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古代男女成人礼(本站推荐)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纪。
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女子
笄礼,也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第二篇:古代女子成人礼
古代女子成人礼
古代女子成人礼
一、含义
古代女子成年礼,称之为:笄礼。【及笄 读音:jí jī
亦作“既笄”。】 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俗称“上头”、“上头礼”。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一直未许配的,最迟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二、行礼的意义
笄礼的古义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显的时代烙印,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将女子的社会责任缩定在狭小的范围内。不过,现在笄礼的象征意义和冠礼一样,同样是对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
女子需要独立、自强,不过女子的自强不需要以粗鲁、粗暴、粗糙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在女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她如何正确认识美丽和坚强独立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三、行礼年龄
《周礼》及古代习惯,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古代女子成人礼
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四、行礼日期
农历三月三-女儿节(上巳节),是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华夏节日,目前在日本、韩国流传。“女儿节”是日本五大重要节日之一。
五、参礼人员
笄礼参礼者以女性为主。主人、正宾、赞者、赞礼、摈者和执事由女性担任。
主人:笄者的母亲 笄者父亲。笄者:成年待行笄礼者。
赞礼一人:主持笄礼仪式。
正宾一人:由主人选择。选择德才兼具的女性师长为佳。
赞者一人:正宾的助手。由正宾选择一名女性出任,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
摈者一人:主人的助手。布置场地,摆放席子,协助正宾盥洗
笄者= =这个才是主角不能忘啊不能忘~~~;
执事三人【也称作有司】:奉冠笄协助正宾。也宜女性。以三个托盘分别盛发笄、发簪、钗冠,三位执事托着,立于场地南端西侧从西向东依次排列。
【人员不足时,也可以只用一名执事,此时可在执事位放一几案,将三个托盘排列其上,一名执事守在旁边。】
乐者一人:演奏音乐。曲目酌定。推荐传统经典古琴曲目,有励志等涵义曲目为佳。可在笄礼开始后即循环演奏。(主人致辞时暂止)众宾若干:其它观礼者。
总人数约在11人。
六、注意问题
笄礼的仪节及用服,文献缺乏记载。但综合各种资料来看,整个行礼程序,笄礼与冠礼基本相同,只在几处细微方面略有差异。
1)宾、有司、赞者等参礼者宜由女性担任。行礼地点宜于堂室。
2)加笄:古礼女子笄礼同男子冠礼一样,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于盘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执之。
男子三加分别是巾、帽、幞头,女子也有纷繁的钗冠。条件许可下,可分别加笄、簪、凤冠。
考虑到现今的实际情况,简化举礼时只一加即可——即由正宾郑重地为女子梳头,加笄。发簪、发钗这些东西在今天依然很流行,所以比起男子的首服,要容易得多。
笄礼用服,文献几无记录,所以,下面的关于笄礼的仪程,基本上是参考男子冠礼来的。
七、相关术语
筮日——即定日期。
最好是三月初三【女儿节嘛】。个人觉得花朝也不错
也有建议定在成人者生日(公历农历皆可)或对其有重要意义的日子。
不过,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不适合行礼——春节、中秋,家人团聚的日子,不宜请人来参加;清明主祭祀,主题不相符,家庙无法两用。
筮宾、戒宾——即确定参礼人员,前期三日戒宾,一日宿宾。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古代女子成人礼
择亲姻妇女之贤而有礼者为正宾。以笺纸书写请辞,行礼前三日,派人送达。
辞如冠礼(某有子某,若某之某亲有子某,将加冠於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行礼前一日再次恭请正宾。遣人以书致辞。(来日某将加冠於子某,若某亲某子某之首。吾子将涖之,敢宿。某上某人。)正宾答书。(某敢不夙兴,某上某人。)
但这里,子作女,冠作笄,吾子作某亲或某封。
妇人自称,於己之尊长,则曰儿,卑幼则以属於夫。尊长则曰新妇,卑幼则曰老妇,非亲戚而往来者各以其党为称。
器物陈设:场地、服制、礼器、音乐
【场地】古时笄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建议在庄严肃穆、安静开阔、文化气息重的场地。如孔庙、学校等。设盥洗、帨巾於厅,如祠堂的布置。以帟幕(帷幄)围成房於厅东北。如果厅无两阶,则画出阶形。
【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
根据冠礼的资料:男子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不知道女童是不是也是黑色?但建议可以穿明丽一些的色彩。穿普通的布鞋。梳双鬟髻。
我觉得红色那张多可爱~~这个有点太素了,女孩子还是明艳点好~~ 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3)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
佩绶等饰物。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说明: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
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主人: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礼服。
笄者父亲:男子礼服。如玄端、深衣等。
正宾:同主人。赞礼: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礼服。
赞者、摈者、执事:深衣或褙子等女子礼服,或襦裙。众宾:各其盛服。如男子玄端、深衣,女子深衣、褙子等
【礼器】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较平和的白酒【我觉得米酒更好】代替,建议用古朴造型的酒杯。
②饭1份:可以用浅盘或小碗象征性地铺一层米饭即可,备竹筷一双。
③小几一个:作为置醴酒席的几案,上面放醴酒1杯,饭1份
④席子3张:1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汉服。另2张并列置于场地中央偏西侧,放座垫(是用来跪坐的)。
⑤盥1个:用普通的盆加水,备毛巾及温和的洗手液即可,置于放汉服的席子北侧。
⑥香炉,香
⑦国旗挂图1张 【会不会改成别的图更好,比如女娲……】
⑧观礼者座垫若干。
【音乐】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华夏的礼乐文明是一个整体,礼乐不可分。整个仪程中当然少不了丝竹管弦。希望选择高雅的古曲,如《高山》《流水》等。琴、筝等乐器最好。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古代女子成人礼
八、笄礼过程 1)迎宾
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笄礼;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内等候;音乐演奏开始。2)就位
有严格的顺序。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宾客都落坐后主人才就座于主人位。3)开礼
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可以说: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礼,感谢各位宾朋佳客的光临!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礼正式开始!稍顿片刻,说,请某某入场拜见各位宾朋!4)笄者就位(如上图)
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笄者走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然后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赞者为其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到席子南边。5)宾盥
就是正宾手做准备。正宾先起身,主人随后起身相陪。正宾于东阶下盥洗手,拭干。相互揖让后主宾与主人各自归位就坐。6)初加(如右图)
笄者转向东正坐;有司奉上罗帕和发笄,正宾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 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然后跪坐下(膝盖着席)为笄者梳头加笄,然后起身,回到原位。赞者为笄者象征性地正笄。笄者起身,宾向笄者作揖祝贺。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古代女子成人礼
笄者回到东房,赞者从有司手中取过衣服,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笄相配套的素衣襦裙。(如左图)7)一拜
笄者着襦裙出房后,向来宾展示。然后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如下图)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古代女子成人礼
8)二加(如左图)
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
高声吟颂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赞者为笄者去发笄。正宾跪下,为笄者簪上发钗,然后起身复位。
赞者帮笄者象征性地正发钗(如下图)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古代女子成人礼
宾向笄者作揖。
【这个„„我们理解为少女活泼吧„„】(左下图)
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发钗相配套的曲裾深衣。9)二拜
笄者着深衣出来向来宾展示。(如下图)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古代女子成人礼
然后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这次是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如下图)
10)三加
笄者面向东正坐;正宾再洗手,再复位;有司奉上钗冠,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 赞者为笄者去发钗。
正宾跪下,为笄者加钗冠,然后起身复位。(如下图)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古代女子成人礼
赞者帮笄者正冠。宾向笄者作揖。
笄者回到东房,赞者取衣协助,去房内更换与头上钗冠相配套的大袖长裙礼 11)三拜
笄者着大袖礼服、钗冠出房后,向来宾展示。(如左下图)
然后面向黄帝【我觉得面向父母或者女娲也不错啊】,行正规拜礼,第三次拜。表示薪火相传,愿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尽己之力。12)置醴
有司撤去笄礼的陈设,在西阶位置摆好醴酒席。正宾揖礼请笄者入席。笄者于是站到席的西侧,面向南。13)醮子
正宾向着西边,赞者奉上酒,笄者转向北,正宾接过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辞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行拜礼,接过醴酒。正宾回拜。笄者入席,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再将酒置于几上,有司奉上饭,笄者接过,象征性地吃一点。笄者拜,正宾答拜。笄者起身离席,站到西阶东面,面朝南。
14)字笄者
就是给笄者取“字”。正宾起身下来面向东。主人起身下来面向西。宾为笄者取字,念祝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甫。”笄者答:“XX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笄者向宾行揖礼,正宾回礼。正宾复位。15)聆训
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具体内容父母酌定。笄者静心聆听,在父母说完后答:“儿虽不敏,敢不祗承!”。对父母行拜礼。16)笄者揖谢
就是笄者分别向在场的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笄者立于场地中央,先后行揖礼于:正宾、客人、乐者、有司、赞者、旁观群众、父母。受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即可。17)礼成
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小女某某笄礼已成,感谢各位宾朋嘉客盛情参与!并与笄者向全场再行揖礼表示感谢„„赞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扫笄礼场地。至此,笄礼结束。
Yesterday is history.History is beautiful.
第三篇: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茶墨之争>
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陶然清香,这是他们共有的品德;茶与墨坚结实在,这是他们同具有的节操.贤哲和君子都有共同的品德和节操,一个长的皮肤黝黑,一个却长得白皙,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墨之争的故事。
纪晓岚对对联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帆快,暗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糊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四篇:古代名人名言
古代名人名言
古代名人名言1
1.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史记、循吏列传》
2.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3.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管子、七臣七主》
4.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
5.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6. 法者,编著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之》
7. 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8. 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唐、马总《意林》)
9. 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10. 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新唐书、魏徵传》
11.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
12.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3.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砥石赋》)
14.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
15. 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柳宗元《断刑论》)
16.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致君》)
17.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8.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管子、法法》
19.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
20. 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
21.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22.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法法》
23.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文子、自然》
24.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
25.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
26.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
27.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
28.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29.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30.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
古代名人名言2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
如果没有坚定远大的志向,天底下什么事也做不成。
2.英雄出少年。清吴敬梓
鼓励少年人要从小立下雄心壮志。
3.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清程允
不计较一时得失。
4.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清程允
只要还存一口气,就不能让自己的意志稍有松懈。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刚健地运动变化,一个有品德的人也应当自强不息。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统帅三军的将领可以被人夺取,但是人的意志却难以动摇,指人应当有坚定的意志。
7.后生可畏。论语子罕
年轻人有锐气,朝气勃勃,不能轻视。
8.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之人。
9.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kou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尸子卷下
虎豹的幼兽虽然皮毛还未长出花纹,但已有吞食牛的气势;天鹅的幼鸟虽然羽翼未丰,但已有遨游四海的志气。指从小应当有大志向。
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汉司马迁
不飞便罢,一飞便冲天而起;不鸣则罢,一鸣则令世惊异,喻指要干就干一番大事业。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汉司马迁
小小的麻雀怎么理解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12.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汉徐斡
君子不为年纪将衰而忧虑,而忧虑自己的意志倦怠。
13.有志者事竟成。南朝宋范晔
有志气的人终究能成功。
14.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南朝宋范晔
男子汉应当战死沙场,岂能死在儿女手中。喻指男子汉当怀四方之志。
15.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晋陈寿
蛟龙一旦得到云雨就会腾空而去,终究不会长久屈服于池塘之中,意指有才能的人终将有所作为。
16.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晋陈寿
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谋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计较小利而妨碍大事。
17.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晋葛洪
登山如果不畏艰险而止步,必能达到顶峰。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唐李白
坚信自己的天赋之才必有大用。
19.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
能成就大业者,不仅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华,也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0.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
感叹壮美如画的江山,引发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雄心壮志。
21.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宋苏轼
应当抱定志向不动摇,以此成就可能建树的大功业。
22.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元刘廷振
神马在天空奔驰,步伐不同凡俗。
23.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明吕坤
古代名人名言3
1、千首歌然后是箫声,观剑然后是知识。
2、勤奋中,浪费中;成功是思想,但毁灭是随之而来的。
3、苍老而健康,更能打动人心的白头;贫穷而坚强,不坠云霄的志向。
4、孤鸭孤云齐飞,秋水共长日色。
5、谨慎可以使一个民族复兴,但安逸可能使它灭亡。
6、一只蚂蚁试图撼动一棵大树是荒谬的。
7、年龄与健康,更知心白首;贫穷而坚强,不坠云霄的志向。
8、一只狐狸的腋胜过千只羊的皮。
9、野兔死了,走狗煮了,小鸟死了,好弓藏了,敌人消灭了,谋士死了。
1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上下搜索。距离识马力,时间识人心。
11、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长处和短处。
12、鱼在沸腾的锅里游,燕在窗帘上飞。
13、世界上没有英雄,那么就没有出名的箭杆。
1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15、春末三月,江南草长,花生树,莺飞。
16、老公不轻易流泪,因为不去伤心的地方。
古代名人名言4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8、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9、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0、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1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1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0、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2、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3、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2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古代名人名言5
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5、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6、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1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2、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1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1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3、见侮而不斗,辱也。
2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26、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3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古代名人名言6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百虑而后断,断则必行。--毛奇
少壮真当努力,一年过去,何可攀援。--魏文帝
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邵康节
事因志立,志立则事成。--韩瑞志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少不为不成。--荀子
不专则不诚,不专则不形。--陶觉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国藩
谦则不招人忌,恭则不招人侮。--曾国藩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及。--礼记
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
诚则金石所穿。--曾国藩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办事贵有定见,不贵有成见,定见者,在我之知识学问,不与世为推移者也。--袁枚
人生的成功,不在聪明和机会,乃在专心和有恒。-俞忒
在旅行中,我们不再超越就面临着被人超越的危险。--无名氏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人才何常?褒之则如甘雨之兴苗,贬之则如严霜之凋物。--曾国藩
物不经冰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杨名时
人痛苦的秘密是有空闲的时候去为是否幸福而烦恼,治愈痛苦的良药是工作。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当你知道所有的答案而没有人来问你这些问题时,这是一种挫折。
每一次的失败,是走上成功的一阶。--陶顿
当你没有主意做什么时,时间就飞走了。
大道以歧路亡羊,士人以多方丧生。--列子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曾国藩
从好的劝告获益需要比给予劝告更多的智慧。
古代名人名言7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清黄宗羲)
释: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2、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宋胡宏)
释: 水因为有源头,所以其流才没有穷尽;树木因为有根,所以生长才没有穷尽。
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汉王符)
释:大鹏的冲霄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捷;骏马的疾速驰骋,不是靠一只腿脚的力量。
4、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 (宋石介)
释:房屋厅堂赖以支撑的是柱子,但是这柱子要有其他很多材料附上才能立住;大的功勋只给予一个人,但功勋要靠群众的谋划和努力才能建立。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李世民)
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6、为政,通下情为急。 (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7、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汉荀悦)
释:脚受了寒就会伤害心脏,民众寒了心就会伤害到国家。
8、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 (宋张端义)
释: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
9、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明谢榛)
释: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10、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 (宋林逋)
释:一块土不能阻挡住汹涌的狂澜,个人不能纠正衰败恶劣的风俗。
11、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
(三国诸葛亮)
释:仰面向高处看,向高处走的不要忽视下面,往前看的不要忽视后边。
12、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气。 (明吕坤)
13、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 (明吕坤 )
释:干大事情,动大人众,必须协调一致、团结一心才能行动。如果不能协调,必须以诚意要求,以恳切的语言打动;如果还不行,就必须暂时委曲求全,以成大事。
14、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种人上加意念,一个字上做工夫。一种人是哪个?曰民。一个字是什么?曰安。 (明吕坤)
释:夺取天下,守卫天下,只需要在一种人身上打主意,在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种人是谁,回答是:“人民百姓”,这个字是什么?回答是“安定”。
15、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汉司马迁)
释: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16、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唐白居易)
释:哪里能得到万里大的皮衣,把天下四方都盖起来,使人们温暖都能和我一样,天下就没有受寒冷的人了。
17、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燮)
释: 卧在府衙听着竹子被风吹的萧萧作响的声音,我象是听到民间的疾苦声。我这小小的州县官吏,对民间一枝一叶都是有感情的。
18、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清龚自珍)
释:拉粮船的一根缆绳要十个纤夫,细算起来每天有千艘粮船渡过运河。我也曾在京城作官,消耗过国家的俸米,今夜间听到纤夫的呼号,忍不住泪如雨下。(邪许:纤夫劳动的呼号声)
1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
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20、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 (宋欧阳修)
释:上不能为国开拓利源,下不能使你们解除饥饿。我在喝酒,你们在吃酒糟,你们虽然不责怪我,但我的责任又怎能逃脱呢?
21、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宋王令)
释:高高的昆仑山上有常年积雪,蓬莱岛上经常是阴凉。我既不能用手提起天下受暑热之苦的人同去乘凉,又怎么能忍心独自到那些地方去避暑呢?
22、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宋王十朋)
释: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志向和语言比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孟子更高。闲暇时本来宜于登山临水享乐,无奈天下有忧,又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23、凭君莫言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
释:请求你不要说自己封侯作官的事,要知道一将功成会要牺牲很多的人.
24、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 (宋陆游)
释:虽然退休为乡下野老已没有责任了,但在路上看到流浪的人民终归还要动心。
25、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 (元王冕)
释:如何能得壮士把银河挽下来,一洗百姓的烦郁使全国都清新呢?
26、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 (明郭登)
释:只要使四海都歌舞声平,人民安居乐业,我在甘州就是受贫也是快乐的。
27、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宋罗大经)
28、哀哉流民!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 (元张养浩)
释:可悲呀,到处流浪的灾民!什么时候老天象下雨般下些粟米,让你们都能生存下去。
29、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唐聂夷中)
释:我希望皇帝的心,变为一枝明亮的蜡烛,不去照那穿绸缎绫罗的富豪人家的丰盛筵席,只去照那被剥削的无法生活而逃亡在外的贫苦人家留下的空屋。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释:国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规律,而有利于民众作为根本,作官从政有规范原则,而使政令通达实行作为最主要的。
古代名人名言8
1. 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管子、心术上》
2. 法者,天下之仪也。 《管子、禁藏》
3. 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
4.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
5.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羲冠子、度一》
6.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
7. 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8. 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
9.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
10. 如平直必以准绳。 《吕氏春秋、分职》
古代名人名言9
1.民国 苏曼殊 本事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2.先秦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先秦 佚名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4.先秦 佚名击鼓《诗经.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汉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6.汉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7.汉 佚名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汉 佚名 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9.魏晋南北朝 曹植明月上高楼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魏晋南北朝 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1.唐 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12.唐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3.唐 李白三五七言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14.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5.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6.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17.唐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8.唐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9.唐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0.唐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1.唐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22.唐 刘禹锡 竹枝词四首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23.唐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4.唐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5.唐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6.唐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7.唐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8.唐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9.唐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30.唐 张泌 寄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31.唐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2.唐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33.唐 卢仝 有所思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34.唐 卢仝 楼上女儿曲 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35.唐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36.唐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37.唐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38.唐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39.唐 温庭筠 南歌子四首其二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40.唐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41.五代十国 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42.五代十国 韦庄 应天长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43.五代十国 李煜 清平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4.宋 范仲淹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5.宋 晏殊 鹊踏枝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6.宋 晏殊 鹊踏枝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47.宋 晏殊 清平乐二首其二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48.宋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49.宋 晏殊 玉楼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50.宋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51.宋 欧阳修 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52.宋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3.宋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54.宋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55.宋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56.宋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57.宋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8.宋 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59.宋 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0.宋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1.宋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62.宋 周邦彦 玉楼春 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63.宋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64.宋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65.宋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一 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66.宋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二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67.宋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68.宋 秦观 八六子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69.宋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0.宋 贺铸 横塘路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1.宋 辛弃疾 鹧鸪天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72.宋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73.宋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74.宋 聂胜琼 鹧鸪天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75.宋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76.宋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77.元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78.元 徐再思 折桂令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79.元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80.明 冯小青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81.清 朱彝尊高阳台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82.清 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 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83.清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84.清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85.清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86.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7.清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88.清 曹雪芹 红豆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89.清 曹雪芹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90.清 曹雪芹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91.清 曹雪芹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92.清 陈端生 寄外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93.清 陈蓬姐 寄外二首其二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94.清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95.清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96.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97.民国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古代名人名言10
一、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二、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四、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五、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六、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八、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九、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译: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十、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十一、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十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十三、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十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十五、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十六、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十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十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十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二十、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二十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二十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二十三、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二十四、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二十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古代名人名言11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5、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7、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9、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0、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1、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1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5、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16、《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9、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2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6、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8、学无止境。——《荀子》
29、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3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3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3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3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39、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4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4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4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43、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4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45、有志者,事竟成。
46、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4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4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4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50、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51、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5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53、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5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5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5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57、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5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59、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6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6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62、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6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6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66、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6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6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69、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70、玩物丧志。——《书经》
71、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7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7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7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7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7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7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7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8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8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8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8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86、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刘向
8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孙昭远
88、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8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9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9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9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9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9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泽东诗序》
9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古代名人名言12
1、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2、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3、当孩子年龄较大之后,他就应该能去做他天性中所不敢做的更勇敢的事。最初要帮助他逐渐让他去做,直到练习产生了较大的自信力,做的好了为止。
4、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5、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6、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7、怀疑是所有人必须经过的前厅,否则他们就不能进入真理的庙堂。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9、我认为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理应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为止。
10、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11、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
12、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只要途径之一。
13、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14、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15、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
古代名人名言13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0、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11、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2、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13、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1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15、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古代名人名言14
一、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三、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译文)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四、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译文)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六、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译文)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七、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译文)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九、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十、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译文)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十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十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十四、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十五、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十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十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十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十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二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二十一、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译文)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二十二、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二十三、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二十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二十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二十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二十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二十八、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译文)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二十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三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三十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三十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三十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译文)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三十四、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三十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三十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译文)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三十七、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三十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三十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四十、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的了。
四十一、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四十二、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译文)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四十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四十四、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译文)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四十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四十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四十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四十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四十九、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五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五十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五十二、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五十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五十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五十五、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十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译文)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五十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五十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五十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六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六十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六十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分。
六十三、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六十四、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六十五、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六十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译文)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六十七、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六十八、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六十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七十、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七十一、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译文)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七十二、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古代名人名言15
孝顺要及时,行善也要及时。
以读书立志的修身养性名言: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在困难和逆境中的修身养性名言: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以“静”字修身养性名言: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以“勤”字修身养性名言: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第五篇:古代诗歌散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骈文的是()。B.《祭十二郎文》 2.吴歌、西曲是()中的两大类。C.南朝乐府 3.下列作品篇目中出自《庄子》的是()。A.《齐物论》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五古的是()。C.王维《山居秋暝》 5.下列词作中不属于苏轼的是()。D.《满庭芳》(山抹微云)6.咏梅词的绝唱《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的作者是()。A姜夔 7.著名的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的作品。A.睢景臣
8.词人()的词以个人的不幸写出人生普遍的悲苦,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借对往事的追怀,写出了对人生无常的追问。D.李煜
9.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七律的是()。D.李贺《神弦曲》
10.著名的怀古词《永遇乐》(千古江山)是词人()抒发爱国之志、表现英雄情怀的作品。C辛弃疾 11.诗人 __苏轼___的作品善于阐发人生哲理,如其七律中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七绝中的《题西林壁》等。12.诗人王安石___绝句多写景抒情之作,风格雅丽精绝,《泊船瓜洲》可为代表。13.刘兰芝是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__》中的女主人公。
14.宋代词人 周邦彦__的慢词艺术成就极高,《六丑》(正单衣试酒)是其代表作之一,15.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出自汉代作家司马相如_的散体大赋,作者借他们口夸写了汉天子在上林苑畋猎的盛况。16.《永州八记》是作家_柳宗元_ 谪居永州期间所作,是其最令人称道的山水游记。17.南宋著名词人_辛弃疾_ 常借助“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曲折地表达自己政治失意 之感,如《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8.诗人_杜甫_ 在七律方面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秋兴八首》和《蜀相》等是其七律的代表作品。
19.擅长慢词的宋代词人 柳永 _描写羁旅行役之感的作品有些兴象高远,颇得文人士大夫喜爱,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20.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在古文理论上提出“义理”“考据”和“_辞章”的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简析晏几道令词创作的特点。
答案要点:(1)主要内容是追忆往日恋情,感情深沉真挚。(2)将牢骚不平之气溶解在悲欢离合的题材中,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3)继承令词传统的表达技巧外,又注意吸取慢词的精神气度,用作诗的方法来填词。
22.举例说明词在声韵上的特点。
答案要点:(1)平仄上:不但讲究平仄,还讲究四声,每个字的平仄甚至四声都是固定的(2)押韵上:用韵灵活自由,根据词牌的要求,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平仄互押,可以换韵。但每个词调的韵部都是固定的。
23.结合《史记》文本,简述你对“子长爱奇”的理解。
答案要点:(1)“子长爱奇”是指司马迁偏好记载奇异的人事。(2)选择性格行事奇特的人进行描写。(3)叙写人物的传奇经历。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24.试述苏轼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案要点:(1)议论文:史论文、政论文具有纵横家气息,见解新颖,文势跌宕起伏。杂说、杂论叙议结合,论说透辟。(2)叙事记游之文:①好发议论,常在叙事汜游中阐发哲理。②常打破各类文体的限制,随意而行,看似结构松散,实则是以胸中感受为线索贯穿全文。
25.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李白、杜甫七古的不同。
答案要点:(1)李白多用乐府旧题,杜甫多“即事名篇”,自创新题。(2)李白多抒写个人情志胸怀,杜甫多叙写时代现实。(3)表现手法上,李白多用夸张、想象、梦境等;杜甫多用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叙事角度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