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礼仪差异
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 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若不了解,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中国闭关自守,对西方不了解,在一次希特勒举行的宴会上,一位中国使节按照在中国的习惯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这种做法在国外是极不礼貌的,仿佛是在责备刀叉不干净。希特勒一见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将全体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换过,使那位中国使节窘迫难堪。再例如,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在文化方面就美国来讲,中国人赞赏推崇的愚公移山,令全拿搬家不当回事的美国人大惑不解,他们会用智叟的语调发问:“他为什么不搬家?”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他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推掉了饭碗。如此相反的结论,如此巨大的反差,是东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的显现。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西方人和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当然西方人也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如,中国游客在美旅游后准备买票回国,凭主观想象买票是肯定要排队的,但当他们进入售票大厅时,见窗口只有一个人在办理手续,另有几个人静静地坐在大厅的边上。我国的游客马上拥至窗口抢购机票,售票员在给中国游客办好机票后,微笑着对他们说:“下次买票请自觉排队,并用手指了指边上的人,当中国人回头看时,他们报微笑,使几个中国人真是无地自容。在现代的社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以自己的国情来看待别国才会出“洋相”,这有待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因此,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若一无所知,就容易在与外国人交往时处于不利的形势。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明确,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就美国来说,它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它合众为一,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很多人被同化了,不管什么肤色,不管讲何种语言,都自豪地称自己是美国人。他们的宗旨是永远向前看,遥望目力所及的前方,并且迈开双脚前进;自强自立,追求幸福,永不满足。这是他们良好的品质和素质,而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美国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就是美国的魅力。我们不能因为中国是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就盲目自大,而应尊重别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与习惯,这样交往才能顺利进行。所以了解、研究别国的礼仪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下面,我们对美国的礼仪文化作点研究:
美国成立时间不长,国内各类移民又不计其数,因此美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说是多种文化的汇合,有不少都与中国人的习惯截然相反。
一、见面的礼仪。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二、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
在进门之前,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地板。进门后要摘帽。并把雨衣雨伞留在室外。然后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问好。若主人家宾朋满座,只需与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如果主人请你坐,你就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托不坐下,也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更不可问用品的价格。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想吸时应问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若主人向你敬烟,即使你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往往会因为客气而有所推拒,但这在美国人眼里,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间关系变坏。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三、餐桌上的礼节。
在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而中国人往往习惯一边上菜一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开始坐下进餐的。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是不太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在餐桌前不应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道歉。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快。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四、服饰的礼仪
美国人的服装以体现个性为主,很难从穿着上看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如果是一位穿着时髦笔挺西装的男士,看上去似某大公司的老板,其实他可能是演艺界的艺员,甚至是一个美容美发师。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旧T恤的,看似流浪汉,其实却可能是一位不修边幅的教授。因此,在美国,万万不可先敬罗衣后敬人。曾经有美国外商来华,接待人员乍一见便以为那西装笔挺的一定是老板要员,而忽视了一行人中的大胡子。虽然把热情过多地倾泻到了“西装笔挺”上,还好,也没冷落了“大胡子”。稍后,一介绍身份,方知道谁是真正的老板,而那个“西装笔挺”不过是雇员。因此在美国,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钱,穿得不好的不一定没钱。若简单地以衣帽取人,不仅会主次不分,使自己陷入窘境,而且会让美国人轻视。
虽然美国人穿着随便,不像欧洲人这么讲究,但在美国的穿着可谓“不怕穿破,不许穿错。”有许多场合,服饰有很严格的规定。例如,美国许多公司上班有专门设计订做的制服,在律师楼和银行上班的老板和职员们天天都是西装笔挺,而且每日均需要换,若两日相同,就容易被人误会是个夜晚没有回家更衣的人。再例如在美国举办各种宴会,往往在请柬上注明是否“黑领结”。如果注明了“黑领结”,男士则一定要穿无尾礼服,系黑色领结,女士必须穿晚礼服。这时,男士的长条领带,女士的裤装都上不了台面。如果没有注明“黑领结”,而表示是“正式穿着”,那么西服就可以上场。如果写的是“白领”,表示要穿燕尾服,系白色领带。因此什么宴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是很有讲究的。试想,如果在一个不怎么正式的场合,每个人都是一身短打扮,唯独你一个人身着深黑笔挺的燕尾服;或者每一个都云鬟高挽,长裙及地,唯独你一人一袭T恤,这种巨大的不协调,你自己不觉得张狂,别人也会看着你在人堆里悠悠晃晃不像个东西。而且在美国,这是对宴客的主人大不敬的明确表示,主人也会因此对你感到厌恶,从而与你断绝来往,这会是你的一大损失。因此注意场合与服装的搭配在美国尤为重要。
总之,美国与中国之间有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同样其它的西方国家,也有各自的文化习惯,因此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到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以便在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并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第二篇:中美教育差异与礼仪习惯
中美教育差异与礼仪习惯
——美国海外研修报告
高一九班 wjq 美国,一个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更是让无数人向往前去一探究竟。很幸运的是,这个假期我参加了嘉峪关市酒钢三中举办的第十一届海外研修学习团中的美国团。在学校老师的陪同与照顾下,我体验到了中美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美国本土文化、国外认知与礼仪习惯等等珍贵的感受。
家庭篇
国际航班上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差的神奇变化,抵达洛杉矶机场后乘坐大巴车的一个多小时辗转,从当时间中午两点半起踏入美国国土,再到指定地点集合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左右。可真是“艰辛”啊!但是美国妈妈的热情招待冲淡了旅途的疲倦。她热情的介绍给我们家庭中的成员,带领我们参观她家中的照片墙,游泳池等等,随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送她的女儿上幼儿园,一起看电影和她家的猫玩耍,相处的很好。
在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同美国妈妈说起另一个中国地区来美国和我们在一所学校里研学的女生,她告诉我她的住家对她和她的同学非常的冷漠,甚至有时以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为由,拒绝给她们做晚餐。她听完后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和愤怒,她说:“我认为这种人是没有资格去接待外国来的孩子的,这让我为她感到羞耻!”,然而当她发表完她自己的看法时,她严肃且认真的问我,“那么,当时 的你是怎么做的呢?”我告诉她我当时的想法和如何帮助那位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她很高兴我是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别人。在这件很平常的对话中,我却感受到了美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更关注她们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从小培养对事情的应变能力。所以使得美国的孩子大多很有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胜于我们。学校篇
来到学校的第一天,我更多的是紧张而不是激动。在没有翻译器的情况下对口语不好的我来说,独立的一天学校生活以及全英文式教学,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
早上来到学校和学伴打过招呼后便来到了教室,美国学校与中国学校的差距更显现出来。这所高中里学生们上课是根据自己所喜爱的科目来自行选择的,并没有固定的班级与固定老师办公室,每一个老师都在自己相应的教室里。我上的第一节课是科学课一节课是两个小时,来到教室里桌椅并不是有序成行排列的但也不杂乱,上课的人数也并不多大约30个左右的学生。上课前一小时进行了小的测验,他们并不是写试卷什么的而是人手一本笔记本电脑,在其中登录自己的账号来完成测验的。科学测验中包括了生物、地理、物理、天文等一系列学科的题目,可见其课程涉及的广泛程度。在完成测验后,系统会给每位学生整理出错误的题目已经所用的时间,更让学生注重出错的知识点上。我感觉非常的惊讶,惊讶他们教学设备的先进与其教育方式的独特。第二个小时我们在课堂上看了一部有关生物的科幻电影,电影中超凡技术让大家不经赞叹,我认为这更是让学生在基础知 识上开发与创造新的东西开阔眼界,让学生更富有创造力。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并没有上课不准站起来在教室走动、吃东西、说话等等的规则,但大家都很自觉没有老师过多的提醒。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课铃响的那一瞬间,原本说话聊天的同学听到早晨第一节课的铃声后全体起立,转身面相教室后方悬挂的美国国旗行注目礼并且宣誓一直到铃声结束。我的学伴告诉我,不论什么时候他们总会这样做的。那时候的我心中充满的是赞赏,这种全靠自觉并没有强制要求要做的事情却体现了每一位美国公民对祖国的热爱。
现在是西班牙语课时间!今天我们进行了西班牙语考试,然而正是这考试让我又是吃了一惊。每一位同学发到一张特质卡片上画着黑色方块组成的不同几何体,每一个几何体的一边有小的A、B、C、D标识。投影机上投影出题目,学生得出答案后举起手中的牌子,所选选项朝上。老师拿手机用相应软件如同微信中扫一扫一样的,扫一圈每个人的答案,投影仪上显示出全班选项中的所占比例和正确的答案。印象中严肃紧张的考试,在这里充满了乐趣。我也积极参与了进去尝试做题,我想这会是我未来一直能铭记的事情。
下午三点二十分全校学生便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放学后学生们可以回家也可以留校参加社团活动,比如男孩子大多参加运动,女生则排练舞蹈。
转眼到了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天,早上第一节课我将带来的礼物送给我的学伴,我的学伴很惊讶但喜悦却在脸上显现无法掩饰。整节 课她都非常激动的与我谈论关于中国的十二生肖的故事。我告诉她许多关于中国十二生肖的神话故事,她非常的感兴趣并且在网上查找了自己的生肖。下课后我找的我的科学课老师并且给了她一份礼物,她很激动的给了我一个拥抱并且祝愿我未来每一天都很幸运。我深刻感受到这里老师与同学的热情,不舍之情再次涌上心头。
放学后我们进行了结业典礼,我的学伴用中文给我写了一张祝福语当做惊喜送给我,我们一起听了校长的讲话和学校老师代表的讲话后我们在学伴和老师前用英文做了一个简单的演讲。随后颁发了结业证书和校长学伴合影,许多学伴都偷偷的抹眼泪。我们也被这个气氛感染了纷纷热泪盈眶。
游览篇
离开学校的我们却并没有离开美国,我们开启了新的体验方式。我们参观了星光大道、柯达剧院、格里菲斯天文台、盖蒂博物馆、美国最顶尖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游玩了圣塔莫妮卡海滩、好莱坞环球影城、迪士尼世界等景点,深入其中感受其科技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便捷与轻松,自然景观和影视的发达。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提升了我们的目标!在城市中的游览让我不得不佩服的是美国公民对交通规则的重视,红路灯并不像我国一样遍布每个路口,但只要到路口,人们都会自觉减速礼让行人,同样行人也没有闯红灯的现象。六个车道的单行道即使在上班上学的高峰期也不会出现严重堵车的情况,更是听不到一个汽车喇叭的声音,只有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人们极力把噪音降到最低。在景区中,人们更是有秩序的排 队不拥挤不喧哗,有顺序的进入景区。景区中每一个体验项目,工作人员都会询问团队人数来保证尽量一个团队共同体验游乐项目,可以说是将服务近到极致。
完结篇
在此次美国研修中,我不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更是体验到了中美文化教育的差异性。美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自身的管理与时间安排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他们对规则的重视和彼此对他人的着想更让我们感动。人们常说:“自由与约束是共存的。”用这句话来形容美国社会再正确不过,但我认为这更凌驾于每一个人的高素质与高修养。我知道此次研修,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这个国家里优秀的一面,不过哪一个国家没有做到不好的呢?这些优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世界这么大,你我必须努力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第三篇: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
文化负载词的交际翻译论——以《吾国与吾民》为例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Cultural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文字之乐——浅析广告中的双关 论《兔子,跑吧》中兔子逃跑的原因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
英文商业广告中的常用修辞格--以《商业周刊》为例 从功能目的论看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 不同的音乐折射不同的文化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 从谈判风格看中美文化差异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浅析《红字》中的女性意识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爱情观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翻译“忠实”新解——兼评《傲慢与偏见》译本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 浅析《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宗教意识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析《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到灯塔去》中的两性主义—抵达人类和谐的完美道路 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谈汉语新词的英译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 从会话合作原则透析英语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幽默的产生
The Cultural Predicament and Transcend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Allusion in News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永别了,武器》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主题分析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分析
A Survey on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Oral Performance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心理分析 中西广告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珀西•雪莱抒情诗意象研究
探究斯蒂芬•克莱恩诗集中的三类意象——以《黑骑者》为例
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其侦探小说《阳光下的罪恶》中的写作手法 《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论动物词汇的比喻与翻译
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 戏仿和影射—《洛丽塔》中的互文性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论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欣赏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
中美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语表达的影响--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角度分析 论《白鲸》的象征主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An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
Cooperative Learning: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Junior Students’ Integrative Language Ability 89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90 《红字》中人性的罪恶与光辉
论《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92 微笑着流泪——欧亨利小说赏析
The Reasons Why Robert Cohn is Despised by All in The Sun Also Rises 94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疯狂主妇》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 96 激励小学生积极说英语的教学法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98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 99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爱的缺失:班吉康普森的痴人说梦—《喧哗与骚动》班吉叙述视角研究 102 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 104 文化对在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105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106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
浅析哈代主要小说作品中鸟的意象
Strategy Research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oral English 109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Henry’s Short Stories
On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Chinese and British Culture 112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
解读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中的黑人女性文化 114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 115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 116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 117 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通过姚木兰和斯嘉丽形象的对比看中西文化的异同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121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2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123 中英禁忌语的异同性分析 124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 126 中西方饮料的跨文化差异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共同追求——自然
On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31 《飘》中斯嘉丽人物性格分析
非言语交际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 133 《隐形人》(混战)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135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 136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137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 138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 Western Christmas Day 140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142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145 从归化角度分析英文广告的汉译 146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148 试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去性别化改革
现代爱情的另类表述—解读《暮光之城》主人公爱德华和贝拉的爱情 150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呼啸山庄>>解读
151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 152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 153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154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155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15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57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158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159 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 160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161 《小镇畸人》中的空间形式分析
162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
163 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 164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 165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
166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167 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68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169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
170 论“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家庭文化
17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172 论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3 The Joy Luck Club :Chinese Mothers’American Dreams Lost and Regained
174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 175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176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
177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Emily Bront and “Wuthering Heights” 178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79 现代英语演讲中的范式分析
180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 181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 182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183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Online Subtitle Translation Group 184 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185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86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187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应用领域
188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189 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190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19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 192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
193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194 英国足球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19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196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
197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198 英汉词汇及文化差异研究
199 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 200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
第四篇:中美婚姻观差异 论文
浅析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裴鸽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外语系 河南 郑州 450011)
摘要:中国的婚姻建立在家庭条件和容貌之上,而美国更多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中美不同的生存环境影响了人的性格,男女在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中美经济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婚姻观的不同。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无形中影响了大众的婚姻观。宗教信仰在婚俗方式,婚姻维持等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 家庭条件共同爱好 生存环境 经济 社会价值观 宗教夫妻从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到相守,要经历友情、爱情、同情、恩情的各种体验,而婚姻是对男女关系最直接的定位,无论哪个人在哪个国家都要面对。婚姻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浓缩并反映了它所处社会的文化特征、道德信仰、经济与政治等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作初步探讨。
一 中美婚姻观对比
1.提到中美婚姻,有人形象地比喻:“对中国人来说,结婚更像一种商业活动,所以叫经营婚姻;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婚姻更像家家酒,爱到一起翻天覆地,不高兴了就一拍两散。”中国婚姻特点:改革开放前,低质量,高稳定,60%的夫妻婚姻是“凑合型”;之后性观念混乱,离婚潮泛滥,则是低质量,低稳定。而美国人所信奉的既不是严格的单偶制,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关系,而是对爱情、特殊癖好和多种伴侣关系的包容。经调查,中国人的择偶标准是:长相、年龄、家庭条件;而美国人的择偶条件是:尊重、信任、兴趣。
2.说到家庭条件,从择偶开始,中国人就视婚姻往往成为买卖,而美国人则将
婚姻视为卖买。在中国的婚姻中,人们较多的说法是男人娶老婆,而很少有人会讲女人娶老公。所以男女婚姻更多地像是做一桩买卖,既然是买卖那就离不开钱。如今没房子的男人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百个白马王子,结婚是最好的商业投资机会,电视剧《蜗居》就揭示了这一残酷现实。而著名思想家恩格斯则尖锐地指出,为钱结婚无异于长期卖淫。美国人的婚姻是将买卖两个字颠倒过来,称之为卖买,男男女女即是卖家也是买家。女人要找个如意郎君,首先得把自己卖出去,不论是聪明的大脑、杰出的才华、漂亮的脸蛋、姣好的身材还是共同的兴趣,这些都是资本,男人若买账,那就是对婚姻下了订金。在物质这一点上美国人很看得开,不怕结婚时啥都没有,只要夫妻能同甘共苦,面包会有的、汽车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
3.结婚时,中国的婚俗程序繁多,讲究所谓的“排场”改革开放后,婚礼越办
越奢侈,婚庆公司、婚纱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婚礼是在作秀,用外在的奢华宣扬貌似浓烈的爱情,而真正的爱情似乎不再神
圣至上,婚姻也变得随便了。从电视速配到网上恋爱的风靡;从婚外情到包
二奶,离婚率随着GDP攀升,婚姻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而美国人的婚礼
简单浪漫,不会过多讲究形式。婚宴以舞会结束,新郎新娘共跳第一支舞,以庆祝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4.婚后,中国人则是把孩子当作父母之间的粘合剂,维持婚姻的纽带中国人对
婚姻的理解多为过日子,男人娶女人除了生理需要外,主要是能传宗接代,而且最好是白头偕老。中国不少人认为,感情、家庭和子女是维持婚姻最主
要的因素。天津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81.7%的人把子女作为维持婚姻的重要因素。美国人婚姻的维持则是建立在相互吸引,尊重之上。美国一项
全国性调查显示,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个人成就感的最重要源泉,但成功的婚
姻更为重要。美国人对他们的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他们显然没有将
孩子视为父母之间的黏合剂。非营利性的皮尤研究中心发现,在使婚姻成功的因素中,忠诚和幸福的性关系、分担家务、丰厚的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
件以及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等都排在孩子之前。对他们,婚姻
同生活的其他部分一样,只是个人满意度的问题。”当被问到婚姻的目的是
什么时,有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说,它是成年人的“共同幸福和成就感”,而
不是“生育和抚养孩子”。显然,美国人的婚姻观更人性化。
二 中美婚姻观差异形成原因
中美婚姻观差异主要源于其经济方式,生存环境,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及人文心态的不同:
1.经济方式不同:中国文化根治植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在农业经济中,体力健
壮的男性成为劳动的主体,经济基础决定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男性是家庭的支柱,女性的劳动可有可无,可以忽略不计,久而久之形成了阴性崇拜现象,而封建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思想残余仍世世代代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直至今日,男性仍在中国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而美国女人体格较为健壮,不存在男女劳动性别上太大的差异,再加上建国历史短,没有封建残余的影响,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男女经济地位差别不大。
2.生存环境的不同:从地理环境上看,古代中国地处半封建状态的大陆地域,较为封闭的地理形态形成了人们较为封闭的思想,再加上统治者的专制和愚
民政策,使儒家思想一枝独秀,而极少与西方交流。而美国两边濒临海洋,便利的海运为早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提供了条件。而且,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独立性和开拓性较强,积极与其他国家交流,主流思想在各种思想
碰撞中迅速发展。
3.社会价值观不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
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
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
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新结婚时代》里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嫁给
一个人就是嫁给了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传统婚姻观念的精髓,家庭
第一,个人幸福微不足道。在这个伟大传统观念影响下,千百年来,无数的相爱之人放弃了终身的爱情和幸福,并因此得到心灵的平静和自慰。而对于
集体而言,小家庭自然要让位于集体。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
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
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
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
计的,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
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
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的都会是工作。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
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
无疑义。
4.宗教信仰不同: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佛教与人类社会发展“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规则
相反,它不主张婚姻,典型的就是抛家弃子、出家修行。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大多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基督教认为,男
人和女人的和谐是根本的和谐,男女要为互善、互爱、相互促进而结合。美
国婚姻其中的基督教模式就是:上帝意志决定,为个人利益结合,忠诚互爱
到永远。
5.社会风气、人文心态不同:中国传统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门当户对、三纲五常,重视女性贞操,婚姻观一般先要说传宗接代、而男女要百年好合,一定终身。为了传宗接代,中国家长竭尽全力为孩子们的婚姻提供较好的物
质条件。而美国的婚姻观念则认为:婚姻是男女间的契约关系,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
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美国的年轻人结婚,虽然也有一些父母帮助买单的,但那时出于父母主动资助,社会风气的主流还是自力更生办婚事。我想,这和美国人普遍认为成年后就从父母那里独立出来,应该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理念一脉相承的。不仅在操办婚事上,在生活中许多方面,成年后的年轻
人都是自己打拼,很少有靠着父母使劲啃老的现象。而在国内,成年后的年
轻人靠父母买婚房、办婚礼、帮找工作、帮带孩子、帮操持家务的现象还很
普遍。其次,美国人确实不大攀比,极少有比排场的现象。不仅在婚礼这件
事情上很少攀比,在其它许多事情上也是如此。攀比是种很不健康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人们脱离实际产生一些超出自己支付能力之外的欲求。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对比,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出中美婚姻的差异及形成原因,使我们了解了中美文化的背景与历史,从而有助于我们以更为广阔的视野透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了解中美差异的目的在于使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的更好的对话与交流,使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
2)
3)
4)
5)席晓《由中西婚礼习俗看东西方价值观之异同》(《考试周刊》2008年29期)胡文仲,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姜文华,洪杰.儒家思想与传统婚丧习俗.民俗研究,1996,2. 罗秀《简释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南民族大学校刊)[William J Fitzpatrick,Jane Austin’s PRIDE AND PREJUDICE,Simon & Schuster,1964.6)Nark Schorer.Pride and Prejudice,Riverside Edition—B1,Boston,1956.7)董天冯丽博平玮(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071003),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8)[新西兰]陈文照.外国习俗丛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The different concepts between US and China & The reasons for it
PEI Ge-g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Abstract: Chinese marriages are based on family conditions,while Americans ' marriages are based on the same hobby.Their different survival environment affect
the people' characters and influence people's thoughts of their respective marriages.Men and women in the economy of different status determine their positions in the
family,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marriage.Social value is the
mainstream of different thoughts, and it indirectly affects the public's view of
marriage.Religious belief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rriage customs and
marriages maintaining.Keywords: concept about marriage between US and Chinafamily conditionssame hobbyliving environmentthe social valuesreligions
第五篇:中美教育差异中英文
Comparing the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
1.First of all, the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eaching:
Chinese primary education make children’ 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high mark achievement as the priority goal.And China’s education emphasis on training students’ s quality of strictness and rigors.In the United States,there is only one purpose of primary:to cultivate children’ s creativity.And US’s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raise student’ s self-confidence,independence,spirit of supporting oneself.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考出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且中国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严格严谨的精神。
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独立的精神。
2.Comparing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people’ s universal view will be:
China’s elementary education aim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with more study and less thought.US’ s education aims to build such an education to raise the creativity with less study and more thought.比较美国和中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普遍观点:
中国的基础教育旨在建立基础教育与更多的学习和更少的想法。
美国的教育旨在建造这样的教育提高创新的研究和更少的想法。
3.The attitudes towards score are different:
To China’s children,a bad report card will let him receive pressure from all sides.Most Chinese students are aimed at “high score”.In the United States,however, every student’ s report card in the end of year is his/her private goods.Parents won’t give the child too much pressure.Score ,which is less important than capability in parents’ s mind.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拿高分“。
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属于私人的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在家长心里分数与能力比要差得远。
4.The view of knowledge is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ina’s emphasis on accumulation and inculcation of knowledge, then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spect for authority and knowledge,succession of knowledge and structure of knowledge system.The US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s actual ability of using knowledge.They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s spirit of doubt and criticism about knowledge and authority as well as expansion and creativity of knowledge.These two types of education show the static state in Chinese education and dynamic state in American education.They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ountries’ s views of knowledge.两国在知识观上是存在差异的:
中国的教育重视对知识的积累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教育的动态,这一静一动反映了两国知识观的差异。
5.The studying environment provided by China and US is different:
China’s schools,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oncept, it takes a two-stage strategy which is disjointed.In the primary stage,you have to lay the foundation.In the advanced stage,you will be able to do academic research.American schools encourage children to do research from an early age.They develop the ability of researching,solving problems independently and organizing the study study materials.两国在提供给学生的环境上不同:
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术研究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研究材料的能力。
6.The arrangements of the course are different:
For example, on the problem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in China,students only have one choice-English when they are in basic education.The system of education does the unitary choice for all students.In the United States,students have more choices,which including Spanish,French,Latin and so on.And there are a kind of course in which teaching materials are not needed.They usually call it “family life”class.The course content contains sewing,cooking and increase of self-confidence.It teaches what is in our real life beyond books.It teaches students to make a better life.两国课程设置不同:
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选择,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
而在美国,学生有更多选择,包括西班牙语、法语和拉丁语等。还有,在美
7.Different mode of education:
Chinese heuristic education exist a flaw, teachers give the suggestions of the answer to students and guide the students find“the only answer.”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United States, except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rrect answer in class, and give students a place for free imagination to explore the unknown and potential answer.教育模式不同
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它“家庭生活”课。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自信心的增强等等。它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它教学生生活得更好。
8.Diffe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a small number of talented people do not care the “entrance” Score, the others are base on examination scores of
admission.This is the only criterion.But in the United States,students choose at least one kind of various examinations every year, missed the first, it is excusable;missed twice, you can forgive......As a result, these test scores can be admitted as a very important admission criteria rather than the only criterion.高考制度不同
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人学得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9.The burden of learning different:
In China, for the students ,their weekend is always canceled.Even the gorgeous holiday is still full of heavy work.The United States almost have a free day once a week.学习负担不同:
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就连绚丽多彩的假日也会充斥着繁重的作业.美国几乎每周都会放一天假.10.Homework:
Chinese students’ homework: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 knowledge, it is so boring and uncreative.It takes students a lot of time.There is beneficial aspect.Although sometimes students have many exams in their student life ,it can be good for them.It can make them easy to pas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accept the higher education.American students’ homework: Homework cultivate childre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ity.Not only does it develop good habits, but also cultivate independence, let the children easily adapt to the society.作业
中国学生的作业就是为巩固书面知识,机械单调,毫无创造性,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当然好处也是有的,虽然有时候学生在学习生涯的时候考太多的试了,但这对他们也有好处。考试可以让他们更容易的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
美国学生的作业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不仅培养孩子做计划的好习惯,还培养孩子的独立,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11.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a: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like the elder and junior.Teachers often stand on the platform and they have a great distance with students, which make teachers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make students afraid of teacher.In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more like friends and colleagues.Students can be on friendly terms with their teachers.Teachers often have lessons below the podium, and they will approach their students and chat with them at pleasure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on well with their teachers.师生关系
在中国,师生关系是长辈与小辈的关系。老师经常站在讲台上讲课而且他们跟学生保持了距离,这使得学生们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害怕老师。
在美国,师生关系更多地象朋友,象同事的那种关系,可以和睦相处。老师经常在讲台下讲课,而且她们会靠近学生并跟他们随意的交流以至于学生们能跟老师很好的相处。
12.Different family education:
1)American parents are open education.They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activities,and emphasize on developing the child in practice rather than preach.Chinese parents are enclosed education.They give priority to preach, and look down on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activities.2)
Americans believe that let children do all the things to themselves.During the tasks,the children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accumulate the experience.Also they can increase the confidence and responsibility.In China,the parents have the only requirement for children is study.Even they can prepare everything for their children in daily life, and this lead to many Chinese children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but useless.3)In the United States, children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Their sports activities time is abundant, and they have activity places everywhere.In China,children have less outdoor activities because the Chinese children learn from morning to night ,and they have lots of homework.家庭教育不同:
1)美国父母主张开放式教育: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
中国父母多是封闭式教育: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美国人认为,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并且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他们可以为孩子准备所有的事情,这导致许多中国孩子学了许多知识但是没用。
3)在美国,孩子进行各项兴趣活动、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充裕,活动场所到处都有。在中国,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少,因为中国孩子从早到晚的学习而且有做不完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