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森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7:4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树森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树森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林树森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林树森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2月24日)

春节刚过,省政府就在这里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认真总结这些年我省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水利建设和发展工作,这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的决心。在这次会议上,智明同志将作总结讲话,黎平同志将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与会的同志还要进行工作交流。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方向、坚定信心、明确任务,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水利建设和发展的积极因素,努力把今年的水利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近几年我省水利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春节期间视察我省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主线。几年过去了,盘点我们所做的工作,到底哪些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去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作过一些分析。应该说,这几年来,我省各行各业发展均有了很大进步,为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打下良好基础的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财政支出。去年达到1358.76亿元,是2005年520.73亿元的2.6倍,今年肯定超过1520.73亿元,五年时间,头尾年增加1000亿。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去年达到2438.18亿元,是2005年1018.25亿元的2.4倍,今年肯定超过3000亿元,也是头尾年增加2000亿。三是低保、医保、“普九”、农村危房改造等重大民生问题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从总体上得到根本解决。四是交通。继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2008年开工建设后,去年贵阳至昆明、长沙、重庆、成都快速铁路又获国家批准立项,支撑省会贵阳通往全国七小时快铁交通圈的几条骨干铁路全部纳入国家近期建设计划;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去年建成通车里程1188公里,是2005年的2.1倍,目前在建2023公里,预计到2013年将达到4000公里。五是水利。近几年,在中央和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水利建设的一些重要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整个水利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长期以来,我省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最大的原因就是投入不足。直到2005年,全省水利总投入仅为7.75亿元。为了加快水利建设,2006年下半年我们调整了财政支出结构,省级财政新增1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此后每年都不断增加水利投入。去年全省水利投入达到55.1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6.1倍,其中省级财政投入23.64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9.8倍。2006年至2009年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1亿元,是“十五”的2.15倍。

第二,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攻坚战向纵深推进。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全力推进“滋黔”一期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一大批水利项目加快实施,去年全省新增解决3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近四年已累计新增解决744万,相当于“十五”的1.2倍,“十一五”规划解决1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任务可确保完成;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2005年的0.37亩提高到去年的0.58亩,增加0.21亩,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农村人口人均半亩有效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正是由于这些年我省水利条件不断改善、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和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对有效抗旱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我省在遭遇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粮食又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168万吨,创历史新高。去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左右,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较快的年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水利等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不仅粮食生产有了保障,而且农民可以腾出更多资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种植蔬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发展商品经济,增加收入。

第三,初步探索出了适应我省省情的现代水利建设新路径。针对我省地形起伏大、水渠漏失率高、渠系水利用率低的实际,2007年以来,我们按照现代水利的理念,积极推广以管代渠、长距离管道输水,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集约节约用水、提高水源工程利用率,促进水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探索了路子。目前全省通过长距离管道集中式输水已解决2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最长输水管道达到了39公里。去年,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工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这样一个贵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项目,支渠以下均设计为管道输水,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同时,针对我省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充足、水质优良、勘查开采成本较低且合理开采不会造成地表塌陷的实际,我们加大了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力度,使地下水在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07年以来全省投入资金1.2亿元,已在缺水地区勘查钻探地下水成井231口,总涌水量每天16.7万立方,提供开发利用前景较好、近期可集中开发供水的地下河60条、岩溶泉210个,可解决1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近几年我们初步探索出的统筹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以管代渠、长距离管道输水,实现水源高水位高用、低水位低用的路子,就是一条适应我省省情的现代水利建设之路。

近几年我省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我省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迈出了重大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民生的改善和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奋战在全省水利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我省水利建设面临实现更大跨越的良好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水利建设面临良好形势,完全有可能实现更大的跨越。归纳起来,至少有四个方面:

第一,我省水利事业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已十分明朗。现在大家讲到形势,都认为今年整体经济形势还不明朗,不确定因素很多,是最看不清楚、最复杂的一年。但对于我省水利建设来讲,不存在看不清楚形势的问题。从已有工作基础看,这几年来我们在水利基础工作薄弱、财力紧张的困难情况下,仍然实现了水利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坚定了全省上下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的信心和决心。从水利建设面临的宏观环境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水利上,并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等重要文件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这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从水利投入看,现在国家在重视大江大河水利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的投入,这为大工程相对较少的我省争取中央更大支持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随着我省财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完全有能力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今后一段时期,无论是中央还是省里,对水利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此,当前我省水利建设面临的形势是十分有利的,全省上下特别是水利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把这个形势看清,不能有丝毫动摇。

第二,我省水利建设初步进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我多次讲过,对于当前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最关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目前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我们的发展即便暂时不够全面、不够协调,但只要是可持续的,下一步可以调整、修正,使国民经济逐步纳入全面、协调的轨道;如果我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那么再全面、再协调,几年过后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了。大家都很清楚,这几年我省水利建设无论是投资、工程,还是整个思路,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现代水利理念的,也就是项目设计和技术手段要科学、合理、有效,工程质量要有保障,今天做的一定要对明天有用,不能做无用功。前些年我省水利投入一年才一两个亿,投资少、工程量少,还没有条件提现代水利。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在讲现代水利,就是因为有这几年水利建设打下的基础,有持续大幅度增加的投资保障,我们加快现代水利体系建设具备了客观条件。现在大家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并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口号,而是用来指导、衡量、考虑我们的工作。也正是因为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我们才初步进入了现代水利建设的轨道。

第三,依法治水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依法行政是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履行工作职责的最基本要求。应该讲,这几年我省在依法治水上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一方面,我们在立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制定出台了《贵州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水能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办法》、《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水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府规章;另一方面,在执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通过依法征收水利规费,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而且为筹措水利建设资金提供了重要补充。尽管目前我们在有的方面还存在缺陷,特别是在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还亟需加强,包括如何尽快适应全流域水利建设管理的新要求,都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但这些都不影响一个既定事实,就是这几年全省上下在依法治水上已形成共识,水利事业发展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水利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第四,我省引进、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什么事也干不成。而通过实践引进、培养、锻炼人才是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年,我省水利系统就是这样干的,通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这个大舞台,引进、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才,不少基层单位都引进了大学毕业生,很多在基层工作多年的水利工作者,也积累了新的工作经验。所以,在贵州做事,千万不要因为工作水平起点低就轻易放弃,只要大家认准目标,咬紧牙关,硬着头皮,把住质量,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完,整个工作水平就上去了。有了第一次成功,就会有第二次,只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就拿正在建设的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来说,只要我们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把这项工程做好了,肯定可以锻炼出一支高水平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队伍,届时我们就可以把整班人马调过来投入到开发其他大型水利工程中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不仅要靠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更要靠事业留人,只要能让各类水利人才的事业发展有空间、有舞台,同时把教育、医疗、居住等配套环境营造好,解决他们的子女就学、家庭生活等后顾之忧,我们完全可以吸引和留住更多水利人才,以适应全省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的需要。

三、科学统筹,加快推进现代水利体系建设

对于构建现代水利体系的基本原则、目标设置和内容确定,我在去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已经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希望大家继续抓好落实。在我省可供利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快现代水利体系建设,关键是要系统谋划、科学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合力攻坚。具体来讲,无非就是三件事:

第一,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水源是水利建设的基础。成都平原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有保障,仅一个2260年前修建的都江堰,水量就超过100亿立方,而我们现在全省一年的用水量还不到100亿立方,这就是我们的差距所在。我省有93%是山地,每年平均有1240毫米的降雨,到底我们有多少水源可以利用,必须首先搞清楚,否则水利建设永远摆脱不了被动局面。水源无非就是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对地表水而言,这是我们传统水利工作的关注重点,我们有经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系统地分析和提高认识的概念。另一个不是我们传统水利工作关注的重点领域就是地下水。这几年省里为什么要下那么大的决心搞地下水勘查?说到底就是为了找水源。省里对地下水勘查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多,2007年我们安排了2000万元,2008年安排了4000万元,2009年安排了6000万元。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根据我省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水资源赋存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勘查,真正把全省水资源状况摸清搞准,在此基础上,以地或县为单位编制水资源利用规划,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同志认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之后,我省就没有大的水利工程了,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说法,把全省水源资源系统分析和综合,贵州还会有更大的水利工程建设。

第二,统筹解决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和其他用水问题。要在进一步调查摸清用水需求状况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布局水源工程和取水点,统筹解决各类用水问题。在供水的时序上,要先解决成片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再逐步解决其他用水。要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积极探索循环用水等途径,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对水质既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又符合人畜饮水要求,且水源有足够保证的,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整合相关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水源工程的综合效益。对水质只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但达不到人畜饮用水要求的,要根据人畜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布局水处理净化设备,以满足不同用水对象的需要。对水质不达标的,从源头就要严格按国家标准和要求进行处理,坚决避免因水质问题影响人畜饮水安全,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坚决避免出现水质性缺水。

第三,统筹解决不同高程、不同地质条件地区的输水问题。要按照现代水利理念,因地制宜确定输水方式,是自流还是提水,是渠道还是管道,要进行系统考虑。对于输水范围,首先应立足于县内平衡,如果一个县内能平衡最好,这样有利于节约成本,同时更有利于调度;对于水源的确比较匮乏的县,可以采取跨市州地的办法,从水源充足的县调过来。我省平均年降雨量1240毫米,事实上也存在降雨分布不均的问题,有的县年降雨量也就几百毫米。所以一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把输水问题统筹解决好。实践证明,由于我省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实施以管代渠、长距离管道输水,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广大农村缺水问题。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解决水源的基础上,把长距离管道输水作为集约节约用水、稳定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建设现代水利的重要抓手,大力进行推广,力争有更大突破。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系统的思维和大统筹的办法去推动水利建设,总有一天我省会成为全国用水条件比较好的一个省。从2007年到2009年这三年,我省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0.21亩,达到0.58亩,接下来我省水利建设无论是投入还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三年要好,如果后边三年再增加0.22亩,本届政府任期内就可达到0.8亩,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按此进度,如果“十二五”后三年再增加0.2亩以上,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绝对是一个奇迹!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建设是下了大决心的,只要大家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加强科学统筹,尽心尽力、扎扎实实地去开展工作,长期困扰我省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一定能从根本上加快得到破解。

四、真抓实干,认真研究解决水利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我省水利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已非常清晰,目标已十分明确,关键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认真研究解决当前我省水利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一步一步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关于“滋黔”二期工程。目前我省列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的“滋黔”一期工程项目只有桑郎、冷水沟两个项目尚未开工建设,原来规划的烟水配套工程也即将完成,全省水利建设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但这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新上一批项目,“十二五”将陷入没有水利工程可干的被动局面。为此,去年11月,我们专门到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进行汇报,争取国家将我省“滋黔”二期工程17个中型水库纳入国家规划,并支持尽快开工建设。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珠江水利委对此高度重视,明确表示,将充分考虑贵州的特殊性,想办法把“滋黔”二期工程挤进《全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至少要让贵州“十二五”有活干,保证贵州整个水利建设工作能够不断向前推进。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部门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继续加强向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认真做好项目跟踪落实的各项工作,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项目有关前期工作,全力争取“滋黔”二期工程尽早纳入国家规划启动建设。

(二)关于国家和省已经批准实施的水利项目。对这些项目,要抓紧进行全面梳理,切实摸清项目进展情况,逐项进行督促检查,力争今年内把已批准实施的水利工程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掉。对每一个工程原来投资、调概后的资金缺口等问题,都要组织专家、设计单位去重新搞清楚,一个一个研究解决。包括“滋黔”一期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该开工的要尽早开工,该加快建设进度的要加快,该完工的要尽快完工,该消号的要坚决消号,绝不能搞“胡子”工程、“钓鱼”工程。事实反复证明,凡是搞“钓鱼”工程的,没有一个真正“钓”到的,最终都是把自己“钓”进去了。只有把已经批准实施的项目尽快完成,我们才能取得国家的理解和信任,才能争取国家对我省水利建设的更大支持。

(三)关于烟水配套工程。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我省实施的烟水配套工程,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了烤烟生产能力,而且对于我省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计划,“十一五”国家安排我省的60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将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高质量完成60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在“十二五”支持我省再实施一批烟水配套项目,促进我省烟草行业和水利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四)关于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据省水利厅测算,要实现2015年达到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需要新增和改善灌溉水田面积668万亩。去年,省财政厅与省水利、国土、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整合安排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达17.9亿元,按照目前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每亩投入财政资金1200元的标准计算,采取资金整合的办法,全省每年可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万亩。随着中央和省对水利建设支持力度的加大,今后这方面资金还将进一步增加,五年内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关键是要按照现代水利的要求,高起点实施一批水利建设示范县,集中力量树立样板,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经验和路子。去年,省水利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整合部门相关专项资金,围绕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在遵义县和惠水县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进展顺利。今年还将增加4个试点县,2011年以后逐步推开。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整合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基本口粮田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

(五)关于单项急需的水利工程。解决与水有关的问题,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水利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水利的观念,坚持既有一般、又有特殊的原则,围绕提高全省生产力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及时组织实施一些单项急需水利工程。比如,为了促进茅台酒厂持续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强茅台镇环境整治和规划建设的重大决策,其中关键就是要将茅台酒厂职工和茅台镇部分居民逐步搬迁到仁怀市中枢镇。但由于中枢镇用水比较困难,要实现居民搬迁,必须通过实施单项急需水利工程,尽快把中枢镇的用水问题解决好。又如,六盘水市有企业反映,他们新建的一些水泥、煤化工项目由于用水紧张,制约了项目的生产和发展,水利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研究通过实施单项急需水利工程等办法,帮助这些企业把用水问题解决好。

(六)关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目前,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资金等都已经落实,关键是要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又好又快地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工程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把我省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整个计划汇报清楚,争取国家尽早下达安排资金。同时,要会同贵阳市的市政部门,共同研究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蓄引的水进入安顺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成本变为居民的自来水。我个人的看法,过安顺后就可采用管道输水,在清镇建城市的自来水厂,原水在清镇处理后直供贵阳市区,而不用把水引入红枫湖后经过处理再送贵阳,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具体怎么输更合理,省水利厅可商贵阳市政府,组织有关力量进行科学论证。

(七)关于水旱灾害防治。由于我省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造成旱涝灾害频发,对这个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要进一步加大水旱灾害防治力度,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坚决避免出现大面积人畜饮水困难,尽最大力量减少山洪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耕地的破坏,特别是要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事件。要加强对受水旱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的调查,并在这些地区优先安排水利项目,切实解决水旱灾害问题。

(八)关于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是确保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只要我们能够保证每年做的水利工程质量都能过关、能够真正长期发挥作用,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总有一天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切实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检查和监管,确保建设的每一项水利工程都能真正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只要工程质量有保证,哪怕慢一点也没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最重要的。

当前,我省水利建设正处在攻坚克难、奋力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全省水利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水利建设成果和齐心协力抓水利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水利建设能够实现更大跨越的各种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按照系统的思维和大统筹的办法推进现代水利体系建设,为加快破解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林树森省长在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林树森省长在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23日)

全国“两会”闭幕不久,国务院就召开廉政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做好廉政工作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廉政工作形势,对今年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领导同志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对江苏、四川介绍的经验和做法,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

省政府决定接着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去年全省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廉政工作。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领导下,全省政府系统坚持把反腐倡廉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大任务来抓,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加强对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依法惩处腐败分子,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刚才,省监察厅厅长韩先平同志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省政府系统廉政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做好政府系统廉政勤政工作、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把全力打赢抗旱救灾硬仗作为做好今年政府系统廉政勤政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奋力开展抗旱救灾、千方百计解决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困难、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重旱灾害,是我省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省政府系统的中心任务,更是对全省政府系统廉政勤政工作的全面检验。

我省遭受的这次严重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大,均为历史罕见。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3月22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88.04万公顷,绝收19.31万公顷;571万人、281.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旱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十分关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相继作出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派出工作组到我省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并在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省领导及各有关部门多次到旱情严重地区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省级财政还专门安排一亿元支持各地抗旱救灾。同时,各有关方面也积极为受灾地区和群众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团结拼搏,抗旱救灾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据气象部门预测,我省遭遇的这次百年不遇严重干旱灾害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形势非常严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旱情的发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抗旱救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应对最极端干旱形势的各项准备,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打硬仗的作风,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力抗旱救灾,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去。我省遭受的这次百年不遇的特大重旱灾害,是对各级干部党性纪律、行政效能、工作水平、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抗旱救灾为己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要严格执行抗旱救灾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深入实地、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靠前指挥,带领和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干部职工,尽一切力量帮助群众解决用水困难。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抗旱救灾工作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协作,加强配合,形成抗旱救灾的工作合力。要坚持实事求是,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科学组织抗旱救灾,进一步加强对水源点、送水手段和用水群体的摸底排查,切实摸清搞准什么水源可以利用,什么地方老百姓用水最困难,根据情况变化进行科学调度。要继续深入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拼搏精神开展抗旱救灾,积极帮助鳏寡孤独、留守儿童以及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的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用水问题,共渡难关。

第二,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应急款物及时拨付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及时拨付发放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应急资金和物资,是解决受灾地区群众生活生产困难和加强森林防火应急工作的有效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关心、爱护和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救灾应急款物拨付发放的监督检查,确保全过程公开透明。对中央和省下拨的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应急款物,要按要求及时拨付发放到灾民手中;对社会捐赠的款物,要及时归集、移交、转运和发放,使救灾款物真正用于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同时,要认真做好救灾款物、社会捐赠款物拨付发放的统计工作,做到账目清楚、拨付有数、发放有序。

第三,要严肃纪律,坚决依法依纪、从严从重查处抗旱救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事关全省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必须严明纪律、令行禁止。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抗旱救灾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行政监察力度,对不顾大局、不执行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措施,截留、挪用、克扣、滞留、私分救灾应急款物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绝不留情;对组织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第一,要继续抓好中央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过去一年,我省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严格按照中央“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督促检查,省、市、县共派出400多个检查组、9000余人次,检查项目6000多个。通过各级纪检、监察等部门6轮全覆盖、全程式的督促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查处违纪违规案件,有力地推动了中央和省各项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随着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深入实施,我省还将新开工建设一大批项目,今年我省各方面的建设项目和资金还将大幅度增加。要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每一个建设项目能长期发挥作用、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就必须加大对资金、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全程监督,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确保财政资金真正用在事关民生改善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上,一分也不允许挤占挪用。监察、审计、发改、财政等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严把资金使用各个关口,确保资金使用既符合规定程序,又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程项目,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举措。在当前一大批政府投资项目集中上马实施的情况下,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不仅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回应社会关切、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对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决策真正见到实效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在今年廉政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两个主体的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纪检监察机关主推的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治理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以权谋私问题,重点治理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项目实施中招标投标弄虚作假、非法批地用地、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要下大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几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通过系统的制度安排,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和工作力度,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民生问题从总体上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但是,目前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仍然存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继续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农村医保、农村危房改造、教育、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和移民搬迁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去年我省安排的农村低保资金达28.62亿元,保障人数达585.4万人,这么大一笔资金投下去,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强化全程监管,确保每一分钱及时发放到低保户手中。对低保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依法依纪从严查处,绝不姑息;对以权谋私、扰乱低保工作正常秩序的,要按规定从重处理,该撤职的要撤职,坚决严厉惩处和清除农村低保工作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个别地方仍然存在弄虚作假、虚假报销、冒领合作医疗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要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目前我省正在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今年将投入资金20亿元以上,计划完成20万户改造任务,必须严把资金使用、科学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材料、施工质量和竣工验收等各个关口,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其他涉农专项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规范管理、有效使用。要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利益问题,切实维护破产企业职工权益。要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以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监管责任,维护资金安全。要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和收费行为,进一步巩固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的成果。要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整治奢靡之风,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加快公务接待等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要通过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

第三,要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各级政府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为查办案件工作排除阻力和干扰,做他们的坚强后盾。要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严厉惩处利用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严肃查办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对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地方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执纪执法机关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案件移送、跨区域协作办案及防逃、追逃、追赃机制,形成惩治腐败的强大合力,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处。

第四,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干部培训机构教学计划,定期举办廉洁从政教育专题培训班。要认真落实中央纪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和现代科技手段,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廉洁理念深入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第五,要加强监督和制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等方面的监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要进一步完善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党内监督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和行为失范。要坚持和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利用职务权力和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深入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以及以赌博和交易等形式收受财物、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等问题。完善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要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要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同信任干部、保护干部、激励干部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形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的制度保证。要坚持把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总抓手,切实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

第一,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责任。各级政府党组要自觉承担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规划,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同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各部门积极参与、承担责任,体系建设就无从谈起。各部门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都负有重要责任,特别是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更负有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职能作用,要以义不容辞的态度,主动承担起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抓好惩防体系建设的神圣职责,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要从本部门实际出发,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强化措施,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要切实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既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又要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职责,对班子内部和管辖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建设负总责,带头作廉政承诺,带头参加责任制检查考核,带头对下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带头参加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会,切实管好班子、带好队伍。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承担的牵头和协办任务的落实,加强对分管部门牵头的反腐倡廉工作的组织、督查和指导,做到工作职责和掌握的权力管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

第三,要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级监察机关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制定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出责任分解、考核、追究的意见和建议,当好参谋助手;要加强对下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以及各牵头部门完成反腐倡廉工作任务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配合、紧密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目前,我省正处于奋力抗旱救灾、全力保民生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事关全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廉政勤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和加快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2鹿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鹿 心 社(2011年9月15日)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天又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苏荣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我省河湖众多,水量丰沛,是水利资源大省。建国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开展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全省共建成各类水利水电工程近40万座(处),有效灌溉面积276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218万亩,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引水、排水、提水、发电、水土保持、水文监测预报等水利工程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同

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省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易涝易旱的基本水情仍未改变。全省防洪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现实任务。

下面,我就做好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把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作为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合力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民生水利保障、水利管理和科学发展制度等五大水利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在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坚持”:

(一)坚持民生优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治水兴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首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坚持把让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投资重点方向,加快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和合法权益放在水利改革发展突出位置,维护好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用水结构调整、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水利全面协调发展。我省地理环境复杂,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面临的水利问题各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准确把握和科学处理水利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即:统筹各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洪涝干旱、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断缩小地区之间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统筹流域和区域的水利发展问题,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关系,使流域治理开发、整体

保护部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筹城乡水资源利用,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统筹水利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促进水能资源充分开发利用。

(三)坚持人水和谐,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维护河湖健康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正确处理抗灾救灾与防灾避灾的关系,工程建设规划和工程选址要充分考虑洪水影响和水资源条件,尽量避开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深山库区移民搬迁。

(四)坚持政府主导,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整体合力。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形成推动水利事业跨越发展的持续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增加水利建设投资。要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及广大群众参与、支持和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不断深化水利改革,有效破解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制约,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进一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鼓励和扶持各类企业、个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开展水利服务,夯实基层水利工作基础。

二、切实抓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江西省情水情,加快推进全省水利改革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着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一是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确保防洪安全放在全省水利建设的第一位,系统规划实施江河湖库堤防建设。加快推进沿江河、滨湖地区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鄱阳湖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形成五大江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

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全省已列入国家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全面完成水库水情监测系统建设,切实提高防灾预测能力。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完成全省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8万多群众的移民搬迁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问题。二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认真梳理全省所有大中小、新老灌区和泵站现状,稳步推进灌区改造建设,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全面推进农田灌溉“润田工程”,启动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山丘区因地制宜兴建一批雨水集蓄等小型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三是加快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鄱阳湖、峡江、浯溪口等一批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着力提高水资源科学配置能力。当前,要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为核心,坚持“江湖两利”原则,加快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审批,争取工程早日完善论证、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县级以上城市应急水源工程、大中型水库和城市河湖连通工程建设,着力解决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加快建设一批蓄水设施建设,提高

雨洪资源利用和水资源调蓄能力。大力推进规模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加快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强化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积极推进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抓好长江暨鄱阳湖生态保护工程及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湿地保护,加大主要江河、重要水源地和湖泊水域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已建成市县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建设,加大河道整治力度,改善城市水环境。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和沟渠、氧化塘、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等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改善农村水环境。

(二)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一是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尽快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保到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00亿方以内。实行水资源区域限批制度,对取用水总量

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适时开展水权制度建设试点,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二是严格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严格限制在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工业项目,凡达不到用水定额标准的新上生产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兴建。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大力营造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节约用水的长效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三是严格实行水(环境)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环境)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环境)功能区水域纳污总量,逐步实现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和限制排污总量双控制。强化入河排污口审批管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环境)功能区和重点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完善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主要江河行政区界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站网建设。

(三)着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水利的综合效益,不断深化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省极端天气频繁,洪涝、干

旱、山洪等灾害呈现易发多发的趋势。要切实抓好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推进省、市、县、乡四级防办能力建设。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健全防汛抗旱责任追究制。新建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持续、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二是强化河湖水域管理能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河湖水域面临河道淤积、水系受阻、调蓄能力和引排功能恶化等突出问题,严重威胁到防洪排涝安全。要加快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严格河湖水域管理,落实占用补偿措施,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严格实行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防洪影响评价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加强长江、鄱阳湖、赣江等水域采砂管理和综合整治。三是提高气象水文监测预报能力。全面加强气象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站网布局,补充调整和完善行政区界、重要水功能区、地下水、跨界河流区域和城市水文监测站网。加快水量水质自动监测、水文气象应急机动监测和信息处理能力建设,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

设。四是增强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加强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和江西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基地“三大水利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以三大平台引领我省水利科技研究方向。加快启动和建设一批省部级水利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水利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实施“金水工程”,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四)着力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作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统筹鄱阳湖区、赣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二是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水管体制改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优化水管单位人员结构。建立堤防安全责任制度,在未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堤防,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巡防管理制度和安全

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推行非经营性政策投资项目代建制。加快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步伐,2012年底前完成确权划界发证任务。三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制定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方案,健全完善乡镇防办机构,乡镇防办可与水务站合署办公,实现机构与职能有机统一。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兼职水管员。四是健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引导和规范受益群众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农民用水户协会自建自管自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制定从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队伍选择管理办法,适当降低资质门槛,规范施工管理。五是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做好水价改革,既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现状,又要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要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工业和服务业用水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推行农业灌溉用水实施支渠口及以下计量收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降低农民水费支出。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六是探索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破坏水土保持、水功能区等水生态环境,以及建设项目占用湿地、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补偿费,对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的单位或个人征收补偿费。

三、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决策部署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水利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政策、完善措施,努力形成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细化政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的任务分工,尽快细化政策措施,把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各牵头部门要根据任务分工安排,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尽快研究制定保障性措施,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大投入。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切实增加水利前期经费投入,高度

重视并足额落实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二是强化政策性投入。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提取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和水源工程建设的具体办法。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扩大征收范围。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确保征收标准达到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尽快依法开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项目投融资长效增长机制。加强水利投融资平台建设,增强水利建设项目融资能力。四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各地要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经营管理。

(三)强化督促检查。省政府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对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各市县政府也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重点检查领导责任落实、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水利资金投入和配套、重点水利建设任务推进、水利资金使用和监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等情况,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完成任务不打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

(四)推进依法治水。尽快研究制定《江西省水

资源保护条例》、《江西省水文条例》、《江西省节约用水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进一步健全水利管理法规体系。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和执法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效果。切实加大对非法采砂、非法侵占河湖水域、非法取水和造成水土流失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水利管理秩序。

同志们,加强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步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2011年9月20日)

安徽是一个水利大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历来是事关全省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要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我省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推动安徽水利的跨越式发展。

刚才,宝顺书记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精辟分析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安徽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宝顺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围绕贯彻落实好宝顺书记的讲话要求,下面,我讲六个具体问题。

一、准确把握“水利安徽”战略导向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问题,始终是牵动全省发展命脉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人民为除水患、兴水利开展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建设,实现了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们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全面建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顺利完成139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妥善解决124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成功战胜多次严重洪涝干旱灾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水安邦永无止境,兴水富民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全球性水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要看到,我省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近年来气象灾害多发重发之势,防洪抗旱减灾基础建设和能力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要看到,我省是水利大省又是水资源十分短缺、分布严重不均的省份,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只有7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0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新安江流域人均6204立方米,长江流域人均1692立方米,淮河流域人均675立方米,南多北少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淮北地区拥有全省38.6%的人口,但只有全省15.7%的水资源,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需要。这些情况表明,水 利问题仍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兴修水利、根治水患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面对我省水利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我省新时期水利的改革与发展,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水利工作的战略性要求和阶段性特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治水,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从安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实施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的“水利安徽”战略,统筹推进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配套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水利工程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总体上看,“水利安徽”战略是一个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治水方略,必将对安徽水利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水利安徽”的战略目标,坚持民生优先、人水和谐,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综合治理、强化保护,进一步突出水利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真正让水利成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成为农业丰收的基础支撑,成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成为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二、持续加强基础性水利工程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省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年来大规模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领域,提高标准,努力建成更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推进中,要突出“三抓三加强”。

一要抓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在加快推进新一轮治淮的同时,突出抓好长江干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长江干支流治理,主要是实施好长江干流及滁河、青弋江、水阳江“一干三支”工程。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城市跨江发展的进程将明显加快,要突出解决好皖江河势不稳、岸线崩塌、洲滩圩垸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着力提高三大支流防洪标准,切实保障皖江示范区“两区三片”防洪保安需要。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我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其中中小河流281条,目前已有224条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第一期85条治理任务按要求必须在明年底完成。各市县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加强组织调度,落实工程措施,特别是水患较重的史河、淠河、大沙河、秋浦河等河流的治理,要重点调度,率先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后期任务相当繁重。我省有5290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104座、小型水库5173座。目前已完成病险水库加固1846座,其中大型8座、中型81座、小型1757座。省里已经明确,到2013年完成新一轮国家规划内1066座小型水库加固,到2015年再完成1100余座一般小(二)型水库加固,到2020年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各 地要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举措,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除险加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水库管理维护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去年省里已经出台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各地都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没有出台的要抓紧出台,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座,管护加强一座,安全到位一座。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基础薄弱,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全省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等“先天不足”,加上多年运行缺少管护,又出现建筑物及机电设备老化失修、沟塘渠道淤塞等“后天不良”,全省机井完好率只有60%,塘坝工程完好率只有30%,灌溉泵站的实际灌溉保障率不足70%,排涝工程的排涝标准只有3-7年一遇,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近两年的持续干旱,进一步暴露了这个“软肋”。省里已经明确“十二五”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塘坝扩挖和沟河清淤等工程实施,改善除涝面积1500万亩、净增除涝面积1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40万亩、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受益区500万亩。各地要以提高抗旱供水和防洪除涝水平为主要目标,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区域,以集中连片治理为关键手段,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在治理易涝农田、疏浚 沟渠、新建修复桥涵、新打修复机井方面,做了大量实在实效的工作,在旱涝兼治、排灌结合上,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从全省看,这一阶段用于农田水利的投入和工程量,超过过去一、二十年的总和,这为战胜连年的持续严重干旱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成果和经验,要不断巩固、推广和扩大。

二要抓项目,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工程性水利,项目工作是第一抓手,要集中精力、加快步伐,做好项目谋划、论证、储备、争取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之后,是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最佳时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密切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提高项目的可批性和成功率,尤其是一些重大水利工程,要千方百计挤入国家的盘子。抓好项目工作,提高规划水平是关键,当前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对照中央关于水利建设的最新精神和要求,更加注重科学规划、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处理好防洪除涝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深做细重点项目规划,为争取国家支持奠定基础。

三要抓进度,加强质量监管。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机遇难得,机不可失,必须立足于争、立足于抢,加快推进节奏,加快项目进度。尤其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可能缩短环境评价、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工作周期。在施工进程中,要明确时间节点,兑现时序进度,确保早建成、早运行、早见效。特别是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加固,目标任务和市、县两级的责任非常明确,要逐项确定目标,强化时序进度的检查和调度,每年的目标任 务都不能留尾巴,各地的进展要齐头并进,不拖全省后腿。在强化进度的同时,要始终强化质量第一的原则,全程把好工程标准关、招标采购关、工程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要提高水利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跟踪问效,千方百计把各项水利工程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在质量问题上,关键要强化制度保障,任何一项工程,都要明确施工质量责任主体、质量监管责任主体,确保质量责任可追溯。

三、不断加快资源性水利建设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不仅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而且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必须把保护好、配置好、利用好水资源摆上重要日程。

一要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加快高耗水行业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工业和节水农业。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全省年供水总量控制在360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18立方米,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对照这些目标,要细致做好分解工作,把节水增效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行业、企业和灌区。另一方面,要统筹治水与治污,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除了淮河、巢湖等领域,现在新安江的污染防治也进入国家战略规划,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专门到安徽做了规划前期调研,流域所在地和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规划动态,合理提出我省诉求,让新 7 安江水更清、岸更绿、流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对皖北地区来讲,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污染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必须把地下水污染防控摆上紧要日程,合理开发使用浅层地下水,严禁超采中深层地下水。

二要加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针对我省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现在我省缺水地区对调水工程建设呼声较高,省里对引江济巢、引江济淮等工程已做了多年的前期工作,同时还在积极研究淮水北调等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水工程涉及跨地域水权问题,也涉及生态环境等敏感问题,现在国家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十分慎重,核准非常严格,我们要以科学、积极、务实的态度继续推进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好方案论证和对上协调争取,千方百计满足核准条件。

三要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全省水资源的调查评价,认真算清水帐,掌握全省各地各方面用水需求,特别是根据全省各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完善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水量的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强水源建设,不失时机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高度重视重要湖泊的储水功能建设。现在全国各地都把战略性后备水源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我省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谋划。特别是皖北作为缺水地区,要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沿淮湖泊及相关行蓄洪区的蓄水作用,把综合治理和水源建设更好结合起来。这方面,淮北市已经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大面积的采煤 8 塌陷区变成了一湖清水,既改善了生态,也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战略储备。

四、积极推进民生性水利发展

我省民生性水利发展已取得良好进展,特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列入民生工程后,进展明显加快。下一步,要继续拓展民生水利领域,充分发挥水利造福百姓的功能。

一要确保民安。在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当前要把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全省共有地质灾害点5727个,受威胁人口16.5万人,还有大量没有列入地质灾害点名录的危险区域和潜在危险区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极端性天气影响,我省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73起,其中崩塌60起、滑坡102起、泥石流6起、地面塌陷5起。由于预警和应对及时,成功避险42起重大灾害,避免了690人伤亡。但我们必须看到,避险只是应急措施,让群众远离危险区域才是根本办法。各地要在全面排查地质灾害点和危险区域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地质灾害点上群众的搬迁安置。要统筹做好选址规划和建房指导工作,坚决杜绝从一个险区搬到另一个险区,严格禁止山区切坡建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扩大民利。首先是兴群众饮水之利,加快农村饮水工程从“保障”向“安全”转变。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省 要解决2043万农村居民和172万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108亿元,重点是要逐步提高自来水供应城乡一体化规模,渐进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现在自来水供应最大的问题是,部分水厂供水规模小,入户率低,所收水费不够运行维护支出,造成运行管理困难。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确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好、可持续。打造群众宜居的水生态环境,是民生水利的重大任务。要分类加强水土流失易发区和重灾区的水土保持,完成重点区域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50平方公里。同时,强化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综合防治,扩大湿地资源面积,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最近,我们在皖北调研看到一些地方,注重把城市防洪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水域周边的环境治理和湿地建设,使城市防洪工程成为群众休闲、赏绿的重要去处。我们的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应当借鉴这种理念,既要重视它的坚固性,又要考虑它的生态性。

三要维护民权。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涉及到群众权益的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水,坚决防止侵犯群众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要依法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严格实行统一年产值标准、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和征地补偿准备金制度。要加大大中型水库、水利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同时,把水利改 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涉民水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综合水价改革。

五、全面落实公益性水利要求

水利是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各级政府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主体,必须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方面履职尽责。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加大公共投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加强金融支持等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昨天,省政府又以办公厅文件转发了“水利新十条”措施,包括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对大型灌区和大型泵站项目省级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等方面,省财政投入的力度和配套的份额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比照西部政策县和皖北三市七县等进行重点支持。各级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投放。特别是对公益性中央和省 11 水利建设贷款贴息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贴息力度。为调动各级加强水利投入的积极性,今后省里对市、县水利投入实行奖补政策,多投多奖,少投少补。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引导社会参与。关键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支持水利发展、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加快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的合力。初步测算,今后五年我省水利投资将达到1200亿元,这么大的投入规模仅靠政府投入压力很大,必须做好社会融资的工作。现在,随着水利投入需求增加和社会投资领域放宽,水利行业将会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一个领域,要积极推进地方水利融资平台建设,充分运用政策贷款、财政贴息、收费质押等政策,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各市、县政府要敢闯敢试,强化激励政策的有效供给,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租赁承包、支持企业投资治理城镇段中小河流等多种渠道,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系。有条件的水利企业,要积极推进合并重组,为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打好基础。要合理引导群众参与水利兴修,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补助机制,加大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工投劳。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加强体制创新。要不断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分级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向中小型水利工程延伸。特别是对水利 工程有建无管、用而不护的问题,要善始善终地做好“两费”落实工作,积极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乡镇水利站为中心、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级水管员为补充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各级各类水利工程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水利新十条”已经明确,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牵头的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就是要强化县级统筹农村水利综合规划的责任,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整治、扶贫、以工代赈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打捆实施、集中治理、规模推进,把农民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工程切实抓好,不断缩小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六、着力提高新时期水利工作水平

当前,水利工作的形势在变化,领域在拓宽,要求在提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要提高政策水平。对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这些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把研究政策、吃透政策作为基础本领,着力提高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执行政策的水平。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找出作为的空间,把工作思路理得更清晰一些,13 目标任务定得更明确一些,政策措施出得更扎实一些,不断增强水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提高创新水平。当前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水资源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涉水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水利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首先是要创新观念,突破传统水利的思维局限,强化全局意识和系统思考,强化资源意识和战略思考,以观念创新带动思路创新,以观念跨越推动发展跨越。同时,要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针对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敢于突破,着力攻坚,为科学治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要提高服务水平。水利工作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各级水利部门和相关方面,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目标,不断提升水利服务全局的能力。尤其要突出服务民生这个重点,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期以来,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奋战在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第一线,有着良好的素质和工作作风。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继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同志们,推进安徽水利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安徽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省长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长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这次科技工作会议是在我省“两会”胜利闭幕,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刚才,毅敏厅长对去年的工作作了回顾总结,就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省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科技基础能力不断提升,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了一批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急需的重大科研课题,在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性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平稳发展,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民营企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数量创历史新高,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科技要为我省传统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我省去年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十大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很多项目在我省传统支柱产业振兴中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作用。我们要继续瞄准传统产业链上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打通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技术瓶颈。要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使之产业化,规模化,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二)科技要为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节能减排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在2009年全国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上,我省展出的很多项目受到了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肯定。去年12月,我省还与美国签署了关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合作备忘录和协议书,这说明我省科技在节能减排上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目前,我省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完成“十一五”GDP综合能耗下降22%的目标,关键是要拥有核心技术。要继续加强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我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中推广应用一批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三)科技要为民生提供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要贴近民生,惠及民生。长期以来,我省大量的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迫在眉睫,我们要大力推广应用科学技术进行矿区土地沉陷防治、复垦与生态重建。目前,这些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万亩采煤塌陷地得到复垦,矿区植被覆盖度提高20%-40%,土地生产力提高30%-50%。要积极推动实用技术在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领域的应用。去年我省被确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把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造福百姓。

(四)科技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建设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要围绕现代农业继续实施“主要农作物优种创新工程”、“优势小杂粮产业化创新工程”,特别要加强抗旱品种的选育,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技术。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使用,提高单产水平,增强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要围绕“513”工程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开发,促进其发展壮大,让千万农民分享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

二、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首先要建立分工明确的研发组织机构,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提升自身及产业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太钢集团就是通过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创新体系,每年的研发投入也达到了4个多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又获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相信太钢未来发展会更加强劲。其次,企业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有些企业为了吸引优秀人才进行研发,将研究机构建在太原、北京等地,为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走出一条新路。第三,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就要有更加积极的意愿和信心,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二要加大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主体。要发挥高校和院所知识创造的优势,使他们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比较有效的途径是实现产学研的合作。目前我省产学研合作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如太重集团和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矿机和太原理工大学结成的多维度、互融式战略联盟,产生了重大的技术成果,有效提升了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能力。阳泉市、北京科委、科技厅发起的晋京合作,引进北京的企业和院所,共同建立了五大科技研发平台,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要充分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打造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三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中,要充分发挥科技重大专项的带动作用。组织重大专项的关键,一是要科学选择重大专项课题,二是要高度重视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这方面我省已有成功的例子。我省首台千万吨级大型煤炭基地高效集约化开采成套装备的研发,是到目前为止我省实施过的前所未有、投入最大的项目。我们成功地组织了九个企业和高校,在研发过程中环环紧扣、有条不紊、紧密合作。正是因为组织得力,机制科学,才使项目获得了圆满成功。所以,我们在组织项目时要高度重视机制创新,同时要在规划安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四要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是战略性资源,科技人才资源在人力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是全球争抢的稀缺资源。在我省成功的企业创业、产业成长的背后都有杰出科技人才和人才团队的支撑。我们要重视大力培养青年科研骨干,建设创新型团队。要积极吸引国外、省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切实把科技工作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把科技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要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和科普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要关心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主要以创新为目标的产业规划。当前,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工作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我省实际,超前部署,科学确定主攻方向。目前,我省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基础和技术积累。如电子二所研制的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片制造关键设备铸锭炉,突破了国外在该行业尖端领域的技术垄断;乐百利特公司成为世界首家实现高亮度LED光源量产的企业,其光源已在“嫦娥二号”成功使用,并在为“嫦娥三号”研制新光源;光宇集团进行的LED大功率器件封装、景观照明等产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煤炭产业链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技术项目、太阳能新能源项目等,也已取得重要进展。

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争取更多的国家科技资源布局,加快培育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主导力量。在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生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重大项目前沿基础研究,加快实施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技术,加快专项成果转化步伐,加大对新兴产业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志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我省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引领和支撑。

春节将至,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下载林树森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树森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厅长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这次财税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大会,更是在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回升向好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我们集中传达学习了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对财税工作的重要批示......

    县长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长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长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3月23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水利工作会议,这是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委提出“......

    市长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水利工作会议,是我们在开始实施“十一五”计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深化认识,研究部署全市......

    林树森省长在省文化厅调研时的讲话要点档

    林树森省长在省文化厅调研时的讲话要点 (2007年1月9日) 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定义:文化是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研究。我们现在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

    县长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县长田辉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近年来,中央每年年初发布的1号文件都是三农工作,每次三农工作都有一个侧重点,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侧重点就是水利工作。所以说,2011......

    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拼搏进取 争创一流 推进我县水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XXX局长在社旗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水利工作会议和县委......

    林树森省长在坝陵河大桥通车仪式上的致辞

    林树森省长在坝陵河大桥通车仪式上的致辞 (2009年12月23日)尊敬的石宗源书记、冯正霖副部长,各位来宾、同志们:11月18日,我们一行从水城开车到盘县,沿途二千米高程以上的山地,几乎......

    省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刚才,XX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我省安全生产工作规格最高、参加人数最多的会议,前所未有。尽管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还没有完全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