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招商现状分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7:3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招商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招商现状分析》。

第一篇:食品招商现状分析

食品招商的现状分析

食品业是一个永恒不衰的行业,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食品行业不断被细分,且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小企业要想在大企业的树荫下脱颖而出,求得稳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选择一条新的招商之路,为自身发展打开新的行业局面,获取更多的利益。抢占地盘胜过苦练内功,有效的渠道建设是制胜的必然之道。而随着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络应用的普及,招商引资的工作方式也有了巨大的改进,变化最大的就是开辟了网上招商的途径。

与传统的实体招商相比,网络招商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拿食品行业的每年一度的糖酒会来说,每举办一次糖酒会,所产生的效益是无法衡量的,同时它也在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去发展,但是实体的糖酒会具有时间和地域性的局限,在有所收益的同时,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也是不可忽视的。而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让每个企业都意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从此可以摆脱时间和地域性的局限,不在东跑西跑,只需一台电脑,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而且它的成本低,不用付出过多的精力和经济代价,就可随时查看一切所需要的一流信息,也可轻松被意向客户所关注。随着招商平台的逐渐增加,选择一个专业并且有效的平台,又成为食品业所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国内专业的食品招商信息平台,中国食品招商网以打造一流的食品招商信息平台为己任,为各类食品相关行业提供了网络招商,技术相关合作的信息交流平台,在为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获得了大家一致的赞同和支持!

如上所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想迅速的将自己的产品渗透遍地,只以传统的招商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要利用网络的无地域性,快速便捷等优势,顺应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在摸索中求发展,使传统的招商模式迅速在网络上蔓延,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也必将引领我们开拓食品行业另一篇蓝海商机!

第二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第三篇:食品招商离不开电子商务

食品招商离不开电子商务

传统的招商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各地大规模的糖酒会,主要是以展会的形式出现的!展会是近年来慢慢兴起的新型服务类行业,在国内发展短短二十年不到。目前,各行各业的展会多如牛毛,数不胜数。食品属于快销行业,食品展会相比其他行业的展会发展更是迅猛,现在甚至发展到了“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的频繁程度。

正因为如今展览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全国各地食品展会更是如天上繁星多不胜数,但终究良莠不齐。正因为如此,各食品商家对食品展会望而却步,踌躇不前。

那么追寻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不仅仅要举办糖酒会,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电脑,都懂得上网。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国界限制,可以在网络上浏览我们想要的物品、地点等,是最好最方便地交流商品信息。

在食品招商行业发展中,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第一.利用免费资源,有效寻求目标客户。

作为电子商务平台,招募商家入驻是其运营目的。例如某些电子商务平台为了吸引更动的商家入驻该平台,会提供免费注册成为网站会员,并为该企业建立免费的网络路铺,食品企业应该积极把握这一机会,通过建立红铺,尽可能的将更多的产品发布在平台上,并确保产品以及企业动态的及时更新,以留住更多浏览该企业网站的客户,培养用户关注的习惯。

第二.积极参与网斩杀活动,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电子商务平台为提升流量或者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线上活动以保证网站良性运转的目的。比如线上展会,不仅能够很好的与线下展会形成联动,更为商家铺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此外,某些商务网站还举行周期性行业采购会、行业交流会、大家来采购等活动,食品企业通过参加此类活动,可以增加企业在行业中的曝光率,通过竞标,也让更多的买家熟识你的企业、产品及服务,或许订单随后就到。

想要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要有良好的产品质量之外,还应该有很好宣传方式,让企业的产品众所周知。比如呢,中国食品招商网就是专业的食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天天都是糖酒会!

第四篇: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发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在此次民调涉及的124个国家当中,中国人的幸福度排名第92位; 88%接收调查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远离“美满幸福”的标准,其中生活成本和房价上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物价、房价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关注的十大热门话题前三位。如果说物价、房价只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价格表现,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

关键词:食品 安全 添加剂 绿色食品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体现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这种担保是无须说明也不能附加条件的。所谓“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关注应该高于其他商品。从过往的案例查处和实际了解来看,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是进入一个多发期,这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与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在缺乏有效对冲和缓和机制的情况下,矛盾在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镁光灯下被放大,从而引起了民众对食品安全巨大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我们有必要把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按照引致食品污染的不同诱因和解决方式的差异,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四类。

第一类是因为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大体上属于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11.60-2.93% 股吧 研报]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我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众多的食品供应商具备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于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难以符合安全标准。调查显示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平均达到20%左右。

第二类是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出栏时间缩短至2.5〜4个月,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此类案件数量的持续上升,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类是因为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我们把这一类原因统称为技术问题。随着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关于应用风险和食品安全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更谈不上对食品进行普检。而国外的食品安全案例主要集中在这一类,新的动植物病菌在造成实际负面影响之前往往很难被检测发现,以美国为例,食源性疾病每年导致7600万人生病,325000人住院治疗,5000人死亡,其中已知的食源性疾病超过250种,绝大多数是各种细菌、病毒与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疾病。

第四类是因为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从理论以及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实践看,食品安全监管无疑趋向于专业化、公正性和独立性。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最后进一步形成监管变革的动力机制。近三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二、食品安全频发原因

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言,危害不仅仅局限在受害的消费者,而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从而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却没有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即出现了市场失灵。

第一个负外部性在于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60万吨。国产乳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在事件发生后,进口奶粉一年之内数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以上,国内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二个负外部性在于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这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数据,2010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万户次,共查处13万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但官方公布的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6%,官方和民众的反应落差就此形成。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三、食品安全产生原因:政府监管的着力点和缺陷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由乱到治的过程,最重要也是责无旁贷的力量来自于政府监管。从保障经济秩序和民众健康的角度出发,政府对于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诱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针对前文提述的第一类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监管重心主要在于细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环境要求,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兼并重组和产生升级,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监督,在注重保持中小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基础上实施适当的行业准入等。总的来说,就是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对于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改变食品质量造成第二类食品安全事件的问题,监管思路是“明晰规则,严明法治”。即尽量明确食物中允许投放的添加剂含量,对于暂时无法判断化学特性及对人体危害程度的非食用物质,设定最大允许的残留标准;其次强化食品标签的标准化制度,特别是对于添加剂含量和实际不符的食品要纳入召回范畴;最后是明确食品标准的制定机构和授权机制,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造成了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规制盲区。

对于检测监督力量不足导致的第三类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保证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不断检讨检测项目的完备性并把结果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第三加强食品检测的频率,建立向重点经营单位派驻检测员制度并实施交叉轮岗,这些相对成熟的机制在美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有效的。

对于政府监管而言,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应该改善的地方就是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执法,这是应对第四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2009年6月1日,中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从立法角度奠定了现代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基础,并确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框架。尽管现行的《食品安全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配套法规和综合协调制度,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分工优化和协调配合还需要时间检验和调整,但毕竟我们在立法方面已经确立了基本的法制框架。但显然这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步,对于食品产业链上众多利益掺杂的警惕使我们对于严明的执法更加期待。

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措施

鉴于国家立法层面已经出台了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基本大法,并致力于在此框架范围内进行监管体系和法律细则的完善,我们将重 点围绕制度建设的弱项进行阐述。1.强化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督结果的定期公开制度。对于不同区域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灵活选择适用区域和人群,通过公开的渠道向大众公布。例如,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在1976年11月创办了一本面向大众的杂志《选择》,该杂志不接受任何商业广告,内容主要是专业的检测报告,所有的检测结果均为工作人员从市场上自购的商品,不允许由企业提供获得,企业在测试完成之前绝对不会得到产品即将进行测试的通知,如果采购人员和检测人员向所测试产品的企业泄露了相关资料或者接受馈赠,将触犯相关法律,并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2.在各部门综合协调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监管的专业化。2010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初步建立了由国务院、地方政府、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层群众组织、新闻媒体等组成的复合型、立体型监管体系。这个监管框架与美国由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综合协调,多部门具体负责的综合性监管体系比较类似,不同的是,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事实上是独立的监管主体,农业部负责动植物检疫,环境保护署负责监测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各部门之间使用备忘录作为协调机制。相比之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涉及了质监局、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管理总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应该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适度专业化,并完善地方政府综合协调机制。

3.强化执法检查,提倡制度刚性化。对于执法部门的监督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安全,应逐步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对食品安全的自检、抽检记录都有据可查。我国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有违法行为无须造成后果也可以定罪,是希望增加违法成本和震慑犯罪,但执法机关对于具体认定和执行尺度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为了对执法部门形成有效制衡,客观上需要强化执法检查,严厉追究执法机关不作为和徇私舞弊的责任。

4.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公众参与和消费者保护机制。公众参与程度的差别,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最大的不同。我国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通常会求助于消协。但各地的消协都挂靠在工商行政部门内部,由同级工商部门主管,削弱了消协作为法定职能非政府机构的独立性,难以协调物价、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诸多部门的关系,也限制了其社会公信力的发挥。而国外的消费者维权组织不仅数量众多,甚至通过自身力量推动了国会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改革。在香港,消委会的委员由行政长官亲自任命,并在媒体公布,任期两年,其运作保持高度透明,可让公众问责,独立处理来自消费者的投诉和其他各种事务,处理结果不需要向政府通告,对经营不当、屡教不改的商家,消委会会公开商家的名字。总结国外消费者保护的经验,我们认为只有广泛激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权,充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切实维护受害消费者的权利,食品安全问题才不会在朗朗青天之下遁于无形,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身试法。

第五篇:有机食品现状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有机产品发展现状

1、美国有机产品市场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有机产品的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据测算,2002年美国有机农产品零售额达到110—130亿美元,不仅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而且种类增加,销售途径也变得多种多样。有机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其他如有机葡萄酒、糖浆、有机番茄酱、食用油、麦片、冷冻蔬菜和速冻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也很快。

美国在1992年成立了国家有机标准委员会,以协助美农业部制定全国各种有机产品的标准。2000年12月20日,美国农业部宣布将执行新的有机产品鉴定标准。新标准在有机牲畜的饲养方式、有机产品的标识、有机产品的生产及制作方法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同时,经由美农业部评估和审核,至1998年已批准建立了48个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的工作包括考察农场耕地与加工设施,定期检测土壤和水等等。

美国有机产品多数在国内销售,约5—7%销往国外。同时,美国也是有机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其消费的所有蔬菜和水果中,25—40%来源于进口,是发展中国家有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美国进口产品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墨西哥,主要是美国不能生产的热带作物、反季节作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特优产品如少数民族产品等。

2、欧盟有机产品市场状况

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最大的有机产品消费市场之一。2001年初,欧盟有13万农场主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播种面积370万公顷,约占全欧洲耕地面积的2%。2001年欧盟有机产品和饮料销售值为120亿美元。预计今后几年,欧盟各主要市场有机产品在食品销售总值中所占比重将从1%增至5—10%。

德国在有机产品消费总量上占据欧盟头把交椅,占欧盟有机产品销售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德国有有机产品商店1700多家,出售1000多种有机和天然食品。英国的市场大约相当于德国的一半,法国和意大利紧随其后。法国的巴黎地区,有机农产品的“青空市场”有12家,特别是自疯牛病、口蹄疫发生后,有机产品需求量同比上升了60%,最大的超市公司“家乐福”设立有机产品专柜,有机产品免收进店费,有机产品摆货品种已达几百种。但是,按人均值计算,瑞士人均有机产品购买量是近邻德国人均购买量的两倍多,是当今世界有机产品消费的领先者。

欧盟国家国内市场的主要供货者为国内生产商,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都是有机产品的出口国,其出口大于进口;而德国、英国和丹麦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进口需求很大,其中英国有机产品销售值中60-70%依赖进口,德国约为50%。阿根廷是欧盟有机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其进口量占欧洲进口总量的70%以上。

3、日本有机产品市场

20世纪60—70年代,为保护受到污染的农业环境,日本民间自发组织了自然农法国际基金会、大地保护会、日本有机农业协会等,生产并提供社会“无公害、清洁、有益健康”的自然食品和有机产品。1993年4月,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式实施有机农产品标准,同年7月,又提出日本农业法修正案(JAS),经国会通过后正式实施。

1995年以后,日本的有机产品市场规模急剧扩大,1996年其销售额为1945亿日元,1999年为3000日元,2000年已达3500亿日元,有机产品的年增长率达10%以上。目前,日本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占全国农产总数的30%以上,提供的有机产品增加到130多种,其中有40多种出口到欧美国家。

日本主要销售的有机产品有大豆加工品(酱、酱油、纳豆)、冷冻蔬菜、果汁制

品、食用植物油、茶、咖啡类、调料、大米等。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制“无农药茶”,现在日本的许多茶店都设有“有机茶”或“无农药茶”专柜,价格远高于一般茶叶。日本有机产品主要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品种大多是新鲜水果和蔬菜。

4、其它国家的有机产品市场

由于有机产品一般较常规食品价格高20—30%,有的高出50%或更高,有机产品的国际贸易也日趋活跃,向这些国家出口有机产品已成为具有较高效益的新领域。以色列有机产品的出口量已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2-3%,主要出口新鲜水果如柑橘、瓜类和早季蔬菜。其它如土耳其的无花果、坚果和干果,摩洛哥的橘子,西印度群岛和加勒比群岛的香蕉和印度的茶叶。澳大利亚具有1050万公顷的有机土地面积,是全球面积最大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国,但其国内市场狭小,大部分有机农产品出口到国外,特别是水果如苹果等。新西兰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有机生产国,是新鲜水果、蔬菜、蜂蜜和肉类的主要出口国。2003年,澳洲有机产品零售额在7.5—10亿美元之间。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有机产品生产和开发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势头很猛。如南美洲的巴西、智利、秘鲁,亚洲的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非洲的肯尼亚、毛里求斯等国家。这些国家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传统农业技术,生产了大量绿色农产品,带来许多外汇收入,也成为消除贫困的一项很有效措施。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经济转型国家如捷克、匈牙利、波兰,有机农业生产正逐步增加,有机产品市场也在逐步形成。

有机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1、有机产品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食品中,约有1—3%是属于有机产品,尽管目前在整个食品行业中的份额不大,但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机产品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1)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增强,促进有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一项跨国民意测验表明,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转基因、饮食结构和健康问题日益关注,85%的工业化国家公民在选择食品时首选有机产品。特别是如水果和蔬菜、婴幼儿食品、加工产品的原料(粮食类)、奶制品等,将占据较高的有机产品市场份额。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在全球上市的主要农产品中将有1/3的农产品是用有机耕作方式生产出来的。

据国际贸易中心预测,在2000——2004年的5年中,欧盟、美国及日本的有机产品销售年均增长率大致在25—30%。全球2003年的有机产品零售额约达230~250亿美元,2005年将达到290~310亿美元。预计在今后10年内,有机产品的销售值将占世界食品销售总值的10%,全球有机产品市场销售额将从目前的25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

(2)庞大的中产阶层是有机产品消费的基本群体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有机产品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产阶级成为有机产品消费的基本群体。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有机产品,如方便食品、冷冻食品、糖果类等需求将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追求高质量和健康食品的中产阶级和中上层人士带动的。目前处于25——4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将是购买有机产品的主力军。这些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收入不菲,喜欢口味好、品质优良、安全可靠的生态健康食品,有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因此,尽管有机产品的价格比传统的食品高出许多,但市场销售额仍将会不断上升。

(3)各国政府采取的积极扶植政策是有机产品发展的催化剂

目前,FAO(联合国粮油组织)把有机农业看作是提高食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可实践的途径,将有机农业列为16项多学科行动重点领域之一。不少国家从农村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加大对有机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鼓励政策,加大投资,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很多国家还利用WTO绿箱政策对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实行补贴。同时,有机标识日趋统一并易于识别,有机生产的法律法规也进一步完善,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2、有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销售途径多元化

消费者对有机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全球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市场机遇。目前国际市场上有机产品除了主要的粮食、蔬菜、油料、肉类、奶制品、蛋类、咖啡、茶叶、调味品等外,各相关部门在不断调整结构,改进包装,开发新的有机产品种类。例如,维生素生产和食品配料对有机中草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有机中草药,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其市场扩张速度很快;因为公众对有机棉加工的衣服、被褥和其他制品需求看涨,有机棉花的市场也在扩大;与此类似,用有机方法生产的花卉及其他非食品类产品的市场也具有潜力。由于有机产品的安全性与优良品质,有机产品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在刺激生产的同时也刺激了销售。一批著名的大食品商如麦当劳、雀巢等已进入有机产品行业,正雄心勃勃地进行有机产品的营销开发,试图抢占国际有机产品市场;各类超市和大型连锁零售业等主流销售渠道也涉足有机产品销售,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有机产品市场的快速增长。

3、有机产品国际贸易将继续保持不平衡

由于有机产品价格较贵,目前的主要消费市场仍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未来若干年中,发达国家将继续主导有机产品市场。与此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低,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农业生产采用自然的、生态的方法较多,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那些不在欧洲或北美生产的有机产品如咖啡、茶叶、可可、香料、热带水果、柑桔、蔬菜等,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由此可见,有机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不平衡将长期存在。发展中国家在向欧美日市场出口有机产品的同时,也开始发展国内市场,并将国内市场作为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的动力和归宿。专家预测,中国(包括港澳台)将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国际第四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

中国发展有机产业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1、我国具备良好的发展有机产品的条件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大国,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间作轮作、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正是有机农业的精髓。另外,我国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地域优势明显。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如一些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或发达农业地区,有机肥应用较广,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化学农药也很少使用,这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再者,随着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和健康概念的日益普及,土鸡、土鸡蛋、无抗奶、野生鱼、野菜和生态餐饮等一些准有机的生态产品,已经成为市场新宠,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这也为有机产品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我国政府推行的“无公害行动计划”以及绿色食品认证,使食品安全概念深入人心,这也为有机产品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有机产品认证认可管理机构,授权设立了多家国家级认证组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中央政府认证、认可主管机构,并授权设立了多家国家级有机认证机构。如隶属于农业部的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中心,隶属于国家环保总局的国环有机产品发展中心,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有机茶认证中心,以及国家级独

立认证机构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等。国家质检总局于2005年4月1日,发布实施了我国有机产品(GB/T19630-2005)生产加工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标识,并与许多国家签署了互认可协议,使我国有机产业发展步入规范化轨道。

2、发展有机产业,为解决我国严峻的环境和食品污染问题提供一条出路

现代农业所带来农作物产量的增长,很大程度是化肥与农药大量使用的结果。有资料报道,二战以来,英国农田化肥使用量增长了6倍。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保证农作物有好的收成,任意加大化肥和农药用量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样做的后果导致土壤中有机物耗竭,生物性物质含量严重萎缩,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为下降。流出农田的水体中含有有毒物质,有时甚至使鱼虾、微生物死亡,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目前大量使用的农药多由有机化合物组成,有机磷、有机氮等残留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不能全部排出,在体内积存会造成慢性中毒,导致多种病害发生。专家认为,农药、化肥等残留物是当今人类癌症及各种罕见病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向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有计划地扩大有机土地耕种面积,可以部分解决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问题,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确保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3、发展有机产业是我国摆脱农产品出口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中国农产品由于质量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阻,农业贸易形势严峻。发展有机农业,不仅可以解决环境和食品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我国摆脱农产品出口困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国有机产品的发展在国际市场有十分巨大的潜力,国际上对我国有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干果类、蜂蜜,绿色药品(如中草药、生物药品),绿色纺织品(如丝绸、棉花等)等都颇受国际市场欢迎。我国有机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快速增长。1997年出口额为7000万美元,2001年增加到4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幅达55%,但现阶段我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

4、发展有机产业,增加农户收入,提高企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从事有机产品生产,人工投入多,一般要比普通产品生产多花10—30%的人工,是一种劳动力集约型的产业,这是构成其价格偏高的主要因素。有机农业生产可省去农药和化肥的支出,生产资金投入较低。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可满足有机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特别是一些生态环境优越的边远山区,农药、化肥使用少,污染轻,这些地区更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由于有机产业不仅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一种国际化的产业。有机产品是由国外发达国家首先倡导和流行的概念,已经得到国际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是一个朝阳产业。因此,对多数从事农产品或食品加工生产和国际贸易的企业,应利用有机产业发展的机会,抓住市场机遇,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国际化特点明显

有机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中国有机产业发展也不例外,从产业发展之初,即表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点。目前,中国从事有机产品生产或加工的企业,多是从事出口生产或是由合资或独资企业,产品直接或间接销往国际或国内高端市场,这类企业约占获证企业的50%左右。另一类是国内的一些具有旺盛生命力或知名度的企业,或地方领导思想意识超前的基地,也建立有机产品生产或加工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或国际市场。

(2)规模小,处于探索阶段

由于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或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补贴和鼓励政策,因此,多数基地或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生产量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这也限制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3)发展势头良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有机产业基地

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到2004年底,国内约有400家企业或基地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预计到2005年底,获证企业将达到上千家。越来越多的国际有机产业公司,已经瞄准中国市场,进行有机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专家预测,中国以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优势,将成为国际重要的有机产业生产加工基地。

(4)中国市场将成为国际第四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

中国将成为继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国际第四大有机产品消费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形成。这个阶层收入高,文化素质高,健康意识强,有较强的健康消费理念。他门将成为有机产品的中坚消费阶层,推动有机产业发展。目前,从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大中城市大型超市中开设的有机专柜所呈现的良好销售局面就可见一斑。

下载食品招商现状分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招商现状分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旅游景区招商现状分析及实战技巧[★]

    国内旅游景区招商现状分析及实战技巧 作者:王晓华 伴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各地政府对旅游产业重视度的日益提高,国内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旅游项......

    食品门户网站招商计划书

    食品网招商计划书 一 项目定位 1、宣传口号 留住健康 鲜亮生活 2、食品网的基本情况 食品网以保鲜市场的供应求购为主,为行业人士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行业数据动态、行业技......

    食品工业园招商手册构想

    食品工业园招商手册构想引子大农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河南又是一个农业大省而新郑又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大工业 :大市场国家政策对农林牧副鱼的支持引进产业链管理和创新模......

    食品2012第一季度招商工作计划

    食品2012第一季度招商工作计划 一招商工作目标 完成休闲食品在宜昌地区市场网络建立,终端市场上货率达到85%,市场规范化操作建设,业务系统的规范通畅。 二招商工作计划 1制定工......

    临沂市食品产业招商简介

    食品产业招商简介 临沂市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66家,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44家,肉类食品加工企业71家,饮品制造业48家。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89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4亿元,分别占......

    食品的市场招商方式

    食品的市场招商方式 大料 招商其实是会议营销的一种方式:如何把握招商时机,掌控招商现场的气氛,达到宣扬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大部分经销商签约、回款的目的。大料觉得必须......

    食品分析

    09包装工程韩永辉05號题目:食品分析在食品包装专业学习和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支柱性课程。它要求......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