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5 06: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

校名:集宁师范学院 班级:10级初教一班

姓名:武润梅 学号:201020314141 指导教师:王建英

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

一、摘要

师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行为,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研究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结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正文

(一)、调查背景

师生关系无疑是教育大厦的石基,因此它对教育教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师生关系就如同人体的血管,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知识的血液在师生之间自由流淌,不良的师生关系就好比是血管中顿生的血栓,并且随着误会的加深,会越积越厚,一旦严重必将阻塞血管,导致整个教育大厦的崩塌。因此,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摸清当下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于2013年04月07日至04月16日这段时间在实习学校开展了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怎样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的师生关系,并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卷 93份,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以上,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达80%以上。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这调查显示,在问卷调查中有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在学校中最怕什么?46.8%的学生承认“在学校里有自己害怕的老师”,37.4%的学生“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们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29.2%的学生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18.2%的学生觉得班主任“动不动就发火”,5%的学生从没单独和老师说过话。30.8%小学生最怕老师“批评或体罚”,经常有“被老师罚站罚跑”、放学后被老师罚留校“、被老师讽刺、挖苦、责骂”、不让进教室听课“、罚抄课文或作业多遍”、“被老师打”等经历的学生,累加起来占学生总数的17.1%,偶然有此经历的学生平均24.1%,女生害怕“老师批评或体罚”的显著高于男生。

还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喜欢老师的微笑吗?你是否看到过老师的微笑?100%的学生喜欢老师的微笑,只有47.5%的学生看到有些老师总是面带微笑

在问卷中回答“有烦恼、心事或想说悄悄话”时,你是否找老师?只有16%的孩子选择找老师,53%的孩子宁愿独自来解决心理困境或闷在心里。

在回答“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时,学生们普遍回答青春活泼、有活力与朝气、不呆板单调、不僵化、幽默、微笑、不打骂人、不讽刺挖苦学生等

由此可见,现在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不容乐观。

(五)、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作为学生应当尊敬老师、理解老师,应当履行一定的道德规范,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但教育实践表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监视对学生的态度、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站在一个准老师的角度上,这里我主要从教师的方面进行论述。

1、转变角色,不断学习。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才能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

2、创设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次,教师要保护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3、尊重学生,亲密和谐。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在现在师生关系中,学生已不再是完全的被动者,不再心甘情愿地充当“绝对服从”的角色,他们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渴望对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因此老师要做到和学生平等相待,互相信任,老师应当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懂得更多一些,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代沟自然变浅了。具体的做法是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换自己的看法。信任是感情产生的基础,而信任又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的,真诚则是要靠思想深处的道德情操和价值信念维系的,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两者间就会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老师信任学生,学生信任老师,这种互动性能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增强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师自身素质以及师德的提高。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理解和期望。学生作为教育情景中的能动主体,也带着自己的学习目的、自我意识水平、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对教师角色产生期待与理解。因此,要是学生从心理接受教师,认可、喜欢教师,作为教师来说,要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学习者和探索者。一方面,应多与学生接触,观察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另一方面,还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谦逊宽容的品质,给与学生持久的影响,促进师生双方积极的认知与行为。

5、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使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锻炼他们的能力。如: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会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观察发现问题。

6、为人师表,用高尚人格来影响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理应像不言的桃李,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文明的举止、和挥洒的谈吐来影响学生,因为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人师表,必须不能忽视细节,弯腰拾起一片废纸,会让学生对老师心生敬佩之情,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首先要做到,就是无言的要求。事实证明,教师时时处处要严格自律,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让学生在教师的举手投足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受到无声的教育。反之,由于忽视了细节,教师形象受到损害,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做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亲密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前提。而师生关系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将会有更多的人为之不懈奋斗,我们期待着教育价值的回归。

第二篇: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调研报告

王博副校长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明天的“太阳”,同时也是交通平安中的弱势群体。因为不少中小学校校舍都在公路沿线,加上交通平安行动措施不全,在他们上学、下学介入道路交通过程中,惨剧经常就在他们身上不时地上演,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平安,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交通事情的不竭发生,既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家长与教师的心,也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更牵动着我们学校干部、老师的心。现就如何使中小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律例,削减中小学生交通事情谈一点粗浅的观点。

一、中小学生易发交通事情的原因

1.中小学生年龄小,活跃好动,行为无常。这种活跃好动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游玩打闹,行走路线转变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肆意穿行,步履俄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喜欢撒把或比试骑车手艺,不注重避让车辆和行人,勾肩搭背前后摆布,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平安意识稀薄,自我呵护意识较差。因为学校老是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培养和训练上,轻视了对学生交通律例和交通平安常识的教授;同时,交警部门因为警力有限,所以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做得不够到位。如今的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平安法》等法令律例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熟悉不足。

3.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与中小学生的手艺不相适宜。跟着社会的迅速成长,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的普遍使用,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和上下学的便利,往往毫不踌躇的就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进修相关的交通律例就上路。正所谓“蒙昧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学生因为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试试。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把握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突发的交通事情举不胜举。

4.家长监护不力,缺乏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呵护。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结伴出玩时,不注重遵守交通律例,违反交通律例的行为时有发生。再就是一些家长自己对交通律例就知之甚微,更无从谈起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不遵守交通律例,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楷模,这些都无形中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平安教育现状及剖析

1.学校教育方面: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令的情形把握不实,缺乏需要的考试、查核和

督导。

2.学生自身方面:一是因为中小学生自身具有素性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进行与道路交通有关的步履时,往往斗劲盲目,不计后果盲撞介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激发道路交通事情。当前,中小学保留在的首要违法行为有:过马路时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俄然横穿道路;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混闹玩耍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二是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平安常识通俗较少。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象,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平安常识相对较少,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经常呈现中小学生骑车上车、三五成群,步行上路,不守交规,搭乘公车不守秩序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公安交通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警力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

一、死板。上交通平安法制课、作交通平安宣传教育陈述、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常用的几种宣传体例。

三、如何增强中 小学生交通平安工作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元月份以来,道路交通事情衰亡人数初度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衰亡。其中有近3万名儿童在交通事情中受伤,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中小学生交通事情的发生,不仅直接造成人身伤亡,而且使无数个幸福的家庭片霎间支离破碎;不仅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影响黉舍的正常教育,也让家庭心里不安,影响家长的生活、工作秩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家长的依靠,学生交通平安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平。同时,学生的交通平安也需要在党委、政府率领下,公安交通部门、教育行政点部门、宣传部门、法制部门以及学校、家长、学生等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阶级配合来完成。公安部建造的“篮球女孩”警示片真实反映了一个花季女孩的被无情的车轮碾碎了幸福的童年,给广大观众带来了的视觉冲击力。交通事情已成为威胁中小学生生命平安的一个主要身分,他们的交通平安已成为了一个不容轻忽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因为党委政府的高度正视和社会各界的配合全力,我校未发生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情,但影响中小学生交通平安的隐患还存在,中小学生交通平安形势不容乐不美观。所以,增强和改进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公安交警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的首要本能机能部门,对中小学生开展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是交警义不容辞的责任。自交通平安宣传“五进”开展以来,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问题被摆上了主要的议事日程。在对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平安教育状况剖析之后,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理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齐抓共管,彼此配合的教育模式。交警部门作为交通平安宣传教育的首要力量,在充实发扬自身本能机能的同时,还要积极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紧密配合,成立起协调联动的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同挑起中小学生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担,经由过程不懈地全力,不竭晋升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意识。

二是周全提高交警队伍的素质,充实阐扬本能机能浸染。交管部门是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的首要力量,可是因为交警队伍警力有限,日常工作量较年夜,年夜多是平易近警都奋战在交管工作的第一线,从而造成了宣传警力严重不足,单凭两三小我的力量根柢无法知足当前交通平安宣传工作的需要。是以,这就要求我们打造出一支政治判定、素质过硬的交警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我们经常说到一句话。可是,要真正实现“自身硬”的尺度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必需要增强对交警的教育培训力度,为搞好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本。

三是成立交通平安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持久地、系统地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宣传工作持久处在一个落伍的状况,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已较着不合适时代的要求。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成立交通平安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长抓不懈,战胜泛泛心态,全力将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晋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道路交通平安宣传教育是让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使学生把握必要的交通平安常识,并在介入道路交通中,自觉地运用这些常识,从而达到避免交通事情、呵护自身平安的目的。在开展交通平安宣传教育中,公安交警部门理当有针对性地采纳以下几点具体做法:一是由交警或教员将交通平安常识以课堂教学的体例向学生进行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向学生教授交通平安法令律例的内容,促使学生育成正确的走路、骑车、搭车习惯。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一些集常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形式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学生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

总之,我国中小学生近2亿,这是一个复杂的群体,面临复杂的交通现状,短期行为和姑且性的法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宣传教育是呵护学生交通平安的需要手段,但不是全数,只有全社会配合担责、配合呵护,才会让道路交通事情等意外危险远离孩子,才能保证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临河区园丁学校

2012年11月6日

第三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过程

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认知、情感与行为交往为主要互动形式的心理关系。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况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情绪情感、自我概念等方面发展,而且对学生的社会化与同伴关系有着主要影响。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当前师生关系存在很多不融洽与冲突的地方,在全部5类压力性质生活事件中,师生关系方面压力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学习压力,排在第二位,这已经成为校园环境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如何改善与提高师生关系的质量,成为促进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创建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结合师生互动理论及国内实际特点,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综述和随访的方法,随机选择宣武区部分中小学校的师生及家长为调查对象,考察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与特点、师生关系对学生学校生活的影响以及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等三个方面,揭示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特点,对于诊断、改善与提高当前北京市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质量,促进青少年认知、情绪性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结论及分析

首先,当前宣武区中小学师生关系的总体状况令人满意,师生关系互动表现出明显的“严中有爱”与“严慈共济”的特点。教师的职业操守、专业水平和责任心、爱心都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质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育观念、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师生间的不融洽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与隔阂感,表现在中小学生在遭遇困境时不易对教师敞开心扉,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学生愿意与老师说出心里话。值得注意的是,调查问卷设置开放性题目,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分别考察当前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其结果惊人的相似,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缺乏稳定、持续、有效的沟通,而且调查显示,目前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班主任教师非常倾向于对学生采取支配、控制、管治的态度和行为,并且在一这点上相当一致。

令人欣慰的是,师生间存在的沟通障碍并未影响双方对于和谐师生关系内涵的理解,学生与教师最渴望的师生关系具有高度一致性。

那学生所渴望的好教师与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们让学生评价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排在前五位的是,学生渴望教师和蔼可亲、有亲和

力、脾气好;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信任鼓励学生;能够理解、宽容与关心学生;幽默风趣,有人格魅力;认真负责,表现出学生渴望与教师建立信任平等、关心理解、轻松愉快与和谐融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与教师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一致的,72%的教师希望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平等尊重、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

由此看来,即使师生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融洽因素,但是朝夕与共的相处已经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千丝万缕的感情联系,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其次,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具有引导性的作用。研究表明,不论在哪个年级段,师生关系都显著地影响着学生的学校适应,包括学习适应性和学校生活适应性。而不同年级的教师,在友善帮助学生的行为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尤其是在小学五年级和中学初

二、高二年级之间,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给与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同样,小学高级教师与中学二级教师之间相比,表现出更高的控制和支配特点。这说明,严格、支配这样的教师特点,跟帮助、亲和的教育态度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一位教师可以既是和蔼可亲的,又是严格、不容懈怠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与控制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教师对学生友善、帮助与亲和力有助于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

这个结果需要我们去考虑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感知。研究表明,1-5年教龄组的班主任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更倾向于对学生批评控制与严格管理的风格,随着资历的加深,教师在“友善”“帮助”行为上有增加变化的趋势。1-5年的教师正处于关注自我生存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主要关心自己是否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此时教师们关注的是班级的经营管理、上级的视察评价、学生与同事的肯定、接纳等,因而比较关注对班级的纪律管理与控制力。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越有信心,则越能够保持对班级的领导与控制力;对教学失去热情的教师影响到对学生的友善与帮助行为的实施。当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与自信心解决学生问题时,则更能够在师生互动中相信自己会对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因而能够促使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采取主动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因而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与职业精神,增强师生互动中的亲和、帮助与支持性行为,是教师教育在如何激励教师方面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再次,不同年龄段学生由于心理成熟期的不同对师生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师生关系的质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显著地体现在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方面。

研究显示,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更加感受到与教师的亲近与友善,这与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在师生互动的类型方面,小学生感知到师生的互动与交往更多是“亲近威严型”;中学生

则更倾向于感到师生关系的“规范管理型”。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比较,中学阶段的明显特点之一是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控制,纪律约束、规则和限制,而小学中比较个人化的,比较亲密的师生关系不再受重视。

而中学生的整个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虽然开始产生,但还达不到稳定。自我认识还处于萌芽阶段, 一种独立的个性尚未完成形成有关。在这一时期, 外界的帮助与关怀对于他们各自心理的成熟极其重要。无疑,在学校里老师的帮助与关怀占有主导地位,在他们此时期友谊的需要中, 师生关系对他们影响尤其重大。他们与老师发展的良好关系往往被视为是老师对自己的肯定的评价。这不仅仅体现在小学、初中阶段,到了高中阶段,一种强烈的独立与批判意识形成了,此时接受老师的影响逐渐减少,他们自己有了较强的自我评价倾向。虽然反抗意识日益加强,但在反抗的背面,仍然存在着不安,他们也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来要求老师能很好地理解和指导自己。由此可见,高中阶段仍然需要老师给予的友谊与肯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启示与建议

教学与师生互动的立足点应在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评价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师生互动风格对学生的认知性的、知识学习的影响是相当积极的,对于学生情绪和社会方面的成长的影响也是正面的。教师在改善和提高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比较看重教师的性格与人格感染力,其次是尊重、理解学生;再次,教学水平高也是学生评价好教师的一个主要标准。教师如何建立沟通、理解、宽松、公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最需要着手改进的地方。

教师如何把握这种“宽严”结合的度,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应考虑的问题。在本研究的开放性题目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希望老师要求严格但不要过于苛刻;希望与老师之间像朋友,信任平等、关心理解、轻松愉快,和谐融洽而不是严师。在对班主任教师提出的改进方面,学生希望老师不要过于严格与严厉,不要“整天扳着脸,那么严肃”,希望老师每天“多笑笑”。可以看出,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过度严格与严厉。

因此如何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帮助教师消除不良的师生关系,真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研究者所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处理问题时本着理解、尊重的原则,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发展中的差异,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这也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渡过入职初期的逆转阶段而迅速成长。

第四篇:从师生关系谈中小学生思想教育问题

从师生关系谈中小学生思想教育问题

编者按:从前“老师”是一种权威的化身,尤其在中小学时代,学生更是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社会规范的解体,老师权威的偶像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的角色遭受到严厉的挑战。在大学校园事件愈演愈烈的同时,向来平静无波的中小学,亦有风声鹤唳之势,校园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令人触目惊心,此一现象与问题值得关怀与深思。

是经师也是人师是老师也是朋友

立法委员洪秀柱首先指出:过去,国人对于“老师”这个角色一直非常看重,例如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这两句话中,将老师看作是父亲或是仅次于双亲的角色,地位崇高而重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师生关系有相当大的转变。过去把老师奉为威权化身的观念逐渐解体,在“自由”、“民主”意识普遍抬头之下,学生对老师行为不满,敢公然提出抗争,这无疑是对老师的一记当头棒喝。解决校园问题的根本之道,是从现代师生关系的定位谈起。

洪委员认为,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时,一方面打破了老师威权的偶像,另方面对老师角色的期许,也得随之而调整。过去,一直把教人读书及做人的老师看做是“神”。既是神,便不会犯错。可是老师毕竟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老师做法失当,只要愿意承认错误,仍然可龋今天的学生不再像过去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因此,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成为现代老师必须接受的新观念。当然,尊重学生并不表示老师得一味顺从学生意见而放弃管教责任。今天学生的特质已是:活泼有余,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抱负水准提高,受挫能力、忍耐力、包容力、勤奋精神均降低。根据一项统计,台湾9--13岁学生的科技、数学能力名列世界前13名,而道德判断力却瞠乎其后,面对此种辅导学生性质的转变,老师的管教更显重要。

管教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老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观念,不妨多关心他们,多用他们的语言与之交谈,尽量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去除他们对老师威权的防线后,学生便很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底的话。

老师除了改变观念之外,还应接受再教育,做老师的不要以为教书就可以不必读书了,现在孩子接受四面八方资讯管道多,老师亦非唯一的资讯来源,唯有老师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而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立于不坠之地。

另外,强化老师的辅导观念与技巧亦属迫切。如果教学方式、教材内容能随时更新,适合学生的需求,则教育效果当会更好。

在增进师生互动方面,校方应主动设立一个具公信力、公正、客观的申诉管道,使学生得以表达意见,宣泄不满情绪,或许可以降低师生关系紧张的程度。

归究起来,校园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皆有责任。根据青辅会出版的青少年白皮书所作的统计,近6年青少年问题的产生,以家庭因素居首,约占40%,社会因素居次,占20%--24%,包括交友不慎或社会环境不良等情形。

再其次是心理因素只占5%--9%,可见家庭教育责任之重大。

社会方面造成的青少年问题颇值得深究的是大众媒体所塑造的暴力现象,常使是非不明、价值观念混淆的青少年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

家庭教育不健全,社会环境不良,光靠学校如何能教育出健康的下一代。教育下一代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出现有问题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学校的错、家庭、社会都难辞其咎,当然学生本人也该检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个经师,更是个人师。任凭社会变迁,应该还是不能摇撼传统老师的角色。如果未来的校园像一个超级市场,老师是售货员,资料与课本是产品,学生是顾客,买方视需要而定,向卖方买取国文、英文、数学等产品,学成后,银货两讫,互不亏欠。如果校园这样的商品化,非但不具人性,而且悲哀。

师大附中校长苏清守表示:师生冲突一事,古今中外皆然,并不能因为特殊案例,而使老师找到放弃职责的借口。一般而言,老师具有训导、教育、辅导的义务。师生发生冲突,应找到原因,寻求解决之道,决不能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之所以发生校园案例,大半是不明事理的学生、家长碰上不称职的老师造成的。如果有好学生、好象长、好老师,岂能有不正常的校园文化。不要一有问题发生,就拼命揭人隐私。只看到校园的阴暗面,对于那些发挥人性光明面的感人事迹,既不闻问,也不鼓励。要知道老师也需要家长及社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老师才会愈教愈起劲。

就文化观点来看,东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东方文化是仁道的思想,强调人情、伦理;西方文化较为理性,强调科学、民主。近来欧风东渐,许多人想放弃自己的伦理、道德、却又无法尽取西方文化理智之精髓,社会的价值观将随之而混淆。

太过强调西式“速食文化”的结果是

:学校、家长都渴求教育的成果,特别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指标。须知辅导、教学、训导无法速成,要靠长期耕耘,才能见效。

就伦理方面来看,现在的社会是“父不父,子不子”,伦理已趋破产。虽不敢说有家庭问题的孩子,必然产生不良行为,但却可归纳出: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必然源于有问题的家庭。例如夫妻感情失和、分居、意识不同、管教不一致的家庭,孩子缺乏父母之爱,行为必然乖戾,问题便显现于学校。

人口政策也与学生行为有关系。现在“两个正好,一个不少”的时代政策下的宠儿,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由早期的“重量”转变成“重质”;由于子女数少,家长格外宠爱。过分宠爱、溺爱的结果,就宠坏了小孩。其实,小孩犯错,就应该管教、纠正,不应该因为生得少,就把他当宝贝而宠坏了他。

家庭是孩子最早社会化的机构,孩子的行为,最早是向父母学习而来。如果父母亲的管教强调自我管理、自治,孩子也会懂得洁身自爱,自我约束;而如果父母放任小孩的行为,小孩便会目中无人,无法无天。在家里如此,在校亦然。

现代家长得从自身做起,身教更重于言教。

社会化的每一个过程,的确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因此,有怎样的社会,也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文化,也就有怎样的次级文化。我们的社会,尤其媒体及商业活动,处处充满了不良示范,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学生而言,容易受到蛊惑;而新来文化与原来学得的文化未必相容,导致角色混淆,价值观益加模糊。对于这样的次文化,老师更不能放弃辅导的责任。

学校教育讲求五育并重,各校落实此一理念的情况不一,为使学生五育均衡发展,校方应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位学生视性向而定,发展自我才能。不论德育、体育、群育、美育都与智育一样重要。只要在任何一项领域里,有杰出的表现,都值得鼓励、如此一来,学生各有其才,各展所长,便能减少校园问题之发生。

增进师生互动,固然是减少师生冲突之道,但是师生间的关系仍是一种上对下的关系,并非平行关系。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具有价值判断的活动,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改过迁善。不过师生之道,仍有其分际,不能全然打破。

欲解决校园问题,学校应建立一套由资深老师、辅导人员、训导人员所组成的网络,适时共商合宜的解决办法,以求化问题于无形;此外,校外的资源及家长会的功能,也应多加发挥,可使校园冲突降至最低点。

全华国中寇师林孟华的教学心得是:媒体的报道,经常有失公允、客观。只要老师对学生的管教稍加严格,即大加挞伐。相反,对于受学生恶言恶行相待的老师,媒体却不讨论学生的做法有无可议之处,反以双重标准只追究是否老师管理过当,否则怎会招致学生如此对待?她期待具社会责任观的媒体,能够多站在老师的立场也为他们说说话。

林孟华说:“老师兼导师的苦,没人知!老师每天7点半进教室,陪学生早读、整理教室,8点钟开始上第一堂课。到了中午得陪学生午修,自12点40分起至1点10分,下午4点30分放学,又得陪学生搞卫生,一天要忙上9个钟头,已逾越了劳基法每日工时的规定了!”

以1:40的师生比例而言,老师的工作责任真是太重了。国中生是人格最具有可塑性的时期,也最容易情绪激动。每位学生都是一个“风暴”。40位学生轮流来个周期性风暴,那做老师的简直要疲于奔命。

在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下,出现了一群有别干传统思维、行为的“新新人类”。

他们特异的穿着打扮与崇拜明星偶像的心态,转移了他们对课业的注意力。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新新人类对物不珍惜,对人不关怀的冷漠感,使老师教起书来不但难上加难,而且毫无成就感。

为走向教学正常化,学校以常态分配方式编班,不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完全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教材教学生。为使资质平庸的学生都能听懂,老师教得浅显,又使得资优的学生感到不满足。若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课讲得太深,则又使资质平庸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常态编班的结果是顾此失彼。

我们当老师的绝对愿意付出爱心、耐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来教。

可是面对社会对老师常有些不平的怨言,实在令人心灰意冷;究竟什么时候大众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老师这个角色?我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关爱!

台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杨龙立教授指出:以前和现在一样都有校园问题,只不过过去未加报道,局外人不清楚。其实,古今校园问题不同之处还在于问题的严重程度。目前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的确令人心忧。

校园师生关系的转变,可从师范教育的方式说起。五六十年代,培植师范生的方式为军事化管理。他们逆来顺受,责任心强。当这群师范生毕业踏入校园执教后,对于校长的要求也是唯命是从。即使负担过重,还是二话不说,一肩扛了下来。不过,现在的师范生,要求自主、自律的声浪大为提高,所受教育环境及方式有别于从前。当老师后,对于校长的要求他不照单全收,而是衡外情量己力,老师对上级的关系已有所转变。

尽管老师之于校长的自主性提高,但在对下的权威上也逐渐丧失。从前自校长→老师→学生顺向发展,现在则是校长、老师都丧失了对学生的权威性。因此,校园不再像过去由上而下那么单纯,每一角色多少都对上有些反作用力,使得冲突时有发生,愈演愈烈。老师逐渐丧失权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另方面也是资讯多元化的结果。现在学生的资讯来源可多了。从小家长就把孩子送进才艺教室、科学教室。长期下来,某些学生在某单项学科的能力可能已超过老师,老师的权威性自然丧失。还有在外补习功课的学生,受补习班老师的影响甚深。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信赖度已大大降低。

再者,学生对知识不看重,也导致师生关系疏离。从前的学生执著于课业,认为以后的发展与所学密切相关;现在的学生则轻视课业。认为书念得好不一定有成就,而且在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之中,有很多不见得书读得好,因此更增加了他们不必靠读书求成功的信念。

在如何减少冲突方面,杨龙立指出:老师的观念得改变。必须认清“学生不像从前一样会言听计从”的事实。在向学生传达命令之前,请先以他的立场想想:“真的是对他好吗?”其次,以前直来直往的教学方式亦得调整。现在的教学,不要以为有传播,必会有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说服技巧,巧妙地使学生经由认知而改变其态度,进一步改变其行为。这些说服的技巧与理论,可以经由老师再教育而得,所以老师也不能停止学习。

在学生方面,如果对老师某些做法感到不满时,可以先向老师反映,如果确有其事,他却不虚心接受,反而有些失态,学生不要立即与老师正面冲突,退让一步后,再适时向训导人员报告,在理字上站得住脚,在事件上学生已拥有较多的优势。有一位体育老师处罚女学生事件,曾被公诸报端。固然老师处置过当,但追究事件发生的原因,女学生也难辞其咎,因为在事发之际,她并未退让,也恶言恶行以待。所以在整个事件上,她虽是受害者,却不全然是个赢家。

要重建校园伦理,师生双方必须定出合情合理的规范,双方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互动,只要彼此不逾矩,师生冲突的事件,即能化弭于无形。

重建校园伦理,不单是学校的责任,追本溯源得从家庭做起。在家庭中,家长对于小孩不能大放松,也不能大严苛。要让他们养成自津的习惯,看似自由,其实又有规范,这样的管教技巧,父母有必要学会。

学校则要主动教导学生如何判断是非,并循正常管道反映自己的意见。至于那些不配当老师的人,主管机关及学校应该把他清除出去,以保持校园的安定与健康。

天真可爱,在他们的眼中老师是个神;师生之间除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外,国小学童与老师更有“亦亲”的关系。平常,老师像是孩童们的家长一般,无微不至地守护着他们。

对于近来时有所闻的校园事件,毛颖芝的看法是,个案不足以推断所有的校园皆如此,就像父母虐待孩子的事情也频频发生,但是否就可推断天下父母都会虐待孩子呢?事实上,大部分老师仍是敬业乐群,认真负责的。只是新闻报道多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原则,致使外界对优良教师的事迹一无所知!

随着都市化的发展,校园的班级数目增多,学生人数增长快速。因此,学生呈现一种“匿名性”的倾向。心想除了班主任、授课老师外,大部分老师及训练人员都喊不出他的名字。任何不适当的行为,反正也不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校规形同虚设,管教学生益加困难。

教小孩并不困难,得降低自己的心理年龄与小孩谈话。大人们不能用自己经验内的事物和他们谈,这样便无法交流,另一方面,爱心、耐心仍是教育孩童的不二法门。该童的智慧是逐渐增长的,并非一蹴可就。大人千万不可过于急躁。

事缓则圆,等他的年龄到了,开了窍了,自然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教导小孩时,遇事如何能疏通自己的情绪也颇为重要。在学得这些方法后,便能在不伤害人的情况下宣泄情绪,也能减少与人发生冲突的机会。

专业作家温小平指出:父母亲的价值观有别子小孩,对于一些牵涉孩童事物的问题,常会以主观想法做价值判断。就拿交友这件事来说,父母亲多半会要求小孩与好孩子一起,不要与坏孩子做朋友。但什么是好孩子,什么又是坏孩子?

一般而言,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成绩好,最好还是模范生。基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他们便希望小孩与这类自己认为是“好孩子”的人做朋友。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小孩则不认为成绩好、有钱有地位家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因此做父母亲的也得设身处地用小孩的想法来看事情,不要只重成绩,不重操守。

如何增进师生互动,家长也有责任。例如联络簿扮演师生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许多家长往往只是签名了事,从不利用它与老师作进一步沟通;甚至有的让小孩自己拿了图章盖,从不过问小孩学校的事。而家长会,顾名思义应该是由父母亲共同参与的盛会。教育不单是妇女的责任,男女共同参与,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另外,家长应该安排固定时间与小孩聊天,主动谈他的学校、他的老师、同学,不要以为把他放到才艺班就是对小孩好,父母亲若能经常和小孩谈心,可以掌握到小孩成长的脉动及分享他成长的喜悦,不会和他成长的经验脱节。等到小孩长大,才赫然发现他怎么改变那么多,甚至变得有点陌生了。

小孩也有双重性格的特征,如果为人父母不主动了解小孩在家与在校的行为,将只能了解在家里的表现。有些小孩在家懒散,可是在学校却热心公益。做父母的如果不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不与他谈心,便以为小孩不乖,经常给予苛责,小孩的心里将难以平衡。原来父母对他的行为只有批评,得不到赞美,因此在家不愿做家事,说不定连带影响他在学校服务的意愿。

小孩非常希望他人的认同及肯定,父母亲或老师如果经常只给他批评,而不给他赞美,小孩的情绪便大受影响。根据许多学生的反映,毕业后还会怀念的老师,通常都是能够以他们的心态和学生相处的老师,可见了解小孩的需求非常重要。

小孩最天真无邪,内心世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幻想,可以通过演讲、作文、绘画、周记等多种渠道表达出来。学校愿主动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赛活动、观摩活动,让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尽情发挥,借以培养出孩童的自信心。

目前各校的辅导人员极为缺乏,每15班才配备一位辅导人员。如果能在现有导师制度之外,每班再加一位辅导老师专门管理学生的生活,由于没有分数压力,师生关系或许更为融洽。

大众传播媒体具有议题设定的效果,荧屏或语言所塑造出来的形象经常构成青少年的价值观。在媒体一片崇尚金钱主义、崇拜偶像声浪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次文化也以此为核心。倘若媒体能因拥有如此巨大影响力而激浊扬清,隐恶扬善,则功利主义的青少年次文化便可改变,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才能产生效用。

教育部训育委员会第三组主任郑崇趁表示:校园出现问题,事实上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负责。因为学校无法独立于社会之外自成一个体系,家庭则是构成社会的最基础单元,与学校具有密切的联结关系。

据研究,青少年犯罪率与成长率均较成人为低,显示青少年问题不如成人问题严重,更何况青少年的犯罪倾向,也多半是向成人学习而来,因此把青少年问题一味归给学校颇不公平。

为改善校园问题,教育部已制定辅导工作7年计划,自1991年7月开始实施,至1997年6月截止,活动重点分短期、长期两大项。就短期而言,系针对中小学老师开办辅导进修课程。课程分三种:

(一)基础辅导知能的研习,提供辅导课程的训练,使具有初步辅导观念、辅导态度;

(二)在师范学院开设辅导学分班,鼓励更多老师修辅导学分;

(三)举办主题辅导工作坊研习会,把一些老师们耳熟能详的辅导理论,借由工作坊研习,实地应用出来。

就长期而言,有三项努力重点:

一、建立辅导网络。解决青少年问题,光靠老师力量并不够,若能结合学校辅导人员、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人员、综合医院心理治疗人员、心理卫生单位心理卫生人员、热心辅导的社会义工组成一个网络,利用电话语音系统或服务手册分发的方式,提供各级学校、学生利用。

二、加强办理生涯辅导。学校辅导学生的层面包括心理、学习、生活、生涯四个层面。前三项属补救性工作,只有生涯辅导是预防性的工作。由于教育本意在于“预防甚于治疗”,生涯辅导遂成为辅导工作的主流。

三、规划“璞玉”、“朝阳”、“春晖”、“携手”四项专案措施。辅导学生少年及有吸食安非他命、自杀倾向、对学校适应困难情形的学生,使其充分就学、就业。

另外,教育部本身也设立咨询顾问小组,提供咨询及支援服务,且针对有自杀倾向、自我伤害及性暴力、性侵犯等情事,预设自我伤害危机处理小组及两性教育咨询小组,以防止这类问题的越来越严重,并进一步防患于未然。郑崇趁相信:辅导计划再加上发展改进国民中学技艺教育计划,将能使校园问题获致改善。

第五篇:关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研报告

杭州市教科所最近发布一份关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研报告--

中小学生学习时间远远超过成人工作时间

陈松(化名)在杭城一所民办初中读初二,站在我面前的他一脸渴望睡眠的表情。

陈松笑称,了解了他每天的时间表,就能理解为什么总是一张睡不醒的脸了。

“每天早上6点15分起床;吃早饭;骑车半小时到学校;7点15分前一定要到校早自习;下午5点多才放学;骑车回家差不多18点;吃晚饭;写作业到22点;睡觉。”

这样的生活持续五天。周六要参加老妈报的补习班,周日大部分时间则在家写作业。

陈松的生活,是杭城大多数学生的一个缩影。

正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今年10月底,杭州市教育局下了“禁补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双休日变相补课。

但是,我们的孩子累吗?学习负担重吗?到底有多重?

最近,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出版的一项有关中小学生“轻负高质”的调查报告,对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了量化:对照成人的工作时间,小学生的学习相当于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初中生每天“工作”11小时,高中生每天“工作”12.5小时;而且他们的工作没有任何报酬,顶着压力,奋力拼搏„„

孩子作业做到晚上10点

妈妈每天心疼地催着睡觉

“原来周六上午学校有课,现在不补课了,老妈给报了个数学补习班,懒觉啊没得睡,两个小时掐掉;下午去少年宫学画画。周日在家里做作业。”陈松说,“现在希望快点中考,早点考完可以什么都不想地休息两个月!”

“一天在学校的时间近10个小时,回来作业时间起码要花上3个小时。他的数学不是很好,有时候还会做到晚上10点。孩子又很要强,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我心急火燎地催他睡觉。”陈妈妈说。

“他们学校都是尖子生,作业难度很大,其实孩子的成绩也有中上,但竞争实在太激烈了。”陈妈妈说,为了儿子,她也要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给孩子做早饭,然后6:15分准时叫孩子起床。

“每天几乎没时间让他做喜欢的事情。他很喜欢历史,喜欢看书,看的书比我们都深很多,像《史记》、《资治通鉴》,但他也没时间看。他还喜欢踢球,也很少有时间。在目前的情况来看,真的很难素质教育。”陈妈妈一脸无奈。

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

每天临睡前

纠结“还有课文没有背”

吴先生的女儿在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

吴先生说,当时花了大力气让女儿进了一个家长们口中“班主任最牛”的班。

“听说这个老师带的每届学生成绩都是最好的。”吴先生原本很得意女儿进了最好的班,但最近却有些后悔,因为才一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老会说“爸爸,我还有书没有背,我睡不着”。

“才一年级就那么累,要承担那么多,我真的后悔死了。”

吴先生说,女儿每天倒是没有书面作业,但是班主任让他们每个人都去买了一本“每日一诵”。

“一诵不就是读一遍吗?扩大阅读量我很赞成。但我们这个班主任却要求每天背一篇,每天机械劳动,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吗?我觉得毫无意义,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最夸张的是,女儿班里有几个孩子家里人当老师的,已经把一年级的全部课程都学完了,搞得其他人压力很大。我们很多家长在群里天天抱怨,但也没办法改变什么。”

但信奉“素质教育”的吴先生坚持每天给女儿一段自由时间。

“每天晚饭后带她出去玩,跑跑跳跳,疯玩一个小时。我告诉她,这段时间你什么都不要想,开开心心地玩就好。这一个小时是雷打不动的,我希望不管怎么样,有一个好身体是第一位的,那么小,千万不要被课程压垮。双休日也尽量多带她出去玩玩,接触下大自然。周末也只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因为她特别喜欢跳舞。和她的很多同学相比,她真的算很轻松了。”但是吴先生坦言,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素质教育”能坚持多久,这一小时雷打不动的疯玩时间,能继续到几时。

最近,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出版的一项有关中小学生“轻负高质”的调查

报告,对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了量化:对照成人的工作时间,小学生的学习相当于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初中生每天“工作”11小时,高中生每天“工作”12.5小时;而且他们的工作没有任何报酬,顶着压力,奋力拼搏„„

孩子作业做到晚上10点

妈妈每天心疼地催着睡觉

“原来周六上午学校有课,现在不补课了,老妈给报了个数学补习班,懒觉啊没得睡,两个小时掐掉;下午去少年宫学画画。周日在家里做作业。”陈松说,“现在希望快点中考,早点考完可以什么都不想地休息两个月!”

“一天在学校的时间近10个小时,回来作业时间起码要花上3个小时。他的数学不是很好,有时候还会做到晚上10点。孩子又很要强,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我心急火燎地催他睡觉。”陈妈妈说。

“他们学校都是尖子生,作业难度很大,其实孩子的成绩也有中上,但竞争实在太激烈了。”陈妈妈说,为了儿子,她也要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给孩子做早饭,然后6:15分准时叫孩子起床。

“每天几乎没时间让他做喜欢的事情。他很喜欢历史,喜欢看书,看的书比我们都深很多,像《史记》、《资治通鉴》,但他也没时间看。他还喜欢踢球,也很少有时间。在目前的情况来看,真的很难素质教育。”陈妈妈一脸无奈。

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

每天临睡前

纠结“还有课文没有背”

吴先生的女儿在一所公办小学读一年级。

吴先生说,当时花了大力气让女儿进了一个家长们口中“班主任最牛”的班。

“听说这个老师带的每届学生成绩都是最好的。”吴先生原本很得意女儿进了最好的班,但最近却有些后悔,因为才一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老会说“爸爸,我还有书没有背,我睡不着”。

“才一年级就那么累,要承担那么多,我真的后悔死了。”

吴先生说,女儿每天倒是没有书面作业,但是班主任让他们每个人都去买了一本“每日一诵”。

“一诵不就是读一遍吗?扩大阅读量我很赞成。但我们这个班主任却要求每天背一篇,每天机械劳动,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吗?我觉得毫无意义,只会增加孩子的负担。”

“最夸张的是,女儿班里有几个孩子家里人当老师的,已经把一年级的全部课程都学完了,搞得其他人压力很大。我们很多家长在群里天天抱怨,但也没办法改变什么。”

但信奉“素质教育”的吴先生坚持每天给女儿一段自由时间。

“每天晚饭后带她出去玩,跑跑跳跳,疯玩一个小时。我告诉她,这段时间你什么都不要想,开开心心地玩就好。这一个小时是雷打不动的,我希望不管怎么样,有一个好身体是第一位的,那么小,千万不要被课程压垮。双休日也尽量多带她出去玩玩,接触下大自然。周末也只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因为她特别喜欢跳舞。和她的很多同学相比,她真的算很轻松了。”但是吴先生坦言,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素质教育”能坚持多久,这一小时雷打不动的疯玩时间,能继续到几时。

下载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家庭教育的配合、社会教育的规范。家......

    关于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调研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调研报告调研人:张凤英 调研时间:2012年6月16日目录一、调研的基本情况------------------------------1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课外活动 调研报告 目 录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小组 三、调研对象 四、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五、调研正文 六、结论与对策 一、调研背景 为深入贯彻团省委关......

    县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县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县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的要求,教育局就我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调研。现......

    中小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小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末,全县共有专业客运企业12家,二级客运站1家,三级客运站1家,四级客运站4家,拥有营运客车259辆5405座,开通各类班线112条,其中省际17条,拥有营运......

    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人大代表反映的加强普法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普法教育的意见,该市司法、教育行政部门经深入调研后,实事求是地反映该市当前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状况及存在......

    县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的要求,教育局就我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xx、xx两所中学有2俩校车,供接送本校教职工......

    县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调研报告

    县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的要求,教育局就我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