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津大学校长:大学精神在于自由辩论
牛津大学校长:大学精神在于自由辩论
“我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对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开的辩论”,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即将到北京出席全球大学校长峰会前夕,在牛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并介绍了他对大学精神的看法。
牛津大学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英国和美国等英语国家所有大学的源头所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汉密尔顿说,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就是,首先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
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有这样的精神。在担任牛津大学校长前,汉密尔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教务长,还曾在英美多所知名大学工作。他说,耶鲁和牛津虽然有些制度不太一样,但对卓越的强调则是一致的,他从耶鲁到牛津后,马上就感觉到了这种熟悉的卓越文化。
而在另一方面,自由而公开的辩论是实现卓越的重要手段。汉密尔顿说,牛津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行政事务上的。他还专门提到,牛津大学特有的导师制非常有助于培养自由辩论的精神。
牛津的导师制是从本科就开始的,每名本科生都会有指定的导师,每位导师一般只带两三名学生。每个星期,导师和学生之间都会进行一小时左右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讨论,这种讨论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既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挑战导师,也需要在辩论中捍卫自己的观点。
汉密尔顿提到这种辩论的好处:“可以在牛津的毕业生身上培养出一种自信。”牛津大学为英国培养出了包括现任首相卡梅伦在内的20多位首相,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元首也曾就读牛津,汉密尔顿认为他们的成功不能不说与在牛津培养出的自信有关。
不过,即便拥有如此辉煌的背景和难以否认的卓越,牛津大学在一些全球大学排行榜上的位置也时常经历起落。汉密尔顿在谈起大学排名时表现淡定:“我很少担心你提到的这些排名变化。”他认为大学排名是作用非常有限的评价工具,有时纯属人为制造的戏剧性事件,对牛津、剑桥、哈佛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名校来说,短期排名的变化说明不了什么。
他提醒广大学子,选择大学时不要过多地考虑排名,而是应该寻找在学术氛围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适合自己的学校。
汉密尔顿还提到了英国最近的大学涨学费事件,牛津大学的学费也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但他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花费昂贵,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牛津从来没有把教育看作是一个产业”。他说,根据英国政府学费上限调整政策而提高的学费,最后仍将是用在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在牛津享受卓越的教育。(记者:黄堃 李芮)
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 Vice-Chancellor of Oxford University
注:在英国的大学体制中,Chancellor一般是请社会名流担任,相当于中国的“名誉校长”,牛津的现任Chancellor是曾任香港总督的彭定康,而Vice-Chancellor才是实际掌管各项大学事务的负责人,相当于中国的“校长”,汉密尔顿从2009年开始担任牛津校长。
第二篇:牛津大学校长观点
牛津大学校长:大学精神在于自由辩论(图)
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
“我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对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开的辩论”,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即将到北京出席全球大学校长峰会前夕,在牛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并介绍了他对大学精神的看法。
牛津大学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英国和美国等英语国家所有大学的源头所在,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汉密尔顿说,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就是,首先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做得更好。
世界一流的大学都有这样的精神。在担任牛津大学校长前,汉密尔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教务长,还曾在英美多所知名大学工作。他说,耶鲁和牛津虽然有些制度不太一样,但对卓越的强调则是一致的,他从耶鲁到牛津后,马上就感觉到了这种熟悉的卓越文化。
而在另一方面,自由而公开的辩论是实现卓越的重要手段。汉密尔顿说,牛津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行政事务上的。他还专门提到,牛津大学特有的导师制非常有助于培养自由辩论的精神。
牛津的导师制是从本科就开始的,每名本科生都会有指定的导师,每位导师一般只带两三名学生。每个星期,导师和学生之间都会进行一小时左右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讨论,这种讨论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既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挑战导师,也需要在辩论中捍卫自己的观点。
汉密尔顿提到这种辩论的好处:“可以在牛津的毕业生身上培养出一种自信。”牛津大学为英国培养出了包括现任首相卡梅伦在内的20多位首相,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多位外国元首也曾就读牛津,汉密尔顿认为他们的成功不能不说与在牛津培养出的自信有关。
不过,即便拥有如此辉煌的背景和难以否认的卓越,牛津大学在一些全球大学排行榜上的位置也时常经历起落。汉密尔顿在谈起大学排名时表现淡定:“我很少担心你提到的这些排名变化。”他认为大学排名是作用非常有限的评价工具,有时纯属人为制造的戏剧性事件,对牛津、剑桥、哈佛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名校来说,短期排名的变化说明不了什么。
他提醒广大学子,选择大学时不要过多地考虑排名,而是应该寻找在学术氛围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适合自己的学校。
汉密尔顿还提到了英国最近的大学涨学费事件,牛津大学的学费也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但他表示,这主要是因为牛津大学的导师制花费昂贵,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牛津从来没有把教育看作是一个产业”。他说,根据英国政府学费上限调整政策而提高的学费,最后仍将是用在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在牛津享受卓越的教育。(记者:黄堃 李芮)
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 Vice-Chancellor of Oxford University
注:在英国的大学体制中,Chancellor一般是请社会名流担任,相当于中国的“名誉校长”,牛津的现任Chancellor是曾任香港总督的彭定康,而Vice-Chancellor才是实际掌管各项大学事务的负责人,相当于中国的“校长”,汉密尔顿从2009年开始担任牛津校长。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把选择权还给学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25日在“全国优秀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论坛”上大声疾呼。台下在座的有全国近300所优秀高中校长,他们讨论的问题之一是要不要提前培养“超常学生”。
顾明远认为,学生的智力结构有差异,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形象思维好,有的动手能力强,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确实有一些超常学生,那也是极少数,也是逐渐表现出来的。顾明远主张,办超长班不是不可以,要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才是当前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
顾明远用网络热词“被”来形容当前教育弊端。学生“被教育”,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目前中小学内容已经在改革,但是如果光是内容改革,方法不改革也不行。”
顾明远尤其强调高中阶段办学多样化。“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是高中教育的重点,学校要创造选择的条件,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甚至光开各种选修课还不够,必修课也应该有层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跟不同课程规定的内容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顾明远表示,提倡高中阶段办学多样化,就是为了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选择的环境。过去中国教育如同计划经济一样,全国只有一套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教材,学校、教师、学生都没有选择的余地。今天的培养目标则强调个性和能力发展的结合,因此要以学生为本,给学生选择空间,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顾明远说,现在常提到减轻学生负担,减轻负担并不等于不要负担。但这个负担要学生自己选择,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选择喜爱的课程。
顾明远还建议,高等学校应参与到高中人才培养环节中来。美国1975年开始打造新式课程,中学生可以选修大学课程,就是为了及早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中国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没想到成为国务院参事
57岁的李烈曾收到过朱镕基总理的亲笔回信,也曾见证温家宝总理给自己学校挥毫题词,但从未想过自己会走进中南海,并成为国务院参事。
2011年4月14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这位校长从未想过的事变成了现实。李烈在中南海紫光阁,从温家宝总理手里接过国务院参事聘书。与她一起从总理手里接过聘书的,还有其他7位国务院参事和5位中央文史馆馆员。
显然,李烈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
“没人想到一个小学校长竟会成为国务院参事。”4月18日,李烈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这位新参事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总理与他们座谈时所提的:“讲真话”,“听真话”,“多调研”。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在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找自己谈话之前,李烈对“参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并不清楚。
她只是隐约觉得,参事一般都“年龄比较大,层次特别高”,都是七老八
十、家庭有点背景的人物,或者是某个行业非常突出的“国宝”。不过,现在她已经对自己的新身份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根据国务院参事室提供的资料,早在1949年4月7日,毛泽东就给邓小平等人发电报指示:“应成立类似参议室的咨询机构,以吸纳上层党外民主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这封电报见证了中国参事制度的开端,它的复印件如今悬挂在上海市政府参事室的显要位置。
当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室成立,前政权留在内地的上层人士,经过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遴选任命,被吸纳进人民政府。一时间,长袍马褂、西装革履与军装、中山装、列宁装一起出入于中南海。不仅如此,他们的办公室距周恩来办公地中南海西花厅只有几步之遥,每年海棠花开遍西花厅时,他们总能闻到浓郁的花香。
而在62年后,即将再次闻到花香时,李烈置身紫光阁。国务院参事的队伍,从首批的32位壮大到58位,前后则有200多位参事跟李烈一样,从总理手里接过聘书。她所受聘的国务院参事室,从“文革”起便与中央文史研究馆合署办公。
正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熙的建言,迅速获得总理批复,使李烈有了成为国务院参事的机会。而在几个月前,李烈还觉得自己当参事“是不可能的事”。
直到4月14日座谈时,听到温家宝总理的一番话,李烈顿时明白了自己成为参事的原因。这一天,总理再次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04年11月10日,在给如今已逝的老参事吕德润先生写信时,总理也曾引用这句名言。
这句话,如今被写在国务院参事室会议室的墙上。在这句名言里,李烈找到了自己作为参事的位置和价值。“我们这些常年在教学实践第一线的小学老师,不就是在‘宇下’和‘草野’吗?总理和参事室看重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实践。”李烈说。“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当然,更触动李烈的,是总理接下来讲的一句话——“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李烈身兼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诸多社会职务,获得过一个小学教师和校长所能获得的各种耀眼的荣誉,被教育界同行喻为“中国小学教育的一面旗帜”。但这面如今在小学教育界资历最深的“旗帜”,也深知讲真话的不易。多年前,她曾当着一位中央领导的面讲真话,讲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回到学校,李烈则开始办实事,着手解决自己能看到的问题,推行自己所主张的办学思路。这也让她引起了程熙馆员的注意。
程熙是爱国将领程潜的女儿,此前在调研时,她经常听到“现在的基础教育特别糟糕”的感叹。这让这位70多岁的馆员忧心忡忡。这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几位毕业生家长向她推荐了李烈,提到了李烈“以爱育爱”的办学思路。
于是,老人几次来到学校与李烈长谈,在听了李烈和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后“非常感动”。她认为李烈这样的优秀小学校长“在小学教育领域有思想观念、有社会责任感、有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
调研结束时,老人告诉李烈,她回去要给总理写封信,对目前的基础教育建言。
而发现问题,充分调研并及时建言,也是国务院参事室的传统。
上世纪50年代,参事室的18位参事曾联名向周恩来总理报告,直言统战工作有偏差——“我们的意见是:切实检查统战工作的作风,纠正偏差;同非党人士接触,应方式多样,深入实际,个别访问谈心,容易听到尽情尽意的真话,而不是在台面上的 ‘官腔’;多在行动及事实上予人以鼓舞,以开新风;真正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多听意见,有错认错。”
这后来被称为“十八参事上书”,虽然鲜为人知,但国务院参事室认为,当年参事们反映的问题“切中要害,实事求是,为党内纠错提供了参考”。
中央政府也认识到了这种“参考”的价值,不仅国务院成立参事室,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参事室。参事室里这些接过聘书的人,统一被称为“政府参事”。而政府对他们的要求是“讲真话、察实情”。
这种要求在4月14日被再次提出。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参事们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对此要求,参事们早已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我们这个岁数的人,不求升官,只求能做点事,我们不怕对领导说实话”。国务院老参事沈梦培曾这样直白地说道。
但对前辈参事们讲真话的传统,如何继承和发扬,新人李烈坦言还没做好准备。就在她被聘为参事当天,河北一个青年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了这一消息。第二天,他便打电话到李烈的办公室,说自己上访了两年多,问题依旧没得到解决,他给李烈寄了一封信,希望李烈能把信交给总理。
这让李烈为难。这封信她不能直接就转,因为她最近根本没时间去调研,不了解真实情况,但她也很清楚,作为国务院参事,不能对这封信不理不睬。
“我只能把这个信息记录下来,然后明天下午汇报给参事室。”李烈无奈地说。4月19日下午,国务院参事室将对他们这些新参事进行培训,李烈打算问问该怎么办。
而在两年多以前,温家宝总理在与国务院参事座谈时,明确提出新时期参事室工作要发挥好民主监督的作用。参事的职责原来只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统战联谊”,从此又增加了“民主监督”这项新任务。
对一名新参事来说,要完成这项新任务,显然还需要培训和时间。但李烈也不乏可以借鉴的榜样。她的一位前辈参事曾说过,“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最底层。”这位老参事援引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这句话,是为了诠释对自身责任的认识。
“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只有与古为新,社会才能进步”
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参事们的共识。
4月17日,温家宝总理座谈时的讲话内容正式发布。从国务院参事室传来的消息是,讲话非常受参事们欢迎,尤其是其中提到的要“借鉴历史知识和国际经验”。
在李烈等新老参事面前,温家宝再次强调,“要消除腐败的土壤,最根本的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让权力受到制约”。
“我这样说,也是借鉴了历史和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理说,他希望眼前这些历史知识和国际经验丰富的参事、馆员们,为解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献计献策。在他看来,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只有与古为新,社会才能进步。
这已经是他第5次同参事、馆员交流。他开门见山地指出,“知者尽言,国家之利”。
在他说这话时,一辆车牌号为京A-80880的奥迪轿车,已经在国务院参事室的院子里出入了6个年头。这辆轿车是参事、馆员们的公务用车,但也是国礼高级轿车。它是温家宝总理访问德国期间,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所赠。2005年春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把这辆国礼轿车转赠给参事室、文史馆。
当然,对政府参事们来说,更值得纪念的是4年后的11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参事室成立60周年之际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政府参事工作条例》。该条例自2010年1月1日起生效,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和加强政府参事工作的行政法规,被视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
从此,参事们的工作有了制度的保证。
陈进玉则担心参事们怎样保证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在总理座谈结束后,他专门找到李烈,跟她交流如何兼顾国务院参事和小学校长这个双重角色。
“参事建言当慎之又慎,必须说真话、道实情,这是一条底线。”陈进玉曾这样说道。在他看来,讲真话是政府参事工作的生命线。
在中国政府参事制度的发展历史上,也的确有参事为了讲真话而不顾生死。
1979年,民主党派人士郭崇毅时任安徽省政府参事。他曾在农业合作化中因反对浮夸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刚平反不久,从劳改农场回家还不到两年。
当时中央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但郭崇毅经过周密调研后,写出报告支持“包产到户”,并尖锐地提出:长期搞下去,怎么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
妻儿亲友都劝吃过大亏的郭崇毅,不要往枪口上撞。但郭崇毅毅然赴京上书,并在列车上写下“敢献刍荛兴盛世,岂因风雨作寒蝉”的诗句。
他的报告几经周折送到了中央领导人手中,中央领导同志给安徽省委打电话支持安徽农民的首创精神。后来,中国的农村改革迅速拉开序幕。
1986年,恢复任职的国务院参事杨玉清率先提出执政党要讲廉政、反腐败的建议。很多人劝这位曾担任国民政府司法部次长的著名法学家和政治学家,不要做那只早上叫第一声的公鸡,但参事只是一笑置之,依旧发出了要监督中共领导干部的一些不正之风的声音。他还提出“人才是汽车,制度是马路”的理念,大声呼吁建立选拔人才的制度。
“就像陈云同志讲的,我们党和政府总是需要有一批头戴瓜皮帽,手拿旱烟袋、经常踱方步的人,开动脑筋,善于思考,深入研究一些重大问题。”2009年2月,在全国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这样讲道。
对这些历史,李烈并不清楚。但是她知道,国务院参事室的内部刊物叫《国是咨询》。
对“国是”两个字,这位新参事有自己的解读,那就是“国家大事的是非和大政方针”。对跟教育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李烈来说,她眼下的“国是”就是“基础教育”,有了国务院参事这个身份,她可以通过这个“直通车”,直接面对总理建言献策。
作为当下小学教育界的旗帜,将来面对政府的最高领导时,参事李烈最想提的是减轻孩子的负担。在她看来,这个问题总理能想到,但更多的数据、孩子的负担具体重到什么程度,总理不一定知道,需要她这样在教育一线的人跟总理讲清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在受聘当天的座谈会上,总理总结道。这句话在打动李烈的同时,也让这个新参事意识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
“我先保证一点:讲真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首先这样声明。
而在采访结束时,李烈说,“就是再有名,我终归是个小学校长。”既然赶上了国家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突破性重视,她打算以国务院参事的身份,“为教育为孩子们说点真话”。
第三篇:自由辩论
2015年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正方:攻辩 2017-10-23zwj 谎言
攻辩(2辩):第1方案:
1:您方一直在大谈善意,那么您是善良的人吗?
是的。
2:难道您认为自己善,别人也都会认为你善吗?
这需要大家的评定吧!!
3:对,需要大众来评定这不正说明了善意标准的不确定性吗?我们换一话题,您对谎言的理解又是什么呢?
谎言分为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两种,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善意的谎言啊!
4:对方辩友说的好,既然您已经把善意的谎言归结于谎言之中了,难道还能说善意的谎言不是谎言吗?
善意的谎言和谎言有本质的区别,它已经不再是谎言本身的理解了!
5:难道您认为在谎言前面加了善意这么一个形容词,它就变成真话实话了吗?按对方辩友的逻辑那为什么不叫善意的真话,善意的实话呢?
善意是处于对人性的考虑,对当事人情况的考虑啊!它是种道德的完美体现啊!
6:难道我委婉地如实相告就不道德了吗?您刚刚一直在强调善意的谎言发生了质的改变,可又拿不出论证,而对我方提出的善意的谎言还是谎言又没有有力的反驳,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希望您方在下面的辩论中能给我方,也能给大家一个好的解释!谢谢!
攻辩:第2方案:
1:您方一直在大谈善意,那么您是善良的人吗?
这需要大家来评定吧!!
2::对,需要大众来评定这不正说明了善意标准的不确定性吗?我们换一话题,您对谎言的理解又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善意的谎言而不是谎言啊,请对方辩友不要偏离主题!
3:我方没有偏离今天的主题啊,只是想告诉对方辩友,您偏离了善意的谎言还是谎言的主题啊!您不认为吗?
善意的谎言和谎言有本质的区别,它已经不再是谎言本身的理解了!
4:难道您认为在谎言前面加了善意这么一个形容词,它就变成真话实话了吗?按对方辩友的逻辑那为什么不叫善意的真话,善意的实话呢?
善意是处于对人性的考虑,对当事人情况的考虑啊!它是种道德的完美体现啊!
5:难道我委婉地如实相告就不道德了吗?您刚刚一直在强调善意的谎言发生了质的改变,可又拿不出论证,而对我方提出的善意的谎言还是谎言又没有有力的反驳,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希望您方在下面的辩论中能给我方,也能给大家一个好的解释!谢谢~!
攻辩:第3方案:
1:您方一直在大谈善意,那么您是善良的人吗?
我是抱着一颗真诚之心在作人啊!
2:那么您人为自己真诚了,别人也就认为你真诚了吗?这是否有点个人主义了呢?
我想我的真诚之心会让公众对我做出最合理的评价的!
3:对,需要大众来评定这不正说明了善意标准的不确定性吗?我们换一话题,您对谎言的理解又是什么呢?
谎言分为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两种,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善意的谎言啊!
4:对方辩友说的好,既然您已经把善意的谎言归结于谎言之中了,难道还能说善意的谎言不是谎言吗?
善意的谎言和谎言有本质的区别,它已经不再是谎言本身的理解了!
5:难道您认为在谎言前面加了善意这么一个形容词,它就变成真话实话了吗?按对方辩友的逻辑那为什么不叫善意的真话,善意的实话呢?
善意是处于对人性的考虑,对当事人情况的考虑啊!它是种道德的完美体现啊!
6:难道我委婉地如实相告就不道德了吗?您刚刚一直在强调善意的谎言发生了质的改变,可又拿不出论证,而对我方提出的善意的谎言还是谎言又没有有力的反驳,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希望您方在下面的辩论中能给我方,也能给大家一个好的解释!谢谢!
攻辩(3辩)方案1
1:对方辩友,您认为良性肿瘤对人体有害吗?
没有。
2:真的没有吗?那我来告诉你,在医学上,良性肿瘤也是肿瘤的一种,它也是疾病,有害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对方辩友,您认同吗?
从医学上是这样的 吧、3:好,那咱们来看一下今天的辩题吧,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的一种,它也是谎言,违背了诚信,难道对方辩友您要否认吗?
善意的谎言和良性肿瘤是不一样的。
4:刚才对方辩友不是已经明白良性肿瘤也是肿瘤的一种,它也是疾病了吗?善意的谎言不就是一个良性肿瘤吗?
他们是不一样的,谎言前面加上善意它的本质就发生了改变,它的目的是好的啊!
5:那在肿瘤前面加上良性,它还是与人类健康相违背的啊!就象谎言前面加上善意它还是与诚信相违背的啊!你一直说他们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刻画司却没有有力的论证,希望在下面的谬论中您能给出论证。谢谢。
方案2
1::对方辩友,您认为良性肿瘤对人体有害吗?
您是一个医学生,我想你应该比我清楚吧
2:那我可以告诉您,良性肿瘤也是肿瘤的一种,它也是疾病,有害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就象咱们今天的辩题,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的一种,它也是谎言,违背了诚信,难道对方辩友您要否认吗?
善意的谎言和良性肿瘤是不一样的,善意的谎言和谎言是有本质区别的。
3:哦,难道肿瘤前面加上良性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吗?
我们讨论的不是肿瘤问题,而是善意的谎言的问题啊,对方辩友。
4:对方辩友,我就是在用一种直白的方式告诉您不要被善意蒙蔽而看不清其谎言的本质啊!对方辩友,您对我方《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对诚信即为求真,您认同吗?
第四篇:自由辩论
辩论
首先,对方辩友说:能力的大小决定了肩负的责任。事实是这样吗?让最好的老师去种田,会有好的收成吗?所以不是能力决定责任。
如果老师的职责是育人,农民的职责是种田,那不恰恰说明提高能力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责任吗。至于锅炉设计,按照编校审原则,是不存在谁独立设计的问题。
反过来看,像三鹿这样能力强却缺失责任的企业,不也是说明责任的重要吗。
责任与能力,不是谁决定谁,更像是船与帆。船承载帆,船的目标是帆的方向。
从我们企业看,责任是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因为责任保证了质量,保证了敬业,保证了服务,保证了创造!
所以,我方认为责任重于能力。
问1171字
少年周总理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表达了责任,最终创下不朽的功绩;
环卫工人时传祥用“一人脏换的万人净”阐述了责任,成为工人的典范;
抗战中无数勇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责任,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不论我们的能力怎样,位置在哪,都应化责任为动力,化动力为能力。请问对方辩友,您你能说责任不是能力的源泉,责任没有能力重要吗?
问2213字
首先,降本增效作为公司应对市场竞争的一项措施,本身就体现了公司领导对企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其次,降本增效作为管理措施,也更需要我们用高度的责任心去落实。所以降本增效不仅体现了能力,更体现了责任对企业的重要性。
而且,责任更凝聚能力,升华能力。试想若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多付出一分钟,四千人就将创造八个工作日,每个人节省一厘米的焊材,四千人就能节省四十米的焊材。责任力等于竞争力。请问对方辩友,你能说责任没有让我们公司的能力最大化吗?
问3203
首先,我方并没有夸大责任,而是用事实告诉大家责任的重要性。
其次您说比尔盖茨放弃做学生的责任才有今日的成就,但今日的微软却只招收最优秀的毕业生。
盖茨是特例,我个人只能用“不走寻常路”来表达我对他的敬佩。更多的企业家都是学业有成,才进入职场的,这点大家要明确。
责任与能力都很重要,但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责任都是能力的统帅与核心。因为责任始终是我们提高能力的源泉,发挥能力的保证。所以,能力虽重,但责任更重要。
第五篇:自由辩论
自由辩论:
要求:(1)四辩引出问题要到其要害上,可以是前两阶段对方所存在的错误,也可另提问题。
(2)发言要言简意赅,表意清晰,普通话要标准。
(3)注意形象,礼貌风度,语速,语调的运用,做到抑扬顿挫时最好的。在实力相当的比赛中,这
很关键。
(4)注意团队合作,一个人不应该用太多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否则其他队友的可有时间就少了,在战术不太合理。
(5)切忌自相矛盾,以防对方攻击自己的漏洞。
(6)四辩与一辩要冷静的发现对方观点的漏洞,但是也要适当的配合,不要自由辩论只有二,三
辩在发言。每一位辩手都要发言!
(7)及时注意对方的漏洞,没方辩手记下还没有反驳的漏洞问题交由四辩。
(8)注意辩论技巧的运用:
一.配合 1. 划分战场 在我的印象中,南京大学是这种战术的首创者。基本的作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同时也需要较高的洞察力和较好的团队配合。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例:“法治能消除腐败”一题中 反:对方同学刚才还说法治能消除腐败的根源,可现在又说法治对腐败的根源——贪欲只是遏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正:对方同学怎么忘了腐败还有一个根源;不受制约的权力。法治能消除的,正是不受制约的权力这个根源。当时我持正方立场,原来准备的立论是法治既能消除贪欲,又能消除不受制约的权力,但由于准备仓促,场上我方一辩明确说出法治对贪欲只是遏制,我只好在场上临时作了调整,于是对方又转到另外的问题上去了。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注意整体的配合!二. 逻辑战术(这类战术多牵涉形式逻辑)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一题 反:……对方同学认为是病就是医学问题,那么我请问,相思病是看内科还是看外科啊? 正:相思病也要看心理医生…… 这就是第一类回答,有一定难度,但效果甚佳 例:“抓住老鼠的猫才是好猫”一题 正:如果一只猫长得可爱,但是不会抓老鼠,而另外一只猫长得很丑,却是抓老鼠能手,对方同学你会挑哪一只呢? 反:两只我都要,一只用来观赏,一只用来抓老鼠……这是第二类回答,让对方无法攻到实处。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千千万万人得爱滋病就是社会问题吗?千千万万人还得心脏病呢,这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一个人打喷嚏不是社会问题,难道我们全场人都打一个喷嚏还不是社会问题吗? 正:对方同学还是没有听清楚我说的,难道千千万万人得心脏病也是社会问题吗? 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治疗一个爱滋病人要多少钱? 看得出反方有左右支绌之感,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反:心脏病会传染吗?心脏病和同性恋有关吗? 传染和同性恋都是爱滋病具有的特征,而类比物心脏病则无此特征,所以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复旦大学在“人性本善”一题中曾经设置过一个循环论证(实战中他们抽到的是“人性本恶”),基本立论是:人有人性和兽性,人所以有善行,是因为有人性,人所以有恶行,是因为有兽性。现在我假设一段自由辩论: 正:泰丽莎修女的善行,英国小男孩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是人性的光辉吗? 反:但是我们也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而巴尔干半岛现在仍然战火熊熊,面对人类这些恶行,对方同学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正:当我们谈起这些恶行时,总是说“兽性大发”,又怎么能让人性来承受这不白之冤呢? 其实正方为了论证人性是善的,他的论据是:恶的都是兽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循环论证,对付的办法是直接予以揭破。反:恶的就是兽性,善的就是人性,所以人性是善的,对方同学这不是在循环论证吗?…… 如果循环论证能设置得比较隐蔽,对方是无法攻破的,值得在立论中采用。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三.转换提问权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我不赞成复旦大学说的,只在回答能引起轰动效应时才回答,否则就抛出事先准备的东西。除非在双方差距太大时,复旦大学这种观点才有几分道理,否则会给评委留下心虚的印象。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例:“爱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正:对方已说明,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但我想问对方,教育是用什么教育?是不是用医学的方法来教育呢? 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请问对方,你们判断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正:今天晚上的辩题我想对方已经有所误解了,你们已经忽视了你们所应该辩的爱滋病不是医学问题…… 划线部分就是过渡句,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正:请问,孟德斯鸠关于法治的两套标准是什么? 反:还是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现实来吧…… 这里反方暗含讽刺对方教条主义。又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正:请问对方同学,吸一支烟能缩短人的多少寿命? 反:一条烟多少钱?一条命多少钱? 正方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证明一支烟只能缩短几秒钟人的寿命(假材料),反方的回击是讽刺正方脱离现实。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四.小技巧 14.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五.用时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以上是自由辩论的一些战术,我觉得比较全面了,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就看会开始的发的攻辩技
巧:
1典型的三段论: 如果a是b,所有的b是p,那么a是p 例: 你是中国人,所有的中国人是地球人,那么你是地球人.2类比: 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属性,那么a具有b的属性 例: a是蜡烛形状的蛋糕,b是一块蛋糕,那
么a具有b的属性
3攻其要害: 当双方纠缠在一些细节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技巧是要在对方一辩或者二辩陈词后,很快听明对方立论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在理论上击败对方.4穷追不舍: 当对方在陈词攻辩,自由辩论等环节出现错误的时,要及时抓住,穷追猛打,直至在这个问题上占了明显的上风,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辩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其次要联想发挥,放大对方的错误.5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难免会出现同一支队伍内辩手观点不完全一致,就算是个人的辩论,由于出语快,也会出现前后不统一的时候,也有可也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马上抓住大力渲染,突出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陷于防守之中,无力进攻.6引蛇出洞: 当在对方辩手出现不正面回答另一方的问题,而转移话题或是绞缠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只是死守自己的观点时,就应该及时调整进攻手段,采用迂回策略,从其他角度入手,诱使对方就范,从而打击对
方.7:巧设圈套: 当对方攻击自己准备得最充分,最有说服力的论点时,暂避不答,含而不露,造成本方防守空虚,理屈词穷的假象,引诱对方大胆的进攻,一旦时机成熟,突然抛出最有力的论据,使对方措手不及,击破对
方攻势.8李代桃疆: 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与对方较量,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当我们遇到一些逻辑上或者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题目时,不妨采用此种方法来化解困难.9善用归谬: 沿着对方逻辑把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明显的表现出来,从而予以否定.也就是从对方的命题出发,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否定对方命题的本身.10转移战场: 当对方抛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方难以回答的时,马上把话题转移到对我方有利的问
题上
11诡辩: 是指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要求,为错误的论点和要求辩护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论证 ,如果能够运用得体,使用巧妙的话,诡辩也可以成为辩论语言艺术的内容的之一.a双重诘问: 利用包含某种虚假的假设,问话来询问对方,对方不管回答是或否都得承认这虚假的假设,从而使对方落入他的圈套,将某种错误观点强加给对方,以此来达到其诡辩的手法.例:有人向哲学家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回答是或否:你是否停止打你的父亲了? 这一句话便包含了一个假设:打过父亲.因而对这一问句回答是,这表明自己以前打过父亲并现在还在打,如果回答否,则表明以前打过父亲现在不打了,不管回答是或否,都得承认自己打过父亲这一虚假的假设,从而陷入困境.b借助悖论: 由某个命题真,可以推出该命题假,由该命题假,又可以推出该命题真,这样的命题就叫悖
论
公式:命题b,如果承认b,可以推出非b,反之如果承认非b,又可以推出b称命题b为一悖论 例:希腊哲学家依比鸲鲁提出的说谎者的悖论,他用一句话“我正在说谎”来表达,如果说这句话是真的就肯定他是在说谎,如果这句话是假的,有推理出这句话的内容是真的,那就产生悖论.c破解悖论:(1)是用涉及方法使对方作茧自缚.通常的悖论,如果不涉及对方自我,往往不容易发现其悖论,而一旦把对方涉及进去,则悖论立现.(2)是用二难的推理的形式揭穿对方悖论的逻辑错误.凡是悖论,都隐含这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破解对方的悖论,可以运用逻辑中的二难推理形式揭穿对方悖论自相矛盾,是对方陷入进退两难,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还有以下的技巧也可用: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
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
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
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
对方。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
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八)缓兵之计
1,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2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3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