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轨道交通车站计算机系统功能模块应用
轨道交通车站计算机系统功能模块应用
摘 要:因为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满足运输需要,轨道交通在我国也得到大力发展,车站计算机系统作为轨道交通的核心也得到飞速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车站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构成,之后介绍了因为环境因素和工作时间因素对计算机系统的寿命造成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车站计算机系统的六大功能模块包括收益管理、模式管理、运营管理、车票管理、权限管理以及参数管理六个方面,细致的向大家阐述了车站计算机系统,最后对车站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辉煌的展望。
关键词:轨道交通;计算机系统;功能模块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轨道交通也在最近几年有了飞速发展,轨道交通主要是指在城市中按照特定的轨道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单轨、磁浮交通、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等等,它们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准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等特点。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管理轨道交通系统,计算机被应用到轨道交通系统中,目前自动售检票系统在我国的发展日益完善,自动售检票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集中控制的将自动售票、自动收费以及自动检票的自动化的网络系统,其中车站计算机系统就是自动售检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车站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车站计算机系统在轨道交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最基本的管理单元,车站计算机系统不仅仅能向中枢控制系统传送车站的实时数据,还能对车站内的设备进行监控,了解车站内部的各个动向。车站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可以从软件构成和硬件构成两方面分析。
1、软件构成
车站计算机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别由不同类型的软件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收益管理、模式管理、运营管理、车票管理、权限管理以及参数管理六个方面。
收益管理:主要指的是车站计算机系统对半自助售票机以及自助售票机内现金和备用金的管理以及等级。
模式管理:指的是车站计算机系统设定本车站的工作模式并且将该模式上报给中枢控制系统的功能。
运营管理:指的是车站本身可以通过对运营模式、运行时间以及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来满足日常的运营管理。
车票管理:指的是计算机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车票库存,将车票信息及时反映到售票信息点,实现对车票的实时监控。
权限管理:指的是对车站内部工作人员在执行某些可能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稳定的操作时,需要进行权限认证,包括登录权限以及密码修改等控制。
参数管理:指的是对车站内部统计的各种信息参数进行管理分类并保存。
2、硬件构成
车站计算机系统硬件构成主要包括的是车站内部的一些硬件组成,其中包括自助售票机、半自助售票机、PC服务器、自助检票机、车站工作站等。
三、影响车站计算机系统工作寿命的因素
在车站计算机系统中,包含运行图查询和现车信息管理的服务器都是需要在专用的机房中,并且配备不间断电源。但是因为操作需要,使得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进入机房,致使机房中不能够满足计算机防尘的要求,另外加上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计算机系统中硬件系统的工作寿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车站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计算机主要是普通的商用微机,这类微机正常的使用寿命是6-8年,但这指的是在正常的工作中,像车站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机巨大多数都是每天24小时不停运转,增加了计算机的运行负荷,也大大减少了车站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寿命。
四、车站计算机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车站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系统,可以将车站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分别对应着车站计算机系统的六个软件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就可以构成完整的车站计算机系统,实现车站计算机系统的所有功能。
1、收益管理
操作人员将自助售票机上的钱箱卸下时,自助售票机向车站计算机系统发送业务数据,并将该数据保存;当操作人员将钱箱安装到自助设备时,系统自动保存钱箱安装数据。
2、模式管理
当SC系统脱机时,可以设置各种模式;在联机情况下,SC系统和紧急按钮共同作用,启动紧急信号,改变车站的当前模式,并向MLC发送模式变化信号。
3、运营管理
根据设定的工作模式,开启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按照运行时间表运行,在一个工作日结束后,统计当日运营数据,计算当日收益并保存。
4、车票管理
当需要对车票进行调配时,先在系统中录入车票的调配记录,然后将信息发送给站区,在站区收到信息后,生成对应的调配信息。
5、权限管理
当操作人员登陆车站计算机系统时,需要对操作员的权限进行权限认证,包括密码是否正确,身份信息是否相符,一旦有一项不符合,则拒绝进行操作,如果各项认证都相符,在操作成功后需要添加对应的登陆日志进行备注。
6、参数管理
通过统计每个运营日的参数,与MLC系统进行参数的同步,对已经切换过的参数进行替换,使得新版本生效。
五、结束语
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满足运输能力的必然要求,轨道交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将智能化、综合化、模块化相结合的车站计算机系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车站计算机系统一定会取得辉煌硕果。
参考文献
[1] 刘光普.基于 RFID_SIM 卡移动手机票检票终端的设计与实现[J].上海.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 瞿斌.票务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扩展[C].上海,2010 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2010.[3] 徐卫英,方忠科.基于 Web 的轻轨票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苏州,计算机时代,2011.[4] 范巍,清分中心系统的功能定位及自动售检票系统标准制定[S],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5] 徐炜炜,徐骏善,叶飞.自动售检票系统中车站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S],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6] 吴春波.AFC半自动售票机软件构架设计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0.
第二篇:轨道交通地铁车站设计要点介绍
轨道交通地铁车站设计要点介绍
岩土隧道分院 宛超群
摘 要:结合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不足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玉兰大道站总体设计方案为例,结合站址环境及车站的功能定位,对车站布置方案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并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比较,确定最优方案并谈谈自己对轨道交通设计的理解。关键词:轨道交通;土地利用;车站设计;综合利用 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城市环境不融合
轨道交通车站在地区环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未被充分重视,由于缺乏对在车站地区交通接驳、公共空间环境、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整体化、人性化、细节化的规划设计,从而导致很多车站与周边环境品质地下。主要表现为换乘不便,缺乏接驳停车设施和集散广场,车站与周边建筑地上地下衔接不紧密,导向指示标志不清晰,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构筑物缺少整体景观设计等。
导致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协调的因素是较为复杂的,涉及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就规划设计层面来说,受我国传统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和规划编制方法的影响,不少规划虽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理念,但缺乏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性的规划互动研究。一方面,在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站位布点、车站出入口设置等规划设计中,时常过于注重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和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忽视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密切结合,尤其是与规划的城市功能相结合;目前我们地铁车站设计都是把周边规划作为设计的边界条件,而没有真正做到把轨道交通站点作为规划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规划城市功能布局、确定建设用地规划指标、进行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等工作中,对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启示
2.1 合理选择轨道交通站位是实现轨道交通引导发展的前提条件,车站设置应能够极大的改善交通服务质量和可达性,要与城市需要发展的地区相结合。
2.2 建设以车站为核心的结构紧凑、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在轨道交通车站周围适于步行的范围内布置商业、居住、就业岗位、公共设施和开敞空间,并形成以车站为核心,向外递减的开发强度分布。根据现状条件和区位,不同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将有所区别。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节点地区一般亦是城市或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
2.3 综合利用轨道交通地下、地上空间。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在车站地下建设中,结合换乘以及周边建筑衔接等需求,进行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利用部分车俩段、停车场上盖进行物业综合开发,节约使用土地。
2.4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车站地区的环境设计和建设,将轨道交通车站融入城市生活。在车站地区提供人性化的轨道交通服务、便捷的换成条件、友好的步行系统、宜人的景观环境,将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塑造为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地区。
合肥2号线玉兰大道站整体规划设计思路和对策
3.1 站位及站址环境
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东西走向的主干线,全线共设24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3公里,玉兰大道站是中间站,位于长江西路高架南侧,玉兰大道路口西侧处,沿长江西路东西向布置,路口东南角为盛臣大富豪酒店,西南角为绿地公园和安徽名人馆,西北角为永辉商城,东北角为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地面交通流量较大,市政管线密集,长江西路现状道路宽为60米,为双向六车道; 玉兰大道道路红线50米,交通流量较大。
本站位于长江西路与玉兰大道交叉口处,改地段地下管线纵多,但大多管线埋深较浅,有一埋深2.9米直径400mm的横跨车站主体的污水管,和沿着车站主体纵向上方埋深2.24米直径400mm的雨水管,考虑施工期间永久改迁至车站主体外。拟定车站有效站台中心处覆土3.3米。3.2 设计思路
玉兰大道设计的思路分为2个层面:
○1车站地区规划范围内的整体城市设计。车站周边规划为教育用地,城市公共绿地和居住用地,东边为商业金融及医疗配套建筑。在此区域,重点研究车站站位与周边土地利用优化地区各类交通系统及其组织以及地区整体空间形态等问题。
○2车站核心区的一体化设计。重点研究车站主体与周边建筑、道路地上、地下空间的衔接,交通组织和接驳换乘,以及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3.3 设计对策
玉兰大道站设计的最终方案吸纳了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等方面的理念和作法,其主要设计对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1 优化调整周边土地利用
基于对玉兰大道站地区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将玉兰大道站地区设计定位为:“和谐、宜居、繁荣、便捷的区域公共中心”。靠近车站为公建与居住相混合的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居住用地等,以车站为中心5~10min最佳步行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模式,创造集换成、商业、零售、餐饮、办公为一体的全天候地区公共中心。3.3.2 创造为人行服务的交通环境
交通系统的设计是影响轨道交通车站能否发挥交通功能的重要因素。车站应十分重视与周边道路、公交接驳、自行车和步行环境的设计,其核心理念是创造为人行而非车行服务的交通环境,提供便捷、安全、高效、舒适的交通换成条件以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从而使其成为更多人选择的出行方式。
为此,将公交驻车功能与接驳功能分离设置,缩短公交与地铁的换成距离;在地铁出入口附近设置公交港湾、自行车停车位;地铁车站方案也进行了优化,增设了过街出入口,并将出入口与车站风亭建筑结合设置。3.3.3综合利用地下空间
利用地铁开挖的契机,将地下车站与周边用地以及道路的地下空间进行综合性开发是集 2 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玉兰大道复杂的地形及地下管线密集等因素的影响要求车站不宜开挖过大地下面积,因此在满足站内人流通行和人防要求的前提下让通道出入口最大程度的兼顾市政过街功能。3.4 总图设计方案介绍
玉兰大道西侧做单层设备外挂,这样可以尽量利用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地块,可以少占安徽名人馆地块,主体工程量小,节省投资。鉴于玉兰大道较宽,为了更好的吸引各象限客流在1、2号出入口预留了过街接口条件。由于受长江西路高架对主体围护结构施工的影响和高架对施工期间交通疏解的影响,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绿地,尽量少占安徽名人馆地块的原则,经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将设备用房外挂与主体之外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玉兰大道站总平面图
3.5 车站内部空间设计原则
3.5.1 车站建筑防灾设计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及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执行。除考虑车站自身的消防设计,还应注意出入口、风亭、冷却塔等地面构(建)筑物和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并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第23.2.10-23.2.12条噪声的要求。车站主体及风亭、出入口应远离加油站、加气站或其它危险品场地,其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要求,否则应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3.5.2 车站设计规模应根据按控制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车站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要与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楼扶梯以及售检票等部位的通过能力相匹配,同时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应注意车站分向客流、突发客流的影响。超高峰系数根据车站规模及周边用地情况所决定的客流性质不同分别取1.2~1.4;
3.5.3 车站设计应合理组织各种客流,减少相互交叉干扰,保证乘客方便进站、迅速出站,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和售检票机等各部位的通过能力应相互 匹配;
3.5.4 车站的规模、人行楼梯及自动扶梯的设计除应满足上、下乘客的需要外,还应满足站台层的事故疏散时间不大于6min;
3.5.5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以功能为主,并注重交通性建筑应具备的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易于识别等特点,建筑设施突出交通功能,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时代气息,同时还应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协调;
3.5.6 地下车站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优化设备、管理用房布置,并进行标准化、模块化、集约化设计以压缩工程规模,节省投资;
3.5.7 地铁车站设计应积极配合城市地下和地上空间的综合开发并与周边地下过街道、地下商场、人行天桥及物业开发相结合。凡与车站合建或连通的物业开发区、过街通道等公共设施的防火措施,应满足地铁车站的要求;发生灾情时,应保证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和可靠性; 3.5.8 凡与规划路网相交的车站应根据换乘客流量及线路、站址等具体条件选择便捷的换乘方式,当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接口条件;
3.5.9 车站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满足客流、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设备的要求; 3.5.10 全线需统一考虑无障碍设计。车站应设无障碍电梯和残疾人专用厕所及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车站至少应有一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3.5.11 地下车站设计应按六级人防设防,车站出入口通道及风道应符合相应的人防要求,在站台层端部应预留按人防分区设置区间隔断门的条件;
3.5.12 车站设计应充分考虑与交通枢纽及公交站点的衔接,实现地铁公交一体化; 3.5.13 地铁车站顶板上覆土厚度,应按城市规划部门、市政园林部门和市政管线部门的要求进行具体协调,合理确定;
3.5.14 车站站厅层公共区应预留安检设施的设置空间。3.5 车站内部空间设计方案介绍 a)站厅层布置
站厅层均由中部公共区及两端的设备及管理用房组成。
公共区划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区域之间设有进、出闸机和固定栅栏分隔,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为完全独立的区域,在分隔带上靠近出闸机附近设有票务处(非付费区内设半自动售票机),以负责解决票务纠纷和办理补票业务。在非付费区内设有足够的乘客集散空间,布置有自动售票机,同时还设有银行等公共服务设施,在付费区内设有2台上行自动扶梯、1台下行自动扶梯,2部2.4m宽步行楼梯,楼扶梯八字布置。站厅层付费区内设有1台残疾人电梯。
车站两端布置有通风空调机房和隧道风机房及设备用房,车站主要的设备管理用房集中布置车站外挂部分,这样可以有效的缩小车站主体建筑规模,降低投资成本,主要设有车站控制室、站长室、综合监控室、公安值班室、公安通信设备室、AFC票务管理室、AFC设备室、会议室、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照明配电室、男女更衣室、茶水间、清扫间、垃圾间、民用通信设备室、UPS电源室、气瓶间、通风空调电控室、通风空调机房等房间。在主 4 要管理用房集中区设置一直接出地面的消防专用通道。车站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出入口布置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玉兰大道站站厅层平面图
b)站台层
车站采用11m岛式站台,有效站台长为120m。站台层东端布置有照明配电室、电缆井、清扫间、垃圾间、废水泵房等房间;西端布置有照明配电室、电缆井、再生设备间、牵引混合变电所、屏蔽门控制室、等房间。
玉兰大道站站台层平面图
c)车站剖面设计
地铁车站剖面设计原则是合理确定轨面埋深、车站顶板覆土深度,满足综合管线敷设和公共区人体工程学的空间感受合理确定站厅、站台层净高。玉兰大道受横穿车站主体埋深2.9米的污水管限制,车站有效中心覆土拟定为3.3m,轨面埋深14.95m。站厅层净高4700m,站台层净高4550m.玉兰大道站1-1剖面图
玉兰大道站2-2剖面图 结语
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对策为:
4.1 优化车站站位与周边土地利用,使二者相辅相成。
4.2 创造为人行而非车行服务的站区交通环境,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交换条件。4.3 综合利用轨道交通空间,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参考文献: 【1】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9.6);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3】 《合肥市轨道交通2 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2); 【4】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5】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 【6】 刘建国.《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作者简介:宛超群(1988-),男,助理工程师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 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电话:***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香樟大道180号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5 楼 岩土与隧道分院
第三篇: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最终版)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个小题,共30分)1.管理者管理的主要资源有: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机器资源(包括设备和能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五类。
2.企业中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即有信息反馈。
3.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两类。通常将信息稳定系数在0.85以上的信息划成为固定信息。
4.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
5.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
6.根据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7.从信息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大类。
8.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四个方面。
9.EDP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费用。
10.一个专家系统ES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一个是存放专门知识的知识库;另一个是利用知识库的知识实现问题求解的推理机。
11.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个人机,工作站。
12.目前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构成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13.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14.软件一般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15.评价计算机性能的指标包括:字长,运算速度,内存容量,主频,存取周期,总线宽度。
16.总线是由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三组线构成的。
17.媒体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五类。
18.信号的带宽就是频带的宽度,其单位是赫兹(HZ)。
19.数据交换技术包括:专线连接,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
20.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1.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22.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23.网络按覆盖范围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24.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树型拓扑。
25.在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有对等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两种形式。目前绝大多数局域网都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网络模式。
26.因特网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等组成。
27.因特网的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
28.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构成。
29.数据库模式主要分为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两个方面。
30.模式反映的是数据库的结构,一旦定义好基本上就不再变动;而实例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个时刻的状态,数据库的数据是在不断更新变
化的。
3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还提供了两个映像功能:一个是在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能;另一个是在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能。第一种映像使得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逻辑结构不变,因而相应的程序也不变,这就是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第二种映像使得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结构不变,应用程序也不用改变,这就是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32.数据模型分为两类,以人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概念模型(或称信息模型),以计算机系统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数据模型。
33.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包括:一对一(1:1)、一对多(1:n)和多对多(m:n)三类。
34.数据模型分为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两类。
35.逻辑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概念组成。
36.人们一般以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37.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每个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中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基本项。
38.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筛选)、投影和连接三种。
39.Visual FoxPro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40.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总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文件的扩展名是DBF.41.在VFP中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数据表,数据库也可作为一个文件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其扩展名是DBC.42.如果为一条语句命令增加注释,必须在注释内容前插入注释引导符:&&
43.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44.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5.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
46.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
4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要点是“自顶向下” 地开发系统,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
48.目前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49.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50.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
51.数据表征了对象的状态,操作则是在外界激发下使数据的状态改变。
52.系统开发项目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53.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
54.诺兰模型六个阶段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在第1阶段到第3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在第4阶段到第6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应用。
55.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有: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要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56.们借助关键成功要素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57.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58.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9.现状调查应“自顶向下”、由抽象到具
体地进行,调查内容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信息关联状况、系统业务流程、系统数据调查等几个方面。
60.现状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它描绘出来。
61.为了准确地表达原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阶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这些调查成果,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作为描述原系统业务的工具。
62.数据流用一根箭线表示,箭头指向数据流动的方向,箭尾连接数据产生的地方,它可以产生于或流向外部实体,处理功能,也可以产生于或流向数据存储。
63.、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把系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界,然后逐步求精,逐层深入分析。
64.扩展的数据流程图其绘制过程就是在原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形成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
65.数据分析的任务,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
66.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
67.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六种形式: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实体。
68.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处理功能可归纳为三类,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算术运算、逻辑判断。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69.用结构化语言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达为顺序、选择判断、循环三种结构。
7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已批准的系统分析报告,考虑实际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环境等条件,确定新系统的物理实施方案。
71.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报告。
7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的物理结构。
73.系统物理模型必须符合逻辑模型,能够完成逻辑模型所规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这是物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74.系统应具有可修改性,即易读,易于进行查错、改错、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要求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对于系统开发和维护影响极大。
75.在系统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应用软件费用及人力投入大体分布如下:系统开发:20%,系统维护:80%.76.在机构化总体结构设计中,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通过合理的划分和组织模块,正确处理模块之间与模块内部的联系,达到使整个系统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读性,可修改性,易于调试和维护的目的。
77.必须设计一种合理的物理结构,将波动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提高系统的可修改性。
78.1974年美国的w.stenvens等首先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构想。
79.具体操作由下层模块去完成,上层模块主要起到判断,控制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80.模块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指标衡量,即:为保证模块相对独立,应使模块内部自身联系紧密,而模块外部相互之间的信息联系要尽可能减少,这是设计物理模型的两项重要原则。
81.衡量模块自身联系是否紧密、与外部的联系是否合理,需引入模块凝聚、模块耦合的概念。
82.模块凝聚是用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自身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83.模块按凝聚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五级:偶然凝聚,逻辑凝聚,时间凝聚,数据凝聚,功能凝聚。
84.耦合有三种类型:数据耦合,控制耦
合,非法耦合。
85.绘制控制结构图的依据是数据流程图。绘制控制结构图,首先是将上层数据流程图映射为上层控制结构图,由顶层数据流程图开始,逐级下推。
86.低层次模块结构的分解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分解,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
87.数据库设计可以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三个阶段。
88.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89.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
90.数据库设计的最后阶段是确定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也就是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
91.数据库逻辑数据模型的一个关系对应了VFP软件中的一个表,关系的属性对应了表的字段,关系框架对应了表结构,关系元组对应了表记录。
92.设计数据表需要确定数据表名称,所含字段名称、类型、宽度以及应当建立的索引字段等。
93.NULL的含义是空值。94.文件有两种打开方式,“以只读方式打开” 的文件是不能编辑修改的。因为不需要“共享”数据,我们选择用“独占” 方式打开文件。
95.一个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文件(.DBC)、数据库备注文件(.DCT)和数据库索引文件(.DCX)三类文件组成的。
96.关闭数据库命令格式:CLOSE DATABASE [ALL] 忽略[ALL]的命令只关闭当前数据库文件,增加选项后的命令,可以同时关闭所有打开的数据库文件。
97.为了加快数据的检索、显示、查询和打印速度,需要对文件中的记录顺序进行重组。实现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叫做排序;另一种叫做索引。
98.在VFP系统中主要使用结构复合索引文件,它的扩展名是.CDX.其中每个索引都有一个索引标记(Tag),能够确定一种逻辑排列顺序。
99.VFP系统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索引关键字的类型,它们分别是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和惟一索引。
100.确定当前主索引的命令格式:SET ORDER TO [TAG] <索引标识> [ASCENDING / DESCEDING]
101.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就是要组织和管理其中包含的数据表及视图。
102.代码设计的原则是:惟一性,简单性,易识别性,可扩充性,合理性,规范性。
103.代码的类型包括:顺序码,重复码,成组码,表意码,专用码,组合码。
104.人员代码一般有两种编码方法:一种是用简单的顺序码,代码位数可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决定;另一种是使用组合码,因为这样便于分类、汇总。
105.现在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以对象为中心,将数据和程序捆绑在一起,封装在对象之中,淡化了解决问题的过程程序。
106.在Windows平台上,这种对话的界面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菜单方式、工具栏方式、对话框方式。
107.下拉菜单一般作为应用系统的主菜单,创建菜单的过程可以分成规划与设计、创建、确定任务、生成和运行测试五步。
108.在创建菜单项时,如果希望用热键的方式操作,那么在描述菜单项名称时,可以在名称后面输入:<+字母
109.如果在下拉菜单窗口中用字符串“_”代替“菜单名称”内容,则子菜单窗口中增加了一条横线。
110.创建的菜单格式文件包含“菜单文件”(.MNX)和“菜单备注”(.MNT)两个文件。
111.下拉菜单运行命令格式:DO <菜单文件名。MPR> 在运行菜单的命令中,必须给
定菜单文件的扩展名,否则将自动查找执行同名的。PRG程序文件。
112.要创建用户自定义工具栏必须先建立用户子类。
113.因为自定义工具栏本质上也是一个表单,所以必须有表单集的支持。
114.信息的输入包括: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录入两个部分。
115.数据信息的输入可以分为批处理和联机处理两种类型。
116.信息输入的原则包括:源点输入,统一输入,数据简洁,用户界面友好。
117.输入数据的校验包括静态校验,重复校验,界限校验,逻辑校验,平衡校验,匹配校验,存在校验。
118.报表输出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输出形式。
119.报表对象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数据源和布局。
120.报表布局(格式)文件的扩展名是.FRX.121.建立布局文件方法有:用向导,用快速报表,用手工操作三种。
122.报表的输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屏幕上显示,又称为预览,另一种是在打印机中打印,又称为硬拷贝。
123.报表输出命令格式:REPORT FORM <报表布局文件名> [范围]
124.、IPO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可以是图形、表格和伪码。
125.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系统;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
126.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结构化程序方法提出了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装配起来。
127.判断选择结构包括:简单判断选择,多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128.选项[LOOP]语句可以使程序无条件的跳回DO WHILE语句重新判断<条件>.129.选项[EXIT]语句可以使程序无条件的跳出循环体,接着执行ENDDO后面的语句。
130.在循环结构中还可以包含循环机构,这就是循环嵌套,系统允许嵌套384层。
131.总结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可分为语法错误、系统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类。
132.调试器的构成包括:跟踪窗口,监视窗口,局部窗口,调用堆栈窗口,调试输出窗口。
133.VFP系统提供了29个基本的类,分为容器类和控件类两种。
13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封装性和可扩展性。
135.用户可以通过基类派生出对象及子类,也可以利用子类派生出对象或子类,子类继承了父类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13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当具有以下模块: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录界面、数据库、数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据检索功能、帮助功能和项目文件。
137.项目文件是扩展名为.PJX(及备注文件.PJT)的文件。
138.主文件是应用程序系统的起点,运行系统时总是从这里开始。项目管理器把最先添加的文件默认为主文件。
139.应用程序文件(.APP)还必须在VFP环境中才能运行,而可执行文件(.EXE)则可以脱离VFP系统,直接单独运行。
140.系统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于“程序+文档=软件”,所以系统测试的对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的文档以及源程序。
141.系统测试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单元测试(模块分调),子系统测试(模块联调),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142.模块与程序的调试,主要采用白盒法,而在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黑盒法。
143.系统切换的方式有:直接切换,平行切换,试点后直接切换,逐步切换。
144.直接切换方式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145.平行切换的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靠,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146.信息中心的地位可分为四种情况:电子数据处理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ERP系统阶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阶段。
147.企业引入ERP系统以后,一般需要由一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即信息技术经理或信息主管(Chieflnformation Officer,CIO)。
148.信息中心的组成包括:系统开发组,系统维护组,计算机运行组,数据库管理组,网络组。
149.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之后,企业所有的重要信息资源都存储于计算机的外存设备中,因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就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
150.信息存储介质的安全,也是物理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
151.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用户授权,即授予特定用户一定的操作权限。
152.数据加密由加密(编码)和解密(解码)两部分组成。
153.保证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措施有:设备冗余技术,负荷分布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154.系统评价主要由目标与功能评价、性能评价及经济效果评价等方面组成。
155.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性、安全性、响应时间、容错性、使用效率等。
156.评价信息系统应用的经济效果,应从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两方面来分析。
157.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类型包括:完善性的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158.数据库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库安全性控制;数据库的正确性 保护、转储与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二、名词解释(包括5个小题,共15分)1.信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3.信息间的递归定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4.信息反馈: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而上述作用于受控对象后的结果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5.DSS:在半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6.GDSS:支持一群决策者为获得有效决策结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7.智能支持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8.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系统:COPICS是美国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最早推出的MRPII商品化软件。
9.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描绘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基础上,适应全球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对企业资源全面管理的思想。
10.企业信息化: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
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e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两个方面的结合,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2.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13.供应链管理: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14.虚拟企业: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
15.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16.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的集合。
17.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
18.数据通信:在收发站之间传送这些二进制代码序列的过程。
19.模拟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20.数字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经过量化的。
21.基本频(基带):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
22.调制解调: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23.企业内部网(Intranet):一个企业为实现内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
24.企业外部网(extranet):企业内部网对企业外部特定用户的安全延伸。
25.数据库(Data Base,DB):以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26.数据库管理系统: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27.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
28.模式与实例:描述逻辑结构的称为模式(或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数据的完整表示,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的一组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29.码:在众多属性中能够惟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的称为实体的码。
30.实体型:用实体名及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可以刻画出全部同质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它被称为实体型。
31.逻辑数据模型: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
32.物理数据模型: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
33.关系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如果依照关系模型定义,就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34.数据库表:数据表也简称表,在VFP中数据表一般应当包含在数据库中,叫做数据库表(简称库表);但是也可以独立存在,叫做自由表。
35.系统工程:为了合理地进行开发、设计和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的总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
36.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系统均有其发
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37.原型: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称之为原型。
38.类: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对象类由“类说明”和“类实现”两大部分组成。
39.类继承机制: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超类是下层子类的概括,因此子类可以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继承机制。
40.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组成。信息系统战略性规划过程,就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的过程。
41.关键要素: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42.现状调查:在所确定的系统范围之内,对现行系统进行详尽、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收集一切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彻底掌握现行系统的工作状况,为下一步的需求分析和建立逻辑模型提供依据。
43.业务流程图: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
44.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有两个特点: 概括性,抽象性。
45.外部实体: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
46.数据流:与所描述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数据的载体,是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47.数据字典: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
48.非法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内部发生联系,即一个模块中的某些内容在另一模块中以某种方式被引用,称为非法耦合。
49.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即内部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称为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这种模块可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部分。
50.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为一个确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叫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51.物理数据模型: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
52.E-R图:描述概念数据模型的主要工具是E-R(实体一联系)模型,或者叫做E-R图。
53.用户的视图:在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中,用户的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叫做用户模式、外模式,它是从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所以也叫做用户的视图。
54.人机对话(人机交互):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为了控制或校验目的,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幕,使人和计算机对话(交互)的操作。
55.程序设计任务书:详细地描述这个处理逻辑可以使用“输入一加工一输出”(Inpu Process Output,IPO)图。IPO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
56.语法错误:因程序设计人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不够,或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结果。
57.系统错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引起的错误。
58.逻辑错误: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却不合逻辑或不合题目语义的错误。
59.对象: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可以独立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切实体(事物)都是对象。
60.类: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性质的对象的集合。
61.系统主控程序:简称为主程序,是用来设置应用系统的操作环境、控制和调用用户初始界面、启动事件循环的最高一级的程序。
62.项目管理器:开发及管理应用系统人员的工作平台。“项目”是相关文件、数据及对象的集合。
63.系统测试: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最终审查。
64.信息中心:负责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的机构。其管理的基本方式有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
65.安全性:应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66.可靠性控制:主要指防止来自系统内部的差错、故障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67.存取控制:通过用户鉴别,获得使用计算机权的用户,应根据预先定义好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称为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68.数据加密:为防止数据在存储介质中被非法拷贝和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在系统中应对机密数据采取加密存储和加密传输等安全措施。
69.系统可靠性: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
70.系统的冗余设备:主要指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三、简答(包括5个小题,共25分)
1.管理信息的作用答:(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4)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2.管理信息的特点答:(1)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3)信息量大(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3.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决策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种管理类型的管理活动所要求的信息的有什么差别?
答:(1)战略规划(2)管理控制(3)日常业务管理
差别在于:答:(1)信息范围不同(2)信息源不同(3)信息概括程度不同(4)信息的时间性不同(5)信息更新间隔期不同(6)信息加工处理方法不同(7)信息使用频率不同
4.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答:(1)电子数据处理(EDP)(2)数据的系统处理,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3)支持决策
5.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特点答:(1)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2)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3)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6.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特点答:(1)主要针对管理人员经常面临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2)系统主要应用数据和模型进行决策分析研究,需要模型库的支持。(3)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来使用(4)系统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
7.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答:(1)科学的管理基础(2)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抓好规划、抓好决策、抓好落实。(3)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8.ERP的特点答:(1)实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集成(2)采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3)结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9.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哪些领域答:(1)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2)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10.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业务流程重组(2)供应链管理(3)虚拟企业
11.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网上广告宣传(2)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3)网上产品订购(4)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5)服务传递(6)意见征询(7)交易活动管理
1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共享。(3)数据独立性。(4)可控冗余度。(5)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13.关系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答:(1)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基本项。(2)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类型,叫做属性。各列都有惟一的属性名和不同的属性值,列数可根据需要而设定。(3)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4)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实体诸多属性值的集合,叫做元组。一个表格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行出现。(5)各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14.系统开发的任务答: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15.系统开发的特点答:(1)复杂性高(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3)质量要求高(4)产品是无形的(5)历史短,经验不足。
16.系统分析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答:(1)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系统可行性报告经领导批准后,要对原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彻底掌握原系统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2)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17.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答:(1)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2)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2)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18.原型法的主要优点答:(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用户参与积极性高(3)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
19.系统开发的方式答:(1)由本企业自行开发(2)委托开发(3)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4)购买应用软件产品
20.自行开发的主要优缺点答:(1)自行开发的主要优点是: 1)用户的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2)系统维护容易3)可锻炼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队伍
(2)自行开发的主要缺点是:1)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长 2)难于摆脱本企业习惯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不易开发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3)用于企业内部的开发费用高
21.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
答: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针策略;指导项目小组的工作;批准项目计划;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发展情况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控制开发进度。
22.系统规划的目的答:(1)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2)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3)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4)明确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23.关键成功要素法(CSF)分析的步骤答:(1)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2)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3)确定关键要素(4)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
24.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答: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新系统的目标与范围,对系统的执行性规划进行审定和可
行性分析,初步评价解决问题的几种设想和方
案,对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提出建议。
25.初步调查的内容答:(1)企业和环境概况(2)信息处理状况(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26.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答:(1)现行系统概况(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3)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4)经济可行性分析(5)技术可行性分析(6)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7)结论
27.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答:(1)原系统的状况和问题(2)新系统的目标(3)新系统的逻辑设计(4)有关新系统方案的比较
28.结构化设计的要点答:(1)模块化(2)由顶向下,逐步求精。(3)上层模块分解为下层模块,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29.在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时,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的一般原则答:(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2)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3)具有相同码的关系可以合并。
30.影响系统的安全性的因素答:(1)自然灾害、偶然事件。(2)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遭泄密和破坏。(3)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4)硬件故障
31.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答:(1)物理安全控制(2)人员及管理控制(3)存取控制(4)数据加密
32.系统运行的管理制度答:(1)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2)子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3)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4)文档管理制度(5)应用软件维护制度
四、应用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业务流程图绘制(教材p130-131)2.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教材p134-140)3.判断树、判断表的绘制(教材p145-148)4.控制结构图的绘制(教材p157-159,p163-166)
5.E-R图绘制(教材p168-174)
6.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教材p174-176)
7.下拉菜单的创建(教材p206-213)8.利用表单设计工具栏、人机对话界面(教材p215-221)、输入界面(教材p227-234)及对象的设计(教材p272-274)
9.输出界面设计(教材p235-242)10.编程题:(教材p253-260)
第四篇:试述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的应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试述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的应用
试述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轨道交通的应用逐渐增加,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通过统一的平台将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管理。本文通过对不同集成方式的分析,结合某城市轨道交通实例,阐述了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进入21世纪,轨道交通的发展日益深入,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将轨道交通各自动化子系统有机结合,采用采用统一的运行平台和综合监控体制,实现了各种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管理,为轨道交通运营调度人员的监控操作和系统维护提供方便,增强了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与联动处理的效率,提高了自动化管理程度和对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速度。
1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与互联
1.1集成与互联的概念
综合监控系统对各子系统的无缝接入产生了两种方式:集成和互联。
集成指的是综合监控系统将被集成子系统完全融入到本系统之中,被集成子系统成为综合监控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集成子系统的全部功能都由综合监控系统来实现,除了管理意义之外,被集成子系统构成综合监控系统主体。
互联,互联子系统独立运行实现自己的功能,被互联的子系统是独立的运行,自身具有完整结构,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外部接口与互联子系统进行必要的信息交互以支持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也向综合监控系统提供交互数据,支持综合监控系统互联功能的实现。
1.2集成方式分析与比较
目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有两种集成方式:一种是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同时提供环境监控、电力监控和乘客服务等功能的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成监控系统;另一种主要采用以环调、电调为核心兼顾部分与行调有关子系统的集成互联模式。
1)以行车调度为核心的集成方式
集成信号系统的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同时还集成视频监视系统(CCTV)、广播系统(PA)、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PSCAD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互联的系统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时钟系统(CLK)等。
优点:实现对轨道交通中环境、供电、设备、乘客、列车的全面监控。真正做到为运营指挥部门服务,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指挥的自动化水平。
缺点: ATS集成后,综合监控系统要求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更高,需要整合ATS和ISCS的软件开发平台。需要调整现行的运营管理体制,牵涉面比较广。国内还没有集成ATS的先例,存在一定的风险。
2)以环调、电调为核心的集成方式
集成的系统包括FAS、BAS、PSCADA、PSD、FG等。互联的系统包括PA、CCTV、PIS、AFC、ATC和CLK等。
优点:行车调度系统独立运行,不会因为集成平台出现问题而受影响,降低综合监控系统实施风险。ATS与ISCS分开,便于ISCS的工程实施。对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救灾效率有较大帮助。
缺点:集成度还不够高,只能对列车位置及状态等进行监视,不具备对运行计划、进路设置等的监控,不能真正做到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
2综合监控系统调度管理
2.1调度管理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运营调度和监控采用两级管理,即中央级和车站级。中央级负责对全线的设备、乘客、环境等重要信息进行监控和处理,对全线发布指挥调度命令;车站级负责管辖范围的设备、乘客、环境等信息的监控管理,接受中央级的指挥,向管辖区发布调度命令。中央级ISCS位于控制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控制中心的各种专业调度人员,分为行车调度、环控调度、电力调度、值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调度长和设修调度;车站级ISCS位于各车站、车辆段,主要服务对象是车站、车辆段的值班员和行车值班员。
2.2中央级调度管理
指挥中心设置的调度工作站包括电调、环调、设调和值班调度长。行车调度台由信号系统设置,综合监控系统为行调设置辅助调度工作站。
1)行车调度
设置两个行调辅助工作站。两个工作站拥有相同的、可相互切换的监控权限,可以互相替代。
a主要工作:监视全线牵引供电状态、全线隧道风机状态、车站火灾报警信息、屏蔽门状态、CCTV设备信息等;向PIS提供紧急运营信息;控制并监听全线PA广播;历史数据查阅;报表查阅打印;屏幕拷贝等。
b监控和操作范围,如表l所示。
2)电力调度
中心电力调度设两个席位,两个席位的调度员工作站拥有相同、可相互切换的监控权限,可以互相替代。
a.主要工作:全线变电所供电设备工作状态监视、设备事故报警监视,报警确认及操作实施;日常电力设备控制操作,包括早间送电、晚间停电、倒闸等;全线变电所各种保护单元的整定值查阅及远程定值组切换;全线变电所各种保护设备故障和事故报告查阅。
b.监控和操作范围,如表2所示。
3)环控调度
中心环控调度设1个席位,通过环调工作站完成对全线环控和消防设备的监控和日常调度管理工作,火灾时成为全线防灾调度指挥中心。
a.主要工作:全线车站的机电设备状态监视、事故报警、报警确认及实施操作;隧道风机模式控制;紧急情况,允许远程操作车站的机电设备;修改并下装执行时间表;历史数据查阅;报表查阅打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屏幕拷贝;操作权限授予或收回;设置或解除设备操作闭锁;强制设备工作状态;停止设备数据扫描和状态更新等。
b.监控和操作范围,如表3所示。
4)设修调度
中心设修调度设1个席位,通过设修调度工作站监视各相关机电设备的状态及告警信息,实现调度管理,允许监视全线接人ISCS的所有设备状态,但不允许对设备操作。
a.主要工作:监视全线所有ISCS管辖范围内的设备工作状态,判断设备工作状态;监视全线所有ISCS管辖范围内的设备发出的事故报警;历史数据查阅打印;屏幕拷贝等。
b.监控和操作范围,如表4所示。
5)值班调度长
中心值班调度长设1个席位,通过值班调度长工作站监管全局,实现总体协调指挥。
a.主要工作:全线车站的供电、机电和通信设备工作状态监视;全线车站供电、机电和通信设备事故报警监视,但无须确认报警;紧急状态时,临时获得所有设备的操作权利;历史数据查阅打印;屏幕拷贝;指挥系统间的联动等。
b.监控和操作范围,如表5所示。
2.3车站级调度管理
车站、车辆段的值班员负责车站级的监控管理,通过值班员工作站完成BAS、FAS、CCTV、PA、PIS的车站级监控功能。
1)车站监控管理
在车站控制室配置监控工作站两台,互为主备。
a.主要工作:监视本车站供电设备状态;监视本车站的机电设备状态、发出的事故报警及报警确认;车站机电设备控制操作和运行模式切换;CCTV图像切换,摄像机的动作控制;历史数据查阅打印;屏幕拷贝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b.监控和操作范围,如表6所示。
2)车辆段监控管理
在车辆段控制室各配置监控工作站两台,互为主备。监视车辆段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灾害、供电及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
主要工作:车辆段供电系统设备工作状态监视;本车站机电设备工作状态监视、事故报警确认;机电设备控制操作和运行模式切换;CCTV图像切换,摄像机动作控制;历史数据查阅打印;屏幕拷贝等。
监控和操作范围,如表7所示。
3结束语
综合监控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应用,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新时期。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和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轨道交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行车调度为核心的集成方式会逐步成为主流,实现对轨道交通中环境、供电、设备、乘客、列车的全面监控,真正做到为运营指挥部门服务,是综合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余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技术路线及实现功能的探讨[J]RT轨道交通,2012(4):66—70.
[2]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刘晓娟,林海香,司徒国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实践练习题
45.使用Visual FoxPro软件,按如下要求创建项目和数据库。
(1)建立一个项目,项目名称为“饮食中心管理系统”,保存到文件夹中;
(2)在该项目中建立名称为“饮食中心管理数据”的数据库,保存到文件夹中。
46.使用Visual FoxPro 软件,按如下要求创建自由表。
(1)建立一个自由表:文件名为“餐厅能源消费表”,自由表结构和内容如下表所示;第一行为字段名,第二行为字段类型和宽度。将表保存在文件夹下;
餐厅编号 餐厅名称 能源类型单价单位用量月份
字符型4
A001
A002
A003
字符型 20 操作员字符型 6数值型5.2字符型4整型整型字符型10学苑府水1.23吨2001张三芳香食苑电0.55度30002李四学友之家 天然气2.30升2003王立
(2)将上表中所示的3条记录输入到“餐厅能源消费表”中;
(3)在“餐厅编号”字段上建立升序索引。
47使用Visual FoxPro 软件,按如下要求建立数据表的一对多永久关系。
(1)将“餐厅信息表”、“物料信息表”和“物料需求数据表”添加到“饮食中心管理”
数据库;
(2)以餐厅编号为公共索引,在“餐厅信息表”和“物料需求数据表”之间建立表间建
永久关系;以物料编号为公共索引,在“物料信息表”和“物料需求数据表”之间建立永久关系。
(3)对“饮食中心管理”数据库中的“餐厅信息表”、“物料信息表”和“物料需求数据
表”建立“物料需求查询”,字段为:餐厅名称,物料名称,规格,数量,报送时间,报送人,按物料名称升序排序;
(4)保存查询文到文件夹中,查询文件名称为“物料需求查询”
48使用Visual FoxPro 软件,按如下要求连编项目,形成可执行文件。
(1)向 “餐厅查询”项目添加“饮食中心管理.dbc”和“查询.scx”;
(2)向“饮食中心管理”数据库添加“餐厅信息表.dbf”;
(3)连编项目,在考生文件夹中形成可执行文件“查询餐厅.e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