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督教丧葬礼仪
基督教丧葬礼仪.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安息後,不用有引魂的儀式,因相信基督徒死後靈魂回歸到他本來注的地方~天家,家裡不用設靈堂,如有設置,純為讓親友有個追思的地方,一般來說基督徒安息後,都會先將遺體移至殯儀館安置好(特殊情況除外),家屬再與牧師及禮儀公司三方面來商討治喪期間及整個安息禮拜的方式與過程。
因每一位基督徒大都有固定的教會聚會,且每間教會都有牧師或專職的長老、弟兄協助,他們在會友蒙主恩召後都會幫忙安排後續事宜,並協助家屬處理,基督徒在親友彌留期或過世時都會先告知教會裡的牧師,因此基督徒親人的安息就比非基督徒的過世,帶給家庭的負擔相對的少了許多,基督教不忌諱死亡,因相信凡事有上帝美好的旨意,也確信與他們的親人天家能相見,且永遠同在。
入殮、告別(安息)禮拜整個過程,約需1小時30分鐘左右,牧師通常會與家屬商量整個禮拜過程如何進行,告別(安息)禮拜內容有敬拜、感恩、追思、安慰、佈道,在安排日期方面,10~14天左右為最佳,不擇日,只選擇大家比較方便來參加的日子,因相信每天都是上帝所賜的好日子,佈置與用品方面以實際需要、實用為原則,節省、不鋪張、不用祭品。墓園方面,多數都安葬於純基督徒墓園,每年省墓,因信仰相同,不看方位、不上香、不燒紙錢、免祭品,全部都以鮮花來追思,較整潔、美觀、莊嚴。
一.對生的認識:(1)人從那裡來: 1.神照自己的形像造人。(創一26)
2.如何造?就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命之氣吹入鼻孔裡,便成為有靈的活人。(創二7)(2)人活著的意義 / 人既從神而來,就要活得像神。1.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4)2.一件惡事都不做,並要扶助真理。(林後十三7.8)3.常常喜樂,彼此相愛。(腓四4.10/13.約十五12)4.需要有犧牲捨己的精神,如一粒麥子。(約十二23/25)
二.對死的看法:
(一)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傳十二7)
(二)息了世上的勞苦(啟十四13)
(三)復活成為不朽壞
1.如同一粒種子埋在土裡,以後發芽長成樹。(林前十五35/38)2.享受天國永遠的家鄉,在世如客旅,死後回家鄉。(來十14/16)
三.生與死的關聯:
(一)蓋棺論定在今生 / 照各人的行為審判各人。(羅二6/11)
(二)安然見神死無憾。(彼後三11/14)
1.活人將死放在心上,隨時準備,行事為人對得起神、對得起人。(傳七2;帖前五1/11)2.因有復活的盼望,就釋放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來二14/15)
四.耐心等候得盼望(羅八18.22/25)
不可因有盼望而提早結束生命,基督教堅決反對自殺。
五.喪葬禮儀的意義:
從聖經的觀點,基督教雖然對死後有極大的盼望,但所強調的是把握今生的現在,人既死了,就蓋棺論定;所以,喪禮是為活人,不是為死人,死人已息了世上的勞苦,不會成為神保佑人,也不會成為鬼作弄人。基督教喪禮又稱追思禮拜。
(一)追念故人的美德:孝經提到能佳行美德,才能光宗耀祖,此乃孝之終也,所以藉追念故人美德,也跟隨佳美腳蹤行,可將故人的美德發揚光大,這是孝順的表現。
(二)思想人生的結局:人生自古誰無死,所以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需將這事放在心上,不要太計較利益得失,甚至彼此傷害,藉喪禮讓活人能得智慧的心,去面對死亡的課題。
(三)安慰故人的遺族: 親人離世,難免感傷,但藉喪禮的講道,可以得到安慰,知道人生在世如客旅,將來可以相會在天家;如同移民到國外,雖捨不得,卻不致於過份悲傷,並藉禮拜,求神安慰遺族的心。
(四)激勵在世的親友:藉由喪禮;親友彼此的關懷慰問,能夠化悲慟為力量,以故人的美德為榜樣,從新得到動力,再奔向人生的道路。
六.喪葬儀式: 1.在殯儀館 : 如親人離世,不方便把遺體運回家裡,只好把遺體停在殯儀館的冰櫃保存,等到喪禮當天前一小時入殮。入殮時,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先將遺體清洗、化妝、穿戴整齊,衣服不限幾件,再移到喪禮會場;遺族全體隨待在側,禱告唱詩,同時將遺體放入棺木,蓋上第一層透明壓克力板,等喪禮完畢,瞻仰遺容再完全封棺。2.在家裡 : 親人斷氣後,取得醫師死亡證明書,停屍客廳,連絡全部遺族到齊後,再入殮。入殮時,由傳道(牧師)主持,唱詩禱告,(程序與在殯儀館相同)。入殮後,有的隨即火化,擇期舉行喪禮,有的將棺木停在家裡,直到喪禮那天再出殯。
七.喪禮:
喪禮時間沒有特定日子,只要大家方便,一般是星期日。參加入殮,主要對象是故人遺族,也藉此見故人最後一面。
參加喪禮,主要對象範圍較廣,除了故人熟識的親朋好友外,遺族的親朋好友也都參加,所以,喪禮比較隆重,而有一定的禮節。
八.出殯:
喪禮完畢後,隨即出殯,出殯行列順序如下;
教會會旗
『榮歸天家』二人舉的橫旗
單人舉的豎旗,上有勉勵的詞句,約十支 樂隊 花車 靈車 遺族 親友。
一般出殯一段路後,遺族就先向送行的親友辭別,再去安葬。如果會場離墓地不遠,一般親友會送到墓地,等安葬完畢由原路回來。九.安葬禮:
(一)火葬:在火葬場,遺族親友集合,傳道主持唱詩禱告後,再行火化,將骨灰安置骨灰罐中,再放置於納骨塔中。
(二)土葬:墓地不看風水,但須乾淨幽雅,表示對故人的尊重。安葬時,不須看特定時辰,由傳道主持唱詩禱告(安葬詩歌),再將棺木放進墓穴中,蓋上塵土,遺族再舖上鮮花。
安葬後,一段時間之後,應為先人揀骨裝甕,再安置納骨塔,沒有特定儀式,對先人表示敬意就可以。
十.結語: 古人云:「慎終追遠」的美德,就是喪事盡其哀禮,緬懷先人佳蹟,以表兒孫對先人之孝,其實基督教的喪禮,雖然沒有拿香祭拜,但也有相同的意義。
第二篇:丧葬礼仪
浅谈哈萨克葬礼
努尔巴汗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描写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丧葬礼仪的全过程,从而表现出其中得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哈萨克族的葬礼基本上以伊斯兰教仪式举行,但是其中保留很多原有的习俗。
[关键词]哈萨克葬礼伊斯兰教习俗
[作者简介]努尔巴汗(1977—),男,哈萨克族,中央民族大学哈萨克语言文学系教师。
哈萨克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游牧民族,其文化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而丧葬礼仪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哈萨克族深层次的草原文化积淀。
哈萨克族源主要有塞人、乌孙、康居、阿兰、匈奴、突厥、契丹和蒙古等古代游牧部落。在十五世纪中叶,活动在哈萨克草原上游牧部落融化形成了哈萨克民族。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保留特有的民俗,所以即便在现在仍有许多习俗保留在哈萨克族当中。大约在公元9-10世纪,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在公元893年第一座清真寺被建立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塔拉斯河畔。①
哈萨克人认为在主麻日(星期五)去世是死者的福分,六十三岁去世的话,被称为“活到了圣人的寿命”(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圣人活了六十三岁)。而且某人如果在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伊斯兰教节日期间去世,也被认为是吉利。哈萨克的丧葬礼仪具体如下: 当人即将停止呼吸的之前,家人要请来阿訇,把死者的头朝向麦加的方向并祈求真主和天使保佑,以祈后世的安宁,要用白布绑住下颏,让眼睛合拢,并使之平躺,用干净的白布盖上脸,把尸体单独放在一个毡房中或用帐篷围起来。从此死者的名字前面要加“马尔库姆”意思是过世的(marqum),根据死者亲属居住的远近和气候的冷暖遗体要在家里停放1-3天,并点长明灯一盏。由死者的亲戚、好友和邻居点灯守灵(一般是老人)。②哈萨克族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家人身边三天,第三天会从天窗飞上天到腾格里那里。
有威望、地位或富有的人去世以后家人从毡房的天窗向外竖起一根上面挂着灵旗的长杆或长矛。旗子的颜色因年龄有严格的区别,死者是年轻人的话要挂红色的旗子,中年人挂一半红一半白的旗子,老人挂白色的旗子。外人一看便知死者是多大年纪的人。③这主要是为了别人立即知道。
人咽气后,在死者周围的亲朋好友开始大声哭,唱挽歌(køris)。有些地区只有妇女们唱挽歌,主要是死者的妻子、女儿、姐妹、儿媳妇及其他亲属妇女。这时候必须立刻派人报丧。报丧的人多为善于言辞的青年或中年男子,但不能是死者的直系亲属。死者亲属得知噩耗后,都必须前往吊唁。
吊唁之后,要为死者净身。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人死以后要洗去尘埃,干干净净的进入另一个世界。一般要由三、四个公认是清洁正直中年或老年人为死者净身,其中的一个洗头部,另一个洗中间部分,剩下一个洗下身,由死者的一个亲属给他们倒水。净身者细心地用清水将死者全身沐浴三遍。要求全身各部分都要洗净,不能有遗漏的地方,并且要为死者剪指甲,理好头发,如果是男性还要刮胡子,然后用白纱布或白布缠裹身体。在以前死者家 第 1 页
属为感谢参加净身的人给他们赠送死者用的衣物,到后来则要赠送新的衣物。缠裹遗体时,男性一般要用16-20米长的白布或白纱布,在尸体上缠裹三层,用白毛毡把尸体包起来;女性用20-25米,先用一块白布把胸部缠绕五层,头上还要围一块白布,再用白毡包起来(一般上了年纪的人都要为自己准备好白毛毡)。用毛毡或毛毯包好遗体,安放在灵柩内,接着举行祈祷赎罪仪式。赎罪的人用黑白的绳拴住赎罪的牲畜,拉到门口,替死者祈祷,会抓住绳子说“为了这位死者一年斋礼、礼拜和其它”,然后将绳子交给毛拉。毛拉接过绳子之后,再交还给他,意思是真主已接受了赎罪。小孩一般不举行赎罪仪式。为了给死者赎罪,必须将一些牲畜施舍给无依无靠的穷人。赎罪仪式完后人们把尸体的脚朝门口抬出毡房,门帘翻过来朝外搭在毡房上,表示这个毡房刚死了人。④
当尸体出毡房后,即举行加纳扎仪式(anaza)参加者全体起立,为了别人容易判断某些地方死者的家人要站在人群最后一排。由辈分高的人总结死者的一生,然后阿訇主持念经后,阿訇或死者亲人向众人发问:“这个人生前是怎样的人?”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好人、善良的人,祝他进入天堂,愿他安息!”这就是对死者生平的总结。死者有债没有及时偿还,如果债主提出来的话,家属可当面偿还,也可托付给死者的后代以后偿还。债主不想要也可以就此了结了。按教规死者不能背着债务负担到另一个世界去。有些地方在办丧事中要给自己家及近亲的每个男子一条白布带子,系在腰上;对丧家女眷及近亲中的妇女,除了给一条白布带子系在腰间外,还要给一块白纱布围在头上。这种装饰除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外,还作为一种标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办丧事和谁是死者的家属。
加纳扎仪式结束后,即举行出殡仪式。亲属中所有男子都必须为死者送葬,女亲属也必须哭着送出家门,这时候都要唱挽歌,一般妇女不能参加安葬仪式。如果墓地比较近,人们就把灵柩直接抬过去,参加的抬灵柩的人很多。这不仅是对死者的敬意,还能得到真主的喜悦。如果离坟地较远的话,则用马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在交通工具不便的偏远的山村,就把遗体用毛毡包好,绑在骆驼上驮到坟场。
哈萨克族实行墓葬。首先要把挖出的第一铁锨土,放在一边,不能与其他的土混合。墓穴可根据地形挖成土坑或洞穴。一般是先挖成一个直土坑,长2米多,宽1米多。在坑底部西边再挖一个洞口,挖成长2-2.2米,深1.4-1.8米,宽0.8-1米,尸体即要安放在洞穴内。一般是一个墓葬一人,但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一个坑的两边各挖两个洞下葬两个人。毛拉念经后,先下到墓坑,稍加整理坑的底部,再下去两人,把尸体慢慢安放在这个西边的穴中,仰身,头朝北,脚朝南,脸朝向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天房所在的方向。尸体安放好后,在首先挖出的第一铁锨土放在死者的头上方。参加葬礼的所有人都要往墓坑里撒土,然后再用树枝、石头或土块把侧穴垒起来,接着再往直坑里填土至满。最后把在墓堆石成丘,并作记号。有些地方的男女墓形状不同:男子墓呈丘状,女子墓似丘,但中间有一点凹。安葬完后,阿訇念古兰经的“taliq”章,这时,人们要跪坐在坟墓四周。念经后下葬仪式结束。“哈萨克人崇拜祖先的坟墓,没有生过孩子的妇女要到祖先坟地前祈祷求子。如果牲口得了病要让牲口穿过祖坟。因此,墓地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在其附近严禁修猪圈、厕所,大小便,绝对不许牲畜在坟场中乱跑,也不许在墓地上取土。”⑤
下葬后,要把死者干净的衣服和鞋都挂起来,在古代还要把其生前用过的武器:矛、剑、刀等,以及马具、马鞍、马鞭等都挂起来,并在四十天或一年内,重修其墓,坟墓的形式视其威望、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定。坟墓的方位坐北朝南,普通的人的用石头垒成,有地位的人将土坯砌成圆形或方形,哈萨克人崇拜祖先,对一些有名望的死者,还在墓上用砖砌成高塔或毡房的形状。
按照祖先的传统,人们要对死者要进行长期的哀悼。一年之内,死者全家禁嫁娶、不设宴、妇女四十天不出门,男性不得参加娱乐活动,有的地方死者的妻子一年之内要穿黑衣、戴白巾。期间,凡遇到与死者相关的事,都要唱具有固定的曲调的挽歌,主要是唱死者一生中的主要的经历和业绩,表现家属和亲友对他的缅怀和哀悼。
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哈萨克族的先民一般将死者生前的坐骑和其它物品一起入葬。信仰伊斯兰教以后,他们逐渐改变了这个习俗。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世间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如果死者是男性,须将其生前所乘坐骑的尾巴打成辫子或剪短马尾马鬃,以后谁也不骑这样的马,这叫做图勒阿特“tulat”。妇女去世一般没有这个做法。在搬迁的时候,“tulat”由家里的妇女牵着,死者的马鞍要倒着套在马背上,然后在马鞍上放死者的马鞭等物品。妇女们穿着黑色的衣服,反戴帽子,一边走,一边要小声的哭泣。
死者埋葬后必须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哈萨克族同样有七日祭(etisin beriw)、四十日祭(qirqin beriw)和周年祭(as beriw)。一般长寿且威望高的人的周年祭最为隆重,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七日祭是在葬礼后的七天举行,死者亲属牵着图勒阿特,带上祭品,祭品主要有奶疙瘩、油果子、方糖和水果糖等食品。这次妇女们可以一同前往。在念经和唱挽歌结束后,人们在坟地上要吃祭品。回家以后,家人在死者生前居住的屋里点七盏灯,亲属们都来哀悼,唱挽歌。
挽歌的内容因身份而不同,如女儿是这样挽歌去世的父亲:
译文:何等浮华世界,已成过眼云烟。
慈父离我走后,悲痛永存人间。
而儿媳妇是这样哀唱的:
译文:歌曲开头颂真主,无尽眼泪自此流。
信仰伴随我公公,愿与义人归一处。
仁厚长者登程去,可怜堂上人迹无。⑥
四十日祭和七日祭基本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在死者生前的屋中点四十盏灯。
周年祭是在死者去世满一年时为死者宰的图勒阿特为首的很多牲畜(如牛、羊、马)这叫阿斯(as)。周年祭不仅对一个阿吾勒(村落)来说意义重大,对一个部落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系到该部落的声誉,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由整个部落共同操办。一般邀请的客人要提前几个月通知,但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周年祭的时间不一定在死者去世的那一天,而往往是提前几天,选在一个主麻日(星期五)。
周年祭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招集亲友讨论准备工作,主人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宰一些牲畜给他们摆一桌宴席,叫做“oaqas”(起炉宴)。周年祭期间为了赛马、摔跤而来的人都要送来牲畜、马奶酒和其它物品,以表示周济,这叫“aqdiq”(人死后送的物品)。第二步:当参加周年祭的人来齐后,先将死者生前使用的坐骑牵到毡房前面,这时死者的妻子,儿女要哭着与它告别,然后由一有威望的老人作“bata”(祝福),并亲手宰死者的坐骑,这叫“tulawdariw”,这象征着一年的痛苦日子的结束,周年祭正式开始。哀悼的物品都要解除并将灵旗取下,折断旗杆,这由一个老人完成。与此同时,系在男子腰上的黑布和女人头上的黑巾都要拿掉,这说明家属们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仪式结束以后,接着要将死者的衣服、马具等物品分给死者最要好的亲友,并举行赛马、摔跤和阿肯弹唱等娱乐活动,以纪念死者。周年祭举行的时间为一至三天或七天,周年祭宰杀牲口的皮不能留在主人家里,而要分给鳏寡孤独者,死者坐骑的马头、四只蹄子要拿到坟上去掩埋。声势浩大的周年祭不但开拓了牧
民们的视野,而且促进了部落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为青年男女创造了寻找心上人的良机。
哈萨克族在肉孜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期间要到墓地为亡灵念经一起求他们后世的平安,如果参加葬礼的时候,亲戚的墓在附近也必须去念经。在办事的途中路过亲戚或威望高的人的墓时,也要前去念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其葬礼更多的表现出伊斯兰教的影响,由于他是一个游牧民族。
历史上在哈萨克族先民中先后流行过天葬、火葬和土葬等,这些不同的葬礼不仅跟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而且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生产方式和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九至十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使当地人民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受到重大的影响。但是游牧的生产方式等诸多因素阻碍了他们像定居民族一样的伊斯兰化,哈萨克族本身保留了许多原来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而这些与伊斯兰教的丧葬仪式结合成为具有哈萨克族特色的丧葬礼仪。
参考文献
1.①再奴拉:《祖先和足迹》(哈)189页,伊犁人民出版社,2002。
2.②④⑤苏北海:《哈萨克文化史》第五章第六节,519页,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3.③阿依甫·努斯甫瓦哈斯:《从摇篮到坟墓》(哈)(92~214页),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2。
4.⑥吾尔孜别克•玛尔安和古丽娜尔·玛尔安:《关于哈萨克丧葬礼仪》(哈)(83~90页)
《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3。
On Kazakh funeral
(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Beijing100081)
Nurbaqan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s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funeral customs of Kazakh and influence of Islam for it and the whole processes of the funeral.[Key words]KazakhIslamfokelore
第三篇: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
1、搬铺(有的地方叫调床)
在亲人临近死亡时,将病人由卧房移至中堂临时铺设的软床上,称“搬铺”。被搬铺者已知将离人世,召唤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嘱咐家人预备办理后事。男移中堂左侧,女移右侧。未成年人夭折,不移。家有长辈,亦不移中堂而移侧屋。
2、送终
老年人病危时,儿女都要在面前日夜守候谓之“送终”。死前给男老人理发,一般是剃光头,妇女不剃头,只将头发梳整齐。穿好寿衣,戴好帽子(哥在世不能戴帽)、穿好鞋袜(弟在世不能穿鞋,只穿袜子)等。一方面因为死后胳膊、腿硬不好穿,另一方面按迷信说法,死后穿就“赤着身子去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内疚的。咽气后,眼睛、口闭合不好的,再帮其合好。口里含着拴着红头绳的铜钱。把红头绳挽成圈,按男左女右的规矩挂在死者耳朵上。“口中含宝”寓吉祥意,谓之“噙口钱”。用白纸盖在脸上叫“蒙脸纸”。这时在脚脖子套条麻绳叫“绊脚绳”,以防止“炸尸”,入殓时解开。用手帕包着“打狗饼子”装在死者的袖筒里。门上贴上白纸,男先死,白纸贴在左边门上,女先死,白纸贴在右边大门上。死者年龄多大,就用多少根谷草扎成草把,放在死者床头前叉开,叫“隐身草”。头面前面以碟、盏盛油放灯芯点燃为灯,称“长明灯”。再放上一个阴瓶子,外面用高粱秆做框、纸糊的四方框灯罩挡风。
3、喊路
老人咽气后,把以上这些物件整备好后,孝子应立即到大门前路口烧纸喊路。让亲邻中高嗓门的一人喊:“×××明光大路向西南”。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赴西南极乐世界。连喊三声后,全家人才能大哭,又曰“举丧”。在老盆里烧纸(老盆底钻三个洞)砍好哀棍,砍哀棍时,要注意选好一支较长柳树的枝,够所有孝子用的,粗头是老大的,依次截取,一根比一根长一点,干儿最后,全部用白纸剪穗子糊上,糊好白幡,曰招魂幡。死一位糊一杆,死两位糊两杆。
4、戴孝
比死者小的平辈、晚辈都要戴孝。孝子(包括儿媳)戴重孝(布最好是粗麻布),并腰系辫好的麻绳,束顶帽外束麻绳坯子,塞上棉花,男左女右,意思是堵耳眼,不闻他事,专心守丧。其他人以房份、亲戚的远近,在孝帽的形状、孝衣、扎孝腿的布条颜色上区别。玄孙可戴红帽,穿红衣。
5、送盘缠
死后的第二天晚上,全族的人员到亡人家中,晚辈戴着孝帽,儿子、女儿、、侄女、侄子、孙女孙子穿着孝衣和白鞋,选一人端着馍盘,馍盘中放置一碗数量与死者年龄相同的小扁食;做一个面灯放油点着(前两样用面必须伸手一下取出,不多不少),及一些纸箔;另一个拿着用白纸糊成的盛有折叠纸元宝的钱褡子。孝子哭着在前,家族人员随后,前行至村外十字路口。用三角架叉开,挂上箔,放上褡子,三角架下放着面灯、扁食,点火焚烧,选一人呼死者已死去晚辈的名字,“×××给××(称呼)扛褡子”,连喊三声,孝子等人不从原路回家。即为“送盘缠”。
6、报丧
老人断气后,若亡人是妇女,必须向娘家报丧;亡人是男的,向其外祖母家报丧。由长子戴孝帽、系孝绳,手持哀悼棍前去报丧。到了目的地,不能进门,有人来接,无论长幼,孝子都要给叩首,叫“跪门”。一般亲友,派族中人去即可。至亲要立即带上箔到丧家烧“倒头纸”,痛哭一场就回去,孝家不招待酒饭(现在随后火化)。
7、哭丧 老人过世,亲戚得悉,要拿纸及时赶来哭丧,称为烧倒头纸。不在家的子女接到死讯,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尔后立即回家奔丧,临到家时要痛哭。出嫁的女儿要一路哭来。到家后,先到灵前跪叩,哭悼,直至有人多次劝慰才停止。
8、盛殓
病故三天后,将棺木放在主房明间的寿凳上。棺木内提前用黑漆灌底,用松香液或沥青液泼棺内,叫“泼香”(穷人从俭)。棺底铺褥子,褥子上摆九枚青铜钱,名曰“垫背钱”。摆法是:头下一枚,两膀下各一枚,腰下一枚,两胯下各一枚,背部下一枚,两脚根下各一枚,使九枚钱成梅花形。
棺内放三个大灰包,小灰包若干,(根据死者年龄定数,一岁一个小灰包)入殓前要给死者洗脸。(舀一碗清水,用一点棉花,沾水在死者脸上空绕一下,不准把水滴滴在死者脸上)。尸首入棺前,把袖里放的“打狗饼”扔到屋脊背上。棺内可放些老人生前喜欢的东西。盖上棺盖后要刹扣,死者是妇女由娘家长房侄儿刹扣;男的外祖母的长子孙刹扣,刹扣人俗称“三斧头”。也有在出殡时刹扣的。
9、出殡
亡人入殓后,事主请风水先生选择黄道吉日出殡,不入祖林的要重新选择林地(新挖坑的四角插四个护林旗,上写“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派专人到亲朋家告知殡期,孝子到刹扣方的家族跪告出殡日期,称为报信。
10、殉葬品
死者女儿为老人扎纸童男、童女、牛、马、轿、摇钱树等,扎多扎少由女儿的经济情况决定(让死者在阴间享用)。在出殡的头天晚上,要给有殡葬品“开光”(且针刺破红公鸡鸡冠,用此血点在上述殡葬品的眼上,同时要交代他们听话,好好服侍老人)。
11、灵堂
祭奠之前,在灵堂门外搭灵棚,灵棚内设祭桌、供品、香烛。正中挂个竹帘,中间写上铭旌。上方有大匾、小匾,两旁有挽联。殉葬品放在灵棚两侧。棺前摆放引魂灯(即长明灯)。白幡、纸箔、阴瓶(内放米饭,用一个小圆厚饼,孝子依次咬去边盖上,并插一双大红筷子)及放置隐身草等物。祭桌前铺席,供亲友吊唁跪拜用。
12、辞灵与家祭 安葬的头天晚上,孝家在灵堂内向死者行大礼。先男后女,尔后是近房族人,行礼一般是“三揖九叩”,也有的行“二十四拜”大礼的,谓之“辞灵”。葬日早晨,上述人再行礼一次,谓之“家祭”。
13、吊唁
出殡的当天上午,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女的死后,其娘家人抬着吊唁盒子,盒子内盛供菜、果品,不办盒子的可以临时“转供”(即花钱让厨房做供菜)花钱“叫响”(请鼓乐)。祭奠仪式非常隆重,有送花圈的、送挽幛的。对吊唁的亲朋好友,都赠白布,叫“破孝”,并设宴酬谢。
14、氵戽 汤(或称为点汤)
葬日中午,孝子、家属、族人、亲友到村外土帝庙祭神(多数在岔路口进行)。乐队奏乐,一路哭泣。族人抬着一桶稀面水在前面引导,边走边舀面水沿路泼洒。围土地庙转三圈,然后孝子在庙前叩头,俗称“氵戽 汤”,亦叫“扬丧”。
15、发引(出棺)
棺离开灵堂前,孝家就地大哭一阵后,然后起棺,吹鼓手在前吹打开门唢呐曲调作为引路,其它陪葬物品先行。灵棚拆后,要在原灵棚四角浇引角水(发酵面水),取以后发家意。
16、路祭
将灵柩抬至门外路上。孝子、家属、族人、亲戚依次行礼,向死者告别。祭毕,孝子摔破老盆。长子孙挑白幡在前,孝子弯身曲背,手持哀棍在棺前一步步哭向坟地。遇到桥,孝子要喊:“XX过桥!”当灵柩到坟地地头时,抬棺的人要一遛小跑进坟地,叫“百步抢吉地”。所有亲友陪送到坟地,其他女眷在地头等着。
17、安葬
灵柩抬到坟地,孝子在墓前跪送。棺下葬后,哀棍放在棺后,棺上放一撕开四角的席,席上放着铭旌、弓箭和写着“生安亡稳”和敕令的小瓦。由破土者掩上三锨土,送葬的壮汉接过掀上土。孝子绕坟穴转三周,边走边向棺木撒土(有的也撒五谷杂粮),抬扛人筑坟,并焚烧殉葬品,烧四邻纸。孝子揣上几个馍头,换鞋,撕开孝帽、孝衣,后兜一把土回家,放在粮折里头,其他穿孝的人也要撕开帽子、孝衣。
18、圆坟
安葬时,坟墓筑得小而不规格。第三天的早晨,男孝子和近房的族人携带工具到坟茔。将新坟筑得大而圆。早饭后女孝子、女儿去烧纸。三年内不得添土。(现如今改为当天圆坟)
19、谢金子(俗称“谢吊”)
老人埋葬后的第三天,孝子拿着礼簿对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登门叩头,表示谢意,叫“谢金子”,不准漏掉一家,俗话说:“宁漏一村,不漏一家。” 20、烧纸
“五期”(七天为一期)、“百天”、周年,儿女三次上坟烧纸。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十月初
一、春节都要坟前烧纸(每次要提前几天,俗话说烧缺不烧多)。有的地方有儿子的,就不叫女儿来烧。
孝子百日不理发,三年内不贴红色春联(第一年不贴春联,第二年贴蓝色春联,第三年贴黄色春联)。叩拜礼仪
叩拜: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留至今的一种隆重的礼仪方式。现在,这种礼仪还在行使。不过,行使这种礼仪只有在祭祀、拜奠、拜寿、拜年等场合使用,其他场合是不随便使用的。这种礼仪,主要是两个动作:磕头和作辑。磕头:行礼人双腿弯曲,双膝着地(称为跪),腰挺直,目平视,双手自然下垂;磕头时,双手手指伸开相向执地,腰弯曲,头磕向地面。每磕一头,腰直起如开始状,如此反复多次。一般是“人三鬼四”,即是对活人磕三个头,对死人或神灵磕四个头。
揖礼:称为作揖。行礼人站立,脚呈八字形,两臂自然下垂,目平视。行礼时,腰弯曲向前,双手手指微屈,二食指节靠拢,从膝下前提起,腰慢慢直立,双手随之慢举与双眉平。稍停,再慢慢下落至脐部,再双手分开呈自然状。如此反复,可行多次。一般揖礼随拜式不同而次数不同。
叩拜礼仪,叩,即是磕头;拜,即是作揖。根据磕头和作揖的次数,分为三揖五叩、三揖九叩、九揖九叩、九揖十八叩、二十四拜大礼等。现介绍如下:
一、两揖四叩
行礼人就位,揖、叩、叩、叩、叩、揖;移灵前,哀(一般客人行礼即可,不要哀)。二、三揖五叩(俗称“抢奠”)
行礼人就位,拜,拱手,跪于灵案前凳上(上奠)。由执事甲把供品传递给执事乙,叩。退回原位,拜,叩,叩,叩,叩,拜。如果同祭者中有比上奠者辈长位尊者,上奠者上奠前要回头拜,以示尊敬。三、三揖九叩
行礼者人就位。拜,叩,叩,叩,叩,兴,平身,移盥洗处。盥洗后移香案前,跪。由执事甲把供品一一递给行礼者,称为上香。行礼者接过,双手平端由下——与胸口平——往上与双眉平,稍停,往下放至与胸口平,后往左递给执事乙。每次都是如此。叩,平身,称步复就位。拜,叩,叩,叩,叩,兴,拜,移灵前,哀(不哀者可斜退一步,等待孝家回礼)。四、二十四拜
行礼者人就位。拜,叩,平身,移盥洗处。盥洗后移香案前,跪。上香;献爵;献面食,留箸;献羹汤,去箸;献铭宝。叩,平身。移原复就位处,拜,叩,平身;退步,拜,叩,平身;再退步,拜,叩,平身。再右跨一步,拜,叩,平身;移步拜,叩,平身;移步拜,叩,平身。移步东阶,拜,叩,平身;再向前跨步,拜,叩,平身,移步至灵前,拜,叩,平身。移步至西阶,拜,叩,平身;退步拜,叩,平身;再退步拜,叩,平身;再退步拜,叩,平身。右跨一步,拜,叩,平身;移步拜,叩,平身;移步拜,叩,平身。再复就位,拜,叩,平身,拜。至灵前,哀。五、二十四拜(又一种)
行礼者就位,拜,拜,拜;前进到香案前,叩,叩,叩,叩,平身,移盥洗处。盥洗后移香案前,跪。破贡(由传递人甲将香案上的供品递给行礼者。行礼人接供品后,双手平端由下——与胸口平——往上到与双眉平,稍停后,往下放至胸口后,往左递给传递人乙。每次都是如此)。起立,往右后方退一步,拜,拜,拜;前进一步,拜,拜,拜,再前进一步,拜,拜,拜;往左跨一步至灵前,跪,叩,平身,再往左跨一步,拜,拜,拜;往后退一步,拜,拜,拜;再后退一步,拜,拜,拜;往右跨一步,至就位处,拜,拜,拜;进一步至香案前,跪,叩,叩,叩,叩,拜。至灵前,哀。
第四篇:基督教礼仪
基督教的礼仪
发表日期:2015-06-29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基督教(本文所称基督教主要指“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着丰富的礼仪和众多的节日。基督教的礼仪因派系不同而不尽相同,比较重要的“圣事”(指被认为由耶稣亲自设立的礼仪)有五种:洗礼、圣餐、婚礼、殡葬、圣职(按立牧师的仪式),其中最基本的礼仪是洗礼和圣餐。
1.洗礼。是入教者必须领受的第一件圣事,受了洗礼者才算是正式的教徒,受洗者一般须于受洗前接受一段时间的基本教义培训并经口试(称为“考信德”)及格。洗礼方式一般分作点水礼和浸礼两种。前者由牧师用手沾“圣水”(经过祈祷祝圣的清水)点在受洗者额上,并念“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为你施洗”,有的还沾水在受洗者额上画一个十字架“圣号”。浸礼多数在教堂特设的“浸礼池”中举行。牧师和受洗者都立在水中,由牧师扶住受洗人快速在水中浸一下全身,并说“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为你施浸”。洗礼表示受礼者“悔改信主”,并经圣水“洗净罪过”。
2.圣餐。是教徒须经常领受的重要圣事,一般教会每月举行一次,有的教会(如圣公会)每星期举行一次,少数教派每天都举行,有的教会还规定教徒每年至少须领圣餐一次、三次或者更多次数。举行时由牧师为面饼和葡萄酒祝圣,然后把面饼分成小块分给受礼者吃,再将酒分在小酒杯中分给各人喝。有的用一个特制的“圣杯”,让领受者分别从牧师手中的圣杯领饮一点酒。此礼表示纪念耶稣为罪人受死,圣饼表示耶稣的身体,葡萄酒表示耶稣的血。教徒中犯了教规但不到须被开除出教会地步的,有时可由牧师停止他领受圣餐一段时间,作为一种处罚。
3.礼拜。是基督教最经常举行的礼仪,一般每星期日举行一次,多由牧师主领。除每星期日一次的经常性礼拜外,也有特殊的礼拜,如为死者举行的追思礼拜、在某特定节日举行的节日礼拜,有的教会有固定化的礼拜程式和固定的祷文。一般教会礼拜的主要程式系由牧师向信众讲道——引用《圣经》的某些章节来宣传教义。有的程式比较自由,没有主领人讲道,而由与会者即席作“见证”——讲述亲身的经历来证明《圣经》的真理。祈祷(也作祷 1 告)也无固定祷文祷告末尾大都说“这都是靠着我主耶稣基督的功劳”,然后全体参加礼拜者说“阿们”(意为“诚心所愿”),有的教会常有人在听到领祷者说到他所特别赞成的话时,也插入说“阿们”。除祷告外,还有唱赞美诗、读《圣经》和讲道。
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总称,起源于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于1054年分成罗马公教和东正教。16世纪,在罗马公教会内再次分出不承认罗马教皇统治的新教各派,由此形成基督教内罗马公教、基督教新教正教三大派。罗马公教亦称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在我国学术界称为新教。基督教势力遍布全世界,信徒有10亿人之多,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第一大都降。基督教教义的主要依据是基督教经典《圣经》。
(一)称谓
在基督教内部,信徒之间可称“平信徒”,指平常普通的信徒,与教会神职人员相对而言。新教的教徒,可称“兄弟姐妹”或“同道”。在我国,平信徒之间习惯称“教友”,在非专业基督徒中,有一些热心为教会义务工作的人,被称为“义工”,义工有自己的本职职业,只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宗教活动。对宗教职业人员,因其教派不同称所谓尽相同。可按其教职称之,如某主教、某牧师、某神父等,以示尊敬。
(二)主要节日
由于使用历书不同,基督教三大教派的节日也不完全一样,从节日内容来说,主要有:圣诞节、复活节、受难节、圣灵降临节、圣母领报节等。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它最隆重的圣诞节已从一个纯宗教节日演变成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节日,时间为12月25日。因为《圣经》中说耶稣是夜间诞生的,因此该夜后来就被称凿安夜,家家都要摆上圣诞树,树上悬灯结彩,绚丽缤纷,树上还挂有各种圣诞礼物,大家手挽手围着圣诞树狂起舞,共享圣诞蛋糕,孩子们还期待着送礼物的圣诞老人。
(三)宗教仪式
基督教所进行的宗教仪式是弥撒或礼拜,弥撒,源自拉丁文Missa,是天主教对所进行的宗教仪式的称谓。在教徒做弥撒时,要进行公共祈祷仪式,祈祷是基督教徒经常要进行的活动,祈祷包括口祷和默祷两种,可以个人独自在家进行,也可以利用聚会时,由牧师或祖父作为主礼人。祈祷者应始终保持必要的仪态,维系一种“祭神如神在”在虔诚,礼毕,须“阿门”,意为“真诚”,表示“唯愿如此,允获所求”。
新约》记载,耶稣基督在星期日复活,因而在这一天进行的礼拜称为“生日礼拜”;少数教派的礼拜定在第七日(星期六),称为“安息日礼拜”。礼拜的程序有唱诗、读经、祈祷。讲道和祝福等项。在礼拜时,教堂内常置有奉献箱,或传递收捐袋,信徒可随意投钱,作为对上帝的奉献。
而新教所进行的礼拜,一般每周一次。根据《圣经
基督教三大教派的宗教仪式不尽相同,天主教和东正教尤其注重宗教仪式,主要表现为7件圣事,这7件圣事如下:
1.洗礼
洗礼是教徒的入教仪式,分“点水礼”和浸水礼“两种。点水礼,用手指蘸水点在额上:浸水礼,全身浸没于水中。意为受洗后,所有的罪就得到了赦免。
2.坚振
也称“坚信礼”。即入教者在接受洗礼后,一定时间内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礼和敷油礼。
3.告解
俗称“忏悔”。教徒向神父或主教告明所犯罪过,并表示忏悔,神父或主教对教徒所告诸罪指定补赎方法并为欺保密。
4.圣体
新教尔为“圣餐”。教徒吃经主教祝圣后的面饼和葡萄酒,象征吸收了耶稣的血和肉而得到了耶稣的宠光。
5.婚配
教徒在教堂内,由神职人员主礼,按照都会规定的仪式正式结为夫妻,以求得上以上帝的祝福。
6.神品
是授予神职的一种仪式。一般由主礼者将手按于领受者头上,念诵规定文句即可成礼。
7.终缚
在教徒病情危重或临终时,由神职人员为其敷擦圣油,以“赦免”其一生罪过,帮助敷者减轻痛苦或是让他安心地去见上帝。
基督教礼仪
基督教于公示1世纪出现于巴勒斯坦地区,是古代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奴役的宗教产物。相传,“救世主”耶稣奉圣父之命来到人间拯救人类。后来,由于被叛徒犹大出卖,耶稣受难于耶路撒冷,被罗马总督下令钉死在十字架上。此后人们把十字架视为信奉基督教的标志,耶路撒冷也成了基督教的圣地。4世纪末,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形成了东(君士坦丁堡)、西(罗马)两个中心。11世纪中叶,东部教会正式称为东正教,西部教会为天主教。16世纪中叶,西部教会又产生了代表新资产阶礼仪、脱离罗马教廷的“抗议派”基督新教。从此,基督教形成了三大教派鼎立的局面。基督教是全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一种宗教,它的信徒约为10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分布于150多个国家之中。在西方各国,它的影响举足轻重。基督教的主要经典是《圣经》、象征性标志是十字架。
基督教认为,上帝主宰天地,是天地万物的唯一创造者。上帝又“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神位,而且三位一体,同受敬拜,同受尊荣。基督教还认为世上的人是无法拯救自己的,因此上帝派了圣子耶稣临降人世,为世人赎罪,甘愿自己受罪,用自己的血来洗刷世人的罪过。这样世人若想赎罪,拯救自己的灵魂,就得信仰上帝,祈求基督耶稣保佑。因此,基督教要求人们做到:除了上帝,不得信仰其他神;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圣父耶和华的名;勤劳工作六天,第七天休息;须孝敬父母;不许杀人;不许奸淫;不许偷盗;不许作假证来陷害他人;不许贪恋他人的财物。基督教的最基本的礼仪同样是祈祷、祭祀。
第一,基督教的祈祷。基督教是一神教,一切祈祷的对象都是天主,祈祷的经文也可向着圣母马利亚或圣人祈祷,但不是以圣母或圣人为祈祷的对象,而是求他们代向天主求恩,是一种求代祷的祈祷。祈祷的内容很多,《旧约》有许多祈祷的诗篇,内容包括赞颂、求福求恩、感恩、悔罪、求罚恶人等等。赞颂天主的祈祷诗篇甚多,文句常常很优美,如:“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将你的荣耀彰显于天,你因敌人的缘故,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求福求恩的祈祷最多。人们在困难面前感到渺小,无能为力,惟有发出呼号,以求神的保佑:“耶和华啊,我投靠你,求你使我永不羞愧,凭你的公义搭救我,求你侧耳而听,快快救我。作我坚固的盘石.拯救我的保障。因为你是我的严石,我的山寨,所以求你为你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神啊,求你快快搭救我,耶和华啊,求你速速帮助我,愿那些寻索我命的,抱愧蒙羞。原那些喜悦我遭害的,退后受辱„„”因神的佑助而得救、而得福,必然要感恩,感恩的祈祷占祈祷的重要部分。“耶和华啊,王必因你的能力欢喜,因你的救恩,他的快乐何其大,他心里所愿的,你已经赐给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尝不应允,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头上,他向你求寿,你便赐给他„„。”人犯了错误,自觉愧疚,对着冥冥中的尊神天主,更觉得自己形秽,于是向天悲号,认罪求恕。悔罪的祈祷也是祈祷的重要—种:“神阿,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结除我的罪,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改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刻,就有了罪„„”私人也可以在家或在其他地点祈祷。美国总统就职时,常手按自己家中所用的《圣经》而宣誓。
第二,基督教的祭祀。祭祀的意义在于通过奉献神所喜爱的东西,甚至奉献自己的生命于尊神,以示献祭者对神的无限崇敬。基督教废除了人祭,把献祭变成象征性的仪式。基督教祭天主的祭祀,称为弥撤。弥撒原是祭祀典礼最后的一句话,原意是“解散了”,即是祭祀的典礼已完,后来沿用这句拉丁文作为整个祭典的称呼。弥撤祭祀所祭奉的是天主。在基督教中,祭祀表示的意义是承认自己完全归属于所祭奉的神,因此,祭祀一词只能用于祭天主。在中国传统中,祭祀可以用于任何神,包括祖宗神。佛教可以用于佛和菩萨,而基督教不能把祭祀一词用于任何其他地方、甚至对圣母马利亚的敬礼,也不能称为祭祀。第三,基督教的讲道。在古犹太教的礼仪中,有讲道一项。信徒们集中在一起,举行祭祀或祈祷,先由司礼者诵读一段《圣经》,然后由主礼者或另一人讲道,解释所读的《圣经》,得出关于实际生活的结论。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这一传统,《福音书》中多次记载基督按照犹太教礼规讲道。因此,讲道成为基督教礼仪的一部分(有些基督教派别的礼仪,就是讲道和歌咏圣诗,没有祭祀)。祈祷、祭祀、讲道三者是对基督教礼的最基本的划分,它们不是孤立进行的,而往往同时存在于某一仪式(圣事)或节日之中。正像祈祷里有崇拜祈祷、求福祈祷、感恩祈祷、悔罪祈祷一样,在祭祀里,有崇拜祭、求福祭、感恩祭、悔罪祭。例如在天主教的弥撒祭祀礼中,先是讲道、诵读《圣经》和讲解《圣经》,然后是祭祀,奉献祭品和祈祷。
第四,基督教的七件圣事和主要节日。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天主教和正教都主张有所谓七件圣事。
1.洗礼。这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分注水洗礼和浸礼两种。据称这是耶酥立定的圣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赋予“恩宠”和“印号”,使之成为教徒,以后有权领受其他“圣事”。
2.坚信礼。亦叫坚振。入教者在领受过洗礼,过一定阶段后,再接受主教所行按手礼和敷油礼。据称这可以使“圣灵”降其身,以坚定信仰,振奋人灵。
3.告解。亦叫“办神工”。据称是耶稣为赦免教徒在入教后对““上帝”所犯诸罪,使他们重新获得上帝恩宠而亲自定立的。举行时,由教徒把自己所犯的“罪行”向神父告明,并表示仟悔。神父对教徒所告诸罪,应守秘密,并指定应如何做补赎而为之赦罪。
4.圣体。意思是“感谢祭”。正教称“圣体血”,天主教称圣体,对其仪式则称弥撤;新教则称圣餐。据《新约圣经》载,耶酥受难前夕同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时,对饼和酒进行祝祷,分给他们领食,称其为自己的身体和血,是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并命后世门徒常如此行之以纪念他。具体礼仪各宗派不尽相同,大都包括:由主礼人(牧师或神人)对面饼和葡萄酒(有些宗派用葡萄汁)进行祝祷,据称它们于是就变成了耶酥的肉和血。然后分结正式信徒领食后,他们便可获得耶稣的生命。
5.经傅。意为终极(指临终时)敷擦“圣油”。在教徒生命垂危时,由神父用经主教祝圣的橄榄油,敷擦其耳、目、口、鼻和手足,并诵念一段祈祷经文。据称这对以帮助受敷者忍受苦痛,赦免罪过,安心去见上帝。
6.神品。亦称“圣品”或“圣秩”。基督教神职人员权力、职分的品级。领受神品须通过主教祝圣仪式,据称这可以使神人员神圣化。
7.婚配。教徒在教堂内。由神父主礼,经教会规定之礼仪正式结为夫妻。仪式主要内容是:由神父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妻,在双方问答之后,主礼人诵念规定的祈祷经文,宣布“天主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圣经·马太福音第19章6节)。并对结婚双方祝福。新教教徒也有请牧师证婚习惯,但不视为圣事。这实际上是教会控制婚姻和家庭的一种手段。
社交礼仪:根据教会的传统,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结婚的。所以,同天主教徒交往时,见到主教不可问“有几个子女?”遇到年轻的神父、修女则不可问“爱人在哪里工作”等问题。此外还有神职人员从商禁忌及天主教徒的离婚禁忌等。旅游观光:凡进入教堂参观的游客,都应自觉保持庄重、肃穆的仪表,对于衣着不整或穿拖鞋、短裤入堂者是绝对禁忌的。同时也禁止在堂内来**串、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打情骂俏、争抢座位等,更不允许在堂内吃东西、抽烟。因此,非教徒进入教堂时一定要遵守教堂规则,不要造成不良影响。新教一般主张圣事只有两种:洗礼和圣餐,也有少数教派,如公谊会等不主张举行任何仪式。
基督教传播久远,支派繁杂,纪念节日在各国都有不同。各教派基本共同的,影响较大的节日有耶稣圣诞节,耶稣复活节和圣灵降临节。
一、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酥“诞生”的节日。一般认为历史上并无耶稣其人,《圣经》也没有记载耶稣出生日期。早期基督教亦无此节日。公元354年,罗马帝国西部拉丁教年历,首次写明十二月二十五日是耶稣生日。此后基督教则以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圣诞节。正教和其它东方教会由于历法不同,其十二月二十五日相当于公历一月六日或七日。圣诞节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基督教盛行的地区,成为民族风俗习惯中最主要的全民性节 6 日。圣诞节从十二月二十五日算起,为时一周。其间要举行许多形式的宗教活动,如组织歌咏队,唱圣诞节歌“报佳音”(据《圣经》载,耶稣降生当夜有天使向人间报佳音),举行“子时弥撒”,圣诞节礼拜等。此外,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有:扮圣诞老人、装点圣诞树、互赠圣诞贺片等。近些年来,每逢圣诞节,罗马教皇一般都要向全世界天主教徒发表圣诞文告或圣诞贺词。
二、复活节。复活节是纪念所谓耶稣“复活”的节日,是基督教仅次于圣诞节的最大节日。根据教会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宁架上,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五,西方称为耶稣受难日(故视该日为不祥之日)。受难后第三天(星期日)耶稣从坟墓 里复活、升天。公元325年君士坦丁皇帝在小亚西亚召集公会议,统一了复活节的日期(在此之前众说不一,争论不休)。规定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但因历算不同,正教会的复活节一般较天主教、新教迟一星期,如果月圆那天正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就推迟到下个星期日。复活节的日期不同,在公历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在二四月间。复活节前要斋戒,减少宴乐活动。复活节这—天,教会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一般吸收新教徒的洗礼仪式也在复活节举行。从复活节起的一周内称复活节周。除了一些传统的习俗外,复活节前夕,教堂还举行各种宗教礼仪,包括有趣的圣烛游行。神父手里高举着一支当夜祝圣的巨大的圣烛作向导,开始时教堂里灯火熄灭,漆黑一片,当神父连续喝过三遍“基督之光”后,教堂顿时重现光明如同白昼。每个人于执一根点亮的蜡烛象征着基督光明的到来。
三、圣灵降临节。亦称“圣灵降临瞻礼”,据《新约圣经》载,耶稣“复活”后第40天“升天”,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传教。据此,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又称“五旬节”。约3世纪末开始举行,4世纪在基督教文献中有耶路撒冷教会欢庆此节日的记述。由于历法下同,正教和其它东方教会在具体日期上常比天主教、新教迟十三四天。
社交礼仪:基督教对婚姻十分重视。婚姻应以一夫一妻为原则,上帝为亚当创造夏娃即表明这一道理。反对一夫多妻,包括纳妾、重婚等形式的婚姻行为,也不主张或者提倡离婚。此外,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星象学)等类也为基督教所禁止,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活动除了相信有一种上帝之外的干预人生的神秘力量外,还有一种宿命论倾向。在教会聚会和崇拜活动中禁止吸烟,不穿拖鞋,不穿暴露着装。
基督教音乐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赞美诗新编400首
福音影视网http://www.fuyin.tv/ 8
第五篇:天主教丧葬礼仪
天主教丧葬礼仪.每年十一月为炼灵月,提醒世人不要忘记故去的人,在世之人也要炼净纯洁的灵魂,在教堂或公墓进行亡者的追思弥撒,对不认识或认识的人、无人祭祀的亡者,都乞求天主怜爱广被恩泽,天主教虽然没有普渡的名词,但意义与佛教、民间道教的普渡是一样的。唱圣歌、献祭、领圣体、洒圣水,邀请与会者与故去的人悔改,这就是天主教式的普渡---亡者追思弥撒。
天主教的普渡观念则源于天主的博爱,并兼具中国慎终追远的含意,及教化醒世的深意。天主教的生死观,把生死看待为一种喜悦,因为人生完成了使命,死亡后,永生是真正生命的开始。天主教相信,当人死后,接受上帝的审判,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狱,有炼狱的观念,是让愿意悔过而自认为不配升上天堂的亡者,炼净灵魂纯洁的地方。
天主教的礼仪以弥撒为中心,即按规定的仪式,依据<新约.福音书>中所载基督的命令和行动,象征性地重演基督在十字架受死,而以己身为祭品献给天主。因而在天主教看来,弥撒礼仪含有献祭与牺牲的意义。
按照规定程序,弥撒基本上、分为预祭、正祭和末祭三个阶段,其中正祭是弥撒祭礼的主要部分。在正祭时,首先由主礼者取出无酵面饼和葡萄酒,并在酒肉滴上几滴水,象征耶稣在十字架上被刺穿胸膛而流出的血水;随即念<序文经>,至「圣、圣、圣」一句时,由辅祭者打铃,提醒教徒已弥撒的核心阶段,在准备迎接即将降临祭抬的耶稣。这时主礼者代表耶稣,拿起面饼,口诵:「这是我的体」,在举起酒杯,口诵:「这杯里是我的血…..」接着,主礼者念<天主经>并先吃面饼和饮葡萄酒,然后为自愿领「圣体」而跪到祭抬前面的教徒办「圣体圣事」。天主教徒相信,经祝圣的酒和饼,其形与质均以神秘地变化为基督的血和肉。
流传于中国天主教的弥撒,虽然一直保持着传统拉丁礼仪,但也发展出本国特有的文化,即为已故父母和其他亡灵举行的弥撒较多,这种弥撒在本国北方称为「大黑弥撒」,在南方称为「追思弥撒」。教徒认为通过这种仪式可以使亡故父母的灵魂早日升天。这种观念与本国佛教、道教中,追见亡灵的仪式特别发达有关。
一、天主教─基督信徒的丧礼
一切圣事性的礼仪是以天主子女的最后逾越为目标,此最后的逾越,是通过死亡,引领人进入天国的生命。如此,满全了人在信德与希望理所宣认的信仰:「我期待死人的复活,及来世的生命」。
二、病人傅油礼(终傅圣事)1、临终关怀中的灵性关怀
2、病人傅油在人类救恩史中的基础
(1)人类生命中的疾病
(2)病人在天主的面前
(3)主耶稣─全人的医师
(4)「你们要治好病人」(玛十.8)
(5)病人傅油礼仪─宗座宪令颁布的礼规 3、谁领受病人傅油礼
(1)病重者
(2)衰弱年长者
(3)有生命危险、死亡危险者:如施行危险手术者 4、病人傅油礼的效果
(1)安慰、平安和鼓励
(2)重振病人对天主的信心,增强信德
(3)结合于基督的苦难
(4)教会的恩宠
(5)为步入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作准备
三、入殓礼
1、我们相信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进入永生的门径。是出离肉身与主同在。(格后:五.8)
2、布置灵堂 3、守灵─守夜礼
(1)圣歌(2)祷词(3)读经(4)追思亡者(5)为亡者祈祷(6)上香(7)洒圣水(8)向亡者致敬礼(9)礼成 4、入殓礼
(1)圣道礼(2)降福棺木(3)献香(4)洒圣水(5)祷词(6)遗体入棺(7)向遗体致敬(8)盖棺(9)礼成
四、殡葬弥撒
1.我们虽为死亡的定律而悲伤,却因永生的许诺而获得安慰。主为信仰你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2. 堂咏 3.忏悔词 4.求主垂怜 5.集祷经 6.圣道礼仪
(1)读经一
(2)答唱咏
(3)福音
(4)信友祷词 7.圣祭礼仪(1)准备祭品(2)献礼经(3)颂谢词
(4)感恩经 a.成圣体 b.成圣血 8.领圣体礼
(1)天主经
(2)平安礼
(3)羔羊赞
(4)领圣体
(5)领主咏 9.领圣体后经 10礼成─祝福礼
五、告别礼
1、祈求天主使我们这位(○○弟兄/○○姐妹)即被埋葬的身体,将来复活时获得圣者的完美和地位。
2、祷词:(告别曲)3、洒圣水 4、献香
5、为亡者祈祷文
6、起棺至墓地(若告别礼后举行家祭仪式及公祭仪式等结束后启灵,发引)
六、家祭仪式
※家祭仪式根据「国民礼仪范例」,可随礼俗使用。1、祭礼开始。2、全体肃立。3、主祭就位。
4、与祭者及全体家族就位。5、奏乐(不用乐者略)。
6、上香(三次)、(洒圣水)。
7、献祭品(献花、献果、献酒)。
8、读祭文(不用祭文者略)。9、主祭者与全体家族向遗像及灵位行礼(三次鞠躬或跪拜)。10、奏哀乐(或唱合适圣歌)。11、家族答谢。12、礼成。
七、公祭仪式
※公祭仪式根据「国民礼仪范例」,可随礼俗使用。1、祭礼开始。2、全体肃立。3、主祭就位。4、陪祭就位。5、与祭就位。
6、奏乐或奏哀乐(不用乐者略)7、上香(洒圣水)。
8、献祭品(献花、献果、献酒)。9、读祭文(不用祭文者略)。
10、向遗像(或遗体或灵位)行三鞠躬礼。11、奏哀乐(或唱合适圣歌)。12、礼成。
八、启灵礼
1、藉基督死而复活的事实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生命的休止,而是复活的序曲,求你坚定我们对永生的信念,使我们来日都在你内聚首,共享永福。2、封钉礼:(可视家属的需要决定做或不做)。3、启灵:发引。
九、安葬礼
1、现在就把出身泥土的身体交还泥土,使他身归原处。但是,由于基督曾首先从死者中复活了,祂也要改变我卑微的肉躯,使我们与祂光明的身体相似,愿主使他现在享受平安,在末日使他复活。2、祝福墓穴。3、信友祷词。4、灵柩入土。
5、拜别礼(家属跪拜、亲友三鞠躬礼)
十、火葬礼
1、火能焚毁,但它所烧毁的只是那可损坏的,至于天主所创造的那不朽的灵魂,将生活下去,直到永远。越过死亡后,天主要在祂的永爱中再造万有,再造我们的肉躯,我们相信(○○弟兄/○○姐妹)仍然活着,我们虔诚地把他托付给天,求天主赏赐他永远的安息,世界末日赋予他一个新的身体。2、恭读圣经。3、为死亡者祈祷。4、洒圣水。
5、亲友向灵柩行三鞠躬礼(家属跪拜)。6、点火(按钮)。全体祈祷:上主!求你赐给他永远的安息,并以永远的光辉照耀他。7、礼成:(唱适合的圣歌)。
十一、安灵礼 安放灵位 上香
致侯词
家属向遗像或牌位行礼(鞠躬或跪拜)
洒圣水
结束祷词
祝福
礼成
十二、圆坟礼
赞美诗(圣歌)
读经
祈祷
上香
洒圣水
献花
致敬礼(三鞠躬礼)
礼成
十三、天主教─基督信徒的最后踰越
对天主教─基督信徒来说,死亡那天虽结束了事礼仪生活,却带来了另一个新的开始。天主教─基督信徒
在尘世的朝圣旅途中,教会好比母亲那般,怀抱着他也陪伴着他走到人生路途的终点,并把他交托在「天父的手里」。
教会在基督内向天上献上祂宠爱的子女,且怀着希望,在地里播下那将光荣复活的肉身的种子。
死亡决不能把我们彼此分离而哀伤,因为我们众人都要走完同一的道路,将在同一个地方重逢,我们将不再分离,因为我们为主基督而活,现今又在基督内结合为一,走向祂,与祂相遇...我们将在主基督内团聚在一起。
我们为他的去世和分离而哀伤,也因与他的共融重聚而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