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6:5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而努力奋斗

——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陈惠娟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南通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发展历程,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大计,重点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审议和通过《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制定如皋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继往开来,持续奋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而努力奋斗。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切实增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五年,是如皋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篇章。

1.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市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跨越。预计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0亿元,“十一五”年递增20%以上;完成财政总收入7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年递增40%以上,由2005年全省第28位跻身前10强,增幅持续保持苏中苏南领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今年分别达19800元、8680元和310亿元,年递增14.5%、14.3%和18.7%,增幅持续保持南通领先。主体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工业经济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预计今年规模企业总数达1150家,比2005年净增697家,其中亿元企业达180家,净增141家,熔盛重工成为南通首家应税销售超百亿企业;工业应税销售、实缴税金分别达581亿元、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20.8%,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南通第一。熔盛重工、九鼎新材成功上市,熔盛重工成为今年在港和全省上市的最大民营企业和非金融类企业,首期募集资金25亿美元。项目投入增势强劲。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5倍,今年达281亿元,增长31.86%;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投入78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今年达211亿元,增长37.59%。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对照省定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在去年总体达小康的基础上,今年一手抓薄弱环节的强化、突破,一手抓达标项目的巩固、提升,高标准建成全面小康。

2.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五年来,我们始终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15.4∶51.8∶32.8调整为9.3∶56.7∶34,基本形成了船舶海工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长寿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冶金三大传统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四大新兴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装备制造业在规模工业中占比达70%,建成国家级造船基地、省船舶及海洋工程和现代电力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农业结构不断调优,高效农业占比达到60.5%,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占比达70%和95%以上,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今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五年累计投入305亿元,港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建成省级港口物流基地,预计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税收分别达147.4亿元、1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倍、3.3倍,年均增幅17.1%、33.7%。建筑业转型步伐加快,连续荣获5项鲁班奖,预计今年施工总产值达360亿元,同比增长20%,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今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7.8%,持续保持南通第一;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87%,持续位居全省前五位。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期末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达32%。五年来建成省级工程创新平台22个,荣获省、南通市科技进步奖95项,连续七年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建成科技孵化器5个,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全市236家企业与11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248件,是“十五”期间的32倍;建成船舶产业和花木产业两个省级创新联盟,建成全国科技百强县(市)、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省科技创新试点城市,被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十一五”期末,全市应税销售耗电、万元GDP综合能耗、年排放化学耗氧量,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了50个、17.53个、19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标准以内,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7.5万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3.对外开放成绩斐然。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第一要事,为经济持续跨越注入强劲动力。外资民资双丰收。累计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到帐外资71亿美元、34亿美元,预计今年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到帐外资15亿美元、10亿美元,持续保持南通第一、全省领先。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共组建市级同业商会20个,其中省级1个、南通市级2个;“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市外民资项目1781个,注册资本350亿元,今年引进市外民资项目445个,注册资本75.96亿元,引进民资连续四年保持南通第一,民营经济入库税金总量和占比均居南通第一,预计到今年底百户创业率达18.28%。项目质态大提升。今年新批外资项目76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46个,平均单体规模达1930万美元,项目个数和单体规模连续5年居南通第一;今年新批外资项目、新引进市外民资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项目分别达55个、303个,分别占项目总数的72.4%、68.1%,占注册外资和注册资本总量的70.1%、76.12%。外经外贸齐发展。外经外贸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2.4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6.4倍,预计今年进出口总额达20亿美元,同比增长61%;累计实现外经营业额6.91亿美元、外出人数达48078人次,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27倍、4.44倍;今年实现外经营业额2.01亿美元,同比增长65%,期末在外人数达9012人;双马化工在印尼投资的杜库达公司成为南通境外最大投资项目。

4.沿江开发全省领先。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沿江开发作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桥头堡,建设全面小康的突破口,创造了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中的“如皋现象”。长江镇(如皋港区)成为全省首批强镇扩权试点镇,“八年再造一个如皋经济总量”目标基本实现,今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9.5亿元,分别占全市镇级财政的34.7%、35.8%;完成到帐外资4.99亿美元,占全市的75.7%;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211亿元、规模工业投入7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43.3%、34.6%。开放型经济先导区地位更加突出。如皋港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如皋海关、边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等联检部门相继设立运行,保税仓库、监管仓库、现代物流外包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项目陆续建成,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对外开放功能全面增强。今年四大主功能区预计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分别占全市的77.1%和85.1%。新型工业化样板区功能显著增强。大力完善船舶制造及配套等17个特色园区规划,不断加大园区搬迁、土地整理力度,累计搬迁整理土地11956亩;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九通一平”,大力推进人才公寓、职工公寓、便利中心等功能配套建设,累计建成职工公寓111万平方米,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2008年以来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16个,其中超100亿元项目1个,一批超十亿项目相继落户。今年四大主功能区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规模工业投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市的66%、55.3%和62.3%。“三化”深度融合示范区作用进一步凸显。以万顷良田工程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互动并进。长江镇(如皋港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和如城镇万顷良田一期工程累计整理连片土地33870亩,腾出建设用地指标4725亩,为工业化、城镇化腾出了发展空间;促进了居住向社区、人口向城镇集中,五年新建农民安臵房62684户、搬迁集居农民45546户、土地换社保21347人,带动全市城市化水平提升11个百分点,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高效农业规模化,长江药用植物园、神农光伏农业等现代规模农业项目相继落户。

5.城乡建设五年巨变。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环境先行,做到城乡规划全面覆盖、城乡建设同步推进,预计今年城市化水平达50%,五年提高了13.81个百分点。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市建设累计投入2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市政基础设施投入39亿元,其中2010年投入19亿元,累计新改建道路50多条、桥梁20余座,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7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旧城搬迁面积23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63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2005年的25.3平方米提高到39.26平方米,已建、在建高层和小高层350多幢;新增绿化面积236万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40.5%,五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由19.2平方公里、20万人增加到35平方公里、30万人。如港新城“五横五纵”城市开发框架全面拉开,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五年完成搬迁10000多户、房地产开发200多万平方米、农民安臵房300多万平方米;港城实验学校、熔盛中等专业学校、如皋港人民医院、如皋港汽车站等功能配套相继投入使用。交通条件日益改善。累计完成交通投入80亿元,其中今年投入16.8亿元,新建城乡等级公路976公里,“八横八纵”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等级公路达3100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2.3公里,位居南通首位,比“十五”期末提高40个百分点。建成沿江一级公路、白雪线、蒲黄线和204国道、334省道如皋段新线等重点工程,协助实施江海高速、海洋铁路、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焦港船闸等省级以上重大工程,长青沙二桥开工建设;累计建成农村公路2200多公里,改造危桥600多座,农村公路、公交实现村村通。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五年累计流转33.5万亩,占承包面积的32.3%,涉及农户15.6万户,占总农户的43.5%,其中今年流转面积14万亩。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五年累计组建农民专业、土地股份、社区股份合作社478家、324家、49家,带动参合农户12.8万户,总量列南通第一、全省前茅。全民创业水平不断提升,村干部创业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创业率均达90%以上,被评为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集体;全市返乡能人创业累计达4530人,独办、合办私营企业达960家。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善,五年累计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入5.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2.7亿元,全市农村河道整治和管护、农业综合开发和高标准良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工作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五年累计投入7亿多元,重点镇“四横四纵”、一般镇“三横三纵”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十个一”功能配套加快推进,小城镇承载力不断增强。累计建成商品房及镇区农民集居房近700万平方米。小城镇房产开发税收大幅增长,预计今年突破8000万元,增长166%。城乡创建成效显著。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牢牢抓住重点区域、地段、部位和违法搭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重点内容,持之以恒推进城乡创建。基本完成水绘园、东大街、集贤里等保护性改造工程,建成红十四军公园、东大街博物馆群,古城人文底蕴进一步彰显;大力度实施老小区改造、拆违建绿等民生工程,30个老小区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共拆除违法建筑18.16万平方米;高水准实施了中心城区70万平方米外立面包装、城区主次干道200多幢建筑物亮化包装等工程,城市现代气息进一步增强;高标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桃园镇率先建成国家卫生镇,17个镇建成省级卫生镇,131个村建成省卫生村。先后建成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总体达标。

6.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最大限度地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国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典范,并列为国家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完成教育投入超过45亿元,建成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省教育现代化县(市),成为南通唯一的全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县(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100%。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建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体育强县(市)称号。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外国语学校、如师附小北扩、市人民医院门急诊楼、中医院病房楼、江滨医院、社会福利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和全民健身中心即将建成,奥体公园全面开工建设。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有线电视数字整转率达97.6%,广电传媒大楼开工建设,组建文广传媒集团,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人口计生工作成绩显著,市镇村世代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饮用优质长江水率先在南通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8%,年满60周岁享受政府发放基本养老金的农民达19.4万人,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保持全省领先,被推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范县(市)。为农服务高效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三大超市”、“八大功能”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为农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一公里服务圈”基本形成,建成为农服务社310家,其中今年新建115家,连续五年列全省先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农村垃圾处理、改厕、河道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森林覆盖率达20.8%,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沼气建设先进县(市)和省秸秆综合利用先进县(市)。生态创建成效凸显,全国生态镇实现全覆盖,省、南通市级生态村分别达14个和121个。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先后实施了“百村万户”帮扶、“双帮”、“千企连百村”、“双联双助”等工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率达到100%,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年获得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的县(市)。

7.和谐如皋共建共享。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共建共享这一目标,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平安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按照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大力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持续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统战、人武、双拥、群团、社团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效,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和衷共济促腾飞的浓烈氛围。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彰显。大力弘扬“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形成了富有如皋城市时代特质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丰富“爱心城市”内涵,唱响“爱心城市”品牌,2010年“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赵小亭成为我市继“爱心邮路”之后的又一个全国重大典型。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老龄事业长足发展,尊老敬老举措深入推进,长寿之乡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法治平安建设取得突破。法治如皋建设不断加强,“书记大接访”活动持续深化,民生诉求得到充分尊重,领导干部述法考评等举措在全省推广,检察院被高检院荣记集体一等功,建成全国首批法治创建先进县(市)。“平安如皋”建设纵深推进,公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8%以上,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不断加强,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8.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常委会自身建设常抓不懈。认真组织并带头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并以此为重要抓手推动科学发展;带头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形成了“八破八立”等一批解放思想新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研判形势和引领转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带头高点定位、开拓创新、勤勉工作、创先争优,高效组织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市委全委会、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注重结合实践建立健全市委权力规范公开透明运行等体制机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宣传思想工作富有成效。围绕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组建市级宣讲团经常性地深入开展“双送”活动,全面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紧扣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了转型升级、跨江争强的浓烈氛围。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考核机制,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全程差额、全程公开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推行正职领导任用常委会票决、重要干部提名“两推荐一征询”制度,探索实施镇党政“一肩挑”模式;健全完善干部基层“培养链”,着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二三四五”品牌,持续实施年轻干部“四线四百”实践锤炼工程,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党管人才工作实现突破。创新实施“三三三”人才工作模式,大力实施“111”人才引进工程,今年引进“三创”人才16名、硕博士172名、本科生1956名。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突破了400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高层次领军型人才23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强化。大力实施村干部活力工程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双带双百双促”工程,选派科级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大学生村干部“村村有”、“村村优”,347名大学生村官创业率达87.9%、133人进入村两委会班子、23人成为一把手、10人进入镇级领导班子,村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定补干部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机制,累计提拔3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科级领导班子或享受副科级待遇。机关优秀服务品牌建设不断深化,机关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推动“两新”党组织实现全覆盖,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862件,挽回经济损失5216万元;审计政府投资工程项目1484个,核减造价7.63亿元。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构建了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推动了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回顾“十一五”发展历程,我们不但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辉煌成就,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主要是:一是坚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持续跨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高点定位、不断超越的同时,不因基数小、欠发达而牺牲环境资源,走以资源换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积极创新思路和举措,强化科学发展的目标、政策、考核导向,引领经济社会在跨越发展中快转型,在快转型中持续跨越发展,实现了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二是坚持从如皋市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存量少、欠发达但区位优、潜力大这一独特市情,抢抓沿江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建设两大中心等机遇,解放思想,挑战自我,响亮提出“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跨江争强”等挑战性目标,激发全市上下奋勇争先快发展,只争朝夕大跨越;坚持走吸纳集聚、开放带动,沿江开发、强“极”拉动,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三化”互动,共建共享、统筹推动之路,持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投入、沿江开发、全民创业、环境打造、新农村建设六大重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腾飞,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由南通末位到南通首位的历史性飞跃。三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积极应对宏观调控、资源约束、金融危机等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三集中”,率先实施万顷良田工程,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互动并进,推动城乡一体化不断加快。面对创新探索中的艰辛曲折,始终坚持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弯腰,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以敢于负责、勇立潮头的精神,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的作风,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变一个个不可能为可能。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适度超前实施一系列富民、惠民、利民、安民工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深入推进法治如皋、平安如皋建设,努力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全市人民,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五是坚持以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在深入实施大沿江开发战略的同时,着力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港口型经济、都市型经济与镇域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继续保持粮食、生猪生产大市地位;在发展持续加速的同时,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推进“六城同创”,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在经济持续跨越的同时,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涌现出赵小亭、“爱心邮路”群体等先进典型,实现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六是坚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大力营造创业创新创优的价值取向,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呈现出只争朝夕、比学赶超、敢于负责、勇于拼抢的良好风貌,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均量水平还不够高,镇域经济发展活力还不够强,发展速度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经济结构还不够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三是城市化水平还不够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增收空间仍需进一步拓宽;五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增收节支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效措施,在“十二五”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五年来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的奋力拼搏难以忘怀。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如皋市委,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各位党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如皋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在如皋投资兴业的广大国内外客商,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精心谋划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的发展大计

“十二五”时期,是如皋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更宏伟目标大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市委对谋划好“十二五”发展高度重视,上半年就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着手开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下半年,市委及早开展了对“十二五”思路的系列调查研究,并邀请多名专家来如调研,参与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编制,还先后在南京、北京专题听取了各级领导专家的意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市委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市委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谋划“十二五”发展的过程中,市委注重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这次提请党代会审议的《建议(草案)》,是在科学谋划、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希望同志们认真审议,进一步加以完善,力求使《建议》更加符合上级党委要求,更加切合如皋发展实际,对编制好《如皋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到更强的指导作用。下面,我着重阐述我市“十二五”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关于“十二五”发展的战略定位。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进而迈进基本现代化的决战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期,我市的战略定位是“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

市委提出“十二五”时期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是基于对如皋面临重大历史机遇的科学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振兴的主导力量;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扩大内需政策效益继续显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具备较为坚实的基础;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大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进程加快,桥港时代、高铁时代来临,这些不仅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更为我市加快集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当然,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切实趋利避害,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推进发展,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昂首阔步迈进基本现代化。

市委提出“十二五”时期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是基于对如皋发展所处阶段的正确把握。经济规律表明,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后,经济发展由以投资驱动为主加快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产业结构由“投资主导-工业推动”加快转向“消费主导-服务业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中期加速阶段。世界发展史也证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经济结构开始由二元向一元转换,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10%,将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提升期,无论欧美还是日韩都是如此。今年我市人均GDP将接近5000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3%,这标志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将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期间,在宏观调控、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和金融危机挑战中,我们奋发图强、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如今,我们处在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完全有能力顺时应势、把握规律,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昂首阔步迈进基本现代化。

市委提出“十二五”时期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是基于对如皋发展基础的理性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正由互动并进转向深度融合,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体系日益健全,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熔盛重工等一批目标千百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经济转型升级态势强劲;城乡基础设施、功能配套日趋完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形成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组织推进机制,锻炼了一支思路宽、视野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营造了一个开拓创新、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对照人均GDP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0元、城市化水平70%的基本现代化标准,“十二五”期间,我市的GDP、城镇居民收入须分别年递增20%和15%以上,即保持“十一五”时期的平均增幅;城市化水平须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即略高于“十一五”时期的年均增幅。分析“十一五”奠定的基础和今后的发展态势,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以上增长目标,完全有基础高点定位、持续奋进,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昂首阔步迈进基本现代化。

总之,市委提出“十二五”时期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如皋的战略定位,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如皋发展大势的科学决策,也是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定位与我市“十一五”期间提出的“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等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它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递进目标,是“学赶张家港”第二阶段的必成目标,是实现2020年与张家港同步迈进后工业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实现全面跨江争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只要我们保持高点定位、挑战极限的勇气,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的锐气,只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自觉把这一人民的期待、时代的重任作为一种必须承担的义务,一个孜孜不倦的追求,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关于“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

我市“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生态文明化四大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之路,形成港口型经济、都市型经济与镇域经济三足鼎立,省级开发区、如皋港、如城镇、主城区(科技城)四极拉动的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2012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到“十二五”期末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经济更加强盛。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和南通,总体保持“十一五”水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递增20%(现价)以上,到“十二五”期末达1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0000元;财政收入年递增35%左右,到“十二五”期末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30亿元。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95%以上;全部工业应税销售突破3000亿元,年递增4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0%。

——科教更加发达。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36%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不断推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成国家级职业中学、国家级高等职业学院各一所,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强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更加和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普遍增强,城市文明程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法治如皋、长安如皋建设再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持久稳定,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更加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和遵循,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不断弘扬光大,建成文化强市,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生态更加优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得到大力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建成江苏省低碳经济示范城市,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人民更加幸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五年倍增,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民群众享有较高水平教育、健康卫生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幸福感不断提高。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到 “十二五”期末,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新六城同创”

全面推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城市,积极推进国家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健康城市、江苏省低碳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积极打造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迈进基本现代化,开发开放主功能区和有条件镇率先实现全面现代化。

(三)关于“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

加快把如皋建设成为世界船舶与海工基地、中国新兴港口城市、江苏沿江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高地。

1.突出自主创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高端化提升发展船舶海工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围绕品牌化改造发展机械电力冶金、长寿食品、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围绕规模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四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物联网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以发展特色园区提高集约集聚水平为依托,着力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0家以上,建成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初步形成以熔盛重工等千亿级企业为龙头、17家超百亿级企业为支撑、400家超亿级企业为依托、1500家规模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建成2个千亿级、15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6个道口镇、其余各镇建成100亿级、50亿级以上园区;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40%;提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成亿吨吞吐、百万标箱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如皋火车站一平方公里综合物流基地,汽车城、钢贸城等4-5个超百亿级规模专业城。

2.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协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臵、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共同繁荣。抢抓获批国家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城市机遇,全面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到“十二五”期末一般镇1.5万亩、重点镇2万亩、主功能区全覆盖的突破30万亩的万顷良田工程基本建成。大力度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土地亩产出突破1万元,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95%以上,镇万亩、村千亩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设施和环境,基本建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经营体制、农村金融制度、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3.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推进经济国际化。坚定不移地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积极放大我市一类开放口岸等优势,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重提高开发开放层次,五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突破50亿美元,保持南通领先、全省前列。大力提升开发开放能级,建成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和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级开发区和如皋港保税港,科技城(桃园镇)跻身国家级软件园。不断提高外贸水平,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以上,跻身全省前八;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外经合作营业额持续保持全省三强。

4.努力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按照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定位,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到“十二五”期末,中心城区、港口新城、重点镇、一般镇人口规模分别达50万、30万、5万、1-2万以上,180个集居点人口逐步形成1-2千人,形成“双城-重点镇-一般镇-新型社区”的城镇空间格局,全市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中心城区“十横十纵”、如港新城30平方公里建成区内道路框架全面到位;小城镇旧镇区搬迁改造基本结束,“十个一”工程建设到位并不断提升品位;大力发展文体、旅游、商贸、社区等生活性服务业,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5%、6%以上。

5.着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化。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建筑、低碳交通,推进绿色消费。强化节能减排,从源头上降低能耗、防治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技术改造,实现镇域污水处理管网全覆盖。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解决好饮用水、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环境监测监控,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臵能力。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人民生活实现更大改善。大力促进就业,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渠道提高群众收入,努力实现五年倍增。建立健全与如皋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多层次、开放型的教育体系,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做好人口工作,争创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建成全国群众文化先进县(市),持续保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加快发展广电事业,到“十二五”期末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98%以上。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推进城乡社保制度接轨。深入推进法治如皋和长安如皋建设,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三、全力打好“十二五”开局战,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奠定基础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南通市委全会以及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着力推进“三化”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在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征程上再创新辉煌,为“十二五”时期“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开好局、起好步。

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三个确保实现、三个快速增长、三个严格控制”。“三个确保实现”即财政总收入确保100亿元、力争11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确保42亿元、力争45亿元;工商注册外资确保1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确保10亿美元;市外民资确保100亿元。“三个快速增长”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突破52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规模工业投入增长40%以上,工业应税销售确保800亿元,工业投入突破30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分别超过22800元、10000元;“三个严格控制”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零增长。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科技创新为动力,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依靠自主创新和“两化”融合,加快推动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转变。力促主导产业扩能升级。着力推进船舶海工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化、高端化。船舶海工及配套产业要围绕产品高端化,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围绕配套高端化,加快推进熔韩船舶配套园和欧洲动力系统配套产业园建设,以船舶动力推进系统、通信导航系统、船舶环保系统为重点,带动船舶修造及配套等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明年船舶及海工产业应税销售达300亿元以上,其中熔盛重工确保突破2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要围绕产业转型和技改扩能,大力推进陆地方舟2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和英田20万辆轻卡改造提升,确保明年上半年电动汽车项目一期工程和英田轻卡项目三期工程竣工投产,当年分别形成1万辆和10万辆的生产规模;要围绕汽车零部件板块配套高端化,依托金属表面处理园,以上海瑞尔为龙头打造200亿级高端精密汽配专业城,确保明年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围绕建设全球最大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生产基地,加快扩能改造,确保明年双钱集团达到340万套的生产能力。力促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机械电力冶金、长寿食品、纺织服装等三大传统产业运用先进技术、提高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打造名牌产品,实现产品质量、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的提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瞄准海洋工程、航天航空领域改造提升中航重机、南通锻压、华东油压为代表的机械产业;运用节能环保技术,加快推进华电4×1200兆瓦电厂项目;围绕生物技术、品牌包装、产业链整合改造提升以长寿集团、肠衣城为代表的食品产业;突出自主设计、品牌打造,改造提升以泰慕士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以行业商会为载体,以规模企业为龙头,加快整合产业链,提升集聚度,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力促新兴产业集聚倍增。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年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发展物联网和节能环保产业,坚持龙头企业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优先配臵资源要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培育壮大九鼎、爱康、美能得、元升、神马、远大等龙头企业。以科技城(桃园镇)为核心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确保明年建成20万平方米的软件研发用房和1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招引软件企业100家以上,营业额达5亿元;同时引导推动本市规模企业将价值链中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外包产业发展。确保2011年新兴产业应税销售占规模工业比重达10%以上。

2.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明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以上,服务业税收增长40%以上。着眼提升产业配套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强化物流园区建设,招引知名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重点加快保税、化学品、火车站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金盛国际物流、浙商三农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中国中铁等重点项目建设,改造提升嘉信、亿丰、西皋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策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的合作,大力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各类担保基金和小额贷款公司,力争新增3家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典当、拍卖、债券、基金、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其它金融中介。大力发展现代商务,以中央商务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力培育研发、设计、财会、评估、法律、咨询、策划等现代商务服务业,不断满足生产性企业商务需求,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着眼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积极打造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文峰、苏宁等商贸联合体,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连锁企业落户如皋,快速推进国际汽车城建设,提升发展花木大世界、苏浙商贸城等市场集聚区,编制花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百亿花木产业创意园。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县(市)为抓手,积极依托五大旅游公司,加快推进景点景区改造提升和开发建设,全力打造长寿之旅、生态之旅、红色之旅和人文之旅等特色旅游品牌,加大重要媒体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增长50%以上。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探索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新机制,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发展健康、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开展紧急救助、心理疏导、家政服务、信息咨询等各类便民服务。着眼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提升人的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托文广传媒、教育培训两大集团,加快发展广电传媒、创意设计、文博会展、影视演艺、教育培训等产业,力争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长寿文化创意产业园。着眼信息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产业、3G网络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积极运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围绕“农业产出三年倍增计划”目标,不断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确保明年土地平均亩产出3400元以上。以“万千百”工程为引领,加快发展高效农业。要加快高效设施园区建设,确保全面建成3个万顷良田现代农业园区和334省道、蒲黄线、新204国道和白雪线两横两纵4条万亩设施长廊,各镇、村(社区)分别建成农业设施园2000亩、500亩以上,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以上;加快稻米、果蔬、全国观赏鱼基地等高效种植、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各镇确保建成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村各2个。以“三资”投入为动力,加快发展项目农业。强势推进农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作用强的现代农业项目,大力吸引外资、民资、工商资本,尤其是在外能人投资现代农业,确保实现注册外资1.5亿美元、到帐外资7500万美元,“三资”投入农业24亿元。加快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效益高和出口创汇多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确保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1家、南通市级2家。以“三大合作”为抓手,加快发展规模农业。围绕农民专业合作“抓规模、促提升”,土地股份合作“抓引导、促扩面”,社区股份合作“抓发展、促效益”的要求,大力提升“三大合作”,确保农民专业合作参合农户达40%以上,面上人均集体经营性净资产超过2000元的村(社区)全面建立股份合作社。大力推广“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确保2011年各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万亩左右,各村(社区)新增600亩以上,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以上。以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市创建为载体,加快发展品牌农业。按照有机食品基地发展规划要求,积极打造有机食品示范园区,确保明年各镇、村(社区)分别建成有机食品基地500亩、100亩,万顷良田工程项目区建成有机稻麦生产的样板区;加大对

“苏皋〃长寿”品牌的宣传、包装和推介力度,强化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加快形成地方特色品牌;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确保明年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累计达25个以上。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创建为抓手,着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园区、镇(区)建设,力争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3%以上,建成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亿元、十亿元、百亿元以上销售企业分别建成南通、省、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以及省、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鼓励企业、商会参与产业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重点建成熔盛、力星、神马等国家级和双马、元升、恒康等省级创新中心,全年新建各类创新平台50家以上;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激励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确保建成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招引科技型入孵企业100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作用,大力推动“校企联盟”建设,全面深化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院校战略合作,探索建立以产业链为主线的产学研合作联盟,推动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带动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申报南通市级以上科技计划240项,授权专利突破2500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企业权益。深入推进人才强市。继续推行“三三三”人才工作模式,大力实施“222”人才引进工程和“雉水英才”、“学子归巢”计划,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省级沿江开发(如皋)人才市场,以产业人才为重点,努力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加大各类人才的培训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创业创新环境,确保年内建成3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

(二)大力提升开放水平,不断增强经济转型动力。

坚持把吸聚外来优质资源作为经济转型升级、持续跨越的不竭动力,准确把握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升开放层次,全面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1.注重优化引资结构。以优化引资结构促调整、促转型,明年全市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主功能区达到90%以上。突出招优引强。要始终把大客商、好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加大对产业层次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国资央企、上市公司和知名民企的招商力度,加快推进船舶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等两大主导产业延伸型招商,大力实施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四大新兴产业扩张型招商,加快推动机械电力冶金、纺织服装和长寿食品等三大传统产业提升性招商,着力引进大公司、大集团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营销中心。明年长江镇(如皋港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科技城(桃园镇)、如城镇力争各引进1个超百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确保各引进3个超十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6个道口镇确保各引进2-3个超亿元或3000万美元项目,其他镇各突破1个亿元项目、引进2-3个超5000万元或1000万美元项目。聚焦重点区域。以日本、韩国、东南亚和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为主攻对象,以欧美为突破重点,积极引进优质外资;以广东、浙江等民资密集区为主攻目标,大力招引知名民企。要更加主动地对接上海的产业转移,深入研究、及时掌握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的动向,积极做好规划上的协调配合与产业上的先期对接。鼓励股权融资。鼓励企业主动拿出好项目、好产品,积极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对接,敢于让外商参股、控股甚至整体收购,实现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技术,催生一批大项目,加速企业裂变式发展、膨胀式扩张。

2.着力提高招商水平。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财引税并举,不断提高招商市场化、专业化水平。更加突出功能招商。积极放大和利用一类口岸开放功能、特色园区载体功能、软件园研发功能、省级沿江人才人力两大市场的集聚功能,以第九届沿江经济洽谈会为载体,以上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港口物流招商,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招商,北京软件、服务外包招商,台湾现代农业、电子产业招商,日韩欧美船舶招商等系列活动为重点,加快吸聚各类优质资源要素。积极实施以商引商。把在如客商作为最宝贵的招商资源和最重要的招商力量,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广泛联系大企业、结交大客商、引进大项目;充分发挥市内外如皋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千方百计促成能人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传、总部回迁。完善提升招商方式。大力探索专业招商,推进市招商局和主功能区模拟公司化招商运作,建立起市场化的分配、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对重大项目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激发招商人员的活力与潜能;进一步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大力招聘熟悉经济工作、有产业背景和资本运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参与招商,精心选配一批事业心责任感强、具有复合知识、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努力打造一支熟悉国际经济、了解世界市场、具有世界眼光的现代招商队伍;优化驻点布局,主功能区要积极尝试在美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招商窗口,提高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的实效。

3.不断做强开放载体。主功能区要围绕率先基本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经济国际化的先行区,辐射带动全市转型升级。长江镇(如皋港区)要以“强镇扩权”试点为契机,加快

“三化”深度融合,围绕打造1000亿级船舶海工及配套、1000亿级港口物流、500亿级低碳建材、200亿级特钢冶炼、200亿级电力能源、100亿级绿色化工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加块土地搬迁整理,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推进熔韩船舶机电工业园、欧洲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实质启动,沙钢、远大等重大项目正式落户,熔盛海工、中铁山桥等在建项目及早竣工,万顷良田二期工程迅速完成,建设大载体,培育大产业,打造大港口,集聚大物流,构建大港城,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规模工业应税销售、财政收入分别达全市的90%、70%、50%、4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85%以上。经济开发区(柴湾镇)要全面提升“一城六园”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水平,依托金属表面处理园等独特优势,加快打造500亿级光伏、200亿级新能源汽车、200亿级精密汽配及轮胎、100亿级液压机械、100亿级长寿食品、100亿级外向肠衣、100亿级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依托中心城市加快城北新城建设,建成RBD一期工程,完成万顷良田一期土地搬迁整理,力争在全省开发区排名前移10位。如城镇要充分发挥人文、区位、功能综合优势,完善汽车及配套产业园、装备制造(风电)及新材料产业园、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园和光热产业园等四大特色园区规划,加快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大力培育500亿级新型电力装备、300亿级轻卡及配套、200亿级风电、150亿级光热等支柱产业;强势推进万顷良田工程,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高起点规划建成如意新城安臵区,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进位全省城关镇十强。科技城(桃园镇)要充分放大园镇合并一体化新优势,以商务公园、产业社区的理念,全面启动“一区四园”的深度开发建设,迅速拉开大开发、大发展框架,全力做大服务外包、电子信息、新能源、现代休闲商务等四大产业板块,打造200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和高起点、高档次的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主导产业,确保明年完成GDP2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 软件园2012年跻身国家级软件园,全力打造如皋新的经济增长极。

4.持续做优外贸外经。坚持提升层次、优化结构并重,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要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不断提高船舶自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引导存量企业由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由简单加工向一般贸易、由转口贸易向本地口岸贸易转变;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会展,建设自主性国际营销体系;积极扩大进口贸易,努力优化进口结构,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确保明年全市实现外贸出口30亿美元、进口10亿美元,保持南通第一方阵、全省前十位次。要在扩大外经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对六建、双马等重点龙头外经企业的培育力度,推动双马化工印尼投资项目列入国家级境外园区;鼓励资源依托型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性项目合作,确保明年再新增1-2家企业“走出去”;依托我市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和培训机构,推动外派劳务向智力型、技能型、管理型转变,提升对外劳务合作的层次,确保外经营业额突破2亿美元,新派人数3500人,持续位居全省前二。

5.大力提升开放功能。不断完善口岸开放功能。全面完成如皋港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和申报,实现封关运行;全面提升联检部门服务水平,如皋海事入驻办公,大力建设与长三角全面接轨的“数字口岸”、“电子口岸”,为货物通关提供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服务。加快港口硬软件建设。完成长青沙、泓北沙内港池码头建设,加快如皋港内港池建设,建成又来沙油品化学品公用码头和保税罐、公共管廊,建成港务集团3号、4号泊位集装箱码头;以建设信息化港口为目标,积极构筑港口电子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与上海电子口岸联网的物流信息交互系统。大力发展港口物流。着力推进物流总部经济基地建设,筹建港口物流总部大厦、化工物流交易中心,力争招引40家国内外大型物流及配套企业落户,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目标,以船舶、特钢等工业原料和建材家居、化学品、矿石国际国内贸易等为重点,确保明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贸易额达300亿元。进一步加大集装箱航线的辐射范围、发班密度,完善激励政策,激发集装箱物流市场活力,确保明年集装箱业务量达5万标箱。

(三)强化项目投入支撑,保持经济持续跨越态势。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把加大有效投入作为保持经济持续跨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不断提高投入的总量、速度、效益,加快培育更多更优的经济增长点。

1.增量存量并举快投入。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生命线”、转型升级的“支撑点”,必须紧抓不放。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跟踪落实“一会两节”项目为重点,推动在手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投产,确保85个在建结转规模项目中,熔盛海工、海通重工等项目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森松重工、爱康太阳能、瑞泰船务、中铁山桥等项目明年年底前竣工投产。做好76个明年新开工规模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推进1000台船用中速机、500万马力船用低速柴油机、熔兴科创、华电如皋电厂、低碳建筑等一批超50亿元项目,力争一季度、确保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要加快推进技改投入。强势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科技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重大装备和先进技术采购,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产品层次,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重点推动神马复合塔、九鼎风电及聚乳酸、双钱集团全钢子午胎和炼胶中心扩建、南通锻压、美能得太阳能二期、天泽化工三期、宝众宝达三期等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加快实施,确保全年技改项目投入占规模工业投入60%以上。要加快培育规模企业。以2011年定报企业标准提高到2000万元为契机,一方面通过加大要素保障、完善生产生活配套,推动新建企业早竣工、快达产,中小企业扩产能、快发展;另一方面,推动500万元定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确保现有存量不做减法。主功能区要重点抓好目标千百亿企业培育,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要素倾斜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资本运作、市场开拓、品牌打造力度,确保明年千百亿企业中应税销售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30亿企业3-5家、超200亿企业1家。

2.提升载体能级促投入。围绕“彰显特色、集聚集约、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配套能力强、市场影响大、创新活力足的特色园区,打造产业优化升级的先导区、创新创优的引领区、集聚集约的示范区、低碳发展的先行区。以高起点规划引领特色园区建设。以打造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产业基地为目标,全面加快17个特色园区规划修编,以彰显区域特色、放大地方优势,为主功能区和新兴产业配套为目标,大力推进16个镇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并全面完成深度专项规划,确保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以高效率开发推动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搬迁,确保主功能区特色园区、各镇和雪岸、高明、常青镇园区搬迁分别不少于500、100和60户,整理土地分别不少于2500、500和300亩。加快园区功能配套建设,重点建好物流、研发、培训、职工住宅、人才公寓、便利中心等生产生活性服务平台,主功能区特色园区、各镇和雪岸、高明、常青镇园区新建标准厂房分别不少于40000、20000和6000平方米,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船舶及海洋工程、电力装备两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要高标准推进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带动17个特色园区低碳绿色发展。要依托村集体经济,建设创业型标准厂房,为在外能人返乡及知识型青年创业提供平台。以高水平经营促进特色园区建设。创新园区开发、运行机制,加快探索园区共建、一级开发、BT、BOT等模式,支持和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特色园区开发建设,建立更多的“区中区”、“园中园”,不断激发园区建设活力,提升园区经营水平。

3.强化要素配臵保投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破解瓶颈制约,加强要素保障。强化金融保障。加大银企合作力度,深入推进“金融进乡镇、进企业”活动,努力搭建公共平台,推动银企互利共赢。加大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万顷良田等项目包装力度,争取政策性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中长期信贷支持,确保市政15亿元债券明年批准实施。围绕“十二五”期间上市发行债券的目标,不断壮大交投公司、城投公司、港投公司和主功能区新农村建设公司的规模和融资能力。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引导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确保南通锻压、神马科技明年成功上市,切实加快恒康家居、华灿电讯、力星钢球、超达科技、华泰重工、双马化工等企业的上市步伐。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向镇区延伸,大力发展担保、创投、风投等金融服务,积极试行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业务,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质押方式,不断加强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中小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加大金融生态创建力度,深入开展“信用镇、村、企业”创建活动,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强化电力保障。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和新技术应用力度,扎实推动城南片区高压走廊改造,完成220kv泓北沙等变电站改造工程,打造可靠、优质电网,提高供电能力;围绕项目建设,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确保企业用上电,用好电。强化人力资源保障。依托教育培训集团、熔盛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全市职业学校,采取厂校联手、订单培训等方式,培养企业急需的熟练工人,确保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积极拓宽劳务引进渠道,加强与中西部职业学校“2+1”的培训合作,加快吸纳外地劳动力;充分发挥沿江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优势,帮助企业搭建员工引进平台,引进更多的产业工人;抓住春节农民工返乡有利时机,精心组织新春系列招聘活动,积极引导本地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大力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探索外来职工社保、医保举措,为企业招人、用人、留人增创优势。

(四)着力打造城乡环境,力促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

按照区域性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定位,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构建经济实力较强、功能优势互补、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双城”功能完备、重点镇优势突出、一般镇各具特色、集居区形成规模的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1.以深度全覆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牢固确立规划先行理念,完善面对现代化的新一轮《如皋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进一步整合城乡资源,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要加快做好“双城”的中央商务区、休闲商业区、重要节点、重点地段的城市深度设计,完善镇区和集居点修建性详规和各项专业规划,切实提高控制性详规的质量和覆盖率。要积极推行“阳光规划”,主动向社会公示,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动态监督,切实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规划执行的严肃性。要加大规划执行监察力度,建立规划行政责任追究制,确保规划刚性执行到位,坚决狠刹各类违章建筑。

2.以增强带动力为目标,高水平推进“双城”建设。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确立大城区发展理念,以中心城区品质提高为核心,以科技城(桃园镇)、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城北新城、如城镇共开共发为呼应,推进主城区扩张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无缝对接,确保中心城市老区、新区道路市政设施建设全覆盖,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全面启动海阳路北延等5条道路,科技城(桃园镇)加快规划建设海阳南路南延工程,全面启动“一区四园”支路建设,建成10公里龙游湖环湖大道。加快如港新城建设,确保建成纬六路等4条市政道路,全面形成城市框架,完成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城市水系沿河风光带,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进一步加快城市改造步伐。牢固确立搬迁为民、搬迁惠民理念,切实强化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积极整合各方力量,进一步做好城市搬迁,全面完成“双城”城区范围搬迁工作,确保中心城区完成搬迁6000户、出让土地1200亩,长江镇(如皋港区)完成镇区搬迁1000户、出让土地1200亩,如城镇、经济开发区(柴湾镇)、科技城(桃园镇)分别完成镇区搬迁500户、出让土地1000亩以上。进一步提高房产开发水平。以产业社区、商务公园的理念,加快房产开发由单一住宅向高端商业地产转变,积极探索以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公寓等为主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在规划、建设中推广应用低碳、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中心城区要着力突破中央商务区和休闲商务区建设,加快重点房地产项目建设进程,确保新开房地产180万平方米,创建省级优秀住宅小区5个以上;长江镇(如皋港区)要推进已出让地块加快建设,重点加快熔盛社区、森松花园、华泰公寓等小区建设,确保新开商品房200万平方米以上;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如城镇分别新开商品房50万平方米,科技城(桃园镇)新开商品房35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中心城区要着力打造城市标志性景观、标志性建筑等地标工程,确保城市文化广场对外开放,加快启动新区公园、如泰河风光带、龙游河风光带等绿地景观建设。精心打造金鼎名城、金茂国际、华府御庭、都市华庭、水绘曦园等一批省级园林式住宅小区。进一步加大城市改造提升和文化包装力度,持续开展城市外立面包装改造,深入推进城区亮化工程,加快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广场。如港新城要进一步完善商贸服务、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等功能配套,建成金融服务、文化餐饮娱乐中心、大型农贸市场等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临港新城。

3.以建成“十个一”为目标,大力度打造特色小城镇。又好又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加大招商建镇力度。牢固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镇域经济”的新理念,坚持用市场化手段盘活城镇资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探索试行土地收益权抵押、个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经营等合作模式,大力招引各类资本参与集镇建设,确保重点镇、一般镇基础设施投入分别不少于2000万元、1300万元,全面提升集镇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旧镇改造步伐。大力推进小城镇和被撤并老镇区的成片整体搬迁改造,充分放开房地产开发市场,重点招引有实力、讲信誉的开发商,有序推进镇区房地产开发,确保重点镇、一般镇分别完成镇区搬迁100户、60户以上,商居土地出让面积不少于200亩、100亩,房地产竣工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4万平方米,房地产税收不少于2000万元、800万元。提升功能配套水平。以“十星级”创建为抓手,推进“十个一”功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镇区道路、管网和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美化镇区环境,做靓镇区形象,确保所有镇“十星级”考评均获6星以上,白蒲、九华、郭园、东陈等镇力争全面通过星级考评。加快打造核心商业街区,由沿线开发向纵深连片开发转变,大力发展商贸、餐饮、中介、物流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提升镇区能级,带动产业集聚,促进城镇繁荣。

4.以加密升级为目标,高效率推进交通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公共交通能级水平,着力构建公、铁、水、港现代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充分发挥交通投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计划,着力构建“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上级支持”的全方位、多渠道交通建设筹资机制,全面建成城区与镇、镇与镇之间的快速通道,确保交通投入突破20亿元。加快推进重点工程。优选工程队伍,强化工期管理,提高配套水平,确保完成334省道东延西延、花市路、204国道南延、

第二篇:市委十一届二次会议陈惠娟讲话

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

设进程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陈惠娟

(2011年12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南通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回顾总结今年、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如皋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总结成绩,昂扬斗志,进一步坚定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迈进基本现代化、建设美好新如皋”的战略定位,全力推进“两个加快”,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十二五”首战告捷。

1.全力保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在“十一五”持续跨越的基础上,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指标增长较快。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35%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增长18%左右。主体经济稳步提升。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714亿元,增长23.1%,总量持续保持南通第一;熔盛重工在全球船舶行业下行背景下,新增接单量保持全国第一,南通锻压成功上市,万达轴承的“万达”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有效投入不断加快。预计完成全社会规模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长18%;规模工业投入200亿元,增长13.5%,其中技改投入122.6亿元,占规模投入的61.3%;新增装机容量46.2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24.1%,总量持续位居南通首位;完成设备抵扣税3.3亿元,同比增长52.6%,增幅南通第一;预计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亿元企业25家。

2.着力促转型,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坚持主题主线,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持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5%。新增高效农业30.2万亩、设施农业4.5万亩,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75%。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实现服务业税收21亿元,增长4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衡山金盛、金陵金鼎等五星级酒店建成;完成软件服务外包营业额2.8亿元,增长689%。开发开放成效显著。预计完成工商注册外资15亿美元、到账外资8亿美元,总量均居南通第一;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36个,平均单体规模2287万美元,项目个数和单体规模均居南通第一;我市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外资登记管理授权。实现外经营业额2.01亿美元,保持全省前三;实现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55.4%,其中出口18.7亿美元,增长65.5%。一类开放口岸功能凸显,实现海关关税27.5亿元,增长39.5%。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申报科技项目657项、新建创新平台55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7个,九鼎新材、肠衣城分别建成省玻纤复合材料和家畜废弃物利用技术创新联

盟;新增孵化器面积1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103家;软件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配套园、液压装备科技产业园建成省级创新型园区;我市再次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市应税销售耗电、万元GDP综合能耗、年排放化学耗氧量,分别下降了3个、3.2个、3.5个百分点。

3.强势抓统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预计今年城市化水平达54%,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入94亿元,搬迁91万平方米,土地出让59.7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88万平方米、竣工12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75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30万平方米;长江镇(如皋港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分别开工房地产120万平方米、61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98万平方米,实现税收3.5亿元、1.2亿元;完成中央大道等9条道路的新建工程,区域供水复线工程全线开工,天然气高压输气管道全线通气。古街区建设、城市亮化、外立面包装等工程全面完善,数字城管全面建成,红十四军公园、文化广场建成开放,新增绿化面积63万平方米,内外城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分别增长40.3%和50.1%。小城镇集聚能力持续增强。“十个一”功能不断完善,全市累计完成118颗星级评定,白蒲、九华两镇通过“十星级”考评。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8亿元,土地出让2267亩,房地产开工123.6万平米、竣工93.4万平米,实现税收2.4亿元,集居房开工3.7万户、建成3万户。土地整理进程加快,万顷良田项目区搬迁7342户、新增耕地7483亩,全市拆旧复垦4690亩;全年报批土地9570亩,总量南通首位。农村环境持续改善。10个镇获国家环保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8个村被列为省级村庄与环境整治试点村,“四位一体”管护成效显著;新增休闲农业2.5万亩,被评为国家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市;新增绿化造林面积2.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2.4%,被评为全省惟一的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如皋盆景”被确认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被评为全国四大花木之乡之一。交通建设克难奋进。完成交通投入18亿元,334省道东延、花市路、蒲黄线西延建成通车,334省道西延、204国道南延工程基本完工,王石线等工程快速推进,完成农村公路100公里、危桥改造200座,跻身全省首批8家客运一体化发展示范县(市)行列。

4.扎实保民生,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幸福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事业跨越发展。教育“四区联创”步伐加快,在去年成为南通惟一的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基础上,又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南通惟一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先行试点地区,普通高考、职教对口高考全省领先。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效初显,建成“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江苏示范市、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人民医院列入南通惟一的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成为南通惟一的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市)。人口计生工作成绩显著,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国人口健康公共服务项目示范市,被表彰为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文化事业、产业同步提升,建成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软件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列入全省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数字电视用户突破30万户,入户率达91.8%。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开放,我市持续被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分别完成参保人数111.9万人和45.5万人,统计参合率均达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被征地农民保障不断完善,新增失地农民100%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创建工作高效推进。国家卫生城市获得正式命名,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卫生村168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高分通过省级考评验收,国家生态市、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新标准通过省级评估。我市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世界第六长寿乡。居民收入加速提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70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3000元、10200元,增长15.8%和17.3%;新增个体工商户9655户、私营企业3929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98.9亿元,分别完成年任务的161%、196%和199%;建筑业富民效应持续显现,实现施工产值470亿元,同比增长31%。

5.注重激活力,和谐社会共建共享。大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凝聚起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如皋建设,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六五”普法开局良好,“普法邮路通万家”工程扎实推进,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公安局被公安部确定为警体达标示范点,市法院被评为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和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司法局被省司法厅荣记集体二等功,“法治驿站”荣获省政法委创新二等奖,我市被评为南通惟一的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县(市);统战、人武、工商联、群团、社团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市国防动员委员会被评为省先进单位。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和创新。“书记大接访”活动持续深化,群众信访批次同比下降15.6%;大调解体系不断完善,全年调处矛盾纠纷5176件,成功率达98.6%;大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城镇技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60%,政法综治中心、综治组织实现镇村全覆盖;加大网络舆情引导力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夯实,主功能区新型社区实现全覆盖。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爱心城市”建设入选“省公民道德巡礼”八大典型,“爱心大使”赵小亭当选省第三届道德模范,丁雪峰等3人当选“中国好人”,徐俊山等2人当选“江苏好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校外活动平台分别实现镇村全覆盖,加强馆校衔接、共建第二课堂等特色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6.合力抓党建,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胜利召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领导集体,顺利完成镇党委换届,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和市镇155名正科职领导干部深入187个联系村,驻村住户、驻点调研,解决问题809个,推动了“三解三促”活动常态化。宣传思想引领持续增强。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策划拍摄《彩练当空》、《为了人民的期待》等大型电视政论片;在南通各县(市)率先成立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省社科院共建南通(如皋)沿江沿海开发研究基地。干部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党委书记赴台湾、镇长及机关驻村书记到国家行政学院开展转型升级培训;创新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监督系统,加大公开选拔力度,面向全国招聘专业型干部13名。人才工作持续加强。深入实施“三三三”人才模式,全年引进本科生2423人、高技能人才2278名,硕博研究生282人,人才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夯实。深入开展“十面红旗”竞赛活动,大力实施村干部“活力工程”,持续开展“双联双助”活动,机关驻村书记实现强基强干双赢;大学生村官工作得到中组部主要领导批示,情景剧《心碰心》代表江苏赴京汇演得到好评。反腐倡廉建设持续强化。深入推进两大体系建设,大力开展“重德行、增互信、优环境、促转型”主题教育,率先在全省建成县级廉政文化广场;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深入实施领导干部“三责联审”,财政投资审计工作持续加强;强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常态化运行,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继续保持案件查处高压态势,全年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77件,挽回经济损失1423.8万元。

回顾2011年,在宏观总体趋紧、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下,全面打赢“十二五”

开局战,实属来之不易。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敢于创业创新创优,勇于争先领先率先,以高远的眼界、开阔的思路科学谋划“勇当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美好蓝图,激发了全市上下争科学发展之先的激情;得益于我们始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攻坚克难,破解瓶颈,不论形势多么复杂,不管压力多么巨大,锁定加快转型不动摇,高效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得益于我们始终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坚持以万顷良田工程为龙头,抢抓列为省农村改革试验区重大机遇,持之以恒加快“三化”深度融合;得益于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定不移地走吸纳集聚、开放带动之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全力推进“四业富民”、“四保惠民”,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步伐,致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在共建共享中创和谐社会之优。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四套班子整体联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真抓实干,145万人民同心同德,共推“两个加快”,形成强大合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照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要求,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经济指标的均量水平还不高,综合实力仍需进一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快,产业层次仍需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城市化水平还不高,现代服务业仍需进一步提速;少数党员干部作风、能力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机关效能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党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增强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012年我们既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也具备在大调整大变革中加快发展的条件,仍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1.充分认识宏观形势的严峻复杂,切实增强应对挑战的忧患意识。国际形势动荡不安,金融、债务和社会危机叠加冲击,全球市场陷入低迷,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资源能源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更加明显,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压力加大,复苏过程艰难曲折、充满变数。国内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双重压力”并存,宏观调控政策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企业成本上升,资金、土地、用工等瓶颈制约加剧,实体经济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转型加快,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凸显,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繁重。我市持续跨越发展压力加大,由于历史上存量经济占有资源环境基数小,新一轮资源环境容量刚性约束与新增发展对资源环境容量需求的矛盾加剧,持续跨越发展的压力加大;船舶、汽配两大主导产业受欧债危机等影响巨大,保增长压力加大;群众对发展的期盼更高,在转型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惠民生保稳定的压力加大。因此,我们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增强危机、风险、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在科学应对中争创新优势,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

2.敏锐抢抓风险挑战中的难得机遇,越发坚定弯道超越的信心勇气。困难挑战越多,越要坚定发展信心,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没变,发展中仍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为我市第二次弯道超越带来难得机遇。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为我们加速转型、招引全球科技人才提供了有利时机。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向好,明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及革命老区的扶持,加大对民生、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入,省委对经济工作提出“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的总基调,都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我市赶超优势日益凸显,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船舶产业加快向海工、LNG船舶等产品和中速机配套的价值链高端延伸,陆地方舟获批省新能源汽车基地,雅鹿TPA、长天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强力支撑经济跨越发展;我市拥有承南启北的独特区位、城市人口规模和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服务业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并已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一类口岸效应持续放大,省级物流园和国家级软件园、开发区、高新区创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初显;城乡统筹进程加快,“三化”融合深度推进,被中农办列为土地征使用制度创新联系点,创新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干部历经各种复杂局面考验,增强了应对风险、破解难题的能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主动作为、在挑战中勇于胜出,就一定能创造第二次弯道超越的奇迹。

3.准确把握基本现代化发展要求,敢于担当时不我待的使命职责。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建设小康社会相比,要求更全面、内涵更丰富。而勇当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定位,要求更高,尽管我市经过多年持续跨越,经济总量已居南通前列,但因人口多、底子薄,均量还不高,结构还不优,基础还比较脆弱,要赶超具有先发优势、快马加鞭的苏南发达县市,保持对依托过江快速新通道、加速融入上海的南三县市的超越态势,拉开与沿海大开发中更具政策、资源优势的沿海县市的差距,任务繁重,使命光荣。对照现代化44项指标体系,预计今年全市仅有13个能达到目标值要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居民收入等关键指标按照今年增速,到“十二五”末仅能达目标值80%左右,差距仍然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容不得半点畏难,来不得半点懈怠。明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役,因此我们要切实增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责任感,高点定位、挑战自我,奋力拼搏,为迈进基本现代化夯实基础。

依据以上分析,明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勇当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两个加快”,全力促进“三化互动”,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打造“六大示范城市”,全面推进“八项工程”,在危机中抢机遇,在困难中快转型,在转型中促跨越,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

明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评估价);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5%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以上;登记失业率3%以下;单位GDP能耗下降3.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零。

三、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全面落实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各项举措

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聚焦重点,创新思路,狠抓落实。

(一)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致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服务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实施三大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确保明年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增长30%左右,总量930亿元,力争上千亿台阶。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升级行动计划。以现有800家规模企业为主体,200家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快推动存量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从传统工艺装备向现代化、智能化工艺装备为主转变。着力推进船舶海工及配套、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石油及精细化工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化,重点发展LNG等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发展船舶动力推进、通信导航、船舶环保系统,大力推广数字造船、绿色造船技术;围绕产业转型和技改扩能,依托金属表面处理园功能,大力发展汽车模具、钢球轴承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等汽车高精密零部件配套项目;围绕环保低碳发展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工程塑料、化纺原料、玻纤材料,建设绿色安全、高端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机械铸造、长寿食品、纺织服装等三大传统产业品牌化,加快两化融合,提高装备水平,不断做大做强,以南通锻压上市为契机,提升传统机械产业,向航空、海洋等领域拓展;大力发展生物科技,提升传统食品产业;注重打造自主品牌,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着力推进新能源、新医药、新型装备制造等三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大扶持力度,优先配置资源,推动产能扩张,着力形成市场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确保明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大力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计划。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推动结合、外延扩张和自主创新联动、规划引领与要素保障并举,全力打造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主功能区、重点镇、一般镇要分别瞄准百亿、数十亿、十亿级企业,在基地型、龙头型企业培育上求突破;抢抓国家出台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加大对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销售500万到2000万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上给予倾斜,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以上。鼓励企业通过资本上市壮大发展规模,积极吸引国内外创投、风投基金参与企业股改上市,力争明年2家上市、3家入轨。大力实施重大项目高效投入计划。加大在手项目“一条龙”服务力度,主动为企业提供审批、土地整理、供电供水等要素保障服务,重点推动瓦锡兰中速机、华电热电联产、柘中管桩、江南重工、燃气热电冷三联供等在手重大项目快开工;加大在建项目“全过程”控制服务,完善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负责制,建立高质高效的文明施工管理机制,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服务环境,重点推动雅鹿TPA、长天化丙烯、陆地方舟、熔盛海工、双钱技改等51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快建设;加大竣工项目“经常性”服务力度,创新项目组织推进方式,建立健全科技人才、银企合作、产权登记等服务平台,力争结转项目明年上半年竣工投产一批,确保全年规模项目投入250亿元以上,其中技改投入150亿元,全年实现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100家、超10亿元5家、超150亿元1家。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明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7%,投入产出增幅40%以上的目标,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在发展提速上下功夫。加大服务业项目招引力度,促进项目快集聚,确保全年引进超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40个以上,中心城区、主功能区、面上各镇分别在超10亿元、3亿元、超亿元项目取得突破;加大项目要素保障力度,推动芬尼维斯特、金鼎商业综合体、浙江三农、汽配交易市场、月星家具、金盛物流等重大项目快开工;以服务协调促进项目快竣工,推动104个续建项目快建设,推动如皋港物流大厦、长寿城主体功能和融达再生资源等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在结构优化上求突破。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结构优化的主攻方向,重点抓好港口物流园、软件园两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加快集装箱码头和国内、近洋航线建设,确保明年吞吐量超4000万吨、实现集装箱业务5万标箱、引进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40家。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大金融机构招引力度,积极推动民生、浦发、招商等银行在如设立分支机构,确保明年新增3-5家金融机构和3家以上小额贷款公司;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大力发展证券、信托、担保、创投、风投等金融服务,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市,确保交投、港投债券批准实施。加快通信基础产业发展,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确保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通信产业发展目标。大力

发展信息、科技、商务、家政服务和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商贸流通、特色旅游等重点行业,注重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和产权交易、投资咨询等生产性中介服务,确保现代服务业投入占比达70%以上。在竞争力提升上见成效。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坚持“低门槛准入、低成本创业”战略,招引知名地产企业,推动主功能区和重点镇从发展一般性住宅地产向发展商业综合体等中高端地产转变;推动传统物流业升级,加快构建集港口、铁路、公路、内河运输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发展多功能现代物流,着力推进花木创意产业园、汽车城、嘉信钢材、船舶配件等百亿级,天平、亿丰、苏浙、西皋等50亿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传统商贸业向高端化、多元化、品牌化转变,打造优质消费环境,引导和提升消费水平。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市目标,加快“五化”进程,着力推动农业园区、规模项目、龙头企业建设,确保实现“三年倍增”目标。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推进花木盆景、生态果蔬、优质稻米、优质畜禽、优质蚕桑和特色渔业等高效产业规模扩张,推动农村土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农业企业流转,确保2012年新增土地流转20万亩、高效农业20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5%以上。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大载体”建设,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确保2012年培育龙头企业2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确保2012年全市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个、面积2万亩以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40个。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全力抓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高标准良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四级联创,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确保2012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累计占比达12%,新增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镇创南通市级、村创如皋市级农业园区覆盖率分别达50%、70%。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强化农宝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农技员、大学生村官、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资源,将信息化延伸到农业农村各个领域,确保2012年新型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2%,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达17%。

(二)着力深化开发开放,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坚定不移地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之路,进一步吸聚各类优质资源要素,持续拓展开发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1.持续加大开放力度。坚持以开放促转型、促调整、促创新,明年努力完成注册外资15亿美元、到账外资10亿美元、市外民资100亿元。外资着力在“提升、优化”上下功夫。更加突出优势招商,积极依托现有九大产业基础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注重功能优势招商,充分发挥我市一类口岸开放、特色园区载体、软件园研发、科技产业园孵化等功能;注重资源优势招商,依托千年人文积淀、世界长寿文化和教育品牌资源等优势开展招商;更加突出区位优势招商,放大上海经济圈核心区、长江中下游物流节点、长三角市场中心、靠江靠海靠上海独特区位,实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财引税并举。更加突出精准化招商,高度聚焦重点区域,巩固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产业转移配套合作,加大北京、南京科技文化软件产业和央企、国资等招引力度;逐步在德国、日本、韩国增设招商窗口,利用美国招商窗口开展新兴产业及科技人才招商、依托台商服务中心大力招引高新技术产业及科研总部经济。更加务实有效开展节会等活动招商,办好“一会两节”,积极开展日本、台湾汽配及新兴产业、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等系列招商,扩大影响力,突破大项目,改造大环境,提升新形象。更加突出重大项目招引,长江镇(如皋港区)和其他主功能区分别重点突破超5亿美元、50亿元和超亿美元、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重点镇、一般镇分别突破

超5000万美元、超5亿元和超3000万美元、超3亿元项目。外贸着力在“做大、做优”上下功夫。用足用好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国家新出台政策,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放大船舶出口品牌优势,做大高新技术产品和以肠衣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引导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外地口岸向本地口岸出口转变,确保全年实现出口30亿美元、进口10亿美元,保持南通领先、全省前十的位次。外经着力在“拓展、延伸”上下功夫。鼓励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收购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营销网络,提升我市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争取双马化工、亚雅油脂在印尼投资项目列入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推动涉外劳务向高附加值、高端市场、高技术含量、高水平组织程度发展,不断提升出口劳务综合效益。服务外包着力在“扩张、突破”上下功夫。以软件园为载体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确保明年起步区北区13万平米研发办公用房和与之配套的人才公寓、商务会所以及晟峰、纪元软件园全面投入使用,财富广场力争主体竣工,确保全年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120家、执行额超20亿元。积极发展离岸外包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2.持续做强主功能区。围绕率先建成基本现代化的要求,加快提升主功能区开发开放层次,充分发挥辐射拉动作用,确保明年主功能区到账外资、项目投入、一般预算收入、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分别达全市的90%、80%、70%、70%以上。港口型经济要围绕港产城、港工贸一体化目标,通过以港兴产、以产兴城、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打造长江流域最具效率的现代物流基地;全力发展船舶海工及配套、石油及精细化工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打造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完善“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科技孵化器、加速器、服务器等功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公共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和外来人员“三集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配套建设,全面完成城区、园区、农保区搬迁,打造上海都市圈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休闲基地、江苏沿江最具吸引力的宜居宜业的港口现代化城市。都市型经济要加快发展资本、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打造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经济开发区(柴湾镇)要依托金属表面处理园等独特优势,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配件、光伏光电、电子电气等三大新兴产业园;全面加快山姆广场、人才公寓和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如城镇要围绕机械基础件和基础材料产业,全面加快汽车及配套、新材料、新型电力装备和光电光热等四大特色产业园,长寿城、汽车城、月星家居、浙江三农、花木创意产业园等五大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积极依托新长铁路站点及东部工业区,加快发展铁路物流,满足城市工贸发展需求。软件园(桃园镇)要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拉开“四横五纵”路网框架;加快龙游湖商务区形态与功能开发齐头并进,全力打造总部经济发展高地。提升开放能级。加快开发区升级工作,经济开发区(柴湾镇)、如皋港区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软件园(桃园镇)建成国家级软件园,并与如城镇整合创新资源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区。加快推进口岸建设,建设与长三角全面接轨的“电子口岸”,积极申报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

3.持续提升载体水平。进一步增强园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全面提升承载能级。实施功能性开发。进一步完善主功能区特色园区“九通一平”、面上各镇工业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确保明年全市工业园区天然气管道全覆盖;加快推进功能开发,努力形成满足发展需求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园区的承载能级。实施集约型开发。严格执行主功能区总投资亿元以内和其它镇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项目一律进标准厂房的要求;加快园区搬迁整理,确保明年主功能区、重点镇、一般镇园区整理土地分别达1500亩、500亩、300亩以上;大力盘活存量空间,对长期闲置、圈而未用以及投入强度、产出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推动其“腾笼换凤”、“退二进三”,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综合效益。实施市场化开发。扎实推进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园区、以企业化模式管理园区,鼓励园区创新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加强绩效考核,激发园区建设活力。

(三)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打造领先发展优势。以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市为抓手,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确保明年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37%。

1.培育创新主体,全面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平台,确保明年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17家。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熔盛重工、神马科技、力星钢球等国家级和宝众宝达、恒康家居等省级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和研究生、博士后、院士工作站,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确保明年建成各类创新平台35家。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共同体,推进校企联盟和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确保明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专利申请量突破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000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00件以上。加强投入体系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把政府投入的重点更多地放到公共平台建设上,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大力引进风投、创投基金,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确保明年新增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至少1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2%以上。

2.构筑创新载体,全力打造资源集聚高地。以集聚创新资源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地,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快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服务器建设,做大做强科技创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软件园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确保明年各新增入孵企业100家;主功能区各建成15万平方米孵化器、加速器,争创省级孵化器;其它各镇围绕重点镇5万平方米、一般镇3万平方米的目标,强化功能配套,提升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出孵企业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以建设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为目标,高起点编制产业规划,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创造条件推进一批省级科技产业园建设,确保明年建成船舶及海工、绿色新材料2个省级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级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及配件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型镇(区)创建。以创新型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主功能区各主体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白蒲、石庄率先建成创新型镇,其它各镇创造条件早日争创创新型镇(区)。

3.打造人才高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把人才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大胆突破,强势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大力招引高端人才。突出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以招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重点,以经济技术(科技·人才)洽谈会、院士专家如皋行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实施“222”人才引进工程,力争明年引进2000名优秀本科毕业生或中级职称人才、200名硕士以上或高级职称人才、20个以上的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或团队。用好柔性人才,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和咨询委员会专家的作用。抢抓欧美、日本等国经济下行机遇,利用科技人才溢出效应,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现招引海外高端人才的突破。大力培育紧缺人才。依托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加大对本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训;加大与国内外高校以及国际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力度,力争明年启动中外合作办学和熔盛高职学院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既掌握关键技术又精通经营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培养一批能够突破核心技术、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创业人才和团队,造就一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大力优化人才环境。完善落实各级各类人才政策,着力优化工作、生活环境,进一

步形成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确保明年市镇两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达到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以上,进一步科学规划,新增人才公寓20万平方米。

(四)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形成协调发展格局。按照城市现代化、集镇城市化、村庄集聚化的要求,构建“双城”功能完备、重点镇优势突出、一般镇各具特色、集居区科学布点的新型城镇体系,着力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城市。

1.以城市现代化为目标,高水平推进“双城”建设。全面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和港口新城。进一步做优城市规划。围绕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加快新一轮(2011-2030)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完善,形成工贸文化旅游古城与现代文明港口新城为龙头,6个中心镇、12个一般镇为依托,180个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城市新格局。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围绕“大城市”发展理念,积极实施“东进西延南扩北拓”战略,推进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经济开发区、如城镇、软件园为辐射的产业社区建设,实现48平方公里建成区市政基础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软件园(桃园镇)中央大道东延、紫光路北延和李渔南路等道路与主城区全面接轨,经济开发区庆余路西延和大司马桥等道路与主城区无缝对接,如城镇东西部工业、生态观光、文化产业园和物流园等路网融合贯通。加快如港新城建设,推进完善1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做强30平方公里核心城区功能配套,确保如港路和疏港路拓宽改造、如皋港闸内港池全面竣工,长青沙二桥基本竣工。进一步做强城市能级。加快发展商贸、餐饮、旅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科研、设计、金融、物流、供热供气供电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始终坚持搬迁为民、搬迁惠民理念,中心城区及各主功能区确保分别建成高标准安置房100万平米,实现当年安置零过渡。建立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的市镇村三级联动、镇区和社区为主体、机关各部门合力推进的搬迁工作机制,确保中心城区及各主功能区分别搬迁6000户、出让土地1000亩左右。加快房产开发由单一住宅向高端综合商务地产转变,加快重点房地产项目建设,确保中心城市、港口新城、经济开发区、如城镇、软件园分别新开房地产180万、100万、60万、60万、20万平米。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由突击性向长效化、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全方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多元化强化物业服务,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加强主次干道外立面包装,推进城市亮化、美化、净化、绿化,确保新增城市绿化60万平米。进一步做优城市交通。全面拉开“八横八纵”路网框架,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丁磨路西延、丁柴线改造、如皋港至204国道连接线、连申线航道和火车新站等工程;落实“镇建市回购”机制,调动镇(区)适度超前建设区间干道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农村通达工程建设,确保新建通居道路100公里,实施农村危桥改造200座;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系统,提高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加大文明样板公路和绿色通道建设,切实提升通行效率。

2.以集镇城市化为目标,高标准打造魅力小城镇。充分发挥小城镇作为扩大内需的总抓手、启动消费的推进器、统筹城乡的联结点、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作用,做特、做精、做优小城镇功能。全面启动“十个优”功能建设。推动城镇建设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更加注重商贸综合体、生态休闲公园、文体活动中心等功能优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更加注重农民集居区、商品房、工业集中区等集聚集约;由传统城镇建设向注重现代服务业协调推进的城镇建设转变,打造服务业街区、现代物流业、区域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全面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切实完善道路绿化、垃圾处置、供电供水、数字电视、信息网络、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品位;精心策划包装“十个一”功能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土地对接、用活建设模式等方式,大力招引社会资本、吸引在外建筑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强势推进城镇搬迁改造。加快旧镇成片搬迁改造步伐,确保重点镇及九华、江安两镇,一般镇分别完成镇区搬迁

300户、200户以上,土地出让面积不少于300亩、200亩;招引有实力、讲信誉开发商实施镇区重点地段、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房地产竣工面积不少于15万平米、5万平米,房地产税收不少于3000万元、1000万元;加快推进农民进城进镇,确保全年新增2.3万户,重点镇、一般镇分别不少于2000户、1000户。

3.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抓手,高质量推进村庄建设。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构建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环境建设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明确目标定位。围绕明年332个村全面建成省“环境整洁达标村”,2013年461个规划布点村庄中三星级、二星级“康居乡村”分别达30个、145个,其余实现一星级全覆盖的目标,积极实施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工程,首批8个村连片整治工程9月份实施到位并通过省级验收。推进综合整治。落实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确保镇村生活垃圾、规模畜禽养殖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林木覆盖率达22.5%以上。有序集中集居。加快万顷良田项目实施进程,推进主功能区农户高度集聚;各镇依托村庄土地整治,确保每镇1-2个、中心镇2-3个集镇所属村居大力推进集中居住;强化集居区配套服务,确保明年建成合格、示范、样板居住小区分别达150个、75个和40个。

4.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高效率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抢抓我市被列入中农办农村改革联系点的机遇,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充分放大我市万顷良田工程效应,用足用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居住集中、农地成片、多余建设用地集聚;整合村集体建设用地到镇工业区,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营收入;在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规划规模空间不扩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建成城乡用地协调互动机制。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发展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探索兴办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层次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引导金融网点向镇(区)延伸,拓宽金融服务“三农”的领域。推进农村经营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明年消除村营收入20万以下的村,打造一批资产总额超百千万亿元社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土地股份合作,确保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组织比重达到60%以上,切实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益。

(五)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之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之要、民生改善之基。要以“六城同创”为抓手,努力实现生态持续改善。

1.大力推进新“六城同创”。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拓展爱心城市建设,继续做大各级各类爱心基金和爱心超市;大力推进软件园(桃园镇)创建全国文明镇,如城镇等8个镇创建省级文明镇,全市20%以上的家庭建成市级文明家庭,确保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全面达标。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创建。大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卫生镇村创建,确保2012年省卫生村比例达60%以上,长江、九华、东陈等镇卫生镇创建通过国家级考核,启动丁堰、江安、吴窑等镇的国家级创建。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生态镇、村创建,2012年新建南通市级以上生态村100个,占比达70%以上,实现国家生态镇全覆盖。扎实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大力推进城市绿地建设,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城市排水和景观照明等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加快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面加快东大街、武庙巷等5个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工作,推进世界长寿博物馆等博物馆群建设,明年在创成江苏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打造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城市。放大世界长寿乡品牌,精心打造银色、古色、红色、绿色文化等特色旅游,推进水绘园创5A级、红十四军公园和长

江药用植物园创4A级风景区进程,确保明年丁堰等5个镇建成省3星级以上乡村文化旅游点,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0%以上。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坚决取缔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化工企业,积极推动合法化工企业进园区;逐步取缔燃煤锅炉,主要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建立健全危险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完善重点污染企业防控制度,重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率100%。积极推进污染减排。提高准入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重点实施热电厂搬迁改造等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严格执行新项目环境影响和能耗评价制度;加快长江镇污水处理扩容改造,加强化工园区信息化管理,有力有效控制污染,确保饮用水安全。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全面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实施镇污水处理提升工程,推进各镇污水管网与路网同步建设,提高管网覆盖面和工业集中区废水接管率,确保明年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达80%以上。

3.全面建设低碳社会。紧紧围绕省低碳经济示范市目标,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全面构建低碳社会。积极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天然气全覆盖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产业体系。全面建设低碳示范园区。加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力度,推进产业链紧密相连;强化园区功能配套建设,完善节能减排设施,实现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低碳出行,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积极打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推广低碳节能建筑,积极推进城乡集聚区光热工程全覆盖,在奥林匹克公园、软件园、档案馆、公共文化中心等公共建筑上示范运用低碳节能材料;开展绿色低碳机关、学校、家庭创建活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六)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建设共享发展家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快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在拓宽“四业富民”渠道、加大“四保惠民”力度的基础上,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确保兑现对全市人民的民生承诺。

1.大力构建高效合理的收入倍增体系。始终坚持将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任务。大力拓宽增收渠道。坚持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和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民众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以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增加转移性收入,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26400元、11700元。大力发展建筑业,推动南通六建、江中集团等龙头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高端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参与家乡建设,做大本地总部经济,确保2012年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力促进充分就业。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提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网”,多渠道实现充分转移、充分就业,确保2012年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达到充分就业标准,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持续推进“千名能人、百亿投入”、村干部“双强双带”、大学生村官创业工程,依托各类技校、成人学校,积极开展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本领,确保2012年净增个体工商户5000户、私营企业1500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0亿元,百户创业率达24%。

2.大力构建发达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围绕创建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示范城市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安定小学、职教中心北扩等重点工程。扎实推动教育“四区联创”,巩固扩大学前

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省(市)优质幼儿园比重,率先建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力开展继续教育,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建立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城乡全覆盖;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确保参合率达100%。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大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老年事业、产业发展,确保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3‰以上。推进其它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市)创建,切实做好省体育现代化县(市)试点工作,全力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强化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不断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世代服务”体系,确保明年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

3.大力构建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形成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提升社会保险覆盖面为目标,着力扩大职工保险人数,确保全市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险参保人数各净增8000人;不断完善被征地和失地农民先保后征、即征即保、应保尽保机制,确保保障金及时发放率达100%;建立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的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机制和财政补助增长机制,完善各项社会保险的转换衔接制度。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低保边缘人群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等制度,持续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动态消除贫困率保持100%。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养老、托老、孤儿收养、社会救助等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大力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服务网络,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断强化住房保障。围绕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的要求,坚持增加投入和创新机制并重,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基本住房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确保全年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600套,新增廉租住房100套。

(七)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人民精神生活。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市,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全面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大力构建富有如皋城市特质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文化凝聚奋斗力量,引领前进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教育,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功能,进一步把全体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奋斗目标上来。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深入推进“爱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大力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传媒主阵地建设,提高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市委新闻网、政府网站等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2.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快标志性工程建设,推进镇村文体设施改造提升,打造城市“15分钟文体圈”、农村“十

里文化圈”,确保广电传媒中心明年5月份正式运行,奥林匹克公园9月份投入使用,美术馆(书画院)、少儿图书馆年底前建成使用,党校、老干部和工青妇活动中心加快建设;着力丰富城乡文化活动,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四送”活动,提升“雉水之夜”广场文化、东皋大讲堂等品牌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突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骨干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软件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如城镇长寿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百亿花木盆景艺术产业园、如皋港生态科技文化养生园等四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文广传媒、中冶文化、长江药用植物园等3个目标10亿元企业,教育培训等3个目标3亿元企业,先锋科技等一批目标亿元以上企业,确保明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

3.全面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多出人才和多出精品互动并进,加快建设如皋文化高地。着力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在文艺创作、文化创意、文化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经营等领域,打造一支既能出精品、兴事业,又能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文化人才队伍,努力形成优秀文化人才促进文化艺术繁荣的良好局面。大力创作文化精品力作。以 “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加快打造展现如皋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大型音画舞蹈诗,加快推进红十四军、李昌钰、冒辟疆等题材影视剧拍摄制作,创作一批体现时代风采的精品力作。致力创优文化发展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和优秀文化人才的关心爱护,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和作品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八)着力加强社会建设,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建成全国社会管理示范城市,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全市基本现代化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环境。

1.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为契机,大力发挥人大在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大力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引导和鼓励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切实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加强人武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进军民共建、双拥创建;充分发挥工青妇、工商联、科协、文联、侨联、残联等群团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2.加大矛盾化解和社会稳控力度。围绕社会和谐,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大源头管理力度。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合理诉求。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土地征用、环境保护、涉农利益等领域的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集预防、受理、调处、化解功能于一体的市镇村调解工作体系,依法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法治如皋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深化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实施法治为民“1+4”工程,强化公民法治驿站标准化运行,深入开展法治南通合格镇、法治建设先进单位等创建活动,力争法治建设满意率达90%以上,建成江苏省首批法治县(市)。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突发公共事件联合处置机制,努力建成“四位一体”智能化应急指挥平台。健全完善网上舆论引导响应、重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新闻发言人作用,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

3.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关键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加强现代防控体系建设。按照全市技防建设“三年规划”要求,全力推进现代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农村技防全覆盖、监控全闭合、城乡技防监控一体化,确保

现代技防镇建设达标率90%以上,规范化运行率100%。健全完善“大巡防”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综治长安服务队”群防群治新机制,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公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8%以上。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资源,进一步推进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等级化创建和村级平台的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新型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把社区建成加强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综合平台。加强人口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以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为外来人口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大力推进外来人员“三集中”服务模式,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面对复杂形势,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面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可靠保证。

1.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在复杂形势中保持高昂斗志。应对严峻困难挑战,必须持续推动思想解放,努力在理念更新中谋划新思路、在复杂环境中探索新路径、在科学发展中开创新局面。要始终树立与基本现代化相一致的目标定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严竣形势、国内经济运行的复杂情况、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大业,需要全市人民牢固树立高点定位、挑战极限、不留余地的拼搏意识,持续激发见贤思齐、见快思超、见强思争的昂扬斗志,以好于开局年发展的要求标准,在探索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实效。要不断强化与基本现代化相合拍的发展取向。坚持把稳与进、好与快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依靠科技、人才的创新驱动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转型升级理念,集约节约、低碳绿色的生态发展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以人为本理念,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长久更好更快发展。要持续保持与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精神风貌。复杂环境和困难是共同的,谁能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谁就能战胜困难、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要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江苏精神和“腾江越海、登高致远”的新时期如皋城市精神,坚持“五加

二、白加黑”,只争朝夕地拼、争分夺秒地抢、一着不让地争,切实防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不断在南通和全省争位次、创佳绩,努力实现第二次“弯道超越”。

2.突出干部队伍建设,在干事创业中激发持续动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要以更有针对的学习提升引领能力。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精心组织党政“一把手”、优秀中青年干部、党政后备干部、骨干企业家、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培训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地向先进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动员、资源整合、开拓创新、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以更加鲜明的导向打造“三宽型”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创新干部考评选任机制,深化年轻干部“四线四百”工程;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善谋大势眼界宽、善于创新思路宽、善聚人心胸襟宽,不为个人名利,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多干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让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为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市各级干部的价值追求。要以更加优化的结构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各级党组织 “一把手”要准确把握宏观大势、政策法规、社情民意,善于吸纳不同意见、善于协调各方力量,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各级党组织一班人在困难中要有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毅力、攻坚克难推进的能力、宣传发动群众的本领,团结实干,高效突破。

3.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在创先争优中打造坚强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深入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进一步提升带头人素质。深化村级干部“活力工程”,以“四有一责”行动为载体,努力造就一支熟悉基层、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加大激励引导力度,最大限度激发所有党组织书记活力,为基本现代化建设争作贡献。要深入推进机关下派第一书记工作,不断深化大学生村官“3112培养工程”,加大从村致富能人中选拔基层干部的力度,着力培养基层组织接班人、创业富民领路人、农民群众贴心人。进一步打造惠民品牌。村级党组织以“十面红旗”、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等活动为抓手,不断激发活力,打造坚强堡垒;新型社区党组织以党的工作全覆盖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两新”组织以“五强五优”活动为平台,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有效性,服务转型升级,助推企业发展;机关党组织以“双联双助”、“优秀服务品牌”创建为载体,提升效能,进一步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城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进一步发挥先锋作用。推动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经常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更高水平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大潮,努力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

4.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在勤政为民中营造优质环境。党的作风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要以亲民爱民的作风践行宗旨。深入开展下基层驻点“三解三促”活动,全面推广党员干部“三理工作法”,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村组、社区和企业,访民情、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使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成为新时期如皋干部的鲜明特征。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责任,把发展惠民作为最大的追求,把务实落实作为最大的使命,切实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先争优。要以清正廉明的作风取信于民。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准则》,大力推进以“两大体系”为重点的惩防体系建设,以严明的纪律保障重大决策的高效落实,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

同志们,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蓝图催人奋进,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任重道远。全市上下务必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务必保持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意志品质,务必保持乘势而上、勇于挑战的豪情干劲,持续推进“两个加快”,深入实施“八项工程”,不断开创如皋科学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在政协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政协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XX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共XX市委员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05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很不寻常的一年。全市上下包括全体政协委员在内的170多万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CC市委

“十五”时期,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五年,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捷报频传,特色优势产业迅速成长,改革开放迈出了新步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市呈现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积极向上的喜人局面。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AA经济发展十佳县(市)”。此外还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AA卫生城市”、“AA园林城市”、“自治区市容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区扫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强化创新意识,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XX市委,向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2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CC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统筹推进富裕XX、文化XX、生态XX、平安XX建设,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坚定不移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重视和改善民生,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开创“十一五”的新辉煌,需要包括广大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确保政协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围绕建设富裕XX、文化XX、生态XXXX,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团结群众、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为构建和谐XX服务。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的《实施意见》,深入扎实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种工作规章和程序,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使政协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要重视和加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为政协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认真倾听来自政协的批评和建议,自觉接受政协和各位委员的监督。文秘114版权所有

各位委员,同志们,朋友们!在充满希望的2012年里,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共创XX更加美好的未来!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在政协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政协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XX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我代表中共XX市委员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05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很不寻常的一年。全市上下包括全体政协委员在内的170多万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CC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AA市各项决策、部署,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战胜了建国以来最大洪水和百年不遇特大山洪的自然灾害,全市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经初步核算,全年全市GDP完成59.91亿元,增长10.50%;财政收入4.18亿元,增长2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90亿元,增长65.07;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增长8.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3元,增长21.56。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为“十五”计划划上圆满的句号。

“十五”时期,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这五年,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捷报频传,特色优势产业迅速成长,改革开放迈出了新步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市呈现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积极向上的喜人局面。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AA经济发展十佳县(市)”。此外还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AA卫生城市”、“AA园林城市”、“自治区市容南珠杯竞赛先进城市”、“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区扫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强化创新意识,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XX市委,向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CC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统筹推进富裕XX、文化XX、生态XX、平安XX建设,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坚定不移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重视和改善民生,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现今年的奋斗目标,开创“十一五”的新辉煌,需要包括广大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各项工作,确保政协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围绕建设富裕XX、文化XX、生态XXXX,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团结群众、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为构建和谐XX服务。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的《实施意见》,深入扎实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种工作规章和程序,进一步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使政协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政协组织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把政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政协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政协工作,妥善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政协按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

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要重视和加强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为政协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要认真倾听来自政协的批评和建议,自觉接受政协和各位委员的监督。好范文版权所有

各位委员,同志们,朋友们!在充满希望的2006年里,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共创XX更加美好的未来!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第五篇:在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2011年8月11日)

仇 和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省委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换届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席团,向各位代表和省委换届指导组各位领导,以及为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代表新当选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对各位代表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这次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全面客观地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谋划了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大会审议通过的市委工作报告,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着眼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为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造福人民而奋斗”。《报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全体代表和社会各方面的心血汗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发展的战略要求,表达了全市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展示了昆明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是指导我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标定位高远、鼓舞人心,思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措施扎实有力、催人奋进。可以说,市第十次党代会对于昆明发展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对推动昆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速跨越崛起、实现跨越腾飞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大会,是一次务实创新、凝聚共识的大会。与以往党代会相比,这次会议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创新之举,就是第一次以“现场观摩+现场直播”的形式召开大会,第一次实行代表提案制度,向每一位代表发放《履职工作日志》。大会专门安排一天时间,组织全体代表,行程300公里,观摩了28个点37个项目;又以电视、网络、电台等多种方式全程直播了大会开幕式。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召开会议,一方面是通过观看展览和现场观摩,增进全体代表对现代新昆明建设成效和跨越式发展成果的全面了解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是通过现场直播,让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参与昆明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对昆明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举措,进行广泛讨论和理性思考。同时,会议期间,全体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大会报告,共商发展大计、共谋跨越良策、共绘宏伟蓝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思辨、建言献策。通过观看展览+现场观摩+现场直播+现场讨论,最终达到感性认识、理性思考和讨论思辨的结合,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跨越的思想共识,为大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将激励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这次大会,是一次发扬民主、团结奋进的大会。肩负着全市29.4万党员的重托和726万各族人民的期盼,全体代表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党章》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在广泛酝酿讨论和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班子,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造福人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会议始终洋溢着民主、团结的气息,充满着求实、奋进的氛围。同时,由于年龄原因和工作需要,九届市委组成人员中的一些同志不再进入十届市委班子。多年来,这些同志为昆明改革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劳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新当选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继承发扬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优良作风,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昆明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催人奋进。全面实现这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既是全体代表的共同责任,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当前,要把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贯彻=学习+研究+落实”的要求,认真学习、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认真研究、找准结合点,突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强化抓落实的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以抓落实的成效来检验贯彻党代会精神的效果。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学习贯彻方案,采取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把党代会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党员和干部,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充分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地各部门要把传达学习党代会精神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研究、紧结合、出硬招、促落实,真正把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各位代表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要带头学习宣传党代会精神,带头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落实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带头在闭会期间围绕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搞调研、提建议、上提案,在创先争优、促进发展、服务群众中当楷模、作表率、立新功。全市共产党员要迅速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人民寄予了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历届市委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的顽强拼搏,市第十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昆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下载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惠娟在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市总工会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2-2-14

    在市总工会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鲁亚飞(2012年2月17日)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总工会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总结回顾过去一年工作,表彰先进集......

    在党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区**镇第十一届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区委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今天就要胜......

    在乡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大均乡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近年来,我县人大代表工作始终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

    在X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同志们: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省纪委四次全会、XX委七次全会和市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经市委同......

    在市第十一届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第十一届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纪委五次全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市委对开好这次会议很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

    在市纪委第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5篇)

    各位委员、同志们:我代表市纪委常委会向市纪委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工作报告,请各位委员审议,并请其他与会同志提出意见。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

    陈惠娟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10月13日)

    陈惠娟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10月13日) 刚才,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费高云部长宣布了省委人事任免决定,市委丁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丁书记对如皋过去的工作给予了充......

    陈惠娟在全市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陈惠娟在全市2009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2009年为全市总体建成全面小康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