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高生生涯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
职高生生涯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
汪燕辉
宁波市第九中学
摘要:生涯教育辅导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的名词。目前,国内外机构对此有一定的研究。研究发现,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进行生涯辅导对其一生发展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本文就职高生正处于以学校和家庭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到以工作为中心的生活模式的转变中,结合高中三年的学校教育,有意识有步骤地渗入生涯教育,使职高生能走好转型期的每一步,使他们能正确看待今后的自我发展,从而获得人生的成功。
关键词:生涯教育
职高生
课堂大环境
构建
一:对生涯教育的一些认知
生涯教育辅导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的名词。“生涯”一词由来已久,“生”是“活着”之意,“涯”为“边际”连起来是“一生”的意思,引申为“个人一生发展的过程”或“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与职位”,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生涯的定义来自于西方学者舒伯在1976年提出的论点: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人一生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从这可以看出,“生涯”可以理解为介于“生命”与“职业”之间的概念。
国际著名的企业管理和个人发展顾问鲍博睿(BobAubury)来我国大陆地区调查后的发现:在中国,我感到现在年轻人自身都有比较高的水平,但外界变化也比较大,所以,能够供年轻人借鉴的人或者是经验就比较少。如果问他们想做什么样的工作,他们还能说出个所以然,但要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就会感到迷惑。人的一生中必须扮演多种角色,每个人踏入学校之后,其一生必然多数时候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别阶段,高中生在家中、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理想化的,高中阶段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会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变化着的社会,尤其是职高生,处于青年前期迈向社会的“预备期”,要做很多决定,往往在选择上有犹豫,或者在走上工作道路后会感到更多烦恼,甚至因此而不振或轻生。这一事实说明了在我们的学校课程体系中还缺少成长设计方面的专门性指导。那么在职高学习阶段如何帮助正确认识和对待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呢?
总体说来,生涯教育范围很广,可以是针对学生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疑惑做早一步的解答,使其能正确了解“职业”的内涵,也可以是对学生在教学中进行人格魅力的教育渗透,使其构建完善的人格,也可以是配合学生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理想,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等等。这些都可在课堂这个大环境下完成。针对一个职高生三年的学习生活,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生涯教育体系。
二: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中教育(尤其是职高教育)是许多即将就业学生的“终极教育”,也是许多想继续升学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学习的“预备教育”。在这过渡阶段,学业和对未来的选择是这阶段的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使学生在人生选择中有着极高的正确率。因此,从职高生第一天进入学校,这个体系就开始有效地运作起来。
准备期。这个阶段主要以收集资料(基本信息)为主。主要对新入校的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做出一个初步的分析。
首先,阅读新生档案。对每一个新生在初中里的表现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大概印象。其次,在开学初下来三星期内,以观察学生行为为主,初步发现学生属于自主强烈型、依赖顺从型或中间型等性格中的哪一种。再次,在开学初下来的二个月内,尽可能与每一位新生有不少于10分钟的交谈,观察学生与老师交谈时的形态表现,观察学生对自我能力评价及其个性特征。
另外,征询各任课老师对学生所在群体(班级)的整体评价,注意群体对个体有无潜在影响。最后,把两个月信息汇总到自己所建的信息库。
实施期。这个阶段主要以基础能力训练为主。对高
一、高二阶段的学生来说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并不迫在眉睫,因此他们不太在意自己的今后发展,但是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让他们了解现在的学习就是和未来是紧密联系的,就是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的,每一个学生要积极投入。
工作情感教育。简单地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对工作有正确的认知、态度、取向等的教育渗透。以一个语文教师为例,利用课文的主题及体现的情感,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肯定“关心别人,尊重别人,认可别人”“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有自信心”“具有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这些内容,利用作文课开展生命、价值奉献等话题探讨,在课上阅读大量的描写对工作积极态度的文章,使学生对今后面对工作时有正确的取舍态度;而不至于对今后的发展浑浑噩噩甚至畏惧的表现。
口语练习。我们的教学像是有一个怪圈。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听教师讲授课文,明白如何分析句段,理解鉴赏,更多的是老师主讲,学生重于听、记,考试出现一个好分数。可是对走上职场的学生来说,回首语文教学,竟不知所学的能有多大的实用性,而一旦开口,却不知该如何说,说什么,闹一个红脸。诚然,语文的好处在人生中的长期或者说远期的体现,但是,如果我们职高语文更多以今后工作的实用角度考虑,我们就需要让学生加强口语练习。形式有很多种,课上让学生有面临老师和众多学生的讲台演讲,有随机选择话题做陈辞,有模拟社会不同角色的致辞,当然还有以不同类型出现的口语竞赛。形式虽老套,但是让学生敢上台说不怯场,知道该说什么有选择,知道怎么说有力量,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会更自信。
普通话的重要性。从社会的发展来看,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经济的大市场,在此的每一个要能自如地与人交谈。对于职高生来说,他们在学校中就要加强练习与人交谈的技能,练习普通话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宁波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对受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即使是职高生,他们也不再满足于一张职高文凭,他们应该做到会讲流利普通话,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在课上重视普通话的教学,设置一定的课时量专门讲授有关内容,增加课时练习,教师应使学生掌握汉语正确发音技巧及语法规范,减少方言的使用频率,能正确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并能流利准确地表达意思。建议设置普通话校本教材,制定职高生普通话达标考试,可根据本专业需求让学生打到专业要求标准。
应用文写作。对于职高教学来说,语文课本中有应用文写作,相关专业(文秘类)更开设应用文写作一科。应用文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是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学生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不大,目前,应用文教学内容、手段、方式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步伐,不适应时代和学生要求,学生厌学应用文的现状较为严峻。人教版职高《语文》,共四册192篇课文,其中应用文42篇,占22%,与记叙文等量齐观。职高生听课心头发闷,苦恼厌恶写作应用文。难道我们的应用文教学就是搞搞形式,摆摆谱子,甚至弃之不顾?教师可结合应用文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让学生对应用文格式有感性认识,可收集一些应用文如公文实样,做成课件给学生看,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以模拟社会为大课堂,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应用文兴趣。
每科教师应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不应只注重书本上的内容教学,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分数就完事,而是多把眼光放在社会上,找出学科和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课堂上多倾斜一些实用性强一些的内容教学,鼓励他们把所学知识多与社会挂钩,寻找相通点,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强化期。这个阶段主要针对高三学生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而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能更快适应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成功学教育。成功学可应用到班级教育中。成功学的核心原理是复制成功,通过分析成功总结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成功学中有很多内容可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很多职高学生入校以前,学习成绩不理想,难免对自己没有信心而自暴自弃。在他们很多人的心里觉得:别人行,我不行。如果一个人没有自信,那是最要命。他会因此放弃很多本来可以通过努力而做成的事。一碰到小困难或问题,就想到自己肯定做不成而不愿意再努力付出,其结果是他真的没有做成。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据调查,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看,社会对职高生的认同度不如高校学生,职高生同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比较处于明显的劣势,而高校毕业尚且处于毕业就失业困境,我们在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我们是否需要发展职高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与优势来弥补文化程度的不足?那么怎么激励他们,怎么让他们对社会充满了创业的热情和自信呢?对教师而言,可有意识的加入一些成功学教育。如危机感教育和训练;自信心训练;沟通能力训练;团队精神的训练;执行力训练等。譬如,班主任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团队精神的训练,仿拓展训练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置身团队中,了解可以借助团体力量获得成功;可以邀请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成员,畅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让学生了解自身与企业需求差距;请优秀毕业生就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事件和经验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产生兴趣;语文课老师在课上多启发学生对成功的思索和讨论,商业科老师灌输各企业在企业管理培训中对人才执行力的要求,经济学老师可让学生关注一些经济管理类图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卡耐基成功大全》来汲取成功之道等等。成功学内容很多,我们只需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
模拟招聘。即将参加工作的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步是要接受面试。而很多学生不知如何面试,因而产生畏惧心理。不妨在高三阶段针对职高学生开展一次模拟招聘。可邀请一些企业前来“招聘”,使学生在模拟招聘中学到一些就业技巧,比如面试前该准备什么、该以什么心态面对面试,面试中应注意的小技巧、面试中如何回答问题等。可安排一场主题班会让学生亲历这么一次模拟招聘,熟悉过程,消除恐惧,从而认真对待。对于教师来说,在模拟招聘前要对学生解决这么问题:就业政策、就业定位、就业信息、就业条件、就业程序、就业时间、求职材料的制作等等。虽然还没直接面临就业问题,但对毕业生,让他们未雨绸缪总是有好处的。学生在投入社会前不再是对一切无所知,而是对自己有一个较准确的评价,对社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三、生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在此说些题外话。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自身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往往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过去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知识渊博;其二;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其三,为人师表。诚然,教师是需要以上的基本素质,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不把教师职业看成是一个自己也需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职业,那么曾经形象地用“一个死了一百多年的教师从坟墓里爬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他就又可以拿着教鞭走上今天的讲台”来形容我们今天“教书匠”的处境这样的话还会出现。仅仅把教师当作一项谋生的职业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教师更应是一个研究者,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应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己职业生活方式的主动参与者、勇于探索者、积极创造者。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应对自己进行教师生涯规划。长期以来,我们结束了师范教育后就投入教育工作,认为这种“一次性的师范教育”适用终身。至于在职进修的提高很多老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以至消极倦待,应付了事。随着知识数量的增长和知识学科的进一步分化,人们普遍认识到,师范院校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将全部的知识传授给师范学生。即使师范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毕业后也不可能依靠学校学到的知识工作一辈子,仍然面临一个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的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拓宽了师范教育的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将“终身教育”的概念引入师范教育领域,将职前师范教育和职后师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师范教育将贯穿教师生涯的整个过程。美国20世纪80年中期以来就出现了针对教师生涯教育提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培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等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学校),我国也制订了教师“终身教育”的系列要求。可见,给教师一个专业的系统的终身教育是可行甚至必行的。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渗透,首先希望通过教师生涯规划,以教师自身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丛书《生涯心理辅导》《人格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沈之菲等著。
《成功全书》斯宾塞.约翰逊等著。
《职业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四川西昌第一职业中学课题
《职业高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刍议》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中国基础教育网
《网络环境下应用文教学》中国教育先锋网
《终身教育的前景与师范教育的变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第二篇:《在课堂上》
题目:在课堂上
文章的开头情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不少于400字。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停下了正在写黑板字的手,转身疑惑地扫视着教室里的同学们,“是什么声音啊?是小狗的叫声么?”,李刚的同桌小红站起身来,得意洋洋地说:“老师,是李刚,李刚把小狗带进了教室!”,老师听了,急急忙忙地走向李刚“李刚同学,这是真的么?你怎么可以把小狗带到教室里来,这是不允许的啊!”李刚满脸委屈地望着老师,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狗从抽屉里拿了出来,并导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上学的路上,李刚发现了在路边的这只刚出生的小狗,他可怜地蜷缩在破烂的纸盒里,颤抖着发出呜呜地叫声。“这可不行,要是把它放在这里不管,小狗肯定会被冻死的!”李刚心想,于是他便大着胆子,将小狗从纸盒里抱出来,想先带到教室里让他取暖,谁知稍微恢复了体力的小狗竟让叫了起来。老师听了李刚的讲述很感动,她低头摸了摸小狗,说:“可是,你把小狗带进来会影响同学们正常上课的。”说完她便低头沉思了起来,李刚紧张地看着她,生怕老师会叫他把刚刚死里逃生的小狗送回去。“这样吧,你先把小狗送到传达室赵大爷那里,让他先照看一会,一会下课了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好吗?”李刚同意了,和小红一起把小狗送到传达室去了。
教室恢复了平静,同学们又开始专心致志上起了课。
第三篇:作文:在课堂上
在课堂上
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一只刚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叫的声音,引起老师的注意。“谁把小狗带进教室了!”正在板书的老师回过头,扶了扶眼镜,严厉地问道。大家面面相觑,小声的议论着。“怎么能把狗狗带进来呢?” “ 带狗来的那人死定了,老班可是一向痛恨别人违反纪律的啊!” “安静!”老师敲了敲桌子,“带狗进来的同学给我自觉站起来,否则以后永远别进这个教室!” 这招果然有效,不一会儿,李刚缓缓站了起来,说:“老师,是我。” “你为什么要带狗进来?” “我„„” “还要狡辩?!给我和那只狗一起滚出去!”老师打断了李刚的话。教室变得安静起来,所有同学都看着李刚。只见李刚愣了一下,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便转身去收拾书包,抱起小狗,走出门去,走过讲台时,他对老师说了一句“老师再见”。老师呢,老师气得脸色煞白,也懒得去理他,继续上课。这是,一个叫王同的男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误解李刚了。” “哦,我怎么误解他了,你说。” “是这样的。李刚早上和我一起来学校的时候,看见有好些孩子在欺负一只小狗,我们把那些小孩赶走后,发现那是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李刚想把它送回家,可没时间了,他就只好把小狗带到学校,我告诉他老师回生气的,可他说,如果老师生气他也没办法,总不能把小狗在留在这里任人欺负吧,后面的事您都知道了。” “这„„”老师有些惊讶,“真的?” “是。” “快去把李刚追回来呀!”老师着急了。老师瘫坐在椅子上,有些自责的喃喃自语:“哎,我怎么不问清事实再说呢,我„„唉” 此后,这件事受到了校长的表扬,不禁为李刚的爱心,也为老师的学会自责、知错能改。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近抽屉里,小狗汪汪地叫声,引起了老师地注意„„ 老师听见了汪汪的叫声,马上放下了手中地教科书与粉笔,踱步走向了李刚面前,清了清嗓子问李刚:“李刚,你这只小狗,是从那里弄来地?”李刚听见了老师地嗓音,抬起了头,望着老师严峻地脸,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是从家中拿来的,其实李刚拿小狗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的话,我根本就不能相信,因为李刚是尖子生,是我的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从不违反记录,她怎么可能?何况,她清楚,学校规定,是不能带任何宠物,他这样做,不就是拿鸡毛来试火——自取灭亡吗?这时,老师又问李刚:“你明知道学校不允许带宠物的,你还„„,李刚我对你太失望了,你又什么解释?”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问李刚,而李刚她却一声也没哼,好像是默认,老师恼火了,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明知故犯,你那中队长的职位,甭当了!”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气恼的走出了课室。我相信她,一定又什么委屈的,我一直询问着她,她什么也没说,我清楚看见了,她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忽然,小明走了过来,对李刚说:“李刚,对不起,其实,那只小狗是我的,我只是将小狗放在你那儿,你完全可以向老师说出真相,可你,为什么帮我背黑锅呢?一人做事一人当。”
“别别”李刚拉住了小明,对她说:“我不想让你因此赔上了班长的位置,让我来承担吧”。
这是,身处在李刚隔壁的我呆住了,我并没想到她居然会这样做,她,居然为了友谊,赔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中队长。
有人说:“世上友谊可贵。”可,有谁能像李刚一样,为了朋友,牺牲自己呢?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花狗带进了教师,小狗在课堂上汪汪大叫的声音,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这时,有的人在尖叫,有的人在议论,有的女生甚至还跳上了桌子。老师见这样一个情景,大声说:“别慌!大家别慌!”同学们听到老师的话声,本来喧闹的教室,转眼间变得鸦雀无声。老师站在讲台上,看见李刚同学的神情很慌张,于是她走到李刚面前,说:“李刚,是你把小狗带进教室的吗?”李刚站起来,犹豫了一会儿,他心想:我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说了的话,老师一定会把小狗赶出去的,我到底该怎么办,谁能告诉我? 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李刚还是决定向老师坦白,她说:“老师,小狗是我带进来的,老师,请你不要赶它走好不好,它还那么小,如果我不管它的话,它就会死的!”李刚的话音刚落,平静的教室有变得喧闹起来,同学们都在议论着,有的人说:“这李刚真是太讨厌了,把小狗带进教室,咬到人怎么办?真是太不懂事了!”有的人说:“这李刚真有爱心啊!可是,不知道老师会不会和他一样有爱心?”老师听到了这些议论后,说:“李刚,你真的很有爱心,这也是人们必备的一种品质,但是,你再怎么说也不应该把小狗带进教室里来呀,有些女生的胆子小,吓到她们怎么办?你这次的做法老师很不赞同!这样吧,如果这只小狗真的没有地方去的话,就先把它放到我这儿吧,等你给它找到了其他的住所,你再来把它领回去吧!就这样,老师把小狗带到了办公室,小狗狗可爱的样子,立刻吸引了老师们的眼球,他们都纷纷拿出好吃的来喂小狗!爱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是人们必备的一个条件,是一颗永不褪色的明珠!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并没有批评李刚,而是继续上课。她在课堂上留下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让李刚讲述了为什么会带一只小狗进教室。李刚说,他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听到垃圾桶边隐约传来“呜呜”的声音。李刚觉得很奇怪,就小心翼翼地走到垃圾筒旁,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狗!李刚很同情这一只小狗,便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小狗在小卖部买了一根火腿肠,看着小狗狼吞虎咽的样子,李刚由衷地笑了。看见小狗吃得正香了,李刚就放心地往学校走,然而小狗却毫不犹豫地丢下正啃了一半的火腿肠,拔腿就追。李刚走几步,小狗追一程,终于追上了李刚,李刚怎么甩也甩不掉它。就这样,小狗跟着李刚一前一后地走到了学校,李刚也不知道如何安顿这个小精灵,只好把小狗装进书包里,带进了教室。
早上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于是发生了在课堂上的那一幕。
老师与同学们听完李刚的讲述,觉得小狗既可怜又可爱,于是召开了一个班队会。会上,同学们决定为小狗起一个名字。看着在讲桌上爬来爬去的小狗:全身黑黝黝的皮毛,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仔细上下打量着每一个同学,鼻子黑得能照出人影来。“就叫他黑黑吧!”“叫大黑”“还能叫小黑呢!”„„通过同学们的举手表决,大家决定叫它“小黑”。他们还决定为这一只可怜的流浪狗找一个温馨舒适的新家。
经过努力,同学们打听到附近的警察局正在招收警犬。大家把小黑带到了警察局,由于小黑各方面素质都非常好,所以警察们很欢迎小黑来当警犬。就这样,小黑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新家”。大家都有些依依不舍,还特意为小黑举行了一次送别会。
小黑是不幸的,它失去了天然的家园;可是小黑却是幸运的,因为它有拥有了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园。在那里,它能获得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在那里,它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不久的将来,小黑一定会凭借它那出色的工作业绩成为蓉城人民心中的“明星警犬”。
第四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230
摘 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既具必要性也具可行性。开展生涯教育就是适当选择、整合与生涯教育相适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教学,以利于实现英语课程目标及学生的生涯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 生涯教育 渗透内容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c)-0230-02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经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要求,当前很多国家都在重新考虑本国基础教育和职业训练计划。其中一个重要趋势是,普通学术课程和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生涯发展课程的二元结构被消解,普通课程的生涯化与生涯发展课程的普通化促使基础课程呈现出生涯发展的特性。[1]马兰指出“所有的教育都是或将是生涯教育”。适当有效的生涯教育,需要新的教育整合,它必须破除教育系统与社会隔离的障碍。其解决方案是:把生涯教育溶于中等教育系统中,达到人尽其才,以发挥教育的实用性。”[2]在此意义上来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十分必要。
1.1 生涯教育引入学科教学有利于实现英语课程目标
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中学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使他们不论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同时,中学课程还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使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时代需求的课程。
1.2 中学英语教学中生涯教育的缺失与必需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在教学模式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3] 但是深层的顽症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如,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还不够紧密;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势必会阻滞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生涯管理学家舒伯认为生涯发展课程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最适宜方式。中学英语教学与生涯教育是能够也有必要相互渗透。首先,在理论上学校所有的教学、教育活动都和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有着某种联系,各种学习经验都会以一定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行为。1992年,艾凡斯等人运用“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生涯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生涯教育在提高其完成学业所需的平均能力方面很有帮助。其次,学生的生涯发展和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通过不断地完成各种与职业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实现的,生涯教育的大量工作需要通过有计划地系统学习来完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思想,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实践验证。这样介于生命成长与职业生长之间生涯发展也就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我们面临一个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多维联系的时代,每个人都有生涯发展的需求与困惑,所以,只有实施生涯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统一,从真正意义上发挥教育的两大功能。
2.1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内容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明确指出,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与生涯教育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生涯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协助学生自我探索、生涯探索、拟定生涯规划和做出生涯决策,以实现学生的生涯成长和潜能开发。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自我认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优点、个人的性格,并使学生能发展自我方面的知识,并且有积极的自我认定。其二,教育认知。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以后实现个体的生涯目标。其三,生涯认知。通过教育与活动的经验与体验,使学生了解自己与社会、职业世界的关系,充分认识生涯发展的历程和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其四,作决定。协助学生将个人的抉择与个人的目标相配合,兼顾社会和个体自身的需求,能够合理、负责任地作选择,并且能采取必要的行动。在选择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生涯决定能够充分利用个人的资源,获得最大的利益。其五,就业技巧。使学生了解并发展适当的就业技巧,以便能胜任工作。[4]
2.2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方法
生涯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能否被激发,教师则可作为引导者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调动积极性。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涯教育的方法,具体而言,即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一定的活动项目,让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活动,并体验活动的内涵以实现学生自我生涯教育和生涯发展的功能。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生涯发展的目的,而学生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能促进他们的自我了解,以及对生涯的认知,提高他们的生涯决策能力。比如:如果让自己成为一位英语翻译工作者,其过程是什么,应有的兴趣、性格又应该怎样。让学生从未来的憧憬,回到学习的准备,确立行动规划,并一步一步去努力完成。Sample one: Vocational Debate―Served as an employee or serving for oneself? Please make a preparation for the debate issue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Pros A: served as an employee better than serving for oneself.Main evidence:…Anti-side B: serving for oneself better than served as an employee.Main evidence:…
第五篇:课堂上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课堂上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新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它的课程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2.《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的工作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的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在新道德教育下,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目前,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无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的知识含量低,教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实际上,德育工作并不是德育学科包打天下的领域,其他教学科目也包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应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德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呈现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良好局面。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具有鲜明,突出的行为与实践特色,即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寻找学科中德育因素及具体问题。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途径,方法,积极开发课堂教学中,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开展德育在新道德教育下艺术性渗透活动,初步获取课堂教学的德育艺术渗透方式、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虽然本课题在国内开展研究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我们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尚不能很好的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因素进行艺术性渗透,以致流于形式,错过了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其次,把德育教育的过程看成单纯的说教过程,使德育过程与品质的形成过程相分离,各学科之间各行其是,没有协调配合,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再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以智育代德育,教育教学渗透不经常,不艺术,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时有存在。因此,针对以上这些弊端,课题组觉得本课题的再研究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的界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科教学就是改变国务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了学科教学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提高学科能力,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人生价值观,从重知识结论到重过程体验,从中智力到重感情的转变,因此,新课程目标告诉我们说: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经常地艺术地渗透到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把加强德育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要求学科教学过程中强化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目标要求:传统的学科课程改革着眼于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较少顾及个体的情感因素。这个课程被称之为非人性的教育,它妨碍完整健全的人格的实现。新课程理论强调个体的情感发展与智力发展同等重要。新课程是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课程。旨在唤起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唤起学生对世界观的探求,它与德育教学的核心极其一致。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术,而且要为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经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从他律走向自律。
2.道德与知识有着特殊的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性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材料。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道德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道德有深刻的认识,道德水平也受到限制。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艺术性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的过程中把知识和德育进行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
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要强调运用四种渗透原则
第一是整体学科艺术性渗透原则: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艺术渗透德育教育这一原则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教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第二是某一学科有序艺术性渗透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做到德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德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三是某一节课来说是有机艺术性渗透原则: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讲究渗透的方法,做到知识与德育水乳交融,避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第四是某一活动随机渗透原则:对某一件事,某一活动,某一则新闻,某一个新闻人物,只要有教育意义,必须抓住时机,随机渗透。切莫失德育良机,造成失误。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途径,寻找学科与德育教育教学结合的完美方法,构建艺术性渗透或课堂德育教育模式。使教师树立科学的新德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逐步掌握与德育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并坚持以相关德育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及途径。
3.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艺术性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授课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内在品质与素质的提升。准确提炼和寻找到学科德育的切入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力争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4.通过课堂研究,探索学生自觉接受和认同教师德育渗透的思想观点,自觉调整个体意识和行为的规律,形成优良品德的有效机制,使学生按照社会需要的品德方向发展,达到个体品德与社会要求的统一。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教育实践为基础,以教育问题为抓手,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积极构建学科德育渗透模式,形成全校教师学科德育渗透氛围、及教学特色。
1.现状研究
调查研究各学科教学中是否根据自身学科特点艺术渗透了德育,存在哪些具体问题,以便针对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目标,从而落实到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艺术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道德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2.对策研究
它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组从以下方面考虑:
(1)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2)建立德育渗透体系
全面建立课堂德育艺术性渗透体系和实施网络,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完整的学科教学德育艺术渗透结构和氛围。
(3)挖掘、寻找并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手段,提高学科德育艺术性渗透的实效性。
(5)依托教科研,强化学风、教风、校园文化、各项活动、环境教学等“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宁阳实验高中初中1班、5班、7班部分学生和语文、数学、政治、物理、传统文化等学科。
针对课题研究方向与研究思路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研究法、教学研究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此,简要介绍三种方法。
1.问卷调查研究法。以本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品质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中,将针对学生作连续的跟踪调查,以观察和分析加强学科教学中德育艺术渗透的研究。
2.教学研究观察法。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他人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问题,逐步形成对被调研对象的德育对策。②依照学科内容,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探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德育渗透。
3、行动研究法。它是一种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它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了个体或群体与专家或团体的密切结合。因此,行动研究法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开展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指导。
根据学科内容,巧妙把影视、网络、图像、音乐与学科内容结合到一起,设置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情景观摩评价,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大丰收的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首先,准备阶段 组建课题小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分析研究《心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的重要性,明确艺术性地把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并印发一些有关资料。
其次,确定研究课题并填写了课题研究申请书,明确了研究人员的分工,详细制定了研究计划。
再次,组织成员学习了《新课标》、《德育原理》等文件著作,提高了成员研究的理论水平,坚定了研究的信心。
实施阶段
1.立项通知下达后,立刻召开专题会,共同撰写了开题报告。2.确定了实验研究的方法及实验对象,确立了实验班级。
3.共同制定了抽样调查的问卷,确立了调查小组并召开了部分教师参加的调查会。
开展抽样调查后,汇总调查结果,分析不能很好进行渗透的原因并写出了调查报告。确立如何在语文、数学、政治、物理等学科中,进行德育艺术性渗透的切入点,逐步开展课堂教学的德育艺术性渗透,并写好渗透记录以便总结交流。
各成员积极开展艺术性渗透的实验活动并召开经验交流会,提高各成员的研究水平,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的变化,以及不同学科教师艺术的渗透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最后,开展了实施学科中德育艺术性渗透后,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结果调查,并对此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
总结阶段:召开课题组成员会,互相交流实验结果,每位成员以书面形式写出自己在学科教学中艺术性渗透的经验成果,并写成论文。认真撰写结题报告,提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今后的设想,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构建新的教研平台,以研促研。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1.确定研究课题,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成立了课题组,初步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学习德育教育理论,填写课题研究任务书。
2.组织了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达成了共识,共同商讨,撰写了开题报告。3.对本阶段做好会议记录和做好工作总结。
第二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7月)实施阶段
1.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设计编制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学科德育现状的点面结合的调查摸底,尝试进行德育的渗透性研究。
2.发放问卷并对回收问卷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性考察,撰写调查报告。本阶段还将邀请各科教师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程度,并组织进行学科德育案例展示与研究。
3.做好本阶段的工作总结,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任务分工及注意事项。
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总结验收 1.前期侧重于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构建德育方法体系,使各种途径与教育内容的方法形成整体,提高德育实效。
2.中期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把德育的多种方法与各学科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鼓励教师撰写课题论文。再次发放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分析比较,检查德育渗透效果。
3、后期发放学科德育渗透问卷调查表,统计整理,分析比较,写出总结报告。
4、最后提倡互动评课,构建平台,以研促研,课题组共同研讨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论文,组织结题论证,提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渗透方法:通过德育艺术性渗透的研究我们探索出一套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
1、迁移默化语言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感的迁移,情感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学科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三峡的雄壮,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艺术性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从而为树立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思想奠定基础。
2、德育故事升华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入情入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自觉行动的思想水平。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
3、解疑提升思辨法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
4、兴趣激发情感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语文《天山景物记》一课,运用极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天山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天山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天山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现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6、活动体验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外出观光,参加公益劳动,各种周会、班会,文艺演出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7、参观实地感知法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参观,以及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达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目的。到田野饱览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工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现状变化
1、改变了以前“重智轻德”现象
真正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做到了实处,也避免了学科德育单一化。将德育艺术性渗透于各科教学,很多的时候,在各科教学中,使德育有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德育的途径也避免了以前的单一的弊端。呈现出了多样化,生活化,生动性等特点。
2、规范了学生日常行为
充分利用德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陶冶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了学生规范的日常行为,提高了学生自理、自学、自治、自律、自强的能力。学生在家勤动手,能讲礼貌,守社会公德。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
3、全面落实了素质教育
由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各科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均明显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其他的工作的开展,学校出现了学雷锋活动小分队,大家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奉献为大家蔚然成风。
4、支持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展开
本学期学校以实施德育日常工作全程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我校的德育工作水平。通过落实德育建设,构建良好的德育体系和扎实的德育科研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开展德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科学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促进了学校德育科研的全面提高。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课题组撰写了十多篇课题论文,这对学科的德育渗透研究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对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的普及和推广产生了重大影响。举例王月华撰写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思想教育》;黄志远撰写的《如何在物理学科中艺术性的渗透德育教育》;李敏撰写的《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贾善善撰写的《润物细无声---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贾芝文撰写的《浅谈德育在传统文化学科教学中的艺术渗透》;刘辉的《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之我见》;高翠玲撰写的《中学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王瑞撰写的《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科学渗透德育教育》,罗晶撰写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等论文。
八、课题研究存在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在《新道德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中,课题组提出的这些方法和对策,对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民主,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待于广大教师团结协作,努力工作。
为了今后德育教育能在各学科中广泛渗透,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把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考评一个老师的重要标准,确保德育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经常化,制度化。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确保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放在首位,保证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广,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健康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教育无限,如何在各学科中真正艺术而全面地渗透德育教育,把德智能力有机的溶为一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
闫承利著 2.《教育科学研究》 《德育报》
3.《德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