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大学校区简介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C9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截至2014年9月,浙江大学共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5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2072303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43万余册,并有7家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学生45678人,硕士研究生13949人,博士研究生9084人,本科生23633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1个;本科专业1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
华家池校区:原为浙江农业大学所在地,校区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华家池校区位于杭州市东大门。华家池校区是五个校区中历史最悠久的校区,环境清幽,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浙江大学高端培训基地的总部所在地,华家池校区基地紧紧围绕高端培训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来建设基地。校区内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各类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基地内设有各种类型的教室、各类标准的住宿宾馆、餐厅、体育馆和图书馆,可充分满足各类高端培训班的办学要求。同时,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基地也培育了一支与高端培训服务相适应的专业化的研发、教学师资队伍和职业化的教学教务管理团队。
西溪校区:位于杭州西北部,天目山路,地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总面积68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西溪校区是原杭州大学所在地,人文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育学院等3个学院在该校区办公,设有计算机中心、中心实验室、电教中心,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校区内还建有档案馆,藏有珍贵文物。
玉泉校区:位于西湖西北角,紧邻杭州植物园。校区占地总面积17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0万平方米。玉泉校区是原浙江大学所在地。目前理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10个学院党政机关设在该校区。校区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
紫金港校区:浙江大学投资30多亿元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大学校园——紫金港校区。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城西部塘北地块,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分东西两个部分,总规划5856亩。是现浙江大学党政机关办公所在地,并有外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
紫金港校区西区建设是浙江大学“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头戏之一,规划建设用地约266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0余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将容纳16个学院(系)和约1.5万名研究生和留学生,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大部分的建设项目。
之江校区:之江校区是五个校区里最小的一个校区,位于钱塘江畔,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研究院所在地。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浙江大学基地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大学之一,也是 “九校联盟”(中国高校的“常青藤”联盟)成员之一。经过百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新浙大组建十年来,学校各项办学指标和水平迅速提高,办学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被教育部领导誉为“改革的先锋、发展的典范,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面旗帜”,目前学校正朝着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建设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是中组部根据大规模干部培训、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需求所实施的重大改革与创新举措。2009年中组部经过考察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3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凭借其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基础,成为中组部在全国高校中设立的13个基地之一。基地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的科研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广的优势,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在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委的领导下,举全校之力争创国内一流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肩负着科教兴国、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14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97000余人次,1700多个班次到我校学习,形成了“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浙江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C9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1]
截至2014年9月,浙江大学共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5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2072303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43万余册,并有7家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学生45678人,硕士研究生13949人,博士研究生9084人,本科生23633人。[2]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1个;本科专业1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
截至2014年4月,浙江大学设有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十三类学科。学校设有7个学部,37个学院(系)。学校拥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在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全部22个学科中,浙江大学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其中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00位。
截至2013年底,浙江大学在职教职工8222人,有专任教师3243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1336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5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9人、“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9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9人。有1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第二篇: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简介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简介
郑强教授简历
郑强,男,1960年09月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共浙江大学党委委员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
浙江大学先进纤维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浙江省政协委员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兼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10余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编委。近5年,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40篇)。
作为“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获得者,近年来,应邀到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等院校、机关、企业、部队,作有关爱国主义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专题报告160余场,受到热烈欢迎,其教育观点和思想受到广泛关注。中央电视《东方时空》、《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予以专题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国民辛勤地耕耘;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民众的自尊自强;一个中国的年轻学者,只有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融汇于新世纪中华复兴的大潮中,才能有最大的成就。??郑强
郑强,1960年9月出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1)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2)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了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了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3)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负责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干教师基金各1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J.Polym.Sci.Part B: Polym.Phys., Chinese J.Polym.Sc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EI收录论文17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各8人。
曾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优秀教师奖”(1998年),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
本文来自: 浙江博客(详细出处参考:
第三篇: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新校区建设考察报告
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新校区建设考察报告
6月11至15日新校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挥部各组组长及新校区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9人到南昌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浙江下沙大学城等地考察、学习新校区建设经验。考察组就新校区道路管网设计与建设,园林设计与建设,单体设计、招标与施工技术、项目建设选材,工程管理,新区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等通过听取兄弟院校经验介绍和实地观看兄弟院校的校园建设成果,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很大启发。
在南昌大学学习时,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基建处处长肖处长对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情况作了比较全面介绍。南昌大学新校区占地3600亩,规划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拟入驻学生4万人。2002年12月动工,目前已完成单体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三期工程已开工,单体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学校成立了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和主要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新校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负责建设任务的具体实施。指挥部下设前期工作部、工程部和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参与监督。新校区建设成功的经验有:(1)重园子,轻房子。整个校园注重园林与水体建设,园林景观投入1亿多元,三个广场(校前区广场、校大门广场、卧龙广场)投资八千多万元,三座雕塑(自由女神、贝莲、中华正气龙)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制作。投资八百多万元。人工湖一座,水体面积100多亩,投资四千多万元。(2)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学生公寓引资,由多伦多瓦集团出资修建,四十年后按修建成本的双倍归还。食堂、运动设施也引入社会资金,由投资商实行有偿服务,二十年由学校收回。教学楼、实验楼等公共设施先由施工单位垫资修建(不计息),学校分期付款(四年内分八次付清)。建设资金由银行贷款,学校用老校区出租的租金偿还贷款利息。(3)加强廉政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由招标办公室组织招标,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制作标底,并全过程参与监督;学校只负责设备采购,建筑材料、设备由学校物资采购中心按程序招标,施工单位负责采购。加强廉政教育,指挥部除通过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开展廉政教育外,还一年举行一次廉政宣讲会,使每个员工牢固树立廉洁意识。(4)严格施工管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达12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加强对监理的监督和管理,施工变更、工程量认可实行监理、甲方项目负责人、副指挥长层层签字认可。(5)优厚的福利条件。为了调动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对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工作人员进行通讯费、生活费等补贴,各种补贴及费用总计约两万元,另外,每期工程完工学校安排办公室及指挥部全体人员到港澳、新马泰等地休假10-20天。
在浙江大学学习时基建处副处长介绍了新校区建设的经验教训。(1)规划、设计、建筑选材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争取教职工对新校区建设的理解、支持与信任。(2)在做总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景观建设在单体完成后再进行,以减少浪费和做到景观与建筑物的协调。(2)建筑选材不要太差,最好在中高档,一次投资,减少浪费。(3)加强工程管理,重点在招投标的规范管理上。原材料定价、工程费用调整一定要有充足的依据和完备的手续。(4)现场施工管理要加强对监理的监督,同时甲方还应发挥主要作用。(5)在校园文化传承上新校区建设要与老校区相协调,通过衔接与呼应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与文化氛围。在浙江大学现场考察时,气势辉宏的建筑物和典雅、别致的庭院景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考察浙江科技大学、浙江下沙大学城时,每所学校的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分开建设,各校学生生活区基本相对集中,由本校人员管理。各校区学生休闲、购物娱乐设施相对集中,形成资源共享。尤其是,美丽的校园和规范的校园管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天的行程,虽然很匆忙,但大家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为新校区的开工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新校区建设考察团全体成员
二○○五年六月十七日
第四篇: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新校区建设考察报告
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新校区建设考察报告
6月11至15日新校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挥部各组组长及新校区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9
人到南昌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浙江下沙大学城等地考察、学习新校区建设经验。考察组就新校区道路管网设计与建设,园林设计与建设,单体设计、招标与施工技术、项目建设选材,工程管理,新区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等通过听取兄弟院校经验介绍和实地观看兄弟院校的校园建设成果,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很大启发。
在浙江大学学习时基建处副处长介绍了新校区建设的经验教训。(1)规划、设计、建筑选材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争取教职工对新校区建设的理解、支持与信任。(2)在做总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景观建设在单体完成后再进行,以减少浪费和做到景观与建筑物的协调。(2)建筑选材不要太差,最好在中高档,一次投资,减少浪费。(3)加强工程管理,重点在招投标的规范管理上。原材料定价、工程费用调整一定要有充足的依据和完备的手续。(4)现场施工管理要加强对监理的监督,同时甲方还应发挥主要作用。(5)在校园文化传承上新校区建设要与老校区相协调,通过衔接与呼应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与文化氛围。在浙江大学现场考察时,气势辉宏的建筑物和典雅、别致的庭院景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考察浙江科技大学、浙江下沙大学城时,每所学校的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分开建设,各校学生生活区基本相对集中,由本校人员管理。各校区学生休闲、购物娱乐设施相对集中,形成资源共享。尤其是,美丽的校园和规范的校园管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天的行程,虽然很匆忙,但大家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为新校区的开工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新校区建设考察团全体成员
二○○五年六月十七日
第五篇: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新校区建设考察报告
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新校区建设考察报告
南昌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新校区建设考察报告6月11至15日新校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挥部各组组长及新校区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9人到南昌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大学、浙江下沙大学城等地考察、学习新校区建设经验。考察组就新校区道路管网设计与建设,园林设计与建设,单体设计、招标与施工技术、项目建设选材,工程管理,新区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等通过听取兄弟院校经验介绍和实地观看兄弟院校的校园建设成果,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很大启发。在南昌大学学习时,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基建处处长肖处长对南昌大学新校区建设情况作了比较全面介绍。南昌大学新校区占地3600亩,规划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拟入驻学生4万人。2002年12月动工,目前已完成单体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三期工程已开工,单体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学校成立了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和主要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新校区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负责建设任务的具体实施。指挥部下设前期工作部、工程部和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全过程参与监督。新校区建设成功的经验有:(1)重园子,轻房子。整个校园注重园林与水体建设,园林景观投入1亿多元,三个广场(校前区广场、校大门广场、卧龙广场)投资八千多万元,三座雕塑(自由女神、贝莲、中华正气龙)由中国雕塑家遥远制作。投资八百多万元。人工湖一座,水体面积100多亩,投资四千多万元。(2)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学生公寓引资,由多伦多瓦集团出资修建,四十年后按修建成本的双倍归还。食堂、运动设施也引入社会资金,由投资商实行有偿服务,二十年由学校收回。教学楼、实验楼等公共设施先由施工单位垫资修建(不计息),学校分期付款(四年内分八次付清)。建设资金由银行贷款,学校用老校区出租的租金偿还贷款利息。(3)加强廉政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由招标办公室组织招标,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制作标底,并全过程参与监督;学校只负责设备采购,建筑材料、设备由学校物资采购中心按程序招标,施工单位负责采购。加强廉政教育,指挥部除通过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开展廉政教育外,还一年举行一次廉政宣讲会,使每个员工牢固树立廉洁意识。(4)严格施工管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达12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加强对监理的监督和管理,施工变更、工程量认可实行监理、甲方项目负责人、副指挥长层层签字认可。(5)优厚的福利条件。为了调动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对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工作人员进行通讯费、生活费等补贴,各种补贴及费用总计约两万元,另外,每期工程完工学校安排办公室及指挥部全体人员到港澳、新马泰等地休假10-20天。在浙江大学学习时基建处副处长介绍了新校区建设的经验教训。(1)规划、设计、建筑选材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争取教职工对新校区建设的理解、支持与信任。(2)在做总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景观建设在单体完成后再进行,以减少浪费和做到景观与建筑物的协调。(2)建筑选材不要太差,最好在中高档,一次投资,减少浪费。(3)加强工程管理,重点在招投标的规范管理上。原材料定价、工程费用调整一定要有充足的依据和完备的手续。(4)现场施工管理要加强对监理的监督,同时甲方还应发挥主要作用。(5)在校园文化传承上新校区建设要与老校区相协调,通过衔接与呼应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与文化氛围。在浙江大学现场考察时,气势辉宏的建筑物和典雅、别致的庭院景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在考察浙江科技大学、浙江下沙大学城时,每所学校的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分开建设,各校学生生活区基本相对集中,由本校人员管理。各校区学生休闲、购物娱乐设施相对集中,形成资源共享。尤其是,美丽的校园和规范的校园管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天的行程,虽然很匆忙,但大家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为新校区的开工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新校区建设考察团全体成员二○○五年六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