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时间:2019-05-15 06: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第一篇: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第三编 40年代的文学

第十四章 文协与《讲话》

文协的成立与抗战文艺

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成立时间地点:1938年3月27日汉口

宗旨:联合全国文艺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中华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华民族革命的文艺。

意义:30年代各文艺运动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组成的统一战线。

简称:文协

二、依据政治区域的差异,文学创作形成的不同地域板块:

国统区:重庆、桂林等大中城市

延安地区:抗日根据地

沦陷区:日伪占领下的台湾、东北、华北

孤岛:上海沦陷后被包围的外国租界社区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抗战文艺的总主题:爱国主义

第二节 《讲话》与文艺方向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大批文艺工作者聚集延安,形成各种文艺思想的交锋。为交流统一思想,更好地完成整风运动,中央于1942年5月2日、16日、23日召开文艺界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

二、《讲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引言”与“结论”部分)史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

《讲话》整理后于1943年10月19日公开发表在《解放日报》;1951年修正后收入《毛泽东选集》。

《讲话》对此后20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节 文艺理论问题的争论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文艺界针对三个问题展开过论争:

一、文艺与抗战的关系问题

延安抗日根据地

二、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

国统区

三、主观论与现实主义问题

国统区、胡风

第十五章 诗歌、报告文学与戏剧

诗歌与报告文学

一、诗歌创作总势态:

抗战基本主题下形成的总特征:

鼓动性、战斗性

流派走向:抗战形势下出现诗人新组合二、七月诗派:

以诗人兼理论家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杂志为基本阵地形成的诗人群体。

代表诗人:艾青、田间

艾青

创作历程

30年代中步入诗坛,代表诗集《大堰河》1936

1935年后进入成熟、喷发期

成就

富有时代特征的题材与主题

深沉的北方组诗:北方、受难的家园与土地

热烈的太阳组诗:太阳/火把、光明与理想

散文化形式与内在情感的节奏

高度象征的诗歌意象

田间――时代的鼓手

文学经历

30th初开始创作,左联成员,中国诗歌会成员。

37年后加入抗日救亡运动

诗歌特色:质朴、真诚

语句:短促、质朴

情感:强烈、质朴

三、报告文学与丘东平的写作

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20th):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30th 最早的报告文学:柔石《一个伟大的印象》

抗战形势下:大量出现

丘东平报告文学创作特点:

爱国主义激情

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 抗战中的戏剧艺术

抗战中的戏剧艺术不同于一般时期:戏剧家往往奔赴前线,亲自参加战斗,同时以戏剧方式宣传抗日。

一、田汉

前期多浪漫爱情戏、艺人悲情戏。代表作包括:

《获虎之夜》

《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

成熟期:30年之后不仅创作风调慷慨悲壮,而且组织大量前线戏剧演出。代表作如下:

《回春之曲》(1935)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话剧《秋声赋》《黄金时代》(1940)

电影剧本《忆江南》《丽人行》(1946)

二、夏衍

30th代表作《上海屋檐下》

40th 代表作《法西斯细菌》

三、其他

第二篇: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1、《雷雨》是属于锁闭式结构。

时间集中,从第一幕到第四幕时间不到20小时;地点集中,三幕都在周家客厅;剧本巧妙地以明线、暗线交织布局,以幕前情节推动现在的剧情。

2、《日出》则是人像展览式的结构,“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没有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让陈白露将一个个人物引出。每个角色都占有相等的轻重,交相陪衬,共同烘托一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结构联系的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基本观念,用的是“横断面的描写”。

分析《北京人》的主题

《北京人》通过描写曾家的腐朽、没落来表现埋葬旧生活、走向新生活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是通过虚实结合手法写现在、过去、未来的“北京人”而得到表现的。

1、现在的北京人是实写。主要人物有封建家长曾皓,儿子曾文清、儿媳曾思懿。

曾皓自私、吝啬、怕死,总是表现自己衰老多病,他最关心的是他的寿材。

曾文清是封建家庭培育出来的废物,外表温文儒雅,但什么事都不想做不会做,还抽鸦片,性格是“爱不敢爱,恨不敢恨”。在妻子的逼迫下,他决心离家出去做事,但最终因找不到现代生活中的位置,而自杀了。

曾思懿自私、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她强送曾皓去医院为了怕曾皓死在家中房子卖不出去;逼迫曾文清离家却又说我没逼你做事;对愫芳视为眼中钉又装出同情的样子,谋划让愫芳做曾文清的小老婆好一辈子侍侯她。

这一群现代北京人空虚、怯懦、腐朽,随着封建家庭的败落,表现了埋葬旧生活的主题。

愫芳是剧中最感人的艺术形象。她出身名门,受封建士大夫文化熏陶,但父母早亡,只得寄人篱下。她爱曾文清,是精神上的苦恋者。她性格温柔文静,忍受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忍受着曾皓、曾思懿对她的精神折磨。她性格中最具美学价值的是:宁愿牺牲自己,但愿能使别人快乐的道德情操。她自愿留在曾家就是希望曾文清在外面成了“人”。最后她跟瑞贞一起出走,向过去告别,面向未来,表现了埋葬生活,走向新生活的主题。她们又是未来的北京人,未来是虚写。

2、过去的“北京人”:北京猿人模型。剧作以人类祖先“北京人”作对照反衬,批判了不肖子孙-现在的北京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社会理想和追求。

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

《北京人》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曾思懿与曾皓之间。

曾思懿与曾皓的冲突是封建家庭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剧中共有3次冲突:

1、曾思懿策划了一场中秋讨债的戏,目的是使曾皓被迫交出存折。

2、曾思懿不顾众人反对,强要送曾皓去医院。名为救人,实是害怕曾皓死在家中,房子买不出去。

3、寿材抵债。

曾思懿与曾皓之间揭示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封建家长的权威也荡然无存,这是封建制度末世的特征。

二、曾思懿与曾文清、愫芳之间的矛盾冲突,既是性格冲突,又夹杂着感情纠葛。

1、曾思懿与曾文清是貌合神离的夫妻,但两人性格对立。两人冲突表现为曾思懿没有一天不给曾文清气受,曾文清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一再忍让。

2、愫芳与曾文清精神上的相爱使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为复杂曲折。曾思懿总是对曾文清、愫芳笑里藏刀,给愫芳以精神折磨。她视愫芳为眼中钉,却又装出关心愫芳的样子,又盘算着让愫芳做曾文清的小老婆,好侍侯她一辈子。愫芳对她总是忍让,但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却有坚强的一面,并最后出走。

《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

《北京人》中曾皓的棺材,象征封建阶级的灭亡。棺材被爆发户杜家枪了去,有着封建主义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

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1、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冲突。在曾家内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们勾心斗角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

2、对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腻刻画,把人物的兴趣、心态等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3、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实写现在的北京人,虚写过去和未来的“北京人”。以棺材为象征,表达封建阶级早晚要进棺材的寓意。

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简析《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的思想内容

《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是左翼作家蒋光慈最后也是最成熟的一部长篇小说。

内容:小说描写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阶级矛盾和南方的农民运动。矿工张进德和大地主的儿子李杰,携手合作发动农民起来组织农会,实行抗租。“马日事变”后,农民建立自卫队,奔向金刚山革命队伍汇合。

艺术:注意人物性格刻画与心理描绘,较以前作品来得细腻真切,是蒋光慈创作道路上的一次自我超越。

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又是革命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者。他的革命文学作品有两个重要特点:

1、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

2、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

缺点: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诗歌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

殷夫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他的“红色鼓动诗”:

内容:以高昂的革命斗争精神显示鲜明特色。诗篇抒写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以及对无产阶级事业必然胜利的乐观坚定的信念。如《别了,哥哥》是一首记实诗作。《血字》是为纪念“五卅”四周年。

艺术:以壮为诗魂,都用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简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

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成就是:人物各有个性。

1、描写农民既写出他们的革命性,也不回避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一些弱点:

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张裕民、程仁。

张裕民是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的主要骨干,工作踏实,人很能干,阶级警惕性高。他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团结广大群众,终于斗到恶霸地主钱文贵;作品也写了他在土改运动过程中曾有过怕斗不倒地主的顾虑和工作上的一些失误。

程仁是村农会主席,因与钱文贵侄女黑妮相恋,怕斗了钱会伤害黑妮,行动犹豫不决。随着革命的深入,他毅然上台揭示钱,对斗倒钱起了重要作用。

小说对农民在土改运动中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矛盾挖掘比较深,着重写他们在土改中作为小生产者的思想弱点不断克服和发展提高的过程。

2、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

地主形象主要是钱文贵、李子俊女人。

对于钱文贵作者着重描写他的“深谋远虑”。土改前把二儿子送去参军,当上了家属;把女儿嫁给了村治安员;利用侄女和程仁的恋爱关系企图收买程仁。

李子俊的老婆,作品写她对觉醒起来的农民“常常施展出一种女性的千依百顺”。当农会管制了她家果树园,农民前来摘果子时,她内心充满仇恨,脸上却堆满笑脸向每个人陪小心。小说对李子俊老婆的性格、心理描写十分细腻,是作品千方百计“抗拒”土改的阶级本性;但各个地主又有其不同个性和手腕,不是脸谱化的人物。

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思想:

1、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始终直面人生展现世态,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揭示了绅士淑女们的“礼仪廉耻”,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的自私、虚伪。《善女人》中的长生奶奶平时吃素拜佛。事实上,她却用高利贷压榨自己的儿子,对儿媳也施加虐待。

2、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灰色人生哲学和畸零性格。《包氏父子》中老包当了一辈子的仆役,为的是让儿子将来能做大官,而他的儿子却是个不读书的草包。作者抓住“望子成龙”以向上爬这种普遍于社会的文化心态,冷然审视对象,以含泪的讽刺刻画了老包的愚妄心理。

艺术:

1、作品善于抓住最能揭示人物性格的细节突现人物的灵魂。如《华威先生》中的华威先生除了“忙”外,还有一个特点:假。

2、作品还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来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

3、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去揭示华美外衣下的愚妄和可笑。

简析《南行记》《南国之夜》的思想和艺术

左翼作家艾芜的《南行记》、《南国之夜》短篇集,是带有若干自传体成分的流浪者手记。

1、小说描写了一群底层人物:农夫、士兵,也包括流浪青年作者自己。描写他们的艰辛,对他们的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山峡中》的小黑牛。

2、作品着力表现人物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的生活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信念及斗争勇气,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人生哲学的第一课》中的“我”。

3、缅甸、印度、马来西亚等异域和云南边地风光的描绘,也加强了作品的浪漫气氛。表现方式熔写景、叙事、抒情和刻画人物与一炉。

第三篇: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第十章 曹禺

第一节 创作综述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是五四以来中国话剧文学的高峰:

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

树立了中国现代悲剧典范

高度成熟的话剧艺术

第二节 《雷雨》1933

《雷雨》的成就体现在人物形象上

繁漪形象特征——强烈冲突的性格

追求自我解放却生活在畸形环境中

希望与绝望、爱与恨

病态的反抗、毁灭的结局

第十一章 京派与海派

第一节 综述

一、“京派”“海派”之名由来

沈从文对北平、上海部分作家的评论

争论

鲁迅的定名

二、作为流派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30年代活跃在北京等北方城市的作家

海派:30年代以新感觉派为代表的上海作家群

第二节 沈从文与京派小说

一、沈从文小说特征:人性与人生形态

牧歌情调

湘西

浪漫与写实

以俗造雅

二、代表作《边城》(中篇)《长河·第一卷》(长篇)

三、沈从文《边城》的成就

山水民俗的融合,诗情画意的品格

人物的纯美极致

人性、风俗、自然的和谐之美

四、其他京派小说

第三节 海派:新感觉派小说

一、新感觉派——又称“都市主义小说”。

30年代 上海 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

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直接影响

二、新感觉派的贡献

对中国现代都市风貌人情的展现

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力

三、新感觉派代表作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公墓》《白金的女体雕像》《上海狐步舞》

施蛰存《石秀》《将军的头》《梅雨之夕》

第四篇: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的?

一、《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二、“一二九”运动:

(一)经过: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二)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侵略中国、吞并华北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准备。

四、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提出各党派立即停止军事冲突,建立统一抗敌政权的主张。

五、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六、1936年与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停止敌对行动。

七、1936年12月积极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一)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提出改组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二)周恩来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赴西安,经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八、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五项要求;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九、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许多人联名要求恢复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全会表示同意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

十、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陕甘宁边区成立:

(一)1937年8月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师: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

(二)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三)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

十一、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由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十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1938年6月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议,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呼吁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战。

(二)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投入全民族抗战:

1.马本斋领导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日。

2.台湾高山族英勇抗日。

(三)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以各种方式支援抗战。新加坡成立了以陈嘉庚为主席的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怎样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制定了持久消耗战的基本战略,组织若干重大战役,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1938年3月在李宗仁领导下,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二)正面战场的爱国官兵,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用鲜血和生命维护民族的尊严,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

1.在北平南苑战斗中,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阵亡。

2.在凇沪会战中,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三、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一)进行10几次大战役,大体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1.1938年12月在桂南战役中,攻克昆仑关。

2.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

(二)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

2.为配合英、美打击日军,1942年元旦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发起第三次长沙会战,连续挫败日军进攻。

3.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东吁保卫战歼灭日军;第200师师长戴安谰在缅北牺牲;1942年4月解救被困英军,受到国际称赞。

(三)由片面抗战转变为消极抗战,实行保守收缩战略,以保存实力。

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

2.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四)多次制造反共“摩擦”事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五)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下降。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在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激起大后方人民不满,国民政府陷入危机。

第五篇:2011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13

第三编 40年代的文学

第十四章 文协与《讲话》

文协的成立与抗战文艺

一、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成立时间地点:1938年3月27日汉口

宗旨:联合全国文艺家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中华民族自由解放,建设中华民族革命的文艺。

意义:30年代各文艺运动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组成的统一战线。

简称:文协

二、依据政治区域的差异,文学创作形成的不同地域板块:

国统区:重庆、桂林等大中城市

延安地区:抗日根据地

沦陷区:日伪占领下的台湾、东北、华北

孤岛:上海沦陷后被包围的外国租界社区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抗战文艺的总主题:爱国主义

第二节 《讲话》与文艺方向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大批文艺工作者聚集延安,形成各种文艺思想的交锋。为交流统一思想,更好地完成整风运动,中央于1942年5月2日、16日、23日召开文艺界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

二、《讲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引言”与“结论”部分)史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

《讲话》整理后于1943年10月19日公开发表在《解放日报》;1951年修正后收入《毛泽东选集》。

《讲话》对此后20世纪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节 文艺理论问题的争论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文艺界针对三个问题展开过论争:

一、文艺与抗战的关系问题

延安抗日根据地

二、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

国统区

三、主观论与现实主义问题

国统区、胡风

第十五章 诗歌、报告文学与戏剧

诗歌与报告文学

一、诗歌创作总势态:

抗战基本主题下形成的总特征:

鼓动性、战斗性

流派走向:抗战形势下出现诗人新组合 二、七月诗派:

以诗人兼理论家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杂志为基本阵地形成的诗人群体。

代表诗人:艾青、田间

艾青

创作历程

30年代中步入诗坛,代表诗集《大堰河》1936

1935年后进入成熟、喷发期

成就

富有时代特征的题材与主题

深沉的北方组诗:北方、受难的家园与土地

热烈的太阳组诗:太阳/火把、光明与理想

散文化形式与内在情感的节奏

高度象征的诗歌意象

田间——时代的鼓手

文学经历

30th初开始创作,左联成员,中国诗歌会成员。

37年后加入抗日救亡运动

诗歌特色:质朴、真诚

语句:短促、质朴

情感:强烈、质朴

三、报告文学与丘东平的写作

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20th):瞿秋白《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30th 最早的报告文学:柔石《一个伟大的印象》

抗战形势下:大量出现

丘东平报告文学创作特点:

爱国主义激情

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 抗战中的戏剧艺术

抗战中的戏剧艺术不同于一般时期:戏剧家往往奔赴前线,亲自参加战斗,同时以戏剧方式宣传抗日。

一、田汉

前期多浪漫爱情戏、艺人悲情戏。代表作包括:

《获虎之夜》

《咖啡店之一夜》

《名优之死》

成熟期:30年之后不仅创作风调慷慨悲壮,而且组织大量前线戏剧演出。代表作如下:

《回春之曲》(1935)

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

话剧《秋声赋》《黄金时代》(1940)

电影剧本《忆江南》《丽人行》(1946)

二、夏衍

30th代表作《上海屋檐下》

40th 代表作《法西斯细菌》

三、其他

40年代后活跃的戏剧作家还有李健吾、陈荃

下载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5则范文

    2011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三。 第三章 郭沫若 第一节 郭沫若个性特征与文学道路一、求学与文学写作的开始 1914 年到日本 1918 年进医学院 开始新诗写作二、创作的喷发 1919发......

    2011年自考中国现代史讲义[小编推荐]

    综上所述,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是政法干警成功应对和经受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赢得人民群众信赖,致力社会和谐稳定的宝......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名词解释与简答: 梁漱溟《乡村建设》 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原因: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但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农村屡遭天灾人祸,已破败不......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第一次国共合作》读书笔记 莫修荣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 中国现代史作为中国通史的1919年—1949年的部分,它所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现代史纲要

    法学11级12班余弘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的现代史是一段坎坷、悲催、振奋人心的历史。多少中华儿女用鲜血铺就的悲壮之路„ 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被扼杀,中国在流血......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1.黄埔军校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科玄论战 1923年2月,张君劢对清华学子做了题为《人生观》的讲演,引起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的异议,拉开了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黄埔军校 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