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基本经验的理论总结
中国共产党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基本经验的理论总结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坚持巩固群众基础,坚持加强党内民主,坚持培育优良党风,形成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 建党90周年 党的建设科学化 理论总结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身也实现了历史方位的三大转变。建党90年的历史,就是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科学理论指导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思想基础
对于任何一个政党来说,如果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就不可能形成共同的政治理念。列宁曾经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1]。党的建设科学化,首先是指导思想的科学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此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使党的建设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不断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善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立党、兴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并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取得执政地位后,我们党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不断加强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党还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把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适时的集中性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在之后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执政地位后,我们党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巩固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整党、整风运动和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但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受到“左”的思潮和党内民主制度不完善的影响,党内不同意见之争被错误地政治化,最终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给予了科学评价,指出必须“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2],要求警惕和反对思想理论方面的错误倾向,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引向了正确轨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以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工程,在全党先后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思想理论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巨大成效,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保证。
二、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在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是我们党的治党治国之道,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奥秘之所在。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创新进取的思想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承继了这种创新精神,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教条主义进行斗争,拒绝僵化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一种创新的思维,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对时代、国情、世界政治经济走向以及种种主观条件所作的科学把握,对民族生存发展问题进行重新定位,为民族复兴找到了出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理论,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使这种改革创新精神又一次迸发出来,中国共产党人打破了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传统僵化认识,创造性地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战略,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创新精神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弘扬。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新的党建思想,把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9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既要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又要善于用创新的思路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途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发展,实践上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坚持巩固群众基础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力量源泉
建党90周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始终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动力。
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人民群众的解放作为任务和目标,使党的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活动,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在革命时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和支持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4]这一重要观点,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它看做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和执政之本。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体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时代特征,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善于团结和依靠群众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首先,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群众基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3](P129)。从革命时期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5]的著名论断,发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再到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群众需求的变化为出发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人民群众的支持推动着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向前发展。其次,人民群众的监督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科学保证。党的建设是否实现科学化,要接受人民群众的评价和监督。我们党历来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的建设的监督功能,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纪律,并积极接纳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监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接受了来自无党派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会议,有效行使了监督权,更好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指出了党内存在的问题,对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坚持加强党内民主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体现
党内民主,就是全体党员享有的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制度安排。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就是强化和保障党员在党内的政治权利,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坚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体现。
1937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6]。建国前夕,在他与黄炎培老先生著名的“窑中对”的谈话中,提出了跳出政权更替周期率的根本途径,即实行民主,“让人人起来监督政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党内民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P168)的著名论断,指出,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是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要坚持和健全集体领导制度、防止权力过分集中。进入新时期,我们党进一步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关于党内民主发展的正确思想,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的理论、实践和制度的创新,使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内民主建设。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并将党内民主提到保证各个时期历史任务顺利完成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推动。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制和集中的关系,并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6](P529)。在延安整风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党确立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实现了党内民主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党内民主建设的加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建立常任代表制度的设想,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但是,自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党内民主生活开始出现混乱,家长制、个人崇拜、“一言堂”现象逐渐滋长,制约了毛泽东党内民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们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作了科学阐释,并重新开始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重点,以恢复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关键来开展党内民主建设,使党内政治生活逐步实现正常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我们党围绕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这个主题,加大了党内选举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健全和完善党员民主权利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推进和创新,实现了党的坚强和团结。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在党内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以党内民主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五、坚持培育优良党风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有效保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整体,切实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初步奠定了党的作风建设基础,形成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开展批评等优良作风的基本思想。抗战时期,我们党开展延安整风,使得党的优良作风逐步形成。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著名的“三大作风”,并将其作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解放战争时期,“两个务必”作为执政党作风建设理论提出,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个别党员干部出现丧失党性原则的现象,我们党开展了大规模的“三反”、“五反”运动,进行了执政党党风建设的初步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作风建设进入了恢复和发展时期。我们党在总结执政条件下的作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党的作风进行了全面整顿,重点纠正党内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不良风气,开创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局面。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年初,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全面系统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要求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7]。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强调要加强党风党纪教育,改进学风和文风,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我党作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的学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工作作风;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的领导作风;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的生活作风。这些优良作风的形成,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党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了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4.[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4]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4-3-1.[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9.[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8.[7]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07-01-09.[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
第二篇: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堂堂正正才是真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二年,如果问三十二年对中国社会稳定,上至国家、企业、下至职工群众,对国家、企业发展构成威胁的现实、最危险的一个因素是什么?是腐败!反观近年来某些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之所以不受欢迎,有的甚至被唾弃,并非他们没有干工作、工作没成绩、而是不干净。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国家发展目标。保持清廉本色是基础、是根本、是最起码的原则,当然在金钱、权利、形形色色的诱惑下许多人迷失正确的方向,有的人“一朝权在手、便把私利谋”庸俗处事。可见手中的某种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谋利益,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堂堂正正做人,就要牢记权利从何来、让自己保持清醒、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因此反腐倡廉工作在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下,必须建立完善惩防体系,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做好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树立思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推进企业政务、党务公开,健全企业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财、管物。以维护企业及广大职工权益为重点,围绕
国家政策、企业制度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企业及
职工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及损害企业利益的案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堂堂正正为企业做事。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进企业内部管理。使其企业的到长远的发展靠什么?靠制度、靠落实。如果没有好的制度来约束,听之任之,或企业有好的制度却落实的不好,同样会被少数人利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这样企业就得不到长远的发展。企业纪检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不给少数人可乘之机会,同时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胡锦涛主席在中纪委会议提出的“诚心诚意接受群众的监督”就是让我们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使自己的眼光放远一点,不以个人感情、利益对待工作。
树立企业的“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到权为企业服务、情系职工群众,改掉以往工作上不良习惯,不做两面人、上班下班一个样、说的做的一个样。只有认认真真、堂堂正正的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在改革的新征程上前行。
构建企业和谐,纠正企业中存在的歪风邪气,办事要讲原则、讲道理,解决好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充满活力、朝气、和谐。通过抓具体、促深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对于本单位、本部门的重点岗位,强调领导干部及纪检部门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执着精神。对于涉
及人、财、物等重点岗位加强监督,要发扬“钉子”精神,敢于碰硬锲而不舍,对损害公司利益的违纪行为,要有雷利风行、不讲人情,抓住不放一查到底的精神。同时加强跟踪及监督检查,问题只有处理及时、处理有效,才能使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成效。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的思想道德防线。防腐倡廉教育要以党员干部及重要岗位的人员为重点,要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进行思想、信念、道德、党纪、国法、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与管理、自律、他律相结和,督促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
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强大合力,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企业的宣传总体部署,完善教育制度,健全工作方法,纪检检查、组织人事、宣传思想等部门要做好经常性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掌握反腐倡廉宣传的主动权,大力宣传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的形式和决心。大力宣传各条战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同时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
完善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制度,制定和完善对损害职工群众利益行为的追究办法。探索和完善辞职、辞退、免职、任职限制等有关规定。建立企业资产的信息监察体系。健全采购制度,完善管理职责与执行职责的管理体系。
只有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加强对反腐倡廉法制建设的领导,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反腐败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反腐工作的实际,制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决策相统一,制度建设进程与反腐倡廉进程相适应,制度建设进程与从政道德建设相结合,企业制度与国家法制建设相协调。把反腐倡廉制度的贯彻执行作为大事来抓,促使广大职工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更好地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约束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对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定期督促检查,加强责任追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纪委,要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所处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与新形式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腐败现象在一些单位、部门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式还比较严峻。单位和部门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发生,弄需作假、铺张浪费现象突出;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从实践看,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我们即要增强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感,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长期作战思想,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抓好预防腐败体系主要任务和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出周密部署,按照权责分明的原则,落实责任分明的原则,明确工
作规范,建立保证机制,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为全面推进企业改革、改制提供重要的保证。总之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只要“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能使我们企业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
核岛二队
刘成义
第三篇:推进乡镇党委科学化建设
推进教育科学化建设,推广文建明工作法
时间: 2011.12.5
地点; 多媒体教室
主讲:严红昌
主题: 推进教育科学化建设,推广文建明工作法
一、文建明同志简介
文建明同志是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1981 年参加工作,先后在8 个乡镇工作,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16 年。2005 年被确诊为肝癌,先后做了19 次手术,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奋斗在基层工作第一线。文建明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一个共产党员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崇高品质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衷心拥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营山的焦裕禄”。
二、文建明工作法的主要内容
文建明工作法简称乡镇党委“三二”工作法,“三”即“三制”、“三定”、“三教育”,“二”即“两下”、“两集中”。
(一)“三制”的主要内容
“三制”是指根据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把乡镇工作分为三类,实行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
集中制。
1.业务工作常抓制。对乡镇业务工作,根据乡镇干部各自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分工,建立推进工作的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确保乡镇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2.中心工作分组制。对乡镇中心工作,根据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组建若干个工作小组,分别由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建立推进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实行分组联村包片,确保乡镇中心工作领导抓、重点抓。
3.应急工作集中制。对乡镇应急工作,年初制定工作预案,组建应急工作小组和应急队伍,建立应急工作预警和全员动员机制,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能迅速行动,确保乡镇应急工作快捷、高效。
(二)“三定”的主要内容
“三定”是指根据乡镇党委政府承担的职责任务务,按照现有领导和工作力量量,实行定岗、定员、定酬。
1.定岗。统筹乡镇人、财、物,整合乡镇所有人员和机构,组建“两办四中心”,即党政综合办、督查考核办和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财务结算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政策法规服务中心。根据“两办四中心”设置,确定相应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具体职责。
2.定员。每年初,根据“两办四中心”确定全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以外的所有乡镇干部,按照“双向选聘、择优选任、人岗相适”原则,采取“个人申报、竞岗演讲、双向选择、党委审定"的程序,公开竞争1 个或多个工作岗位。
3.定酬。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上岗人员的报酬一律采取“工资+生活津补贴+工作绩效补助”模式计发。其中,工作绩效补助包含业务工作、中心工作、应急工作三部分。对业务工作按照定时定点签到考勤计发补助;对中心工作按照完成进度效果积分计发补助;对应急工作根据任务轻重、工作态度、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三)“三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教育”是指围绕强化乡镇管理和任务落实,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分类教育,实施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众“十好”教育。
1.对党员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乡镇党委班子成员采取集中授课与流动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对乡镇全体党员上一次党课。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党性分析。每年底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并根据党员平时表现和民主测评结果,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
2.对干部开展经常性的爱民教育。每月通过召开干群恳谈会等方式,对镇、村(社区)干部开展亲民、爱民、为民教育。每半年开展一次“点评会”,对镇、村(社区)干部开展领导点评和干部互评。每年底开展一次群众评议,镇、村(社区)干部要“双向述职”接受满意度测评。根据干部平时表现和满意度测评结果,评选表彰一批爱民干部。
3.对群众开展经常性的的“十好”教育。对群众每月开展一次形势教育、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每半年开展一次感恩教育。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类制定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十好标准”,按照个人申报、群众评选、评委审查、党委政府表彰的程序,在每年底公开评选表彰一批“十好家庭”、“十好文明户”、“十好文明店铺”、“十好文明企业”。
(四)“两下”的主要内容
“两下”是指围绕推进工作,引导干部眼睛向下、改进作风风,实行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
1.下访寻问题。建立健全信访接待日、领导接待日、逢场天开门接访、约访恳谈等制度。每月集中3-5 天,组织乡镇、村(社区)干部进村入户,寻找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分类梳理建立台账,由村(社区)、乡镇每月定期开会研究,逐级联动解决。乡镇(街道)党委要定期组织对下访问题解决效果进行回访评价,对未办结和解决效果不佳的责令限期整改,群众不满意台帐不销号。
2.下村解难题。一是建立干部联片包村制度,每周集中2-3 天时间,各包村干部深入村组,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影响
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二是建立民事代办制度,按照“受理、代办、回复”的程序,村(社区)干部兼任代办员,轮流坐班代办民事。三是建立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开通“110”服务热线,将联村、包片的乡镇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的联系电话全部印发到每家每户,群众有急事难事,做到“电话一打,干部到家”。
(五)“两集中”的主要内容
“两集中”是指围绕方便群众办事、帮助群众理财,实行集中服务、集中理财。
1.集中服务。政务服务推行集中办公,在乡镇设立政务集中办事大厅和村务集中办事点。逢场天,村(社区)干部轮流到镇上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非逢场天,村(社区)干部在村上代办民事。
2.集中理财。在乡镇设立财务统管结算中心,取消村(社区)会计,只设报账员,实行收支分线、村财镇管、财务统管。对乡镇各部门、各村组的所有账目实行分类管理,财务直接核算到村组、到项目、到农户。每月通过电视、广播、政务公开栏公示等形式,向群众公布账目。
第四篇: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大任务。这对于我们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野和方法,研究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深层次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简言之,就是反腐倡廉建设走上科学化轨道的状态与过程,它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努力使反腐倡廉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达到有效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目的。
一、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应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客观要求。腐败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遇到的一大难题。它像恶性毒瘤一样侵害着各个国家、各种社会制度的政权肌体,并如同“灰色瘟疫”渗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震撼和动摇了一些国家的社会根基。腐败不除,国无宁日,民不安生。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腐败思想文化对我们党员干部的侵蚀也不断呈现加剧趋势,表现出政治目的强、侵蚀渠道多、功利色彩浓、腐蚀程度深等特点,只要稍一动心,就有可能乱了阵脚,陷了进去,一步步走向深渊。由于权力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少数人有权却没有钱,多数人有钱却没有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会诱发权力与金钱、政治与经济的交换,从“远华走私案”到最近曝出的“文强受贿案”,让我们看到腐败让一批批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落马,使我国在不科学的制度体制下出现了多年来的腐败易发多发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面临着严峻执政考验。反腐倡廉、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有效地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应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会提出:“全党既要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又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激励斗志、坚定决心,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前进。
二、推进反腐倡廉社会制度科学化,加强反腐倡廉理论创新 面对腐败易发多发态势,中央对发生腐败的不科学社会制度非常重视,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也就是要将不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为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科学化。这种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科学化,是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腐败发生的。因为,腐败的实质是权力与金钱、政治与经济的交换,它必须以政治与经济的所有制不同为基础。而社会制度的科学化则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政治与经济的所有制同一。在这种同一所有制内部,是不可能发生商品交换的,一个人既有钱又有权,就不可能用自己的钱去换自己的权,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我们要防治权力与金钱、政治与经济的交换,从根本上降低腐败易发多发态势,就必须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将不科学的社会制度变更为科学的社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科学化。
反腐倡廉必须依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要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积极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开拓新思路,提出新举措,积累新经
验,深入推动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逐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为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创造条件,其关键是制度设计和安排的合理性,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化水平。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行动,才能在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头脑清醒,行动科学正确。实践如果失去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就会迷失方向。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首要的标志和首要的任务就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要按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配套体系”的要求,不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为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须按照“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的方法,切实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三、坚持教育为先,筑牢抵御腐败防线
腐败的产生,首先在于精神的堕落。列宁曾经指出:“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可见,思想教育对于抑制腐败起到基础性作用,构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道德防线,发挥思想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至关重要。相反,忽视思想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地位和作用,放松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就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我们要坚持虚功实做,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整合宣传教育资源,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注意运用正反典型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诫勉教育,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培训计划,增加廉政教育内容。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活动,引导、影响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当然,思想教育并不是万能的,预防和惩治腐败, 还需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落实是目的。
四、认真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很重要,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更为重要。胡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作为新时期新阶段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其执行程度直接影响着党纪党规的权威,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道虽迩,不行不至。”没有执行,就没有结果。制度执行力和制度在一个“共同体”中发挥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要贯彻落实好反腐倡廉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要树立与提高制度执行力相适应的理念
邓小平同志曾讲,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对推动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保证党的制度得到贯彻执行,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深刻把握制度所蕴含的先进理念和目标追求,以认识上的“共鸣”,促进行动上的践行。
首先,要有制度先行的理念。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制度、讲制度、用制度武装自已的头脑,做到廉洁从政、科学从政。
要有按制度用权的理念,领导干部最容易树立权威的是秉公用权,最容易失去威信的是用权不公。这些年,有些党员领导干部把经济效益运用到权力行使当中,不按规矩行使,不仅影响制度的效能发挥,而且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声誉。只有建立起用制度管权、按制
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党员干部才能正确行使权力,忠实履行职责。
要有用制度预防的理念。制定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抓预防必须有章可循,依法惩戒,才能彰显制度的“刚性”。“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对党的法规制度,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模范地遵规守纪,少犯或不犯错误;只有潜心钻研,才能明辨是非,达到早知早防,未雨绸缪;只有坚持惩防并举,才能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严守规矩,坚守底线。
(2)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决于制度的制定,更取决于制度的执行。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只有以“先于”、“高于”、“严于”一般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形成榜样和示范,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才有资格教育别人,有底气监督别人,有胆量处罚别人,有能力带好队伍。只有自觉以廉政准则为“镜子”,经常对照查找不足,及时“打扫”和“洗涤”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真正做到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3)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大力弘扬务真求实的作风 坚持务真求实,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实践品质,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严守制度的重要前提,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务真求实的作风,一丝不苟地落实制度,紧紧围绕制度内容,盯住制度落实薄弱环节,扎扎实实抓好落实,要突出制度的“刚性”标准。
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多少阻力,都要锲而不舍、严抓细抠、务求实效。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善于研究和探索制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制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客观实际,认真研究探索易于制度落实的“管用”办法,促进制度在实践中发挥最佳效能;另一方面,要拓展思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建立相应配套措施,确保制度真正行得通、推得开、用得好。要坚决纠正在落实制度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坚决维护制度的约束力和公信力。同时,坚持把落实制度的成效,作为衡量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党性原则和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纳入班子和干部考评、融入干部任用和评先选优等工作当中,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五、建立科学、严密、有效的反腐倡廉体系,健全反腐倡廉机制。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第一、以落实科学发展为基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源头治腐力度。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做好治本抓源头工作。要配合有关部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厉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加快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严肃查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要以落实四中全会《决定》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重点,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立法工作,加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
二、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为重点,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
第三、,强化教育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严格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进一步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
第四、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当前,要结合实际,下大气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
(二)认真落实并抓紧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
(三)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整治奢靡之风。严格执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继续治理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用车、公务接待、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对违反规定的,必须严肃处理。
(四)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
(五)积极推进党务公开特别是基层党务公开工作,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六)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第四、运用高科技手段,完善监督手段,提高监督工作水平要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深化信息网络技术在工作中的运用。推动网上审批、网上执法反馈、网上公众服务、网上公共资源交易、网上监督等信息系统,主抓网上监督系统建设。要不断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从行政审批监管向行政执法、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其他行政管理领域延伸,从电子监察向绩效评估发展,以电子监察推动阳光政府建设。
只有高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才能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胜利!
2010-5-29
第五篇: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调研文章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调研文章
如何有效地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迫切需要加深理解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探索的重大现实课题。就个人的理解和思考,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工夫。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化
水平。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行动,才能在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头脑清醒,行动科学正确。实践如果失去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就会迷失方向。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首要的标志和首要的任务就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化水平,从而奠定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思想理论基础。
我们党成立88年来,之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并自觉运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使理论与实践不断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实现新的统一。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同样得益于反腐倡廉科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前夕“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到“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忧患意识,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高度自觉,到“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科学判断,从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的确立,到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战略思想的形成,我们党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首要的就是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自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指南。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这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最基本要求。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注重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产党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六个方面阐述和总结了我们党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对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方向、主线、核心、动力和保证作了高度概括,这些规律性的总结和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成果,就是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基本遵循。同时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注意经常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及时总结反腐倡廉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努力探索和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规律。
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化水平,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反腐倡廉建设新的实践。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科学理论的发展也永无止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从不自我封闭,从不保守僵化,而是敢于和善于在开放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要把科学理论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理论,为反腐倡廉建设新的实践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二、坚持科学判断形势,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时代化水平。形势即事物的发展阶段、表现形态和发展趋势。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形势,是制定科学决策的前提。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反腐倡廉形势的科学判断,是我们必须始终认真对待的严肃问题,是增强针对性、体现时代性,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件。
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党内可能出现腐败的风险,及时成立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纪律教育,检查处理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双轨制”带来的腐败现象快速增多的形势,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积极开展以打击走私投机、贪污受贿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为重点的专项斗争。上世纪90年代,针对新旧体制转换加快,腐败现象蔓延较猛的形势,把查办案件和纠正不正之风作为反腐败主要突破口,侧重于“治标”和“遏制”。党的十五大以来,针对腐败现象总体上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的状况,在坚持惩治腐败为主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治本力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的新形势,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正是由于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才作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科学决策,保证了反腐倡廉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科学判断反腐倡廉形势,要用历史的眼光。要深刻分析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带给人们的利己主义、特权思想影响,充分认识腐败现象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根源。要充分认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现状,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完善的法治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党员干部的侵蚀不可低估,消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科学判断反腐倡廉形势,要坚持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悲观失望。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成效显著,必须坚定信心;问题严峻,必须坚定决心。应当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力度不断加大,领域不断拓宽,特别是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查办大案要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消极腐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保证。同时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导致腐败滋生的各方面因素将长期存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落后思想对党员干部的侵蚀不可低估,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高中级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违纪违法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利用职权为特定关系人牟取非法利益问题突出。这表明,当前反腐败斗争正处于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局面,反腐倡廉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科学判断反腐倡廉形势,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反腐倡廉形势必须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必须放在党的建设全局中去认识和把握,使反腐倡廉建设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相适应,与改革发展的重要步骤相一致,与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相配套。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反腐倡廉形势,正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腐败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坚持把市场化改革作为防治腐败的基本途径,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创新思路寻求治本办法。
三、坚持科学布局、统筹安排,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化水平。在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制定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对反腐倡廉任务作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和统筹安排,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统筹全局的枢纽作用。
要科学制定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党中央在继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的同时,对如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从战略的角度继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这是凝聚着我们党长期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坚决惩治腐败与有效预防腐败的关系,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将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贯穿于反腐倡廉全过程,贯穿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做到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要围绕中心、科学谋划。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反腐倡廉建设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谋划和部署;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按照党的建设总目标来谋划和部署。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服务、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障和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就当前来讲,就是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落实“三保”措施以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提供有力保证;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科学谋划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阶段性任务与战略性目标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实现总体目标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布局反腐倡廉各项任务,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统筹协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严肃查办大案要案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等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效率和水平。
要整体部署、突出重点。要在整体部署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领域问题突出就重点加强什么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以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二是扎实有效地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四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就山西来讲,就是要突出抓好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化水平。战略决策的落实需要科学的方法,不当的方法可能使工作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使正确的战略决策陷于失败。特别是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反腐倡廉建设不可能仅靠简单机械的办法推进就能取得明显成效。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工作、破解难题,是增强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运用科学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学好用好哲学。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哲学方法论的功能,他指出哲学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架子,不懂得这个架子,办事就要差一些,想问题就要差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它能够使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把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与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它能够使我们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善于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问题上,放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它能够使我们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既善于调动各方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重点突破,又注重整体推进,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运用科学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善于总结、与时俱进。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做到打一仗进一步,不断提高驾驭工作全局、开拓工作局面的能力。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依靠群众广泛参与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开放思维、发展思维,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善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容、形式、载体的创新,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实效。
运用科学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坚持在党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把握全局、研究政策、加强指导、强化督察;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把反腐倡廉各项任务贯穿于制定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政策的全过程,融入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工作中。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方面协作配合、协调推进、共同参与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
五、坚持科学推进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重点,也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讲过:反腐败还是法制靠得住些。要抓住社会转型和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紧迫课题。
科学推进制度创新,要善于学习借鉴。要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先进成果,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推进创新。特别是一些发达的法制国家,由于在反腐败制度建设上起步较早,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这些成果同样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共同财富和文明结晶,我们更应当深入研究,大胆借鉴,在学习借鉴中探索总结制度建设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要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由单项制度建设转向体系化制度建设,努力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相互协调,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从而发挥制度整体效能。
科学推进制度创新,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反腐倡廉制度也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要把制度建设放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前提下、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大格局中来把握,把反腐倡廉的要求寓于各项政策和措施之中;针对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使它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改革相配套,更好地体现时代要求。要突出制度的可行性,既注重制度的配套完备,又注重便于执行、易于操作,行得通、管得住。要坚持实践性原则,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创新根植于实践,一方面积极鼓励基层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另一方面要坚持任何制度设计都要靠实践去证明其可行性,制度要靠实践去检验。要注重针对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制度,对实践证明成熟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要及时转化为更具指导性和约束性的法规制度,对实践证明不完善的制度要及时完善,对实践证明不科学、无效果的制度要及时废止。
科学推进制度创新,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统一。反腐倡廉制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在制度建设规划上与国家法制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安排相配套,在制度规定上与国家相关法律规范相协调,自觉地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