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社区文化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15 06:0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社区文化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社区文化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篇:谈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社区文化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

谈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社区文化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成为城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

新疆的库尔勒市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市区建成面积3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0万,辖2个镇,9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和6个国营农牧园艺场,是一个有着维、蒙、回、汉等23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社区文化建设为库尔勒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0力城市等荣誉作出了特殊贡献,纵观几年来的社区文化建设在组织活动和管理建设方面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发挥社区文化的功能作用,是摆在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让居民精神振作起来:

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载体,是由生活在这个区域内无数个家庭和单位组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下,努力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随着我国进入高龄社会,社区有一大部分是离退休老人和无业居民,对离退休老人来说,当年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已远离他们,自然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而无业居民由于生活上的闲散,常常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很难体会到对集体的一种依附感,因此常常会产生一种孤独,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从而引发他们时常对儿女的责备,对生活的失望,对社会的偏见,导致家庭不和,邻居里不睦,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腰鼓、秧歌、功夫扇、太极拳剑强身活动,举办武术表演、体育竞赛、书画展、电影展映、手工艺品展览等竟赛活动,1 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能振奋精神,达到以文“化”人,以文“化”城,形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社会新风尚。

2、让居民之间团结起来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讲的是发展,而发展的前提是稳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生活在多民族社区里,尽管每个人的面孔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生活信仰不同,语言交流不同,但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营造一种可亲可近的氛围,他能把许多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表演、竟赛、展览等文体活动彼此交流,相亲相近,消除陌生与误会,增进了解与协作,只有共同创造这个良性循环的氛围,才能达到社区的和谐。

3、让居民的生活充实起来

在过去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为生存而奔忙,没有时间、精力和财力从事休闲、娱乐和健身活动。随着生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才会有多余的时间,有一定的财力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人们越富裕,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对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也就越强烈。在社区利用文化优势开展“优秀图书展销”、群众“剪纸、书画、摄影”展览、“中老年秧歌、迪斯科比赛”、“世纪集体婚礼”、老年艺术节文艺汇演;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开展斗鸡、麦西来甫比赛、劳动技能竟赛和各种培训,让居民有充分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认知自己在社会中才干,才使树立生活的信心,充满对未来的希望。

3、让居民身心健康起来

最近在老百性中流行着一种祝福语“祝你心理健康、身体快乐,”虽谈不上是什么哲理名言,但却很有道理,这说的是一种身体和心理 2 的平衡与和谐。中国自古就把自己对应于世间万物,认为彼此间存在根本的相同点和对应点,在现实生存激烈的竟争中,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总是让人们的情感世界产生某些躁动和不安。再加上座座高楼把人们禁固在各自的小天地里,削弱了人们的交流。使得人们的心理封闭,导致人们心理问题不断出现,甚至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不断上升。通过以丰富多彩的文体项目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使居民走出家庭,回归自然,投入到社会活动中来。做到身心健康才能以平和之心与人和平共处,与天地自然为友,与自身平和幸福的心境为友。

4、让居民生活幸福起来

崇尚和谐是中国由来以久的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观,倡导以和为贵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情怀。以胡锦涛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经提出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让多数老百性富裕起来,但富裕并不等于幸福,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要之后,对精神的需要也就随之而来。只有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身心需要,让他感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他们才会真正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

二、库尔勒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1、街道、社区文化室建设逐步完善。四年来已在各街道、社区建立5个街道文化站,47个社区文化室,40余个图书室,覆盖率达到了90%。

2、文艺骨干和队伍不断壮大。已有社区,业余文艺队伍121支,其中各类社火、秧歌、腰鼓、舞蹈、戏剧等文艺队伍68支,上规模、3 上档次的业余艺术团队6支,艺术团队总人数达到了400余人,社会文体指导员480余人。全市各社区都成立了社区文化协会,组建了由社区文体活动专干和文艺志愿者组成的文艺团队,已有文化活动网点20多处。

3、活动主题多样、内容丰富。明确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充分利用社区广场文化活动这个有效载体,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文艺表演为主要特色,充分运用文艺表演赛、图书、电影等手段,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有目标,常常有活动。

4、形式多样,方式灵活。近年来,我们开展“文体四进社区”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满足不同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免费赠送春联,开展文艺小分队进社区演出、开展图书进社区展阅,在社区设立图书服务点,常年负责业务辅导,开展成人体能测试活动,开展电影进社区放映,结合节庆日,每年与社区组织举办“迎新春社区联谊会”;“迎新春〃广场社火、秧歌”表演活动;社区游园活动;以各街道、社区为单位开展了扇子舞、腰鼓队、套圈、投篮球、钓鱼等,使社区的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体进社区”带给居民们的实惠,为我市各项事业建设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舆论氛围。

5、社区活动社会化。为抓好社区广场活动,除与团委、妇联等社会各界联合举办外,同时积极开辟社区文化新路子,与企业联合,将民俗文化、商业文化集于一体,通过社区文化这个载体,既缓解资金压力,提高文艺节目品质,又树立了企业形象,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

6、以广大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为主要形式。广泛开辟场所,增加活动内容及种类,提高全民的参与程度,将各种活动引进社区、厂矿、农村、学校,极大的拓展了活动空间,使更多的群众 4 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了中心广场带动周边广场的配套活动的特色,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活动内涵、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7、是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力量。加强基层业务培训及业务辅导,派出文艺专业人员每年人均下基层业务辅导时间不少于60天。近年来共举办街道社区文艺骨干培训班18期,社会文体指导员培训班8期,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300余人,使98%以上的城镇文艺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三、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均,运行机制不健全,缺发长期有效的管理和奖励机制,随意性大,常常出现开展活动一阵子的现象

2、从事社区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文化修养、基础知识和创作与工作不相适应,尤其是缺少有经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3、从全市状况来看,社区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城市中心的社区借助政府的支持发展势头良好,而城乡结合部的社区和偏远的乡镇社区受到许多因素的制受到了冷落

4、活动缺少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影响了少民民族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消极落后因素。

5、活动内容缺少创新,传统的内容较多,多是中老年人,缺少年年青人的活动市场。

6、存在重活动,轻档案收集整理汇总的现象。

7、缺少长远规划,社区文化建设情绪化。

四、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今天的社区文化是在过去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社区文化建设也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大胆尝试,包括打破官办文化的的格局,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

1、提高认识,注重创新:在现实社会中,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新意识相对落后,这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落后消极成份是有关联的,而这种关联又受民族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及重大民俗活动传统意识的影响,有极强的顽固性,变动它们,意味着会对某一民族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可能要伤害民族感情。因此,社区文化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和文化改造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目标服务好、工作好。

2、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统一规划和考核:社区文化活动仅仅只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足的,必须纳入到全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和考核中。文化本身就存在于大片大片的城市生活中,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设格局上注重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注重城市的文化积淀,增加城市的生命力,同时也能解决社区活动不仅仅只是在城市中心而就延伸到城乡结合部和贫困社区。

3、注重对少民族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培训: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其宗旨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休文化素质(不仅是指文化程度还包括价值观、创造能力、思想意识、个人素养等因素。)而体现这一宗旨的具体步骤就是通过文化工作、文化活动、文化服务来转变人们的文化观念。社区文化直接对应的是各民族的居民,要重点培养少数民族的活动组织者和管理者,尤其是要注重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政治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叛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实施能力。

4、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要发挥社区文化的持久效益,就必须建立一套能够留住办得成事的人的奖励机制和管理机制。

5、人员管理纳入当地文化管理部门:将社区文化工作人员纳入当地文化部门(群众艺术馆)统一管理和调配,这种做法一是可以分流艺表团体的专业人员,使其才尽其用;二是可以与全市文化发展同步;三是便于管理和统一布0。

6、政府投入计划化 :边疆地区的文化产业仍处于艰难生存的局面,因此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上。仍需政府列入预算给予大力支持,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这也是政府责任的一个方面,只有不断加大保障社区文化的投入,才能保证社区文化工作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7、文化资源社会化:目前由于历史上欠债太多,许多地方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基本是空白,当务之急是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在文化服务上各自为阵的状况,将厂矿企业、学校、社区的活动场统筹规划、合理调配、做到资源共享。

8、社区管理网络化:一是建立社区人员的网络管理,明确社区人员的结构,发挥其特长为开展文体活动服务。二是与文化、宣传、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各管理部门和社会团体网络化,明确工作重点,让活动主题更突出,内容更丰富,参与面更广。

9、开展活动民族化、平民化:社区要以“区区有活动、户户有歌声、人人有欢笑”为目标,形成新型的社会性关系。开展活动一是要注重民族特色,要吸引少数民族居民的参与二是要吸引广大农民工的参与,三是要吸引青少年的参与,让老百姓感到文体活动离他们很近。

总之社区文化活动在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开展时政宣教活动、拓展青少年课外活动领域,培养和发现社会文艺要才以及营造社区文化氛围甚至打造“城市名片”确保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文化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社区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群众已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文化,单纯地欣赏文化,而是要求主动参与各种文化形式的实践。为了满足这种文化参与需求,必须做好社区文化工作。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丰富群众生活,融洽各种关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新世纪之初,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社区建设在全国蓬勃开展,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地位愈来愈被社区建设者和广大社区成员所接受。社区文化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了都市的特色,从不同层面反映出了市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随着我国正在步入经济小康型社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工作时间的缩短和家务劳动逐步实现电器化和社会化,人们的闲暇时间大量增加,因而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也就愈来愈突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第三篇: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九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教学目的

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组织变革的含义及原因

(2)组织变革的类型、目标及内容(3)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原则(4)组织变革的阻力及管理(5)组织变革的压力及管理(6)组织的冲突及管理(7)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点(8)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9)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3、学时分配 4学时

4、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组织变革的压力、阻力与管理方法,难点组织文化的塑造。

5、作业布置

阻力变革的阻力产生于哪几个层次?各层次阻力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产生阻力的最根本原因在哪?

6、辅导安排 随堂辅导

7、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当今,由于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不定的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一种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在当前是合适的,可过一段时间,在新的环境因素下,它们可能就不适用了。为这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必须不断进行变革。可以说,组织变革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种手段。所以,要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与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的环境,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壮大,并不断地趋于成熟,不断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适时的调整其目标与结构。所以,不仅老化的组织需要变革,实际上,处于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组织都需要变革。促使组织变革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外部环境因素

从系统的观点乍,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属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无力控制外部环境,而只能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它通过与其所在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信息的交换而生存与发展。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组织变革的重要动因。

(1)经济变化对组织的影响。

主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影响。各国合作生产已经成为新的全球模式,“全球的相互依赖”的格局已经形成。首先,引起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国际化经营要求企业都要修正或制定新的发展战略。由于组织服从于战略,企业的战略变化,必然导致组织的变化。其次,世界经济一体化使远程协调控制工作越来越主要。如何将远距离的人员很好地协调起来,使之达到企业共同的目标,是企业组织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最后,全球性经营导致了不同文化的接触与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容易造成冲突。这些对沟通、人员培训、选拔、授权等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知识与技术地进步对组织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信息知识取代资本成为价值增长的决定因素。企业正在转变化以信息或知识为基础的组织,人们在组织中的地位更多取决于其知识的掌握和更新。其次,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战略性地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由于信息自身时效性、真实性的要求,组织结构将变得更加扁平,权力更加分散,决策更加迅速。再次,知识经济加速了高技术企业的发展。高科技企业具有人才密集、产品生命周期短、竞争激烈、风险大等一系列新特征。最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计算机取代了企业大量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减少了企业的管理层次。

(3)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环境的剧烈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竞争方式,迫使企业本着创新的思想寻找新的竞争优势来源。企业竞争优势新的来源的基础为:速度/时间、灵活性、质量/设计、信息技术、联盟/网络、服务增值等。

2、内部环境因素

(1)组织机构调整的要求(2)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3)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4)快速决策的要求

(5)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一)类型

1、战略型变革

2、结构型变革

3、流程主导性变革

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二)组织变革的目标

1、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2、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

3、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1、对人员的变革

2、对结构的变革

3、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一)过程

1、解冻

2、变革

3、冻结

(二)程序

1、诊断组织状态

2、选择变革重点

3、分析限制因素

4、制定变革方案

5、全面实施变革

6、组织变革的效果评价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一)阻力

1、个体层次 ●习惯 ● 安全 ● 经济因素 ● 对未知的恐惧 ● 选择性信息加工

2、群体层次

● 组织群体的惯性 ● 组织已有的专业知识 ● 组织已有的权力关系

3、组织层次

● 组织结构的惯性 ● 组织变革的重点 ● 组织已有的权力分配

(二)对策

1、教育与沟通

2、参与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与合作

6、强制

三、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一)压力的定义

是指在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二)压力的起因

1、组织因素

2、个人因素

(三)压力的特征

1、生理上的反应

2、心理上的反应

3、行为上的反应

(四)压力的释解

1、组织方面

(1)必须从录用时就确定员工潜力大小(2)改善组织沟通

2、个人因素(1)员工咨询

(2)举办各种锻炼活动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一)组织冲突的影响

(二)组织冲突的类型

(三)组织冲突的避免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所谓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的总称。

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 精神文化 :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目标、组织道德 • 制度文化:管理制度、特殊制度、组织风俗

• 物质文化:组织标志、厂容厂貌、产品特色、组织工艺设备特性、文 化体育生活设施 组织文化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评价性的。可以通过对一个组织在以下几方面达到的程度的分析来描述其组织文化:

• 导向性

•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 控制的程度

• 对员工的基本看法 • 风险容忍度 • 冲突宽容度 • 沟通的模式 • 协作意识 • 整体意识 • 奖励的指向

下面是根据这些方面综合描述组织文化的两个例子。

例1:这是一个制造厂。该厂有员工必须遵守的许多规章制度;每一个员工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目标,管理者严格管理员工以确保不发生偏差;人们对其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决策权,有任何不平常的问题,都必须向其上司报告,由上司决定如何处理;所有的员工都必须按正式的权力线进行信息传递;管理人员不 相信员工的诚实和正直;组织雇佣管理者和员工都要按一定的程序先在基层各个部门锻炼,成为多面手而表示专业人员;组织高度赞扬和奖励的是努力工作、团结协作、不犯错误和忠诚。

例2:这同样是一个制造厂。但在这个厂,规章制度很少;员工们被认为是努力工作和值得信赖的,因此监控比较松散;它鼓励员工自己解决问题,但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可随时向其上司请教;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组织鼓励员工开发其专业技能;人际之间或部门之间存在不同意见或差异被认为是正常现象;组织根据管理者所在部门的业绩和该部门与组织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情况来评价管理者;晋升和奖励倾向于那些为组织作出最大贡献的员工,即使他有不同的观点、异于常人的工作习惯或独特的个性。

二、组织文化的特点: • 独特性 • 相对稳定性 • 继承性 • 民展性 中国

 主要点反映在其他话题中

 以一种微妙的方式,通过暗示提 及要求和所关心的问题  赞扬群体

 说促进和谐的话,说人们爱听的话  未说出的也很重要

 不说“不”,换个话题或给出很模糊的答案

 最重要的最后表达

 综合各种意见,努力达成一致  人与意见是不可分的,不因不赞同  某人的观点而冒犯他  沉默并不表示赞同

西方

 直接提到要点

 坦率地讨论要求和所考虑的问题  表扬个人  准确地说出想说的事情  所说的话很重要  说“不”

 最重要的最先表达

 使各种不同观点尽可能有差别,让最好的意见取胜

 人与意见是可分的,可以与任何人的想法理论,所采纳的应是最好想法  沉默意味赞同

四、组织文化的内容(或构成要素)

1、价值观——组织文化的核心 下面是有关组织价值观的一些例子

惠普公司:信任和尊重每个人;追求卓越的贡献和成就;在经商活动中 保持诚实和正直;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

IBM公司:给每个员工充分的关心;让顾客高兴;追求卓越

宝洁公司:一流的产品;不断改进;诚实和公证;对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2、行为规范 IBM公司规定:

 推销人员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批评竞争对手的 产品  如对手已接获顾客的定单,切勿游说顾客改变主意

 推销人员绝对不可为获得定单而提供贿赂(IBM的座右铭是“诚实”,贿赂会毁掉公司形象)

3、英雄人物——组织价值观人格化的体现

4、典礼和仪式 组织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包括新员工欢迎宴会、运动会、聚餐、生日庆祝会等

如果没有一定的表达方式,任何文化都会枯萎。典礼对于文化来说,就象电影对剧本、音乐对乐谱一样,很难以其他方式来表达

五、组织文化的功能

“我在海尔的角色定位,一是扮演设计师,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二是扮演牧师,象牧师布道一样,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头脑中去。” ——张瑞敏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

沃特曼和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认为,“企业文化是无形的财富,无穷的动力,它吸取传统文化之精华,结合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策略,把企业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它的 职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这就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企业职工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必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凝聚功能

组织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工作态度、行为方式、目标愿望等都会导致成员间的摩擦、冲突和对抗,组织文化通过建立共同价值观不断强化组织成员的合作、信任、团结,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摩擦

4、约束功能

组织文化影响着组织中的每一件事:从某个人的提升到采取什么样的决策,以至职工的穿着和他们所喜爱的活动

假设你驾车行驶在沙漠中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沙漠十分平坦,草木不生,四周渺无人烟。这时你来到一个交叉路口,发现三英里范围内没有一辆车。路口设有红绿灯,红灯亮着。你会停车吗?

5、辐射功能

三、组织文化的管理

1、组织文化的建立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以人为本 只有人才能感知文化,组织文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这一过程离开职工群众的参与就不可能实现,强制灌输的方式只能事倍功半。

 领导要率先垂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有个性

立足于本组织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抄照搬 我国企业口号中,“团结”的使用率超过40%,“创新”和“开拓”超过20%,“进取”超过10%  系统工程 只重视精神层的建设,而缺乏制度层、物质层的的支持和辅助,精神层将成为空中楼阁。

2、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标准(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3)提炼定格(4)巩固落实(5)丰富发展

3、组织文化的改变

下列情况下,组织文化最有可能发生变化:  发生大规模的危机  领导层发生变动

 组织成立不久且规模较小 组织文化较薄弱

第四篇:组织与管理

1.在《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中对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内容作了如下的规定:①“工程总承包管理应包括项目部的项目管理活动和工程总承包企业职能部门参与的项目管理活动。”②“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范围应由合同约定。根据合同变更程序提出并经批准的变更范围,也应列入项目管理范围。”③“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应包括的主要内容”。1)任命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进行项目策划并编制项目计划2)实施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试运行管理3)进行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设备材料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项目收尾等。

2.项目范围管理指的是“保证项目包含且仅包含项目所需的全部工作过程。它主要涉及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范围验证和范围变更控制的管理

3.项目全寿命管理的集成指的是:DM+PM+FM

4.业主方和项目各参与方,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和工程管理咨询单位等都有各自的项目管理的任务和其管理职能分工,上述各方都应该编制各自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表。为了区分业主方和代表业主利益的项目管理方和工程监理方等的管理职能,也可以用管理职能分工表表示

5.工作流程图用图的形式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可用以描述工作流程组织。工作流程图应视需要逐层细化。业主方和项目参与方,如工程管理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等都有各自的工作流程组织的任务。

6.工程项目策划是一个开放性的工作过程,它需整合多方面专家的知识,如:组织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知识;技术知识;设计经验;施工经验;项目管理经验;项目策划经验等。

7.实施期合同结构总体方案属于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合同策划的内容。

8.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指的是严格地确定)项目开发或建设的任务和意义。

9.建设工程项目策划指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工程的决策和实施,或决策和实施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旨在为项目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增值。

10.采购管理应遵循下列程序:①明确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基本要求、采购分工及有关责任;②进行采购策划,编制采购计划;③进行市场调查,选择合格的产品供应或服务单位,建立名录;④采用招标或协商等方式实施评审工作,确定供应或服务单位;⑤签订采购合同;⑥运输、验证、移交采购产品或服务;⑦处置不合格产品或不符合要求的服务;⑧采购资料归档。

11.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从招标开始至确定合同价的基本工作程序:①业主方自行编制,或委托顾问工程师编制项目建设纲要或设计纲要,它是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编制项目设计建议书的依据。②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编制项目设计建议书和报价文件。③设计评审。④合同洽谈,包括确定合同价。

12.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可包括下列内容,组织应根据需要选定:项目概况;项目范围管理规划;项目管理目标规划;项目管理组织规划;项目成本管理规划;项目进度管理规划;项目质量管理规划;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划;项目采购与资源管理规划;项目信息管理规划;项目沟通管理规划;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项目收尾管理规划。

13.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应遵循下列程序:①明确项目目标;②分析项目环境和条件;③收集项目的有关资料和信息;④确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结构和职责;⑤明确项目管理内容;⑥编制项目目标计划和资源计划;⑦汇总整理,报送审批

14.项目管理规划作为指导项目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应对项目管理的目标、依据、内容、组织、资源、方法、程序和控制措施进行确定。

15.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则是相对的;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则是永恒的,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

16.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②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③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④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⑤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⑥技术组织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施工措施;⑦作业区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

18.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②施工方案的选择;③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计划;④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⑤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⑥单位工程施工总平面图设计;⑦技术组织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施工措施;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期、资源消耗的均衡性、机械设备的利用程度等)。

19.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②施工方案的选择;③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工作计划;④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⑤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⑥单位工程施工总平面图设计;⑦技术组织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施工措施;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期、资源消耗的均衡性、机械设备的利用程度等)。

33.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通常采用的程序:①收集和熟悉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和图纸,进行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的调查研究;②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③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④拟订施工方案;⑤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⑥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⑦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⑧施工总平面图设计;⑨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0.在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工作程序中,第一步的工作内容是将项目的目标进行分解,以确定用于目标控制的计划值。

21.组织措施,分析由于组织的原因而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项目组织结构、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工作流程组织和项目管理班子人员等

2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投资目标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①按照项目投资控制的要求,收集项目投资的实际值。②定期对项目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

2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

24.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5.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由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时间上往往是交叉的,因此,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也会涉及设计阶段。在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施工合同尚未终止,在这期间,还有可能出现涉及工程安全、费用、质量、合同和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也涉及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26.在职能组织结构中,每一个职能部门可根据它的管理职能对其直接和非直接的下属工作部门下达工作指令,因此,每一个工作部门可能得到其直接和非直接的上级工作部门下达的工作指令,它就会有多个矛盾的指令源。在线性组织结构中,每一个工作部门只能对其直接的下属部门下达工作指令,每一个工作部门也只有一个直接的上级部门,因此,每一个工作部门只有唯一的指令源,避免了由于矛盾的指令而影响组织系统的运行。矩阵组织结构是一种较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在矩阵组织结构最高指挥者下设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部门。矩阵组织结构适宜用于大的组织系统 27.管理职能分工表是用表的形式反映项目管理班子内部项目经理、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岗位对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管理职能分工。28.工程项目策划旨在为项目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增值,其增值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利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保护;②有利于建筑环境的改善;③有利于项目的使用功能和建设质量的提高;④有利于合理地平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关系;⑤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⑥有利于实现合理的建设周期;⑦有利于建设过程的组织和协调等 29.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策划的基本内容如下:①项目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②项目定义和项目目标论证;③组织策划;④管理策划;⑤合同策划;⑥经济策划;⑦技术策划。30.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总价包干和“交钥匙”,其核心是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促进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31.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应由组织的管理层或组织委托的项目管理单位编制。32.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可依据下列资料编制:①项目管理规划大纲;②项目条件和环境分析资料;③工程合同及相关文件;④同类项目的相关资料。34.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是相对的,如:相对于工程预算而言,工程概算是投资的计划值;相对于工程合同价,则工程概算和工程预算都可作为投资的计划值等。35.项目经理在承担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应当按照建筑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与本企业法定代表人签订项目承包合同,并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范围内,行使以下管理权力:①组织项目管理班子;②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代表身份处理与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有关的外部关系,受托签署有关合同;③指挥工程项目建设的生产经营活动,调配并管理进入工程项目的人力、资金、物资、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④选择施工作业队伍;⑤进行合理的经济分配;⑥企业法定代表人授予的其他管理权力。36.项目经理在承担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①贯彻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②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财经管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③执行项目承包合同中由项目经理负责履行的各项条款;④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37.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项目风险识别、项目风险评估、项目风险响应和项目风险控制。38.风险管理是为了达到一个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对组织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法规的要求。39.编制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的依据如下:①已批准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划;②相关的专业工程的标准、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技术资料;③施工组织设计。40.工程施工阶段建设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①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②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③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④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41.

第五篇:文化与管理

乔春洋:论文化与管理

乔春洋, 文化, 管理

(一)管理是文化的产儿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和传统里,以及政府的**制度中。管理受文化的制约,管理本身即是文化。

美国管理学家丹尼尔·雷恩也认为:“管理是文化的产儿。”一方面,人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是在各种不同的文化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知识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根据文化的变化而演变的;另一方面,就管理实践而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也随文化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文化深深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诚如丹尼尔·雷恩所言:“管理思想不是在没有文化的真空中发展起来的。管理人员往往会发现,他们的工作总是受到当前文化的影响。”

德鲁克指出,管理以文化为基础。管理不是一种超乎价值的科学,它是一种社会职能,根植于一种文化、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根植于政府制度和**制度之中。管理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本身也是文化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物质,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管理水平的提高,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使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

管理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作为管理主体和客体的,都是人。而人的各种行为,无不受到特定时空所具有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均体现出一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当人作为管理主体从事管理活动时,他的思想行为会反映出文化的特点;当人作为管理客体被人管理时,他的反应、行为同样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教育背景。

(二)文化管理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通过自身的影响改变和塑造着人们。人们遵循着文化的精神,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系统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不过,文化的这种规范功能是不能靠强制,而是靠价值观、信仰、伦理、习俗等文化诸要素潜移默化地发生的。

文化对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也必然要规范员工的行为。它可以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培养企业意识,统一员工思想,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声誉,树立品牌形象。美国学者菲利普·哈里斯在对许多企业和管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文化具有以下11种管理功能:

(1)文化给人以认同感,无论在一个国家还是在一个公司均是如此。特别是在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方面,文化的作用更大。通过文化,可以增进雇员对组织的忠诚及组织的效率。

(2)文化的知识可以使人更好地相互了解。当管理者们理解了文化的一般和特殊性质后,他们可以更好地推动跨文化的沟通,协调相互关系,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的条文、制度也可以按照当地的特点、标准等加以制定。

(3)文化的认识和技巧对发展和影响组织文化是十分有用的。例如,在跨国公司中,公司的文化可以影响当地工作人员和顾客的表现。而且,诸如子公司、分公司、部门等实体都有自己的亚文化,这些亚文化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以及相互的交流。

(4)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对于分析工作文化是十分有用的。例如,对工业化社会逐渐消失及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工作环境的分析。因此,一个了解文化影响的管理者可以对政策、程序、过程按照它们的相关性进行估价。

(5)文化的洞察力和工具对管理的比较研究十分有帮助。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领导和管理实践中文化的障碍变得更少。那些在异文化环境中经营的管理者们,可以在与当地的对手谈判及处理组织关系中变得更富有成效。

(6)文化普同性对于那些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从事贸易的商人及专业人员克服文化障碍,还能创造文化的协同。

(7)文化的敏锐性可以使我们认识和发现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改变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经营战略,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8)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经营中,文化的感悟性都可以用来修正原有的经验。这对于那些面临文化转变的管理者和专业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9)文化的感悟性和技巧的发展应在所有的涉外系统中展开。对国外环境的文化适应可以改善在海外经营的经验,提高生产效率,减小文化冲突及震撼,顺利进入亚文化圈的组织及家庭。

(10)文化的接受力可以提高一个人参与国际组织和会议的程度。一个人参加国际会议,作为贸易代表团的成员或在国外公司工作均需要文化的接受力。

(11)精通文化可以使人应付经验转换期的挫折,提高一个人对转换管理方式的适应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专家阿伦·肯尼迪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特伦斯·迪尔,由于在长期的企业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深感企业管理中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在合著的《西方公司文化》中提出了“文化管理”的概念。他们说:“本书的目的是为企业领导人提供有关文化管理的入门知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我们的读者灌输一种新的企业生活规则:文化就是力量!”美国著名学者沙因在《公司文化与领导》中也说:“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如果有必要把领导理论与文化区别开来,我们必须认识在领导理论中文化管理职能居中心地位。”他认为文化管理就是创造和影响文化的管理,这在领导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所谓“文化管理”,就是把企业管理的软要素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它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价值和企业员工的共同情感,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从组织整体的存在和发展角度,去研究和吸收各种管理方法,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通过公司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激发员工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文化管理充分发挥了文化覆盖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的现状与历史的作用,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展示出来。有人在对中外企业的文化管理实践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企业实现文化管理的7条标准:

(1)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对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创造性。技术虽然重要,但要靠人去驾驭;效益虽然重要,但要靠人去创造。而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人才是知识经济之本”正逐渐成为共识,人才的竞争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对外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关心消费者,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树立起“消费者就是上帝”的价值观。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前提,了银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愿望应该成为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

(2)努力培育共同价值观。只有员工群体协调一致的努力,才会为企业赢得成功。协调一致的群体行为的出现依赖于共同信守的群体价值观的培育。因此,成功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登上文化管理台阶的基本标志。

(3)企业制度与共同价值观协调一致。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制度强化不同的价值观。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强化“平庸”和“懒汉”的价值观,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强化“进取”和“劳动”的价值观,可谓泾渭分明。我们在承认企业制度对共同价值观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承认共同价值观对企业制度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但最关键之处在于企业制度与共同价值观要协调一致。

(4)管理重点由行为层转到观念层。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们的工作兴趣、工作热情、敬业精神等思想情感方面的因素对工作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脑力劳动在劳动构成中的含量越来越高。新知识、新技术要靠人类的脑力劳动来创造,脑力劳动看不见、摸不着,科学管理依赖的对人的行为的严格控制显然无法适用于脑力劳动为主的企业。因此,管理重点由行为层转到观念层无疑是衡量企业是否进入文化管理阶段的显著标志之一。管理重点的转移,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注重满足员工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要鼓励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要注重培养共同价值观。总之,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

(5)实行“育才型“领导。美国学者戴维·布雷福德和艾伦·科恩在其合著的《追求卓越的管理》一书中,从领导方式上研究了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飞跃。他们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类:师傅型,指挥型和育才型。前两种类型又统称为英雄型,其特点是权力和责任高度集中,任何重要决策只由一人做出;不尊重下级的创造性的智慧;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不关心下级的疾苦、冷暖和成长。育才型领导则实行分级管理,上级与下级共担责任,共同控制;尊重下级的创造性和智慧;既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又关心下级积极性的发挥和思想能力的培养;一切工作都依靠配合默契的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成为领导者注意的焦点。显然,文化管理需要育才型领导。

(6)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等人于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的。该书指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一家公司不可能达到永恒的卓越,它必须不断学习,以求精进。”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能被称为“五项**”,分别是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型(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和系统思考(Sysems Thinking)。其核心是“第五项**”。该书的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后,很快成为企业管理的畅销书,受到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发挥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持续创新来保持企业的活力。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并形成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正如AT&T 公司的经理教育助理总监、原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迪帕克·塞西的预言:“未来的组织将需要这样一种文化——学习是持续的。” 大量的事实表明,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企业保持优势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建立学习型组织无疑是企业挑战未来的必然选择。

(7)软管理与硬管理巧妙结合。所谓硬管理是指执行规章制度,进行直接的外部监督以及行政命令等刚性管理,也包括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人机临控系统等现代化的物质手段。所谓软管理是指开展思想工作、培育共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企业风气、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柔性管理。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硬管理推行,文化管理则要求刚柔并济、软硬结合。用中国企业习惯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把管理工作与思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变两张皮为一张皮。企业文化建设正是把软、硬管理两者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

群体价值观、规章制度都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制度和纪律是强制性的、硬的,但它们靠企业精神、共同价值观得到自觉的执行和遵守;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是非强制性的、软的,但其形成的群体压力和心理环境对员工的推动力又是不可抗拒的、硬的。特虽是这种环境的建立和维持,一点也离不开通过执行制度、进行奖惩等来强化。软环境保证硬管理,硬环境强化软管理,这就是文化管理的辩证法。

下载谈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社区文化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少数民族地区关于社区文化组织与管理的重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学习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学习东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这本书应用逻辑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从西方人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专业化团体—组织的文化特征,书中深刻探讨了形成组织文......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读后感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读后感 作为一本管理类的图书,《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在管理界一直享有盛誉,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我开始接触这本管理界的“圣经”。正如我以往对读书的看......

    组织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组织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在校青联和院团委的正确指导下,机械分会在本学期中开展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建设,具体总结如下: 一、严格选拔成员,组建新的团体 新学年伊始,经过层层筛......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案例1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原名为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组织外部环境的特点与内容,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管理道德与组织社会责任的特点等。1、教学目的:认......

    文化与组织的讲稿

    文化与组织 一、 组织 1组织的含义 2组织的类型 3常见的组织 二、 企业文化模式 1四种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西欧模式、华人模式 2企业文化模式比较 2.1不同企业文化模式的共......

    第4章 组织与组织文化

    第4章 组织与组织文化 一、单选题 1——5:A C B B D 6——10:C A C C B 二、多选题 1、ABC 2 ACD 3 ABCE 4 ABCDE 5 ABCDE 三、判断题 1——5:√;√;√;×;√。 6——10:√;×;×;√;√......

    社区与社区管理

    第一章社区与社区管理1、社区,这个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来。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首先使用中文社区一词。2、社区的五要素:地域、人口、生态、结构和社会心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