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力量 冯小刚

时间:2019-05-15 06: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电影力量 冯小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电影力量 冯小刚》。

第一篇:中国电影力量 冯小刚

《第十放映室》

《电影过年·中国电影力量之导演篇5》

票房推手--冯小刚

一个电影导演,他用20年的时间去关注中国人下的现实生活。在商业上,他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一连串的票房高峰,以至于独孤求败。他的电影总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并撩动人们内心的情感波澜。他就是冯小刚。

《永失我爱》1994 《甲方乙方》1997 《不见不散》1998 《没完没了》1999 《一声叹息》2000 《大腕》2001 《手机》2003 《天下无贼》2004 《夜宴》2006 《集结号》2007 《非诚勿扰》2008 《唐山大地震》2010 《非诚勿扰2》2011

只有真心才有真情,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只是我们经过反复思量之后,对于冯小刚这位在16年的时间内拍摄了16部电影和多部影响同样深远的电视剧的导演所提炼出来的概念。这个概念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实在值得我们用最认真的态度去研究。

冯小刚和他的影视作品究竟为何能够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中国人的情感脉络。他的电影为什么总能够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并撩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他为什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油腔滑调,但却从不招人讨厌。他为什么总能够触及那些敏感地带,但最终却又可以名利双收、全身而退。他的电影或许远称不上大失水准,单位和每一部都能够受欢迎。莫非他就是我们终于等到的那个,能够真正被称为是国民导演的人吗?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冯小刚的电影解析,为解释这些疑问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第一章 悲喜剧匠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电影过年·中国电影力量之导演篇》。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票房,说到票房有一位导演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他就是冯小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冯小刚一直被电影观众视为一名喜剧片导演,这种认可显然是 1 非常珍贵的。类型化会使得初出茅庐的作者被人们迅速熟悉,并由此形成固定的消费模式。

从1997年开始当冯小刚的第一部喜剧片《甲方乙方》上映之时,发行方始终强调,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贺岁喜剧,但恐怕冯小刚自己也没能想到,此后三年内,他成了一名喜剧贺岁专业户。《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跟着《甲方乙方》接踵而至,从此中国电影算是夯实了“贺岁片”的类型。

《甲方乙方》

在冯小刚的电影当中有一个貌似无关紧要的现象,绝大部分电影中的角色都是没有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甲方乙方》当中虽然存在一个名为“好梦一日游”的公司,但这个寄人篱下的小团体更像是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小组。小组之内的四个成员加在一起,如同是某个情操高尚的虚拟人物一般。因而我们可以将“好梦一日游”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团体。

《不见不散》

在紧接着《甲方乙方》之后出现的另两部贺岁片中,男主角葛优的身份则更加明确。在《不见不散》中,葛优饰演的刘元是一个浪迹美国的移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固定工作。

《没完没了》

而《没完没了》当中,寒冬则是一个跑运输的个体户。车是他自己的,不过是租给了傅彪饰演的阮大伟使用,两人之间仅仅是存在一个非常简单的雇佣关系。

《大腕》

《大腕》里面的优优是一个独立摄影师,自己拥有一家小工作室。但优优是一个光杆司令,工作室从里到外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

《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当中的秦奋,也很难用一个身份来将之确定。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将之视为是《不见不散》里德刘元又回到了祖国。

《甲方乙方》

那么究竟该如何概括这些男性角色的身份呢?有一个过时的名词其实最准确--个体户。“个体户”这个名词是特定时代产物,是相对于单位人而言的。

冯小刚电影当中的这些角色不属于任何一个单位,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自由职业者。但有趣的是,这些自由职业者似乎是脱胎于某个拥有严格限制的单位之内。因为他们身上拥有着很多但为人才拥有的特点。

比如说话的方式和思想的状况,无不打着深刻的单位烙印。

在《甲方乙方》当中,冯小刚亲自饰演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经理,说话作派俨然如同某个国营工厂的车间主任一般。

综合好多

个体户的身份单位人的作派,利用这两者之间的错位关系。冯小刚在他的电影中创造了无数的笑话。但有一点恐怕我们必须意识到,类似的包袱笑料只在国内的电影市场上可以发挥作用,一旦走出国门,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实际上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是有单位的还是没单位的,大都对 2 体制内的生活了如指掌,因而也会对冯小刚电影当中的这些人物的作派熟悉和认可。生活曾经的高度政治化如同某种必备因子一般流淌在中国人的血管里面,一旦潘多拉盒子被打开,这种因子自然会在血管之中兴奋跳跃,喜剧效果也由此达成。

《甲方乙方》

当我们深入解析冯小刚电影中的这些自由的个体户之后,我们会在他们那个体户的身份和单位人的作派后面读到一些更新的、不同凡响的内容。

冯小刚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基本上是一个小品风格的东西,他根据七个小人物的不同梦想大致分为七段式。

第一个段落是战争梦。描写的是英达饰演的小书贩梦想统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故事。英达饰演的这个小人物恰恰是一个典型的个体户,而他的梦想和趣味与他的个体户身份之间的距离却是天差地别的。

我们很难想象一部好莱坞电影当中会出现一个英达式的人物。在西方的喜剧当中,喜剧人物要么是小人物经历奇迹,要么就是主角本身无所不能。如若一个人身份卑微但却梦想统治世界,那么这个人不是变态就是疯子,绝不可能如同英达一般拥有一个基本正面的形象。看过这个“战争梦”的段落,相信很多人会再觉得很好笑的同时,对于他的梦想产生真诚的认同感。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一个普通人想要在战争中成为一个威镇寰宇、万人拥戴的英雄,从来都不会被视为荒唐变态,而恰恰会被视为一个值得鼓励和学习的有志青年。

当然,冯小刚的电影绝不是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的电影,他极为强烈的关注当下同时代的中国人的你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他敏感地发现了在新的时代当中那些崇高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之间存在的深深的断层。

个体户的身份和英雄的梦想,在同一个人纠结在一起,在可笑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人在获得自由之后的迷茫和无助。

更有趣的是,片中“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四个人对待英达的态度。他们首先是极为能够理解英达这个荒唐梦想,其次是尽己所能帮助英达实现梦想。在英达和“好梦一日游”公司之间不存在精神境界的高低之分,有的只是最亲切平等的关怀。

至于这种平等则来源于创作者与他所创作的人物之间的平等关系,我们相信冯小刚和英达所饰演的人物一样,在少年时代拥有过类似的战争梦。

《不见不散》

除了英雄情怀之外,我们还发现冯小刚电影中的这些主人公都是生活中睿智的思想家。《不见不散》中的刘元就是典型代表,一件普通不过的事情经他嘴里说出,马上就有了之大本质的趋势。

实际上《不见不散》中的刘元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李东宝的延续,而《编辑部的故事》则是冯小刚编剧的作品。李东宝和刘元一样总能够说出一连串能够瞬间令人焕然大悟的名言警句,用口吐莲花来形容他们的口才实在是有点将之庸俗化了。因为那些密集的语言背后,确乎有某种深邃的思想在支撑,但那种思想到底是那么呢,却又很难用哲学的方式将之表达,实际上也不可能表达。因为刘源和李东宝的睿智并非从学术书籍中得来,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赋予。

《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当中,葛优饰演的人物基本上还是一脉相承的,但与十年之前的贺岁片时代相比,还是有了潜移默化的蜕变。

秦奋相较刘元和李东宝而言,睿智依然不改,但更多出的是一份相对于人生的略带忧伤的感悟。这十年当中,中国社会的变化太大太多,这种剧烈的变化恐怕也不是刘元、李东宝这样的人所能够预料的,冯小刚也同样如此。因此,他们在生活睿智的基础上有了更深的生命体验。

因为《非诚勿扰》相比《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这样的电影更多的走入人的内心,而非关注实际的生活。勤奋在北海道的教堂之中忏悔的一场戏,很多人想起来都不禁莞尔,但这长长的忏悔背后,难道不是充满了浓重的忧伤和生命无常的慨叹吗?

一个思想者有了对于生命的真切体验之后容易成为一个预言家,因此《非诚勿扰》的结尾,秦奋才会让所有观众通过他发明的分歧终端机去眺望未来。

第二章 嬉笑怒骂

冯小刚电影中的小人物经历了16年16部作品的历练,使得我们可以看到他那清晰的成长脉络,从《不见不散》中的刘元到《非诚勿扰》中的秦奋,这些人物的变化同中国社会和人的变化密切相关,几乎就是同步的。这正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之所以长胜不衰的原因之一。

但喜剧,尤其是社会喜剧,不能仅仅停留在表现小人物的困境之上。嘲讽社会现象也是它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看点所在。冯小刚的喜剧在这方面可以说能够做到嬉笑怒骂、淋漓尽致。

《甲方乙方》

练过武术、散打、拳击的人都知道,要想学会打人首先得学会挨打,冯小刚的电影深谙此道。他的讽刺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犀利,以致令人猝不及防,毫无还手之力,原因之一就是冯小刚自身的抗击打能力超群。

武侠小说当中还有一种说法,精于下毒药的人必定也是一名良医。冯小刚电影的讽刺是如此之辛辣,可他吹捧人的功力也是一等一的。以下《甲方乙方》中的这个片段只是牛刀小试。

《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当中的秦奋发射的糖衣炮弹正中对面那位美女的下怀。捧人与讽刺对于冯小刚而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历练了十几年的真功夫,炉火纯青、收放自如,但是正如一个武林高手不会轻易出手一样。冯小刚电影的讽刺虽看似洋洋洒洒,实则却又谨小慎微,在对于讽刺对象的甄别与选择上,表现出了极端的慎重。

《甲方乙方》

冯小刚电影当中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反面角色,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全部可以划入“人民内部”的范畴之内予以解决。所以他的讽刺的级别不会达到令人坐立不安的程度,但这种讽刺对于暴发户却是绝不手软。

在《甲方乙方》由叶京饰演的梦想吃苦的大老板尤万成就是一个典型的暴发户,此君发财之后顿顿是山珍海味,可他却声称“吃来吃去最惦念的反而是农村的粗茶淡饭”,这显然不过是一种变态的暴发户心态而已,对于这种人冯小刚是均不会客气的。

《没完没了》

尤万成的例子是极端戏剧性的,但无疑它却十分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重吃忆苦饭”的复杂心态。对于这些人而言,怀旧其实倒是其次,精神的空虚和无聊才是真正 4 的原因所在。

《没完没了》中的傅彪饰演的阮大伟是另外一种暴发户的心态。他基本上是一个葛朗台的形象,冯小刚对此类人的讽刺,往往集中展现他们在富裕之后试图尝试贵族生活但却偏偏有脱不掉草根本色的尴尬状况。

《大腕》

冯小刚对暴发户现象的讽刺到了《大腕》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但《大腕》当中偏偏又没有任何一个人被明确定位为暴发户。然而暴发户的气息却弥漫在整部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当中。在这里冯小刚有意无意地将爆发户心态用极其夸张的手段扩散开来,使得电影中塑造的那个世界发生了严重变形。暴发户不再是指哪个具体的人,而是整个社会似乎都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暴发户。人们的不择手段疯狂逐利,内心的浮躁与仓皇通过一场荒诞的葬礼终于原形毕露。

《大腕》的结尾,精神病院中由李成儒饰演的这个病人的一番长篇大论算是这不集中火力炮轰暴发户心态的影片的点题之作。

冯小刚为何会将暴发户列为自己讽刺挖苦的首选呢?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弄清在当下的中国“暴发户”这个概念究竟是如何被定义的。一个人如果是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而迅速获得了财富,在冯小刚乃至绝大多数中国人看来,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问题在于很多迅速致富身家千万的富人们,发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当得利的过程。换言之,暴发户中的“暴”不仅仅是速度的问题,更是一个道德法治的问题。人们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暴发户是因为他们财富的积累往往伴随着肮脏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之下,社会财富的分配自然会被人们视为不公。冯小刚的电影抓住这些暴发户反复鞭挞,入股的讽刺,无疑是在为人们找到一个有效的出气筒。

《没完没了》

可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冯小刚电影中的讽刺理解到这个层面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在《没完没了》当中傅彪饰演的阮大伟这个人物却并没有被一棍子打死,他根本不是一个简单化、脸谱化的反面角色。实际上这个阮大伟尽管非常世故吝啬,但本质上却恰恰是一个“我本善良”的好人。很多细节都在证明着这一点。在影片一开始,阮大伟的第五场戏他独自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国女足与美国女足的世界杯决赛。我们发现就像当年坐在电视机前的绝大部分中国人一样,特的眼神专注而虔诚。

而当中国女足最后时刻饮恨绿茵场时,这位吝啬鬼先生竟然泪流满面。影片的末尾,在阮大伟得知葛优饰演的韩冬为何急于拿回自己薪酬的确切原因之后,马上就原谅了寒冬绑架人质的鲁莽行为,并将钱一分不少地递到了他的手上。

要知道这是由于之前诸多的对于阮大伟这个人物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的细节表现,这个人物最终善良的本性在显现出来的时候才能做到打动人心。

《甲方乙方》

实际上同样的善良也出现在了《甲方乙方》中那个被无情嘲弄的尤万成身上,在吃完了全村最后一只鸡之后,他一边啃着鸡腿一边说。

“我知道我给这一村子祸害的够呛,我一定给乡亲们多办几件好事。我先给他们投资办一个养鸡场,我吃一只我还十只。”“一切都会好起来,对吧?等再过两年,山里头也富了,你要再想吃苦受罪,就得往沙漠无人区送了。”“拉倒吧你,我都要一辈子和流沙睡一块了。”

毫无疑问,冯小刚对于人的讽刺挖苦在表面的尖酸刻薄背后,有着一份独有的宽容。他影片中的人性即便再猥琐再无聊,也总会留有一个光明的尾巴。这是冯小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必然结果,就如同他的电影绝不会留给人们一个黑暗绝望的结尾一样。冯小刚相信即便这个世界再糟糕再不公平,但人性的本质终归是善良的。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叫“铁打的葛优,流水的花瓶”。这句调侃意味浓厚的话说得正是冯氏喜剧当中至关重要的爱情元素。

从处女作《永失我爱》开始,男女之间的爱情几乎就成为了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的一条主线,你甚至可以这样说,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全都是爱情片。

那么冯氏喜剧当中,这么多的爱情又会有多少秘密可言呢。

《甲方乙方》

让葛优来做一部爱情电影的男主角,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实际上在主演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之前,葛优的银幕和银屏形象极为不佳。好色之徒、土匪、恐怖分子、流氓一连串的反面角色,几乎将葛优的演艺道路彻底定型。葛优的潜质恐怕只有冯小刚和王朔这批人才能真正挖掘出来。实际上从《不见不散》一炮而红之后,葛优的光头就成为了冯小刚电影的最为耀眼的标志物,每一部冯小刚电影,几乎都会让这个老实与狡黠并存,诚恳与世故同在的北京男人谈上一场有趣的恋爱。

更有意思的事情当然就是,每次恋爱都会牵出一位绝色美女。在《甲方乙方》当中,与葛优谈恋爱的是刘蓓,两人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场面成为了那个年代里,最温馨可人的场景之一。

在《不见不散》当中,

第二篇:中国电影影评

《武林外传》电影版:老去的光影 武林外传》电影版:
电影版的武林外传更像一部电影了,它具备了情景剧里面无法比拟的画面,声效还有电影硬件里 面的一切元素。但它少了的是情景剧里面那些观众发自内心的捧腹与编剧,演员的贴地式演绎。电影版的武林是一集被抽掉灵魂的情景剧。

敢把电影版呈现在观众眼前就免不了和情景剧的武林做一番比较。在这里,我最无法忍受的就是 电影版的武林没有完全的逃出国产喜剧烂片的桎梏,牵强的把网络热词和社会热点事件放到电影 里面。电影中,导演编剧把炒房这一长效热点事件作为电影进程的主要推力是非常失败的。有多 少国产烂片用过房价高这一主题?而且千万不要以为在电影中你能说几句次贷危机,能痛骂一下 ZF 就能够逗乐观众,什么年代了,笑点还那么低,财神你退步了。

《让子弹飞》:革命的狂欢 让子弹飞》:革命的狂欢 》:
“辛亥是一个革命”,但《让子弹飞》却不是一部向辛亥革命百年献礼的影片。或许正因如此,寂寞高手姜文不可思议地凑一场贺岁档的热闹,比捱到 2011 年凑一场更宏大、壮观、普天同庆 的政治贺岁档,更接近我们对姜文的“常识”。

历史这东西充满了马克思说过但不总被提起的“偶然性”,革命的历史尤其如此。无论是以“吃着 火锅、唱着歌”作为革命的开始,还是革命过程中爆出一段始乱终弃的故事,亦或是革命结束后 谁要替谁娶谁,对于革命的演进、电影情节的推动,都没有本质上的意义。这就是姜文的电影叙 事,一种类似于后现代审美的狂欢碎片的拼接、缠绕,折射出一种复杂的革命观,一种并不纯粹 的历史观。

《让子弹飞》:就剩下好看了 让子弹飞》:就剩下好看了 》:
当姜文把片子定在年底的时候,就隐约觉得这部片子可能有些往贺岁上靠的意思,再加上又借来 了冯小刚葛优这对特种兵,以往一支独大的冯家在今年,自是要分出一杯羹,好在韩三平放话年 底三大片十个亿票房,所以冯小刚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他拿最大头毋庸置疑,因此连吹捧带客串 有话好好说做个顺水人情,姜文再牛逼,这个情也是领的,在纯商业片上,他是晚辈。

这些年中国导演挨骂的原因是越来越不会讲故事,除了哭天抢地就是佯装纯情,我们期待说人话 办人事的作品出现就像中国导演期待奥斯卡垂青一样,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一种遥远。文青泛滥成 灾,口味空前一致,标签各种雷同,以至于姜文已经不仅是一个名字,还是一个名词,具有象征 性,甚至是某种保证,当然这不能称之为盲目,毕竟姜文的前两部片子不仅涵容了我们对电

影最 直接的期待,还给予了额外惊喜,这也是姜文的影片最为期待的因由,我也不能幸免,然而看完 这部片子后,却有种莫名的失望挥之不去,按理说不该这样,整部片子该笑的地方我一个没落下,

中途也经历了尿点考验,怎么就失望了呢?思前想后,大抵是被外强中干的假象迷惑出错觉引起 的不舒服。大一是第一次看过这部电影,对于陈蝶衣的角色除了华丽,颓靡,出彩的感觉之外,其实并没有 太多共鸣。我觉得共鸣通常都与自己有关,我只是理性地感慨一下这个角色,一如许多人。对于 这个人物承载的文化内涵,还有这部电影所蕴藏的历史意义,讲了太多太多,反倒是人云亦云的 感觉,集体无意识了。各人凭自己的喜好,经历去臧否人物,本就无可厚非。不过时宜景移,自 己回头看过几回,竟然每回都是别样滋味。所以,天下之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去看问 题,若想寻得人与人之间的真相,就必须得感同身受体会他人的角色。近几天又回想起这部电影,竟发现此电影一直被误解的人是段小楼!

蝶衣,小楼,菊仙三个人的纠葛,这其中的情感以及利益真的是解不断,理还乱。青少年时期的 小豆子和小石头朝夕相处,必定有情,及至蝶衣小楼后由情生爱也不是不可能,更何况我想那时 代戏子之间本就有许多暧昧风气。

《疯狂的赛车》:国产喜剧机遇与希望同在 疯狂的赛车》:国产喜剧机遇与希望同在 》:
《疯狂的赛车》,昨天晚上吃饭时间的场,上座率并不高,但爆笑声如雷贯耳,灰常叫好的一部 片子。电影院已经没有所谓的淑女,这么精彩的的故事,不笑也可惜了,一定要放声大笑。

《疯狂的石头》 的成功相信绝不是偶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享乐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宁浩給我们带来了希望。还记得是《石头》红火之后,一位朋友塞了张碟給我看,的确是幽默,但自我感觉谈不上疯狂。多年后在第一时间观赏到《疯狂的赛车》,有很多期待,也有很多担心,最后还是跟着导演疯狂的 HAPPY 了一把。

《疯狂的赛车》: 宁式喜剧 正式雄起 狂的赛车》:“宁式喜剧 》: 宁式喜剧”正式雄起
这是一次绝妙的体验,以至于在看完电影后意犹未尽;这是一次超值的享受,能在春节之前在电 影院里欣赏如此精彩的电影而激动。《疯狂的赛车》,带给了我们属于电影中精彩。

超越疯狂

片名虽为《疯狂的赛车》,可是再用“疯狂”来形容本片实在有些过时了。自从 05 年那块“石 头”以疯狂的姿态撞击地球之后,一夜之间,国内喜剧电影似乎都被注入了一支《低俗小说》中 那样的大号强

强心针。随后几年里激活了国产喜剧片市场,但可惜这支强心针没有深入到心脏中,只是打到了皮肤上。所以,一系列表面“疯狂”内心“平静”的效颦之作纷纷的摆上台面,其中既 有《即日起程》这样诚意与心意并存的小成本搞笑精品,也不乏《十全九美》此等挂羊头卖狗肉 的烂俗劣作。如今事隔多年,在国产大制作影片延续“高票房’底口碑”的定律,国产小成本喜剧

依旧续写不温不火局面的环境下,曾经把“疯狂”元素引入到国产喜剧片中的那帮不务“正”业的 家伙们回来了,带来了一部更为专业、更为精致的武林秘笈—— 《疯狂的赛车》 或许。用再用“疯 狂”这帮祖师爷级的人物有点无聊或者多余,因为这部电影中不仅继承了“石头正版厂家”一如既 往的疯狂,而且做到了令观众疯狂的地步,绝对达到了“疯魔”的境界。有点“葵花在手,江山我 有”的感觉。霎时间,一批劣质疯狂产品纷纷落马,吐血而亡。

《疯狂的赛车》:很会玩电影的宁浩 疯狂的赛车》:很会玩电影的宁浩 》:
两年前,影片《疯狂的石头》的出现曾经令国内众多影迷疯狂不已,在我们这个类型电影严重缺 乏的国度,这部像模像样的黑色疯狂喜剧的横空出世,对于影迷来说不啻是一个“天上掉下个林 妹妹”般的意外惊喜。虽然导演宁浩毫不否认自己对于英国导演盖里奇的全方位的模仿,但宁浩 对于欧美同类型影片的成功的本土化改造依旧无法被忽视,可以说,《石头》虽然师承盖里奇的 英伦摇滚式黑色犯罪喜剧,但细节之处却处处透露着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情。1 月 20 号,在竞争 激烈的春节档期,宁浩的新片《疯狂的赛车》将借助前作两年来积累起的人气强势登场。

整体上,《赛车》堪称《石头》的升级加强版,线索更多,人物关系更复杂,各路人马的盲 打误撞更巧妙,笑料更丰富,效果更疯狂。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石头》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成功 之后,宁浩对于新片《赛车》的制作更加的从容自信,玩的更加开放。

《越光宝盒》:无厘头的衰亡 越光宝盒》:无厘头的衰亡 》:
四个字简评“什么玩意”!

老实说,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不想说什么了,因为真的没有什么好说,只能发出无可奈何的感慨,为了迎合内地市场的香港电影已经堕落到这般田地了。可能以前我们真的是高估刘镇伟了,他这 次拍的已经不是喜剧了,而是闹剧。片名起的是《越光宝盒》,里面也有紫霞仙子、紫青宝剑,有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有菩提老祖…还硬说是和《大话西游》系列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自从《大 话西游》之后,刘镇伟就已经对这种“

宿命爱情”+“最后的悔悟”干上了,从《天下无双》到《机 器侠》,刘镇伟一直在这样复制再复制,只不过是大环境不同,人物不同而已。追其根源,他仍 然是想重塑造《大话西游》的辉煌。可是当初那部《大话西游》也是时隔多年在内地被大学生以 “后现代结构主义”而被捧为经典,刘镇伟那时候拍摄的时候哪想到这么多,他当时的状态和电 影也是完全碰巧造就了这么一部影片,现在硬是去拍一部“纯后现代结构主义”的影片是拍不出 来了,反倒是一部比一部烂,这种电影是不能模仿的来的。

《财神到》:样板式贺岁 财神到》:样板式贺岁 》:

港式贺岁片曾经遭遇了许多次不能称为贺岁的贺岁,例如《投名状》或者《门徒》这些在元旦、新年前后公映的电影,虽然都打着贺岁的旗号,但究竟这些片子有多少贺岁的氛围,相信看过的 观众心里都有数。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档期实在赚钱,去电影院的观众大把大把,用某人话说,就是电影院放 狗打架都会有人看。再加上大家对电影的消费意识上来了,电影院的建设也越来越多,于是现在 贺岁档期的电影也开始扎堆。2009 年,黄百鸣拍《家有喜事 2009》大获成功,称为 09 全港票 房最高的华语电影,于是乎今年大家都一窝蜂的扎堆到这里,黄百鸣继续翻拍经典,他拿出的看 家宝贝是《花田喜事 2010》;TVB 则联合旗下众多明星拍摄了《72 家租客》;而谭咏麟则与第 三次获得 TVB 最受欢迎女歌手的杨千嬅一起,拍摄了这部由优质编剧阮世生所执导的 《财神到》。

《全城热恋》:意外且惊喜 全城热恋》:意外且惊喜 》:
对于处处雷声阵阵的华语大片与非大片而言,《全城热恋》就像是带给观众的一缕温馨阳光。

按照常理说,像《全城热恋》这种讲述当代都市男女爱情的电影应该是很好拍的,尤其是在意识 形态做崇,处处都是禁区的内地电影而言,要不就拍主旋律,要不就拍古装,一年到头却少有几 部电影是讲这些儿女私情的。去年好不容易有《非常完美》,其质量却也堪忧;《爱到头》虽然 稍微有些诚意,但温吞水的故事节奏还是让人无法对其提起兴趣。仿效《真爱至上》,这部《全 城热恋》搞起了拼盘式爱情故事,虽然故事依然是老套无新意,但胜在导演有想法,这一锅家常 可见的材料,倒也调得相当的有滋有味。

以张学友 X 刘若英、谢霆锋 X 大 S、徐若瑄 X 吴彦祖、井柏然 X 杨颖四段爱情为主,《全城热恋》 所讲述的是北京、镇江、深圳、香港四个城市,在酷夏最热之际所发生的故事,若是看过《真爱 至上》的观众,应该可以大致了解出本片的架构。和《

第三篇: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观止影视 www.xiexiebang.com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1.萌芽和尝试阶段(1896年至1931年)

中国电影事业,是从输入和放映西方电影起步的。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电影在世界上正式诞生的第二年,随着帝国主义军事、经济、政 治、文化的侵略,西方电影也输入了中国。这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揭开了中国电影放映的序幕。此后几年,放映西方 影片,从上海到北京,逐渐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内地。这种情况,尽管是帝国主义商品输出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毕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激发了 中国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

1905年秋天,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试拍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影片拍摄的是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影片虽然只是几个片断。长度只有三本,但当年60岁的谭鑫培,以其精湛的表演和饰演黄忠的英雄气概,使影片的试拍获得了成功。

1913年,郑正秋和张石川编导了影片《难夫难妻》。此片虽为短故事片,却是我国拍摄故事影片的开端。从影片内容来说,也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通过 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表现了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此后,张石川又导演了影片《黑籍冤魂》,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因吸 食鸦片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当时鸦片流毒的灾难。这时,中国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短片,较有意义的是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和二次革命的《上海战 争》。

有声电影产生以后,很快传到了中国。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试制了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转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摄制了 故事影片《雨过天晴》,天一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歌场春色》等,片上发音的试制获得了成功。尽管在这些影片的摄制中,借助了法国、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但毕竟宣告 了中国有声影片的诞生。

2.进步电影的艰难成长阶段(1931年至1949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存在着两种文化,也存在着两种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一方面文艺上的“鸳鸯蝴蝶派”便渗入电影界,拍摄了大量低 级、庸俗的影片;一些公司,还掀起了竞拍不伦不类古装片的风潮;武侠神怪片也大肆泛滥。这是由于投机商人、官僚买办、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电影造成的恶果。中 国电影游离于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之外,影响和阻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加强了对电影事业的领导,电影发生了由脱离现实到反映现实的转变。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电影工作者,高举反帝反封建 的旗帜,以“明星”“ 联华”“、艺华”等影片公司为阵地,拍摄了以反帝反封

观止影视 www.xiexiebang.com 建为内容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影片,使中国电影的面貌为之一新,揭开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光辉的一 页。

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代表作有,夏衍的第一部电影剧作《狂》(程步高导流 演),阳翰笙进入电影界的第一部作品《铁板红泪录》(洪深导演)。描写工人阶级斗争生活和觉悟成长的代表作有:洪深改编的《香草美人》(陈铿然导演),沈 西苓编导的第一部电影《女性的呐喊》。暴露30年代的中国都市生活、揭示当时都市中尖锐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的代表作有:夏衍的《上海二十四小时》(沈西苓 导演),蔡楚生编导的《都会的早晨》。表现抗日反帝斗争的代表作有:蔡楚生编导的《共赴国难》,田汉自编自导的《民族生存》,阳翰笙的《中国海的怒潮》(岳枫导演)等。另外,还有以妇女为题材的影片《三个摩登女性》(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姊妹花》(郑正秋编导),《时代的儿女》(夏衍、郑伯奇、阿英 编剧,李萍倩导演),以及把新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春蚕》(夏衍编剧,程步高导演)。

当然,电影由脱离现实到反映现实的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进步的、民主的、革命的电影运动的辉煌成果,吓坏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他们采取恫 吓、严查、止映、禁拍,甚至利用捣毁进步影片公司等卑鄙手段,对革命电影文化进行围剿、镇压、迫害和扼杀,使之陷入了异常困难的境地。

但是,革命的、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扼住,在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坚持了“在泥泞中作战,在荆棘里潜行”,继续创作反帝反封建和暴露社会黑暗的优秀影片,开始为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舞下,爱国的、进步的电影工作者,创作了大量的以抗战为题材的影片,形成了抗战电影运动。除了 《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四万万人民》这样优秀的新闻纪录片外,优秀抗战故事片有:第一部抗战故事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编导),根据真实事迹拍摄 的《八百壮士》(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宣扬军民合作抗战的《好大夫》(史东山编导),号召各民族团结抗战的《塞上风云》(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反映湖北军民抗战的《胜利进行曲》(田汉编剧、史东山导演),揭露日寇在东北滔天罪行的《日本间谍》(阳翰笙编剧、袁丛美导 演)等。这些影片对于动员、鼓舞全国人民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极力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对电影事业进行了所谓“接收”和垄断,并采取种种恶毒手段,排挤民营电影公司,迫害进步电影运 动。进步电影工作者利用新的方针、策略,进行顽强斗争。他们开辟创作阵地,拍摄进步影片;利用反动制片厂,拍摄进步影片;团结、争取民营公司,拍摄进步影 片;建立自己的电影基地,促进进步电影运动。在艺术上比较成熟,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史东山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蔡楚生、郑君里联合编导的《一江春水 向东流》,阳翰笙、沈浮合作编导的《万家灯火》沈浮编导的《希望在人间》,儿童片《三毛流浪记》(阳翰笙改编赵明、严恭导演),蒋家王朝崩溃前 夕黑暗社会写照的《乌鸦与麻雀》(陈白尘执笔编剧,郑君里导演)。此外,还有优秀的讽刺喜剧影片《假凤虚凰》(桑弧编剧,佐临导演),根据高尔基的舞台剧 《在底层》改编的《夜店》(柯灵编剧,佐临导演),曹禺第一次从事电

观止影视 www.xiexiebang.com 影编导的《艳阳天》等。这些影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生动表现了中国 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明显透露出对光明的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与此同时,人民电影事业也开始兴起和成长起来。

在武汉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电影事业开始了筹建工作。1938年秋,以袁牧之为领导的“延安电影团” 正式成立,开创了人民电影事业新的起点,拍摄了 人民电影的第一部作品、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揭开了人民电影创作的最新一页。此后,又摄制了纪录白求恩生活与战斗片断的《白求恩大夫》、纪录南泥 湾生产的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及一些新闻片。

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兴山正式成立(1949年4月迁回长春),由袁牧之任厂长,吴印咸、张新实任副厂长,田方任秘书长,陈波儿 任党支部书记。这是人民电影事业第一个具有较完备设备的电影制片基地,它一面摄制大量新闻纪录片,一面拍摄了美术片《皇帝梦》、《瓮中捉鳖》,科教片《预 防鼠疫》,并制作了我国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特别是试制了短故事《留下他打老蒋》(林其编导)。这是人民电影事业向多片种生产发展的开端。同时“,东影”还组织编写了长故事片剧本,陆续投入拍摄,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电影的第一批长故事片诞生,作好了准备。

1949年4月20日,北平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田方任厂长,汪洋任副厂长),到11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也随之成立(于伶任厂长,钟敬之任副厂长,陈白尘任艺委会主任)。这样,人民电影事业的基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大批进步电影工作者,纷纷投入到人民电影事业中来,解放区成长壮大起来的人民电影队伍,与国民党统治区坚持斗 争的进步电影队伍相结合,完成了抗战的、进步的电影,向人民电影的过渡,并在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技术上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电影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条 件。

3.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阶段(1949年至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列宁曾经说过“:在一切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是最重要的”。我们党深知电影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给予电影事业以特殊的重视。建国前夕的1948年,中共中央在给电影工作的指示中,就对电影作品的思想、艺术提出了明确要求,还对电影剧本的创作,对电影 题材范围多样化,作了具体指示。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更加关怀,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加强电影事业,使中国电影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就影片生产来说,17年生产故事片、艺术片650多部,新闻纪录片、科教片数千部,美术片100多部。

就影片放映来说,1949年全国约有600家影院,每年观众5千万人次;1956年发展到2300个放映单位,13亿人次;1959年又扩展到14500个放映单位,41.5亿人次。

观止影视 www.xiexiebang.com 这个时期,电影创作出现了两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解放初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工农兵走上了银幕,其中最大的成就表现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上。比如,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翠岗红 旗》、《党的女儿》和《万水千山》;反映抗日战争的《中华女儿》、《赵一曼》、《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反映解放战争的《钢铁战 士》、《南征北战》、《董存瑞》、《柳堡的故事》、《渡江侦察记》;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长空比翼》,此外还有描写地下斗争的《母亲》、《红 色的种子》、《永不消逝的电波》、《铁窗烈火》以及反封建压迫的《白毛女》等。这些影片,绘制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革命战争和人民斗争的宏伟画卷,给观众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的影片,如《白毛女》和《钢铁战士》,分别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荣誉奖”“和平奖”。

第二个高潮,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半期。其特点是:影片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主,题材风格更加多样,思想艺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充分反映了时代 精神和时代风貌。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万紫千红总是春》、《笑逐颜开》、《五朵金花》、《李双双》等。还有历史题材片《林则徐》、《宋景诗》、《甲 午风云》;根据“五四”以来优秀文学作品改编的《林家铺子》、《家》、《早春二月》;描写知识分子的《青春之歌》;儿童片《小兵张嘎》等,都在观众中激起 了强烈反响。

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的重大转折,在不长的历史时期里,在事业的规模上、作品思想艺术成就上、题材风格样式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中国电影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4,新时期电影创新阶段(1976年以后)

“文革”十年,电影艺术是文化艺术事业中受灾最深的一个。“ 三突出”的模式“,样板戏”的独霸,严重阻碍电影事业的发展。影片生产量少质差,平均每年只有四五部故事片。个别好的影片,如《海霞》、《创业》,历尽千辛万苦,才破荒而出,在冰封的大地上,呼唤春的到来。

粉碎“ 四人帮”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开始复苏。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电影事业出现了勃勃生机。社会主义影坛展现出活跃、繁荣的景象。在 继承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开拓了新路,创作了大量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优秀作品。如《小花》、《天云山传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人到中年》、《西安事变》、《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黄土地》等,就是新时期的代表作。《红高粱》等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我国电影开始冲 出中国,走向世界,也标志着我国现代电影观念浪潮的兴起。

本文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content/index.php/archives/82

第四篇:中国电影百年

《中国电影百年》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电影百年》的十个专题

专题一:尹鸿谈走出国门的中国电影 专题二:尹鸿谈中国电影的传统与伦理专题三:尹鸿谈谢晋电影专题四:冯小刚走红之谜专题五:冯小刚归来专题六:刺秦行动专题七:从《中国式离婚》看家变专题八:专题九:论《英雄》张颐武专题十:破解十面埋伏

戴锦华

戴锦华

戴锦华

张颐武

张颐武

张颐武

《可可西里》悲壮的独行者 《中国电影百年》专题九 论《英雄》

无剑·大仁

《英雄》是张艺谋于2002年倾力打造的作品。他给观众讲述了一个别样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这里,演绎着“人不离人,剑不离剑”的凄美爱情,阐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剑客友情,传达出“胸怀天下”的悲壮豪情。这是一部借中国古代的传统英雄之“义”,宣扬当代“和平”精神,用现代“英雄”眼光去重新审视历史人物,挖掘不一样的历史价值的影片。

《英雄》讲述战国末年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残剑、飞雪、长空都要刺杀秦王,来自赵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在与秦王对饮的时候,无名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在他的描述下,三位大侠不过是一群自私的小人。但是秦王始终不相信,并道出三大刺客败于无名剑下的另一种版本。在秦王看来,这些侠客都具有非凡的气度,事实也正如秦王所料,是三位大侠帮助无名获得了刺杀秦王的良好时机。

无名的杀气吹动了自己面前的蜡烛从而泄露了他的动机。无名决定孤注一掷,但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无名告诉秦王,残剑曾劝说自己不要刺杀他。因为秦王是唯一能够拯救天下,拯救百姓的君主,而无名自己在与秦王的谈话中印证了这点。

残剑知道无名刺杀失败,觉得愧对妻子飞雪,只得以死谢罪,而飞雪最终殉情自尽 秦王有意放走无名,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度,还是忍痛处死了他。

一、向经典致敬:多线索叙事

在叙事内容上,本片讲述了一个“英雄舍小义行大仁”的故事。无论是无名还是残剑,他们都放弃了“小我”,放弃了为家族报酬,而且目的就是酒黎民于水火。这本是中国传统武侠文化所旧有的精神内涵。不过,导演在这里又加入了“和平”的概念:列国分治,战火不断,造成了老百姓的流离失所,只有统一,实现和平,百姓的生存才能改变。

在叙事结构上,本片采用了一种多元叙述的叙事框架。无名和秦始皇都从各自的角度叙述“无名如何获得残剑和飞雪的宝剑”这件事,在他们各自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前后截然不同的残剑和飞雪。这也引起了他们寻求各自的兴趣;而这恰恰是这种叙事结构存在的意义,经典艺术电影《公民凯恩》、《罗生门》都采用了此类叙事结构,但是这样的叙事结构并不为主流商业电影所喜爱,因为它相对于强调引起观众的思考,而且是多元叙事特别是对同一件是的重复叙述,容易引起观众的疲劳,从而失去兴趣。

对比《公民凯恩》、《罗生门》等影片,《英雄》摒弃了多元叙事结构所固有的探索精神——导演最终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英雄》借无名,秦王之口讲叙无名如何击败长空、残剑、飞雪及其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辅之以残剑之口回忆往事,每一个叙述者的闪回也充满着个人经验,并且出于各自的目的而进行人为的改造,使之与客观事实似同似异。但最后却以一个权威性的故事讲叙整个事件,这样使影片跌宕起伏,却又明白清晰。

《英雄》的叙事模式是一种革新。一个单线索的故事被叙述得多头绪和复杂化,而且推理都有其合理性。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符码,强化人物的心态意蕴,建立新叙事框架,因而在影片中人物行为的顺序性已经放到了次要位置,强化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故事变得扑朔迷离,脱离观众的期待视野,达到“陌生化”,可以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英雄》通过多元的民主式叙述方式体现一元的历史结局,从而达到解构历史的目的。

二、强烈的视觉盛宴:颜色参与叙事

看《英雄》除了体会刀光剑影之外,我们肯定会感受到“颜色营造角色”的绝妙创意。《英雄》中的人物,都淡化成了一个英雄的符号,在服装颜色的变化中写意英雄的风情韵致。“张曼玉、章子怡大战胡杨林”一场戏,让我们看到的绝对不是红色的喜庆,一片片漫天飘舞的红树叶,仿佛代表滴血的两颗心,张曼玉朱红的长衫显示她的冷艳和内心的成熟;章子怡的橙红代表着年轻的稚嫩。而宁静的湖绿色是以映衬出“心如止水”的人物内心世界,所以梁朝伟领会到“书剑”的深髓时,绿装素裹,一双忧郁的眼神永远停留在观众的记忆中。

张艺谋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原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上摄影课时,老师告诉我们,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我自已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毫无疑问,《英雄》是视觉的盛筵。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看电影》是这样评判《英雄》的色彩运用的:“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在细细观看过程中,我将其逐一分析了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的原因。列为一下几点:

第一种色彩:红。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这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第二种色彩:蓝。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这是秦王发现了无名真实的意图时,心态依然能保持平稳,英雄惜英雄时所想象的完美的残剑飞雪的故事;蓝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平静、爱情、牺牲,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时达到顶点。第三种色彩:绿。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朴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绿色的故事里包含了超脱、浪漫、博爱,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宫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绝美。

第四种色彩:白色。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仿佛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苍白的现实逐渐展现,最后残剑飞雪在沙漠中相拥而逝,在哀转忧伤的音乐中,让我们深深体会美丽宁静的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提到的黑色。《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黑色被导演认定为秦朝的颜色。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身穿黑色的无名代表了坚韧、刚毅、以及最博大的胸怀。

三、离不开的民族情怀:中国元素的表达

影片中的道具可谓五光十色:战马、秦士、黄沙、黄叶、山水、戈壁、大漠、宫殿、书馆„„这些都阐释了《英雄》生存环境。常规电影的环境造型,多是作为故事发生地的交代,至多增添几分气氛和意境的意味,少有直接作为电影语言参与剧作主体的构造。在《英雄》里,那环境场景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发生地的交代或一般地貌的介绍,而且是直接作为艺术形象出现,是广阔地展现英雄的丰富土壤。张艺谋为表现规定的情境,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琴棋书画、刀枪剑戟尽皆糅入影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行为当中,使影片从头至尾充盈着中国文化的氛围。这不仅宣扬了背景文化,而且直接叙说东方神秘,叙说英雄大义之境,叙说民族的大气,更上升到艺术境界、哲学境界和英雄境界。例如“剑”这个特殊道具,它在影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是侠士身份的标志物,而且不同的剑诠释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更是一种境界的象征:剑与书法同道,借秦王之口道出“士”的最高境界。剑还是主旨的一种象征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如多次弃剑,实际上说明了“英雄”放弃刺秦,从而喻示着对暴力的否定。

长空与无名的那一场伴着古琴的决战,拍得是何等绝妙。尽管此段落只是两位武林高手一展“绝技”之“武打”。可是,在张艺谋镜下,却秉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大写意手法,忽然撇开具体的“十八般武艺”,决战于一种非凡的“意念”之中。此时,镜头由彩色转为黑白,人物由现实进入梦幻,动作由激烈瞬间凝固„„此刻,我的心不能不同样在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画面“单调”了,语言“停顿”了,一切似乎变得十二分的简单。然而,此时无色胜有色,此刻无声胜有声!便是中国画的留白而不白,中国文化的“化实为虚”而不虚,全部在此一镜之中得以神奇体现。那一种空灵那一种深邃那一种悠远„„其语言之复杂,其内涵之丰富,怎能不让人叫绝。喜欢或者不喜欢《英雄》的人,在这一点上却惊人地统一:都不能不承认影片拍摄得美轮美奂,不能不承认其视听效果的蔚为壮观。大漠风烟、秦王军阵,九寨风光、平湖出侠,几重画面便有几重色彩,一种叙述又是一种气势。张艺谋通过这些画面色彩营造出一种极具风格化的豪情,这种豪情甚至体现在镜头中的每一滴水珠上。

把这样一个在中国几乎人人皆知却又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的“刺秦”的历史,用如此一种诗情画意的叙述方式来表现,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事实上,张艺谋无意用《英雄》说历史,他仅仅是借助历史表达电影艺术的未来。这一点,影片主演张曼玉有深刻领会,她在影片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说:《英雄》其实是一部“很未来的电影”。是的,张艺谋正是以未来的眼光放眼世界,才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如梦如幻的又一种风格样式,又一种影片的类型

第五篇:冯小刚电影1942 影评

《1942》影评

文/墨惜

那么巧,昨天去看电影,又那么巧,早晨看到博友也看了这部电影。今天一大早晨就爬起来,原因是想说一下《1942》,它给我的触动太大了。

昨天电影院有四部片子,《王的盛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942》和一部韩国灾难片。去的路上,我和男友是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韩国灾难片中做选择,猜拳,谁赢了看谁指定的,然后我一如既往的没赢,再然后到电影院的时间是13点15分,韩国灾难片刚上演,可是零食没买,这个大男生没了零食进不了电影院,所以时间刚刚好的是《1942》。

于是我们看了片长150分钟的虐心的电影。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为什么到了陕西,人全没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人流中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摘自百度百科)

太虐心了!压抑的要窒息,从电影院出来对男友说,这部电影只适合看一遍,第二遍都不想看也不能看。1942,在河南省发生这样的悲剧,旱灾,蝗虫,饥饿,逃荒,战争。

美国李培基对老蒋说,灾区受灾群众政府统计有1062人,老蒋问,实际呢?李培基说,300万人。

老东家的家产和粮食被一群受灾饥饿的百姓抢了、吃了。去找兵来赶走这帮龟孙,报信的在中途被行进的日本兵吓退了回来。报信没成功,反倒把老东家害了,灾民在饥饿和愤怒中爆发,抢了粮食,烧着了老东家的宅子,打死了老东家的儿子......老东家套上马车,对一家老小说,咱不是逃荒,只是出去躲灾,过一个月半个月灾难过去了,咱就回来了。

逃荒的路一天天走,家人一个个的减少,儿媳妇的遗腹子在逃荒的路上出生,儿媳妇产后用尽力气说的第一句话是,把他掐死吧!反正他也活不下来。老东家的孙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产妇很虚弱,几天没吃东西,没有奶水。老东家最后把一路陪伴女儿的小黑猫扒皮做猫汤给儿媳补充营养,好让孙子活下来。小黑是女儿的宝贝,逃荒路上女儿星星宁愿自己不吃东西也要喂小黑。

逃荒数天以后,嫂子生产,星星忍痛把小黑献出来做猫汤。老东家觉得很对不住女儿,正要和女儿说自己的无奈和苦衷安慰女儿。只见女儿起身说,爹,我也要喝猫汤。眼睛里看不到任何悲伤。这就是饥饿。

由阿德里安·布劳迪饰演的美国记者白修德骑着毛驴一路随着灾民的逃荒路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一幕幕惨剧的发生。路上碰到了老东家和佃户瞎鹿和花枝一家,饥荒使得老东家对白修德的驴打了主意。趁白修德睡着的时候,老东家带着瞎鹿和拴柱去偷驴,顺便抢了白修德的饼干和相机。白修德被惊醒,用不标准的汉语说驴和饼干给你们,相机不能吃,给我留下。

栓住拿着饼干,瞎鹿牵着驴,可是驴死谁手还是未知。老东家与美国记者交涉完,找到瞎鹿,却没看到驴。问瞎鹿,驴呢?瞎鹿说怕那个洋人醒抢回驴,就照着驴屁股打一巴掌,结果驴惊了,跑了。黑天也没看清跑到哪里。瞎鹿和拴柱分两个方向找驴。瞎鹿看到一群灾民在那烧水,扒驴皮,准备吃驴肉。走近一看正是自己抢来的驴,瞎鹿对灾民喊,这是我的驴。灾民还会管这是谁的驴吗,不听瞎鹿说话继续分肉,瞎鹿拿起一块驴肉准备回去,嘴里还说着,杀了我的驴总得让我拿回一块肉走吧!

灾民怎么会让瞎鹿拿走肉呢,一群人和瞎鹿厮打起来,抢肉的灾民一不小心把瞎鹿推到了烧的滚烫的水锅里。灾民停住了,有人小声说,咋把他推锅里了呢!花枝是瞎鹿的老婆,见不到瞎鹿怎么也不肯继续逃荒,要老东家给个说法。老东家说,这里找了三天了,哪里都没发现瞎鹿的影子啊。花枝不依,说,别人死了能看见个尸首,我家瞎鹿怎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你还我瞎鹿。逃荒的人群已经陆续转移,只剩下老东家一家和瞎鹿的媳妇带着一双儿女,在空旷贫瘠的荒郊喊着,瞎鹿,瞎鹿,瞎鹿.....河南300多万灾民,老蒋只知道河南大旱,灾情并不严重。直到美国记者白修德几经波折找到老蒋,说在灾区看到人吃人和狗吃人的惨剧。老蒋才知道这场灾难的严重性几乎空前绝后。

花枝和老东家逃到陕西,老东家的儿媳死了,紧接着是老母亲没了,再然后是老东家的媳妇在陕西城门前咽了气。只剩下老东家,星星,老东家襁褓中的孙子和长工拴柱,另外还有佃户瞎鹿的老婆和两个孩子。

陕西的政府下了命令,不让灾民进城。老东家在城外搭个窝棚,灾荒之年什么事都会发生,几升小米就能换个大活人。在大年三十那天,老东家的女儿星星

提出来让老东家把自己卖了换几升小米。老东家不答应,星星说,是自己坚持不住了,卖了也好,自己有个活路,家人也有小米吃。

于是悲剧的一幕又拉开了,星星在自愿被卖的人群中被选中,老东家竟然露出了笑容。一是女儿不会被饿死了,二是自己有几升小米。在逃荒的路上,小米比金子、比活人都值钱。

花枝穿上自己结婚时的红棉袄,也被选中,只是花枝带着两个孩子,又被刷下来。

拴柱喜欢星星,老东家也曾许诺等灾难过去就把星星许给拴柱。在星星被带走的那一刻,拴柱拼死拉回星星却被老东家拽下来。老东家对拴柱说,留下她你也得让她饿死。这时候花枝过来说,我跟你,让你在饿死前有个媳妇。在陕西城门外,老东家主持,拴柱和花枝拜了天地。当晚,花枝对拴柱说,你知道我为啥和你拜天地。拜完天地你就有媳妇了,有媳妇就可以卖媳妇换小米了。我带着两个孩子不好卖,现在卖了我,孩子也有个爹。

拴柱在有了媳妇的第二天把媳妇卖了4升小米。

花枝临走时对栓柱说,卖了我,就是即便饿死也别卖孩子了。

剩下的这几个人爬上了火车进了陕西省。老东家一家人只剩自己和孙子了。爬下火车,老东家对孙子说,现在就剩咱们俩了。说着低头打开包裹着孙子的棉被,发现孙子早就没了气。

于是出现了这一幕,老东家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他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1942,如果没有播出这部电影,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1942年河南省有这样大的灾难,逃荒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河南闹饥荒,河南人去陕西逃荒。山东闹饥荒,山东人逃荒到东北。

听父亲说,我们的根在山东,太爷爷逃荒到东北,途中失散了一股人,找不到了。这也就是父亲常说的老五股丢一股。父亲认了几个同姓的兄弟,原因是得知他们也是老五股丢一股,不知道是不是当年走散的那一股的后代,这个谁也查证不了,都算作是亲人罢!

就像老东家对路边一直对着咽气的母亲喊娘的小姑娘说,“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逃荒时会有多少不是亲人的人成了亲人。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谁还不自己的亲人呢!

70年前的1942,只愿悲剧别再重演。活在当下的人,善良一点,好好活。

下载中国电影力量 冯小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电影力量 冯小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冯小刚的成功[定稿]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常能暴露当前社会的种种病态,让人笑过之后心寒,让有些人过不好年。 小人物大社会 冯小刚的都市喜剧悲喜混杂,其惯常手法就是用小人物的悲喜命运来唤起大众的......

    中国电影报道解说词

    主持人开场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中国电影报道》,我是丽华。情人节就要到了,对于情人来说,情人节是温馨的节日,但对于电影制作人来说,却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比起去......

    中国电影翻译现状

    1.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丰富,许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同 时我国许多优秀影视作品也走出了国门。为了实现不同语种之间的影视欣赏,影视字幕翻译......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五篇)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组长:陈保新 组员:陈敏毓 陈晓青 丁翠兰 高银利 高园 郭鑫 胡晓琪胡艳胡志伟 刘丹阳 内容概要: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票房收入连年攀升。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史名词解释

    中国电影史(部分名词解释) 左翼电影:指1933年到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开展的左翼电影运动及拍摄的一批反帝反封建电影。早在1931年9月,左翼剧联就提出了电影要暴......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

    中国电影商业化浪潮

    弊与反驳 1.电影过度商业化操作: 前期宣传狂轰滥炸 恶性营销、炒作 眼球效应 编造绯闻、争斗、事故、粗口、走光 植入广告 “贺岁片在宣传营销方面的进步,远远快于电影本身的......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 今天,有一件不小的新闻吸引住了我:中影国际影城乌鲁木齐一家分店在国内首次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听说,在电影行业内掀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我的理解是,在现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