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

时间:2019-05-15 07: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川府发[2009]6号 【发布日期】2009-01-07 【生效日期】2009-01-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意见

(川府发[2009]6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成都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6个试点园区之一,是推进我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支持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西部领先的高科技园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定位

(一)坚持走创新与发展并重的道路,实施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战略,狠抓扶大引强和科技创新两个重点,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加速成都高新区南部科技园区和西部综合产业园区的建设进程,打造以微电子和软件产业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中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基地,推动成都高新区加快发展。

(二)到2015年,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我省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及高端要素和专业要素的聚集地,成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源地,成为具有较强内生增长机制、带动作用大的辐射源,成为创造前沿模式、制度、文化的发祥地。

(三)到2015年,成都高新区要实现良好的发展业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指标保持持续、较高的年均增长率;努力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相关的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完善的产业研发、技术支撑、人才教育培训、政策支持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优良的创新环境,建立职能明确、精简高效、服务优良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集聚一流创新要素、构建一流创新环境、形成一流创新机制、实现一流发展绩效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二、支持高端人才加快聚集打造成都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洼地。编制高新区重点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及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和实施引进、培养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的若干突破性激励政策,以多种方式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到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帮助其解决落户、档案、居住、生活、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具体问题。对外国专家到成都高新区工作,要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办理出入境、居留、来华工作许可等证件。要充分利用省内教育资源,支持成都高新区产业人才的职业化培养、培训,促进高校启动相关领域的课程改革,以更好地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优化人才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及大企业、大集团的科技创新资源,支持成都高新区开展科技创新孵化,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合作机制;支持成都高新区科技企业面向省内大企业、大集团开展深层次、跨区域合作。支持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开展园区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引导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向园区聚集,加强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

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积极争取一批国家重大专项、产业化项目及新兴高新技术领域项目定点布局成都高新区,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成都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支持做大做强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通信产业集群、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精密机械产业集群,以及可以落户到成都高新区的新兴产业集群,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在成都高新区集群式发展。

五、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将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关的审批事项交由成都高新区办理。对可以下放的权限,包括投资额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审批权等,省直有关部门要下放给成都高新区办理。投资5亿元以下的医药项目(不含化学、生物、生化制药)、投资10亿元以下的电子项目、除别墅外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环评审批权,由成都高新区办理,报省环保部门备案;其他项目的环评审批,享受市(州)级环评审批权限。对暂时不能下放的权限,包括外籍人士就业证、外国专家证、居住证、出入境管理等审批权,省直有关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直接授权委托成都高新区办理,在省直部门备案。涉及西部大开发政策鼓励类项目确认事宜,省直有关部门应对成都高新区企业给予重点服务。

六、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财税和资金支持力度对在成都高新区投资10亿元人民币(或1亿美元)以上,对全省产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确定扶持措施。省级安排的用于支持园区项目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向成都高新区倾斜。条件成熟时,可按一定比例切块专项支持成都高新区发展。通过贴息、补助或以奖代补等形式用于支持成都高新区科技含量高、项目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重点项目。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成都高新区企业孵化器建设。在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技改专项费、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创新与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产业园区发展资金等相关资金计划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成都高新区企业。

七、加大项目用地支持力度充分保障成都高新区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启动和完善成都高新区重大产业化项目用地报征快速审批通道,缩短项目用地报征审批时间;成都高新区用地指标在成都市建设用地中优先安排,由省单列。根据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战略,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提前谋划成都高新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支持成都高新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避免出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项目需求现象,充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八、加强电、气等能源保障加大对成都高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省电力部门要研究制定满足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适度超前的电力供应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要确保成都高新区供电、用气指标,对成都高新区重大项目要单独立项、优先保障。在成都高新区加大直购电试点力度,建立园区直购电模式,将符合直购电相关要求和条件成熟的企业纳入直购电试点。

九、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科技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参与设立成都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成都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争取将成都高新区纳入国家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支持成都高新区企业创业板上市工作,在成都高新区开展科技支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试点。

十、强化领导协调机制在完善现有“省市共建”工作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省市共建成都高新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重大问题和具体困难。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直有关部门、成都市人民政府及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为成员单位。省科技厅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建设成都高新区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成都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九年一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成都高新区2009年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方案

成都高新区2009年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方

按照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方案》的要求和成都高新区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围绕“实现一流绩效、一流机制、一流要素、一流环境”的建设目标,为确保2009年创建世界一流园区的各项指标顺利完成,现结合高新区实际,特制定《成都高新区2009年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方针

(一)总体思路

以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统揽各项工作,加快发展高新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软件、集成电路、光电显示、通信、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天府软件产业新城和孵化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聚集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全方位做好企业服务和企业培育,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和国际化水平,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新突破。

(二)工作方针

大力强化“产业是高新区生命线”的责任意识,结合现有优势和特色产业,突出抓好外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瞄准产业链的关键和缺失环节,着力引进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产业项目,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企业融资平台、国际商务平台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着力营造局部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强化“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三段式”企业服务

体系。

二、总体目标

成都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确保25%以上的增长,实现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85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2310亿元。集中建设区产业增加值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完成345.3亿元,完成外贸出口23.1亿美元,全年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不低于50%。合同外资25.07亿美元,到位外资14.5亿美元和市以外内资增长18%以上。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4.61亿元,增幅15%。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50家,培育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达到3家,超过50亿元的跨国龙头企业达到7家。在今年国家推出创业板、新三板的前提下,力争在海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新增上市

(挂牌)企业2家。

三、工作任务

(一)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力争聚集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600家,新增双软认证企业50家;开展CMM/CMMI2级以上认证企业60家,新增通过认证企业5家。2009年在软件及服务外包、信息安全和数字娱乐等领域实现软件产业增加值80亿元,销售收入300亿元,出口2亿美元。做好软件人才培训联盟工作,积极引入NIIT培训机构,逐步建立天府软件园一流的中、高端人才培训及软件人才培训体系。

二是积极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快促进英特尔产品封装测试项目、成芯8英寸芯片生产厂二期等一批竣工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积极协调和帮助英特尔上海工厂年内顺利搬迁到成都出口加工区。加强国家IC设计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IC设计技术创新联盟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承担国家“核高基”数字电视SOC芯片、安全SOC芯片等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三是加快光电显示产业发展。加大服务力度,促进京东方4.5代TFT—LCD生产线、成都天马4.5代TFT—LCD生产线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加大投资。扶持本地模组厂的壮大,积极跟踪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力争3年内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积极促进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尽快落户。

四是加快通信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和省政府的支持,打造西部“通信科技研发与增值服务基地”,推动无线通信研发和产业发展,力争“新一代移动通信研发、实验和示范应用基地”落户成都高新区。加快聚集通信增值服务企业,拓展通信增值服务内容,积极促进中国电信西部信息中心、腾讯客服及网游开发中心、三零瑞通保密手机、国虹3G手机等总投资60多亿元的重点通信产业化项目建设。

五是继续强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天府生命科技园、奥泰、赛金、康弘、新荷花中药饮片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GLP中心的扩建,天河信息平台建设、常规剂型中试中心建设,打造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

件。

六是积极培育新业态。推进翻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整合翻译及相关产业资源向高新区聚集,推动翻译及相关产业发展。

(二)企业培育

一是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壮大主导产业规模。锁定50家以上重点企业进行培育。建设好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完善企业评价体系,实施“一企一策”和项目经理制度,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和动能保障,找准关键环节,积极主动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帮助和

支持。

二是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挂牌)辅导和推进工作,促进5—10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在今年国家推出创业板、新三板的前提下,力争新增海内外上市企业2家。

三是加强大孵化体系建设和管理,推进各类孵化器加快发展。努力探索建立服务管理专业化的企业加速器,为高成长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推进雅驰工业园等民营经济建设企业加速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制定和实施“鼓励人才进区发展和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全年吸引创新创业人才300人,新增留学人员和博士企业50家,保持孵化企业1500家左右,汇聚专业人才3万名以上。打造天府生命科技园,建设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重点研发企业的研究基地、政府企业联建的公共技术平台为一体的配套综合服务体系。四是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聚集,出台相应政策,聚集和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力争年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家,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占省、市相当比重。

(三)科技创新

一是加快聚集创新要素。积极引进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产业项目,突出抓好外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工作。力争2009年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达到25家,高

新技术成果达到300项。

二是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通信核心技术及整机集成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支持诺基亚、阿尔卡特、中兴、迈普等扩大研发规模,提升研发水平,成为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研发中心。促进三〇集团、飞博创、林海电子在安全通信、光网络传输、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三是大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高新区软件公共技术平台服务架构设计,完善1+4平台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技术支撑能力达到世界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保证在3至5年内满足企业技术要求。推进生物医药平台建设,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研发技术支撑体系;促进GLP中心扩建,力争2009年底投入使用,促进天河孵化器公司建成常规剂型GMP中试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立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联盟。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加强与电信、移动、联通等基础运营商合作,建设SaaS应用孵化平台,为中小互联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实施“无盲点工程”,加快无线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并投入应用。进一步发挥好软件人才培训联盟的平台和资源作用,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人才产销衔接;引进优质培训资源,提升本地人才培训能力。加快“中欧技术商务合作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欧盟委员会驻华使团给予“欧盟中心”授牌,打造欧盟项目转移中心,申请加入欧盟企业网络(EEN)。引进欧盟企业和机构15家。加快高新区融资平台建设,完成中小企业担保贷款9亿元,完成银科基金公司的登记注册并开始正常运营,设立2个以上专业化子基金。四是制定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探索大院、大所、大企在研发方面的优势互补作用,研究制定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实现研发、生产、市场相互反馈、相互促进的市场化为向导的科研

运行机制。

五是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上台阶。研究制定高新区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并力争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行列。确保2009年专利申请量递增15%,其中发明专利递增20%,每万人拥有专利超过100件,努力实现新增驰名、著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项。以天府软件园为依托,争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产业优秀案例示范点。

(四)环境和载体建设

一是加快专业园区打造和天府新城创新载体建设。按“软件产业城、城市新中心”的定位,全面加快天府新城建设,全年天府新城新开工面积5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保持在建面积不低于12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天府软件园二期、三期及配套学校和生活区建设,实现天府软件园总规模达到137.6万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一流软件产业园区。采取做强产业、完善配套、打造中心等综合措施,把西部园区提升为特色鲜明的高科技工业发展区和宜业宜居的产学研新城区。力争促成全年新开工建设项目70个、竣工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

二是大力营造发展软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确保行政效能位居全市前两位;建立健全高新区13类重点行业(企业)分类管理方案,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继续深化“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工作,力争流程和效率在全市系统领先。力争新增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0家,社区5个;创建市级绿色社区3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大气综合环境质量位列中心城区前3名。建设高新区文化馆、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进园区活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四、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

1、落实和完善省、市、区共建工作领导机制。作好创建协调工作,及时收集和上报高新区各部门创建一流园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具体困难,推动召开省市共建联系会议,统一协调解决。

2、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单位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直接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创建工作。

(二)目标保障

1、围绕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目标,分制定年

度工作方案。

2、将建设世界一流园区的工作要求,列入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对高新区各部门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宣传保障

1、开展一流园区的理论研究,结合一流园区、创新型园区的指标,完善成都高新指数研究并适时发布;主办一次有影响力的一流园区会议;开展六个世界一流园区创建工作的对比研究,建立创建定期工作简报制度。

2、积极开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工作的整体策划、发展研究、包装、宣传、品牌推广工作。围绕一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形成2个以上专题调研报告;全年相关媒体报道不少于200条,其中,中央级媒体的相关报道达到50条以上。

(四)干部队伍保障

按照“创建世界一流园区”需要一流干部队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优秀研究生引进计划,强化干部培训,打造高新区干部培训基地,举办“百名专家进高新”专题讲座。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一流园区建设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

第三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本站推荐)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

**县政策研究室

高科技园区是当今世界各国推动科学创新的重要引擎,其中美国硅谷、英国剑桥工业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等已经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学习和借鉴这些园区的经验,为广州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风险投资为园区内高科技企业的创办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是一种以私募方式募集资金,以公司等组织形式设立,投资于未上市的具有强大市场竞争潜力的高新科技企业的一种权益资本,是一种承担高风险、谋求高回报的资本形态。世界一流高科技园的发展无一不得益于风险投资机制的支持。以硅谷为例,在硅谷只要有好的市场潜力的高技术产品项目,风险投资家就会乐于投资。同时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还会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和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1995-1999年,硅谷风险投资1518起,投资总额占全美风险投资的15.2%。据统计,美国的6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近一半在硅谷。硅谷早期的IBM公司和苹果公司等,后期的英特尔、雅虎、网景等公司,都是靠风险投资发

1展壮大起来的。又以剑桥工业园区为例,2003年剑桥地区的风险投资额约为1.5亿英镑,截至2004年上半年剑桥地区共吸引了全英国25%和全欧洲8%的风险投资。其他如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等都离不开大量社会风险投资的助推。

2、科研院校为科技园区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基础

硅谷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它始终坚持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相互依赖、有机结合和高效合作,其中斯坦福大学发挥了核心作用。斯坦福大学不仅通过斯坦福研究园奠定了硅谷发展的基础,还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促进大学院系、研究人员与企业合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斯坦福大学设立了许多鼓励科研人员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如允许教授有一到两年脱离教学岗位,专门从事研究工作或到硅谷创办高科技公司,并同意他们每周有一天到企业兼职。对于学生创业,斯坦福大学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创建了惠普、康柏等知名企业。英国剑桥工业园区也有类似的特点,那就是英国剑桥大学是该园的重要技术创新源泉。剑桥大学十分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产生了许多世界级的发明和创造,它走在前沿的电光学和计算机辅助技术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过去10年剑桥大学孵化了300多家高科技企业

3、完善鼓励创新政策体系是科技园的发展重要支持力量

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如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规定,区内新办的高技术企业从其产品开始销售起一年内,可以自行选择连续免征所得税5年;企业进口自用机器设备、原料、燃料等可免征进口税,且无须办理免征担保记帐及押税手续;区内企业以产品或劳务外销者,其营业税为零且免征货物税。印度政府也规定,进入园区所有软件企业10年免税,园区企业进口计算机与相关硬件可全部免税,信息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以部分抵免企业所得税,数据处理、互联网资源开发等信息服务出口实行100%免税,等等。

二是投资优惠政策。对于鼓励发展的一些重要高科技产业,政府以直接投资或优先提供长期贷款方式予以扶持。如硅谷早期的发展就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政府的国防投资很大一部分通过订单以军转民的方式流入硅谷的高科技企业。美国的国防工业甚至多次向硅谷一些高技术研究项目提供联邦补贴,用于支持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又如新竹科学工业园规定,符合工业园区引进条件的高科技产业,可申请当局参与投资。再如剑桥工业园区,英国政府在剑桥地区建立了国家资助的研究中心,促进了剑桥的发展和壮大。

三是土地厂房租用优惠政策。如新竹园区建设了大量设

施完备的厂房,并以低廉的价格出租给创业企业;对于被认定为对台湾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工业投资,可减免土地租金五年。

四是技术创新鼓励政策。如新竹工业园鼓励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园区资助技术创新开发资金,最高额可达该项目计划所需经费一半。

五是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各科技园区分别制定了吸引人才的各种政策措施。如新竹科技园,设立了创新技术研究开发奖,以资助技术人才研究开发新产品;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台创业。同时,工业园也十分重视本土人才培养。规定企业雇用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人数不能低于科技人员总数的50%。

4、适宜创业和生活居住的环境是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是高标准建设科技园区。如日本筑波科学城设定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日本的科学研究中心;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自成体系的中心城市;成为一个与周边自然和乡村环境共存的生态模范城市;成为日本功能最为完善的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选择了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精密仪器机械、生物工程、集成电路、通讯光电等高科技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计划将工业园建设成为亚太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制造中心。

二是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如剑桥科技园为区内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市场信息、产品开发、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服务;帮助园区企业开拓融资渠道和建立企业联系网络;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向企业提供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以及会议中心、宾馆、饭堂等服务;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三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了保护软件业发展,印度政府专门制定和修改了《信息技术法》和《版权法》等法律法规。对非法入侵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违法行为及其惩罚作出规定。

5、创新型文化为科技园区的崛起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创新型文化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如下特征:一是形成鼓励创新和冒险并宽容失败的文化精神。如在硅谷就崇尚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视失败为最好的学习机会。二是形成平等竞争的开放性学习型社会氛围。硅谷人非常注重知识共享,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成为硅谷的风气。三是形成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容忍的态度。在硅谷员工流动和跳槽不受任何限制和谴责,被视为是一种完全正常的职业行为。

第四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李源潮

2011年10月,我国首次组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就取得了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获得焊接项目的银牌和数控车、CAD机械设计等5个优胜奖。获奖选手为中国工人争了光,为国家争了光。

中央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尊重,体现出先进劳动在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也体现了这个国家和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我们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行”多数是指生产劳动之行。经济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进步,特别需要两类人,一类是掌握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的科研工作者和发明设计者,一类是掌握先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高水平、高层次、高贡献的先进劳动者,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给获奖选手几万元的奖励,这很好,但似乎还少了点。同样拿金牌银牌,同样得优胜奖,如果是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奖励肯定不止这么多。我们不反对奖励体育比赛获奖者,因为他们也要付出艰辛,他们的成绩也来之不易。但获得世界级技能比赛的奖牌,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多的鼓励、更多的提倡,因为他们创造的是直接的劳动成果。刚才,汪洋同志讲的一句话非常有含金量,广东要给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奖户口。广东的户口像广州、深圳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含金量。当然,物质奖励再多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尊重和鼓励。对高技能人才的鼓励,代表着一种社会导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的风尚。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8%,比美国还高0.4个百分点。但我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一流的设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前两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老总告诉我,我国火箭、卫星、飞船的许多关键部件,都要靠掌握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才能制造出来。没有高技能人才,就没有今天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航天事业。所以,我国不仅要大力培养一流的科学家,也要大力培养一流的技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要在今后10年,使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比现在增加1100万人。我希望这1100万人才中,有很多像你们一样的拔尖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的成长,要靠学校教、师傅带,更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勤学苦练、刻苦钻研。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人可以成才。这就是说,不管上大学的、上技工学校的,甚至自学的,通过学习实践中的努力奋斗都能成才。你们的成绩再次证明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个论断。当然,有学校要上学校,有师傅要拜师傅。你们这6位选手,除了一位大学生,其他

都是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有高级指导老师的指导才有今天的成就。

职业技能竞赛是选拔高技能拔尖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鼓舞和激励广大职工学技术、学本领的重要动力。现在,我国职业技术学校越来越多,但高水平的老师还不够;我国的工厂越来越多,但高水平的师傅还不够。广东准备在电视台举办“技行天下”节目,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展示自己的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先进技术。希望你们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的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更多的工人学知识、学技能、比本领,为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多作贡献,以创先争优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本文为李源潮2011年12月20日在会见中国参加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和技术指导专家时的讲

第五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曹培玺

《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31日16 版)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国有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中坚骨干,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作为以电为核心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履行央企责任的实际行动。

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华能肩负的历史使命

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企业必须勇挑重担,奋发有为。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央企业的重要责任。中央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和经济的顶梁柱,必须承担起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责任。中国华能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必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公司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与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相比,我们仍有不少差距。只有不断打造新优势,实现新超越,真正建成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科学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公司应对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当前,公司经营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二是经营困难增多,三是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要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核心竞

争力。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华能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强大动力,深入推进内涵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科技发展和国际发展,努力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入推进内涵发展。内涵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本质要求。公司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协调。一是转变发展观念,努力实现资产规模大、市场份额大、社会贡献大与盈利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有机统一。二是提升发展质量。优选发展项目,坚持多点、优选、精建、严管,落实“安快好省廉”的建设方针,做到发展能力与财务状况相协调、前期工作与基建进度相协调、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相协调,实现有效、有度、有序发展。三是提升经济效益。坚持战略统领、效益为先,以提高资产效益为重点,深挖7400多亿元资产的潜力,做好存量资产提效和增量资产增效工作。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抓手。公司积极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0—2020)》,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推进天然气、核电、太阳能发电。二是优化火电结构。推进“上大压小”,提高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比例,加快煤电一体化、煤电联营和煤电基地建设。三是推进节能减排。创建优秀节约环保型企业,推进脱硫、脱硝和汞排放监测试点,保持总体能耗指标行业领先水平。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伊敏煤电一体化、玉环电厂海水淡化和北京热电厂城市中水回用的经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支撑。公司紧紧围绕电力

产业,扎实推进煤炭、交通运输、金融等产业协同发展。一是提升煤炭产业基础地位。结合电厂分布,协调开发煤炭资源,深入推进五大煤炭基地建设,抓好6652万吨/年煤炭产能的运营管理,提高煤炭协同率。二是推进煤炭物流体系建设。优化港口、航运、铁路等产业布局,增强3500万吨/年码头吞吐能力、230万载重吨航运运力和2329公里参股铁路通车里程的协同能力,提高煤炭自供率。三是稳健发展金融产业。为公司系统提供信贷、保险、信托、投行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深入推进科技发展。科技创新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驱动。公司深入实施科技强企战略,研究制订科技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步伐。一是提高科技产业对做强做优的贡献能力。构筑“一个部门、一个基地、三大平台、四个实验室”的科研体系,设立科技环保部,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搭建技术创新中心、西安热工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组建国家能源煤炭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中心等四个实验室。二是提高科技产业对前沿技术的研发能力。推进基于IGCC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燃煤电站经济安全运行关键技术、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项目研发,建设天津绿色煤电IGCC电站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依托项目、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项目。三是提高科技产业对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把科技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电力主业提供优质服务。

深入推进国际发展。国际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公司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开发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国际化经营发展能力。一是竞购、开发和运营境外电力项目。2003年以来,先后成功竞购澳洲电力公司50%、新加坡大士能源公司100%和国际电力公司50%的股权,以BOT方式建成缅甸最大的水电站瑞丽江一级水电站,电力经营业务扩展到四大洲七个国家,境外权益装机容量接近600万千瓦,取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二是开展技术出口。2009年,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出口美国。三是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在科技、环保、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

合作。

三、强化管理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保障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强化管理作为重要保障,抓好体制机制、人才队伍、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着力强化体制保障。科学的管理体制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公司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体制保障。一是深化管理体系建设。推进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区域公司)——基层企业三级管理体系建设,理顺管理关系。二是加强专业化管理。按照所有权与管理权可分离原则,推进煤炭、核电、风电、物流、煤化工、后勤等专业化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实施集约化经营。整合人力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

着力强化机制保障。高效的管理机制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公司紧紧围绕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着力构建运营卓越的管理机制。一是加强战略管理。制定并执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和煤炭、新能源、金融、科技等重大专项规划,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加强绩效管理。以安全、经营、发展和党建四大绩效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对标常态工作机制,建立国际对标体系。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加强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内控机制建设,完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防范安全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

着力强化人才保障。人才是第一资源。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着力强化文化保障。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巨大作用。公司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三色公司”优秀文化成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助推器。一是实施文化凝聚战略。践行坚持诚信、注重合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创造业绩、服务国家的核

心价值观,坚持敬业、开拓、进取、创新的企业精神,发扬善开拓、讲效率、重信誉、勤俭办事的企业作风。二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色文化”理念,深化子文化建设,推进“三色文化”在华能境内外企业的认知和融合。三是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做好扶贫援助、社会公益、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建立和发展与东道国及所在社区的和谐关系。

着力强化政治保障。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公司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一是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深化和拓展“党员示范行动”,打造具有华能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具有华能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做好新形势下职工工作。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畅通为民服务渠道,充分调动14万职工的创造激情和创新活力,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智慧。

(作者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高新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