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课多题”写作教学指导一法(精)
“同课多题”写作教学指导一法
所谓同课多题,是指在同一节作文课内,学生分组同时各写一个题目,对全班而言,就是多个题目,下一次交换内容(即变更材料、写与这一次不同的题目,轮流训练。
从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形势和各级各类考试的趋势来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体裁、各种文体之间的转换,诸如记叙文改议论文,说明文改议论文,文言文译为现代文,同一材料写各种新闻等等。
那么,怎么对学生进行这种训练呢?如果还是像以前写作教学那样,干巴巴地让学生做练习、写作业,恐怕效果不会太好。
为了避免写作教学过于单调,教师指导难到位,学生写作兴趣也不高,考试起来作文水平低下等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富有成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同课多题。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出四个作文题目,按教室座次的四个大组,要求每组学生分别根据题目要求各写一个作文题目(约35分钟。
例如,给出如下四个题目: 1.在几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退休欢送会上致辞,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并祝福他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2.新生入学,请代表老同学致辞,对新生表示欢迎。3.在团员发展会上致辞,对新团员表示祝贺,并提出希望。4.在学校”三好学生表彰会”上代表校长致”开幕词”。
第二步,在限定的时间完卷以后,当堂依次请各小组(即各个题目组的两位同学上台拿着本子”说”作文,师生共同评论其优点缺点,并指导学生立即修改。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收效大小与否,主要取决于此。而要想成效大,关键又在于学生的思维要发散,展示要明晰,表达要清楚;教师的点评要准确,是与非的界线要鲜明。
前后”说”、点评八篇作文,大约要花40分钟。剩下15分钟,又根据其训练重点和难易程度,要求全班同学根据刚才的点评,按正确标准写自己未写的另外一至两篇文章的提纲。下课时作文本全部上交。
教师再浏览查阅,检查效果,发现问题,下次再进一步评改,以巩固效果。“同课多题”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依据同一材料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再例如: 材料:由楼上往下倒垃圾,垃圾通道”全民所有”;两个楼层一个垃圾门,属”集体所有”。为了不使垃圾滞留门上,或造成”肠梗阻”,居民组长在每个垃圾门前放一根木棍,以便让人倒完垃圾后往下捅。久而久之,这一小事情,竟出现了四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倒罢垃圾,捅下去;一种是,倒了垃圾,从来不捅,扭头便走;一种是,倒之前,先把别人没捅的捅下去,再倒自己的,捅完后默
默走开;第四种和第三种一样,只是捅完后,一边往回走,一边嚷嚷:”谁这么不讲公德,倒完垃圾不捅就走!”“对不讲公德的人得想法治一治!”
要求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就此材料写一篇评论,题目自拟;一组写一篇小小说,可加上想像的情节。
“同课多题”的好处,主要是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快课堂节奏,拓宽写作范围,扩展训练思路,这是从教师角度讲的。而从学生角度看呢,最大的好处,就在于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同一班同学,写完后相互交换。看看同学是怎么写的,多少悟到了同样一段材料,别的体裁应如何写。差不多等于是花一节作文课,写了两篇作文。何乐而不为? 抛砖引玉,以期指教!
第二篇:“同课多题”
“同课多题”
独门兵器
所谓同课多题,是指在同一节作文课内,学生分组同时各写一个题,对全班而言,就是多个题,下一次交换内容(即变更材料、写与这一次不同的题目),轮流训练。
实战心得
从近年来各类标准化考试的趋势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体裁的作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现代文、文言文),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体裁、各种文体之间的转换:诸如记叙文改议论文,说明文改议论文,文言文译为现代文等等。那么,怎么对学生进行这种训练呢?就是干巴巴地让学生做练习、写作业吗?那样恐怕效果不会太好。四川省什邡中学李清泉、俞佩箴两位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富有成效的路子:同课多题。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教师出四个题目,按教室座次的四个大组分别根据题目要求各写一个题(约30分钟)。例如,给出如下四个题目:
1.在几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退休欢送会上致辞,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并祝福他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2.新生入学,请代表老同学致辞,对新生表示欢迎。
3.在团员发展会上致辞,对新团员表示祝贺,并提出希望。
4.在学校“三好学生表彰会”上代表校长致“开幕词”。
第二步,在限定的时间完卷以后,当堂依次请各小组(即各个题目组)的两位同学上台拿着本子“说”作文,师生共同评论其优缺点,并指导学生立即修改。
两位老师认为:“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收效大小与否,主要取决于此。”而“要
想成效大,关键又在于教师的点评标准要准确,是与非的界线要鲜明。”
前后“说”、点评八篇作文,大约要花40分钟。剩下10余分钟,又根据其训练重点和难易程度,要求全班同学根据刚才的点评,按正确标准写自己未写的另外一至两篇文章的提纲。下课时作文本全部上交。教师再浏览查阅,检查效果,发现问题,下次再进一步评改,以巩固效果。
“同课多题”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怎样依据同一材料写出不同体裁的文章。例如:
材料:《当代共产党员的责任》(转引自《报刊文摘》第759期):山东省龙口市城关镇遇家村党支书许少平,带领伙伴向集体献出240万元资产,并把当年低于全国人均收入的穷村建成“亿元村”。他认为这是“当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作文:把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依座次两列各为一组),一组写评论,一组写读后感(而不笼统地说“写议论文”)。提示学生注意这两者文体的异同:都是议论文,这是共性;但评论是“就事论事”,一般不引申出去,而“读后感”却是从原材料引出论点,再深发开去,联系实际论述品质及其论点。
又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由楼上往下倒垃圾,垃圾通道“全民所有”;两个楼层一个垃圾门,属“集体所有”。为了不使垃圾滞留门上,或造成“肠梗阻”,居民组长在每个垃圾门前放一根木棍,以便让人倒完垃圾后往下捅。久而久之,这一小事情,竟出现了四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倒罢垃圾,捅下去;一种是,倒了垃圾,从来不捅,扭头便走;一种是,倒之前,先把别人没捅的捅下去,再倒自己的,捅完后默默走开;第四种和第三种一样,只是捅完后,一边往回走,一边嚷嚷:“谁这么不讲公德,倒完垃圾不捅就走!”“对不讲公德的人得想法治一治!”
要求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就此材料写一篇评论,题目自拟;一组写一篇小小说,可加上想像的情节。
两位老师说,“同课多题”的好处,“主要是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快课堂节奏,拓宽写作范围,扩展训练思路。”这是从教师角度讲的。而从学生角度看呢,最大的好处,或许就在于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同一班同学,写完后相互交换。看看同学是怎么写的,多少悟到了同样一段材料,别的体裁应如何写。差不多等于是花一节作文课,写了两篇作文。何乐而不为?
老师的话
不妨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自学,自己进行“同课多题”训练。
第三篇:《同课多轮》教学体会
《同课多轮》教学体会 首先,非常感谢我们数学科组各位领导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感谢数学科组各位同事对我的帮助和指导。在这次同课多轮活动中,使我明确了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同课多轮”让我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一节课蕴含了级组每位老师的智慧和心血。让我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对教材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学中才能更好完成教学能容。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更多的是学习,“同课多轮”让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教学,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了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更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更优化、更高效的思考。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例如:陈光谱老师在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探索规律非常细致,用较低的起点为学生的探索铺垫,层层递进,突出重点。姜彦老师通过课件演示结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二,更形象,更直观。曹芳老师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等等。总之各位教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优良作风,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四篇:记叙文写作指导(一)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一.课前导入:
大家猜一猜,这节作文课我们将辅导什么内容呢?(写人)写人的文章可以写很多,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敬佩的人,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同学、好朋友,也可以写和你有过一面之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但我们今天的课上是要帮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小学六年的生活当中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板书):记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并且前面还有一个修饰语,“印象深刻的”。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写事,一定是他曾说过什么话或做过什么事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我们就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能深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合理地对人物进行加工。
二.分析指导怎样写好印象深刻的人
写人的作文中,写出来的人物要有立体感,能够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就叫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是一种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能力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外貌、神态、思想、性格均不相同。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人就离不开写事,事情让你感动,此事一定会让你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怎样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要写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可以从三点讲开来:
(一)抓住特征写外貌
写人物的长相和身材,都要抓住特征和神态,做到写谁像谁,使读者如见其人。外貌绝不只是面容和身段,衣着打扮也很重要,一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甚至学历爱好等都能从衣服上分辨出来,甚至能显示出性格来。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详,或睿智深邃。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
眼睛可写满渴望写满期待,眼睛可写满兴奋写满激动,成功者噙着泪花的眼睛;眼睛也可写满绝望,吸毒者无神的眼睛;写满忧郁感伤,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是躲躲闪闪游离不定。总之,只有写出人物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似想,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再比如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你道他(她)又是谁?
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得不出个圆满的答案来,都是,又都不是;而对于后者,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猪八戒!
这两个人,为什么前一个猜不出,后一个一猜就中呢?关键就在于前者只简单介绍了人物的外貌,没有写出特征,更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后者则不然。像上面这种“不----不-----”的公式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红扑扑的小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类的大众化脸谱同样也写不出人物的个性。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
例如:同是写老人的片段就各不相同,还有写老师,清洁工的片段等。(练笔10分钟,描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的外貌)
(二)典型事例写人品
什么是典型事例?就是有代表性、有意义的事。人品就是人物的思想品质,也就是通过一件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中国有句俗语“什么人做什么事”,在写这件事的过程中,人物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也就是通过他的行动和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谈到写事,这是有必要讲一下,写人的文章所写的事与写事的文章中的事不一样。记事文的事要交待六要素,把事件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人的记叙文是根据人品、性格的特点来写事,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或者只写一件事的片断。总之,这些事是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进行取舍的。我们还是以猪八戒为例。虽然孙大圣的勇猛和机智夺走了读者许多的视线,但这不妨碍我们喜爱猪八戒。当然,他并不美,与孙悟空的小巧机灵一比,他愈发显得笨拙;他的武艺不错,但在金箍棒的威力下,他绝不敢逞强;他的心眼似乎也不能说很好,在沙和尚的老实忠厚面前,他的懒惰与自私是藏也藏不住的。但就是这么一个缺点多多的人,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人间的烟火味,一种属于凡人的个性特征。他的这些特点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作者就用多个事例来具体地描绘给我们看。因此,我们才看到了这样一个猪八戒:在高老庄,变身为壮汉的他食量大如牛,一人可抵好几个庄稼汉,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勤劳的好农民吗?奉师命去寻找食物,他美滋滋地吃了一顿大西瓜,然后懒洋洋地睡了一个好觉,这样一个八戒,怎能逃脱“馋”和“懒”的评语!孙猴子被赶回了老家,八戒不也是依依不舍?大师兄不在的日子里,师傅有难,他不也是奋不顾身与妖魔斗得天昏地暗?这样一个八戒,不也是有情有义?当然,我们也忘不了他在三位菩萨变化而成的美女面前,丑态百出,这不又是一个活脱脱的好色之徒?--------就是通过众多的事例,从多个方面,写出了一个世俗的、有着人间男子的大多数优缺点的八戒。
(学生练习7分钟,对一个人的动作进行描写)
(三)通过细节表现人物个性
作文必须重视细节,如果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合理利 用的话,那么我们的文章可能无力承载浓厚的情感,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更谈不上去感动别人。拿一把放大镜,定格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瞬间表现,人物便会因此而生动立体。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绘,或是对事物发展中某一细微事实(事态)的形象描写。细节描写可以分为动作性细节描写、语言性细节描写、肖像性细节描写等。
典型错误例子:
今天我晚了一点起床,把单车骑得飞快去上学,突然„砰‟的一声——胎爆了,只好去补胎,迟到了,被老师罚跑了两圈,今天真倒霉!
点评:此片段根本没有什么细节,甚至连最基本的详略都没有。写人物忌空洞地叙说,否则,写出来的人必然是苍白的,干瘪的。
(四)如何选材
刻画人物往往需要选取两三件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选材时,就要选用几件事或者表现一个人某一方面的个性特点和本质,或者从不同侧面来表现人物的几个方面的个性品质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考生写的满分作文:
月是路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小时候,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上学读书后,父亲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很想我,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到外地上学后,父亲想念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点评:考生为了表现深沉而真挚的父爱,可以说精心选取了三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的事情。展示了我读懂父爱的心路历程。——小时候,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上学读书后,父亲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到外地上学后,父亲想念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从而 刻画出“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性格特征,蕴含着浸渍乡村风味的浓浓亲情,不乏感人的力量。升华:通过二三事表现人物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必须通过精彩的片断来表现,而不要将二三事叙述得完整具体,使行文冗长平淡。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选择二三事。如果表现的角度一致,事实上成了材料的堆砌。选材时要把握好二三事之间的外在和内在逻辑联系,使文章眉目清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结】
一,什么是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1.运用语言、外貌、动作等勾勒人物形象。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2.通过细节表现人物个性。什么是细节描写。如何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写好环境,以景写人。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如何选材。选取两三件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第五篇: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如何写好读(观)后感
一、什么是读(观)后感?
顾名思义,先来读(观),再有感受和想法。读后(观)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观)后感”。
二、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⑴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感点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
三、写读后感主要步骤
⒈读通全文 ⒉捕捉感点
※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先把感点排列出来。※同一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产生感想的“点”。⒊选择感点 ⒋记下感受 5.写读后感
梦想的力量
加拿大有一个小男孩叫瑞恩·希里杰克。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非洲有成千上万的儿童没有水喝,他们渴急了就去喝残留在水洼里的脏水,甚至牲畜的尿!6岁的瑞恩难过极了。忽然,电视中传出来一句话—— “70块钱可以挖一口井”。这话让瑞恩激动不已:“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我明天就要带70块钱去。”
电视节目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向妈妈伸出手:“妈妈,给我70块钱。”面对瑞恩的请求,妈妈根本没当回事。晚饭时,瑞恩又向爸爸提起这件事。“这是个可笑的想法。瑞恩…… ”爸爸还想说下去,瑞恩哭着叫起来:“你们根本就不明白!那里的人没有干净的水喝,孩子们正在死去,他们需要这笔钱!”
妈妈说“瑞恩,记住,你只能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一些钱,每次2元。”从此,瑞恩每天都要向父母请求。瑞恩的爸爸妈妈认真地讨论后,告诉瑞恩:“如果你真想要,你可以自己赚,比如为家里打扫房间、清理垃圾。”
瑞恩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地毯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他的储蓄罐里多了两块钱,全家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多小时的玻璃,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去了,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扫雪,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半年过去了,瑞恩越干越卖力了。瑞恩每天睡觉前都这样祈祷: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干净的水吧。
附近的人知道了瑞恩的梦想,纷纷加入到为“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活动中。随后,不断有电视台要求采访。一周后,在瑞恩家的邮筒里出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瑞恩的井”,里面有一张25元的支票,还有一张便条:“但愿我可以做得更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成千上万的汇款来支持瑞恩的梦想。
四、读后感的基本框架
(一)标题
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感点)——读《梦想的力量》有感(题材)
(二)正文结构
⒈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点)⒉抓住感点介绍内容(介)⒊围绕感点议论想法(议)⒋围绕感点展开联想(联)⒌总结感受升华感点(结)
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名字叫《梦想的力量》,文中年仅6岁的小男孩瑞恩,有爱心,富有同情心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点)
《梦想的力量》中的男孩瑞恩,在听了老师说非洲的孩子生活困苦,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喝了不干净的水死去后,下决心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放弃玩耍的时间,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取打井的钱。经过不懈努力,瑞恩的愿望最终实现了。(介)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瑞恩,有一个很伟大的梦想,希望给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当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打井要2000元钱时,而瑞恩只是说:“那么我来挣吧!”这连大人都很难做到的事,他做到了!他以梦想的力量,以坚定执著的精神,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感动了许多善良而有爱心的人,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她成立了“瑞恩基金会”,已经在非洲挖了70多口井。小瑞恩心中想着的就是那些无辜的,因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的孩子们。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瑞恩的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议)
瑞恩的爱心使我想起了白芳礼老人。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为了圆一个让贫困孩子能继续学业的梦想,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而他自己却将物质生活压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老人和瑞恩同样都拥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梦想,他们既使我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又使我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多么伟大。(联)
《梦想的力量 》给我一个启示:从小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他人,还要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