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安藤忠雄苏州演讲
安藤忠雄苏州演讲
官话:
(苏州筑建局局长张涛先生的讲话:由苏州住房和城乡建筑局,苏州市规划局,联合举办的2014年安藤忠雄中国苏州演讲会在美丽的金鸡湖畔拉开帷幕,这也是苏州建筑设计业界的饕餮盛宴,苏州市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园林之城,丝绸之府,工艺之城的美誉,自古以来,苏州即使崇文重教之府也是人才辈出之地,当代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为家乡创作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各地游客感知苏州流连忘返之地,我们深深感到建筑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分支,非常有必要和国内外同行们广泛交流,今后我们将继续培养这样的学术氛围,和交流平台,我相信不断涌现的人才队伍注重吸取先进理念,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紧密联系地域文化将不断推动建筑设计产业发展,和模式转型推动国际舞台的同行交流,同台竞技,最近看到英国公司的一个报告,世界设计百强公司,美国20家,日本7家,中国香港7家,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有3家,遗憾的是还没有看到中国大陆的著名设计公司,品牌企业非为有大厦也,非未有大师也,盼望在国际舞台上看到传世之作,听到诸位熟悉的名字。)
安藤忠雄先生介绍:安藤先生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在成为建筑师之前前,曾做过职业拳击手,之后通过自学和游学成了一名建筑师,1969年成立了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40多年来,他的建筑作品已经广泛的分布到世界各地,而他本人更是获得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建筑奖项,其中也包括建筑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除了长期进行创作,还承担哈佛,耶鲁大学等的客座教授,并长期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安藤忠雄演讲
大家晚上好
我从日本大阪来的安藤忠雄,今天很荣幸在这样的会场和大家见面 我没有经过正规学校的训练,但是我一直相信,你有梦想,你有理想,你有追求的话,最终能实现你要想达到的目标
最近我在中国也有很多项目,也做了很多事情,在演讲前夕,我从上海保利打剧院赶来,在这几天我和很多中国的业主和朋友,做了很多事情,我内心对大家富有感激
我在中国做了一些很大胆充满创意,很有意思的建筑,也是非常好的 我现在有80%的项目都是在海外,像纽约,芝加哥,瑞士,意大利,世界各地都有我的项目
最近我在纽约有很多项目,最近经常去纽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我一直认为建筑是让人高兴,让人们感动的地方,我也希望在中国我也能有这样的作品,不知道能不能出现
这是纽约一张航拍图片,可以看出纽约是人工和自然融合的非常好的城市 刚刚回头我看了照片,我在日本,海外演讲,今天看到这么大的屏幕我认为只有中国才有(笑声掌声)
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都是国土比较大的,我希望在苏州也有一块这样的地方,首先对城市来讲,对既有的东西不好好做的话是不行的。就好像苏州很多的水道,下面一张照片是1991的 美国的铁路
这是纽约很有名的中央公园,巴黎,185几年的城市规划,上面是一个金字塔(贝聿铭的作品,卢浮宫前),对城市来讲对 老的东西如何焕发出新的风貌,也是一个课题
巴黎,巴士底废弃线路变成公园
现在我对苏州不是很了解,但对我来说苏州又很多水道,如何让苏州水路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一个要关注的课题
蓬皮杜艺术中心一个在老的城市的文脉出现一个新的建筑,成为更好的聚焦点,成为大家旅游观光的,大家向往的地方 我大概在15岁遇到的建筑
在我15岁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几何图形让我对形体产生兴趣,家里附近的木工,做的一些东西,也让我对建筑产生很好的兴趣,虽然我非常喜欢建筑,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没办法进入到更高学府学习,我就在想我该怎么办实现我的建筑梦想,我是认为用自己的方法努力的话总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我认为的在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只要你努力的话,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是有的,各样的理想都是可以实现的,不像在我们日本那么小的地方,可能限制会非常多 在1965年在我24岁去了欧洲
对我们学建筑的欧洲使我们很向往的,所以在那个年龄我踏上独自一人的游学之路
这是我在意大利罗马第一次看到罗马万神庙 希腊帕提农神庙
我看了很好,当初的我没办法完全理解这个建筑物,我完全不理解这些柱子就竖在哪里,在我多次去,我逐步慢慢开始理解
自己不能理解,不能做的事情不是很难堪的事情,只要最后能达到理解,能做就可以了
在非洲坐船到印度,在船上在赤道50多度,我们们坐在船上,不断有倒下,我也倒下了,对人来了尽全力就是可以的
这是大阪40年前那是没什么绿色的树林的1945年的日本都几乎都是这种状态,以为战争
对于这样我认为在建筑物上种植物是很好的,我向大阪政府提出这个议案,当时的我只有20几岁,当我提出的时候他们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可行
但是我认为公共建筑应该听取市民的意见 我没有放弃,我又提出在屋顶放绿树,在屋顶上放一些文化设施,但有被拒绝了,我现在想当初如果他们吸取我的想法,现在大阪也许是一个更好的城市
我又对大阪的一个岛屿做了一个提案,又被拒绝了 我是不想放弃,因为我没有工作,没项目
公园,这是地下美术馆,你们觉得怎样,应该很有意思,我是认为很好
对一个都市如果要做好的东西,政府,市民,建筑师,共同努力地结果
如果我是向苏州市政府提案的话,我想已经被接受了 我还是不放弃,一直提案,因为我没项目
这是一个100年的老房子,我想在老房子里面放一个蛋
在一个有历史感的放自己放一个,注入一个新的建筑,就好像爷爷抱着孙子,还是被拒绝了
我一直认为都市是大家一起考虑的结果 我年轻时没实现的想法再后来渐渐实现了
我最初的项目是在大阪市中心,为高中同学建一个新房子,是一对夫妇带一个小孩的三人住宅,有70平米大小,人生往往不是按你的计划进行,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二胎,第二胎是双胞胎,现在居住者变成了5个人,人生往往是这样的,他不会按照你的想法来,业主找我说,当初是3人现在还可以住么,我说你要自己去考虑,结果,业主说因为你是双胞胎,而你有为我们做了这个房子,所以我第二胎也生了双胞胎,你要承担责任,所以我将这所房子买下来了当我的事务所。住宅住的舒服是评判住宅好坏的标准
很好的体验我是业主,设计者,使用者,所以这个房子的变化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体验,这个房子在不断地建。
为了实现的自己的梦想,自己要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总是充满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好的事情坏的事情 最重要是怎么面对这件事情,怎样超越他,跨越他的出现
80年代来了一条小狗,我们就收留了他,取个名字,一开始,因为我尊重喜欢丹下健三,我想把它叫丹下健三(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人),事务所员工都反对,因为那是丹下先生还健在所以取他的名字以后踢都不能踢他一脚,对像我这样没有学历的人,那么面对像丹下老师伟大的,有超越他的心情,我想了半天最后,把他叫做柯布西耶了(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
这条狗很有灵性,我不想接的客户,客户来他会叫的很厉害 我认为他很棒,柯布西耶有把椅子上面放着皮毛和这条狗的毛很像 我的好朋友法国建筑师让·努韦尔,在北京做中国国家美术馆,他说,是不是你自己染上去的吧
地下寺庙,直径大概10米,从地面一直往下走的,设计从睡莲的水池底下穿过,当初我去汇报方案,30多个和尚一致反对,我认为挑战新的事物会有30%的人反对,30%赞成,但我的这个项目大家都一致反对,寺庙在水池下面漏水怎么办,最后我拿方案给京都高僧看,他认为非常好,因为从水莲的下面穿过去是符合佛教的,他认为在他过世前很希望看到这样的建筑,全新的寺庙,日本上面领导说同意下面一致同意,是不是中国也很像,我认为这样不太好。
第一次大家都反对,第二次还是同样的方案大家都同意,我问大家这个怎么样,大家都一致同意,我不依不饶,我说不是反对怎么同意了,是不是我听错了,我还不依不饶我说这样不会漏水吗,新事物的挑战有一些风险也是可以容忍的,传统的大屋顶,大屋顶是权力的象征,开幕时很多和尚不是很愉快 唯一一扇窗,建筑不能给人感动一定不是好的建筑
那么我的设计,外面还是水帘,里面还是佛教的红色我是从中国传统建筑学到的,里面都是红色的,在我理解,人欲望都是很深的,因为这个建筑比较出名,一天来了很多人,和尚和我商量能否收门票,还是不要受的好,最后来的人太多了,还是收了门票,收了门票以后就发生了大地震,我认为这是一种惩罚。没有漏水,我全新的挑战,一直在做一样的东西,不会全身心的投入,而我在一个全新的,我专注他,所以在经历很大的地震也不会漏雨,坡度60的基地建的住宅,建筑应该适合不同的基地而产生的作品,这也是从大师的作品吸收的经验,这是柯布西耶的草图,基地照片大概60公顷,业主打算在平地建造住在,而我很想在坡地上建住宅,看现场时我一直看坡地,业主只看平地,那时候年轻的我想做一些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年轻人总归是有优势的,很担心会塌方,因为当时比较年轻没想那么多,倒下了再说吧,边上有一块比这一块大4倍的基地,业主找到我同样的建一个这样的住宅,我做了第一期花了8年时间,在斜坡建房子太够呛了,一开始我没有接,业主激了我一下子说年轻人怎么没有斗志,我就做给你看吧 对我来讲,工作毅力和勇气
一开始有18层,大的 楼梯上下,因为这个项目开发斜向的电梯,我想我做了1期做了2期如果我把边上的也做了那该多好,我把我设计的草图给那块地的公司董事长看了,他啊很生气,他说房子还在那,你做什么设计,人生会发生什么事情你是很难预料的,1995年发生大地震,那次地震后,公司找到我说你上次做的设计能否回去做呢,直岛的地方,当初,直岛,有一个业主希望建成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有美术馆大家可以来看,我看了岛的状况,我认为他天方夜谭,拒绝了他,他说我一定能建成,我被他的热情感动,觉得帮他做这个设计,濑户内海的岛屿,因为发展遭到破坏。知道先种树花了十年时间,直岛是磨练你感觉的地方,(草间弥生)美术馆,理查德。龙的作品,在纸上画的草图,执行的是当地的村民,作品价值2千万日元,业主认为蛮好的,我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骗人的东西”(理查德。龙)我认为作品未完成一定是最好的,就像人一样死之前一定是最好的。进去10分钟什么也看不到,10分钟后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没有好奇心的人是什么也看不到的,走不了2分钟就出去了,我认为没有好奇心的人,人生也就这样了,坚持到最后看到这样的画面的人都很兴奋,非常了不起,能够在黑暗中慢慢看到这样的作品,对自己在黑暗中坚持10分钟,自己为自己感动,知道地下美术馆,有莫奈的睡莲,在设计时,我想尽量恢复到原来状态,因为莫奈画这幅画时是在自然光线下画的,没有人工采光都是自然采光,太阳落山这个美术馆就要关门了,(圆球艺术家)人生很长没有追求是不行的,在民居中插入混凝土结构,100前的民居,对面做了倾斜的墙用来反射自然光,建筑里面是纯自然空间
保利大剧院,接这个项目时,我就想做一个绝无仅有的大剧院,当初我下了很大决心,没想到业主一下就答应了,我的设计理念正方形里插入包不同角度的圆桶,而且中国施工方和业主都很努力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创新也只有中国 才能有,施工品质都特别高,苏州第一个设计希望之墙,高10米长150米,苏州的中国古典元素都在里面,圆形,方形,三角形。
我一直都在不断探索,我一直寻求各种可能性,不论怎么样你的理想,一定要有梦想,要有追求,如果你有这份心的话,全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为你感动的地方。
第二篇:安藤忠雄.读后感
光与影的战歌
——《安藤忠雄》读后感
一切都像安藤自嘲那样,他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从始至终他一直在战斗。
谈到日本,大凡有民族感的国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腾一团与生俱来的仇恨。但军国主义不能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代表不了现在的日本人。通过安藤,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反思,至少在建筑行业内。
安藤的成功,或者说是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性格。拳击手出身的他,在看到与顶尖选手的先天差距时,安藤对未来犹豫了。“钱不是用来存得的,只有把用在自己身上时,钱才有了价值”。于是,他决定旅行求学。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和他小时候既不受欢迎的遭遇,塑造了他执拗,自立自强的性格。
在他改造自家住宅“住吉长屋”时,他建构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这表达了他对抗在高速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的个人意志。同样在他的第一个都市建筑“表参道之丘”中,他在族中原有的榉木行道树的考量下,压低建筑高度,并以玻璃统一横长的立面,借此表现公共的民意对抗一味追求楼边面积与经济效应而不断侵蚀都市空间的市场原理,并希望留下那存续超过半世纪的风景。在外人看来,住吉长屋与表参道之丘是两个层次的建筑作品,相去甚远。但在安藤心中两者间有一条线,“以建筑来表达对都市的观点”以及“以建筑来对都市有所诉求”的主题间所画的一条线。住吉长屋、表参道之丘……是他同畸形发展的都市战斗的阵地。
在安藤眼中建筑是有责任的,除了为人遮风避雨,还需对其周围环境负责。在他的作品中,作品的创意的灵感或者限制都来源于环境。建筑这种对环境的尊重,在环境面前表现得如此谦卑,或许又回到了建筑设计的母题。建筑的这种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是使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尽可能的融合,正是这种观念使得环境整体面貌未受大的影响,也使相同风格的建筑能大量和谐地存在,这就出现“造镇”的现象,六甲山集合住宅群,安藤十几年、二十几年持续持续改变当地的风貌;到了21世纪,世界开始注目环保,安藤则在材料、采光、通风上寻求环保。
安藤对清水混凝土情有独钟。一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混凝土是一种可以吧建筑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现与外在、具有多样的材料。”对建筑不加修饰,以如此骨感的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不受外在装饰的影响,直面设计本身,或许这样更能读懂设计者;另一方面,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震、耐热、极具表现力的特点,“语气用特殊工法展现自己的特色,不如以平常的方式做出谁也模仿不来的作品,虽然困难,却让创造怀有梦想。”越是平常的食材,就越是考验厨师的能力,建筑也如此。安藤的特色还在于他对光影的理解,光之教堂便是一个极成功的案例。“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他认为光影不只是建筑里的明暗关系,更是人生中的经历,是生命不断拼搏、战斗的姿态。
安藤是一位建筑家,但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使他的目光转向社会,建筑里表现着对不同时期社会的思考。他关注儿童建筑,关注弱势群体……出于这些初衷,他的很多建筑设计都是无报酬的,他甘愿奉献自己。
安藤忠雄在做一个设计时,设计的想法不是在接到委托时才开始构思的。他常常给一些空地,或者有意思的基地进行设计思考,很多时候在接到当地委托的时候,他已经思考很多遍了。我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生活需要发现,灵感也来源于生活。安藤虽说是做一个建筑,但他往往是从宏观方面开始思考的,这使他看到的问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最后,想感谢安藤,让我走入了建筑的殿堂。
第三篇:安藤忠雄语录
安藤忠雄语录
1、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2、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
3、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
4、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5、对我来说,重要的失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6、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7、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8、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9、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
10、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
11、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
12、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
1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14、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
15、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16、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
17、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
18、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
19、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20、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
2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只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2、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
23、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
24、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师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
25、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26、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27、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28、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29、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30、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天空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第四篇: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一)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与国匠城2014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二)一切都像安藤自嘲那样,他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从始至终他一直在战斗。
谈到日本,大凡有民族感的国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腾一团与生俱来的仇恨。但军国主义不能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代表不了现在的日本人。通过安藤,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反思,至少在建筑行业内。
安藤的成功,或者说是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性格。拳击手出身的他,在看到与顶尖选手的先天差距时,安藤对未来犹豫了。“钱不是用来存得的,只有把用在自己身上时,钱才有了价值”。于是,他决定旅行求学。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和他小时候既不受欢迎的遭遇,塑造了他执拗,自立自强的性格。
在他改造自家住宅“住吉长屋”时,他建构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这表达了他对抗在高速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的个人意志。同样在他的第一个都市建筑“表参道之丘”中,他在族中原有的榉木行道树的考量下,压低建筑高度,并以玻璃统一横长的立面,借此表现公共的民意对抗一味追求楼边面积与经济效应而不断侵蚀都市空间的市场原理,并希望留下那存续超过半世纪的风景。在外人看来,住吉长屋与表参道之丘是两个层次的建筑作品,相去甚远。但在安藤心中两者间有一条线,“以建筑来表达对都市的观点”以及“以建筑来对都市有所诉求”的主题间所画的一条线。()住吉长屋、表参道之丘……是他同畸形发展的都市战斗的阵地。
在安藤眼中建筑是有责任的,除了为人遮风避雨,还需对其周围环境负责。在他的作品中,作品的创意的灵感或者限制都来源于环境。建筑这种对环境的尊重,在环境面前表现得如此谦卑,或许又回到了建筑设计的母题。建筑的这种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是使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尽可能的融合,正是这种观念使得环境整体面貌未受大的影响,也使相同风格的建筑能大量和谐地存在,这就出现“造镇”的现象,六甲山集合住宅群,安藤十几年、二十几年持续持续改变当地的风貌;到了21世纪,世界开始注目环保,安藤则在材料、采光、通风上寻求环保。
安藤对清水混凝土情有独钟。一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混凝土是一种可以吧建筑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现与外在、具有多样的材料。”对建筑不加修饰,以如此骨感的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不受外在装饰的影响,直面设计本身,或许这样更能读懂设计者;另一方面,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震、耐热、极具表现力的特点,“语气用特殊工法展现自己的特色,不如以平常的方式做出谁也模仿不来的作品,虽然困难,却让创造怀有梦想。”越是平常的食材,就越是考验厨师的能力,建筑也如此。安藤的特色还在于他对光影的理解,光之教堂便是一个极成功的案例。“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他认为光影不只是建筑里的明暗关系,更是人生中的经历,是生命不断拼搏、战斗的姿态。
安藤是一位建筑家,但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使他的目光转向社会,建筑里表现着对不同时期社会的思考。他关注儿童建筑,关注弱势群体……出于这些初衷,他的很多建筑设计都是无报酬的,他甘愿奉献自己。
安藤忠雄在做一个设计时,设计的想法不是在接到委托时才开始构思的。他常常给一些空地,或者有意思的基地进行设计思考,很多时候在接到当地委托的时候,他已经思考很多遍了。我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生活需要发现,灵感也来源于生活。安藤虽说是做一个建筑,但他往往是从宏观方面开始思考的,这使他看到的问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最后,想感谢安藤,让我走入了建筑的殿堂。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
(三)很庆幸看到这本《安藤忠雄论建筑》时,我二十几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地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这是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在为东京大学建筑系做讲座时,对学生们的殷殷忠告。这个叫做“二十几岁时的人生”系列讲座后来被汇编成册,成为了这本《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的传奇故事,始于他“一个人的旅行”。这是一段可以想像有多艰难的旅程。历时整整7个月的车船劳顿才从大阪抵达巴黎,带着省吃俭用以身体为代价做拳击手攒下的些许路费。也许是面包,也许是自来水,也许甚至风餐露宿。只为了能亲手触摸浸染着前辈心血的砖墙、能亲眼看到那束光芒从天顶泄下、能亲身感受无法言表的空间奥秘。奋斗在梦想中的他,无疑是饱足的。
安藤的建筑,是坐在恒河旁闻着腥臭的腐尸味思考而来的。因此和科班出身的不同,他考虑经济性、却不为利,他考虑美学、却不为名。建筑于他,是哲学、自然学、社会学、宗教、美学、经济学,是对生活的抗争,而不是补给。为了完美的作品,他不惜代价、不计得失。
这样,是对梦想怀有真诚的热爱,对此生怀有深切的责任。
“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光教堂、直岛美术馆、住吉的长屋,京都的车站,安藤原原本本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遇到的挫折以及背后的思考。像一个母亲,絮絮叨叨谈着他的儿子,从睡觉的姿态到考试的名次,言语间满满是骄傲和欣慰。这是世间最深沉的眷恋和牵挂。
人生不能只是吃饭睡觉地度过,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不是因为名利和成就,只是希望人生过得有趣一些,仅此而已。
第五篇: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与国匠城2014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