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贸区下航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自贸区下航运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目前,我国由南到北形成了四大自贸区的布局,这对我国航运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分析我国四大自贸区的本质、特点,以及我国航运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后,剖析了自贸区格局下,我国航运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对航运企业发展、航运金融市场发展、四大自贸区发展和航运业整体发展四大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字:自贸区;航运业;机遇;挑战
0、引言
2015年4月21日,广东自贸区在广州南沙正式挂牌,同时挂牌的还有天津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连同上海自贸区,我国已形成由南到北四大自贸区的布局。作为对外开放的高地,自贸区发展及其影响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其中,航运业是受自贸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航运业不仅包括港口基础设施、航运基础贸易,还包括航运信息、航运金融、航运人力资源环境等。自贸区给航运业各个方面不仅带来有利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不能忽略的巨大挑战。
在我国,由于上海自贸区成立时间最早,所以,目前关于自贸区对航运业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上海自贸区展开的。张颖杰[1]研究了上海自贸区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政策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完善基础设施、拓展航运金融等建议。余思勤等[2]专门针对上海建立自贸区对航运金融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航运金融业由于相关法律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原因而发展缓慢,因此着重分析我国航运金融业应如何利用自贸区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完善法律法规方面,学者也纷纷发表了自身的见解。郑雷[3]认为,在建立上海自贸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船舶融资租赁业的扶持,以引导中国航运业走向现代化。郑志华[4]则总结了2014年上海航运法治论坛对自贸区航运政策、自贸区航运税收制度、无船承运业务监督等航运法治问题的探讨。从现有的文献可发现,大部分都是围绕上海自贸区对航运业影响而展开的研究,而对其他三个自贸区的分析则相对匮乏。随着其他三个自贸区的挂牌,我们更应该分析各个自贸区不同的特点,从而研究各个自贸区给航运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四大自贸区的本质和特点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GDG)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概念,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自由贸易其是指两个及以上的国家或者地区,通过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互相取消绝大部分货物或者服务的关税及其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鼓励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这是自贸区的广义概念,而我国四大自贸区指的是狭义自贸区的概念,即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划出一定特殊的区域,进入该区域内的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税种而言,属于在关境以外,并免于海关监管。自贸区与保税区最大的区别在于,自贸区是“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即“一线(自贸区与国境线)放开,二线(自贸区与非自贸区)管住”。
我国的自贸区是富有中国特色的自贸区。从本质上看,我国自贸区实行的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上的自贸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从位置布局上看,自贸区的建立地点具有战略性意义。两个直辖市(上海、天津),两个早期的经济特区实验省份(广东、福建),覆盖中国三大的经济区域——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及目前正逐步形成的京津翼一体区。
首先,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因而选择上海作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有着对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考虑,而如何才能恢复“大上海”的历史辉煌地位是值得期待的。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上海自贸区,取得了部分的进展,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积累了一些可复制的经验,而负面清单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事后监管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其次,天津,作为直辖市,比邻首都,地位重要。通过天津自贸区试验,对整个北方经济发挥辐射作用,对传统的东北经济区发挥引领作用。在近期,则能对京津翼一体化的进程发挥作用。
广东,一直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在制度创新层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作为偏离政治中心的广东,有可能在制度创新上发挥先行者角色。但目前,广东也面临着优惠政策越来越少的局面,如何进一步开创新的局面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广东自贸区三个片区的发展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其中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被寄予厚望。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在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肩负重任,一方面,要发挥香港的国际化平台作用,推动广东丰富的金融资本“走出去”;另一方面,要共同创新人民币投资产品,引导离岸人民币资源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珠海横琴片区发展定位于七大产业,即休闲旅游、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中医保健、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打造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关系的枢纽和桥梁。而南沙片区的定位是香港企业在广东的落脚点之一,可以发展加工制造业、物流业、贸易、港口、教育、旅游等领域,其中航运物流业将成为南沙发展重头。
福建,独特的历史和对台区位是设立自贸区的主要原因。在历史上,福建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是经济特区的设点省份,同时,福建与台湾隔海相对,被视为对台的窗口,目前被视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福建能否重现当年的风光也受到各方的关注。
各个自贸区的发展各有侧重点,但都肩负重任,对我国经济发展起重大的促进作用。四大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也对其他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我国的航运业。
2、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我国拥有长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万公里的岛均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港口码头。庞大的江河、江海水路运输网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勸海三大枢纽港群,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52亿吨,同比增长5.8%;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5.90亿吨,同比增长6.9%;全国港口完成液体散货吞吐量9.97亿吨,同比增长5.1%;干散货吞吐量72.46亿吨,同比增长4.9%;件杂货吞吐量12.52亿吨,同比增长7.3%;集装箱吞吐量(按重量计算)23.49亿吨,同比增长7.5%;滚装汽车吞吐量(按重量计算)6.09亿吨,同比增长9.4%。
尽管我国航运业发展形势较为良好,但我国航运业仍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航运业存在航运运力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目前的总体航运运力超越了现实的需求量,既表现为总体航运运力超越现实需求量,又显现在中低端航运服务业的相对过剩。此外,由于全球化的脚步逐渐放缓,且国际航运业运力过剩,导致了我国航运市场出现供大于求长期持续,市场低位运行有可能常态化,低位周期性反复波动的特点。
(2)我国航运人才资源缺乏
由于航海事业风险大,工作条件艰苦,人们对于从事航运事业的意愿并不高[5]。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航海事业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足。根据交通部科教司组织的“2015年交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交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预测,船员求职不计研究生,在最近5年内年均需要航海人才数量为7880,与实际培养能力6450人相比,相差达1400多人[6]。除人员数量不足外,我国航运人才缺乏还体现在高层次航运人才严重缺乏,人才引进力度不够等方面。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航道、港口、码头等工程的建设进度却相对滞后。以 2013年1月至8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为例,内河建设和沿海建设合计8810427万元,仅占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9.94%[7]。水路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严重羁绊了未来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需要。成为了制约我国航运业面向未来发展的一大瓶颈,不利于其快速健康发展。
(4)航运法律、政策滞后
目前我国海洋与航运方面的立法还比较落后,立法数量远不足以调整数量庞大、繁琐的航运行为。航运法律、政策法规不足是目前影响我国航运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一是航运法律法规制定落后,不能全面反映现实生活中纷繁庞杂的事务需求;二是政策法规条文边界模糊,不能明确确定执法部门权限,具体执行时需多部门协同配合处理;三相关航运法律规范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准则契合程度较低;四是航运政策法规制定权责分散,市场经济与政策、法规的要求出入较大。
3、自贸区格局下航运业发展的机遇
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航运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增加转口贸易量
自贸区直接的刺激作用就是转口贸易大量增加,从物流的角度大幅提升相关港口的货运吞吐量,随着我国自贸区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的双层推进,港口吞吐量必将再上台阶,受益的港口包括上港集团、深赤湾、盐田港、珠海港、天津港、重庆港等。
(2)有利于港口产业升级 自贸区建立后,我国的港口产业将发生质的变化。在由创新和转型所带来的港口贸易中,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的货物将越来越多。而港口产业升级的另一典型表型是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未来港口的业务将转向保险(放心保)、仓储、租赁、航运等。
(3)有利于加快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步伐
通过制定自由贸易区政策以及相关的国际航运融资、税收政策,吸引更多的中国国际航运要素回归国内,促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4)为航运企业发展带来的创新效应
一是政策推动下的制度红利效应,如航运指数衍生产品交易、外轮捎带等;二是自贸区创新平台下的聚集效应,如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开放,外商管理负面清单等;三是自贸区内航运创新的溢出效应,创新航运发展制度和模式提供了溢出效应,可将模式推广到区外的企业。
(5)自贸区对航运保险企业的影响 一是有机会提高自身在航运险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参与充分竞争。一方面,自贸区将逐步放宽外资准入机制,“负面清单”的内容也将逐渐缩减。未来外资险企有望进驻自贸区与国内保险公司共享开放的成果。这必将增加自贸区内航运保险市场上的竞争主体,促进“水险”市场的竞争。而自贸区相对宽松的市场条件将使竞争更趋自由化。另一方面,竞争也将助益企业自身的改革,包括管理体制改革、营销策略转变和产品创新升级等。而这变革的有效性一旦被证实,便可推广至企业的所有子公司,以提高其在航运险业务上的整体实力。
二是保险企业将享受专业技术配套服务体系带来的红利。首先,在自贸区内筹备设立的海损理算中心、中国第一家航运保险定价中心以及海事仲裁中心将联合保险产品市场构成一整套全面的航运专业技术配套服务体系,以辅助自贸区货物贸易的跃进。这正如给予凋萎了多年的中国“水险”之花养料,使其有了重新绽放的可能。其次,国际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以及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或个人进驻自贸区依法开展相关业务,支持航运保险业务的发展。借自贸区加大开放力度之机,若行业可以结合国情区情对国外优秀经验加以借鉴,探索出适应自贸区发展要求的保险营销模式,必将助于化解中国“水险”难题。最后,此服务体系成立之后,产品的费率厘定将更趋科学合理,航运事故的海损理算成本将明显降低,海事纠纷仲裁的过程也有望缩短,再配合优化的展业模式,市场中航运保险产品的质量应有显著提升,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和成本也会下降。
三是区内外汇管制放宽,中国保险或将借航运保险“乘船出海”。多年来,由于我国以航运保险为代表的国际险种并不发达且出于投资谨慎性及外汇管制的考虑,中国保险公司在海外设立分支寥寥,截至2011年底,仅有8家中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大陆外地区设立保险营业机构,6家中资保险公司设立海外代表处。而自贸区的成立和发展为险企提供了一个大步“走出去”的机会。此外,外汇管制的放宽,有利于航运保险的海外再保险。航运保险,尤其是船舶保险通常是大宗财产保险,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分散风险的重要措施。开放的渠道有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分散自身的经营风险,也能为投保人提供更稳妥的服务。
4、自贸区格局下航运业发展的挑战
自贸区给我国航运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不可否认,也对我国航运业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航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自贸区的建立和优惠政策的实施,将会有更多的航运企业入驻,便会使航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货主将会对物流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航运企业不得不不断改变经营方式、开展增值业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航运市场风险加大 自贸区的建设,航运业从全球航运市场与国内航运市场收益的同时,也会随时应对随之而来的,例如航运价格剧烈波动等巨大风险。目前我国的航运保险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并且缺乏航运运价衍生品等避险工具,无疑将增大航运企业经营风险。
(3)需要相关产业转型支持
自贸区的建设将会对发展滞后或缺乏竞争力领域的产业产生重大造成冲击,致使经济市场更加敏感,波动性大。
(4)重复建设以及发展担忧
国际航运中心热潮也引发不少人对于重复建设的担忧。因为各地航运中心建设存在一定趋同性。沿海各个航运中心在制定规划、发展目标时,大同小异,定位不够明确。这将影响航运中心的持续发展,导致分散资源,影响航运中心要素的集聚。
5、对策建议
5.1航运企业发展对策
首先,我国航运企业应积极参与到航运制度和运作模式的建立中去,促进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规则、机制,积极发展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航运经纪、航运金融等行业。其次,我国航运业应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积极拓展航运金融保险、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相邻领域业务,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降低单一业务所带来的盈利风险。然后,在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控制后,我国航运企业应充分利用该项政策的便利,加大引入外资数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后,由于自贸区建立后,国家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的非五星旗船、先试先行外贸进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那么,我国航运企业应充分利用新的政策红利,努力发展沿海捎带业务,最大限度利用船舶的空间资源,减少空船概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率。
5.2航运金融市场发展对策
一方面,建议利用成立自贸区的契机,不断健全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航运金融业结算便捷度。为了提高航运金融结算的便利性,利用自贸区内很可能放开外汇管制的时机,积极筹建大型航运公司的中国资金管理中心和业务结算中心。在人民币结算方面,建议国内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利用自贸区的便利条件,积极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并尽力结合航运企业的行业结算特点,提高结算便捷程度。另一方面,建议深化航运金融改革创新,促进航运金融市场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在海运保险服务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创新。5.3各自贸区发展对策
对于我国四大自贸区定位自身发展,建议四大自贸区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合理补充。这也将是未来航运中心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如果从国土面积来讲,即使中国拥有十多个自贸区也不算多,但关键是每个自贸区要依靠区位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譬如偏重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金融等。5.4航运业整体发展对策
一是提高航运基础贸易,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完善的航运基础贸易和服务业不仅有利于上海航运业的发展,还可以扩大就业,提高上海整体经济水平。所以,为推动上海航运基础贸易和服务业发展,需要定制适合的航运经济政策,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航运市场体系。
二是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和过分依赖公路运输的现状都显示出我国航运中心的基础航运设施建设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提升仓储基础设施质量;二是改造内河航道,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三是探索与浦东机场“海空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沿海、内河以及航空等,形成海陆联运、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格局,完善的集疏运网路系统将吸引货源不断汇聚到上海,并在上海销售、加工、存储和加工;同时提高上海港的仓储能力和装卸效率,较低运作成本。
三是全面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航运创新发展。在自贸区的影响下,抓住时机,积极参加有关世界海运规则制定方面的国际会议,加强技术储备,提高新技术的采用率,进而不断提高上海航运信息水平。首先注重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一个系统化、标准化、多接口的服务系统和国际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与国际航运中心配套的国际航运信息中心;其次还应加强对世界海运发展规律、法律法规以及航运技术标准的跟踪研究,不断调整相关技术标准,不仅如此,还需要对航运业受到的影响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估,参考国际经验采取正确措施,保障航运业快速发展。
四是重视航运研究与人才培养,海外和本土航运人才共同发展。高素质航运人才的缺乏一直是阻碍航运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一方面根据航运市场需要,通过多层次、多目标、多方式的专业教育,加快培养精通海事法律、金融保险、航运经纪等专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不仅吸引境外航运高端人才还要稳定已经进驻的航运高端人才,使国际航运中心成为航运高端人才的集聚地。
参考文献
[1]张颖杰.自贸区对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J].新金融,2014,02:33-37.[2]余思勤,庄佳芳,袁象.上海建立自贸区对航运金融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03:27-29.[3]郑雷.自贸区中国船舶融资租赁的法制建构[J].中国海商法研究,2015,01:64-70.[4]郑志华.探索自贸区航运法治建设的突破口——2014上海航运法治论坛综述[J].中国海商法研究,2015,01:60-63.[5]丁世超,刁雪影.基于自贸区背景下的我国航运业思考[J].中国市场,2014,02:97-99.[6]刘芳.中国船员劳务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D].上海财经大学,2007.[7]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2013年1-8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EB/OL].[2013-9-13].http://.
第二篇:广西在东盟自贸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自由贸易区构成了世界经济的主要格局,在此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运而生。而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的前头堡,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使广西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双方广泛参与的合作中,广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了广西发展的热门议题。
关键词:挑战、机遇、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其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 国于 1961 年 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 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20 世纪80 年代后,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5 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 5 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 10个成员国,人口约5.3亿。
2002年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开始启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成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的区位优势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海洋又有陆地相接的省区,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基础设施,相对于多数东盟国家都具有相对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国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头堡,是中国通往东盟以及东盟进入中国必经的国际通道和枢纽,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天然港湾众多,良好的港口条件。广西海岸线曲折,天然港湾众多,具有良好的港口城市。目前已建成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沿海港口,在广西与东盟的贸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地理优越的北部湾,也是中国大西南和大陆南端的最佳出海处。这些都构成了广西的港口优势。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便利。广西正不断在公路、铁路、港口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以沿海建成了钦州、北海、防城港等港口,陆路以南昆铁路和湘桂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桂南、南梧高速公路等,再加上“黄金水道”西江,广西建成了陆路、水运、航空和其他基础设施相配套的区域物流通道,广西通往西南的交通线也已经基本定型,这大大密切了广西内部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国家对广西的大力政策扶持。随着我国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国家逐渐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广西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份,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广西目前同时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等多重发展机遇,相对于国内许多省份和东盟国家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
拥有国内、国际广阔市场。广西产品除了区内自销外,还销往国内的其他省区。但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广西产品除了拥有国内市场外,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在原先双边的边境贸易的基础上,广西的产品远销至整个东盟十国。由于整个自贸区的人口达到了18亿多,广西拥有的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面临的挑战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遇到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有来自东盟方面的,也有广西内部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面临来自东盟的激烈竞争。广西和东盟各国气候相似,广西位于亚热带地区,东盟所处的东南亚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广西可以种植的农作物,东南亚也可以种植,甚至是终年种植、结果和收获,可以种植的土地也比广西多。因此,在农产品方面,广西将愈来愈难以与东盟国家进行竞争。
广西的企业在自贸区中面临三重竞争压力。除了面临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同时也面临来自国内发达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东盟除了与中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外,还分别与日本和韩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欧、美、日、韩等国的产品大量进入东盟市场。而广西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技术实力较弱的特点.出口产品大多为工业原材料或半成品。其附加值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在与欧、美、日、韩等国产品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由于还面临来自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广西对东盟的贸易额占全国对东盟贸易额的比重仍然较小。
关税降低,给广西部分产业带来较大冲击。由于东盟除了新加坡外,和中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广西毗邻东盟国家,经济结构更为相似,大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广西还没有形成既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现存的企业大都规模小,且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随着关税的不断降低,不仅将加剧了广西与东盟同类产业和商品的竞争,还将导致东盟国家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从而冲击广西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领土争端给经济合作埋下了不稳定因素。中国近代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家的主权遭到了严重的损害。由于西方列强的使怪,直至今日,中国与东盟十国中的越南、菲律宾、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四国还存在着岛上的领土争端。这些领土争议,被某些国家利用操作,成为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也不利于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东南亚联盟自由贸易区 2·广西面临的机遇 3·广西面临的挑战 4·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第三篇:自贸区判断题
FTU账号为同业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其适用对象为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及保险机构。(F)
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可以实行意愿结汇。外商投资企业应在外汇资本金账户开户银行开立一一对应的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存放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按照真实交易原则通过该账户办理各类支付手续。(T)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根据非现场检测情况以及风险等级大小向金融机构发出相应的风险提示,风险等级可分为Ⅰ级(重度风险)、Ⅱ级(中毒风险)、Ⅲ级(轻度风险)。(F)自由贸易账户中的资金余额暂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T)部分自由贸易账户可以办理现金业务。(F)机构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含区内)机构非自由贸易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划转(含同名账户)应以人民币进行,并视同跨境业务管理。(T)
同一非金融机构自由贸易账户与其开立的境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可以通过人民币资金划转的方式办理无条件偿还贷款。(F)
金融机构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吸收的自由贸易账户外币资金余额,可暂时存放境内金融机构。(F)
金融机构办理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应纳入其境外法人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统一管理,统一计提风险准备。(F)
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可使用电子商业汇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自由贸易账户签发和转让的电子商业汇票进行相应的审核。(T)外币流动性管理需求以及币种敞口,应按相关规定在市场上平盘,同时需纳入其境内法人机构的结售汇头寸进行综合管理。(F)
监管当局对FTU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应严格遵守不得突破。根据监管部门细则要求,FTU人民币清算账户月内日终累计净额应小于等于0。(F)
区内企业自由贸易账户与其开立的境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可偿还自身名下且存续期6个月以内的上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RMB贷款,偿还贷款资金必须直接划入开立在贷款银行的同名账户。(F)
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可直接进入境内银行间市场开展拆借或回购交易,无需再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F)
区内企业自由贸易账户与其开立的境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可办理新建投资,并购投资,增资等事业投资业务项下的RMB自己划转。(T)
上海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应用于国家宏观调控方向相符的领域,接入后可用于投资理财等资产管理类产品。(F)自由贸易账户可办理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跨境资金结算。(F)
我行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是指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为开展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在上海分行内部建立的自由贸易专用账务核算体系。(T)
我行自贸分账核算业务在为自贸账户办理本外币资金的出账、清算、兑换、入账等业务时,自贸账户的前缀标识在前置业务系统的业务流转过程中全程体现。(T)我行应对分账核算业务的发展规划、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重大事项等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专项报告。(T)
在政策的业务经营与市场条件下,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的资金来源与运用配置应全面覆盖自身的流动性风险,资金以自求平衡为主。(T)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应通过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间的区内市场货境外市场自行解决。在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的情况下,由总行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T)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业务是指上海市金融机构依据《意见》设立分账核算单元,并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为区内主体提供《意见》第三部分的投融资创新等相关业务,以及按准入后国民待遇原则为境外机构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F)
同一非金融机构自由贸易账户与其境内其他银行账户之间可办理经常项下业务的人民币资金划转。(T)
自由贸易账户是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开立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T)
机构自贸账户资金划转可使用电子商业汇票,银行不需要对自贸账户签发和转让的电子商业汇票进行相应审核。(F)
自贸分账核算单元可以在境内开立清算账户。(T)在为FTE账户办理境内付款业务时,应在汇款附言中分别注明“境外机构FT账户划出”。(F)自贸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机构账户,以及自贸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应要按照展业三原则进行审核,凭首付款指令就可办理。(T)
金融机构应当通过人行的支付清算系统或同城综合支付系统办理自贸账户跨行人民币资金首付,并确保账号前缀标示全程体现。(T)自贸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需纳入现行外债管理。(F)
自贸账户发生的国际收支应该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要求进行申报。(T)
分账核算单元在上级机构开立的人民币专用账户,其资金存放细则要符合《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人行上海总部对分账核算业务与境内其他业务之间的渗透设置参数(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行管理,并可进行调整。(T)
金融机构办理自贸分钟内核算业务产生的外币流动性敞口管理需求,可通过其境内法人机构金融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盘管理。(F)
分账核算单元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应通过分账核算单元间的区内市场或境外市场自行解决。分账核算业务可不纳入境内法人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统一管理们不需要统一进行风险准备。(F)银行可以自行决定开班自贸分账核算业务。(F)分账核算业务的各类风险对冲管理需求,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进行管理,由此产生的对外负债无需纳入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管理。
开发银行将以上海分行为单位一点接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FTZMIS系统。(T)客户可以自行决定在自贸账户下开办境内外证券投资等投融资汇兑业务。(F)自贸资金检测数据报送可以由上海分行各处室单独报送。(F)自由贸易账户标示FT一定要用在账号的开头。(T)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可使用支票办理业务。(F)
自由贸易账户只给客户一个主账户,客户收款及付款时统一使用该账户。(T)自由贸易账户必须给客户一个主账号和一个子账号。(F)
自贸账户与境内(含区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按宏观审慎原则管理。(F)机构自贸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机构账户,以及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需要按照跨境业务管理逐笔审核业务材料。(F)
开发银行关于自贸分账核算提息项下账户资金划转业务操作需贯彻执行展业三原则的相关规定。(T)
自贸分账核算业务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仅指上海分行为客户通过在我行开立的自由贸易账户办理经常项下的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F)区内企业办理境外人民币借款,经办行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T)
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适用对象为其其他金融机构的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和境外金融机构。(F)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使用对象为境外机构,只能开立在区内金融机构。(T)FTU自由贸易账户适用对象为区内机构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个体工商户。(F)机构自由贸易账户是一个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T)机构自由贸易账户可以办理现金业务。(F)
经批准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可在一定额度内进入境内银行间开展拆借或回购交易。(T)
区内主体是指在上海自贸实验区内依法成立的企业(包括法人和非法人)(F)自贸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机构账户,以及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根据有限渗透加严格管理的原则按跨境业务管理。(F)
境外机构是指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的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区外NRA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视同跨境业务,应采取有限渗透的原则。(F)
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企业目前仍采取企业年检制度,需要检验。(F)上海自贸试验区目前设计了大量税收改革,具有多项税收优惠,与国外同类型自贸区比较具备明显税收优势。(F)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如果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金融机构申请开立FT账户,其对应的账户是FTU账户。(F)
机构自贸账户与境内(含区内)机构非自贸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划转(含同名账户)只能以RMB进行。(T)
自贸区企业名单来自自贸区管委会定期公布的自贸区企业名录,通过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系统)可进行查询。(T)
经尽职调查确认满足成为上海分行自贸区客户要求的客户,即可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开立客户。(F)
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开展人民币二代支付往来业务时,核心系统将进行黑名单自动筛选,客户经理需在提交业务申请前确认CRM系统中相关客户信息(客户名称、客户法人名称、客户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名称、首付款账户名称)是否已更新至与审批表一致。(T)在保证交易真实性和数据采集完整的条件下,允许区内外商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资金意愿结汇。
试验区内金融租赁公司及中资融资租赁公司境内融资租赁只能收取本币租金。(F)营运经办人员办理货物贸易项下自贸区跨境结算业务时,应首先登陆检测系统查询企业名录和分类状态,按规定进行合理审查,只能为《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中货物贸易分类等级为A的企业办理,对于不在名录的企业或分类为B、C的企业,不得直接办理FTU贸易跨境结算业务。(T)
第四篇:自贸区学习心得
上周,为期三天的自贸区视频培训顺利结束,作为张江管委会下属的火炬园投资部,在管委会的领导下,共有5名员工参加了自贸区试验区专题培训班。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们收获颇丰。首先,市委韩正书记在第一课堂上提出的“解放思想,抓好干部队伍”的主旨精神让在座的所有学员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领悟。通过韩正书记对过去三十年浦东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追忆,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唯有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才是未来浦东反战的核心驱动力。其次,在学习市政府各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的精神中,体会到市领导对自贸区及整个浦东在今后工作中提出的要求是“对标国际经验,对标企业需求”。市政府的要求是对我们每一位同志提出了工作上的新思路、新方向,我们要努力把这些要求转化为推进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解放思想是先行先试、保持先发优势的基础。保持先发优势不容易,没有先发优势,就不存在先行先试。”韩正指出,要牢牢把握“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重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上海自贸区扩区之后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要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制度性难题。二是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更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明确政府管理的领域、职责和范围,通过改革创新,探索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开放环境下,政府职能如何转变,怎样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市场腾出更大空间,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动力。三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用好用足扩大开放的优势和潜能。开放,从来就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开放成就了上海,越开放越能发挥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越有利于在高原中形成高峰。
学习了韩正记讲话的精神,我了解到,思想是工作的灵魂、工作路线的指南针,思想也是一种生产力,解放思想就是与时俱进、思想开放就是发展进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破除怕的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着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破除懒惰思想,振奋精神,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破除僵化思想,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我们作为一基层的从事业务的人员,将从本职出发,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把“解放思想”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并已工作为切入点提出以下几点感悟:
一、充分发挥国有创投的功能性,以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沈晓明书记在接受关于《浦东将率先形成三大创新功能的专访》中提到,“政府应投资早期创业项目,进行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因为这个阶段,市场往往失灵,更需要政府介入。而我们现在倒过来了,只投能赚钱的项目,在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缺位;在市场活跃的地方,政府抢位,和市场抢项目。浦东新区将加大天使和风险投资的力度,还将于近期出台政策,为风投企业买“保险”,以此吸引全球一流的风投企业落户浦东,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
我认为这是对我们目前种子投资工作的鼓励,我们的目标就是不断的发掘园区那些在细分领域上的关键创新,并且可以在我们的投资和长期服务下做强,发挥长板效应,有点及面的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比如我们投资的项目中有全球领先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可以解决包括智能眼镜、智能电视,机器人控制等众多产品的交互问题,再比如我们投资的虚拟现实开发引擎,是国内最优秀的全平台虚拟现实开发引擎之一,对游戏、动漫等很多领域都能带来新的机会。
从另一个层面讲,我认为政府对科技创新类企业的早期投资,最终是可以形成很大的经济价值的,因为我的理解“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之所以要去创新,根本的动力,是在于追求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它一定是超过成熟产品能够提供的价值,这才是新的技术让人趋之若鹜的原因。比如我们投的一个项目叫做精灵天下,做互联网出版的,在多年的技术积累后,技术获得了众多大型出版集团的追捧,也得到较多产业投资商的关注,这一轮融资估值融由上次的4000万增到3.5个亿。
二、学习自贸区改革政策并加以运用,快马加鞭的促进和服务于张江科技城的建设,张江高科技园区,始建于1992年,是国家级的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1999年上海提出“聚焦张江”战略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地域面积约79.9平方公里,其中张江核心区40平方公里。2014年底,伴随着上海自贸区扩区,其中的37.2平方公里核心区入自贸区范围。作为上海正在打造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一部分,张江被赋予新使命,要从科技园区,转型成为科技城。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主体,以康桥工业园、国际医学园区和周边镇级工业园区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科技城。与此同时,以张江科技城为核心,北联金桥、外高桥,向南呼应临港,还将构建一条创新走廊。为推进张江科技城建设,上海成立了市区两级联合的工作组。相关研究工作从三方面展开的,分别是空间布局、产业功能定位、体制机制配套,目前正在做相应的规划和策划。
作为张江地区最活跃的金融服务机构,我们要努力为张江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建立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并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建立健全适合科技企业轻资产特征的融资体系、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体系和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切实缓解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此,为张江科技城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将自贸区政策运用与园区发展,打造成企业,政府与社会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逐步增强张江高科技园区企业的根植性,打造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效应
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需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模式。早期的园区发展,多以园区硬环境建设为主,受制于财力有限和认识局限,较少涉及产业开发和培育。从园区层面看,对产业的引导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上,对产业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优惠政策上。随着园区经济的深化发展,园区开发应逐渐从孤立的房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从片面的硬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产业培育,在打造一流硬环境的同时,开始重视园区文化氛围、创新机制、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一般是植根于园区企业的经营价值链上,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群的薄弱环节,如融资、技术、设备、市场、人才等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好,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开拓市场,从而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有效地提升园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第五篇:几个自贸区的发展
几个自贸区的发展
(1)情景描述
经济学教授在“自贸区投资合作与创新发展论坛”上选择性地比较了几个自贸区的情况,并针对各自贸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2)词汇与表达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三边贸易 trilateral trade
受益者 beneficiary
中国-东盟自贸区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双边贸易额 bilateral trade volume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激发经济活力 jumpstart the economy;unleash the economic vitality
制度红利 dividends from institutional reforms
(3)篇章文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谈谈我对于世界上几大自贸区发展的看法,一些想法还不太成熟,欢迎大家在会后与我联系和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成立于1994年1月1日。经过10年的发展,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增长迅速,三边贸易额翻了一番,从1993年的306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210亿美元。// 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是最大的受益者。北美自贸协定促进了墨西哥的出口,提高了工人工资,吸引了更多外资。2001年,墨西哥对北美自贸区出口1430亿美元,比1993年增加232%,出口增速是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两倍。加上拥有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墨西哥。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外商直接投资为914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
8.4%。//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离我们家门口最近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这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区内人口高达19亿,GDP之和接近6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201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贸易总额达到4千亿美元,年均增长22%。预期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将猛增至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预期可达1500亿美元。//
最后,我想提的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旨在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正式挂牌。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在我看来,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必将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制度红利产生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