络的惯性思维,改变过去拦、堵、截的做法,引导和支持网络监督在反腐败斗争反面的作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网络举报制度,使其尽快成长为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方面的重要支撑力量。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483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109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152~15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53 【5】邵道生。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发展的四个阶段。廉政瞭望,2006年版,7:40~41 【6】王焕章。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1):79~80 【7】李玉赋。关于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行政管理改革,2009,2:38~45 【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154 【9】俞可平。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41 【10】李云瑞。论我国财产申报制度。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92 【12】刘宗洪。“零容忍”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4:32~35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73 【14】吕贵、刘宗洪、周敬青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德国社民党组织建设的新趋势。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6:95~100

下载[初稿]泉州小吃的现状及对策[2012-9-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稿]泉州小吃的现状及对策[2012-9-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泉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探索

    泉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探索2009-08-27 16:23:42来源: 泉州统计信息网2009年02月11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 龙泉市农业局副局长吴善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龙泉市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其农业......

    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高质量写作/发表:236 222 0263 摘要:随着计算机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各行各业,这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生工作和学习的型式。数字......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2007-02-10 16:48:13×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对照中考成绩统计表,纵向比较,农村学校英语成绩远远落后于城关学校。横向比较,......

    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及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近年来,一系列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但是,就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而言,人们主要探讨......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对策2007-04-17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企业家的摇篮,是就业的蓄水池。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中国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

    农村人身保险现状及对策

    农村人身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1322班陈志芳 【摘要】在保险发展蒸蒸日上的当今社会,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由于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尚未完全得到开发,毋庸置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