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军昌同志在全市工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千军昌同志在全市工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工业发展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开创我市工业发展新局面。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从去年10月份开始邀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就我市工业结构与布局进行战略规划研究,同时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工业强市的决定》、《咸阳市振兴工业经济发展纲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分别进行了研究,为召开这次会议作了充分准备。
全市“两会”刚一结束,我们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工业发展工作会议,全体在家市级领导出席,各县市区、市级有关工作部门、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这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心。后面,立勇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工业强市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十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
求,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一是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截止去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41户,总资产达327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占三次产业的比重达36.7%,工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电子、能化、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纺织、建材七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主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3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彬长旬东煤田开发快速推进,大佛寺、亭南、下沟等一批新建、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三是优势企业迅速扩张。国企改革力度加大,市属一级法人企业累计完成改制61户。西北医疗、菊花水泥、天王集团、华电材料等企业实现了资产重组,优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竞争力明显增强。四是拳头产品脱颖而出。彩虹显象管、同辉线圈、步长脑心通等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涌现出红原锻铸机、西诺合法治疗机、红星软香酥等省级名牌产品40多个。五是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上海光明乳业、北京汇源果汁、杭州娃哈哈、浙江声威水泥、河南金星啤酒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我市。2005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及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9.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42%,30个重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特别是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近几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工业经济确实有很大发展,但与全国、周边城市特别是省内兄弟市比,差距仍然很大。一是发展速度不快,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近年来,我市的工业发展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影响,产值、增速在全省的位次不断下滑,形势不容乐观。2005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只占到全省的10.6%,分别低于宝鸡、延安1.7和5.4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经济对个别产业、企业依赖性过强,重工业比重偏低;工业门类过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业特色不够鲜明;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在全国市场上占重要地位、能够带动产业不断升级的龙头企业;工业结构隐藏的产业运行风险和财政税收风险较大。三是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工业产品主要以中间产品为主,终端产品份额小,产业附加值低。专业化分工
协作体系不完善,产业链的纵向联合不强,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四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传统、优势工业大都集中在市区,新建工业项目布局较为分散,工业园区建设总体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承载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五是工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大多数企业缺乏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我市地产品在省内整体市场占有率仅为5%,至今没有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这与我们西北重要工业城市地位和加快工业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反差。因此,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满足于现有成绩,必须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一定要看到差距、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奋起直追,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强市,推动咸阳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尽管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都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必须致力于发展,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对我市未来的工业发展充满信心,要看到我们的优势,看到我们的有利条件,看到我们面前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目前全国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稳定增长阶段,消费升级换代、投资快速增长,必将形成潜力巨大的加快发展空间。特别是重工业化的加快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有利于我市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第二,西部
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国家在投资、税收政策、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大,必将为我市工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第三,随着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日益显现,发展势头将会更加强劲,为我市优先接受西安和发达地区的辐射,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优化工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第四,我市北部联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南部属于关中装备制造业产业带,能源化工与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符合全省产业发展重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为我市工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五,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市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工业基础,工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全市上下大抓工业、大上工业项目、上大工业项目的氛围正在形成。这些都为我们加快推进工业化,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纵观发展趋势,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活动由农业为主转变为工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打造现代工业强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和前提,是增加财政税收、促进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西部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多年的发展实践启示我们,什么时候我们抓工业的思想更统一、思路更清晰、措施更有力,什么时候我们的发展就更快,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就能得到更多实惠;什么时候我们抓住了发展机遇,什么时候咸阳就能实现新的跨越。所以,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市观念,始终坚持把加快推进工业化、打造现代工业强市,作为事关咸阳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把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举全市之力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
二、明确目标,狠抓关键,全力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阶段提升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向西部倾斜的机遇,突出工业在全市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工业投入,发挥区位、资源与产业三大优势,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优化结构,壮大支柱,扩张总量,重点建设“三个产业带”,壮大“七大产业”,打造“十个平台”,着力培育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努力提高我市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15
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比2005年翻一番。能化、电子、机械、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等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8%。通过努力,实现产业结构明显升级、所有制结构明显改善、组织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布局明显合理四个突破。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咸阳放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分工的大格局中,确定自己的优势产业,建立起体现区位特色要求、增强辐射带动功能的新型化、多元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市选择和培育工业优势产业的基本思路是,优先发展能源化工、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等产业,着力培育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成长性强、市场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加快改造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建设陕西第二大能源化工、西部电子信息产业、西部装备制造业、关中食品工业、西部纺织工业、西部医药保健品、西北建材工业七大基地。
具体来讲,能化工业要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中化的要求,以煤、油、气转化为重点,加快建设彬长旬东能化工业走廊,发展大煤炭、大炼油、大电力、大化工,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关联度,增加终端产品份额,努力实现突破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要以电子元器件、通信、数字化家电和
计算机及外围设备为重点,依托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彩虹、康佳、偏转等优势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装备制造业要以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船舶动力机械、煤炭化工机械、新型纺织机械、医疗器械、普及型数控机床和汽车零部件加工业;医药保健品产业要加快推进医药企业的兼并重组与产学研结合,重点发展现代中成药和生物药物工程,大力开发国家一、二类新药,提高医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医药产业的规模化经营;食品工业要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抓好果汁饮料、乳制品以及新型方便食品的开发生产,促进食品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纺织服装工业要以纺织、印染和服装加工一体化为重点,聚集优良资产和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纺织、印染和服装加工向高档次、高附加值转化;建材工业要以新型建材、浮法玻璃、高标号水泥为重点,抓好冀东水泥、声威建材二期工程、万吨无碱玻璃纤维和纳米碳酸钙生产线等项目,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二)大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重点加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带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整合各类相关企业,形成区域分工、错位发展、主导产业相对聚集的特色产业带和块状经济发展格局,率先在西安周边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一是优化工业布局,加快彬长煤田开发和旬东矿区建
设,突出“三个转化”和煤炭深加工,发展有规模优势的煤电化集团,着力建设北部煤炭电化工业产业带和南部石油化工产业带;大力开发石灰石资源,抓好声威水泥、冀东水泥等大型水泥项目和现有企业的扩产改造,充分利用农牧业资源,加快发展方便食品、果蔬食品、乳制品加工业,建设中部建材和食品工业产业带;加快资源整合,聚集生产要素,积极筹建一批新型工业,建设市区化工、电子、医药、纺织、机械及高新技术产业带,建成一批技术密集、资本聚集、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群。二是加快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提高产业聚集度。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油化工工业园、空港产业园、纺织工业园、台资工业园、西部机械汽车配件产业基地等为重点,加强规划管理,创新运行机制,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主要园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加快城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迁移步伐,推动加工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物流业的整合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培育和发展一批核心企业集团。加速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组建电子、纺织、煤电、石化、食品、医药集团,全面推进产业聚集、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到2010年,力争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集团3户以上,50亿元大企业10户以上,亿元以上“小巨人”企业80—100户。同时,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协作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增强工业整体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定不移地推进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一手抓资产变现,一手抓改革重组,进一步完善有关改革配套政策,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债务处理、土地划转和职工安臵等方面政策措施,以股份制改造和国有资本退出为重点,切实加快国企改革步伐,使企业走向市场,不断增强竞争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步伐。要把27户下划企业作为振兴咸阳经济的良好机遇,在战略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同我市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改革步伐,优化配臵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应有作用。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资产经营公司和基层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新格局。
实现咸阳工业的二次振兴,必须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民营工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要坚决破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在土地、税收、融资、外贸、技改、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措施,以扩充总量、做强骨干、提高质量为重点,以建好园区、发展基地、完善市场为载体,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工业领域转移。全力扶持骨干型、科技型、外向型、特色型等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形成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与非公有制企业家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发展思路和对政府服务工作的建议、意见,切实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长足发展。
(四)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按照“上争、外引、内聚”的思路,大上工业项目、上大工业项目。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生产力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制改造,认真做好重大工业项目的策划包装,精心推出一批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区域特色、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产业关联度的工业项目,努力形成“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报批一批,开工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到2010年,力争全市有50个亿元项目建成投产。要在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同时,努力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工业投资的主渠道,着力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等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积极招引与支柱产业、特色经济优势互补的配套企业群。
要重点抓好长庆石化10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彬长煤田150万吨甲醇生产及MTO装臵工程、孟村、胡家河、小庄煤矿优质煤生产、四达客车生产线改造、年产100万台液晶显示器、稀土永磁生产线技术改造、台玻生产线和纳米碳酸钙等重大工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早开工、早见效,推动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要加快县域工业发展。重点是在拉长农业产业链和资源开发上做文章,突出特色经济,主攻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型工业、配套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明确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以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一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机械、纺织、建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二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大型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技术进步的前列。支持国内著名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我市合作创办产学研基地。借助驻咸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积极组织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尽快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要以政府为媒介、以企业为主体,集聚国内外
知名企业、优秀人才、先进技术和资金,使我市的主导产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多地融入国内外产业链,逐步实现从初级产品和基础原材料基地向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基地的跃升。三要加强以企业家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发挥现有人才投身工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或以股权、期权等多种激励方式,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努力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要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和适用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门人才,为我市工业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四要推进名牌兴市。要进一步强化“品牌就是资产、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市场、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投入与激励力度,强化品牌的包装、推介、宣传和保护,鼓励支持企业争创国家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增强市场竞争力。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质量卓越奖的企业,市委、市政府将给予奖励。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一批国家名牌产品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六)着眼长远,抓好当前,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双过半、超过半”。要使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开局工作非常重要。当前,各级各有关单位务必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的安排部
署,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各级干部要深入一线,责任到厂,责任到人,积极搞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双过半、超过半”,为全年高速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认真做好冀东水泥二期扩建、亭南煤矿600万吨技改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力争省投资集团60万吨煤制甲醇和彬县、旬邑煤矸石电厂等项目早日开工。要立足抓紧、抓实,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因企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快国企改革步伐,确保今年全市改制目标任务的完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内部机制,努力推动空港产业园、纺织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强与驻咸大企业的联系,全力支持下划企业发展,优化配臵资源,聚集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向产业群集中。
三、求实务实,狠抓落实,确保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工业强市,是实现咸阳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现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落实、出成效、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咸阳经
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快工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中心位臵,努力做到50%以上的领导力量抓工业,50%以上的工作精力抓工业,70%的项目体现在工业,真正做到对工业发展领导精力重点倾斜、人力财力重点投放、困难问题重点解决。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工业经济发展,有条件的要逐步过渡为政府的常务副职主管工业,努力形成抓工业的领导合力。市委、市政府将定期举办报告会、培训会、经验介绍会等,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不断提高广大干部驾驭工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干部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了解现代工业知识,深入一线研究解决问题,增强指导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要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列支1500万元,各县市区也要根据财力状况每年列支一定资金,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技术改造、项目包装,落实扶持工业加快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专项奖励等,并且每年以一定的比例递增。同时,市县两级财政要增加对工业的投入,采取财政贴息等办法,发挥财政资金导向性作用,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新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抓紧出台企业新上项目享受招商引资待遇的有关政策,鼓励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要切实加强各级工业经济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和
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其指导工业发展的权威性,为工业经济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要建立健全工业经济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煤电油气运等综合协调,保障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包抓企业以及政府和企业联席会议等制度,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建设现代工业强市,是全市人民的光荣使命和共同职责,必须广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支持、主动参与、共同推进,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团结一心抓工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把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作为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维护政令畅通的重要任务来对待,切实做到同心、同德、同力,竭尽全力为工业发展服务。各级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宏观指导、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重点抓好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和园区规划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国企改革、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民营企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要有所作为、有所贡献。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假扶优,坚决整治“三乱”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要改进作风,真抓实干。要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目标管理,做到目标落实、责任到位、奖惩兑现。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细化分解目标,逐级夯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干部要始终牢记重在务实、贵在落实、成在坚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确保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措施“不缩水、不打折、不走样”。要强化工业经济月度目标管理,将目标完成与县市区、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工作业绩考核紧密结合,实行重奖重罚,充分调动和激发全市上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同志们,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工业强市,是推动咸阳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所在、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西部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千军昌同志在全市信访(定稿)
千军昌同志在全市信访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4月20日)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门召开全市信访工作会议,总结去年信访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省政府副秘长、省信访局局长陈纯山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大家认真学习,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年信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头堡”,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解决信访问题的实际效果,体现着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近年来,全市各级特别是信访部门始终坚持“第一责任保稳定”,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维护全市大局稳定、推
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信访一线的全体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信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外部环境看,一些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我们建党90周年的敏感时期,打着维权旗号,插手热点问题,有意制造事端,做好这一关键时期的信访稳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从我们自身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转型、社会建设的整体推进、体制改革的攻坚突破,各种社会思潮逐步多样化,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之后,我市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将先后开工建设,因企业改制、土地纠纷、社会保障等引发的上访呈现新的变化,群体性事件及信访案件有可能出现新的高发势头。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全省信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充分认识信访形势的严峻性和信访工作的艰巨性,把信访工作作为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作为确保大局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强化措施,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确保大局和谐稳定,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营造和谐的社
会环境。
二、强化工作措施,及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 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确保信访工作不出问题,就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着力在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健全机制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信访工作实效。一要关口前移。解决信访问题,关键要早发现、早解决、早防范,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要把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和明确要求,采取重点约访和带案下访等形式,集中精力化解大案,全力以赴攻坚难案,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要大力开展机关干部下访活动,结合“三为”主题实践活动和“我做一周村官”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密切关注舆情民意,针对旧城改造、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上访苗头性问题,加大矛盾纠纷处置力度,及早介入、及早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二要畅通渠道。要进一步健全各级群众工作机构,把群众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组、社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群众工作网。要认真研究信访联合接待大厅的运行管理模式,强化职能作用,力争群众来访现场
协调、现场解决,使接待大厅成为信访问题的“终结站”。要整合群众诉求热线电话,办好政府门户网站,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不出门、不见面、不上访就能直接解决问题,切实减少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发生。三要敢抓敢管。做好信访工作,既要满腔热情地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又要对信访问题敢抓、敢管,敢负责、敢处置。要立足于疏导教育,认真抓好《信访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信访、文明信访,通过正当渠道、用正当方式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要依法严厉打击少数违法上访人员,特别是对借上访之名缠访闹访、寻衅滋事、扰乱正常社会秩序的人员,对组织、操纵、煽动群众闹事的不法分子,坚决依法从快予以打击,切实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四要健全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接访机制,完善解决信访问题的保障机制等,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常规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真正做到各种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要不断完善信访积案化解制度,实行定领导、定责任、定承办人、定办结时限,推行包调查、包处理、包疏导教育、包息访罢诉,务实有效解决各类信访问题。
要下功夫抓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处置有效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整体水平新的历史时期,信访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和问题。我们必须适应新情况,把握新特点,探索新思路,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源头治理、注重基层基础,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群众来信来访,表达合理诉求,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们一定要增强群众观点,切实强化宗旨意识,坚持把来访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成自己的事情,热心接待来访,细心了解情况,真心排忧解难,动真心、用真情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为人民群众办一批好事实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二要强化源头治理。抓信访重在抓源头,抓源头重在抓决策。我们在制定重大决策、实施重大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把群众利益想在决策之前,把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要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法治意识,规范行政行为,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类问题,切实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党务政务事务公开,扩大群众对社会管理的有序参与,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要筑牢基层基础。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将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投到基层,夯实基层组织,整合基层资源,为维护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要把基层信访室和基层法庭、司法所及警务室同步建设,充实工作力量,筑牢维护稳定防线。要加强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认真学习赵彦龙同志的先进事迹,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做好信访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把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要夯实领导责任。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完善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的领导体制。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真正把信访工作抓在手上、放在
心上,坚持批阅重要来信、公开接待来访、包案处理重大信访问题,以实际行动带动和促进信访工作的扎实开展。要严格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将信访工作与领导干部的评先评优、晋级晋职挂钩,对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情节轻重,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要形成工作合力。信访问题涉及面宽,单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难以有效解决。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信访工作“一盘棋”的思想,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信访工作。信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站在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积极推动各类信访问题的解决。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妥善处理相关信访问题,需要哪个职能部门参与,哪个部门必须按要求主动参与;需要哪个部门办理,哪个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办好,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信访工作氛围。三要加强队伍建设。信访干部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主要力量,处在化解矛盾的第一线,工作十分辛苦。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信访队伍建设,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关心信访干部成长,大胆重用那些对群众感情深、实绩突出、老百姓信得过的优秀信访干部。要发挥信访部门培养干部的平台作用,定期选派干部到信访部门交流工作,让更多同志经受群众工作锻炼、增进群众感情、提高群众工作本领。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信访稳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措施,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8
第三篇:康军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康军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今天下午、明天上午还要接着召开全市工业强市推进会和服务业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对这三个会议非常重视,春节前,市委马书记专门召开会议,对会议筹备工作进行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节后刚上班,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对一些重点问题又分别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等。这次会议之前,马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刚才,永军市长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科学分析判断,准确把握全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一是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按照省委、省政府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突出位置,在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激励措施,市三次党代会、人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市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以做精第一产业为方向,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精品珍品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的思路,确定了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二是农业基础更加稳固。近五年,全市共投入资金近百亿元,启动实施了种子繁育、节水灌溉、设施农业、退牧还草等农业基础建设工程,一大批农村水、电、路、宅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农业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产业优势更加明显。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温室蔬菜、名优果品、现代制种、啤酒原料、中药材等为主的节水高效特色产业带,一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和连片规模发展的种养加生产基地相继建成,全市高效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8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3.2%,万元田、五千元田分别达到12万亩和25万亩,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省牛羊大县行列,养殖规模和人均饲养量位居全省第一。四是农民生活更加殷实。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58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1%,收入水平位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1,反映出我市社会和谐程度较高,全市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6元,增长20%。农民收入构成由过去单一的种植业为主向种植、养殖、劳务收入多元结构转变,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8%下降到34.2%,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一是水资源相对匮乏,每年农业用水为24亿立方米,实际来水量为22亿立方米,尚缺2亿立方米,要靠抽取地下水补充,加之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现象严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尤其是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加工转化能力不足,产品包装缺特色,市场占有份额少,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三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制约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关系民生的就学、就医、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五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移民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总结成功经验,正视差距不足,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酒泉转型跨越的攻坚时期,认真分析我市农业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我们既有良好的条件,也有难得的机遇。一是从政策导向来看,国家逐年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三农”投入、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增量、比例有所提高,这为我们加快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二是从资源禀赋来看,我市人均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可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是现有耕地的2倍多,人均草地是全国的19倍,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土地光热资源丰富,这为我们提高农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市已培育形成制种、啤酒原料、蔬菜、果品、肉牛肉羊等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订单农业占到耕地面积的80%,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亩均耕地产出分别是全国的2.1倍和1.3倍,制种、瓜果、蔬菜等产出效率较高,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农业竞争优势。四是从经营方式来看,近年来我们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明显加快,全市累计流转土地达到29.7万亩,占承包面积的16.5%,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快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推进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精细化和优质化方向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发展重点,全力做精第一产业
市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精第一产业,把酒泉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前天,省委王三运书记在酒泉调研时强调,酒泉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业发展要在全省带好头、出经验、树榜样。按照省委领导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做精第一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农业,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精品珍品农业和精深加工农业,统筹推进移民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力争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778元,年均增长14%,农业生产精细化程度显著提高,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把酒泉建成全省精品农业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中央将继续加大对“三农”和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要加强水利建设。目前,全市40%的耕地没有配套的田间水利工程,1/3的农村乡镇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加强水利建设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要抢抓国家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精心策划和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好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节水和末级渠系建设等项目,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要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组织实施好10万亩高效农业膜下滴灌、100万亩垄膜沟灌技术推广等重点项目,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业节水面积达到210万亩。二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积造增施有机肥,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努力建设地力肥沃、无污染的高标准农田。同时,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移民区土地整治改良力度,加快实施百万亩高效田建设规划,力争到2015年,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建成万元田25万亩,推广5000元田30万亩,普及3000元至5000元高效田45万亩。三要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加快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引哈济党、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防风治沙、封滩育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同时,要大力推进疏勒
河、党河、黑河流域生态治理及重点水源地治理,积极开展国家生态补偿实验区、荒漠化治理示范区和湿地补偿试点工作,逐步增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2、精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基础条件好、土地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精心培育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要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农业。发展城郊农业,是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有效途径,也是做精第一产业的重要抓手。要立足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布局“两大城郊农业带”,即以肃州区为中心,辐射带动金塔县、玉门市为主的东片城郊农业发展带;以敦煌市为中心,辐射带动瓜州县、肃北县、阿克塞县的西片城郊农业发展带。要按照中心城市辐射空间距离的远近,构建城郊、近郊、远郊三个不同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业区。城郊农业区着重发展设施果蔬、花卉、育苗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和生态农业,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和休闲娱乐等多元化需求;近郊农业区着重发展大田蔬菜、高效制种、特色林果、规模养殖等设施高效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安全、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远郊农业区充分发挥地域宽广、自然条件多样的特点,重点发展大宗优质农畜产品,做强做大种子繁育、特色中药材、草食畜等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保障城乡居民的农产品市场供应。二要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农业。要把标准化生产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业技术规程改造提升农业,把农田作为“第一车间”,制定实施精耕细作技术标准,实现科学技术程序化、生产模式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种养技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现代制种、名优果品、啤酒原料、草食畜牧、蔬菜、棉花等特色产业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牧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要全力打造精品珍品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实施“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产地准出、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等监管制度,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达到99%以上,无公害产地认定规模达到6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认证规模达到50%以上。全面推进农作物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等项目实施,引进推广农牧业优良品种,淘汰低效劣质品种,推进高产高效农业发展。要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对国家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实行专营和定点销售,支持和鼓励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从源头上控制和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采取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嫁接包装、行业认定、协会联接等形式,提高肉羊、洋葱、葡萄、酒花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新增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产品知名绿色品牌。
3、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形式。全市各级要按照建大基地、壮大龙头、做大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大基地就是要按照专业化布局的要求,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布局,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形成一乡一业、一村或多村一品、联合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格局。要重点发展蔬菜、名优果品、现代制种、特色中药材、草食畜等五大优势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形成75万亩瓜菜、40万亩果品、40万亩制种、50万亩中药材和730万头(只)牛羊产业规模,全市专业村比重达到70%以上。壮大龙头就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重点围绕制种、脱水菜、葡萄、红枣、枸杞、甘草等特色产业,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科技产品,构建依托龙头出产品、依托产品增效益、依托效益强产业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15年,全市培育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5家、市级龙头企业
60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由49.5%提高到65%。做大市场就是要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培育建设大型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实现各类农产品的畅通销售,力争把我市建成河西地区乃至中国西部重要的鲜活农产品批发销售集散地。要在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服务中介和广大农户之间的生产关联和利益分配上做足文章,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80%以上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特别要注重发展直销配送、农超对接、网络营销等新型业态,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到城市和外地创办特色农产品超市,建立农民蔬菜直销渠道,减少营销环节,超市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建成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形成销售拉动生产、品质决定价格、产地直达终端的新模式。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实质上是农业科技、装备和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靠继续消耗农业水土资源的余地已经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农药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根本出路还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突出强调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为农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市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千人联万户”行动,大力实施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县项目,以项目建设引领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力争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学习取经、现场观摩等形式,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水平,每年完成农业科技培训20万人次。要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组装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把园区建成引领做精第一产业的示范园、农民科技培训的示范田。当前,要重点推进肃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敦煌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把玉门、金塔、瓜州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注重统筹兼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改变“城乡分治”模式,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作为整体来筹划,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产业开发、生态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产业上互补、待遇上一致。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就我市而言,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呈现了市民、农民、移民“三元”结构。因此,必须树立城乡“一盘棋”的理念,加大力度,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管理、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上统筹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科学编制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合并小型村、建设中心村,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集镇三个层级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要搞好农村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工程,抓好安全饮水、“一池三改”、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村组道路硬化和社区化中心村建设,每年整治和提升村容村貌示范点200个、示范区10个,建设百户以上社区化中心村20个,解决5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同时,要注重国道沿线、城郊农村村容村貌治理和房屋改造,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
二要梯次分步推进。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的原则,稳步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在这方面,肃北、阿克塞两个牧业县要先行一步,在户籍、就业、就学、社保等方面尽快实现城乡并轨,全面推进农村转社区、农民变市民,率先创出一条牧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积累经验。肃州区和敦煌市要发挥区位优势,以城郊乡镇为重点,合理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积极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示范带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发
展。金塔、玉门、瓜州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选择条件成熟的村组和社区进行试点,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三要促进服务均等。要立足现有基础,切实加大投入,整合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特别要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建立覆盖城乡、普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低保、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上的差别。要鼓励农民在城市就业、定居、购房和消费,切实让广大农村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四要加快劳务输转。认真落实就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城乡平等就业。要加快整合城乡劳动力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适应性培训和输转培训,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特别要加强区域间的劳务协作和信息沟通,提高农民工输转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向社会招生、向市场输送的对接,着力解决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矛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每年完成就业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到2015年,输转农村劳动力达20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0亿元。
五要强化移民帮扶。积极抢抓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实施的机遇,继续坚持领导包挂、部门帮办、项目帮扶工作机制,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培育产业、政策保障”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规划,加大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帮扶力度,积极向上争取移民扶贫项目,加强移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壤改良、特色产业培育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力争每年减少贫困人口6000人,移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全市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农民收入水平以上。
四、强化措施落实,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必须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推进,为促进农业农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保证。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农村工作的责任,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重视“三农”体现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确保抓“三农”的思想不滑坡、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要健全完善“三农”工作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农民增收、产业发展、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目标管理,特别对农民人均纯收入、高效田建设面积、设施农业、土地流转、节水等五项工作要进行责任书考核。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把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按照职能分工抓好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确保“三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今年,市上将组织开展一次现代农业观摩评比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和交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农业产业化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各县市区要及早安排部署,加强协调指导,确保农业观摩“有学头、有看头”。
二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着力改变农业生产的弱势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研究制定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地方财政扶持机制,完善以“乡财县管、村财乡管”为重点的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小额贷款、小额担保、奖励补助、贴息扶持等办法,重点支持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城郊型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形成良性互动的投入机制。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领域,着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今年是市委、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年”,各县市区、农口各部门要积极行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开发项目,多元化筹措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发展,切实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三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积极稳妥开展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深化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健全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流转程序,完善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集约经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推进林权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后续产业培育,建立促进林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差别水价、累进加价和阶梯式水价制度,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和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力度。
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不断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资源配置和服务功能,推进农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进一步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农村民主自治、民主管理机制,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人的运行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村两级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
同志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围绕做精第一产业,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努力促进农业农村转型跨越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于爱军同志在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于爱军同志在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月21日)
同志们:
刚才,我们表彰了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志坚同志传达了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赵海同志作了工作报告。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档案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发扬成绩、再接再厉,继续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当好表率。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要以先进为榜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关于今年的档案工作,全省档案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赵海同志在报告中进行了具体布置,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档案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适应形势、把握全局,切实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
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经济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可完成2885亿元,较上年增长16.6%;全口径财政收入可突破47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8亿元,增长25.2%;高出GDP8.6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90元,分别增长15.5%和13.5%。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包含着全体档案人员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一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立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基层、企业和人民群众服务,拓展工作领域,健全工作机制,改善设施条件,完善服务手段,有力地促进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资源建设,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此,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县市区和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做到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有的单位档案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防火、防盗、防霉变等基本设施设备;投入力度不大,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速度不快;队伍结构尚不合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举世瞩目的奥运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关于2008年的工作,不久前召开的市十一届二次全委会议和刚刚闭幕的市人大、政协“两会”,已经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九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和谐、率先发展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纵深推进八项重点工作,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力度,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巩固扩大已有优势、培育增创新的优势,努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4%、力争16%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增长20%、力争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外贸出口均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万元GDP能耗下降4.5%。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压力很大、任务很重,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档案工作从中发挥重要作用。档案是历史的记忆,知识的宝库。档案事业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档案工作不是中心,连接中心;不是大局,事关大局。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存史求真、服务中心的历史使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推动档案工作不断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全面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的新要求,适应科学、和谐、率先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新要求,使档案工作在开拓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更好地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二、抓住重点、全力突破,积极推动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实现档案工作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紧紧抓住档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市档案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1、着力抓好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基础设施是开展档案工作的重要平台,是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的物质保障。在这方面,重点是抓好各级档案馆建设。应当讲,近几年我市档案馆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档案事业的发展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有的县市区至今没有独立的档案馆库,有的档案馆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面积偏小、设施老化、功能不完善,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安全保管,制约了档案展览、陈列等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这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烟台在全省、全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各县市区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抓住当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尽快规划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共性、文化性、富有现代气息的档案馆舍。一时不能建新馆的,也要对现有馆舍进行必要的改造,以满足档案安全保管与公共服务的需要。
2、切实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是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物质基础。搞好档案资源建设,既是档案局、档案馆的重要职责,也是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方面,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对档案资源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加强对立档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管理。各级档案馆要突破传统档案接收范围的局限,扩大档案进馆单位的范围,拓展进馆门类,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型载体档案和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纳入接收、征集范围,及时收集进馆。特别要注重接收与民生有关的各种专门档案,使档案资源体系能够覆盖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重视抓好各自的档案资源建设。要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要求,确保各类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准确,为今后查考利用奠定良好基础。要及时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和现行文件。不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档案的归属和流向,不得拒绝移交应当进馆的档案。要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规范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2007年以后(含2007年)形成的档案都要按照8号令的要求整理。支持档案部门开展的档案资源建设活动,为他们直接参加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摄录工作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增强档案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责任制,制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开展经常性的档案安全检查,消除各种档案隐患,确保档案绝对安全。
3、认真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是重要的社会信息,档案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积极努力,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数字档案馆已经通过国家档案局鉴定并开通,市直部分单位已经建成了数字档案室。但从总体上看,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档案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投入,狠抓落实,积极推进档案数据库和档案网络建设,确保档案信息化与当地信息化、单位信息化同步发展。各级档案部门要早作规划,拿出具体实施方案,积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争取党委、政府及财政、信息化管理等部门的支持。
4、深入推进档案法制建设。依法治档,是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山东省档案条例》的要求,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主体资格,为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法制工作提供保障。要加强档案法制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公民和法人在档案收集、保管、利用上的权力和义务,增强利用档案、保护档案和收集档案的意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业务指导和监督中,既要善于执法,又要敢于执法,认真发行职责。对违反《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条例》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促进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5、切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档案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要重点围绕以下方面搞好服务:一是为经济发展服好务。认真做好结构调整、改革开放、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集约节约用地、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档案工作,加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准确,努力在推动工作指导和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所作为。二是为政务公开服好务。积极适应政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需要,搞好现行文件的公开和利用工作,帮助群众了解掌握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架起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三是为改善民生服好务。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工作优势,尽快出台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办法,努力在就业、住房、医疗、上学、社会保险等方面,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档案服务。四是为文化发展服好务。深入挖掘馆(室)藏资源,通过举办历史回顾展、英模事迹展以及编辑史料、拍摄影视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先进文化,大力弘扬时代精神。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收集和拍摄有关资料和声像档案,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建设积累丰厚资源。
三、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努力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发展档案事业,领导是关键。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切实加强档案工作,从各个方面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要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把档案事业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整体布局,纳入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规划,纳入目标管理和责任制考核。要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分管领导要积极听取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的情况汇报,加强各方面情况的协调调度,帮助解决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各县市区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档案法》、《山东省档案条例》的规定,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切实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特别是有档案馆新建、改建、扩建任务的县市区,要落实好经费,尽快启动建设项目。对档案保护、抢救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需经费,各级财政要列入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三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要从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配齐配强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班子。重视加强对档案干部的教育培养,为他们学习深造、交流锻炼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档案干部职工,认真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引导、保护和发挥好大家的积极性。广大档案工作者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档案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要牢记肩负的重要使命,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全市档案工作的新局面,努力为科学、和谐、率先发展,全面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春节即将来临。预祝同志们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在全市档案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档案工作会议是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掀起解放思想学习大讨论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市档案局何伍爱局长的工作报告,传达了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精神,总结了去年一年的档案工作,部署了今年档案工作任务。我表示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和省档案局的统一部署,真抓实干,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有新成效,关注民生,拓宽渠道,健全网络,积极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档案公共服务。档案法制建设有新进展,完成了《广州市档案管理规定》的起草并通过市法制办审核,制定了全国性行业标准《城建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有新突破,完成了广州市电子文件档案资源管理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和中国广州档案网的全新改版,实现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和社会资源共享。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档案战线上辛勤劳动、默默耕耘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水平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一年。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全面部署了今年全市的各项工作任务。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在科学发展中发挥排头兵作用。这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档案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缩影。借助档案,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同时还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可以说,档案工作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大有可为。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全面把握发展大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精神上来,紧紧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位置,牢记责任,努力学习,把握全局,深入研究档案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档案工作更能体现时代精神、增强生命力,为构建和谐广州、加快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入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指针。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州的目标任务去谋划、去展开,突出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我们保管好档案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利用,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档案公共服务。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永恒主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利用宝贵的档案资源为中心工作、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是各级档案部门面临的新任务。要坚持在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发展的思路,在认真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和保管利用两种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找准切入点,以优质的档案服务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要在发挥现有档案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的农村、社区延伸,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当前,要认真做好企业职工档案、下岗失业人员档案、流动人员档案工作,依法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城市拆迁、安全生产、土地管理、山林权属、社保医保、环境保护等方面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指导,服务民生;要认真抓好“三农”档案工作,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要积极做好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举办2010年亚运会等中心工作的档案工作,加强跟踪指导,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实现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档案利用网络化服务水平的关键。目前,以档案信息化为标志的新一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已经开始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各级档案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全面推进档案数字化、基础档案数据库、档案网站和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工作。今年,要以市电子文件档案资源管理中心建设为核心,以民生档案数字化为重点,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健全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库、档案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年内要逐步实现各单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与市电子文件档案资源管理中心的无缝联接,实现对电子文件归档、移交和利用的全程监控。
(三)进一步整合利用档案资源。广泛征集反映本地区特色和发展历史以及民生需求的各种各样档案史料,用活用好档案馆藏资源,是加强档案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健全和完善档案收集管理制度,重视做好对散存于社会各方面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重要档案的征集工作,广开渠道征集反映民生和影响本地区发展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档案资源。要加大对名人档案、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等特色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力度,进一步充实广州名人档案库、声像档案库和实物档案库。要加强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档案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编辑出版图书、专刊、专栏,举办展览,开设档案网站等载体,广泛宣传反映岭南历史文化和时代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档案馆库建设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档案事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市各级国家档案馆绝大多数不符合国家关于各级国家档案馆建筑标准的要求,也不符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要求。因此,我们要把档案馆库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建设全国一流的市新档案馆,并已完成了立项和设计等有关工作,但由于征地原因,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快解决征地,争取今年内尽快开工兴建。各区、县级市要高度重视本地区档案馆库建设,加大投入,做好规划,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已经立项的萝岗区、南沙区、黄埔区、花都区和从化市要按照国家档案馆建筑标准和现代化档案馆要求,精心规划,尽快开工;海珠区、荔湾区要加大力度,争取年内立项,并开始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没有建设档案馆库规划的越秀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和增城市要抓紧部署,通过改建、扩建等方法,切实改善档案馆库条件,务求达到国家档案馆建筑标准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要求。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和市档案局要切实加强对全市各级国家档案馆建设的规划、协调和指导,力争“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国家档案馆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三、加强领导,营造环境,努力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胡锦涛同志指出:“档案是全党、全国人民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深刻领会胡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努力营造档案工作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把档案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单位要本着对档案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档案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大对档案部门的财政支持,切实把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正常预算,为档案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要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做好档案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注重对档案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到档案部门工作,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选拔机制,不断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档案干部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钻研档案业务理论,还要学习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省委提出的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各级档案干部要积极投身这一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知、实践上不断有创新。
三是要关心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档案工作者不在一线工作,长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各级领导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的学习深造、交流锻炼创造机会和条件,进一步调动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志们,做好档案工作,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过几天,传统佳节春节将至,在此预祝同志们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第五篇:李永军同志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永军同志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4日)
同志们:
在全省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结束不久,市农牧局紧接着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传达贯彻这些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市农业工作,非常及时,很有必要。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做精第一产业的要求,细化分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确保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刚才,多胜局长做了一个很全面的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增速达到12.8%,已经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我们酒泉这样一个基数较大的市州取得这个成绩确实不易。二是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蔬菜产业、高效制种、草食畜牧业等重点产业无论在总量的增加上和质量的提升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尤其是羊饲养量已经位居全省第一。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推进。具体体现在“三个多”上,即新建项目多、争取扶持资金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多,这在全省都是走在前列的。四是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明显。农业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粮棉高产创建、有机无土栽培及牛羊品种改良、秸秆饲料化利用等一批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在支撑农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农业安全形势良好。畜牧业连续4年无大的疫情发生。农机、种子、农产品质量安全都得到有效保障,为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全市农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市委、市政府对农牧部门的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对全市各级农牧部门的干部职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及所有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2012年的农牧业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千方百计抓好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在前几天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三运强调指出,牢牢把握“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始终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始终以发展农村、富裕农民为己任,扎扎实实地做好“三农”工作,推动农民收入大提升、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社会大繁荣。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转变生产发展方式,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做精第一产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现代农业实现转型跨越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做精第一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今后四年如何实现做精第一产业做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的任务目标、措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大的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后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要保持14%的增长速度,从绝对值来计算,每年增长额都必须达到1000元以上,而且逐年提高,所以说实现这一目标难度非常大。从目前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农牧业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3%,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几年实现保持14%的增速必须进一步挖掘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增收潜力,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培育高效田,不断提高畜牧业饲养水平和规模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任需要今天在座的农牧系统的各位领导干部来落实,在这里我拜托大家务必竭尽全力抓好各项增收产业的发展,为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贡献。
二、千方百计抓好特色高效精品农业发展
(一)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做精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打造高效农业的前提。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我们初步形成了蔬菜、现代制种、肉羊等多个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但总体来看,全市5000元以上高效田面积还不大,只占到耕地面积的20%,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草食畜牧业比重也只有12%,充分说明这些产业的潜力还比较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必须突出农业结构转
型升级这条主线,以高效田建设为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一要大力推进高效田建设。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康市长提出的要求,把高效田建作为今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来抓,列入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要把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向这方面倾斜,切实加以培育发展,促进高效田建设再上新台阶。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网室制种、食用菌等设施农业为重点的万元田,重点发展蔬菜、葡萄、瓜类、高效制种等为主的5000万田,全面推广2000元以上高产田。今年力争新增各类高效田9万亩,其中:万元田2万亩,5000元以上田4万亩,2000元以上田3万亩,各类高效田面积累计达到204万亩。在万元田建设上,重点突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一亩钢架大棚可以达到5000-8000元,一亩日光温室蔬菜则可以达到万元以上,高的有2万元。今年以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为重点,着重发展设施蔬菜2万亩。二要切实抓好现代种业发展。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种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相关信息显示,今后几年,国家将从新品种选育、调整优化种子布局、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加强种子市场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现代种业扶持力度,河西走廊地区已经被列入现代种业重点发展区域,在这项工作上各县市区要及早谋划,尽快制定出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10年规划,抢抓机遇,争大项目、好项目,用项目支持现代种业发展。三要着力抓好草食畜牧业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近年来,省上通过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我市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肉羊饲养总量和人均饲养量均在全省位居第一,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抓好这个产业,在提质增效和防疫上下功夫。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奶产业的恢复和振兴,一定要尽快拿出规划方案,争取1-2年内见到效果。
(二)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综合效益的重要力量。我们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全省来讲还是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精深加工和仓储流通企业偏少,多数龙头企业只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高附加值产品少。因此,在加快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突出龙头企业建设这个重点,围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尤其是要加大仓储流通企业建设,增强果蔬储藏保鲜能力,不断延伸农业生产链条,把更多的效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真正发挥出龙头企业应有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组织,积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鼓励企业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协作,重点围绕制种、脱水菜、甘草等产品,研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科技产品。
(三)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肃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敦煌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日前都已经分别通过农业部和省农牧厅的评审公示,相关市区和市农牧局要进一步跟进抓好落实,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启动建设,同时,要今年要认真抓好2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组装配套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建设档次,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农业上台阶、上水平。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建设一批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涉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全力以赴,切实抓紧抓好。一要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是是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食品安全的根本保证。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要认真抓好标准化技术普及、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化龙头企业创建等关键环节,努力实现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的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二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始终保持打击农业投入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已建成运行,各县市区也要抓紧这方面的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瘦肉精的问题。去年,从全国来看,瘦肉精问题比较突出,也集中处理了一批人和事件,在我市的肉类产品中,尽管还没有检测出瘦肉精成分,但使用瘦肉精的现象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还程度不同的存在。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必须进一步加大检验检测力度,给予严厉打击,坚决消除养殖户的侥幸心理。三要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
动植物疫病防控,既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春季正是畜禽集中补栏的重要时期,也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各县市区要强化源头治理,强化过程监控,强化产品检验,毫不松懈地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对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要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苹果蠹蛾、棉铃虫等种植业有害生物,要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封锁与防控,严防疫情发生。要加强检疫检验和监测防控力度,落实检疫措施,全力防止外来病虫害的侵入。
三、千方百计深化农村改革
切实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近期市上将组织农牧、林业、国土及部分县(市、区)分管领导赴成都、重庆等地考察学习,农牧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经验,回来以后组织一套班子认真研究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土地流转办法,使这项工作真正在面上推开。
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关键措施,也是推动农业增效的决定性力量。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就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这充分说明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县市区务必要抓住这一机遇,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尽快拿出实施方案,把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机制。要积极选育引进一批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耐贮运和适宜加工的优良品种,大力推广一批节水、节肥、节种、节地和增产的栽培技术,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培训,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和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
四、千方百计抓好任务落实
要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扎实抓好“五个年”活动的落实。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抓好招商引资活动,动员农牧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人人招商,形成良好气候,见到真实效果。二是抓好农民创业就业工作。要深入开展农民创业行动,在全市农村掀起农民创业致富热潮。要大张旗鼓地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参与农村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增收致富。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三是认真落实强农惠政策。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各类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政策落实,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四是着力转变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体系,把每个项目、每项工程、每件实事都细化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身上,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和权责利相统一的长效机制。下一步,要按照省、市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安排部署,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这一要求,走在前列,深入基层,帮助广大农民群众破解难题、增收致富。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严肃党的各项纪律,严格落实好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健康发展。
同志们,今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农牧业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的农业工作目标高、任务重,我们必须把困难想的多一些,责任想的重一些,措施想的实一些,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创新求实的工作作风,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不断提高农牧业工作整体水平,为实现我市农业转型跨越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