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百年忆三公(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5 07:3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大百年忆三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大百年忆三公》。

第一篇:兰大百年忆三公

兰州大学作为一所重点大学,屹立在祖国的西部,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能长期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较多的科研成果,是由诸多因素形成的。如国家对教育全局的部署、教师的认真负责、学生的勤奋努力等等。但在诸多的因素中,不能不谈到,起着重要作用有远见卓识的三位校领导。他们就是江隆基、林迪生、辛安亭。这几位校领导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都给兰大留下了宝贵遗产,形成了刻苦、朴实、严谨的校风。

一、辛安亭

辛安亭是解放后最早到达兰大的,与其他两位相比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兰大的。1949年兰州解放,他以首席军代表的身份接管兰大。经过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和短暂的兰州会战,原本简陋的学校已是一派破败景象。学校停课,人员流失,师生都处于待援状态。就在这时辛安亭走进了兰大。他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踏实苦干的精神,以身作则地宣传党的政策,很快稳定了局面,同时他本人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拥护和爱戴。不久辛安亭被调到新成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和总编辑是叶圣陶),负责中小学的教材编写工作。辛安亭这次虽在兰大呆的时间不长,但是正是他打开了兰大新的一页。辛安亭在教育出版社工作期间,一方面组织编写教材,另一方面还用他独有的文风,言简意赅,铿锵有力和带有韵律的语言,撰写科普书籍,普及历史知识。如他写的历史歌中有这样几句“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元明以后是清朝。夏朝以来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二千。东汉以后公元后,西汉以前公元前。”虽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勾勒得十分清楚,对初学历史或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都会有帮助。

辛安亭第二次进入兰大已是文革的中后期。他是被作为“解放”后落实政策的“三结合干部”进入兰大领导班子的。以他的作风和当时掌握实权的造反派是无法融合的。他当时的处境有点像海瑞罢官中的海瑞,既无能为力,又绝不屈从,处于孤立状态。也正因此他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同情和支持,成了拒抗力量的代表。有一次我问他,在这样的条件下,怎样工作呢?他说:“不要怕,不理他们,趁着有时间多读书,多思考些问题,将来是会有用的”。他拿起一张纸片写道:“君子立本,本立而道生”。他要我坚持多读书,多研究问题,形势总有好转的一天,要为那一天作准备。

我最后见到辛安亭已是80年代后期。他生了重病,住在北京肿瘤医院。他穿着一身病号服,面色苍白,显得老多了,但他仍坐在床上修改稿子。我们俩人谈了很久,也谈了很多,唯没有谈病情。他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也知道时间不多了。但他把生死看得很淡。活一天就要做一天的事,视死如归,是一位真正的大丈夫。临走时我问他有什么事要我做。他微笑着说“没有,没有,一切都很好”。他去世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他当时正有一些苦恼事,但他从不向人开口,也不给组织找麻烦。

辛安亭给兰大留下的最大的遗产是:作正直的人,作有骨气的人。

二、林迪生

林迪生是在兰大工作时间最久的一位领导,差不多上个世纪整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都在兰大工作。即使八十年代他离开兰大后,每年也要回到兰大看看。他把兰大当成自己毕生精力投入最多的地方。他爱兰大的学生,爱兰大的教师、兰大的一草一木。人虽走了,但这份情谊是割不断的。

林迪生是日本留学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辛安亭走后,他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改任兰大校长。兰大多项重要事项都是在他的主持或参与下完成的。如新校址的选定和建设,重点大学地位的争取和确定,多名著名教授的聘请和委任。如朱子清、刘有成、徐躬藕、郑国锠、吕忠恕、赵俪生等,都是经过他争取而到兰大任教的。

林迪生中等身材,腰部微驼,说话时总是带着微笑。说着一口带有浓重浙江的乡音,慢慢的,软软的。他给我的印象是和善、朴实,毫无锋芒。但在实践中,他是个外柔内刚的铮铮铁汉。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他是兰大唯一持不同见解的人,他反对在学生中划那么多右派,反对给一些教授戴右派的帽子。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支持者太少,力量太悬殊了。兰州大学还是错划了一大批右派,但无论如何林迪生还是表示了他的意见,而且坚持到底。但到后来他本人也未能幸免,受到了批判,当作“白旗”剥夺了工作的权力。

在文革时期,有一次我和林迪生同台接受批斗,不管造反派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言词,他都不愠不火,只用简单的语言回答有或没有,态度始终平和如一。批斗完了,我俩一起走下台,我发现他身体左右晃动,我赶忙扶了他一把。我震惊了,感到他的手那样有力,那样硬,像钢铁一样,正燃烧着满腔怒火。刹那间我深深感到这就是林迪生,这就是绵里藏针的林迪生。

林迪生,对年轻人和学生始终是抱着爱护、原谅的态度。除了平时他对学生的关怀外,有一个突出的实例让我难以忘怀。也是在文革中,有一次批斗会,他被人从楼梯上推了下来,胸部和肘部等多处骨折,面部青肿,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但他始终不谈是哪个系,哪个班级的学生把他推下来的。有一次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只说了一句“我们有责任啊!”就是说我们没有把学生教育好,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这是何等胸怀啊!但对有些人他是不原谅的。原来兰大有一位副校长,多次在学校制造事端,在文革中继续给林迪生制造不实之词。对这样一个人,林迪生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每当两个人共同出现在一场批斗会上时,林迪生都会一改平时的态度,声严厉色地进行批驳。当时很多人不了解,林迪生在这一场合怎么变成另外一个人呢?我想恐怕就是爱憎分明吧。

三、江隆基

江隆基是1958年底调进兰大的,1966年夏被迫害去世,共工作七个年头。比起前两位领导,他是在兰大工作时间最短的一位。不过他是领军人物。如果只有前两位领导,兰大还不足以确定在全国大学中的地位,不足与名校比肩。就像是画龙点睛人,他就是那个点睛人。

1958年,江隆基到兰大之初,他是毫无办法的。当时大炼钢铁的高潮才结束,到处是高炉的踪迹,大跃进、公社化的余威尚未全退,各式各样活动仍冲击学校的工作。1959年上半年虽稍微好了一点,下半年又搞起反右倾运动,继续是个很紧张的局面。1960年又来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大搞超声波、半导体、管道化和运缘杂交,以非理智性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他虽然看到了问题,做了不少调查研究,但无能为力。伴随着这种局面而来的是粮食的短缺。伙食质量和数量都每况愈下,学生吃不饱,教师也挨饿,浮肿现象出现了,师生中出现了广泛的不安。

任何事物的转变都是要一定条件的。1962年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不久又公布了高教六十条,这就给江隆基创造了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他首先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调整干群关系,师生关系,青老关系,给一些人恢复名誉,摘掉帽子,安排工作。有些人他亲自登门道歉,提倡拉拉手,各自多作自我批评,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其次,整顿教育秩序,停止各种评比活动(如体育、卫生等等),限制总支和支部的权力,不允许随便停课,不经请示不许批判个人。重新制定开学、放假、考试和作息时间等制度,压缩劳动时间。每天上课前他都要在教室前看一看,看是否都按时上课了,有没有不开课的,有时他还亲自走入教室和学生一起听课。第三抓教学质量。他提倡好教师上第一线,老教师上第一线。在他的努力下,多年受排挤有经验的教师都走上了讲台。各系的开课计划都要经过严格地审查,凡是安排不当的都要调整。第四抓科学研究工作。对高等院校来说,科研与教学是互为因果的,如果没有高质量、创造性的科研工作,教学质量是提不高的,如果只抓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工作,那也失去了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的意义。江隆基很好地处理了这两种关系。在安排好教学工作的情况下,着力抓科研工作,恢复了一些停止已久的科研项目,帮助一些教授改善实验条件,拨足经费,配备助手,建设有机、细胞、核物理、磁学等重点实验室。经过这一系列工作,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生有书读了,出现了安定和谐的局面。有一个从北大刚调入兰大的教师叫叶开沅,他说:“想不到在西北这个地方,还有这样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这可能就是对当时江隆基领导的学校工作的真实评价。

事情就是这样,就这几项措施就把学校稳定下来了。人们的主观愿望必须符合客观需要的要求。江隆基的几项措施正是符合了当时的要求。因为经过长期的运动,教师要教书,学生要学习,人心思定呀!抓着这点也就抓着了人心,学校的秩序也就恢复了。在这段实践的基础上,他写了著名的论教育“八条”。这是江隆基教育思想的概括,也是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经验总结。

当写到这里时,我不能不谈江隆基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个正直的、敢于直言的人,是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他从北大调到兰大,实际上是一种惩罚、是一种流放。原因是他在北大反右运动中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有些教授虽说了一些错误的话,但并不反党,不应划右派;有些学生出于无知,作了一些错事,也不应划右派。更为严重的是,当陈伯达发表“为建设共产主义新北大而奋斗”文章时,他表示了不同意见,认为“没有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怎能建筑共产主义的上层建筑?”并拿起电话把自己的观点告诉了陈伯达。陈伯达虽然口头客气,说“可以讨论嘛!”但心怀不满,而康生则直接得多,他说江隆基“思想僵化”,“严重右倾”。反右还未结束他就遭到了批判,并决定调离北大,到偏远的兰大任职。江隆基是个不屈服的人,他到兰大仍然带着不改过去的作风,实事求是、不畏权贵的思想处理问题。他常说一句话是“我是吃西北老百姓的粮食长大,应当好好为人民服务。”如果说江隆基在学校的治理上取得了成绩的话,那么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他人格的魅力。因为师生相信他是正派的人、无私的人、是一心努力办学的人。我个人认为如果把江隆基的教育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比较的话,前两者是第二位,道德品质才是第一位的,是最值得怀念的。

正当江隆基的教学改革取得一些成绩之际,1964年春节毛泽东主席发表了春节谈话,对教育工作进行了严厉地批判。认为当前的教育是拿学生当“敌人”“搞突然袭击”,提倡“少而精”“开卷考试”。整个教育界又处于茫然状态,大家都不知道怎样办了,学校工作只是靠惯力的推动缓慢前进。紧接着开展了“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也开始了,教学改革工作彻底停止了。江隆基也屈死在这块他为之奋斗多年的土地上。

历史的考验在飞速的前进,不久将迎来兰大百年校庆,回忆这些往事,既有责任的一面,也有希望的一面。希望兰大更加辉煌,出现更加耀眼的领导人,希望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更高的教学质量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第二篇:中国兰大百年发展历程

兰大历经风雨沧桑,2009年9月20日,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兰州大学(简称兰大)将迎来百年华诞。

回首兰大的百年办学历程,可谓是充满艰辛、曲折而又不断进取、不服输的一百年;是不断开拓进取、积极探索的一百年;是广聚贤能、呕心沥血、英才辈出的一百年;是超越自己、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一百年!

初秋的兰大,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整点时分不远处传来的悠扬钟声,久久地回旋在静谧的校园里,仿佛在向到访的人们讲述着它自己的故事,分享着它自己的传奇。这就是兰州大学——一所位于中国西北一个欠发达省份的著名大学;一所网络版的“中国最受委屈的大学”中的一员;一所“居一隅而雄天下”的大学;一所即将步入百岁华诞的大学。

地理环境的恶劣并没有阻碍兰大的崛起,反而成就了她独特的精神品质。百年来,滔滔黄河孕育了她的博大胸襟,漫漫黄沙铸就了她的自强不息。

百年中,任时光流逝,历史沉浮,兰大巍然屹立。

百年浮影大肇始于1909年创建的甘肃法政学堂,曾一度因经费短缺停办。稍晚更名为甘肃学院,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直都是甘青宁三省唯一的高等院校,也是整个西北地区仅有的几所高校之一。

1955年,高等教育部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确定兰州大学为重点建设的综合大学。

1959年初,江隆基被调任兰大党委书记兼校长。

1960年,兰大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成为西北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上世纪60年代前期,兰大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兰大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共111篇,在中国(含台湾)20所理科大学中排序第十一位。

1989年,兰大参与发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992年、1993年,兰大被SCI收录的论文均居全国高校第三位,1994年则居第六位。1995年7月,《科技日报》首次对“兰大现象”进行了探讨,引起了普遍关注。

1995年11月,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兰大名列第六位。1996年以来,兰州大学又先后被确立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相继并入。2004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兰州大学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努力着。

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继实施,兰大确立了“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针。依托“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新的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兰大通过“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调整了自己的办学重点和方向,铸就了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为核心的精神品质,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道路。兰大大气学院院长黄建平正是在此时作为海外优秀人才引进的。也正是因为兰大做西部文章,发展特色学科,积极参与一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得也一度出现了“孔雀往回飞”的现象。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学科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还有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一级博士点、五个二级博士点。

据介绍,截止到目前,兰大校园面积达到3828亩,建有6个校区,有3所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8000人,有专任教师160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0人,两院院士10人(含双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84个本科专业,18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5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个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5篇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校始终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最高的大学之一。2007年、2008年,学校共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兰大校长周绪红从八个方面阐释了兰大精神:“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治学风范; “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直面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人格风范;

“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 “扎根西部、心忧天下”的社会抱负;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一百年以来,在这种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下,数代兰大人为了共同的梦想,为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地耕耘着,他们秉承兰大“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培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同时又不断地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骄人成绩,同时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踏实、朴素、奋进的兰大人。如中国徒步横跨南极第一人、原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原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等。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彰显着兰大精神,践行着艰苦朴素、爱岗敬业的兰大魂。

2008年3月,中国校友会网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专)科就读院校进行了统计和排行,本科就读兰州大学的有46人,兰大因此而高居该排行榜第九位。

百年华章独树一帜,创一流大学自强不息”的实践载体,

第三篇:家长教育报告--吕忆兰

做 新 时 代 的 合 格 家 长

家长教育系列讲座专题一

宝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吕忆兰

各位家长

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分享家长教育系列讲座专题一“做新时代的合格家长”。什么样的家长是新时代的合格家长?为什么做新时代的合格家长?这两个问题我相信各位家长在我们共同分享家长教育系列讲座后就会感悟到。下边我们就共同分享做新时代的合格家长的策略,做新时代的合格家长的策略很多,我们只共同分享十条。我诚心地希望各位家长尽量做一位新时代的十全十美的家长,我们家长也时时刻刻期待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孩子。要想把希望和期望变成现实,必须从以下十方面去做。

一、选择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居住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居住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改善。在农村,由草房到瓦房,由平房到高楼;在城市,由筒子楼到单元房到别墅。不管怎样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为了我们孩子的成长,我们家长还是以“孟母三迁”为楷模。

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功与其母亲重视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孟子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马鞍山下的一个小村里,屋后小山上有很多坟地,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就把家搬到五里外的一个名叫庙户营的小村,这里是一个交易集市,每隔五天一个集,场景非常热闹,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居住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邹城学堂旁边,虽然房子破旧一些,但周围环境很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孟子就跟着老师、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在这里,孟子接触很多学者,耳濡目染,逐渐学习了礼、乐、御、书等,为以后成为著名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教育好孩子,古代的母亲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是新时代的母亲,新时代的家长呢?所以我们选择居住的地方,要从 1

各方面考虑,比如交通条件、文化条件、环境方面等,要选择有利用孩子成长地居住环境。

二、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我们不仅选择了有利用孩子成长的居住环境,而且还要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是最理想地老师,良好地家庭环境则是最好地教育场所。”家庭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力量。我们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按时起居、规律生活、自我控制的意志环境。生活井井有条的家庭与生活杂乱无章的家庭相比,我们家长更容易成为新时代的合格家长,我们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好孩子。我们家长建立一定的常规来调节家庭日常生活的节奏。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开饭;对于每天反复进行的事情要保持一定的常规。比如睡觉和起床的时间一定。当然在周末可以稍微放宽一些,但一定要记住,周末放宽的程度越高,孩子回到工作日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就越困难。让孩子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这一点特别重要,除非有什么事情使得按时睡觉不太可能。固定时间睡觉,可以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这样家长也会轻松得多。因为睡眠不足的孩子容易烦躁,关起来也相当困难些。

其次、营造民主、平等、和睦、欢快的人际环境。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亲密融洽,是孩子“入境”、“入静”的重要条件。我们家长要营造民主、平等、和睦欢快的人际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亲密融洽,是我们的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作为家长,我们要分工劳动,商量办事,共同享受生活的乐快。家庭人际关系如果不和谐,经常吵吵闹闹,对孩子是一种心理干扰、情绪压力,孩子会产生焦虑、恐惧、厌烦等心态,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比如,我们的孩子下学了,本想着到家给爸爸、妈妈说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到爸爸、妈妈身边放松一下自己学习的紧张心情。可是,一推开门,爸爸、妈妈正在吵架,相互大喊大叫。当孩子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很不高兴,看到爸爸、妈妈中一方凌驾于另一方,感到非常紧张和不安。这样会使孩子有焦虑、忧郁或者行为问题。

第三、营造丰富、整洁、优美、温馨的智慧环境。家庭中要有书房、书桌、书橱、大

地图、地球仪、小实验器具,有条件的可以种植物、饲养小动物。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讨论、做小实验。你给孩子预备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桌椅了吗?(让家长自由回答)我们给孩子预备固定的学习地点,桌椅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搬动,不能让孩子爬在床边、灶台、沙发等地方写字。这样孩子容易形成专心学习的心理定势,一进入这个环境,脑子就进入学习状态。桌子上不能乱七八糟地堆放东西,只能放课本、作业本、文具以及必要的工具书,旁边有一个小书架更好。不要放玩具、零食,以免干扰孩子学习。

第四、营造适合孩子快愉的学习环境。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关注学习,能为孩子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可是,有少数家长做得不够好,比如,一天,有一位孩子放学回家,准备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可是,推开家门一看,妈妈正在打麻将,屋内一片噪杂,这个说,我碰!那个说,我杠!东凤、发财、白脸、五万、„„

“妈妈,我下学了!” “回里屋做作业去!”

孩子站在一旁观看,孩子就是不去。“你们打着麻将,我做不成作业”

“你还是不专心,若专心学习,就听不到我们打麻将的声音了,我不是给你说过了吗?毛主席专一到戏场里看书!”

这位家长,请你换位思考一下:若别人在外边打麻将、看电视,让你在里屋学习,你能做到吗?我是一位老师,又是一位家长,我是做不到的。再说,我国有几个毛泽东?你孩子的意志和毛泽东的意志比一比,若是等号,你可以继续打麻将;若是小于号,你就给孩子酿造一个良好的愉快的学习环境。

另外,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上不过问,什么时候心血来潮问一次,也有的是老师找家长的时候才过问,打两下,骂几句了事。没有从根本上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愉快的学习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关心孩子的学习,没有从根本上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准备做作业时,你在干什么?(让家长自由回答)

我再举个与上边相反的例子:晚饭后,爸爸坐在灯下看报纸,妈妈带着孩子做作业。

这样,爸爸、妈妈既给自己充了电,加了油;也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愉快的学习环境,孩子必定会净下心来做作业。,我们应努力为孩子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愉快的环境。这样,孩子学习的时候会“入境”、“入静”。孩子心中一静,他就感觉到安全,感觉到平安,他就会专心学习。即做到目的明确,思想集中,心里踏实,适度紧张。要想让孩子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

孩子学习时,我们家长应尽量保持安静,电视机、电脑最好不要开,如果不在同一房间,应把门关好,声音调小。说话不应大声,尤其不要吵架。有共同学习的时间,可以约定一个时间全家人同时学习,有的读书,有的看报,有的写东西,这样的家庭气氛最能促进孩子专心学习。

以上两点是我们做新时代合格家长的环境方面的策略,以下三点是道德方面的策略。

三、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也就是说百德孝为先,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我们在座的家长想一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代呢?汉代的小黄香就是我们家长和孩子的楷模。《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为什么我们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呢?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成家立业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我们教育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担心:我们就一个孩子,将来不孝敬我们咋办?(让家长自由回答有没有这样担心)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晨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有的家长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的家长,一家三代,一方面教育孩子如何孝敬自己,另一方面却对公婆恶语相向,或者经常对公婆黑眼来,白眼去,那么,你的孩子如何学会孝敬你们呢?有的家长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家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取了媳妇,忘了娘。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天长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四、正确的关爱孩子

抚育子女是父母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父母与子女之间既是血缘关系,又是法律上和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关爱孩子。“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应当放手,给他一片天空,让他在成长中练就自己会飞的翅膀!”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关怀自己的子女,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好像越来越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是我们父母的方法不对?还是孩子出了问题?孩子变得越来越顽皮、不听话,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尽情享受童年美好生活的心愿,和不爱学习将来可能学业不佳影响前途的担忧时刻困扰着家长的神经。他们都是有心的父母,经常与别人交流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似乎觉得每个人都有独到的方法,可是总想找不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但教育真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教育的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孩子而异。所以我谈几方面和家长共同分享,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正确的关爱孩子。

过高的期望,带给孩子的是无望。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由去逼孩子,有时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所以正确的评估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潜力,为孩子们设想的目标永远是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到的,与孩子们多沟通,问问他们的想法和需要,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不逼迫他的情况下,鼓励他做事情所让孩子得到的锻炼,要比被迫所让孩子受到的益处更有价值,效果也会更好。

过度的保护,带给孩子的是无能。不会剥鸡蛋,神童们不会生活自理,女孩不会自我保护等,这些例子其实我们都已经听了很多了,因此首先我们的爸爸妈妈应该重视的是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你的孩子“变”得普通一点,平凡一点,这样做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有了好的身体,有了安全的基础才有其他呀!要想放小鸟去天空中翱翔,首先要让他们学会飞翔对吗?所以受保护过多的孩子他能“飞”吗?

过分的溺爱,带给孩子的是无情。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资需求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因为家长总是说:“我忙赚钱,都是为了你有好条件生活”。但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孩子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和关怀,精神的东西有时候比物

质更可贵,当你们忙碌的赚钱的时候,却造成孩子与人格格不入,甚至走向反面,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在父母身上呀?所以,你们想想这样的爱值得吗?你们再想想孩子们到底要的什么爱?

过多的干涉,带给孩子的是无奈。比如早恋等,学会与孩子沟通,并指导孩子掌握与人沟通和正确交往的方法,对于孩子们对异性朦胧的感觉即不绝对的否定干涉,也要把影响学习等后果和孩子交心,让孩子们愉快的接受朋友的友善,面对生活中一个个的问题,解决并度过一个个难关,你会发现,你有个出色的孩子!而且这种说明白的事情,他们还会好奇的非要试试吗?因此说,当孩子过分好奇的时候,也可能是你们的干涉为他们创造了更多探究与神秘的氛围……。

这个专题有另一位老师和大家共同分享,今天我就不再赘述。我只强调两种现象。寄养:“亲生后母”现象在许多家庭出现。有的是为了外出打工赚钱,有的是为了一时的事业成功。寄养可能使母亲获得一时的解脱或者一时的事业成功,但将换来一辈子也挣脱不掉的精神枷锁。寄宿:将孩子送进寄宿制机构无异于送进了孤儿院,这表明父母的无知。

五、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家庭要建立和谐家庭,人与人之间相处,都要和谐。可以说,家庭和睦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夫妻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基础。而夫妻关系处于家庭所有关系中的第一位。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建立其他关系的基础,我们夫妻相爱,我们的孩子才会在爱的家庭中长大,从父母的关爱中学会什么是爱。我们夫妻双方相爱,才会更爱对方的家人,我们的孩子才会关爱他人。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建立和睦的家庭”呢?我们家长只有共渡一条河,驾好一艘船,舞好两支桨,才能到达和谐的彼岸。

一条河就是“爱河”。青年男女都希望永浴爱河,爱情也是人类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可以说没有爱情就没有这个世界。想一想,如果没有爱情,就不会有“千里姻缘一线牵,百年修的共渡船”的千古佳话了,这世界也就不会有家庭,就不会有我们的孩子。青年男女结婚都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都希望爱到永远。结婚前两人感情要甜甜蜜蜜,结婚后两人感情要蜜蜜甜。在这里,也希望我们家长的爱情从纸婚走到银婚-走到金婚-

走到钻石婚。

一艘船就是“家庭”。爱情之后是婚姻,婚姻之后是家庭。爱情是浪漫的、温馨的、甜蜜的、让人回味的;婚姻可能是漫长的、琐碎的、庸俗的、让人乏味的;家庭可能是矛盾的、事务的、责任的、让人品味的。结婚之后夫妻二人就是这艘船的船长,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家,我们要同舟共济、同心同德,把家庭这艘船驾驶好。

两支桨就是“忠诚和尊重”。爱情要忠诚,爱情是正负两个电荷的相互吸引直到结合,爱情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两个人结合后的家庭更容不得他人或者其它感情的介入。这就要求我们夫妻两个相互之间要忠诚和尊重,没有这两支桨,家庭这艘船就不可能前进,甚至还会被巨浪所吞没,夫妻之间的绝对忠诚是夫妻关系良好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夫妻的相互忠诚,才会产生信任,使双方关系融洽,心情愉悦,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精力充沛地去学习、去工作、去教育孩子。从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从而使我们的孩子成才。因此,夫妻之间的相互忠诚,是夫妻和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勤俭持家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我们家长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管理好家庭消费,做到量力而行,量入而出,妥善安排好家庭生活,如:基本的生活开支、住房问题的解决、供养父母的费用、孩子智力的投资、人情来往等等都要合理安排。尽量做到使我们的家长满意、我们满意、我们的孩子高兴,人人各得其所,全家心满意足。

六、做孩子受教育权的保护神

案例

2008年,发生在一个村庄的侵犯受教育权的事件:这个一个村庄,有6名九年级的学生,因参加“摸底考试”成绩不理想,被通知不必再去学校上课。他们的家长知道后,认为孩子丢他们的面子,考重点高中无望,再说,就是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国家不包分配,最终还是打工,不如早点让他们走出校门,南下打工。于是,这6位家长就强行让孩子离开学校,南下打工。其中一位女生于晓哀求说:“爸爸,我想上高中,下次我一定考好,你就给我一次机会吧!”他们在南方白天上班,晚上自学,6月参加当地的中招

考试,他们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于晓愤然告父亲当初断定她成绩差,考不上重点高中,并依此为由对她实行强制性离校,南下打工,是剥夺她的受教育权,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案例中的6名学生遭受到学校通知不必再去学校上课、家长强行让孩子离开学校、南下打工的“待遇“令人愤慨”。其实,即便于晓他们在南方打工未能考上重点高中,还是就在他们刚刚被学校和家长强制性辍学、南下打工之前,他们依然由十分充分的理由认定自己的受教育权遭到了侵害,可以当即一纸诉状将学校和家长告上法庭。6名学生也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晓等6名学生的遭遇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受教育权遭到侵害的案例。孩子是成长中的人,不免会有让家长不满意的事情发生。由于孩子学习不好不让上学,家长认为是小事,仿佛不会接触到受教育权的严肃问题。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很多家长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已经无意识地侵害了孩子的受教育权,这才是值得我们家长必须关注的问题。

受教育权是人的内在人格和良心发展所不可欠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不可欠缺的基本权利。我们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受教育权,保护孩子的受教育权,做孩子受教育权的保护神。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中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无论以何种理由妨碍公民行使其受教育权,都难逃侵犯他人基本权利之嫌疑。

我们家长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孩子,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

七、做孩子财产权的保护伞

案例

一天晚上,小王林在卧室里做家庭作业,小王林的妈妈在客厅看电视。“妈妈,我的作业做完了,你签个字。”王林说。

妈妈一看,妈妈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夺过小王林的铅笔,使劲地在作业本上戳了几下,然后画了个大叉号,“重写!你看看,你乱写的都是什么?这字还有法儿看,和一堆乱柴草一样!”

小王林瞟了本子一眼,低下头没有说话。

“你说,我说过你几回了,你就不能认真地写一次作业?你看你写的这些字谁认识”妈妈气得站起来,把本子一撕两半,又撕了两下,将撕烂的本子扔到纸娄里,“重写!再乱写乱画,我还撕!”

小王林回到卧室里很伤心地哭了起来。听了这个案例我们有何感想?我们撕过孩子的作业吗?(让家长自由发言)撕孩子的作业到底对不对呢?

案例中的妈妈这样处理孩子作业字迹潦草的问题实在太野蛮。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失态。这种毫不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做法,等于展示自己的缺点,也就是妈妈没有教育孩子的知识,没有赏识教育的观念。案例中的妈妈很有必要参加家长教育学习。小王林的作业本,是妈妈给他买的,妈妈承诺把作业本给小王林的那一瞬间,作业本就成为王林自己的私有物品,也就是王林的“个人财产”。尽管本子不值几个钱,但它被妈妈愤怒撕掉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孩子的有用物品,不经孩子同意,家长究竟有没有处理权?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破坏。王林的作业本,既然是他的个人财产,那他就拥有不容置辩的处理权,别人(包括家长)在没有得到他允许的情况下,没有权利来处理。妈妈在没有得到王林授权的情况下,擅自撕掉自己无权处理的王林的本子,是暴露侵犯孩子财产权的行为。

我们家长要做孩子财产权的保护伞,保护孩子的所有财产,在没有得到孩子允许的情况下,不擅自处理孩子的任何玩具、作业本等。

八、尊重孩子的人格

各位家长!在我们的孩子刚上学时,我们都想了些什么?(让家长自由回答)对!我们总是对孩子充满了希望和热情,希望孩子在学校很乖很听老师的话,不给自己添麻烦或带来不愉快;希望我们的孩子全面发展,不但考试成绩优秀,而且在各种活动中处处表现好。但是我们的孩子毕竟是成长中的人,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起初的一点点错误,一点点失败,一点点挫折,我们大多数家长也许能够包容,可是,如果总是犯错误,总是失败,总是遇到挫折,总是被老师请家长,我们家长会不会渐渐对孩子失去热情了?

(让家长自由回答)特别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孩子,据我调查,家长常常掩饰不住自己的心头愤怒,对孩子进行讽刺挖苦,“你真笨”“猪脑子”“我真后悔生了你”„„之类的词语总是脱口而出,或耳光抽过去,拳头挥过去,大脚踢过去„„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我们家长尽量不用批评的方法教育孩子,更不能用上边打骂孩子、不尊重孩子人格的方式管教孩子,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与肯定、表扬和鼓励,多说“你能行”“你一定做的很好”,少说“你真笨”,使孩子形成良性循环:做好事——受表扬——更愿意做好事——再受表扬;鼓励——成功——再鼓励——更大成功。这样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尊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九、关注孩子的健康

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务。身体是智力的载体,只有身体好,心理素质好,才能学习好,才能工作好。天底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让孩子吃好、穿好,一般都能做到,但是有谁保证他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让家长自由回答)一般的家长都离不开要打孩子,但是不要经常打孩子, 有 12%~18%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打一顿”的方法。打孩子要把握住度,如果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比如,孩子回来晚了,作业做错了,考试考砸了,上课没注意听讲,都可能被父母打骂一顿。我老家邻居9岁的男孩小虎从小就不听话,有一次,小虎竟然偷同学的钱,父母知道后,气得罚小虎在烈日下跪地2小时,然后又狠打一顿,导致小虎精神恍惚。有人劝其父母不要把孩子往死里打,说这是违法的。可小虎父母却说“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是管教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望子成龙思想作祟,确实存在着不少父母随意打骂、体罚孩子的问题。一些父母期望通过打骂、体罚手段促使孩子听话、用心学习,改正不良行为,能出人头地。但从法律角度讲,这种“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的看法是不对的。

父母与子女之间虽然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按照《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只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而绝没有随意打骂体罚子女的权利。

现在,我们家长最关注孩子的什么?考试分数!每当考试前,我们许多家长总是唠叨个没完,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考,千万别粗心。当考试成绩公布后,家长的情绪随着分数由高到底而由喜到怒,就像有的学生形容那样:“考试80分以下女子单打;考试70分以下男子单打;考试不及格男女混合打”就是说,考不到80分,母亲打孩子,考不到70分,父亲打孩子,考试不及格,父母一起打孩子。这种做法,主观上是为了孩子好,而客观上是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家长尽量不用动不动就打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更不能用体罚孩子、不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方式管教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家长要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耐心地教育孩子,时刻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十、保护孩子的隐私

请问各位家长,你们看过孩子的日记吗?为什么看孩子的日记?(让家长自由回答),我们看孩子的日记,试图从中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

案例

1、——这是关于家长偷日记的案例

一天晚上,一家三口围着桌子吃晚饭,上八年纪的女儿一声不吭,低着头只往嘴里扒饭。“吃菜呀,今天的菜合口吗?”妈妈有点讨好似地说。女儿没吭声。接着爸爸又说:“好久都没有跟我们说说你在学校的事了。”女儿在平时,总是有问有答,实事求是的,可在今晚上爸爸妈妈的话可把女儿激怒了。女儿“啪”的一声,把筷子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摔,说:“你们不是从小教育我要尊重他人吗?可你们现在尊重我了吗?你们凭什么看我的日记”女儿气愤地说了一大堆,越说越委屈,泪水止不住往下掉。谁想,妈妈反而火上添油说:“道理归道理,事情归事情,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当然有责任过问你的一切。”爸爸也帮着说:“你刚才说我们凭什么,就凭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就凭我们对你的爱,我们就应该知道你的一切,包括日记。”爸爸妈妈的话真是伤透了女儿的心。

2、——这是一位孩子关于日记的心里话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和妈妈的沟通就不太投机了。想和妈妈说话时,总是话到嘴边又吞进肚里。于是有。什么话,我都写进日记里,我觉得只有日记才是是我的真正的朋友。

可是没想到妈妈居然会偷看我的日记。我也明白妈妈是关心我,但是关心就一定要知道我的全部秘密吗?看我的日记,这种做法有意义吗?我已经不是一个小孩了,我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妈妈真的为我好、为我担忧,为什么不开诚布公地和我谈谈呢?

3、——这是一位父亲关于日记的心里话。

偷看孩子的日记,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可是,犯这样的错误,总比对孩子一无所知强。不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我女儿读初中时,曾学习不好,我总是简单粗暴地批评她。有一段时间,她总是没精打采,独自坐在那里出神,问她什么也不说。我就试着偷看她的日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在日记里写道:“不知为什么,老师讲的我好像明白了,可是做题时,好像又不明白,妈妈怕我学习分心,什么家务活也不让我干,还常常给我做最爱吃的饭菜。我觉得已经将全部精力都投进去了,可还是考不出好成绩。将来若考不上大学,我有什么脸面见父母?像我这么不中用,让父母失望,还不如死了的好。”看到这里,我身上惊出一身冷汗。

我想了一天,真诚地跟女儿谈:爸爸妈妈文化程度都不高,上学的事只能靠你自己。将来上大学当然好,考不上大学,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也没什么不好,重要的是自己适应就好。只要努力了,就是成功,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是成功。谈过之后,见她人也精神了,也勤快了,学习成绩也一点点往上长。假如不是我看了她的日记,怎么会知道她承受的压力之大,怎么会改变对她的目标要求,说不定会发生什么让人后怕的事呢!

4、——这是一位母亲关于日记的心里话。

做父母有父母的难处,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生理一天天成熟,但心理却幼稚而不稳定。更令父母担忧的是孩子自以为已长大成人,寻求人格独立。他们常常对父母的询问三缄其口,抽屉要上锁,和同学通电话也常避开父母,很少和父母谈心里话。这自然会引起父母的忧心和焦虑。他们很希望了解子女心中想什么,在外面干什么,有没有结交坏朋友,有没有“早恋”;他们深知社会复杂,缺乏辨别力和免疫力的十几岁孩子容易走上邪路。他们无法从别的渠道了解孩子的情况,只好借助孩子的日记。做父母的确实有难处啊,我们家长想了解孩子却又无从了解的那种焦急的心实在难受啊!

父母的明知故犯和孩子的声讨让我们深思:面对渐渐长大的孩子,家长们觉得自己对

孩子的成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总是不放心他们。而孩子则希望父母给他们一片自由的空间。这种矛盾就是父母和孩子有时候处于一种对立的局面。那么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近年来,因隐私权被侵害走上法庭讨说法的例子不胜枚举。应该说,成年人的隐私权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保障。而法律对未成年人隐私权持什么态度呢?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隐私权随着生命的诞生而诞生,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结束。隐私是个人的私事,范围很广。孩子的日记等等都属于隐私。另外,孩子个人不愿意公开的,与他人无关的个人秘密都属于隐私之列。所以,我们家长有必要将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状态、学习成绩、日记等等作为隐私加以保护。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可是,有极少数家长恰恰相反。我们想了解孩子解孩子心中想什么,在外面干什么,有没有结交坏朋友,有没有“早恋”;我们深知社会复杂,缺乏辨别力和免疫力的十几岁孩子容易走上邪路,可以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家长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的关系,耐心地、面对面地和孩子多谈谈心,让孩子感到你是他最可靠的朋友、最痴心的朋友,这样,孩子就愿意给你说他想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朋友交往等;我们家长和孩子多做一些有益的游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可能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做;我们家长通过孩子的老师、朋友了解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孩子的日记了解情况;这样,我们家长既保护孩子的又说隐私、尊重了孩子的人格,又了解孩子的情况。

最后,愿我们的家长教育成为我们孩子成才的桥梁,愿我们的学校成为我们家长向往的天堂!

第四篇:兰大标准论文格式

附件二:

论文标准格式

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3.0cm(装订线0.5cm),右2.5cm,页脚1.5cm。

2.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四号宋体,居中。

3.题目: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题目和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4.摘要:

(1)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

摘要(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置于参考文献后。参考文献与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Abstract(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Keywords(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 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5.正文层次格式(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小四号)1.(四号黑体加粗,左起空两格)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

1.1 XXXX(小四号宋体加粗,左起空两格,行间距1.5倍)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第三级标题与第二级标题相同

6.致谢(正文和致谢之间空一行,小四号)致谢(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中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7.参考文献(致谢和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参考文献(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1]*****************(中文五号宋体,英文五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参考文献格式设置: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国家、国际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8.页码规范: 位于页面底端右侧 9.图片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10.表格格式设置: 表格内容格式设置:

字体:五号,宋体

行间距1.5倍 表头格式设置:

字体:黑体,五号

行间距1.5倍

11.引文标注:(作者姓名,年份),多个姓名中间用分号分隔。注意引文标注与注释的区别,引文标注是注明文献出处,注释是对文中概念、观点等的进一步补充或解释说明。

12.脚注:用脚注方式标注,脚注格式设置如下:引用脚注格式,页面底端,五号字体。

第五篇:矿大百年校庆

摇篮·龙头·旗帜

——中国矿业大学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100年

罗承选

在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矿业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庆典,2009年10月18日已被定格为海内外17万矿大校友翘首期盼的节日。中国矿业大学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从诞生之日起,便与祖国煤炭工业同呼吸、共命运,鱼水相联,沉浮与共。百岁华诞注定会开创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100年的艰辛与奋斗,100年的嬗变与追求,100年的曲折与荣耀,其诞生开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之先河,其壮大撑中国煤炭科教事业之大局,一部百年矿大史,从很大程度上讲也是一部浓缩的百年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史。A 诞生成长篇

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1909—1949)

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路矿学堂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3月创立,当时国内虽已有个别高校开办了采矿科系,但作为整体面向煤炭行业的专科高校,焦作路矿学堂仍属首创,因此,焦作路矿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第一所私立工科高等学校,被公认为是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源头。

路矿学堂的创立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作为世界上最早开采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现代意义上的煤炭工业在我国起步甚晚,直到1876年,满清政府才兴建了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矿井——基隆煤矿,至1895年,全国虽已兴办现代煤矿10余处,但开采技术都完全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人才与技术空白成为我国煤炭工业起步阶段最难逾越的障碍。1898年6月,清政府与英国福公司在北京总理衙门签订了《河南矿务章程》,其中第13条规定:“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学堂,由地方官绅选取青年颖悟学生二三十名,延请洋师教授,以备路、矿因材选用。此项经费由福公司筹备。” 后经反复争取,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终于诞生。

从路矿学堂创立到新中国成立,学校经历了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多个办学时期,虽然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学校处境艰难,甚至几度停办,但老一代矿大人实业救国、科技兴煤的理想从未动摇,特别是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张仲鲁、张清涟先后主政焦工,并得到了孙越崎、翁文灏等的鼎力支持,孙越崎、翁文灏、张静愚、秦瑜、贝安澜(英籍)、刘镇华、张钫、胡汝麟、李文浩等一大批社会贤达先后担任焦工校董,河南省主席刘峙亲任校董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名誉校董并为学校题词“好学力行”。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实力与日俱增,先后汇聚了包括王冠英、任殿元、石心圃、李钟美、张鸣韶、马载之、孙景雅、胡伟

三、丁观海(丁肇中之父)在内的一批知名教授和矿业专家。当时从院长到教授,多有留美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学校教学体系也以美国科罗拉多矿务大学、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为蓝本,实行学分制,多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授课,采矿系、冶金系、路工系和水利系“四科并立,设备可以互相利用,教员可以专授所长,学生可发展个性”,到30年代中期,学校名声日振,“可与海内工程学府相颉颃矣”,学校办学进入鼎盛时期。此后抗战西迁,在董事长孙越崎的领导下,学校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人员建制和设备仪器,在陕西城固与国立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组成西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汇聚了当时国内的工学精英,成为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南北齐名、理工互补、堪称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璀璨的双子星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纵观建国前40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开启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先河,也为中国煤炭工业艰难的肇始阶段播下了极其宝贵的火种。据不完全统计,从1909年到1949年,解放前学校共培养采矿、冶金、土木、机械类人才460多名,毕业后,他们大多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的煤矿一线,以科学技术知识报效祖国。其中许多人后来都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如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著名材料及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著名材料与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恒德,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沛霖,著名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景德,著名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著名探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等。据统计,到1942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了6568万吨,这与早期焦工校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学校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现代化转型培养了急需的本土化优秀科技人才。B 发展壮大篇

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龙头(1949-1999)

新中国成立后,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创建了中国矿业学院。从1949年到1999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虽几经曲折,但学校却抓住了两次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建国之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迁校首都,并在院系大调整中,实现了全国最优秀矿业高教资源的整合,办学实力得以快速提升。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走出华蓥山建校徐州,迎着改革的春风,全面走上中兴之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学校逐渐成为中国煤炭高等教育领域的龙头。1951年,在中国矿业学院的成立大会上,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说:“中国有这样的矿业学院,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矿业学院的成立,反映了中国矿业发展的光明前途。”1984年,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莅临学校视察,指出:“中国矿院是中国煤炭教育战线的龙头,龙头摆得好,煤炭教育就发展的快,人才就出的多,煤炭工业的基础就牢固,风吹不倒,雨淋不垮!”。两任部长的评价正是对矿大在煤炭科教领域地位准确而生动的描述。1.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

早在1949年4月,解放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人民政府就派员赴苏州接收了颠沛流离中的焦作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划归燃料工业部领导,为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开发矿业”的号召,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对人才与科技急需的形势,国家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并从焦作迁址天津,任命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兼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52年是学校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学校迎来了两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其一是燃料工业部决定学校迁京办学。6月15日,中央批准学校在北京建校。当时指导学校迁校的苏联顾问对学校发展进行了美好的规划:“在目前之天津中国矿业学院的基础上即将发展起来的北京中国矿业学院,应当成为这样一个教育中心:它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煤矿工业培养高级技术干部,为科学调查研究所培养科学工作者,为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培养教授和师资。”为支持学校建设,1952年9月,燃料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中国矿业学院院务研究指导委员会”,由刘澜波副部长任主任委员,煤矿管理总局局长刘向

三、中国矿业学院副院长吴子牧任副主任委员。并明确要求各局、矿在介绍推广先进经验时应及时通知矿院,以便矿院指派教师参加学习,现场部门对重要经验或专门技术问题的总结,务必同时抄至矿院一份或数份等。以上措施对促进学院理论联系实际、人才培养与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1953年,学校完成了京津合校,并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其二,在全国院系大调整中汇聚新的力量。1952年8月,教育部作出《关于采矿系调整的指示》,按指示要求,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师生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奠基者何杰教授、我国第一台水力发电机、第一台材料试验机、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的设计者邓曰谟教授,还有汪泰葵、张熙年、任德树、王绍瀛、杨德均、杨善元、刘宝忠等一大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学校汇聚了当时我国煤炭高教领域最优秀的师资,当时主持学校工作的吴子牧副院长将这次调整评价为“华北的采煤工作者会师了,这将会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潜力。”完成迁址北京和院系调整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发展定位更加明晰,为50年代进入北京“八大学院”时期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同时,新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格局基本确立,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学校肩负起了振兴新中国煤炭科教事业的历史使命。

20世纪50年代初,矿院仿照苏联模式,面向行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成长为新中国煤炭科技人才的摇篮。1953年,矿院在行业内率先培养研究生。1954年,矿院最早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55年,矿院开办了煤炭行业内最早的夜大学和函授教育,并承担了煤炭部在职干部的业余培训工作。作为全国煤炭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矿院还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南矿冶学院、东北工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工学院高校的相关专业教师进修培训,开设的采矿、矿山机械研究生班积极接纳兄弟院校和有关厂矿企业人员学习进修。1958年,在大跃进的背景下,我国煤炭高校数量迅速增长,由当时北京矿业学院、合肥矿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和淮南工业学院前身)两所迅速增加到十余所,如在中南煤业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在原焦作工学院旧址建立了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前身);在阜新煤矿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在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煤矿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前身);太原煤矿学校、太原采矿学校合并成立了山西矿业学院等,这些学校在创立之初,无论是师资还是教材、教学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北京矿业学院,矿院因此成为新中国煤炭科教人才的摇篮。2.改革开放中走向中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开始拨乱反正,我国科教事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徐州建校、管理体制改革和“211工程”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前20年学校发展壮大并走向中兴的“三部曲”。建校徐州,迈出了走向中兴的第一步。文革后期,学校被迁往四川重庆华蓥山建校,学校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文革结束后,在党中央和小平同志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学校迁往我国煤炭重工业基地——徐州。1979年,徐州校本部破土动工,并在北京留守处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其作为二级单位隶属徐州校本部领导。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研究生部基础上批准成立北京校区。1984年12月22日,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煤炭部部长高扬文激情满怀地发表讲话:“中国矿业学院的正式建成移交,是我国煤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今年我国统配煤矿有1300多万吨新井投产,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建成一所高等院校比建成几座矿井更有它的特殊意义,更值得高兴!” 91岁的老焦工创始人之一孙越崎出席典礼并题词:“第一流矿院,培养第一流人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学校题词:“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应邀参加典礼的国际友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林奇说:“我们有幸参加了中国矿业学院的竣工典礼。这一精彩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中国矿业学院将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矿业学院之一。”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煤炭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矿大(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积极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成为这一阶段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在煤炭部的领导下,学校对教学、科研、学科、研究生教育、后勤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3年,中国煤炭高等教育分会的前身煤炭高等教育顾问团在矿大校本部成立,10月,《煤炭高等教育》创刊。1989年,矿大董事会成立,建立起学校产学合作新模式。通过校办企业改革、校、院、系三级管理改革、“四条线”财务管理改革等,进一步增强了矿大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活力和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了办学效益,这些改革为矿大进入新世纪之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使矿大成为新时期我国煤炭高等教育战线上的改革先锋。

成为唯一跻身 “211工程”建设的煤炭院校。1994年11月份,矿大成为进入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首批高校之一。作为唯一跻身“211工程”建设的煤炭院校,此项工作得到了煤炭部及广大煤炭企事业兄弟单位的鼎立支持。部长王森浩提出了全煤炭企事业单位共建矿大的设想,副部长范维唐表示,“211工程”是出人才、出成果、上水平、上效益的工程,是整个煤炭行业的大事情。尽管煤炭生产处于困难时期,煤炭部党组还是决定要坚定不移地支持矿大,通过“211工程”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的矿业大学。因此,矿大作为煤炭院校中唯一跻身“211工程”建设的高校,既代表了我国煤炭科教领域的最高水平,也肩负着全煤系统在行业低谷时期以科教引领行业振兴的期望。

从1949年到1999年的50年中,学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中国煤炭高教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据统计,50年中,学校共培养研究生3441人、本科生30048人,占全国煤炭高校培养总数的22.7%、63.3%。改革开放头20年,矿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发明奖9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分别占到了全国煤炭高校获奖总数的100%、75%、58%、37.5%。学校有10名教师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占全煤炭高校的62.5%。文革前,矿院完成了包括精选高炉石墨、我国第一台刨煤机、重介质选煤和水力旋流器等一批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直到1993年,矿大一直为全国煤炭高校中唯一的博士点授权单位,1984年,矿院培养了新中国煤炭行业第一位工学博士。1982年,发现建立了腕足动物的一个新超科——二迭贝超科(当时腕足动物72个超科中只有2个是由中国人建立的)。1986年,经“六五”科技攻关,“水煤浆制备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矿大专利申请数列清华、浙大之后,居全国高校第三名。1994年,陈清如教授主持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干法选煤厂。同年,我国第一台采掘机器人在校内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煤矿机器人的研究步人世界先进行列。1996年,余力教授主持的煤炭地下气完成了工业化试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性地下气化基地。江泽民总书记对此项目进行批示:“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地下气化试验从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经济效益来讲,值得进一步研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盛赞这一课题是“矿业与化学工业的结合”。C 再创辉煌篇

中国能源科技的一面旗帜(1999-2009)特色与品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法宝。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包括煤炭院校在内的行业办学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全国十几所煤炭高校先后划归地方管理,并纷纷更改校名,调整办学定位,但矿大坚持办学定位不动摇,将保持特色,发挥优势,继续高擎矿业大旗,立足煤炭工业主阵地作为学校跨入新世纪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积极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1.立足行业,彰显特色,为我国煤炭工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2006年底,矿大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的5所高校之一,这标志着学校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备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与学校近年来着力打造传统的特色和优势是分不开的。在原煤炭系统16所院校中,矿大国家重点学科数占60%,二级学科博士点数占35%,博士后流动站数42%。采矿、地质、安全等5个本科专业稳居全国第一。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工程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都具有鲜明的矿业特色,均代表了我国煤炭科技领域的最高平台。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部为我国矿业类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人才培养方面,近5年矿大共招收采矿、地质、安全、矿建、选矿等8个煤炭主体类本科生4056人,且年均保持10%左右的递增趋势。同期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就业2795人,占主体专业就业人数的83.16%。2003年,学校在煤炭行业内率先实现对口单招本科生,极大地缓解了煤炭主体专业的人才短缺之急。2004年,开始单独招收煤炭企业优秀技术骨干来校攻读研究生,开启了一条为煤炭系统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新渠道。矿大面向行业培养人才的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肯定,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亲笔题词勉励学校部分赴西部及煤炭生产一线的毕业生:“同学们:基层艰苦地方需要你们,那里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努力奋斗!”在科学研究领域,矿大加大了与大型煤炭企业的合作力度,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10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64项,实际使用科研经费14亿元。在历年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评比中,获奖数稳居第一位。2008年,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部是与煤炭企业产学合作结出的硕果。2008年,为加强与煤炭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和产学研高层次合作,矿大成立了企业战略联盟指导委员会,当年便与先后十几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发起成立了“煤炭高效开发产学研联盟”,为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和新模式搭建了一个新的高水平平台。

2.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努力引领地方产业科技发展走向

近年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日益代表了新兴工业化的未来,对传统能源行业也形成了巨大挑战,对此,矿大敏锐地注意到当前能源科技的发展态势,在与新能源相关的洁净能源、生态环境、光伏材料、机电装备等领域,积极寻找新的生长点,已取得初步成效。“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筹建成为最为显著的标志性成果。该中心是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的大力倡导下,旨在中德两国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以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等为主要研究领域,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国际合作平台。施罗德先生将亲自担任中心名誉主任。该中心将依托矿大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努力建成国家级国际联合重点科研机构。2008年4月,施罗德先生高度评价这一项目为“典型的中德合作范例”。2009年1月29日,在中德两国总理的见证下,有关方面在德国共同签署了该项目协议。此外,矿大极参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主动出谋划策、打造平台,全方位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在促进徐州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与智力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08年底,矿大与市政府签署了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市校科研项目合作协议,省长罗志军对矿大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中所作出的努力予以肯定。

纵观当今世界,以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新兴工业化发展方兴未艾,绿色开采、洁净利用、煤炭气液化、深加工技术将成为未来煤炭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煤炭高等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矿大如何继续保持在煤炭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煤炭工业母体、引领行业科技未来走向方面任重道远。因此,希望矿大在新能源科技发展的广阔舞台上能够有所作为,继续做出开创性成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0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功之路。先后培养出包括20多位两院院士,20多位共和国的部长、省长,几十位大学的书记、校长,几百位大型企业负责人,几万名优秀科技骨干在内的17万余名毕业生。结出一大批具有开创性、影响深远的科技硕果,涌现出一大批站在行业发展最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历届师生秉承“爱国爱校,学煤兴煤”之传统,积淀形成了“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校风,“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严谨治学”的校训和“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这些精神元素都已与学校融为一体、成为这所百年学府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在时刻彰显着学校引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年的独特气质与风范。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这所国内历史最悠久、道路最曲折、规模最宏大、培养人才最多、科研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矿业高等学府青春永驻!借此机会,让我们向过去100年来为学校的生存、发展、壮大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最由衷的敬意!也期待着所有关心学校发展的人们继续携起手来,为中国矿业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煤炭教育协会高教分会会长、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下载兰大百年忆三公(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大百年忆三公(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兰大交流会(5篇范例)

    兰大交流会之心得体会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距兰州市校本部47公里。北邻陇海铁路,设有夏官营 站;南临312国道和巉兰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先进完备的教学、......

    兰大拓展训练心得

    拓展感悟 2010年10月16日,我们兰大兰石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在北极光公司教练的带领下,来到城建山庄举行拓展训练活动。因为拓展训练是一种培养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

    情系百年河大

    情系百年河大,放飞志愿之心 ——我校举行第五届志愿者文化节开幕式 本站通讯员 解佳玉 报道 12月1日上午,我校明伦校区大礼堂广场各院青协聚集,第五届志愿者文化节在此举行。校......

    思想汇报:通大百年校庆

    思想汇报:百年校庆 敬爱的党组织: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谈笑间我校已历尽百年沧桑。这一百年对于我们南通大学来说不算长,但就在这充满了风雨的一百年里,我校目睹了我国近代的屈辱与......

    港大百年校庆-中英对照

    港大校长徐立之在香港大学百年校庆典礼上的演讲-节选 回顾过去一个世纪,香港大学见证了香港、中国、以至全球,在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翻天覆地的转变。 The last centur......

    港大百年校庆**

    港大百年校庆**香港大学校长登报公开道歉,表示今后将保证学生的言论自由。上星期该校举行100年校庆,中国副总理前往参加,抗议的学生遭警方粗暴对待,无法进入会场。有关香港学......

    承百年 展河大

    承百年底蕴 展河大新风团 日 活 动 策 划 书河南大学医学院10级第四团支部 2011年 4 月24日10级第四团支部团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承百年底蕴 展河大新风 二、活动目的......

    百年河大铸辉煌

    百年河大铸辉煌 在欧风美雨席卷神州大地之时诞生,在8年抗日战争之时辗转办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之时折枝成林,在中原崛起之时挑起重担。100年来,河南大学的命运始终与时代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