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6:5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有将存在着的问题解决好,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问题;对策

前言

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方面主要存在着的人才缺乏,人才素质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发展。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缺乏的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城市轨道的建设也逐渐普及到大多城市,而且为了提高城市轨道的交通效率以及安全性,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随着城市轨道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涉及面越来越广,使得城市轨道交通人才极其缺乏,而且,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学校也极少,造成当今城市轨道交通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

1.2人才培养达不到城市轨道交通实际的人才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工作大多数都交由院校来完成,通过对开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课程来培养学生轨道交通的知识。但是,大多数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材过于陈旧、教学计划不合理等现象,使得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出现问题。有很多从院校走出来的学生即使学校的成绩品学兼优,但是到了企业后,所学的知识也不能派上多大作用,还需要重新进行轨道交通知识的学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上岗要求[1]。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行业不同,对人才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培养人才的机会也很少,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必须要求拿来就能用的应用型人才,而当今大部分院校培养出来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依旧存在很大的差距。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对策

2.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又叫订单培养模式,是通过校企之间的沟通,企业将所需要的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交至院校,如,人才数量、能力等,而院校可以通过对轨道交通人才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对人才的培养有着一个良好的规划性,通过企业提前介入到学生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可以更好培养企业的应用型人才,是提高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该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在院校公开选拔培养人才的订单班,是需要企业派专业人员以及专业的考核人士等多部门组成的选拔小组,到相应的院校进行公开的宣传企业招人人才的基本要求、企业情况、工作待遇等,而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想法资源报名,但是,在报名后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综合考核,成绩、表现等能力综合达标的组成订单班级由院校进行培训,一是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有着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2]。

校企签订订单培养的协议,任何合作都有着利益的关系,而双赢才能促进双方更好的合作下去,校企合作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人才也是如此,为了对双方利益都有着保障应签人才培养的订单协议,这样才能保证院校放心的按照相关的要求来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人才。

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阶段进行管理,院校的教师对城市轨道交通岗位的了解肯定是不够全面的,为了培养更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型人才,相关企业应派专业人员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阶段的管理工作中,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进行全面的渗透,以此来提高院校订单班级的师资力量、教材适用性、实习的可行性等,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工作[3]。

校企合作制定学生上岗前的工作,为了增加学生上岗就业的能力以及对城市轨道交通职位的理解,需要企业派专业人员留驻院校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指导,如,岗前培训、岗前实习等,在此过程中将企业高能力人员代替院校教师来对学生的培训和实习等进行培养,通过多方面的岗前培训来提高学生轨道交通专业能力,而且,在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的考核,学生需持证上岗,一是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才培训时间,二是能为学生合理安排实训[4]。

对学生的考核验收环节,验收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避免滥竽充数的学生,需要建立两道验收关卡,一是院校的验收关卡,二是企业的验收关卡。学校的验收关卡主要是驻留在院校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订单班的考核,如,理论性成绩、学习成绩、操作能力等综合的成绩作为最后的考核成绩,合格后的人员派遣到相关企业实习;企业验收关卡主要是对实习的学生进行最后的考核,同样也是对实习阶段的各个成绩进行考核,对合格人员颁发正式岗位资格证,并被企业录用,对于不合格的学生送回继续学习。

2.2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人才不仅要从外部引入更多的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2.2.1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建设工作

对内部人才的培养要多注重青年和中年人员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如,将内部初级职称、中级职称等相关的中青年人员做出重点培养计划,主要以定期培训、岗位培训、技术深造等形式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建设。定期培训,主要对内部人员展开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老技术、旧知识的复制的定期培训,通过制定统一的培训机制一方面能促进整体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人员之间的探讨可以实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作用;岗位培训,主要对在岗职工的培训,城市轨道交通的岗位及其重要,每个岗位都不能离开人,而为了加强内部员工技术培养的全面性,可以通过岗位培训,而且还有着现场实践的优势;技术深造,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年轻有能力的人才,为他们创建出国深造的机会,学习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此来提高自身对城市轨道交通所掌握的技能。通过多种方式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5]。

2.2.2 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资源

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在当时,要展开培养面,也就是增加人才培养的资源。加强新技术以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培训机制,也就是轨道交通软件技术资源的引进,通过扩展软件技术资源来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认识,不仅要了解当时的轨道交通技术以及知识,还要展望未来。另外,在培训阶段可以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以理论性培训为基础,增加人才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并鼓励人才的创新,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创新性人才。结束语

文章主要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文章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清,谢建平,刘艳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人员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0(Z6).[2]韩增盛,吕维勇.高职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3]李健艺,李亚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4]徐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开发途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5]杨江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第二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先决条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发展起来。1992年,国家专业目录正式列入市场营销。目前,我院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问题在于:

1、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灌输型”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造成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讲授,缺少机会去思考分析。

2、教学方法陈旧 多年来,营销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依赖于“一块黑板、一枝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及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效果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视觉、情景等立体效果,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潜力的发挥。

3、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首先是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次是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课程之间有所交叉重复,缺乏统一协调。在学习过程,学生感觉每一门课程内容都好似知道,但都不能深入了解与掌握。

4、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说教、轻专业全面素质和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 结果造就的是“考试型人才”,而非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

5、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一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接触的是书本,虽然作过一些调研工作,但毕竟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过营销,对营销理念的认识仅停留在理性上,缺乏感性认识和体验。

二、对策

新形势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

根据目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我们认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当是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以“知识复合、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及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又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在国家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的实际管理工作,或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学生动手型、实用型人才等综合能力,构建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我们应该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

1、理念的改变 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营销人才,一要解决教师的育人理念。从人才培养角度,教师必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育人宗旨,围绕“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育人工作理念,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考核手段等内容开展讨论,统一教师的认识。二要注重学生养成教育,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市场营销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优化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身心素质。市场营销人才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现在市场营销教育客观存在的平庸的知识型、被动接受型、自我封闭型、各自独立型的培养模式向着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型、主动思维型、开放型、合作型转变。

2、教学内容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首先,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对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概念、重点、难点,讲深、讲透,同时要以专题形式介绍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观点、发展趋势,确保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其次,充分发挥进行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作用,认真梳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积

极探索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最后,改革教学课程体系。针对学院的专业特点,我们要有意识的引进机械、化工、建筑、电子工程、计算机等部分工科专业知识,拓宽学生专业领域,开阔他们的视野。

3、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提升课堂效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企业培训的模式如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演示法、小组学习法等,把营销有些内容如市场竞争、渠道冲突、商务谈判、促销活动等等,引入课堂,倡导研讨式课堂,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学生在理解中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一个层面是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沟通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手段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10条明确指出“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它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针对部分营销专业的理论课程,如《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调研》等教学内容,教师能熟练运用影像教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真实营销场景或利用软件(MarkStrat、SinMarketing)提供模拟市场环境。这种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5、实践环节 根据我们这几年在人才招聘会上进行调查可知,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既要有理论知识,也很看重其实战能力。因此,注重实践性教学是培养人才动手能力的客观要求。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可在市场调研、个人网店建设,产品宣传,人员推销,调研报告,营销策划,商情分析的撰写等内容加强动手能力培养。为此,一是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我们利用在市内建立的一些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和训练基地,当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学生进行专业见习,地点可以是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超市等于营销关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4];也可以请一些企业出色的市场营销人员为学生做一些介绍与指导。通过较长时间与实际接触,学生加深理论学习与理解,强化对专业的认识,为下一步系统学习找到方向。二是在校内建立培训基地。我们可以依靠专业教师、团总支、学生会,在学院内建立一些市场营销学生实习商店,举办营销讲座、CIS策划大赛等,全力打造第二课堂平台。

第三篇: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瑞刘兴姝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民缺乏依法转让意识、流转过程不够规范等系列问题,因而,要实现农村土地合理合法流转,政府就必须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严格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权益;社会保障机制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

农村土地流转又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它是指在不改变农村土地基本用途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由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户将土地的使用权让渡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过程。它是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既包括耕地、荒地、鱼塘、山地等其它农业用地。其主体是土地承包方,客体是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流转的原则是自愿平等协商。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过程中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虽然经历了一些岁月,但无经验和规律可循,在摸索中进行,因此在实际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一方面,农民缺乏依法转让意识,大多数流转的土地往往进行的是口头协议,因而流转双方容易发生争执和纠纷。另一方面,我国虽然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允许农民依法流转土地,但对农村土地的流转的程序价格和管理缺乏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导致许多经营户虽然签订了合同,但合同内容和条款不明晰,流转双方缺乏在责、权、利关系上的明确规定,为以后的合同纠纷留下了许多隐患。

2、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权益保护意识不强

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破坏土地经营权。有些地方政府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收入的手段或作为地方“政绩”的形象工程,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在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引入商户或大户进行经营,如当前很多外来农家乐的经营,使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失去了保障。

3、土地“惜转”现象较为普遍

在我国,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束缚,农民普遍存在“离土不离地”等现象。这样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民人不在,但不愿意放弃土地的经营权,一方面,农民无精力经营土地造成土地的大量荒废也不愿意流转,另一方面,有能力经营土地的人又缺乏经营的土地,存在着土地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浪费。“惜转”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土地收益较低,招商引资困难较大

和工业相比,农业投资大,但收益较小,所以即使很多农民自愿出让土地,也未必有大量企业承包,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更是少有人问津。此外,由于我国农村环境和城市相比相对较差,软硬环境的不具备使得土地在实际流转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招商引资更是难上加难。

5、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因此,政府一方面呼吁和倡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但另一方面,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不健全,这样农民的收入单纯依靠租赁土地来维持,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制约着社会的发展。

三、对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而要实现这些就要求政府转变自身职能,克服其在土地流转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形的手的作用,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纳入市场,让其参与竞争,同时也要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能随时洞悉市场,更好地把握市场形势,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政府还应该发挥其监督者的作用,监督土地流转的程序是否合法、土地流转的合同是否规范、土地流转的行为是否合理。禁止一些以土地流转为名义的随便改变农地用途和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流转的不良行为。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土地流转最实质的变化是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让渡。通过转让,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农民成为闲置人口,由于其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较难适应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因此,要让失地农民能像以前一样安居乐业,就必须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跟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

农村土地要能实现合理流转,必须有相应的流转机制作保障,如土地交易系统平台,宏观上汇总和把握信息,克服传统的信息零散、易丢失等管理性失误。同时,还需要加大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土地流转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其他农村产权流转和投融资服务,从而将零散的农村业务统一起来,方便管理。

4、完善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流转土地但不失去生存保障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难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险仍然处于低级阶段,甚至有些农村依然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农村土地流转前,需要建立完善与流转制度和政策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为了鼓励土地流转,对已经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民实施补贴,以解除其生存的后顾之忧。其次,扩大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范围,设计一种符合失地农民需要的保障制度,突破传统的局限,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最后,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谐化。

5、培养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开始就纳入市场体制,让其参与竞争,在市

场经济中接受检验。因此,就要以科技为龙头,普及和推广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农村要改善自身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企业和农户合作的模式,探索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培育多样化的土地经营方式,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质量。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力武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的不断进步,农业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机制,才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6

[2]陈杰荣.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9

[3]靳淑琳.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

[4]陈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问题与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08.5

【作者简介】

李瑞(1971-)女,陕西西安人,现工作于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及行政管理工作。

刘兴姝(1980-)女,陕西西安人,现工作于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相关工作。

第四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地提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竟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创企业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企业必须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问题是关系企业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企业高技能人才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企业效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得到长远的发展,不能忽视以下存在的问题。

1.人才的成长环境不理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仍存在偏见,“重管理、轻技能”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技能人才的成长。同时,受到传统成才观念的影响,企业内有一种很不好的导向,即一名技能工人一旦崭露头角,就会被提到并不一定适合他的管理岗位,这往往使技能人才队伍始终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另外,很多国有企业用人身份界限没有完全打破,“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别严重影响了技能人才的积极性,许多青年人不愿意从事技能劳动,从事技能劳动的人员队伍也很不稳定,难以形成高凝聚力的技能人才群体。

2.企业缺少培养技能人才的“毛坯”。过去技工学校招生要求生源要达到一定的高考或中考成绩,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很多人就有可能被培养成技能人才。现在随着高等院校大量扩招,成绩好、素质高的人员选择去高等院校就读,技工学校为了保生源,在招生时成绩不是主要的,只要愿意就读的统统录取到学校,造成技工学校学员素质相对较差。技工学校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打基础,但由于生源起点低,学校培养的难度也大。学员虽然能够从学校顺利毕业,但不论从理论和实际讲大都不具备技校毕业生的能力。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不行的,加之这些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后,一般很难安下心来学习技能,而高等院校毕业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心只想往管理或专业技术方面发展,也不能安下心学技能。由于不安心在技能岗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及单位的培养,技能提高不理想。企业急需培养技能人才,而又缺少可以培养成技能人才的基础人才,即技能人才的“毛坯”,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企业技能人才的尽快培养。

二、企业做好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1.努力营造技能人才成长新环境。企业应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政策、制度、措施等层面着力,抓紧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高技能人才创造一个成长快、使用好、待遇高的良好环境。不同技术复杂程度的岗位,待遇不同,引导工人树立“上岗靠技能,分配靠贡献”的新观念。在技能人才的使用上,尽可能发挥其所长,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竭尽全力。如:云锡公司在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方面做得非常好,即高级技师可执行副处级岗位工资,技师可执行副科级岗位工资,同时还可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执行津贴。由于有好的激励机制,技能人才中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极高,申报参加技师考评的积极性也激发起来,通过参加技师理论考评、实际强化训练,他们的技能水平得以大幅提升,而高超的技能可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加强员工技能提升的培训。企业应结合生产工艺的要求,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对技能岗位员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把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作为提升员工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云锡公司每年推行的岗位练兵制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技能人才的办法,这一制度为技能人才搭建了成才平台,对技能人才培养收益很大。几年来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员工技能得以大幅提升,在不同岗位涌现出许多优秀技能工人。特别是公司对获得第一名的选手给予颁发一次性奖励金,同时授予“首席操作工”荣誉称号,并组织到青岛等地参观学习,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做法,更是激发起大批技能岗位上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企业要不断加大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和培训的力度,对确实掌握高超技能,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改革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单位采纳运用,但本人不具备学历或履历年限条件的,企业应放宽条件给以破格申报,这样才能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选拔出来,以充分调动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职业技术学校在考评时也应注重实际,严格把关。可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无论理论和实际都能够真正具备高级技工能力,毕业后将所学所得用来服务于企业。

综上所述,要真正解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还需要技工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要建立起技工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理念,不能只为生源而招生。企业应把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到议事日程上,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努力,乃至社会的关注,多方面、多渠道来解决好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把企业需求及时反映在办学战略中,使之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五篇:六盘水市重大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六盘水市重大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本文通过对目前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重点项目管理等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重大项目 建设 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近年来,六盘水市按照“能快则快,能超则超”的要求,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全市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大项目、大抓项目”思路,一批批重大项目的陆续上马,为“十一五”期间完成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十一五”以来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2006以来,我市相继启动、实施并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涉及工业、农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建、教育、卫生、服务业、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从效果上看,投资效益显著

一是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使我市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如“十一五”以来相继开工和建成的盘南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发耳煤矿、格目底煤矿、松河煤矿、响水煤矿等项目的实施对调整我市的工业布局、增加企业产能和技术含量、特别是提升能源开发综全利用水平方面作出贡献,也成为“十一五”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重要支撑;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网络等级进一步提高,铁路枢纽作用进一步发挥,不仅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产业项目的建设和营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沪昆高速公路镇胜段即将全线通车、水盘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六盘水经六枝至镇宁高速公路将于年内开工、红威公路和玉马公路等一批二级公路也将于年内完工,一批通乡油路、运煤公路和通村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六沾铁路复线及六盘水枢纽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六盘水机场即将开工建设、中寨码头和野钟码头建设工程启动;三是社会事业项目投入力度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社会福利体系等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市一中双水校区、市三中凤凰校区都在今年实现了招生,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园改扩建项目,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一期、二期工程相续启动,市人民医院综合住院楼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四是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不但提高了城市品位,也为成功打造“凉都”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凉都大道改造完成、人民路各段改造工程相继启动,城市防洪工程、排污工程以及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五是一批保障性民生工程建设,促进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城乡困难群众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得到直接实惠。近年来,全市相继建设了一批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并改造了一批农村危房,有效解决了大部分采煤沉陷区受灾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下一步,还将启动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全市低收入人群创造了更好的保障条件。

(二)从项目总量上看,呈逐年加大的趋势

从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名单的项目个数看,2006年是25个,2007年是51个,2008年是104个,2009年是115个,项目个数逐年增加。从项目投资总额上看,2006年重点项目总投资约950亿元、2007年重点项目总投资1116亿元、2008年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2009年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说明我市大项目建设力度在逐年加大,尤其在“十一五”以来取得较大突破,建设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投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标志我市发济发展进入新一轮的腾飞阶段。

(三)从产业结构调整上看,重大项目的实施使我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链不断延长“十五”期间,我市重大项目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煤、电、交通等行业,虽然投资量较大,但结构相对单一。进入“十一五”,盘县红果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盘县煤钢电一体化建设项目、响水水电站、泥猪河水电站、盘县四格坡上风力发电项目等一批煤化工、水电、风力发电等大项目的提出和实施,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我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中逐步优化,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在当前这个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重要转轨时期,我市正从以煤炭、钢铁、建材、电力为支柱的单一型产业结构向多种

产业共同发展转变,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从制度建设上看,逐步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管理的有效机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六盘水市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市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六盘水市推进重点项目的意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使我市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项目审批手续办理难

一是由于部分项目单位重视不够,前期工作有关资料达不到深度要求,因此在审查时不能顺利通过。二是由于我市的工业化进程加快,项目集中上马,建设用地严重紧张曾一度成为影响项目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2008年底以来针对扩大内需项目,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重点项目用地难问题,但仍有少部分项目建设用地难落实。三是由于个别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不能为项目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使相关审批工作增加难度。四是由于大项目涉及范围广,前期工作程序多而复杂,对项目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容易使业主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审批手续的办理速度。

(二)征地拆迁工作难

一是拆迁安置遗留问题较多。部分项目在实施完成后,安置尚未完全解决,致使该部分拆迁户生活条件较差,从而导致在进行新项目拆迁时得不到群众信任,使拆迁工作难以开展并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是土地被征用的农户后扶力度不够,返贫可能性大。大部分农户除从事农业生产外无其它生产技能,一旦失去土地,今后的生产生活难以得到保证,拆迁工作争取群众支持难度大。三是同一区域不同项目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标准往往不统一,致使征地拆迁工作陷入被动,并导致部分群众抵触情绪严重,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四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部分群众不理解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出现了阻工的现象,甚至出现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想借机进行敲诈,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五是少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抢种抢修”现象,增加了拆迁工作的投入。六是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其间政策发生变化,同一个项目补偿标准前后不一,致使享受低标准的群众难以接受,进而使拆迁工作难度加大

(三)资金筹措难

一是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建、交通、教育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集中上马了一批政府性投资项目,但由于财力有限,致使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二是在“十一五”初期受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融资困难,影响项目进度。三是融资平台搭建工作效果不明显,近年来虽然我市已成立了开投公司、交通建设公司等平台,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融资情况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四是由于投资手段和渠道单一,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很好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使政府在短期内资金压力过大,影响项目建设。五是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冲击,投资能力下降,投资者呈观望状态,投资欲望明显下降,致使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停滞不前或进展缓慢。

(四)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缺位

在近年来、国家、省、市和县各级各部门开展的各类检查和督查中,经常查出不认真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不认真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项目合同制等“四制”、没有做到投资、进度、质量“三控制”等问题;资金管理不规范,个别重点项目还出现了财会人员携带巨额公款潜逃的严重刑事案件;不按批准内容和建设标准施工,擅自变更内容、提高标准,不仅导致资金缺口大,还拖延了工期;工程层层转包,暗箱操作等等。这些问题的查出充分说明,我市的重点项目管理工作极需加强。

三、措施建议

(一)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一是继续坚持重点项目调度、提醒和问责机制,根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将分解细化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人,便于落实和跟踪。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帮

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建立重大项目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借鉴其他行业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责任追究机制,将项目建设各阶段的任务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人,并纳入目标考核。三是建立重大项目综合考核和后评价机制。对在建重大项目的某一个建设阶段或已完工重大项目的建设过程、投资效益和后续影响等,择时邀请中介机构或专家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好坏作出合理分析和判断,深刻挖掘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二)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一是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对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有所加强,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出台后,为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各级都投入了大量财力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初步统计,2009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前期工作经费的总额已超过8000余万元,但仍有一些项目受财力影响,前期经费紧张,下步应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前期工作经费比重,使项目前期工作得到财力保障。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储备工作,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三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为项目单位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对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特别是在土地、环保、资金等方面争取予以倾斜;四是各项目单位要加强工作力度,克服畏难心理,积极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的衔接和沟通,找准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及时解决,使项目前期工作做到高质高效。

(三)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一是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社会和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对一些具有盈利性质的项目采取BOT、TOT、BT等方式建设;二是进一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扭亏为盈,做好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和申报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投资方的合理收益,招商引资工作要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成功率,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让更多的项目有吸引力;其次是充分利用好各种招商引资平台,通过内引外联、资产整合等各种方式,将那些经营困难、生产规模小但又有市场前景和一定技术力量的企业积极向外推荐;再次是要依托外来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努力将小项目做大做强。四是大力推行资本金制,政府积极帮助具有盈利性质的项目筹集资本金,用资本金争取贷款,减少政府性投资在项目建设资金中的比例。五是拓宽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融资平台,抢抓国家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机遇,加大融资力度,千方百计落实建设资金。

(四)及时解决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全市所有项目的拆迁安置进行清理,统一做好安置区规划,及时协调落实安置区土地,千方百计筹措安置区建设资金,兑现对拆迁户的承诺,尽快解决拆迁安置的遗留问题。在安置区建设完工前,落实拆迁户的生活保障,帮助拆迁户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二是适当提高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标准,以增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在拆迁工作中要做到加强群众宣传、及时兑现补偿资金,在保证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不能损害群众利益,使拆迁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

(五)加强重点项目的管理

一是加强项目调度,随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各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要切实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特别是政府性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四制”,搞好“三控制”。项目法人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投资的有关要求,遵循“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对项目进行限额设计和严格管理。不得先超后报,搞既成事实,形成投资缺口;不得以漏项为名增加投资。确需增加建设内容、变更设计、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和调整概算的,必须事前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因设计漏项、隐蔽工程增加引起概算增加的,必须按先报审后执行的原则,经原审批单位批准再执行。三是严格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并严格做到按合同拨付工程款。同时项目法人单位

要对施工单位发放民工工资情况实行合同管理,保证民工能及时足额领到工资,严禁拖欠。四是认真做好督促检查。重点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检查,监察、财政、审计、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搞好项目资金、进度、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严重的应认真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下载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专业技能不过硬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或技能操作不熟练而被企业淘汰。比如,有的大学生在面试......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财政支农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现阶段的财政支农资金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其......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烟草行业为例 摘要: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阶段,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应自始至终应围绕着我院教学......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缺人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工程受到制约。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班子的总体评价不高......

    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共金坪镇党委 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分析我镇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加以及......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肖惠(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9)【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源,对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