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素质教育论坛 学困生
开场白:潜力生转化——素质教育必然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到班级,就不得不提到潜力生。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爱,让潜力生也成为我们手心里的宝,需要我们更多地耐心和智慧来转化他们,从而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转化潜力生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让潜力生也体验成功的乐趣,让潜力生抬起头来!
围绕着这一主题今天我们就一同开始今天的论坛——“潜力生,想说爱你也容易”
第一环节:潜力生特征大家析
许多教师都曾感慨地说:“潜力生是我们心中抹不去的痛。”苏霍姆林斯基也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学困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潜力生独特的心理特征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与呵护,下面就请老师们结合自己班级情况讨论: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我们所谓的潜力生。
第二环节:潜力生原因大家找
潜力生,多少学校和家庭的无奈!但我们在与众多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总能深切的体会到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这一点在学困生的家长身上体现的一点都不少反而更为突出。是呀,一个学生对一个班级来说可能只是班级的60几分之一,但是每一个孩子,不论其美丑,不论其学习好坏,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家庭的百分之百,是父母的全部希望。
那么,是什么促使了潜力生的生成呢?产生潜力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请老师们畅所欲言分析潜力生出现的原因(举例)第三环节:潜力生转化大家行
是呀他们更多的不是学困而是心困,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想学。
我们都知道,在智力因素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一个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差异,既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也有可能分化为潜力生。因此,做好潜力生的转化工作,多角度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能力得到仝面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转化潜力生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并把这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如何做好“潜力生”的转化工作,各位老师已探索出不少路子,在实践中也总结了许许多多的经验。下面就请老师们讨论介绍自己的好办法(举例)
总结: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好孩子的法宝
转化潜力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抓住潜力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不断地给予诱导帮助,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和信任他们。
让我们用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师爱,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打开他们的心扉,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
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好孩子的法宝。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必将帮助他们点燃希望,放飞梦想!
第二篇:素质教育论坛材料
今日孝进课堂,明朝孝行天下
——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发言材料
青州市逄山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
我校以孝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德育教育,走出了一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路子。
一、撰孝。我校先后出版四版《孝文化教育读本》、《大山孝子》一书。
二、学孝。为推进孝文化教育的实施,我校将每周一节课的校本课程,开设成孝文化课,进行校本教材的传授。
三、评孝。开展孝文化演讲会、举办孝文化艺术节、举行“小孝星”评选活动等活动。
四、传孝。我校自从开展孝文化教育以来,学校的校风校纪明显好转。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从何处入手才更有针对性,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我校以孝文化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学生的感恩教育,走出了一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路子。现将我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更有利地将这一工作开展得更好。
一、开展孝文化教育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广大的农民来说,子女养老自然是我国农民的主要途径,即使国家富裕了,物质生活解决了,老人的精神慰藉也是无法替代的。
(二)学校现状
现在的家庭,有一半以上为独生子女家庭,假如孩子对老人不孝,老人的晚年就不会幸福。我们学校地处青州市西南角的王坟镇,是典型的山区农村乡镇。我们学校的这批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农忙时节抢收抢种,把农活干完,农闲到工厂去做工,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和管理孩子,所以这些孩子自幼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受到祖辈的宠爱,要钱给钱,要吃给吃,要玩给玩,凡事以我为主,以我为尊,很多孩子的性格失偏,不能健全发展。在学校里,则表现为生活铺张,贵族化,自勉自立能力差,遇事争吵不礼让,常常打架斗殴。这种情况的形成,不是一时半刻而成,而是长达近十年的时间,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现状,从小养成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风气,除了社会法律、伦理道德的约束外,我校认为在初中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我校确定以“孝”为课程,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二、开展孝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撰孝
2001年10月,我校申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素养课的开发与研究”,我们决定尝试八孝文化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突破口,把它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需要有统一的资料和比较正规的教材。为编写教材,我校广泛发动师生,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当时还没有微机)有的村庄去搜集材料。他们调查村庄中孝敬老人的典型事迹,然后自己整理,写成文字。一些平时听见作文就头疼的学生,被孝亲事迹所感动,也写出了不错的文章。学生习作成文后,老师收上来进行批阅,从中筛选出优秀的作文。这样,随着资料的日渐丰富和完善,我校于2004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校本教材《孝文化教育读本》。师生们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出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简陋的情况下,这套教材一出版,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了将孝文化引向深入,2007年,我校出版了《孝文化读本》二十四孝单行本,将历史上经典的二十四孝故事图文并茂的展现出来,使同学们有了切实的感受。到了2008年,在第一本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校本教材之三《孝文化教育读本》,并将师生的孝文化征文“自己的生日就是感恩父母的纪念日”,评出优秀之作结集出版成为我校校本教材之四。2010年,结合身边的孝感人物,选取了8位现代孝子,6位古代孝子,编写了《大山孝子》一书,这一教材内容更加充实,事例更加生动,人物师生熟悉,并由当时的青州市委书记孙忠礼同志亲自作序。
2、学孝
教材有了,还要有教学时间作为保障。为推进孝文化教育的实施,我校将每周一节课的校本课程,开设成孝文化课,进行校本教材的传授。由各班班主任担任孝文化教育读本的主讲教师,其他学科也注意将孝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之中。除每周一次的固定孝文化作业外,学校还组织手抄报的编写等活动,将孝文化的学习贯穿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为使学生有更好的耳濡目染的感受孝文化的机会,我校全力营造孝文化教育氛围。入校第一排教室的最醒目的位置上,我们制作悬挂了27块看板,将24孝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学校主大道两侧,分别悬挂了《弟子规》、《劝孝良言》、《二十四孝故事》,利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校制定了有关孝文化教育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从评价目标到评价程序,从考评办法到奖惩措施,都对师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全校师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积极争做孝老爱亲的模范。
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孝文化氛围的同时,我校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孝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每学期一次的孝文化演讲比赛、征文比赛,都已成为师生盼望的重要活动之一。上学期,我校进行了《孝亲敬老歌》歌咏比赛,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发挥。随着孝文化教育的逐步深入,我校设置孝文化艺术节,以孝道良言等作为主要节目,让学生进行表演等,使孝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3、评孝
从2004年开始,我校每年在第一学期末举行“小孝星”评选活动。“小孝星”评选采取个人、学校和家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学生写出个人申请,主要写出自己在校尊敬师长及在家孝敬父母的表现,然后再由家长写出在家实际表现的推荐信,最后学校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到学生家中了解在家表现,最后综合考查,决定小孝星的人选。到现在为止,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届小孝星评选。我校对各班表现尤为突出的小孝星,把他们的材料制成看板悬挂在教室中,让其他同学对照先进找差距,落实行动当先进,思想上也受到教育,自觉加入到孝敬父母的行列中。
三、开展孝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百德孝为先,百善孝为首。我校自从开展孝文化教育以来,学校的校风校纪明显好转。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以后,不再有事无事与父母犟嘴吵架,而是主动帮大人做些家务,为父母分忧解难。老师们发现,通过实施孝文化教育,班里学生守纪律的多了,刻苦学习的多了。学生们的孝心孝行还影响了他们的家长,学生所在的村庄,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日渐减少,社会风气也跟着好转。同时,我校的孝文化教育引起了上级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4月,中央电视台《中华孝道》摄制组,来我校拍摄专题片。2010年9月,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张小兵专程对我校进行采访,并在《齐鲁频道》报道了我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2011年1月,中华慈孝网总监、历届演艺界十大孝星总策划王海滨主任来到我校指导孝文化,并确定我校08级学生孙金玉去北京为第五届演艺界十大孝星之
一、著名演员王静作开奖嘉宾。
由于我校孝文化探究成果显著,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及山东省电视台等十二部委联合授予“山东省亲情教育基地”称号。我校所承担的孝文化教育研究课题,荣获山东省优秀课题一等奖,我校所编《孝文化教育读本》,荣获潍坊市校本教材一等奖。《孝文化进校园》获潍坊市首届精品育人课程。
我校的孝文化教育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王坟镇镇政府在我校孝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借鉴我校经验,在全镇推行“以孝治村”方略,并于2008年3月召开王坟镇孝文化艺术节,在艺术节上,我校学生进行献词。2010年10月,我校学生编排的说唱《弟子规》,在青州市举行的“孝感青州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晚会上作为开场节目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2011年8月20日,中国教育报在第四版以“温暖一个乡镇的校园育人之路”为题,介绍了我校的孝文化工作。2011年9月21日,《光明日报》副秘书长、光明网总裁陆先尚率领宋乐勇、张薇等三名记者来我校采访孝文化,并确立我校为“走基层联络点”。
我校通过孝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取得了一批教育成果,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并且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今后的思考
学生品德的养成,需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日之功,这就对我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将一如既往,把孝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下去,实现“今日孝进课堂,明朝孝行天下”的办学理念。
第三篇:省素质教育论坛学习体会
参加山东省“2013”素质教育论坛心得体会
陈 敏
2013年10月29日—30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13’山东素质教育论坛”在烟台市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等和来自全省各地市的教育专家、学校校长等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
很荣幸我能参加今年的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通过此次活动我对素质教育又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此行感触颇深。
本次全省素质教育论坛旨在全面总结、交流我省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和方法,更好地促进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本次论坛分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学科教学、德育、家委会建设6个分论坛,共有100多个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做了典型经验介绍。
29日上午,听了尹后庆教授的上海与美国的基础教育现状与前景的报告,让我认识到,改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尹教授的一番话让我们站在了国际的角度看素质教育,国家要想长足发展,教育体制必须改革,“中国的教育也必须国际化。”这句话第一次听到,内心为之一动。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文化无国界,将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是各国文化的渗透。这是多么高远的认识。“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有教育的良知,我们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不应为社会舆论、家长的期望所 左右。”这是不是就是一种大教育观,是把教育当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事情来对待。
29日下午和30日上午,我参加了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分论坛的活动,共有20位代表以中小学素质教育为主题,就学校课程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交流。
经验交流,精彩纷呈,无论在山区的学校,还是海边城市的学校,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为素材,确立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其教育教学的目的都是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听完各教育局或学校的经验交流,可以将感受概括为以下几点:责任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科学、创新;做法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及时记录工作材料、形成相关的具体成果。结合本级部的工作,下一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年级组文化的建设
教师教学工作文化的建设(师德、教研等方面)和学生学习文化的建设(求学态度、责任感、爱心、集体荣誉感、恒心、毅力等)
采用墙壁文化、宣传资料、会议交流、考核评价等为途径实施,最终形成“规范、积极、和谐、创新(特色)”的年级组文化。
2、年级组工作的宣传
缺少沟通,就不能达成理解,不能形成合力。采用多种手段与本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介绍年级组工作的目的、方式、成效等方面。想法再好,孤掌难鸣,甚至导致工作被动。2 目前,可以与年级组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交流等活动。
3、年级组教与学的管理
教与学的管理本着两个方面展开:规范和科学。“规范”是保障,“科学”是发展。所有做法都要有制度、监督和评价。及时制定年级组教与学的常规,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本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理念”的指导为先导,“行为”的指导为手段,以监督为保障,以评价来激励。
4、年级组活动的开展
开创“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的年级组活动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活动包括: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以及经验交流活动、体育竞赛、文艺表演、学科专项竞赛(师生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语文课本剧表演、数学动手小制作等。
以上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第四篇:学困生转化论坛材料(范文模版)
用爱教育,用心呵护-----谈学困生的转化
王家沟小学杨连寿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各位老师已探索出不少路子,在实践中已总结了许许多多的经验。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学生并非智力水平低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对“学困生”智力培养的同时,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也不容忽视。只有做到双管齐下,为他们精心营造一个促其转化的教育氛围,才能使他们主动发展,健康成长。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几点体会:
一、用爱架起沟通的桥梁。付出真爱,真诚感化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根本。
爱是教育事业的支点,是沟通思想的桥梁。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亲和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困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教师要有意识地亲近学困生,对他们多关心,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是为了他们好,就能逐渐消除他们的对抗心理,增强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要学会欣赏学困生的某些优点,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挖掘其内在潜力,使他们感到老师重视他们、理解他们,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才会时时处处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着想,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对待“学困生”,更是要对他们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爱心从多方面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爱的甘露,满腔热情的情感
去感召他们,使他们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思想感情,吐露内心的隐秘,从而使老师捕捉最好的教育时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工作的关键。
学困生学习吃力,成绩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除了教师的爱心外,还应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有以身施教的科学方法。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平台。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充分利用自己得体的肢体语言以及信任、鼓励和期待的眼神跟学生交流,通过自身特有的良好品质吸引学生、影响学生,赢得学困生的信赖,为学困生的转化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耐心辅导,因材施教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效途径。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学生智力并不差,学习花时也不少,但成绩总是倒数有名。究其原因是缺少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学习上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偏重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加压,而应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点拨和培养。我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和课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学困生由于多次失败,总觉得自己笨,再努力也赶不上别人了,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 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激发兴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我实行“低起点、补台阶、多鼓励”的方法。在课堂提问、布臵作业、平时测验方面,都根据学困生的不同层次,适当降低要求。课堂上, 把一些较简单的提问、质疑等机会,多
给“学困生”,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加以表扬,答错了也给予鼓励,以教促学,让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意识到通过努力,就能提高学习,就能消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克服自卑感,树立信心,自觉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使学习的道路越走越宽。
四、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效办法。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品德差,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长期受到教师、家长的严厉管束,老师要利用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学生的情况,从中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感情。与家长沟通时,应多谈学生的进步方面,然后再指出学生存在的最主要的缺点,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的手段。
五、持之以恒,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力保证。
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件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少年儿童自制力较差,常会出现反复,“旧病复发”。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不灰心,不急躁,不应单纯的批评和训斥,而应更多的尊重、信任、爱护和表扬,耐心细致地反复做工作,要把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做到经常抓,及时抓,反复抓,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教师怀有一颗爱心,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这对学困生本人及其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大有益处的。
第五篇:参加“2013年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心得体会
参加“2013年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心得体会
铁营中学郑超然
2013年10月29日至30日,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学会主办,烟台市教育局、青岛出版集团协办的2013’山东素质教育论坛在烟台举办。
我们乐陵八名中学校长和四名小学校长在靳振华科长和刘建国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这次会议。很荣幸作为一名新校长能参加今年的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虽然时间短暂,但通过这次活动,我进一步了解了我省素质教育的最新动态,为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指明了方向。
张志勇副厅长首先讲话,通过张厅长的发言我了解到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素质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良好成效,素质教育论坛已成为我省深化改革、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起到了交流经验、凝聚共识的良好作用,为交流工作、推广典型、宣传先进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下一步,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改革,研究制订素质教育专项计划,大力深化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规范办学行为,促进中考和高考改革协同推进,引领素质教育工作深化。要充分调动市县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把推进县域整体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作为我们新一轮改革的重要抓手。要尊重基层创造性,广泛深入推广一线创造的好经验和做法,把我省基础教育做得更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张厅长特别强调了增强学生体质是今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29日上午重点听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巡视员尹后庆作了题为《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的专题报告。感觉到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巨大差别,也感到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校长身上的沉重担子。
29日下午和30日上午在不同的报告厅有110多名行政干部、研究人员、校长、教师、家长代表在学校管理、德育、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家长委员会建设6个分论坛上发言。我和王观海校长分别听取了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三个专题的论坛。会后利用吃饭的时间还和临邑县教育局长潘国英进行了交流,我和王校长还拷贝了部分优秀材料。
通过这次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先进经验。决心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局提出的安全质量两条线开创性的开展工作:
在安全方面继续抓好学校的安全值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在9月份安全演练的基础上做好日常的安全工作,做到安全无小事,事事有人管,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思路和做法。
在教学上,抓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做好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公共距离。教师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与教师或课本不同的意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此外,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尽职尽责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班级课堂的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包容心理。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于自身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对于特殊学生(这里的特殊学生一般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要专门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这样做,使他们感受温暖,从而树立信心,迎头赶上,取得良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材料的内容、作用以及难易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抓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定好起点定终点,抓好过程搞教研,目标明确,制度合理,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铁营的教学质量走在我市农村中学的前列。
在学生体质方面,继续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结合每年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和各项体育比赛上好平时的体育课,开展好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学生真正在各方面都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时间是短暂的,心得是肤浅的,但信心是百倍的,我决心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积小流与跬步,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大的跨越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