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

时间:2019-05-15 10:1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

第一篇: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

云南大学商旅学院

Abstract:Basketball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today,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see that there is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U.S.Culture about basketball.Now I’m trying to analyze the source of the difference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it.In this way we can have a sober introspection of our country’s basketball development.I study the difference by observing the players’ performances and fans’ behavior.Of course the Chinese players in 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is a good way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In fact,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our basketball is what we real focus on and hope to.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lways tries to look for the ”Golden mean” so that Chinese have built a courtly atmosphere in CBA(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when American advocate the heroism and personalization in NBA.关键词:篮球;中美文化差异;CBA;NBA

自1891年詹姆斯·奈斯密斯博士发明篮球运动至今120余年,篮球已经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集体运动项目之一,并形成了三大流派: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流派,以西班牙、法国等为代表的欧洲流派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流派,显而易见的是各大流派的形成是源自于各自的民族文化的,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篮球文化同时指导着各自的篮球运动水平的发展。在此,为方便讨论我们先约定一个篮球文化的概念:在篮球运动中球员、管理层和球迷共同创造并体现出来的精神上的共同意识以及物质上的财富[1]。

提到中美篮球人们首先会想到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和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此文中我们将用此二者管窥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篮球文化的一些特点:

“中庸”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在中国篮球文化中便有着充分的体现。比如一场比赛之前记者问到球员对于比赛的预期,回答基本都是“对手实力不俗,对我们来说是一大挑战,不过我们会努力的”,从这一句我们足可见“中庸”文化的影子,球员总是对对手充满了尊敬与肯定,对自己保持着谦虚的态度。这种中庸的态度对联盟的和谐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从事这项运动必需的激情并影响到竞技水平的发挥。同时,球迷也体现出了“中庸”的特点,多数的CBA球迷并无非常稳定的支持球队,对CBA的关注基本是走马灯式的浏览,更不会像NBA球迷那样疯狂地崇拜“中职篮”球星。不可否认,这是CBA球队盈利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仁义”也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之一,甚至在CBA的比赛规则中都得到了体现。在NBA规则中,搀扶跌倒的对手球员是大忌,因为裁判极有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冲突动作而做出“技术犯规”判罚;而在CBA这种行为是不被反对的,因为它体现了双方球员之间的友好和谐。这样的“仁义”规则往往会造成判罚规则的模糊性,但是它确实避免了很多的冲突,个人认为这是可取之处。而在NBA,球场上是只有竞技的,因此也引出了很多的“丑闻”,比如2004年活塞主场对阵步行者时的“奥本山宫殿打架事件”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在CBA赛场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经典口号可谓是中国篮球文化里“仁义”本质的最集中体现。

“不为人先”也在CBA赛场得到了体现,主要体现于球员相互之间的谦让,于是我们很难看到像NBA那样疯狂得分的球员。CBA的单场个人最高得分记录是由孙军保持的70分,而在NBA是由威尔特·张伯伦保持的100分,同时科比·布莱恩特也有过单场81分的表现,需要强调的是单场70分这样在CBA堪称传奇的得分在NBA并非独孤求败者,诸多的球星都有过这样的表现。“不为人先”的球风影响到了球员个人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球赛观赏性逊色不少。随着中西篮球文化的交融,“不为人先”的格局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嘉伯、李本森、JR·史密斯、马布里、布鲁克斯、麦蒂等一大批前NBA球员陆续来到CBA赛场并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得分冲击波,这些外籍球员场均40余分的表现让本土球员黯然失色,使得球迷对中国篮球更加的失望,可见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不过,相比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中国人的篮球场上与生俱来的拥有一种团队精神。在中国这样一种“中庸”“不为人先”“仁义”的文化环境中,团队精神的建立往往比在美国容易得多,这也是中国篮球面对西方列强的最主要优势。

说完球员的文化,再来看球场外的文化。最近几年,中国的运动员选拔体制饱受病诟,篮球运动员的选拔更是在伦敦奥运会小组赛全败之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很明显,当前的体制下明显的偏于注重选拔高个子运动员,说明领导层很片面的把竞技水平和身高做了一个比较唯一的对应,导致中国很少有高水平后卫的出现,少有的几个国际级球员基本都是内线球员,在美国球场上呢,艾弗森、纳什、博伊金斯等矮个球员则有效利用了“身高优势”在联盟掀起了一波波华丽的后卫攻击,可以说从选拔上中国篮球就已经废了一条腿。再一点,国内球员多数是从小“弃文从武”的,导致了其文化素质难以保证、篮球理论研究难以进行的局面,而在NBA最运动员的学历要求至少是高中,并且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球员没有取得学士学位。另外,新人得不到锻炼机会也是选拔制度上的一大问题。

二、美国篮球文化的一些特点 林书豪掀起“林旋风”,湖人队(NBA,洛杉矶球队,队史共获得16次总冠军)季前赛8连败,德怀特·霍华德加盟洛杉矶等等话题纷纷成为搜索引擎头条话题不断地向人们证实NBA已经代表美国篮球进入了高度娱乐化的阶段。在此,我们简要分析一下美国篮球娱乐化的基础土壤即美国篮球文化。

美国是一个多国移民构成的、历史短暂的超级大国,因此“求变”“创新”成了美国人最主要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得美国篮球步步走向了巅峰。规则上的创新:为了限制传奇球星乔治·麦肯而扩大三秒区、制定防守干扰球;为限制威尔特·张伯伦肆虐禁区而再次扩大三秒禁区、制定进攻干扰球规则,并规定底线发球高度不能超过篮板;为了限制巴克利的大屁股推人,联盟又做出了禁止“背身五秒”的规定,这一系列的规则的改变使得NBA篮球越来越具有观赏性,这是篮球娱乐化的必经之路。战术上的求变:每一场NBA的比赛犹如一场干戈相向的战争,球队将帅不断想出新的战术以攻克对手,而那些战术一成不变的球队往往不能成为常胜之师,湖人的三角战术、掘金的铁拳战术、公牛的篮板—挡拆—切入战术、太阳的跑轰战术[2]等等数不胜数的著名战术足以证明这一点、这种氛围在考验主帅比赛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让资深球迷为之津津乐道。再者是球员个人的改变:为了适应新的战术、新的球队或新的队友,球员们往往频繁的做着个人的改变,例如詹姆斯·哈登从雷霆转会至火箭后从原来的替补后卫一跃成为球队领袖,其打法也从进攻的组织者转变为进攻的发起者,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竞争”是美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在NBA联盟里,竞争贯穿于球场上下。球场上的竞争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来自于对手的竞争,因为双方都是冲着比赛的胜利而来的,因此每一个球都是双方争抢的重点,为了争抢一个球权而满地打滚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另一方面,竞争还来自于队友,因为在NBA的体系里每个球队都有着权势逼人的“老大”,争取提高个人得分、篮板、助攻是他们的重要任务,这关系到个人在球队中的地位,谁能否认科比·布莱恩特、勒布朗·詹姆斯的地位是队内竞争的成果呢?同时这些“巢内竞争”也是娱乐媒体最喜欢的炒作对象,科比和沙奎尔·奥尼尔的斗争曾经是美国最热的话题甚至是引起了球迷的相互攻击,可以说在现今的NBA里球员的斗争行为已经成为篮球文化的主要部分之一。

第一次看NBA的球赛时率先吸引球迷注意力的不是比赛而是球星的造型,因为这是一个个性化的联盟、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NBA球员的发型、穿着往往和时尚界一起引领着风尚,比如20世纪初,艾弗森的地垄沟发型曾经引领了一代美国孩子的发型潮流,甚至90年代出生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喜欢吐舌头,因为迈克尔·乔丹就是这么干的,后来科比的光头、卡梅罗·安东尼的纹身都曾经成为时尚。同时,这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张扬的联盟,每场比赛都有如一部好莱坞的大片一样扣人心弦、场面惊险,“片中”有着领袖、有着英雄、有着灾难、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在个人英雄主义的氛围下,整个联盟名人效应尤其突出,拥有布莱恩特、霍华德、纳什这样超级阵容的湖人队史从来不为收益发愁的,而一些平民球队可是经常需要向赚钱球队要补贴的。

在今年休赛季,CBA强队上海大鲨鱼队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了一场交流赛。比赛在第三节就进入了垃圾时间,最终UCLA大胜大鲨鱼,这不禁让国人彻底看衰了中国篮球。那为什么中国顶级的专业球队会惨败给美国大学校队呢?这还得来看美国的篮球人才储备机制。美国有着十分完善的各年龄阶段的专业、非专业的联赛组织,使得每个年龄阶段的篮球人才都有着表现自己能力进一步开发潜力的机会,所以大学层次的美国篮球运动员其实已经具备很高的竞技水平了。这也是我们国家的篮球文化中最严重的短板!并且从目前的国情看来,这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当然,要走远路需要现在就启程。

三、以上我们对中美篮球文化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那么当中美篮球文化相碰撞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我们试图从姚明、易建联、林书豪的身上找到答案和警示!

可以说姚明是最成功的外援之一,其NBA职业生涯一共得到9247分,场均19.0分;篮板球4494个,场均9.2个;封盖920次,场均1.9次;助攻769次,场均1.6次,另外除2007年伤停外其余赛季全部进入西部全明星阵容[3]。姚明在球场上明显表现出中国文化里的仁义、和谐,如果NBA有道德风尚奖那么它非姚明莫属,但是他也很好地将美国文化的竞争意识植入脑中,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肆虐禁区、大吼暴扣,将当时钱德勒、霍华德等一干中锋名将打得找不着北。很可惜,我们并没有在易建联的身上看到姚明的影子,国人总是发现易建联在NBA或国际赛场上的水平发挥远逊于在国内的比赛,其实在NBA赛场上易建联的水平还是时有闪光的,不过他的打法过于软弱而并不适合NBA这种高强度的比赛。2012年2月一个华裔球星在NBA突然崛起并掀起了一波史无前例的疯狂旋风,是的,他就是林书豪。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将本土篮球的发展滞后归罪于中国人的身体特征,但是林书豪这个拥有标准的中国身材的华裔美国人却给出了否定的答复,在疯狂的一个月里,他在突破、防守、身体接触、速度上纷纷体现出了优势,原因只是他从小打球、从小苦练!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NBA打出优势是华人可以做到的。

四、小结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美篮球由于各自的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中国的篮球文化更加的趋向于“和谐运动”,“中庸”“仁义”“团队”是主要的精神,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球员缺乏舍我其谁的霸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和运动的长远发展;美国篮球则更趋向于“激情运动”,“英雄主义”“个性化”“娱乐化”是他们的主题,当然也衍生除了一些冲突、争执问题。客观来看,我们的篮球运动和美国还有较大的差距,发扬我们的优势,同时吸取美国篮球里的适合我们的因素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完善人才储备体系并让更多的球员有机会到世界顶级比赛中进行锻炼,中国的篮球可以发展成世界一流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瑞,中美篮球的文化差异性探究,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3月一期 [2]金赛英,NBA各队主要进攻战术打法特点之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 期 [3]ESPN数据库

第二篇:中美文化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中国文化重集体,美国文化重个人;中国文化重综合,美国文化重分析:中国与美国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非言语交际上也各有不同。现在从饮食、戏剧、教育以及婚恋观来浅析一下中美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国文化 美国文化 差异

一、从饮食看中美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美国人注重“以人为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美国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美国人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美国以至于西方的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

而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民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

2.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美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那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处的气氛。这种饮食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

而美国的餐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美国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美国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美国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美国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美国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二、从戏剧看中美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的经济、政治情况不同以及民族习惯、文化意识、艺术传统的区别,中美戏剧在发展中走着不同的历史道路,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美国戏剧和西方戏剧是从古希腊戏剧开始的。同美国戏剧的起源相比,中国戏剧的起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国戏剧也是起源于民间,由于它形式特殊,包括说、唱、念、打等因素,是更为综合的艺术,因而是多源的,寻起“根”来,不像美国戏剧那么“单一”和明确。我们拿中美戏剧的起源作一比较,可以看到它们有若干不同点:第一,美国戏剧起源于祭酒神的颂歌,源头明确;中国戏剧的起源是多源的,比较复杂;第二,美国戏剧的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神秘的、幻想的、悲剧性的基因多;中国戏剧的起源,虽也和一定的宗教仪式有关,但俳优的活动,角抵表演等却都是娱人的,主要是现世的人的娱乐性活动,现实的、技艺性的、喜剧性的基因多;第三,美国戏剧是从歌舞演变而来,即由歌舞逐渐演变为故事表演;中国戏剧则是通过它们彼此的汇合、交织来实现。

总的来说,中美戏剧是两种不同特质的戏剧。美国的戏剧是剧作家的剧场,剧本是整个戏剧的灵魂,有了剧本,有了演员,就可以演戏。古希腊的戏剧有对话,有合唱,演出时也需要歌队和乐师,但音乐很简单,戏剧的演出主要是靠演员的姿势和声章来表达情感,展开剧情,所以剧本中的语言因素显得特别重要。中国戏剧是多种艺术因素的结合,包括歌唱、舞蹈、对白、武术等,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是这些艺术因素的综合体现,而这些艺术因素的结合,必须在各方面都有一定艺术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三、从教育看中美文化差异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以数学教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教师一般不要求学生做完教科书上的习题,常常只要求做单数题或双数题。中国基础教育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美国教育只是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至于学生今后是否要以数学工程作为事业,则由学生今后自己去选择,学校的教育没有必要强迫学生把那些技术练得“炉火纯青”。

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当平民还是做“精英”。自己选择走“精英”道路的,需要艰苦奋斗;选择走平民道路的,接受普及教育,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地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这样的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教育。虽然每个美国人在16岁以前必须接受强制性的教育,但是这种大众化的教育却比较普及,也就是标准比较低,它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这是因为中国教育资源匮乏、就业市场受限制以及人文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内的教育只能这样“公平”地实施。中国学生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没有选择的余地,美国学生则不同,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少数人,只要艰苦努力、认真学习,力求“精”“深”,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精英”教育。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没有来自社会、家庭强制的压力,所以有一种愉快的发自内心的动力。

中美教育除了自我的定位问题之外,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还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四、从婚恋观看中美文化差异

中国人以工作的成就为重,美国人以家庭为重,这与中美的文化氛围有关。中国社会从古到今一直倡导为集体、为国家牺牲自我,牺牲小家,媒体采访中国名人或大人物,他们常常说事业太忙,有些人甚至一个月或者几个月都没有与自己的家人吃过一吨饭,更有甚者,孩子或配偶或父母生病都没有时间去探望,这样的行为在中国似乎人们都觉得可以理解,挺感动的,甚至觉得高尚,生活中的普通人稍有点事业也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当家人抱怨时,他还会理直气壮的说,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而美国人却以家庭为重,如果哪个人的孩子或爱人生病了,而他的丈夫却以工作忙为借口不陪在家人身边照顾他们的话,他们(大部分人,不含那些特殊行业的人)是会被人瞧不起的。而且他的家人也不会说出类似这样的话:“我要支持你的事业,所以你去忙吧,我自己照顾自己”。不会,美国人包括小孩都很在乎自己的感受,在乎是否被自己的家人在意和重视,他们把家庭和事业分的很清楚.美国倡导的是 ” EVEN IF YOU ARE RUSHED OFF YOUR FEET, MAKE SURE YOU MAKE TIME FOR FAMILY”.(即使你忙的脚不沾边,也要确信有时间与家人呆在一起.)美国人觉得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只有家人才会不管你成功失败都会陪伴在你的身边,他们觉得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事.结束语:从饮食、戏剧、教育、婚恋观的区别我们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中美文化之间的确有很大的差别,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走向世界,各种文化也会相互渗透,所以我们要在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接受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已达到更好的交流。参考文献

[1] 吴冰 中西方文化差异拾零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2 [2] 邢东 中美文化差异管窥 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 1997[6] 陈

平商务礼仪

中国电影出版社

[3] 邓炎昌,刘润青 语言与文化[M].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4]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罗艳丽 从饮食文化差异透视中美核心价值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2)

Abstract: Cultural differences, will have different mode of thinking;thinking of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behavior and will be produced in different social relations.The collective weight of Chinese culture, American culture weight individuals;Chinese culture re-synthesis, re-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China and the U.S.have different customs and religious beliefs, in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different.Now from the diet, drama, education, and love and marriag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China and U.S 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第三篇:中美文化差异感想

中美文化差异感想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融合体,近年来两国在文化的交流上越来越亲切,但两国仍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将这两个典型的代表进行对比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美国文化,并重新审视中国五千年来积淀下的文化传统。

从美国教育来看,,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而中国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这会对孩子进行刺激,针对不同人会有不同效果。而中国的虎妈,狼爸,这种压迫式教育有时会让孩子受不了,所以才会爆出学生频频自杀的事件。

中国流传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以人为本,强调集体主义,内部和谐,而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起了决定影响:个人奋斗,自主独立。这种价值观使得每个人都有奋进的念头,而中国早就了追求了平均的胜利.美国人的世袭观念很淡他们愿意白手起家来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所以他们在身后只会留下很小一部分的财产留给孩子,而中国人以信仰为基础的家教,牢不可破的团结以虔诚为动力,所以在死后,尽可能地将财产留给子孙。

中国是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的最大发达国家,中国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拥有五千年的历史,而美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两个甚至没有交集的国家,在文化上当然有很大的差异,当然,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两个国家在文化上开始互相借鉴彼此有益的一面,来更好地发展本国的文化,尤其是中国,只有全面了解别国文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将文化传陈下去。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了解中美文化差异,感受了美国的思想,文化精髓,让我们关注国际动态,引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分析能力,加深理解,提高政治素养。

第四篇:中美宗教文化差异对比

中美宗教文化差异对比 ——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例

摘要:中美两国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最典型的代表,二者在宗教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是个非常宗教化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受国内宗教及宗教团体的影响。而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宗教的影响程度远远没有美国之深。本文针对宗教在中美两国的影响力、价值观导向、社会作用、用语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产开论述,以期能够从宗教的角度来深入了解中美两国的差异。

关键词:宗教;文化对比;中美差异。

一、前言

宗教文化体现着一个时期内人的情感、思想和信仰,也反映着一个时代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理念。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今天,宗教作为政治工具的时代已经逝去,它重新成为一种信仰和文化的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宗教我们可以清楚地窥见人类社会,因此,正确地认识宗教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差异,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

二、中美宗教信仰差异

美国虽然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但是基督教毫无疑问占有绝对优势,有数据表明,在美国有信仰宗教的人数中,约有85%的人声明自己是信仰基督教。以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为例,它始终是美国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年销量高达900万册左右。所以,基督教实际上是美国的国教,基督教文化也是美国的主流文化。

中国人信仰比较复杂,主要信的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但以信仰佛教的人数最多,但差距不是十分巨大。

三、中美信教人数的差异

美国是个宗教色彩很浓厚的国家。据资料显示有30多万个基督教教堂、犹太教会堂、清真寺以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根据有关调查,82%的美国人认为自己信仰宗教。前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更是说有95%的美国人自称信仰上帝。另一方面,美国是体育大国,但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体育方面多。据有关报道,美国一年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约为观看各种职业或大学体育比赛人数的13倍,美国一年捐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约为花费在橄榄球、棒球和篮球三大联赛上的资金总额的14倍。美国人对宗教的热衷可见一斑。

反观中国,虽然是佛教大国,但在我们身边,信教人数的比例却一直不高,或者自认为信教,其实只是在遇到不幸的时候才想起来消灾祈福,又有几人家中像美国人一样每日礼拜,餐前祈祷呢?

四、中美宗教精神关注点的比较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认为,基督教的一切理论都是以神为中心而建立的,它的核心是对神的本质的论述。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他创造了自然万物、时间空间,他存在于自然之外而不是自然之中,为自然立法,制定自然界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所以上帝也是人类的创造者,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而且还创造了人类的历史,进入到人类的历史之中,为人类历史确定目的。因为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并且关怀着人类,用自己亲生子的血为人类赎罪,所以人应该服从上帝。在这样一种神人关系模式之下,犯罪感与忏悔成为圣经的永恒主题。人类的最大幸福就是修复与上帝的父子般的关系,重新回到上帝的身边。人类修复与上帝的关系,要靠上帝的恩典,基督的救赎,要全心全意地爱上帝、爱他人,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例如说帮助穷人或做祷告。

与基督教不同,中国宗教关注的中心是人,主张“神人合一”。佛教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印度佛教相比,中国佛教认为佛性是人的本性,人人都具有先天菩提智慧,因此又能觉悟本性而成佛,众生没有成佛,就是因为被世事迷惑,一旦顿悟,真智显露,就内外彻悟,见性成佛,所以才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种一念觉悟,刹那成佛与基督教人有原罪的思想差别巨大。而且,中国佛教说:“称名念佛为外因,实想念佛、观想念佛为内因,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佛国。”这种心中有佛的思想与基督教时时祷告的思想又不同。最关键的是在佛教融合儒家过程中,儒家教人入世的思想没有因为印度佛家出世的思想而改变,相反,佛教越来越走上世俗化道路。“事君事亲,也能成佛”就是最好的体现。

五、中美宗教价值观的比较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以家庭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在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逐步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家庭为本位,以忠孝为核心的价值观,虽然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儒家的道德价值观、道家的自然主义价值观、墨家的兼爱功利主义价值观、法家的权势功利主义价值观等等,但是其价值观均未超出以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为基础、以“三纲五常”规范体系为核心的封建主义价值观,宗教也不例外,不论是本地的宗教还是外来的宗教,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而基督教是一种哲学化的宗教,它的神学教义建立在哲学和逻辑的基础上,与中国的宗教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区别。在美国的宗教文化中,基督教教义的许多具体成分被扬弃之后,其核心价值经过人类理性的整理和发展之后,形成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即拯救与博爱精神。这样的基督教道德价值核心在文化深层次中维系着美国社会的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同感和共存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群体存在及发展所必须的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提供了道德保障,但是同时也形成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中美价值观与宗教观的不同。

六、中美宗教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宗教文化会对交际模式产生影响。美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在他们的语言体系中,用于赞美、感叹、诅咒、发誓、表达愿望或形象描绘时,宗教色彩比较强烈。美国人总是用“God”这个字眼,而中国人则表现出复杂多样的信仰内容。如西方人常说“By God”(向上帝起誓),中国人说“老天爷作证”;西方人说的“God bless me”(上帝保佑)相当于我们的“菩萨保佑”等。我们时常还会看到一些带有特定的宗教含义的词语,如果不了解其相关背景就会导致交流的障碍。例如“Endof the World”,对中国人来说,看到这个字眼往往会联想到“大难临头,人类即将毁灭的世界末日”,但对美国人来说,它只是表示有朝一日现世终将终结,所有人都将接受上帝的最后审判,好人升天堂,坏人下地狱,与汉语里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类似含义。

宗教文化同样对中西方的词汇、习语等方面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出自佛教的语言,它们主要来源于佛经的译作,还有一些成语虽不是直接出自佛经,但却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之后产生的,例如“天花乱坠”,相传佛说法时,天人感动,飘散香花作为供养,又相传梁武帝请云光法师在南京讲经,天花乱坠。而基督教的语言和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和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圣经》中的典故、比喻、谚语、俗语等习语广为世人所接受和使用,成为英语语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中美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拥有构成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发展,规范道德良知,促进文化发展的功能,那么佛教和基督教又对中国和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以宗教自我道德约束和调节社会矛盾的功能为例。美国的基督教教徒们习惯于通过自我反省来约束自己,一旦违反道德原则,就会产生愧疚感、不安感。教徒们在教堂中相互祝愿的一句话就是:愿平安伴随着你。所以,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教徒们的道德约束逐渐自觉,越来越发自内心。另一方面,在很多教徒身上可以发现助人为乐的品质。他们以助人为快乐,看到别人有困难时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我能帮助你吗?”宗教组织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包括为穷人提供住房、为无家可归者发放食物、探望老年人和病人、收养孤儿和受虐儿童、为酗酒者和吸毒者提供戒酒和戒毒帮助等。据调查,美国的志愿者组织中,教徒占将近60%。哈佛大学神学院“妇女与宗教研究项目”主任安布罗迪女士说:“宗教团体提供服务与政府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宗教团体提供服务,其服务人员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善意,他们不仅提供物质的帮助,而且希望能帮助受助者找到自救的精神动力。政府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则往往帮助你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可以说这些宗教团体提供的社会服务大大缓解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矛盾。

反观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一是氛围不够,像东南沿海一带没有多少信教之人,有些信教之人不过是为了祈求自己或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没有把范围扩大到其他人,宗教团体也没能在大范围内影响众人。二是现在的多数中国人往往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为物质的追求而耗尽精力而往往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

总而言之,美国的社会各阶层普遍都具有宗教情怀,是美国社会精神层面上的动力和约束。而中国在宗教上的精神追求还无法与之相比。

八、结束语

宗教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形成了中美巨大的宗教文化差异。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探讨宗教文化差异应具有一种辩证意识和全球化意识。我们不能对宗教一律排斥,应该认识到宗教的有利一面。对于不同的宗教,不论是基督教、佛教还是其他教派,我们都应给予尊重,避免由于宗教问题所引发的冲突。同时,新时代的宗教要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中美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不同,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供前提条件。

第五篇: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从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美文化差异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儿童总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而家庭教育对儿童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每种都呈现出与其文化相关的特点。以中、美文化影响下的中美家庭教育为例,两者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都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从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和不同结果等三方面展开对比。同时希望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帮助更多的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教育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家长往往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他们更注重孩子能否找个好工作,能否在顺境中度过一生。基于这种期望,大多数中国父母认为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为此他们愿意付出所有。基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立场,中国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外只关注他们的智力,希望他们一辈子都在刻苦勤奋的学习。而美国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适应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还有,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他们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和发展。恰恰相反,美国孩子拥有更 多自主权,因为美国家庭更加注重公正和自由。2.教育目的的差异

家庭教育的母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也是觉得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大多数中国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是父母最殷切的希望和矢志不渝努力的方向;而美国家长则更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也就解释了为何每年一度的高考在中国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3.教育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教育观念和目的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中国家长对孩子往往实行管束性、干涉性、封闭式教育。如在生活上包办代替,包括鼓励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任何家务都不需要做;在社交上过度保护,生怕孩子“学坏”,不愿意让孩子与外界接触;在学习上过于严厉,中国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唯一标准,所以让孩子们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其他都是在浪费时间。4.教育内容的差异

简单说来,中国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延伸,重视读书,偏重智力的开发;而美国家庭则注重素质教育,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二. 产生差异的原因 1.历史背景不同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价值观内敛保守,缺乏冒险精神和创 造意识;而美国是一个历史较短的移民国家,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能够较快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更富有冒险精神。2.经济形势不同

中国人口基数大,就业机会少,压力大,想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很难,而好成绩则是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在美国,就业机会多,美国家长认为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能在社会立足即可。3.社会条件不同

截止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和养老制度还不很完善,许多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中国人的观念认为“养儿防老”,他们也就更希望孩子有个好未来,也能更好地肩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不指望孩子的赡养,只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三. 产生的不同结果

由于教育观念、目的、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自然也有明显差异。如大多数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能适应社会,面对挑战和挫折;中国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人机交往能力弱;而许多美国孩子缺乏赡养父母的责任感;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亲密。四. 建议

根据中国的特殊形势,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中国家庭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 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独立意识,自立能力,合作精神;在中国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同时,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有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

下载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篮球文化的差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Chang, K.C.,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USA: The Vail-Ballou Press Inc., Binghamton, N.Y., 1997.......

    论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论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作者:导师: 摘 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与美国的交流日益增多,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两国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

    中美文化差异小故事

    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小例子 昨天中午不知道怎么忽然打嗝, DC said:my grandmother told me, if you are burping, it means you are lying; JH said:My grandmother told me,......

    中美篮球文化差异及NBA对中国篮球发展的影响

    中美篮球文化差异及NBA对中国篮球发展的影响 届 别 2014届 系 别 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专业 姓 名 宫士明 指导教师 史利江 二○一四年五月 0 中美篮球文化差异及N......

    论文《浅议中美课程文化差异》

    中美小学课程文化交流活动学习体会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陈珊:*** QQ364599618关键词:中美教育课程文化创新培养 内容摘要:在这次“天元区中美课程文化交流活动......

    中美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 中美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差异(一) 来到西雅图不久,我就感受到了中美之间文化上的明显差异,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差异也处处可见,有些差异还挺有意思的......

    《喜宴》反映中美国家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必然会产生摩擦的火花,在这火花中差异也被照耀的愈加明显,电影《喜宴》就是这样一簇火花照耀出中美文化的差异与碰撞。 《......

    中美文化差异——英国人日常交往礼仪

    中美文化差异——英国人日常交往礼仪 中美文化差异我们读书那会儿,教材上有篇文章是讲一个小学生,为了救集体的一只羊,而牺牲了的故事,号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为了国家为了集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