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时间:2019-05-15 06:5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第一篇:《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2016年10月11日,我跟学校10余名教师到参加河南省实验小学参加由河南省教育厅、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中美课堂.教材.教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两位美国名师和省实验小学的两位骨干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课堂展示,充分展示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中美教师对同一节课的组织、架构及安排,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中国教师擅长用自己千锤百炼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由教师掌舵,扬帆起航,不断前进,尽情遨游,从而使学生不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迁移,这样培养出来的是学生缜密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全而到位的分析到每一节课的侧重点,从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而美国教师则更多地是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在他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的是一系列的提问,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只是一个倾听者,通过教师的不断发问,学生的协作精神发挥的更加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尽管他们在谈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区,走各种各样的弯路,甚至小组内部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但正是这样的过程形成了他们开放自由思维模式:在不断质疑中获取知识,在错误中成长。

今天能参加这次活动,我自己真的感到非常荣幸,能切身感受中国名师与美国名师在教学上的魅力使我受益匪浅。中美课堂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我们不能一句话肯定或者否定哪一 种教学方式,因为教无定法,我们就是要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中找到更多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正如一位老师说的:中美教师的课就像“有导游的旅行和无导游的探险”,旅行和探险各有侧重,但又各有优劣,我们要的从各种方式中汲取经验,取其精华,丰富自己以后的教学。

第二篇:课堂教学研讨会

课堂教学研讨会(2)

推荐

三、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和方向。

在“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做好“两个调整”(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调整课堂教学结构),认真落实“ 八字原则”(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原则),逐步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课改目的。

“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牢固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坚持“教学,即教学生学会

学”的观点,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杜绝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现象,严禁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 和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就是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

学生的不同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

1、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

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

当堂达标

2、几种课型的具体运用(供参考):

(1)预习课

预习是在教师在讲授前在准备性学习,是学习中的“超前思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奏曲,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应怎么样进行预习呢?

一、读。这是预习的第一步。在预习课文时,既要默读,又要朗读。在默读的时候,把着眼点首先放在把握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上,同时注意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或格言、警句,确定朗读的基调和情感。朗读要力求不读错一个字,也不能漏字添字,读音要正确,要读得“自然上口”,有时还需要有表情朗读。

二、查。每篇新课文,都有些生字生词,新的修辞方法等。就要查一下字典、词典,看一下课文注释,联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句子。一些实在理解不透的词、句或没有学过的修辞方法,就在课文上做个标记。以便在课堂上仔细地听老师的讲解。

三、思。首先,要推敲文题,题目在文章中具有直接提示中心思想或提出问题,提示内容、范围等作用,预习是要先思索一下,然后,再看一看课文前的“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课文后的“思考”、“练习”,再去读课文。

四、疑。“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要做到“存疑而入”,一进入阅读就要力求有疑。这样你的思维容易与老师的讲解保持同步,产生共鸣,并随时作出积极的反映。

总之,只要认真做好预习,学习起来才有针对性,主动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阅读鉴赏课:

①课前先学

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预习题,标出疑难问题。

②口语训练

上课后,利用2-3分钟时间,采用叙述故事、演讲、对话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结束,请学生或教师作简要评论。

③导学示标

教师可采取语言激趣,情景激趣,设疑激趣等方法或从题目、文中重点词句入手,设置能发挥导向作用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潜能。指导学生解读学案中出示的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达成目标 ④质疑解难

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交流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预习题”和发现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教师可针对课前 对学生解题情况的了解,利用投影仪等教辅工具设计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起到检查与巩固的作用。

⑤精读探究

要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真正把学生当作“读”的主体。指导学生阅读的具体步骤:

初读感知

在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细读品味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并积累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一环节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用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读、精读课文,来理解语言,品评语言。合作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也可直接提出疑问。要求学生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论辩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也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教师对疑问可采取提问、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探究问题,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⑥拓展延伸

在积累、巩固本节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适当向课外延伸。

⑦达标检测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达标题。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习题,通过检测查找教学中的疏漏,以及时补救。同时确定好课后辅导对象,做好课外辅导。(3)文言文阅读:

要将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帮助学生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要重视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达标检测习题要围绕这几方面去设计。课堂教学基本程序为:

导学示标 朗读课文 自译课文合作

探究基础训练

达标检测

(4)综合复习课:

复习课按照“四段式”进行,主要环节为:

考点解读

典型引路

方法点拨

反馈巩固

①考点解读

教师阐明“考纲”及“考试说明”中对本知识点的能力层级要求,分析近年来高考江苏卷、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考卷的相

关考试内容、题型特点、分值分配等情况,预测新一年江苏高考本知识点的发展趋势,提出复习要求。

②典型引路

教师出示精选出的高考题或其他典型例题,在学生试做之后,根据情况进行分析讲解,重在归纳总结其中规律性和趋势性 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熟悉、掌握高考题型。

③方法点拨

教师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对本知识点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提示归纳,力求系列化、系统化、网络化,明确提出复习的

目标要求,特别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思路进行总结,侧重对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指导,努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化,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复

习打好基础。

④反馈巩固

教师出示精选的部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进行训练。练习的题目要精,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一定的综合度。可

安排部分学生上台板演,有条件的也可通过视频来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

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反馈纠正。然后再作简要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能力升华。根据需要,可布置适量的课后相关巩固性

练习和变式训练,使学生学会迁移应用,强化巩固复习效果;也可建议学生将做错的典型习题收入“纠错题集”,以便时常复习,避免重复错

误。

(5)试卷讲评课

基本程序:

讲评导入

从考试的重要性、检测情况导入,或从对试卷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导入。

分析数据

主要包括: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与上次检测成绩的比较,与同一科任邻班成绩的比较,与全年级成绩的比较;学生个体成绩进步及退步情况,优分学生名单;原因分析,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因素。在充分肯定学生长处 的同时,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查自纠

学生对批改过发还的试卷进行自查矫正,如对试卷进行查漏补缺,自检答错或空白的原因,做出正确的答案等。教师可提

前发还试卷并提出自查活动的要求。

典型分析

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教给学生答题方法,对不明答案作出质疑,教师作明确

和分析。

针对训练

凡学生自己答错的题目,根据教师的分析和明确,用红笔或其他颜色的笔修改过来,边改边再识记或理解。进行二次检测,要求学生用10-15分钟的课内时间独立完成并当堂交卷。

总结反思

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本次检测卷总体难易度,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6)写作课

不可否认,许多人对写作教学的研究投入了不少的心血,但对于写作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人却很少,有关的论述更

不多见,多数老师的写作课课堂教学也比较随意。为进一步规范写作课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学

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对语文写作课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作一下规范。在具体的写作课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进行:

1、定标拟题

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依据总体的写作序列训练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目标拟定或与学生共同拟定写作训练题目。

拟定的题目既要针对写作训练目标,又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要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认同,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2、思路点拨

教师要依据本节课训练目标和训练题目,指导学生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进行审题,教师进行指导点拨,提出写

作要求。这样既开阔了学生思路,又防止出现审题偏差,对于训练学生在写作中迅速吃透命题者意图、领会写作目的很有帮助。

3、写作训练

在学生明确了写作训练目标和写作思路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作品,训练学生养成快速成文的习惯。在保证质

量的前提下提高写作速度,这对于提高学生应考写作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修改交流

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写作成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阅读、修改,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的习惯。在此基础

上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修改或批阅、评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学习与交流、相互借鉴和模仿的机会,5、教师评改

对于学生完成上交的作品,教师要在总体浏览学生写作和互批情况的基础上,抽取三分之一左右的作文进行批阅,以发现

学生作品中的精彩之处和优秀习作以及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暴露出的普遍问题,并进行归类,为讲评做好准备。

6、讲评指导

根据学生写作、互批以及教师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对作品的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肯定优点和长处,对精

彩的段落或优秀的作品要当堂诵读点评或印发甚至推荐发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过程中集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给予指正

。如果有必要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即在指导讲评的基础上在进行同题写作训练。

这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加以学习、借鉴。要加快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此促进教师尽快掌握知识体系,形成学科思想。但需要老师

们明确的是教学模式只是一个中介,一块敲门砖,有模式而不唯模式才是教师教学的理想境界,任何模式的制定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任何模式 的运用必须切合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实际。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密切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拿来主义”,而不是采取“照抄

照搬主义”,要融百家为一家,超越被动模仿,走向主动创造,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收获教育教学的丰硕成果。

今年5月12日,在各高中业务校长会议上,教研室已对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这一问题作了具体安排。9月

份将继续开展“课堂教学月”活动,本次“课堂教学月”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07年暑期“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精神,以“构建推

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深化“目标导学、自主有效”的教学思想,贯彻“先学

后教、以学为主”的教学原则。希望老师们,要以“莱城区2007年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为契机,以“课堂教学月”活动为依托,认真研

究,加强实

第三篇:参加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源于对观察的推理易于对观测的理解 2011年3月24-25日在三小有幸参加全省最高级别的教学研讨会,会上10位获得省教学评比一等奖的青年教师提供了精彩的观摩课,这次活动共研究三个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毫米、分米的认识》。做课教师们都是强调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是:3的倍数的特征模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数学模型,毫米模型和分米模型。他们都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找出: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认知心理学认为:模型是源于对观察的推理而且抽象的数学结构,建模的目的是观测易于理解,所以就用了这一句“源于对观察的推理,易于对观测的理解”来概括这次课堂教学的特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请专家给予指导。

一、重视经验,找准建模的起点。

二小的臧老师上课开始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再让学生说出2、5的倍数的特征,接着老师问:为什么判断2、5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呢?以16、24、138为例,用小棒图演示2个2个地分没有剩余,回顾建立2的倍数的特征模型的过程,为后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3个3个地分没有剩余是3的倍数,有剩余不是3的倍数,为建立数学模型找准起点。再如青岛的王老师引导学生拿尺子量10厘米的小金箍棒时回顾厘米的模型,再用厘米这个模型去测量5厘米半的小金箍棒时,发现5厘米多而不到6厘米,就激起学生建立毫米这个数学模型的欲望,为后面建模打下基础。

二、提出猜想,尝试举例,验证模型。

数学模型的思维流程:寻找相关信息—提炼有关信息—提出模型假设—尝试验证—调整定型—应用模型—总结。米老师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在判断了2、5的倍数后,引入研究3的倍数是特征,米老师对学生说:没有大胆地猜想,就没有创新,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目的是激发学生提出假设模型,米老师 把学生的猜想一一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找3的倍数来验证,让学生用验证来推翻或支持黑板上的逐条猜想,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数不能作为3的倍数的特征。米老师又问:对3的倍数的特征又有什么新的猜想。一生提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加起来又有什么特征这个假设模型。米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举正例和反例来验证这个假设模型,学生经历了观察、推理等思维活动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模型,逐渐形成了可操作的数学模型。滨州的王老师也是先让学生毫米模型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测量验证,建立起毫米的模型。枣庄的张老师也是先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并且画上问号,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再引导学生用撕拼法、折拼法又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数学模型,把问号擦去写上句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同时学生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

三、深化扩展,应用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用模也就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胥老师用建立的分米、毫米的模型,给小朋友的身高、头长、耳朵长填上合适的单位,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它们分别是多少分米、厘米、毫米?来巩固分米、毫米的模型,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用数学模型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们还注意对所知识的深化

扩展,陈老师,米老师引导学生应用3的倍数的特征课下探究9的倍数的特征,张老师和王老师鼓励学生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去探究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上课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以上几点,只是自己的粗浅的认识,不一定正确,敬请批评指正。在听课中有一个疑惑: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探究算理时,用小棒摆、珠子拨、用小棒图等来验证,一节课中占多大的比重,本节课怎样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四篇:参加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参加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岱岳实验中学小学部 马美超

能够有幸去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花园校区参加“睿师育人——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这两天学习中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彩课堂。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东平的刘晓倩老师,刘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刘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刘老师在讲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几次介绍叶圣陶老先生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文章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刘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刘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 陈炳峰老师的课堂也是智慧满满。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陈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吴勇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王文湛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真实的写作意图。

再次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吴勇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第五篇:中美初等教育课堂教学比较

中美初等教育课堂教学比较

一、美国的课堂

根据我的了解,美国的课堂是自由的,能动的,轻松的,平等的,充满探究味道的。那一节课来说,如在上《冰》这课:

完成学校早上例行的事务以后,威尔森先生来到教室窗户外窗台前,在那里他放置了早上拿来的冰棒。他把这些冰棒拿给学生们看。问道:“你们看我是从哪里找到这些东西的?” 孩子们大叫着说早上他们到处都看到过这些东西。有的学生注意到曾在树枝上看到倒挂的冰棒;有的曾在屋檐上和遮阳蓬上看到过。还有一些学生今天早上似乎没有看到任何冰棒。但使大家都感到兴奋的是威尔森先生已经把这些冰棒带到了课上。他描述了他如何伸出手去到较低的屋檐下漫漫地将其弄下来,试图不让它们断掉。接着,威尔森问道:“你们在这些冰棒上到底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它们很长”,“它们是冷的”,“它们是坚硬的”,“它们是尖的”,“当它们融化时就要开始滴水”,“如果你用它刺人,就可以对人造成伤害”,…… “现在,让我们趁它还没有融化之时,对它进行我们的探索”,威尔森说道:“你们的问题是什么?从这些冰块中你们想要发现什么?” 一些学生想要知道它融化之后能流多长,其它同学则想要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果现在让它融化掉,那么它的重量是否会发生变化?” “它们融化后,颜色是否会发生变化?” “它们融化后我们能否把它们再恢复成现在的样子?” “它们的味道怎样?” …… 然后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便三五一组地组织起来,找相关的研究工具,积极地投入到对所提问题的探索中来。

二、中国的课堂

中国的课堂相比之下就死板多了,现在中国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可是现实课堂中比较传统。在拿《冰》这课来说:

中国教师拿着一块冰进了教室,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透明”,“有形状” ……于是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下冰的特征:无色、透明、固体。之后教师继续提问:“那它融化成水温度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接着教师把探究过程和学生交代清楚,注意的事项强调有强调,然后让学生小组做实验,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三、中美课堂的比较

中国的课堂表面看让学生进行了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可是他的问题是老师提的,老师根据这节课定好要上内容而提的。而美国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提的,都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要探究的问题。

中国课堂也让学生进行实验了,可是这个实验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不管学生感不感兴趣,不管他实现是否曾今研究过,大家都来做同一个实验。美国的课堂就不一样。他让学生自行提问想要研究的,让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便三五一组地组织起来,找相关的研究工具,积极地投入到对所提问题的探索。他激起并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比中国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

四、启示

中国的教育要走出来,课堂不能被约束,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习他们真正想学的东西,给他们提供条件,探究想探究的事物。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素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给自己先充足电,这样才能带引学生更好的活动。

下载《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讨会有感

    第二实小研讨会有感思绪飞扬我们的教育能够建起一道无形的“篱笆”教孩子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并建......

    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大岔学校李彩芳2011年7月6日我校举行了 “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由陈毅、屈万荣、刘乃清三位老师作了经验介绍,全体教师进行了研讨,研讨会......

    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1 20xx年11月11、12日我参加了在秦皇岛举办的的小学数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时间虽短,但获益匪浅,几位老师用各自独特的......

    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体会 大王庄小学徐志凯 《三角形的分类》是人教版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李老师的这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的特征,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进......

    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宁阳县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课堂教学研讨会 学习心得 3月10日我们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午听了四节公开课,下午听了教研室张主任和四位优秀老师做的精彩讲座,......

    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听支玉恒老师的《晏子使楚》有感 阳春三月,相约槐荫,春风拂面,烟柳依依,宽敞讲堂之中,备受洗礼。上星期有幸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课,他......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有感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有感 每次面对新一届学生,我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将如下两条一说再说,并号称,这是在跟他们十几年养成的某些恶劣习惯做斗争。此时,下面往往是一片无辜的、不......

    2011年菏泽市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五篇范例]

    2011年菏泽市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张永华 2011年12月1日至12月2日在菏泽开发区实验中学成功举办了全市中学音乐教学研讨会,120余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