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宴会礼仪比较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XXXX系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席间礼仪
系部 ××××系 专业 ×××× 班级 ××××班 学号 ×××× 姓名 ×××
指导老师 ×××老师 完成时间 2007年4月11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往和外事活动日益增多,尤其在公务和商务领域更是如此。我国作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有讲究礼貌和礼仪的优良传统,应该在对外交往中以“礼”相待。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间的交往更为密集,宴会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宴会中的相关礼仪更是不可缺少。虽然国际上在一些领域内有通用的礼仪和交往规则,但各国也有各国的不同的习惯和禁忌。本文运用比较方法,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美两国宴会礼仪之间的不同,分析了两国间的文化差异。
关键字:宴会礼仪,餐桌礼仪,席间文化,座次安排,餐具摆法
目录
一、绪论...........................................................1
二、礼仪的概念....................................................1
(一)宴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二)宴会的种类................................................2
三、席间礼仪.......................................................3
(一)礼貌应邀.................................................3
(二)准时入席.................................................4
1.中美两国不同的时间观念...................................4 2.座次安排.................................................4 3.礼貌入席.................................................5 4.举止文雅.................................................5
(三)餐具摆法.................................................6
1.中国宴会中的餐具摆法.....................................6 2.美国宴会中的餐具摆法.....................................6
(四)优雅进餐——中国.........................................7
1.席间交谈注意事项.........................................7 2.正确使用餐具——用筷的禁忌...............................7
(五)优雅进餐——美国.........................................9
1.适时交谈.................................................9 2.正确使用餐具及进餐礼仪...................................9
(六)礼貌退席................................................11
四、总结..........................................................11
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一、绪论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发展,中国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参加宴会已是很经常的事情。在参加宴会时得体的礼仪能让人交到更多的朋友,也能使人在社交场合中建立自信心。良好的礼仪不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能得到很大帮助。尤其对女性来说,表现适当的礼仪,定能为自己的形象加分。
本文通过对中美宴会礼仪的分析、比较,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中美两国宴会礼仪之间的不同,分析了两国间的文化差异。
撰写本文,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懂得要做个有教养、懂礼数的现代人,使人们在生活中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自由平等、相互尊重。
现代礼仪吸收继承了古代礼仪中的文明成果,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制定的或历史形成并得到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在宴会中遵守各种礼规礼节,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随着我国对外交交往不断的增加,了解不同国家的宴会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加强个人礼仪知识的学习,还可为今后从事涉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礼仪的概念
礼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认为: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经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打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距离[1]。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礼仪,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 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 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仪的精神及要求的准则或规范的总和。[2]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XXXXX系200X届毕业论文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整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交际礼节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来往更加注重礼节。即使是豪门巨富、达官贵人,在对待随从侍者、仆役时,有时也不能不说一声“请”,“谢谢”,“对不起”等客套话,以显示自己的教养不俗,维护表面上的平等。因此,礼仪对个人而言, 是一个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一)宴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宴会是宴请形式中进行的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是国内外社会交往中一种通行的较高层次的礼仪形式.一般把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举办的有一定规模的酒宴,称为宴会;私人举办的规模较小的称为筵席。
宴会常用于庆祝节日、纪念日,表示祝贺、迎送贵宾等事项。宴会的场面一般比较庞大、隆重,能使人得到一种礼遇上的满足。不同的宴会有着不同的作用,概括地说,宴会可以表示祝贺、感谢、欢迎、欢送等友好情感,通过宴会,可以协调关系,联络感情,消除隔阂,增进友谊,加强团结,求得支持,有利于合作等。
(二)宴会的种类
一般宴会指比较正式、隆重的设宴招待,宾主在一起饮酒 吃饭的聚会。宴会是正餐,出席者要按主人安排的席位入座进餐,由
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服务人员按专门设计的菜单依次上菜。宴会的种类繁多。
按规格分:有国宴、正式宴、便宴、家宴; 按餐型分:有中餐宴会、西餐宴会、中西合餐宴会; 按用途分:有欢迎宴会、答谢宴会、国庆宴会、告别宴会、招待宴会;
按时间分:有早宴、午宴和晚宴;
其他如鸡尾酒会、冷餐会、茶会都可列为宴会。
宴会中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 在宴席上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节礼仪。[3]
三、席间礼仪
(一)礼貌应邀
在接到正式的邀请时,请柬上如印有R.S.V.P.(请回复)的法文缩写的字样,是否出席应尽早答复对方,并回柬致谢,以便主人安排;若没有赴约把握不要轻易应允;若不能应邀要说明理由,并致歉意。一般来说,对注有 “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回复)字样的,则在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但也应该及时回复。经口头约好再发来的请柬,一般在请柬的右上方或左下方注有 “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4] 在接受邀请后,不要随意改动。若临时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务必尽早打电话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绝不可随意让人空等。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XXXXX系200X届毕业论文
应邀出席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服装的要求。同时,宴会活动以不带小孩为宜,以免造成他人的不便。
(二)准时入席
1.中美两国不同的时间观念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 是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家。但中国人在情感表达方面与西方人相比就含蓄多了。因此,中国人赴宴一般不提早, 正常情况下出席时间比约定时间晚10~15 分钟或半个小时,地位越高者, 则越晚出席。若早到会被人笑话为太急于进餐,但随着中国不断加强对外往来,在许多方面都与国际接轨,在出席宴会时,也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行使宴会中约定俗成的礼节,使主客双方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愉快交往。
美国人性格开朗, 举止大方, 善于交际。他们平时晚睡晚起, 但是时间观念很强。在赴宴时, 一般按时到达, 或迟到四五分钟, 在迟到十五分钟以上的, 则要打电话通知主人, 以免让主人与其他客人久候,到达时首先要向主人及其他宾客致歉后才可入坐。但也不要提早超过半个小时, 否则会被人笑话太急于进餐, 这点与我国相似,也可能会影响主人的准备工作。
2.座次安排
中国人一向重视“座次”的安排,它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礼记》中记载“天地位焉”,就是说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不得马虎[5]。对于人来说,人与人之间上下前后左右
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的不同位置,反映了不同的身份、地位、级别,关系到某一社会、某个团体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与否,是其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社会对其个人地位的尊重。我国的传统做法是“以左为上”,认为左边的位置高于右边。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地位最低者。[6] 西方习俗是男女交叉安排,即使是夫妻也是如此。还有个规矩,即是:每个人入座或离座,均应从座椅的左侧进出。座次是以右边为上座,左边为次座,这一点正好与我国相反。座席的排列按国际惯例:桌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右高左低,桌次多时应摆上桌次的号码。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也是依距离主人座位的远近而定。[7] 3.礼貌入席
参加宴会的人员,到达后应先到休息室小坐,见到主人时应主动到主人迎宾处,向主人问好,还可酌情送给女主人少量鲜花。如是庆祝性的宴请,还可以向宴请单位送花篮或花束。如果来宾直接进入宴会厅,则应在宴会厅门前找到服务人员,请他们带到席位处,不可以自己在宴会厅内到处走动,到各桌上去找自己的姓名标志牌[8]。找到座位后,一般是本桌的首席入座后,大家才坐下,当邻座是年长者或女士时,应主动协助他们先坐下,然后自己再入座。
4.举止文雅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XXXXX系200X届毕业论文
入座后,坐姿要端正,不要前后摇摆,不要将臂肘靠在桌子上,不可以手托腮或两手交叉放在脑后;腰板应挺直,不能紧靠椅背,膝盖放平,两脚自然垂直放在本人座位下,不要将脚伸到别人座位处,不要两腿不停地抖动,无论男女,用餐时跷起二郎腿都是不美观的,而且失礼[9]。应避免的类似举动还有:把腿张成八字形、伸懒腰、松裤带、摇头晃脑、伸展双臂做体操,等等,这些姿势都很失礼,不雅观。同时,女性不应该把随身带的包放在餐桌上,影响自己或别人进餐,应把包放在脚边或靠在椅背;不要在座位中照镜子或补妆,这些都是有损个人形象的举止。
(三)餐具摆法
1.中国宴会中的餐具摆法
中餐用筷子、盘、碗、匙、小碟等。小杯放在菜盘上方。右上方放酒杯,酒杯数与所上酒的品种相同。餐巾叠成花插在水杯中,或平放与盘上。在宴请外宾时,除筷子外,还摆上刀叉。酱油、醋、辣 油等佐料,通常一桌数份。公筷、公勺应备有筷座、勺座,其中一套放于主人面前。餐桌上应备有烟灰缸、牙签。
2.美国宴会中的餐具摆法
常用的西餐餐具有刀、叉、匙、盘、杯、碟等。刀分食用刀、鱼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食用叉、鱼叉、龙虾叉,匙有汤匙、茶匙等,杯有茶杯、咖啡杯、水杯、酒杯等[10]。宴会上有几道酒,就配有几种酒杯。公用刀叉规模一般大于食用刀叉。西餐具的摆法非常有讲究:正面放食盘(汤盘),左手放叉,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右手放刀,食盘上放着匙(汤匙或甜食匙),再上方放着酒杯,从右起分别为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插在水杯内或摆在食盘上,面包奶油盘在左上方,按上菜程序由外到里放置相应的刀叉,刀口向内。
(四)优雅进餐——中国
1.席间交谈注意事项
宴会是交际场所,不是工作场所,席间谈话应轻松自由一些,只谈工作或谈别人无法插入的话题是很失礼的,每人都可选择适宜的话题。与左右宾客交谈,应避免高声谈笑,交谈范围广一些,不要只和几个熟人交谈[11]。左右宾客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时不可搭嘴插话。席间拿别人取笑是很失礼的。发现别人不悦应停止议论,巧妙地转移话题。交谈时更不要手拿餐具比比划划。
2.正确使用餐具——用筷的禁忌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进餐用具。握筷姿势应规范,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时,应先将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放在杯子或盘子上,很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请服务员换一双。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盘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进嘴里,或用舌头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动碗、盘和杯子。有事暂时离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应把它轻放在筷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XXXXX系200X届毕业论文
子架上。
在席间说话的时候,不要把筷子当道具,在空中随意乱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点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12] 宴会中,客人应注意自己的仪态举止。当主人或其他客人讲话、敬酒时,应停止进食,专心恭听。在进食时要注意自己的仪态,使用筷子时要注意一些忌讳。
一忌:犹豫不定。想吃这个想吃那个,筷子在餐桌上绕来绕去,此行为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二忌:筷子颠倒。此做法会被人看不起,认为是饥不择食,不顾脸面。
三忌:用筷子传递食品。用筷子传递食物,犹如葬礼时捡遗骨,非常不吉利!
四忌:用筷子击碗。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被认为是乞丐要饭的行为。
五忌:舔筷子。筷子上沾着菜,用嘴来舔,有损形象。六忌:用筷子推碗。用筷子把碗拖到跟前,表明此人很懒惰。七忌:钻探筷子。筷子在菜盘里翻来覆去,不知从哪下筷好,十分不雅。
八忌:用筷子扒拉饭。狼吞虎咽埋头扒饭,好像有人要抢你饭碗。
九忌:夹来夹去。伸出筷子夹菜又不吃放下,去夹另一盘的
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菜,也是不好的行为。
十忌:横跨筷子。如果有放筷子的用具,要把筷子放在上面,而不是横跨在碗上。[13] 饮酒时,要注意礼仪,不要逼酒、灌酒。在宴会进行中,不要猜拳行令,要控制一些失态行为,如打喷嚏、打饱嗝、吐痰等。
(五)优雅进餐——美国
在美国的宴会中,要等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这是美国人的习惯,同欧洲有些国家不同。
1.适时交谈
美国人一般性格开朗,乐于与人交际,但有许多习惯与我国不同。在交谈时,美国人会选择一些风趣的话题。他们注重个人隐私,交谈话题不涉及个人问题,特别是个人财产、收入,对女性不问婚否、年龄等。同时,美国人忌讳“十三”、“星期五”等数字,因此,对于这些他们则尽量避免不谈。
2.正确使用餐具及进餐礼仪
入席后餐巾应平放在膝上,男士有些多塞在领口,但不能把它结在脖子后。每位宾客的面前,有的放有一份菜单。菜单的用意并非向来宾表示菜肴的丰富,而是让来宾根据自己的食量,决定进食的多少。从礼节上讲,每道菜上来时宾客都不可拒绝,如果不喜欢某道菜,不妨尽量少取,让吃不完的菜剩在面前食盘里,是不礼貌的行为[14]。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XXXXX系200X届毕业论文
西餐的主要餐具是刀、叉、盘,使用时应按其顺序由外往里取用,要右手握刀将食物切为小块,左手持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使用刀叉时,两臂不可过于张开,不可随意站起来,不可发出刀叉与盘子碰击声。吃完每一道菜,应把刀叉并拢平排于盘内;如未吃完,应把刀叉摆成“八”字或交叉型,刀刃不可朝外放。自己用过一次的刀叉,不能放入大家吃的食物中。
(1)进餐时应注意各种菜式的吃法: 吃肉类时有两种方式:欧洲人的习惯是边割边吃,而美式吃法是用刀切割完后,把刀放在食盘右侧,单用叉子取食;肉饼、煎蛋、沙拉都不用刀,只用叉[14];吃面包不能用刀叉,只用手撕来吃;炸薯片、炸肉片、芹菜、小粒水果等食物,不用刀叉,可以用手取食,但不可将水果核直接吐在盘内。注意取自己左手前面的,不可取错。
(2)取面包时,左手拿取,右手撕开,再把奶油涂上去,用手撕成约一口大小,再拿到嘴边一口吃下去。绝不可以一次只吃半口,又剩半口接着吃。吃面包时,要一口面包一口汤,小块一小块撕着吃[15]。吃鸡肉、龙虾时,主人示意宾客用手撕或用刀切,切菜时少用猛劲,以防撞击杯盘。取食时,仅用拇指和食指拈取,食后可用餐巾拭手。
(3)喝汤时,切不可以汤盘就口,必须用汤匙舀着喝。汤用匙舀出时,从旁边喝,不要用顶端舀喝;汤非常浓时,可把匙尖放入口中。最后可以一边把汤盘倾斜一边舀汤喝,不能将汤盘或汤碗端起来,喝个底朝天,不要发出吱吱的声响,也不可频率太
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快。如果汤太烫,应等自然降温后再喝,不要用嘴吹[16]。
(4)餐桌上的佐料,通常已经备好,放在桌上。如果距离太远,可以请别人麻烦一下,不可自己站起来伸手去拿,这是有失礼仪的行为。
宴会中途不要解开纽扣、脱衣服,一般不要离席,需要离席,如上卫生间,即使全部是男宾也不可直接说:“我去卫生间”,要委婉点,如说:“我去一下”。离席时动作要轻,不要惊扰他人。
席中发生意外,如失手碰翻了酒杯或打翻了调料瓶等,可轻轻向主人说声“对不起”,可协助收拾,若主人表示谢绝协助,也不过分坚持。失手的事在席间是杜绝不了的,并不算失礼,但若大声自责而搅扰了宴会则是失礼的。[17]
进餐时,应闭嘴咀嚼,不能有声音;打饱嗝等声音,更是失态失礼的行为,会被看作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六)礼貌退席
进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宴会在主人与主宾吃完水果后起立时,即告结束。
离席时,要等首席先站起来,其他人才可以站起来,并且让年长者和女士先离席,同时要协助她们离席。离席后,不可急忙告退,应等待女主人出门送客,才可握手言别。
四、总结
作为“礼仪之邦”一员,我们不但要吸取传统文化礼节的精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XXXXX系200X届毕业论文
华,还要顺应时代潮流。了解当今世界对礼貌礼节的新要求,处处体现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的风范和气度。
宴会礼仪的学习还可以为今后从事涉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涉外工作人员在宴会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是一种私人行为,更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一个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的代表在宴会场合的言谈行为,不仅关系到本公司、本社团的形象,影响到买卖交易的成败,有时甚至影响到国家的荣誉。因此,为了维护个人、单位、国家的对外形象,我们都应当学习宴会礼仪知识,了解、重视并遵守国际上的礼节与礼节规范。12
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参考文献
[1]侯宪举.实用中外礼仪[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2] http://?source=ysearch_ks_hp_splendid_question [17]门书春、李文霞.现代社交礼仪[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3月
中美宴会礼仪比较
谢辞
感谢指导老师在本人写作论文期间给予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以及对此工作认真负责,耐心讲解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提点。同时,本人非常荣幸得到老师的指导,在此再次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
第二篇:比较中外领导人演讲礼仪的异同
比较中外领导人演讲礼仪的异同
领导人参加演讲不仅展现的是本身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是体现代表国的国际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一行一言,切不可留下“国际玩笑”,同时各国的演讲人风格也不尽相同。我这次主要是以中美两国为对象,根据我看过的相关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总结了相关的认识,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望与大家共同商讨。现在我讲讲我的看法:在仪表方面,大多数领导人着装为正式的西装,也有一部分是身穿本国的传统特色服装,这是一个最大的相同点。在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一,民众生活水平是永恒话题,尤其是在危机时期,在领导人在重要的时间节点(胜选、就职、败选)的演讲中,最重要的听众就是民众,最不可能缺少的必然是对民众感情和呼声的回应,但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期,这种内容几乎是民众唯一关心的话题。2008年,在刚刚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就任的奥巴马,在其就任演讲中甚至直接提出了他将要采取的行动:“国家的经济情况要求我们采取大胆且快速的行动,我们的确是要行动,不仅是要创造就业,更要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打下新的基础。我们将造桥铺路,为企业铺设电网和数字线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我们将„„,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同时在此同一时间,中国领导人胡锦涛说:“自9月以来,随着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日益显现。针对这一情况,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及时加强宏观调控,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最近,中国政府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由此可见演讲中,抽象名词和积极词汇多见,语言都比较正式,双方都共同关注危机时,但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给予民众最大的信心和希望。其二,在就任演说的重点往往就是国家未来几年的主题,2009年初,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到,我们无论朝何处望去,都有工作必须完成。经济情势需要大胆、迅速的行动,我们将有所行动,不光是创造新工作,更要奠定成长的新基础。我们将造桥铺路,为企业兴建电力网格与数位线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习近平在就职演讲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两者都对自己的国家路线作出大体概括,感情与内容都慷慨激扬,排比句加强说服力,语气铿锵有力,同时在演讲是大量的排比句式,渲染了感情效果,各容易调动听众的热情。其三,耐人寻味的是,大部分国家领导人,在演讲时,都会提及本国历史,而其目的,也全都是通过国家历史上的光荣传统,呼唤国民重拾当年先行者的精神理念。美国历任总统演讲经常缅怀美国的光荣历史,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回顾了美国历史:“为了我们,先辈们带着微薄的细软,横渡大洋,寻找新生活;为了我们,先辈们忍辱负重,用血汗浇铸工厂;为了我们,先辈们在荒芜的西部大地辛勤耕作,定居他乡;为了我们,先辈们奔赴(独立战争中的)康科德城和葛底斯堡、(二战中的)诺曼底、(越战中的)Khe Sahn,他们征战、死去。同时,在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回顾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他说,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各自的文化历史中,包含着各国人民的文化发
展,西方文化相对比较透彻清晰,直观地表达意思,而中国语句包含着浓浓的中国文化背景,耐人寻味,必须了解这句话的深度,内容相当丰富。
下面在分析一下不同的方面:每次看电视新闻时,总是对中外领导人的讲话姿势、表情、语速等很感兴趣,发现中外领导人这方面差异很大。一般来说,中国领导人很少发表即席演讲,基本都是照着讲话稿一字不差地念。讲话时身板都挺得很直,不管讲什么内容,表情都非常庄重,或者说非常严肃。中国领导人讲话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语速非常慢,声调也非常平缓,一板一眼,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回答问题是几乎也是本着“中庸”思想。反而,大多数外国领导人讲话则要随便自然,小布什、奥巴马这些人经常几小时滔滔不绝、像连珠炮一般语速的发表演讲。你看奥巴马和小布什在白宫草坪上讲话时,都是自己走到那个小讲话桌前,站在那就讲,连个主持人都没有,讲完就走。布莱尔在议会发表演讲时,竟然一个胳膊拄在讲话桌上,斜着身子半趴在桌子上,姿势非常放松,这在中国官方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外国领导人讲话大部分都是即席演讲,发现他们口才都很好,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语速和声调能随着讲话内容而变化,抑扬顿挫,有时很激烈,有时很平缓,有时又很轻松。讲话时的表情也非常自然,随着讲话内容的不同,愤怒、庄重、亲和、幽默等各种表情都能准确的表达出来,看着人家法国人夺得世界杯时,法国总统希拉克高兴得让法国队的小伙子们站到他面前的桌子上跳舞庆祝;看着当南非搞狂欢节的时候,曼德拉也在一旁和众人翩翩起舞;他们不但很随和,很随意,而且,甚至有时很搞笑:譬如,法国那个总统萨科奇,大家就经常拿他的身高搞笑。法国人常称萨科奇为“小拿破仑”,萨科齐身高约1.65米,同时拿破仑的身高也不足1.7米,可能部分理由是因为他们颇为相仿的“浓缩”身材。可见二者在演讲主题的侧重点上存在差异,美国领导人的语言更为风趣和幽默,而中国领导人的演讲更为正式,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活跃起来。
在开场方面,我发现一个有趣之处,我看过奥巴马的许多演讲,发现奥巴马在演讲时,第一句通常是“hello everyone”而在中国好像会先把目光投向在场的领导,较多表现出“it is my honor to introduce someone”,我认为这是中国式“官腔”文化的缩影。这一点的不同反映出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折射出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
在语言句法上,中国领导人所用句式变化更复杂,祈使句使用也更多;在修辞手段上,二者均较多使用排比和类比,但是中国领导人使用的修辞手段更多,比喻、对比、引用典故等在美国领导人的演讲中出现较少。美方领导人经常会一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实话,同时以重音突出重点我在许多事上都得到了重来的机会,我得到了去大学读法学院、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我的妻子——现在得叫她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了——也有着相似的人生故事,她的父母都没读过大学,也没有什么财产,但他们和她都辛勤工作,好让她有机会去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学校读书。贵国著名诗人梅尔维尔在《麦尔文山》中曾这样写道:“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树木逢春便会绿叶招展”。
谢谢诸位。中庸
“或许你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甚至有一天能让那些文字出现在书籍和报刊上——但假如不在英语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甚至设计出像今天的iPhone一样流行的产品,或研制出新的药物与疫苗——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程上做上几次实验,你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名议员或最高法院法官,但假如你不去加入什么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你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才能。”,所以,重音使用得当,以小见大,在演讲中经常以自身的经验,来但我很幸运。
能够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作为例证,加强强调语气 但那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们往往也经历过最多的失败。J.K.罗琳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被出版商拒绝了十二次才最终出版;迈克尔·乔丹上高中时被学校的篮球队刷了下来,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他输了几百场比赛、投失过几千次射篮,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我一生不停地失败、失败再失败,这就是我现在成功的原因。”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明白人不能让失败左右自己——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你可以明白下一次自己可以做出怎样的改变;假如你惹了什么麻烦,那并不说明你就是个捣蛋贵,而是在提醒你,在将来要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假如你考了个低分,那并不说明你就比别人笨,而是在告诉你,自己得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
谢谢大家,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国。
有说可以提问题
作为基督教色彩浓厚的国家,美国宪法的基督教背景已经广为人知。而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也同样带有了这种特色。例如法国总统的演说往往以“法兰西万岁”、“共和国万岁”作结尾,但是美国总统会说“上帝保佑你们,愿上帝保佑美国”(God bless you and may God bless America)。这也不仅仅是口号,所有精神理念都与基督教信仰密切相关。
在复旦大学的时演讲,背后坐着人?都感谢校长的邀请,介绍大使,滑稽调侃,轻松,没有看稿子,手有在做动作,比如在向谁示意,目光环视全场,讲的是个人的所见所闻,接着讲
这是我们的自由与信条的意义——这是各种族各个信仰的男人、女人和儿童可以一起在这个宏伟的广场庆祝的原因,这是一个在不到六十年前、其父亲还不能在当地餐馆工作的人之所以能在你们面前宣读最神圣誓言的原因。
谢谢大家。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利坚合众国。发现带有深深的基督教的宗教烙印,诚然表明,基督教的传统在今天的美国社会文化里面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和体现。各种统计数字都告诉我们在美国相信有一位上帝存在的有神论者占美国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美国的学生向国旗宣誓的“爱国誓言”中,有“one nation, under God”(一个国家,在上帝之下)的用词;美国的货币上有“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的字眼;圣诞节感恩节这些基督教(文化)的节日是美国人的法定假日;美国国会有祷告会;法庭作证和总统就职都要手按圣经宣誓;政治人物演讲也常常引用圣经和祈求“上帝保佑美国”。
总结一下,双方在演讲过程中都关注一些共同的话题,比如演讲的内容方面,首先不容忽视的是“民生”民众生活水平是永恒话题,尤其是在危机时期
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领导者,在演讲时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与自身的价值观的原因而去评判对方的对错,各不能去抨击双方的话题,而因宽容的眼光看待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同时汲取对方的优点,开阔自身的眼界。
温家宝还谈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他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文化因素将在新的世纪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他说,“不同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但心灵情感是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对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人类因无知或偏见引起的冲突有时比因利益引起的冲突更可怕。我们主张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开展广泛的文明对话和深入的文化交流。”
第三篇:宴会礼仪
宴请礼仪
注意细节: 1——座次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2——点菜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附:中餐点菜指导——三优四忌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优先考虑的菜肴
一、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二、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三、本餐馆的特色菜。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这些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条
1.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少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在饮食中尤其禁吃牛肉,这点要招待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同胞时尤要注意。
2.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合适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3.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欢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另外,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会将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也需要顾及到。
4.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3——吃菜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4——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细节九: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十: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5——倒茶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6——离席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有在两小时以上。也许逛了几圈,认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了。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真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大聊个没完。因为当天对方要做的事很多,现场也还有许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占了主人太多时间,会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礼。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走。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一个有风度的人,可千万不要犯下这钟错误。
酒桌上的规矩:(一)如果自己真不能喝,就别开第一口,端着饭碗夹了菜一边吃着去(二)如果确信自己要喝,就别装墨迹,接下来就是规矩了
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规矩十四: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规矩十七: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规矩十八: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如果你不能喝
1、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
3、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大忌;
8、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
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10、喝酒前面前放好半杯茶,喝了酒不要咽,赶紧拿起茶杯,喝水的功夫把酒吐进酒杯里,吐满了换水就行了,管用的!---------------------酒宴上的礼仪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喝酒前的准备: 酒能伤肝,这是人人皆知道的,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酒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这是能保证你在酒桌上千杯不醉的关键因素。在去赴宴之前,在家先吃点东西,让胃里有点东西垫着。那具体吃点什么好呢?一般吃点高蛋白的比较好,例如吃两个鸡蛋,喝点牛奶,豆浆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另外,吃点饼干,糕点等也可以,让胃里有点东西,因为空腹喝酒,酒精在胃内很容易被吸收,从而导致容易醉酒。注意,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粘膜,甚至诱发癌症。另外,对于经常喝酒或者经常陪酒的人士,可以一试一些古书上记载的方法。如清代无名氏在《调鼎集》载:“饮酒欲不醉者,服硼砂末少许,其饮葛汤,葛丸者效迟”。《千金方》:“七夕日采石菖蒲,末服之,饮酒不醉。” 喝酒中的保护 “酒过三循、菜过五味”,这是古代留下来的酒场谚语,这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喝酒时吃菜的重要性。在喝酒前,尽量先吃点菜,然后再喝酒,其原理和前面说的一样。严禁空腹喝酒,既容易醉,又容易伤胃。喝酒后的醒酒措施 喝酒后,头晕,头疼,呕吐,甚至人事不醒,醉酒者要经受很大的痛苦,这个时候需要尽快醒酒,以减少醉酒带来的痛苦,并防止有可能出现的更大的伤害。在这里教你几招醒酒的方法,简单易行,饮酒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妨一试。
★☆饮服白萝卜汁:生白萝卜,洗净榨汁,稍加热服下,每次一茶杯,10分钟一次,三次可解去酒气。
★☆吃大白菜心:取出大白菜心切丝,一个不够取两,加少量白糖和白醋拌匀后腌渍三五分钟服下,此法很快解酒。
★☆服芹菜汁:鲜芹菜洗净切碎榨汁,当茶喝,连续喝三次(隔5分钟),此对酒后头痛脑胀脸红有特效。
★☆饮鲜桔皮水:2两鲜桔皮加1斤水煮沸,再加入少量食盐摇匀后当茶喝,一次一茶杯,5分钟再饮,三次见效。
★☆喝绿豆汁:绿豆2两,加水煮熟后饮,连汤带豆.如将绿豆捣碎用开水冲服有解酒效果。另外怎么来减少醉酒后引起的头疼,头晕,反胃等症状呢?下面也介绍几种食物,这是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发现,大家不妨做一个参考:
★☆蜂蜜水治酒后头痛: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后也不会头痛。
★☆西红柿汁治酒后头晕:西红柿汁也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一次饮用300毫升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新鲜葡萄治酒后反胃、恶心:如果在饮酒前吃,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西瓜汁治酒后全身发热:西瓜具可以清热去火,能加速酒精从尿液中排出。
★☆柚子消除口中酒气:柚肉蘸白糖吃,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有很大帮助。
★☆芹菜汁治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分解酒精。
★☆酸奶治酒后烦躁: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其中钙含量丰富,对缓解酒后烦躁尤其有效。
★☆香蕉治酒后心悸、胸闷:酒后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它还能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橄榄治酒后厌食: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都以为茶能解酒,却不知就这样被“贻误”多年—— 酒后忌饮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水会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水中的茶碱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醒酒的药物 目前市场上面出现不少醒酒的药物,例如海王金樽,“客格博”胶囊,陪酒师”解酒茶,还有一种美国进口的ZEO等等,那么这些药物真的有效吗?说到底,所谓的醒酒药物无非都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达到醒酒的目的的:一是能迅速分解究竟,使酒精失去功效,或者阻断酒精在胃肠中的吸收,减少酒精进入血液的量,这样自然也可以达到醒酒的目的。但是,不管什么醒酒药物,也不管其功效如何神奇,都是有一定副作用的,不能常吃,尤其对那些经常陪酒或者经常需要应酬的人,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不要吃,因为即使你吃药了,酒精还是进入了体内,对肝脏造成伤害,最好的是不喝,必须要喝的时候,也先用别的方法来醒酒。
醉酒后的照顾 : 醉酒者自己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无法来自己照顾自己,那么作为亲人或者朋友就必须照顾好,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醉酒者如行走不稳,应该注意不要让其跌倒,防止跌打损伤,或者磕碰头部等重要部位。
2.注意保暖,因为醉酒者身体机能下降,这个时候容易受凉。让醉酒者的头歪向一侧,防止其呕吐,如果有呕吐,要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进入气管,导致窒息或者肺部感染。
3.醉酒较严重者,并且无法服用醒酒品的,则应该使其将胃内容物吐出来,可以用手指,棉棒等插入其咽喉部位来使其呕吐。必要时还可以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液洗胃。更严重者则赶紧拨打120或者马上送医院急救。
第四篇:宴会礼仪
宴会,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交往方式。一般情况下,举办宴会和参加宴会都不仅仅只是为了吃吃喝喝,而是以交际为目的。因此,无论请客还是被请,无论举办或参加何种宴会,都应该讲究和遵循宴会礼仪。
一、宴请
(一)周密安排
1、规格种类。宴请的规格,以宴请目的和主要宾客的身份地位而定,过低显得失礼,过高也无必要;宴请种类,以宴请的性质、目的和内容而定。
2、作陪人员。一般讲究对等接待,即己方主陪与对方主宾身份地位相仿。接待高层领导,己方主要负责人应当出面。如需在席间洽谈事情,要安排说得清事、做得了主的人员出席。
3、时间。可以按照主办方的实际需要而定,如单位庆典、朋友聚会;也可以按照客人的活动安排而定,如接风送行;还可以按照事情的进展情况而定,如谈判成功。
确定宴会时间,一要考虑客人方便,避开其重大节日、假日或是有重要活动的时间。二要照顾参加人员的习俗,避开对方的禁忌日。比如邀请中国同胞不要安排在除夕夜,邀请西方朋友则应避开每月的13日。如果条件允许,时间确定之前,可以先征求主宾意见。
确定宴请地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与宴请目的、性质和主宾的身份地位相适应。
②能够充分表达对客人的敬意。
③交通便利、环境优雅、菜肴精美、价格合理、服务到位。
(二)盛情邀请
1、发送请柬。组织比较正式的宴会,应该制发请柬。
① 大型宴会的请柬,可以以单位名义发,也可以以个人名义发;小型宴会一般以个人或夫妇二人的名义发;工作餐以单位名义发。如果以夫妇二人的名义发送请柬,主宾、陪客的配偶均可列为受邀对象。如果受邀夫妇都有重要身份,则应分别发送请柬。
②请柬应尽早(一般提前一至二周)发出,以便宾客调整时间。为了减少失误,可以在宴会前夕,再电话联系,进行确认。
2、其他方式。组织比较轻松随意的“便餐”式的宴请,可以采用打电话或请人代转的方式进行邀请。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两点:一是?quot;话“说到,说明理由,表达敬意和诚意;二要把”事“落实,明确告知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询问清楚对方能否出席、有无其他需要。
(三)定制菜单
1、主随客便。菜单以客人的爱好为准,充分考虑客人、尤其是主宾的饮食习惯、口味好恶、宗教禁忌、健康状况等具体情况。规模较大的宴会,酒水最好准备三种以上。
2、量力而行。一般情况下,安排菜单不要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因为这样会使客人感到不安。
3、适当控制。文明社会中,铺张浪费越来越被人们所不齿,因为大吃大喝而被客人误解,最终不欢而散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因此定制菜单,应该多在品种、口味上动脑筋,不要追求以贵为好、以量取胜。
(四)安排桌次、座次
举办正式宴会,应当提前排定桌次和席次,或者只排定主桌席位,其他只排桌次。桌、席排次时,先定主桌主位,后排座位高低。
1、中式宴会的桌次安排。中式宴会通常8-12人一桌,人数较多时也可以平均分成几桌。在宴会不止一桌时,要安排桌次。其具体原则是:
①以右为上。当餐桌分为左右时,以面门为据,居右之桌为上(见图二十七)。
②以远为上。当餐桌距离餐厅正门有远近之分时,以距门远者为上(见图二十八)。
③居中为上。多张餐桌并列时,以居于中央者为上(图二十九、三十)。
④在桌次较多的情况下,上述排列常规往往交叉使用(见图三十一、三十二)。
2、中式宴会的席次安排(见图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席次,指同一餐桌上的席位高低。排列席次的原则是:
①面门为上。即主人面对餐厅正门。有两位主人时,双方可相对而坐,即一人面门,一人背门。
②主宾居右。即主宾在主位(第一主位)右侧。
③好事成双。即每张餐桌人数为双数,吉庆宴会尤其如此。
④各桌同向。即每张餐桌的排位均大体相似。
3、西式宴会的桌席排位
西式宴会的餐桌习惯用长桌,或是根据人数多少、场地大小自行设置(见图三十六至三十九)。
同中式宴会一样,举办西式宴会也要排定桌次和席次。
西式宴会的席次排位也是讲究右高左低,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距离主人座位远近而定。如果男、女主人并肩坐于一桌,则男左女右,尊女性坐于右席;如果男、女主人各居一桌,则尊女主人坐于右桌;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居于中央之席,面门而坐,则其右方之桌为尊,右手旁的客人为尊;如果男、女主人一桌对坐,则女主之右为首席,男主人之右为次席,女主之左为第三席,男主人之左为第四席,其余位次依序而分。
西式宴会的席次一般根据宾客地位安排,女宾席次依据丈夫地位而定。也可以按类别分坐,如男女分坐、夫妇分坐、华洋分坐等。在我国用西餐宴请客人,通常采用按职务高低男女分坐的方式(见图四十至四十四)。
(五)热情迎送
1、提前到达。宴请前,主人应提前到达宴会地点,在门口迎接客人。
2、笑脸相迎。客人到来后,主人应与之握手、寒暄,表示欢迎,不可有远有近,冷落任何一位客人;如果客人之间不认识或不熟悉,主人应热情地为其介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宾到来后,应先将其迎进接待室休息,并安排身份相同的人员照顾,等其他客人到齐并进入宴会厅后,主人陪同贵宾一同进入宴会厅;第一道主菜上桌,主人应主动热情地请客人品尝。
3、适时结束。宴会一般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两个小时。
(六)敬酒与劝酒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喝酒是宴会上联络感情、融洽关系的重要社交方式。
1、敬酒。如是一桌宴请,主人应向所有客人逐一敬酒;如是多桌宴请,主人应逐桌敬酒,不可厚此薄彼。敬酒时,主人应与主宾碰杯,其余人员可举杯示意,如有必要,也可致以简短、友好的祝酒辞。碰杯时,要态度从容,目视对方。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2、劝酒。设宴请客,主人都希望客人多喝几杯,尽兴而归。这样,席间自然少不了劝酒。劝要酒好,需要掌握以下原则:一是量力而行,事先了解对方的酒力,劝酒容易掌握分寸;二是讲究艺术,选择对方关心的话题,采用更能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往往更能说动对方;三是适可而止,不可勉为其难。
3、涉外宴请,应事先了解对方的饮酒习俗和讲究,以免弄巧成拙。比如:穆斯林不饮酒,宴请他们时就不要敬酒,甚至不要上酒。
二、作客
(一)尽早回复。接到邀请以后,无论能否参加,都要尽快给予回复。如果收到了请柬,还应以书面形式回复。在西方国家,正式晚会请柬的日期下,都有R·S·V·P四个法文缩写字母,意思是敬请赐复,这样的请柬,应当在收到后的一天内回复。
(二)适度修饰。出席宴会,应当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这需要提前适度修饰仪表。男士要修整须发,女士应面部化装,当然,无论男女,都要换好既符合自己在宴会上的身份,又突出自身气质的衣服。此外,皮鞋和袜子的协调、干净也要给予足够的注意,因为宴会之上,这些部位常常被他人关注。
(三)遵守时间。出席宴会,迟到、早退或逗留时间过短,都被认为失礼或者有意冷落。因此,要尽量避免迟到?quot;赶场”。当然,也不必到达过早,以免贪吃之嫌。一般而言,按照规定时间提前一、二分钟到达即可。
(四)注意小节
1、问候。到达宴会场所后,应向在门口迎候的主人致以问候,表示谢意。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应先问候女主人,再问候男主人,然后向其他客人问好。
2、入座。一般大型宴会的座次事先都有安排,因而前去作客不要急于落座,应等主人或服务员引座。如果一时无人引座,可先选择次要的座位坐下,待主人发现后再行调整。落座时,应从座位的左侧入座。如果身边有女宾或长者入座,男宾应主动为其移开椅子,待其入座后,自己再坐下。入座后,坐姿要端正,不要东张西望、举手投足,也不要摆弄菜谱、餐具。
3、使用餐巾。餐巾应铺放于自己并拢的大腿上。正方形餐巾应折成等腰三角形,直角朝向膝盖方向。长方形餐巾则要对折,折口向外铺于腿上。餐巾可以用来擦嘴,但不能擦脸、擦汗,更不能用来擦餐具、酒具。用餐结束后,餐巾不能揉作一团,也不要乱丢乱扔。
4、使用餐具
①中餐餐具。主要包括筷、匙、碗、盘等,不同餐具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
使用筷子讲究最多,种种忌讳多达八项:一是不要握得太高太低;二是每次不要夹菜太多;三是不要在盘中翻动;四是不要随意敲打;五是不能交叉摆放;六是不能乱扔乱掷;七是不要挥舞;八是不能插在碗中。
② 西餐的主要餐具是刀、叉和餐匙。
刀、叉的摆放:西餐正餐中,吃每道菜都有专用的刀叉。吃黄油的餐刀横放在左手正前方;吃主菜的刀叉,餐刀在右,餐叉在左,纵向放于餐盘两侧;吃甜食所用的刀叉横向置于餐盘正前方;暂时放下刀叉时,应刀口向内,叉齿向下,呈“八”字型摆在外盘之上;用餐完毕,则应刀口向内,叉齿向上,刀右叉左并排纵放,或者刀上叉下并排横放在餐盘中。
刀叉的使用:一般情况下,刀、叉宜配合使用。切割食物时,以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可以边割边用叉食之,也可先全部割好,然后以叉食之;切割食物时不可弄出声响;切割食物大小以叉起一次入口为合适;临时放下餐刀,刀口不可向外;持叉进食时,叉齿向上;双手同时使用刀叉,则应叉齿向下。
餐匙也叫调羹,分为汤匙、甜品匙和茶匙三种。
餐匙的摆放:汤匙个头较大,纵放于右侧最外端;甜品匙个头较小,横放于吃甜品用的刀叉正上方,若不上甜品,此位置上放置茶匙。
餐匙的使用:汤匙、甜品匙和茶匙各有用途,不可相互替代。使用汤匙取食应该迅速,量也要适中,不可乱搅一气,也不要将汤匙吞入口中;使用过的餐匙,不要再放回原处,也不要直立于汤盘或茶杯中,或插入主食菜肴;茶匙仅供搅拌使用,不能以之舀茶。
5、吃相
①心态要愉快平和。无论主人照顾是否周到、菜肴是否可口,都应表现出高兴的神态。既不能心事重重、漫不经心,也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
②表现要自然大方。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不可咀嚼作响、狼吞虎咽,更不能站起身伸长臂“隔山取火”。而当女主人或服务员递上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也不要推来挡去,可取少量放入盘内,口称“谢谢”、“够了”婉拒。
③吃食物时应当以食就口,不能以口就食。
④食物一经入口,一般不能再吐出来。需要处理骨刺时,也要用餐巾掩嘴将刺取出放在餐盘里,不要直接张嘴吐到桌上。
⑤口中有食物时,不要张口讲话;不要主动向正在咀嚼食物者问话;自己口中有食物恰逢别人问话,要等食物下咽后再回话;少与相隔的人讲话。
⑥第六,席间谈话,切忌得意忘形、动作夸张,尤其不可挥动刀叉甚至以刀叉指人。
(四)敬酒与饮酒
1、回敬。客人接受主人敬酒以后,应回敬主人。回敬的顺序,以地位尊卑为据,尊前卑后。如是大型宴会,各桌客人可以选派代表回敬。
2、互敬。这是客人之间“借花献佛”,加强联系的交际方式。实际是“劝酒”的一种形式,因而也要遵循劝酒的原则。
3、在宴会上不会喝酒或是不打算喝酒,可以礼貌地阻止他人敬酒,但不要东躲西藏,更不要把酒杯倒置或是把他人所敬之酒悄悄洒在地上。
三、酒会、茶会、冷餐会、工作餐
宴请当中,正式宴会并不是唯一的选择。酒会、冷餐会、工作餐、茶会等招待或进餐方式,因其形式灵活、操作简便、气氛宽松,越来越为现代社会所接受。
(一)酒会
酒会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便宴形式。会上不设正餐,只是略备酒水、点心、菜肴等,且多以冷味为主。
1、酒会的类型:按照举行时间的不同,酒会分为两种类型:正餐之前的酒会和正餐之后的酒会。
①正餐之前的酒会也称鸡尾酒会,一般在下午6点或6点半,持续两个小时左右;鸡尾酒会分为设座和不设座两种形式,在不设座的鸡尾酒会中,有时为了照顾年长者,也备一些椅子;这类酒会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一般在请贴中写明;招待品以酒水为主,酒水分含酒精的酒水和不含酒精的饮料两类;含酒精的酒水至少要在三种以上,如雪利酒、香槟酒、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混合葡萄酒、开胃酒和各种烈性酒;不含酒精的饮料至少准备一种,如果汁、矿泉水、牛奶等;食品从简,只备一些点心和开胃菜,如面包、三明治、热香肠、炸薯片等。
②正餐之后的酒会,通常在晚9点左右开始,一般不限定时间长短,客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告辞;这类酒会规模较大,常常播放音乐,并准备场地供来宾跳舞,这也要在请贴中说明;酒水供应大致与鸡尾酒会相同,但有时不备雪利酒;因在晚餐之后,可不备食品,但如果是大型或正式酒会,应该准备夜餐。
2、酒会的功能
① 联络旧友。宾主之间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进一步深化友谊。
② 结交新知。提前给需要结识的人发份请柬,对方往往惊讶并愉快应约,从此成为你的朋友。
③ 认识异性。酒会上,男男女女把酒而谈、翩翩起舞,有机会结识和了解。
④ 答谢款待。在其他酒会或宴会上受到了东道主或某些宾客的周到照顾,可以邀请他们参加自己举办的酒会以示答谢。
1、酒会的特点:
①不必准时。虽然请贴上约定了时间,但不一定必须遵守,何时到场可由自己掌握。
②不限衣着。穿着不必过于正式,端庄大方、整洁干净即可。
③不排席次。主客均需站立,可以自由组合、随意交谈。
④菜肴自选。喝什么、吃什么以及喝多少、吃多少全凭自愿。
2、注意事项
① 主动攀谈,无论新朋旧友,都应主动招呼,不可故作深沉。
②善待他人,即便话不投机、无意结交,也要给人以应有的尊重,礼貌地与人道别或让人道别。
③饮酒有度,姿态要文雅,不要开怀畅饮、大呼小叫;酒量要控制,以免醉酒失态。
④适时告辞,要体贴主人,适时离开。如果有事提前离开,告辞时不要引人注意,但最好是向女主人当面致谢
⑤不忘致谢,于酒会次日再次打电话给女主人表达谢意,是表现修养的必要礼节。
(二)茶会
1、举办茶会的时间、地点
举办茶会,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午10点或下午4点左右,地点通常安排在客厅、会议室、接待室。
2、基本礼节
① 沏茶。不应过浓过淡;不要斟得过满,有七分满(茶杯的2/3)即可。
② 敬茶。起身站立,双手捧杯,递给客人,并可轻声告之“请用茶”。如果来者为贵宾或重要客人,应由主人(公务接待时为本单位在场的最高职务者)亲自敬第一杯茶。
③ 接茶。双手去接,并道“谢谢”,然后将茶杯放到就近的茶几或桌子上。
④ 饮茶。饮时小口啜饮、认真品味,不要大口吞咽、一饮而尽;喝过一口后,应对茶水加以赞赏,不可职责其品位、口味;如果茶叶漂浮,可用杯盖抹去,不可用嘴吹、用手捞或是吞咽咀嚼;如果水温过高,应待其自然冷却,不要用口吹凉或是用另外的杯子折凉。
⑤ 续水。续水的时机应在客人喝过几口以后,不要等到茶叶见底;会议中的续水间隔,应在30至40分钟之间;续水时不要妨碍客人,最好不要当面进行;不小心把水洒在茶几或桌子上,应及时以小毛巾擦干;续水同样不要过满。
3、其他
①茶会的核心和实质是茶叶的高档次,高水平的茶会要用用高质量的茶叶,并且品种要多,以适应不同人的口味。
②举办茶会,选用茶具也要讲究,一般为高档成套的瓷具或陶具。不可使用低档茶具。
③可以准备一些便于食用的点心和风味小吃。
④茶会的规模不宜过大。
(三)冷餐会
冷餐会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非正式宴会,在国内又称自助餐。
冷餐会举行的地点,可以是大型餐厅或者露天花园。一般情况下,冷餐会设有菜点桌、餐桌、餐椅,露天冷餐会还要设置遮阳伞。
所提供的食物以冷食为主,同时可以提供一些热菜或半成品由来宾自行加热。餐会开始之前,应将菜点和酒水上齐,将餐具摆好。
冷餐会不讲尊卑,不排席次座次,就餐者可以随时随意调换座位。
参加冷餐会应该注意:
1、衣着、装饰不可过于随意;用餐时不可戴手套;参加室外冷餐会,不宜佩带太阳镜。
2、取食时应按照顺序,不能争抢,取完后马上离开菜点桌;取食过程中,不能把刀叉等叼在嘴中或别在衣袋里;取食应多次取食、次次少取,宁可多添几次,也不要一次装得过多,甚至吃不完。
(四)工作餐
工作餐是就餐者利用共同进餐的时间,边吃边谈,交流探讨的非正式宴请方式,可以说是商务活动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
工作餐一般只请与工作有关的人员,不请配偶。总人数不宜超过10人。
工作餐一般安排在中午进行,时间为2小时左右。开始时间由有关各方商定,地点由主人选定。
工作进餐的座次不象正式宴会那样严格。但主人应当请主宾在自己的右侧、或自己正对面、或正对门的位置就座,也不能先于主宾落座;双方随员要等主人和主宾落座后,再由主人安排或者自由就座。
工作餐的菜点比正式宴会简单。点菜时可征求来宾特别是主宾意见,其他安排可以全由主人包办。
结算付帐时,要避免当着客人的面看帐或付款。
第五篇:中外礼仪
婚礼礼仪
一.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古代婚礼礼仪的步骤特为繁复,分别为: 六礼
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纳采
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
问名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纳吉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
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宋代民间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书、合婚代之。清代,纳吉一仪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无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婚。
纳征
亦称纳成、纳币。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分明。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
请期
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至清代,请期多称通信,即男家用红笺,将过礼日、迎娶日等有关事项一一写明,由媒人或亲自送到女家,并与女家商议婚礼事宜。
亲迎
又称迎亲。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天之妹,女定阙祥,亲迎于渭。”亲迎礼始于周代,女王成婚时也曾亲迎于渭水。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披红带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文,御轮三周,先归。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衾裹抱至轿内。轿起,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新郎在家迎侯。
奠雁礼
婚姻礼仪。从周代至清末,在按六礼而行的婚姻中,除了纳征(下聘)礼以外,其余五礼均需男方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因为雁是侯鸟,随气候变化南北迁徙并有定时,且配偶固定,一只亡,另一只不再择偶。古人认为,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婚姻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的阴阳和顺,也象征婚姻的忠贞专一。后来因雁越来越难得,人们就改用木刻的雁代之,到近代,改用鹅、鸭、鸡三种活禽代替行奠雁礼,以定婚姻的和顺。用雁之礼,朝鲜等国也袭用。
议婚
亦称议亲。商议婚娶的最初阶段,即六礼中纳采、问名、纳吉三阶段。由男方派人到女家提亲开始,经过换帖、卜吉、合婚、相亲等程序,到订婚为止。《聊斋志异·青蛙神》:“虽故却之,而亦未敢议婚他姓。”
问肯
即求亲。婚姻礼仪,即六礼中的第一礼纳采。元代王晔《折桂令·答》曲:“一个将百十引江茶问肯,一个将数十联诗句求亲。”
合婚
亦称合八字,古称卜吉。婚姻礼仪。是问名礼中的程序之一。双方议婚之初,在开出八字后,审合男女双方名号及生辰八字。古代是各自行卜,问鬼神,告家庙。近代则是请阴阳先生卜占男女命是否相合,相合则婚,相克则婚不成,要将双方的生辰八字退还。压庚
又称压帖。婚姻礼仪。是六礼之纳吉中的一项内容。经过对合双方的八字帖后,男家用礼盒装上庚帖,上压钗钏和如意送往女家。又,将对方的八字帖压于家庙或祖先牌位下或供案香炉下,意请先人鉴之,如三日内家中平安者,可行婚姻,亦称压庚。
相亲
亦称相门户、对看。婚姻礼仪。即在议婚阶段换过庚帖后,由媒人联系安排,双方长亲见面议亲。历代相亲仪式大同小异。旧时男女当事人并不相见,而由父母长亲包办。
订婚
婚姻礼仪。即订立婚约的仪式。通过这个仪式,表示正式定下双方的婚事。古代,男方以雁为礼,去女家商定婚事,雁成为婚姻的信物。近代多用饰物、衣物、食物为礼,送往女家,送礼之后,婚约即成。订婚的表现形式 为婚书及财礼。封建社会,订婚是结婚的必经程序,双方均不得反悔。新中国成立后,订婚已不是法定程序,男女双方只要出于自愿,合乎婚姻法的条件还要进行登记注册。
尝汤献花
婚姻礼仪。订婚后,男家长者赴女家,与女家长者一道焚香祷祝上天保佑。礼毕,女家设宴。席上先尝汤,上清汤四碗,碗口上以红线作十字交叉,线头坠铜钱,以示姻缘开头。尝过汤后,上盘装四个猪蹄,每个上插红花,盘中置刀一把,刀柄上缠红绸,此谓献花,含缔结婚约之意。尝汤献花后,订婚礼为正式完成。
议聘
婚姻礼仪。是男女双方同意结婚后,由媒人往来商议男家聘金和女家嫁妆的种类、数量的程序。一般根据双方的家庭地位和财产的多少及当婚男女 的人品而确定,明显带有买卖婚姻的痕迹。
下插定
婚姻礼仪。是专门送约定婚姻信物的仪式。男家向女家提出订婚,将女子插戴的首饰送到女家,作为婚约信物。《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但我说明了他家是没有公婆的,不要叫鲍老太自己来下插定。” 下财礼
亦称下彩礼、下财、下礼、过礼、过彩礼、放定、下定、行大盘、行聘、行聘礼等。婚姻礼仪。即完婚前男家向女家送财礼。财礼的数量品质,各地不同,主要视家境的贫富而定。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金帔坠者是也。若铺席宅舍,或无金器,以银镀代之。否则贫富不同,亦从其便,此无定法耳。”下财礼即依礼制,也要征得女方同意,实质是送和要结合。行聘前,先由媒人执彩礼帖(礼品清单)与女家商议,往往双方对数量品质多存争议,需商议多次方能定下。行聘时,男家备礼书,置于红漆木盘上,排队手捧肩挑礼品,伴以鼓乐送至女家,女家协助将礼品摆开,供女家亲友邻人观赏过目。女方收下,下财礼毕,婚约正式成立。
回盘
亦称回礼、回情、答回。婚姻礼仪。婚娶前,男方行聘礼,女方收下后,视情给一定回礼。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嫁娶》:“男择日下聘,(女方)亦以礼物答回。”因回礼多用盘捧上,故称回盘。
良辰
亦称良辰吉日。即选择的宜于成婚的日子。要按黄道推算或由阴阳先生选择,或依皇历所载而选。唐代李商隐《流莺》:“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水浒传》:“今日是个良辰吉日,贤妹与王英结为夫妇。”对良辰的选择大多注重日子、季节、月份,以求吉利。
随礼
也称随份子、凑份子。婚姻礼俗。是在男女结婚前,亲友们按约定的数额出钱,集中之后做贺礼,交付将要结婚的男女。旧时随礼只限于男家的亲友,现代女家的亲友也从此俗。添箱
又称添房。婚姻礼仪。是接到男家请期后,女家将嫁女的吉日写成喜贴,送往各亲友家,凡接到喜贴的亲友,一般均以钱物为礼送至女家贺喜。添箱与添妆不同
处是不将钱物直接给新娘,而是给女家,是家庭间的礼仪交往。
造子孙林
婚姻礼仪。嫁娶时男方聚众造林,以供新婚夫妇日后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和为老人送终之需。可依时令在婚礼前或婚礼后择日举行,此礼含造福子孙之意。
三请三邀
婚姻礼仪。婚前女家请未成礼的女婿上门宴饮,男方先是敬谢,再请,再谢,三请之后,男方才赴往,以示持重。男方在迎娶时,也要备三请三邀帖,到女家后次第投入,方能获女方同意。
二.中国现在婚礼礼仪
五十年代的婚礼:那个年代的婚礼正赶上了新中国初期物质匮乏、一穷二白的局面,婚礼也简单如白纸。结婚时,男方家里不可能拿出太多的东西来操办婚事,大多是东筹西借最后勉强摆几桌饭菜宴请血缘最近的本家亲戚,大家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喝喜酒。那个时期的粮食是用粮票定量供应的,根本不够吃。于是在操办婚事的前几天,全家都得省吃俭用很长时间。当然,在婚礼那天还是能看到米饭和猪肉,只是“限量配发”而已。那天新郎和新娘大都能如愿地穿上了不含“旧气”的婚礼服,虽说是土布料子,但也足足令他们兴奋好几个日夜。六十年代的婚礼:当时的结婚证明就是两张分别贴有个人一寸小照片如手掌大小的普通硬纸,最具有时代烙印的是硬纸上印制得非常清晰的毛主席头像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备战”的最高指示。新郎新娘在照相馆,非常虔诚和神圣地手持《毛主席语录》,照几张庄重大方的结婚照,两人肩膀间至少还留有一个拳头的距离。
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夫妻”没有婚假,两床被子合一块儿就算是一家。那时的婚宴特别简朴,一般老百姓结婚就是发一点水果糖和花生给亲友。领导也不过是在食堂加两个菜、包顿饺子。
七十年代的婚礼:新郎新娘平日里要好的伙伴,个个都穿着绿色或蓝色的军装,口里唱着“东方红、太阳升„„”出于对工人阶级力量和伟大领袖毛主
席的歌颂,据说婚礼上新郎一般身着灰黑色的工人装,新娘则穿着红卫兵式的绿色军装。
七十年代的“豪华婚车”是三轮,婚宴虽“俗”但亲朋好友的祝福真挚。那时的婚礼主要内容是新娘点烟、当众“啃苹果”、亲戚朋友一起哄闹新房。
八十年代的婚礼:八十年代的婚礼,刚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于是操办起婚事来便比较隆重。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不高,但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都是按“高标准、严要求”采办的,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是那个年代人们追求的“高科技”“嫁妆”。80年代初年轻人结婚攀比成风,谁家的东西少一点都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结婚那天,新郎穿件“保养”得不错的蓝色中山装,新娘是红颜色的棉袄罩衫,夫妻二人去照相馆,花几块钱拍一张黑白的大头合影贴在结婚证上,再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吃顿饭,就算结了人生的一桩大事。男方特别把邻里邻居都叫过来庆祝,还有近处的亲戚、远方的朋友,能通知到的尽量通知,宴请的规模空前盛大。宴席里吃的品种也比较齐全,猪肉、鸡肉、鸭肉等菜都摆到了桌上,盛的也是白米饭。出席婚礼的亲朋好友也注重起情面来,多是送些棉被、毛毯、水桶之类的贵重生活用品。当时黑白电视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大伙儿在宴席里觥筹交错的同时,仍不忘盯紧了电视屏幕上的画面。
改革开放了,所以闹洞房的节目是少不了的,客人吃过饭便都挤到洞房里抢糖果、饼干、瓜子之类的小食品。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以亲朋好友中普通话说得好的、能活跃气氛的人担当司仪的。
三.西方婚礼礼仪
西方婚礼新娘服饰习俗可以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西方婚礼结婚时新娘穿的服饰与“某种旧的、新的、借来的和白色的东西”有关。因旧的东西与新娘家族与其她以往生活有联系。新的东西代表着新娘在未来的幸福新生活中能有好运和成功。在结婚时穿戴借来的东西能给婚姻带来好运,这可以是一件礼服、一块手帕、一件首饰等等。白色的东西被人们认为是纯洁和忠贞的象征。
关于新娘披婚纱的习俗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包办婚姻的时代,新郎在婚礼上正式娶新娘前,新娘的脸都要盖起来,这样,等新郎看清新娘时,即使不喜欢她的容
貌,也为时已晚了。另一种解释是,新娘佩带婚纱是为了在婚礼那天不被在空中游荡的邪恶鬼魂伤害。
新郎抱新娘过门槛的习俗则源于罗马时代。那时的人们认为,如果新娘第一天进新家门槛时绊脚的话,将会带来厄运,把新娘抱过门槛就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结婚戴戒指的习俗,一般认为始于17世纪。在那时的婚礼上,牧师按顺序从左手食指摸起,边摸边说:“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刚好摸到无名指。
新娘拿花的习惯起源于古时。人们觉得香味浓郁的花草或香料可以驱除邪恶的鬼魂、厄运和疾病。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当情人们通过互送鲜花来传达各自不同的情意时,花便有了更多的含义。如苹果花代表“好事的到来”;红色的玫瑰代表“我爱你”;白色的玫瑰代表“纯洁”;勿忘我是“真挚的爱情和记忆”。
至于新娘站在新郎左边则是很有趣的说法。古时候抢婚成风,新郎用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时,还必须腾出右手,用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为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