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泉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祖国东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宝岛台湾,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出“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
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列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千年古刹开元寺,多元宗教相融合,东西双塔遥望;登顶“母亲山”—清源山,一览古城的全貌,世界最大的老君座像,遍布各处的珍稀石刻、红砖庙宇,处处风景秀丽;泉州博物馆内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文化特色、多元文化展示。闽南建筑探访之旅:蔡资深古民居拥有23座宅第和1座宗祠,大小房间近400间,雕刻精湛,堪称“闽南建筑大观园”。
参观世界上最大的有“老子天下第一”美誉的道教老君石刻造像,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栩栩如生,让您亲临泉州的福气老人。
乘坐空调旅游巴士前往海上丝路祈风重要地址【九日山】,“一镇看闽南,一山走九朝”,是对景区最好的概述;九日山祈风石刻群是闽南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缩影。晚餐后入住酒店。
旅游除了看风景以外,最主要的是感受当地和自己平时生活环境中不相同的文化氛围。
第二篇: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泉州师范附小四(1)李婧怡
我的家乡——泉州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又叫做刺桐城,这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绕着泉州种了一圈的刺桐树。每到夏天,大街小巷开满了火红火红的刺桐花,美丽极了!这就是刺桐城的由来。传说在欧洲,许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刺桐城,却不知道它就是泉州,更不知道它在哪里,可见刺桐城在外国已经颇有名声了。
做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历史文化那当然是多不胜数了。下至无名寺庙,上至历史古迹,名人文化,一样不少。
要说名胜古迹,最有名的就是开元寺了。开元寺里的大雄宝殿的屋顶上,刻画着无数个拿着乐器的女仙,她们面带笑容,高举乐器,似乎真在演奏呢!据说,这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幅画极为相似,好像就是根据开元寺的雕像画的呢!
要说文化遗产,那可就数不清了。其中,德化县生产的陶瓷在国内可是数一数二的,被人称为“中国白”。我也特别自豪,以为我叔叔还是德化陶瓷学院的老师呢!
文化遗产中最有名的那就是木偶和南音了。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和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用了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线掉住一个木偶,训练有素的演员只用一只手就可以将一个提线木偶表演得活灵活现,一般很简单的戏只要一个人就能演下来。而布袋木偶就更难表演了。一只手就要把一个木偶演得像真人似的,会唱会跳,会伤心,会高兴;有时演出需要,还要让步袋木偶表演杂技!我真想象不到,一只手要怎样才能表演得这么好。怪不得泉州人经常看木偶戏,几乎不去看中国人都喜欢的京剧。
说到南音,那就更了不起了。从几百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还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增添了许多更好的元素,更加好听了!怪不得被人们称为华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呢。
说到人文,那再多不过了。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简朴的勤劳的惠安女了。她们住在惠安县的大乍村。她们那独特的服饰使人一见到就知道她是惠安女。解放初留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这种独特的服饰都是为了更好地干活。她们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只要工作、做家务,她们做完了这些活还要去打渔,去卖东西,体现了她们勤劳贤惠的良好品质。
泉州的历史文化说也说不完,需要你亲自去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泉州的魅力。
第三篇:杭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遗址,8000年的独木桥。
5000年的建城史,良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文化,考古发现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城墙。
2200多年的城市建制史,1100多年的吴越国,钱王和临安钱王祠,吴越国是杭州经济、文化、政治发源点。
900多年前的南宋京都(临安),南宋赵构皇帝定都临安。
杭州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文物保护点250处,列入保护名单的历史建筑多达千余处。
西冷音社内保存2000多年前的东汉石碑。
始建于公元328年(晋代)的灵隐寺,自公元951年始至1287年创作的飞来峰石刻雕像,建于1000多年前(五代)的白塔,始建于公元1241年(南宋)的黄龙洞,始建于公元1274年(南宋)的伊斯兰教古寺(凤凰寺),建于公元1874年(清代)胡庆余堂(胡雪岩),清代红顶双翎,现代的辉煌
在加快城市发展中,加强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结合西湖、运河环境保护,积极挖掘、保护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道路整治中,吧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使名城的历史文化再度辉煌。“人间天堂”再展风采。
江南第一园林郭庄(杨公堤旁),江南经典庭院胡雪岩故居,京杭大运河支河,杭州小河直街,在现代建设中强调天人合一,从传统老墙门脱胎而出的墙门排屋。用色调和线条在新建筑中传承传统风格。
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博物馆,2200多年来古城在吴山脚下,西湖之滨发展,低矮的泥木结构建筑已被改造。如今转向钱塘江边开发新城,迈入钱塘江时代。钱江新城。
杭州都市圈,副省级市1个,地级市3个,县、县级市18个,副省级市:杭州市,地级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县、县级市: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平湖市„„。
第四篇:襄樊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襄樊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80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汉光武帝刘秀就诞生在这里:我国汉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在襄阳隆中寓居10年,闻名中外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等30多回发生在襄樊境内;还有卞和献玉、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张自忠殉国等历史故事千古流传。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又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养育了宋玉、孟浩然、张继、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市内有古隆中、广德寺、米公祠等7大风景区。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点达700多处,其中国家级景点6处,省级景点30余处,古隆中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人文资源有距今6000多年的枣阳雕龙碑远古农耕文化遗址以及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等。自然景现有山岳森林型的薤山、鹿门寺,溶洞温泉型的保康温泉,江河湖泊型的南河小三峡等;还有工业旅游二汽试车场、地宫旅游南漳楚王墓、观光农业旅游神农园等等。襄樊已经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推出了具有襄樊特色的“三大旅游板块”,即中部名城寻古文化旅游区、西南部荆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东北部史迹采风揽胜旅游区。并把周边地区的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炎帝故里、明显陵等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以襄樊为中心、辐射方圆200公里的黄金度假旅游圈。襄樊境内的“一市二点三县四区五线”旅游格局已经形成。目前,我们正在举全市之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此推动全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襄樊市旅游资源以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为特色,可供游 览观赏的历史古迹、革命旧址、自然风光、现代工程景点甚多。加之 地处华中地区旅游线路的交汇点,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夭独厚的条件,东游武汉、大洪山,西览武当山、神农架,南下张家界、江陵、葛州 坝和三峡,北上古都西安、洛阳,都经由市区中转,路程均不出一日,分别有汽车、火车、飞机直达。
西部为武当山余脉和荆山山脉,群峰挺拔,林木葱郁,珍禽异兽 出没其间,充满原始古朴山野情趣。许多景点因位置偏僻,地域组合 不够理想,近期难以组织游客观赏。交通较便利的自然风光景点,保 康县境有永兴洞、五道峡、汤池观、赤岩观、朝元山、望佛山等6处,其中永兴洞位于歇马镇东10公里,北临武当山,南接长江三峡,西交 神农架,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南漳县境有三景庄、十姑洞、三道 河水库为览胜佳地。谷城县境主要有在山风景区,距县城西26公里,峰奇石怪,向为游览避暑之地。主峰海拔1098米,其西南山洼有一岩 石形酷似猴,名“猴洼山”,为游人注目。峰北又有方形巨石,名 “梳妆台”,三壁如削,唯西侧容一人攀登。峰西天子沟又有一立石,状如蘑菇,名“风动石”,顶端盘石直径3米,厚1米,人传大风时盘 石转动,奇趣天成。茬山森林繁茂,曲径通幽,又多洞泉,山下酷热 难当,山上凉爽宜人,抗日战争时期,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来此避 暑。《李宗仁回忆录》写到:“„„至莲山脚下乘滑竿上山,行半途 已觉清风徐来,暑气全消„„山上林荫片片,泉水漏漏,真是别有一 番天地,我这才尝到所谓避暑乐趣。” 襄樊市人文景观资源堪称丰富。到川历年查明的文物点708处,其中古遗址185处,古墓葬220处,古 建筑阴处,古石刻110处,古树106处,古化石4处。出土文物表明,域内进入人类文明较早,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在各类著名历史古迹中,宝刹禅林有承恩寺、白水寺、广德 寺、鹿门寺:古塔精英有广德寺多宝佛塔,古城遗址有邓城、楚皇城、襄阳城、夫人城等;王墓、名人墓有明襄简王墓、擂鼓墩一号、二号 墓、杜甫墓、盂涪然墓、伍子肴墓、余冈丸家古墓群,鲁城河古墓群 等;名人故居有水镜庄(司马徽)、古隆中(诸葛亮、、米公伺(米 帝)、习家池(习郁、习凿齿)、刘秀故里、蔡仑故里。
境内三国遗迹甚多,是“古三国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 要景点除古隆中、水镜庄外,引人神往的还有徐庶故居、庞统故居、诸葛亮读书的学业塔、“建安七子”之一王桑故居、孙坚陨毙处风林 关、刘备马跃檀溪遗址、关羽水淹七军的冒口川、曹操得襄阳后置酒 欢晏的汉滨楼、刘表的“呼鹰坛”遗址等。
除上所列,境内古代名人遗踪、古战场、古建筑还有楚人卞和 得玉噗处的玉印岩、南宋时击退蒙古兵收复襄樊两城的李曾怕记功铭,明朝王府的绿影壁等。到1985年全市文博部门收藏有出土文物、传世 文物,书画石刻4万多件,其中张柬之家族墓志、来将军去思碑等唐 代石刻、墓志为湖北省仅有的艺术珍品。境内近现代胜迹众多。至1985年查明,全市共有革命文物点41处,可供游人凭吊瞻仰的重要革命遗址、烈士墓葬,市区有萧楚女执教处,中共襄樊特支旧址、中共鄂西北省委旧址、人民解放军攻克襄阳登城 突破口和活捉康泽旧址等;谷城县有杨洪 胜(辛亥武昌首义三杰之一)烈士墓。市区和各县均建有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英烈忠骨。宜城县长山、刘猴镇 建有张自忠将军殉难纪念碑、亭,上镌将军戎装肖像和蒋介石唁电。南漳县武镇建有张公词、自忠堂和张自忠衣冠家。
第五篇: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有众多的历史悠久的古都和古城,引起世界的瞩目和惊叹。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应是加强我国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但不能不遗憾地看到,由于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义的认识不统一,保护措施软弱无力,有文物法而缺乏操作程序,至今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方面已出了不少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主要是一些掌权的地方官员,缺乏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必要的学术知识,缺乏对于名城保护实质是保护人类文明结晶的认识高度,因而往往不重视这项工作,甚至是在建设和开发的名义下,干着破坏和毁损历史文化名城的建筑和街道布局的蠢事。如最近的曲阜“三孔”文物和建筑被野蛮水洗、文物严重受损事件,虽经新闻媒体揭露,国家有关文物部门的专家组检查,证据事实俱在,而当地有关部门的官员对此仍闪烁其辞,检查不痛不痒。又如江苏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主管部门狮子山楚王陵管理处擅自大规模进行所谓“回固保护”,致使许多珍贵的汉代兵马俑受到粉碎性破坏。这种在保护名义下的文物大破坏,至今没有得到认真的检查和处理。
二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结构、功能、布局和建筑风格趋于雷同化、趋一化,不注意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维护和体现,甚至出现对历史文化的破坏性建设必开发。四川成都市属崇州市为了修条新马路而将清代四川名将杨遇春的“宫保府”(市级文保单位)拆去。虽在拆毁过程中,因当地群众反映强烈而被迫中止,但已无法复原,只好拆迁,使崇州市城市遗产中一颗明珠和城市历史文化的标志物,脱离原有文化环境而失去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当地官员也只是检讨了事。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热潮中,借口旅游开发和建立开发区而使历史名城的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遭致毁损的事也明有所闻。这应该是值得引直警觉和一个在问题。三是我国虽制定有《国有文物保护法》,其中也不乏保护历史名城的条款,但这些条款的约束力不强,对于毁损历史名城及其文物古城古貌的政府行为,该法更没有约束力,因而不断出一些有法不依、无法执法的笑话。定海古城因城市建设而惨遭毁损,古城古街道和名人民居大量被拆毁,当地老百姓忍无可忍,以“文物法”为依据上告当地地方政府,舟山市中级法院竟然判老百姓败诉。
以上问题说明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应该对这种建设性、开发性大破坏的赵势采取严厉措施予以禁止。否则,其后是档堪设想,祖先留给我们的璀璨遗产将有不少败坏在我们这批建设者手里。
针对上述情况,我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目前,不少城市规划,特别是已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规划,虽包含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乃至划定历史保护区的内容,但多形同虚设,缺乏法定性,易受到政府行为的破坏性开发的影响。这些规划,尤其是国家级名城的规划,一般还报送国务院审批,但这些规划的执行情况则是另一回事,很不理想,以致改革开放20年来已经数次规划而又数易规划内容,缺乏法定的严肃性和规划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因此,建议各个城市规划要由本城市的人大讨论批准,然后再送国务院审批,使之具有立法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地方官员不敢恣意妄行。
二、建议在《国家文物保护法》之外,单独制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其中尤其是对政府行为和首长行为的开发性破坏作出规定。凡对历史文化名城用建设需要名义而加以破坏的官员行为,要责任到人,加以惩治,情节严重者应给予撤职,违法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目前毁损历史名城和文物事件累累发生,与当地应承担责任的有关官员得不到惩治有直接的关系。
三、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政府官员,特别是主管文化文物的地方官员要进行历史文化名城基本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老实说,一些负有这方面管理责任的官员的文物知识的贫乏,使我们吃惊。不少破坏性开发的蠢事与主管官员素质的低下有直接的关系。
四、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含金量”。这个名称不应仅仅是响亮的名声以及由此而来的旅游经济效益,更意味着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建设和保护措施的水平的认定。只有一流的水平才能与这一称号相适应。对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是核心,管理保护是灵魂,要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来抓。建议要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措施那样,参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和规矩,来抓我国授予“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称号的人作。对于申报名城,从整治环境、准备材料、申报、检查验收、讨论通过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过程。对于已有“名城”、“名镇”称号的城市,要定期检查名城状况,包括城市建设、地下地上文物保持情况,名城、名镇文脉和历史特点保护和弘扬情况以及因建设开发而出现的潜在的可能性破坏因素等等。要制订合格的标准。如遭致破坏,视其严重程度可列入“名城风貌濒危”名录,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持续破坏的现状。如累检不改,也可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