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智慧物流园项目简介
宁波市“智慧物流园”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产业背景:
2009年,物流产业第一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行业被写入国务院颁布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规划里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物流行业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同时,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位列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
一时间,物流行业犹如一只生猛之虎,冲出了长久以来的束缚,并得到了的前所未有的关怀护行。但由于缺少建设经验与行业规范,猛虎前行的路在何方,该如何走并不明朗。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营方在懵懂中,摸索前行。在中国特有的物流现实环境下,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这条路子举步维艰。把现实中的物流产业流程和环节搬到网络上,并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甚至变革和颠覆非常地不容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和挑战。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最核心问题——物流诚信体系建设悬而未决,关键功能——全程在线交易迟迟不能实现,诸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都只是在简单的信息供求交易层面止步不前。技术攻克的挑战,资源利用的局限„„厚厚迷雾阻隔前行之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这步棋是该进还是退,该如何调整定位,突破瓶颈,扭转局面,成为一大困惑。
随着国八条、国九条的相继出台,国家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科技十二五规划的陆续颁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营方在改革与探索中又得到了更多宝贵的支持。同时,部分优秀运营方根据物流咨询的实战经验,努力整理出一套先进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理念和运营模式,并整合运管、银行、保险等外部资源,争取把平台功能落地实现。
通过在前两年试水、摸索、反复试验阶段过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2011年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以货运班车总站,城市配送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重磅功能在以智慧物流理念为核心指导的成都、佛山两地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实现。长久以来的局限开始在这里出现明显的进步。目前,全国以上海、无锡、杭州、福州、广州、深圳、重庆等为代表的各一二线城市已陆续加紧推进本地域的智慧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按照评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好坏的标准:一个越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越是能够覆盖越大范围,整合越多的地方资源,发挥对行业和社会的越大贡献。在此理念下,中国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经迈出了与其他平台拉开距离的一大步。
按照中国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规划,全国将有三百多个地方站点将一一被点亮。这恰似一位高深的弈者,在雄鸡的棋盘上布局。随着“棋子”间持续不断地相互联系和影响,一张遍布全国的物流信息网将不断成型。在此布局下,中国物流经济将出现快速交融、流动的态势,犹如人体贯通的血脉。物流繁荣指日可待!
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
2010年8月9日,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IBM公司就“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双方将就物流产业在管理、服务、技术、人才培养等重要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同时IBM公司宣布计划在宁波成立IBM中国开发中心(宁波)分中心及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从此奠定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选址于高新区中央商务区,面积约220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以已经启用的IBM中国开发中心(宁波)及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为核心,集聚各类软件企业100家以上,软件人才5000人以上,平台将串起园区整个智慧物流产业链,到“十二五”末,平台将实现100家企业在线交易,年线上物流业务交易额达500亿元,初步形成物流信息服务交互系统与物流交易指数系统,将使宁波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慧物流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一、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切入模式 :
1.智慧港口建设模式。宁波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和全国物流节点中心,其建设目标是要打造国际港口城市。因此宁波智慧物流建设要紧紧围绕智慧港口建设为中心,以智慧港口建设带动宁波港自身的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推动宁波物流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从而实现智慧港口的感知智慧;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从而实现规整智慧,并使物流在规定的流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实现发现智慧。同时提供优化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线的优化方案及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方案等,实现创新智慧。让港口与企业之间形成供应链,使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智慧。
2.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第三方智慧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它能利用传感器、RFID和智能设备来自动处理货物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和透明度,准确掌握货物、天气、车辆和仓库等信息;顾客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然后系统将对订单进行标准化,并通过EDI传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实现系统的感知智慧和规整智慧。然后利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评估成本、时间、碳排放和其他标准,将商品安全、及时、准确无误地送达客户,从而实现发现智慧和创新智慧。
3.物流园区模式。智慧园区要有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共用信息平台系统,提供行业管理的信息支撑手段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以实现感知智慧。通过对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实现规整智慧,为建立智慧配送中心奠定基础。并通过发现智慧,发现其中问题,建立预警和协调机制,自动生成优化方案,使用户订货适时、准确, 尽可能不使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保证订货、出货、配送信息畅通无阻。以实现创新智慧。在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中要考虑信息平台的先进性,供应链合理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以确保物流园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安全运转,从而实现系统智慧。
4.大型制造企业模式。大型制造企业模式要求制造企业里的每个物件都能够提供关于自身或者与其相关联的对象的数据,并且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每一个物件都具备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通信能力,从而构建由大量的智慧物件组成的网络,在智慧物件网络基础上,所有的物品信息均可连通,组成物联网,企业就有了感知智慧,能够及时、准确、详细地获取关于库存、生产、市场等的所有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规整智慧,发现智慧找出其中的问题、机会和风险,再由创新智慧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尽快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二、港口特色孕育智能产业
如何打造区域经济特色,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余红艺说:“宁波市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去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亿吨,居国内第二、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居国内第四、国际第八,所以宁波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港口经济这个龙头来做文章,产业转型升级也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做文章”。
在港口经济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就是物流。数据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的成本高达30%,而国外物流行业的成本只有不到10%,如果物流行业的整体成本能下降10%,中国的产品就能提高10%的利润,所以物流产业的提升对整个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宁波拥有物流企业近5000家,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和得天独厚的港口基础为发展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宁波一方面强调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另一方面以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场来孵化物流信息服务业。基于这样的思路,宁波高新区启动了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建设。
通过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并带动物流信息服务业发展,仅仅是宁波转型升级的其中一个抓手。在宁波无论是城市经济还是相关的细分行业都有很大的转型提升的需求,而这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其实是伴随着特色新兴产业的孕育的。
三、智慧物流园带动产业升级
相对很多城市,宁波高新区虽然是国家级的高新区,但是园区的面积不大,人才和相关的新兴产业的资源也不如其他地区有优势。但是宁波必须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所以宁波高新区把打造研发园与支撑平台作为园区的特色目标,希望以此为整个宁波的经济起到倍增器的带动作用。吸引IBM中国开发中心分中心和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心落户宁波,并推进与宁波的系列合作,正是宁波高新区打造“智慧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宁波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海国说:“宁波高新区正在以基地模式来发展新兴产业,而物流软件产业基地是宁波高新区基地模式发展的第一步。IBM在中国的第四个开发中心以智慧物流为主要发展方向落户在宁波,为高新区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有效的产业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我们与IBM双方公同规划,项目建成后能够聚集各类软件企业100家以上,软件人才5000人以上,实现年营业额5亿美元以上的规模。”
目前IBM在中国正在不断进行区域和行业市场的投资。据有关人士透露,未来几年IBM在中国的分公司的建设目标是70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拿到中国来。IBM全球副总裁、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博士表示,IBM在宁波的开发中心需要聚集IBM的资源、中国物流行业的资源、全球物流行业的资源才能够开发出满足全球市场需要的一流的物流解决方案。根据王阳的说法,IBM在宁波的物流开发项目,将与大学、物流用户等产学研单位共同推进。这种开发模式将会成为IBM在行业解决方案开发合作中的重要模式。
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重要性
面对后金融危机和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宁波粗放型的民营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其要注重与国家“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三网融合”、物联网、3G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智慧城市是打造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省委一直对宁波市的发展十分重视,要求宁波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成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今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的城市” 一个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必须拥有国际级的现代化港口和临港经济群,在区域乃至国际经济体系中应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是城市发展的领跑者和增长极,其临港城市必然是现代化国际新型城市的高级形态。一个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应当能充分挖掘、实时整合、有效配置城市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实现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高度融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结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全方位高效能配置,倍增运作。
五、物联网的重要性
首先,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物联网建设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为我们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支撑条件。第二,从产业的角度看,物联网产业是一种新兴业态。它的发展是完全符合我们转型升级、转换传统经济方式、寻求绿色发展的需求的。这是我们走智慧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应用的角度看,物联网将给我们的管理服务、生产生活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设将带来政府的高效服务及居民的便利生活。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城管、智慧医疗等智慧应用体系建设都是在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及应用逐步成熟发展的基础上。一是服务于港口经济,在智慧港口物流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点。我们将依托宁波现代化港口区位优势,积极完善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推动以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体系建设为重心的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的发展,推动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品牌建设和服务提升,创造新的品牌优势。二是服务于集群经济,在智慧制造业发展上形成新的亮点。宁波传统产业发展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块状制造业经济比较发达,我们将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把每一个块状经济变成一个智慧型集群,并精心构筑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加强产业间的协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是服务于外向型经济,在智慧贸易发展上形成新的亮点。宁波是外贸大市,外贸经济竞争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将立足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特色,积极推进以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专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建设为重心的智慧贸易的发展,推进外贸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提高宁波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六、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的加速发展趋势
2、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科技革命推动及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贸易也在全球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的特征、高新技术的发展)
3、我国的现存问题: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我国的贸易出口主要依赖于旅游出口,而运输、保险、金融等出口较低。
4、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偏弱,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
七、物流的特点
1.集约化。目前人们对集约化经营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高效率则是其中应有之意。集约化经营之所以效率高,有两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实现了社会化服务的大物流,二是物流技术水平高。在社会化服务的条件下,商业、仓储、港口、码头、(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会展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发达,委托代理机构健全,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物资采购的配送,第三方物流服务也较为普遍。同时,现代物流的技术高度发达,在上述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所以,生产效率很高,每个物流行业职工所完成的以市场价值表示的工作量大大高出社会平均数。而且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
2.市场化。市场也称社会化。现代物流是市场化的产物,也是市场化高度发达的标志。也许有人认为市场化不能作为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实际上,现代物流作业的各个方面都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实现的,没有市场化就更不会有完善的现代化的大物流。在市场不发达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所有应由现代物流完成的工作全部由企业自己承担。将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和国际上发达国家作一比较,更可以清楚地看出现代物流的市场化基本特征。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企业都实现了采购配送物流和产品销售物流的第三方服务,相比之下我国则少得可怜(不足10%)。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也许有人认为,以国家宏观计划调拨的方式不是也可以解决吗?殊不知现代物流是十分复杂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严密,只有以市场竞争的方式调动各种因素,才能发展起来,任何超越市场机制的人工方式都是难以实现的。而恰恰相反,我国目前这种小生产的物流作业方式,本身就是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具有现代特征的物流业也会逐步发展完善。
3.系统性。由于物流社会化服务本身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其生产过程涉及到很多部门,很多环节,所以现代物流的生产过程体现了十分明显的系统性特征。而且物流涉及到的每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起着各自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物流产业。例如商业,有人认为物流不包括商业,其实不然,商业在物流中起着掘渠的作用。假定简单地说物流就是商品的位移是正确的,那么顺着什么方向位移呢?这里就离不开商业的先导位置。一个商人将北京的产品贩卖到广州,另一个商人将中国的产品贩卖到欧洲,这就决定了商品的流向,所以商业是物流中重要环节。再如运输,有人认为物流就是运输,这也不全面。运输可以说是物流的动力,是机械性的载体,它以各种方式将商品由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使商品的位移得以实现。再如仓储,尤如物流系统中的水库,仓储在物中起着蓄水池的作用,没有仓储就没有社会化的大物流。还有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商检等,就是物流的闸门,开启闸门,商品就顺着事先开掘好的渠道,在运输工具的承载下流向目的地。以上各个方面(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方面),都有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而且环环紧,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化物流体系。
二、名词解释——智慧物流 ——概念
IBM于2009年提出了,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具有先进、互联和智能三大特征的供应链,通过感应器、RFID标签、制动器、GPS和其它设备及系统生成实时信息的“智慧供应链”概念,紧接着“智慧物流”的概念由此延伸而出。与智能物流,强调构建一个虚拟的物流动态信息化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不同,“智慧物流”更重视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创造更丰富社会价值的综合内涵。
“智慧物流”是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的概念。在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即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让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背景
物流是在空间、时间变化中的商品等物质资料的动态状态。因此,很大程度上物流管理是对商品、资料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管理。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物流技术流程中,智能终端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感应、激光扫描等传感技术获取商品的各种属性信息,再通过通信手段传递到智能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集中统计、分析、管理、共享、利用,从而为物流管理甚至是整体商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据相关资料,201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158万亿元,物流总成本占GDP约18.4%,与1991年的24%相比,社会物流总费的下降明显,我国物流行业的进步突出。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8.9%相比,高出一倍多社会物流总额,也意味着我国的整体物流成本仍处于高位,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等成为现阶段物流发展的制约。
在智慧物流概念出世的同一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运输领域新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两年后,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持续强调,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两项政策都从国家宏观层面,强调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等关键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化中的作用。
在中国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再次指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进入2010年,物联网成为当年“两会”的热门话题,“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了解,2010年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将陆续出台。
基于以上背景,结合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考虑到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作业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行业。在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
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智慧物流理念的提出,顺应历史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话、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
华夏物联网总经理王继祥发表了“物联网推动智慧物流变革”的文章,在业界引起广泛反响。——信息平台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三方面的内涵:物流电子政务平台,用于政府监管和服务的职能,电子口岸即属于此类;除此之外,还有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用于供应链一体化网上商业活动;电子物流平台,用于物流运输全过程实时监控管理。——六大作用
一、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智慧物流能大大降低制造业、物流业等各行业的成本,实打实地提高企业的利润,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方通过智慧物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物流企业便能更节省成本。其关键技术诸如物体标识及标识追踪、无线定位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实现物流的智能调度管理、整合物流核心业务流程,加强物流管理的合理化,降低物流消耗,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费用、增加利润。
二、加速物流产业的发展,成为物流业的信息技术支撑
智慧物流的建设,将加速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多功能干一体,打破行业限制,协调部门利益,实现集约化高效经营,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同时,将物流企业整合在一起,将过去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传统物流企业的现代化、专业化和互补性。此外,这些企业还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信息,降低运营成本和费用支出,获得规模效益。
三、为企业生产、采购和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基础
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四、使消费者节约成本,轻松、放心购物
智慧物流通过提供货物源头自助查询和跟踪等多种服务,尤其是对食品类货物的源头查询,能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再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同促进消费,最终对整体市场产生良性影响。
五、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助于政治体制改革 智慧物流可全方位、全程监管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大大节省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的同时,是监管更彻底更透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有助于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员,从而削减政府开支。
六、促进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智慧物流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体现了现代经济运作特点的需求,即强调信息流与物质流快速、高效、通畅地运转,从而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整合社会资源。——代表
随着物流业不断发展,智慧物流的也从理念走向了实际应用。基于智慧物流理念而建的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前最流行的“云计算”技术融入到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之中,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能。
可以说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是结合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最新一代技术,并具备多项独立知识产权,总投资超亿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示范平台。该平台于2011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现代智慧物流公共信息示范平台,成都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本着立足成都、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战略目标,将彻底改变传统物流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主要体现在:
一、信息平台功能更新换代
二、集在线交易、支付、监管、信息发布、产品展示、推广、营销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的物流平台。
二、全新的市场价值定位
融合各条物流具体工作流,同时在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的参与下,建立的一站式集成化服务的物流平台。
三、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导入 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物流诚信体系,引进第三方担保组织,解决平台承担和抗风险能力。
四、有力的控制技术和安全保障
在技术定位上,采用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新一代技术,打造的智慧物流体系的物流平台。
五、全新的信息平台服务体验,业内权威平台
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带给物流业内从未有过的服务体验,发布的信息在业界具有权威性。行业现状(2011年)
初具规模的产业链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从产至今有十余年历史,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产业链的逐步成熟,并且国家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物联网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应用阶段。
物联网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传感器与供应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终端产品供应商、其他各感知产品提供商与用户等环节。
一、传感器/芯片厂商
其中芯片制造商包括RFID识别芯片、智能芯片等产品的生产厂家,如德州仪器、高通、联发科、展讯等。
传感器制造商包括RFID设备、传感器两大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可细分为RFID识读设备生产厂家、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一系列传感器设备生产厂家,传感器通信网络模块生产商等。
二、通信模块提供商
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其中华为、中兴国际知名,盈利能力较为稳定,拥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国内通信模块厂商不仅生产通信模块,还生产配套的通信传输设备,从收入规模及盈利能力上看,该环节的盈利能力较为稳定。其中很多企业都专注于通信传输设备,比如光纤光缆的生产。
三、通信网络运营商
对于物联网数据传输提供支持和服务,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电力通讯网、专网以及其它网络等。
四、中间件及应用开发商
中间件是指衔接相关硬件设备和业务应用的桥梁,是目前物联网领域竞争的焦点。主要分为两类:传感数据采集中间件,完成传感数据从相关硬件设备的采集、过滤和合作。另一种为传感数据管理中间件,完成数据的存储、维护、访问、聚合。
五、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将实现物联网的硬件,软件和网络集成为一个完整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的厂商。部分系统集成商也提供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
六、服务提供商
行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专业运营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终端设备鉴权、计费等服务,实现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服务。
目前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合作模式主要集中于产业联盟。除运营商外,厂商整体综合实力均较弱。目前产业联盟是产业链主要的合作形式。运营商是产业链的主导,扮演集成商和服务商角色,通过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形式向产业链下游渗透。
将整体产业链按价值分类,硬件厂商的价值较小,传感器/芯片厂商加上通信模块提供商约占整体产业价值的15%左右,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管道约占整体产业价值15%,剩下70%的市场价值均由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中间件及应用商分享,而这类占产业价值大头的公司通常都集多种角色为一体,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出现。
形似神不似的传感网与物联网
在很多人的认知和表述中,总是将传感网和物联网“混”为一谈。虽然说,在一些语境中,两者强调的均是对现实世界物体的感知。但严格说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相同点,但也有着明确的区别。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传感网与物联网两者均是网络,均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物体感知,可以用到相同的技术,也均要经过信息的传输。如: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而在传感网的一些外延应用中,也可以把RFID协议作为无线通信协议之一;在探测已知物体属性方面,物联网中也可以在RFID模块中集成传感器技术,从而获取物品在物流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根据网舟咨询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传感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两者的区别如下:
1.传感网仅仅感知到信号,并不强调对物体的标识。
传感器仅仅感知到信号,并不强调对物体的标识。例如可以让温度传感器感知到森林的温度,但并不一定需要标识哪根树木。
物联网的概念相对比传感器网大一些。这主要是人感知物、标识物的手段,除了有传感器网,还可以有二维码/一维码/RFID等。如用二维码/RFID标识桌椅之后,就可以形成物联网,但二维码并不在传感网的范畴。
2.从目标特征上看,物联网探测的一定是已知物品,而传感网探测和判断的更多是未知的人或物。
传感网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并不针对标识的事物。
物联网通过对物体的标识,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控制,达到物和物信息互联的目的。
3.从网络架构和协议上看,物联网与传感网也存在诸多不同。
比如:传感网节点自组织成网,没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没有中心节点。而物联网需要有固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中心节点,强调的是多个事物通过中心结点实现互联。
4.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的出现还远需要假以时日。
当前,传感网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有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成、通过巡检方式工作的温控网,再比如具有多种声、光、电、机械甚至图像探测能力的安防网等,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传感网发展得已经很成熟。而目前物联网仅仅是个概念,真正的物联网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理念后,传感网概念随之在神州大地升温。其实,传感网并不是新生事物,当前已经处于第四代传感网发展阶段,整个行业也由前两年的热炒逐步趋于理性。
目前,国内传感网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政策、经济、技术环境都有诸多利好因素,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工业控制、设施管理、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但是,传感网的规模应用尚需时日,当前存在着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和优化、业界标准有待统一、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链有待整合、商业模式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和发展障碍,面临着来自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这也将是产业一次重新 “洗牌”的过程,那些拥有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将会掌握产业链话语权。
传感网行业的竞争将是全方位的竞争:产业链上下游间的竞争、国企与外企的竞争、国企之间的竞争、不同标准间的竞争、不同技术制式间的竞争等。
国内传感网市场潜力巨大。网舟咨询预测:到2015年,国内传感网/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国内传感器市场年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30%,有望达3000亿元以上的规模。
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阻力
依据网舟咨询发布的《物联网分行业系列:2011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已经成为共识。事实上,物联网在物流行业也多有应用,但应看到,这种应用还是局部的,也是小范围的应用,离大面积的规模应用还有很远一段距离,且可以预见这一过程可能是困难和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好地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策环境有待完善
一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更多地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显得“雷声大、雨点小”,特别是在资金的支持力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和落实;二是需要进一步加大物联网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引导社会形成尊重知识成果、鼓励创新的氛围。
二、业界标准有待统一
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相关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统一标准来指引。整体上来看,由于各行业应用特点及用户需求不同,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规范,这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国内物联网产业亟待掌握核心技术。比如,传感器芯片作为传感网技术的核心,从技术到制造工艺,我国均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国内RFID仍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多为国外厂商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又如,目前市场上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大都以国外T I、NXP、HITACHI、INTEL公司为主。高端的、核心的技术缺乏无疑对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中产生影响,并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
四、应用成本有待降低
当前可以实现远距离扫描的标签每个成本要1美元或更多,一个解读器成本大约为1000美元甚至更多,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本还包括接收设备、系统集成、计算机通讯、数据处理平台等综合系统的建设等。这对低利润率的物流产业可谓是难堪重负。业界预计,只有当标签成本将降低到5美分左右才可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五、信息安全有待加强
物联网同互联网一样,同样面临时一系列信息安全的问题,甚至会涉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安全、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因此一方面亟待出台配套保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的法令、法规,加强信息应用的监管;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进步。但很显然目前,在以上两方面有待加强。
六、商业模式有待成熟
物联网的产业链牵涉面很广,涉及终端制造商、模块厂商、通信设备商、行业信息化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物联网在物流行业虽然前景广阔、相关产业参与意愿强烈、发展很快,但其技术研发和应用都尚处于初级阶段,且成本还较高,虽然已出现了一些小范围的应用实践,但是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推广应用体系,商业模式不清晰,就一时难以形成共赢的、规模化的产业链。
七、行业互通有待破壁
由于标准、商业机密、安全等原因,以RFID为例,目前不论是交通、出入控制、电子支付还是公路、铁路等物流领域,都还只是在行业系统内部和企业内部的闭环应用,开环的应用还涉及到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纠葛,以及人们关注的隐私问题。而只有实现了行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才能真正发挥出物联网的价值,实现物联网的规模应用和发展。
——发展方向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可以说,智慧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董宝青表示,“我们要把数字物流、智慧物流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标志语。”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技术协会董事长戴定一表示,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进入到一个动态的,实时进行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这个方向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仍然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物流信息化的标准问题一直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要加快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编码、安全和管理标准,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系统内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这最终将导致无效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成本和事故上升。《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末,要致力于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形成,关键的基础性标准、重点行业应用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制定和宣贯成效显著。
在具体措施上,要急用先行,推进关键的基础性标准和重点专业、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宣贯。根据《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推进汽车及零部件、食品、药品、纺织品、农资和农产品等重点行业物流信息化应用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数据层、应用层和交换层等物流信息化标准的衔接。
《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因此提出,要支持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在装备制造、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管的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
第二篇:山东天马物流园项目简介
中国·苍山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基本情况简介
一、项目概况和目标
中国.苍山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投资主体是山东天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山东苍山县一马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山东天马农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10月,注册资金5000万元,拥有固定总资产4.8亿元,有员工560人。经营瓜菜批发、腌渍加工、农资配送、净菜配送、绿色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冬瓜菜脱水加工等涉农业务。为山东省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苍山县一马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已有社员9800余户,遍及苍山县16个乡镇近五百个自然村,组织和带动菜农种植绿色和有机蔬菜20万亩,是远近闻名的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苍山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立足于构建国内一流的规模大、档次高、服务功能强、交易范围广的蔬菜、大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交易、冷链流通配送服务平台,并以电子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形成囊括良种繁育、种植、加工在内的蔬菜及有关农产品从种子下地到消费者餐桌的农产品全产业链综合经营体,以实现以园区为中心的全国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大市场规划,实现园区与国内二级市场和配送终端的无缝连接,使之成为国内蔬菜和农产品大型交易中
心、集散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生成中心,成为中国农产品高附加值竞争的主要参与者。
项目位于山东苍山县经济开发区,总规划占地900亩,总投资14.8260亿元。主要建设项目为大型冷库为依托的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大蒜、蔬菜及其他农产品专业交易大厅、理货大厅、净菜加工、配送车间、农产品检测中心、农民科技服务中心、农民合作社管理中心、综合服务大楼、沿街经营楼群等。运营后,每年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吞吐量可达300万吨,二、项目提出的背景及独具优势
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和当代经济发展促进器的现代物
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确立了以现代物流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苍山县是全国蔬菜产业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山东省“放心菜”工程基地县、优质大蒜生产基地县、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商品菜产量400余万吨,均居全国各县、区之首,素有中国南菜园、洋菜园之称。仅上海居民蔬菜供应中的60%来自苍山,长三角居民蔬菜供应中的70%以上经苍山蔬菜 销商之手运至各级市场。
天马公司提出在苍山建设功能齐全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平台,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绿色蔬菜品牌优势、行业经营和管理优势以及庞大的信息网络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天马公司精心打造的产业链优势,项目做的是从种子下地到消费者餐桌整个蔬菜产业链的业务,拥有9800多个种植户的一马合作社和近万亩绿色蔬菜基地以及由基地带动的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的三十万亩的绿色蔬菜瓜果是产业链的前端,在资源供应方面形成了重要特色。中端,加快物流园经营前的人才选择、管理体系设计、交易、招商、结算、冷藏加工等各个部位的功能设计和完善;末端,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乃至超市进入、谈判等都尽快纳入议事日程。这样,真正构筑起全产业链的有机整体,就会在业内立稳脚跟并迅速脱颖而出。
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按功能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冷链物流中心、远程电子交易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蔬菜及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和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四、基本定位、功能和运作方式
基本定位:依托现有优势,进一步整合和挖掘相关资源,立足山东,建设国内一流的规模大、档次高、服务功能强、交易范围广的蔬菜、大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并以交易、服务平台为依托,形成囊括良种繁育、种植、加工在内的蔬菜及有关农产品从种子下地到消费者餐桌的农产品全产业链综合经营体。它以山东区域、长三角地区和江汉平原为服务重点,辐射珠三角,辐射和渗透港、澳地区,并逐步向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实现以园区为中心的全国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大市场规划,成为农产品高附加值竞争的主要参与者。
主要功能:
1、蔬菜、果品及其他农产品大宗交易功能;
2、配送功能;
3、远程电子交易功能 ;
4、仓储调节平衡功能;
5、集散、中转功能;
6、服务功能;
7、资源整合、供应功能;
五、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运营后,蔬菜瓜果及各类农资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保守测算,可实现经营毛收入68600万元,实现经营利润4.8亿元以上,可为国家创造税收12000万元。社会效益:
(一)它将有力带动苍山乃至临沂及周边地区农业增长模式的转变、有力促进苍山农业标准化进一步推广实施,促进苍山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新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的形成;
(二)使园区经营辐射地区广大农民大面积长期受益,这种受益,不仅仅是收入增加,还包括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主要的是,项目将会培育出大批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这种新型职业农民,正是中国农业 的未来。据估算,项目进入正常经营后,可使周边上百万万民农直接受益;
(三)项目将增加新的直接、间接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这对根本上缓解地方就业压力,建设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项目建成运营,会大大提高苍山知名度和影响力,对苍山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带动旅游、餐饮、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项目将会对丰富城市菜篮子供应、保证菜篮子安全和菜价的稳定做出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保障菜篮子安全方面,作用将非常明显,由于生产供应环节在项目经营范围之中而且项目运行的重点这一独特模式,标准化生产和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相对容易,使安全问题从源头上得到保证。项目盈利模式
(一)、交易费用:收取进入园区收购蔬菜果品的客商交易费用,每公斤约为0.18元,物流园全年农产品吞吐量约300万吨,直接交易部分约占50%左右即150万吨,此项收入每年约在27000万元。
(二)、冷库经营:蔬菜、果品经加工储藏后配送大型超市和各大中城市。每天配送近220万公斤,每公斤差价最保守计算为0.60元,每年配送时间300天,此项收入每年约为39600万元。
(三)、摊位及恒温仓储租金:园区理货区设理货、经营摊位1000个,每个面积20平米,租金按每平米35元/月收取,此项租金为840万元/年;恒温仓储车间面积6000平米,租金每平米120元/月,此项租金收入为864万元/年,加上沿街门面出租收入,每年可收取租金2000万元以上。
全部运营后一年共计毛收入为68600万元。
由于基地和合作社运行还缺乏基础数据,这里暂不计入。
成本和利润:项目每年的运营费用约为8500万元,可为国家创造税收12000万元,实际每年的纯利润为48100万元左右,如果没有特大的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38个月可以收回全部投资。
山东天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3年6月
第三篇:威海国际物流园简介
威海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
简介
威海国际物流园位于《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大陆最适宜发展物流城市25佳之一的威海,踞胶东半岛鳌头,扼渤海海峡咽喉,与韩日隔海相望。
威海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是威海港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计划投资17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2700余亩。
公司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单位、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仓储协会会员单位。2010年,威海国际物流园跻身“全国通用仓储企业”50强排名中,位列第22名;威海国际物流园是“山东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公司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重点物流企业”、“山东省优秀物流企业”,被交通运输部指定为国家甩挂运输试点单位。
威海国际物流园的发展定位是:以港口物流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和现代仓储技术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保税物流为特色,以培育上市为目标,集储存、货运、加工、商贸、货代、信息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目前,入驻威海国际物流园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有20余家,包括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威高集团、中农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仓联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等。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展第三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贸易及保税业务。
1、第三方物流项目
目前,威海国际物流园已成功运作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供产销研一体化轮胎企业——三角集团的第三方物流项目,为三角轮胎集团提供仓储、配送、包装等一条龙的系统化物流服务,实现了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动发展。
公司为三角轮胎第三方物流服务项目量身定做的“RFID智能仓储信息系统”,将RFID技术大规模应用于物流仓储领域,实现了对货物的单品跟踪管理,开创了此项技术国内大规模应用的先河,先后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二等奖。
2、国内、国际运输业务
公司目前拥有各类货运车辆70余辆,挂靠车辆100余辆,具有丰富的货源和配送优势,主要经营整车零担货物的配送业务、货运代理等业务。目前已成功运作三角集团的市内短倒运输和部分长途干线运输业务、威高集团药水和医疗器械配送业务、成山轮胎集装箱长途运输业务以及肯德基冷链配送业务。
目前,园区每天进出车辆达500车次,已开通威海至东北三省、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济南、黄岛等地的运输线。未来3年,威海国际物流园将开通威海至全国19个省市的运输、仓储、配送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
威海国际物流园以威海为主体,积极开展与大连、临沂、韩国之间的“一头多挂”甩挂运输业务,是全国首批26家甩挂运输试点单位之一。2010年年底,中韩陆海联运开通,威海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是中韩陆海联运中首批具有国际道路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之一并积极开展国际运输业务。
3、国内、国际配送业务
威海国际物流园正在规划筹建的配送中心项目,规划面积400余亩,将为入住客户提供停车配货、仓储中转、装卸短拨业务。威海国际物流园现已携手临沂知名物流企业和义务小商品批发企业,利用“中国对韩经济桥头堡”这一有利优势,积极开展对韩小商品运输、仓储、配送、出口等业务,致力于建设环渤海地区最大的对韩商贸物流中心。
4、保税业务
威海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威海市进出口企业要求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港口资源,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各种优势,积极申请获批了威海第一个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也已经获批。
5、化肥代理业务
目前,威海国际物流园成功代理运作了我国最大的化肥进口贸易商之一——中农集团的化肥进出口业务。2011年,威海国际物流园与中农集团合作建设化肥物流中心,在扩大代理业务的基础上,开展化肥进出口业务。化肥项目的运作使威海港一跃成为全国第七大化肥基地港。
6、铁路集装箱班列业务
威海国际物流园于2011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威海至黄岛(青岛港)铁路集装箱班列业务。威海至黄岛集装箱货运专列,航班密度为一周10班,每日两列火车对开。
在此基础上,威海国际物流园将积极调研临沂、义乌、苏州等地区的铁路班列的发展可行性,为威海港的韩国航线及以后开发的远洋航线提供充足的货源基础,结合威海国际物流园的优势,打造内陆“无水港”。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作为一个年轻向上、蓬勃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威海国际物流园依托专业的运作团队、领先的服务理念、高效的管理模式,不断开拓、持续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威海国际物流园诚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发展,共谋未来!
第四篇:酒钢集团物流园简介
附件: 酒钢集团物流园和天水甘泉物流园简介
酒钢集团物流园1、10月25日,酒钢集团天水东晟物流园在天水市麦积区社棠镇下曲湾开业。东晟物流园占地100亩,集钢材、建材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销售市场主要为天水、陇南和陕西省宝鸡、汉中等市。物流园每年将承担酒钢集团40万吨各类钢材的销售任务,实现利税2000万元。
2、由陕西西北金属物流有限公司和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西北金属物流园项目,昨日落户灞桥。西北金属物流园总投资24亿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钢材1000万吨,销售额500亿元,钢材深加工产值75亿元,国、地税收入超过6亿元,并可提供3000个营销、服务等就业岗位。
西北金属物流园作为与国际港务区相配套和衔接的物流园,将集运输与仓储方式转换、期货交割、金属深加工、进出口报关服务、企业零库存配送、金属贸易信息服务等多元功能为一体,呈现出现代、综合等特征。该项目建成后,对完善、优化东部新城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增加持续发展产业和税源动力,将起到积极作用。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物流园区作为现代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建设速度加快,并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支持。2010年,西北地区投
资建设了多个钢铁物流园区。4月,总投资3亿元的新疆北方钢铁国际物流园建设项目在乌鲁木齐头屯河区奠基。
天水甘泉物流园
建设内容:项目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紧邻宝天高速公路出口,区域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项目初期规划面积约1100亩,园区初步以物流配送为核心,在外围建设商务交易中心和配送基地,构建“立足天水,服务陇东南,辐射大西北”的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综合型、区域性物流中心。
建设条件:依托天水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物流基础,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天水装备制造业,建设“天水—关中经济带”的过程中,整合相关资源,吸引物流企业及相关机构入驻,向社会提供系列化,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天水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投资估算:物流园区初期概算投资5.16亿元
经济效益预测:开发面积约1100亩。园区建成后,可容纳物流企业20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1万余人,年经营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新增城镇人口年工资性收入1亿元以上。项目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启动,部分工程已完工。
第五篇:淄博鸿运物流园简介
淄博鸿运物流园简介
淄博鸿运物流有限公司是淄博市最大的民营物流企业,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物流企业。公司初建于1997年8月1日,成立于2006年5月23日。经过九年的拼搏努力,公司已由初始时的配货经营部发展成为辖属配货公司、零担公司和物流园三个经营实体,集货运代理、零担专线、仓储转运、市场经营为一体的“准集团企业”。公司现有资产7000余万元,占地400余亩,由会员制车辆3000余台,自备车辆20余台,年货物发送量50000万吨,被列为我市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市委、市政府,张店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按照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规定,干事创业,努力拼搏,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做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省、市、区政府的肯定和鼓励,先后获得了“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文明服务先进单位”、“淄博市双百佳文明诚信私营企业”、“淄博市服务业先进单位”、“张店区服务发展先进单位”,被授予“淄博市张店区服务业发展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淄博鸿运物流园是由淄博鸿运物流有限公司与江苏物华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根据《淄博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投资兴建的鲁中地区最大的物流园区,是市政府流通“三0工程”项目,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和张店区重点项目。鸿运物流园位于309国道与张店区西外环路交叉处,东连205国道,西近滨博高速,北临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座落在市、区政府规划的物流商贸区内,周围汇集着淄博建陶工业园、中国科技陶瓷城、香港财富陶瓷城、鲁中装饰材料城、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商贸交易市场,靠近淄博新区,位置优越,交通通畅,是物流配载最佳发展区域,前景广阔。鸿运物流园总体规划占地800亩,现已征用400亩,以配货经营、信息服务、仓储分驳、停车食宿为主要功能的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7月28日投入运营。一期工程占地200亩,建有配货营业房11栋,510套,专线库区7500平米,货物仓库3500平米,商贸餐饮房,旅馆2处,180套客房,餐饮大厅700平米,停车场70000平米,容纳车辆800余台;园区内信息设施完备,网通、联通、铁通、移动等电信公司在院内设立基站,宽带网、货运信息网通达每套营业房;园区规模大、功能全、条件好,具备了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吸引了众多物流企业、生产厂家、配载业户入园经营,如:华宇、佳吉等全国著名企业、淄博蓝狐、重庆平安、山西临运等有实力的企业,都在园内设立经营机构,接取送达全国各地货物,车辆通行全国各地,实现了车入场、货入网、交易便捷的目标,发挥了建立枢纽、整合资源、规模经营、节约费用的积极效用,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司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十路南段
电话: 0533-2909998 0533-2906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