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5 07:0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篇: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附件2 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2001年3月24日中华医学会第22届理事会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第一次审议通过,2007年11月24日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6次会议第二次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三章 评审组织 第四章 推荐 第五章 评审

第六章 异议及其处理 第七章 授奖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中华医学科技奖工作,保证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审质量,根据《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以下称奖励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中华医学科技奖的推荐、评审、授奖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

中华医学会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医学科学技术高峰,促进医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医学科技成果为人民健康服务,加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干涉。

第五条

中华医学会在中国境内享有依法开展医学科学技术奖励活动和在公开出版物、媒体上如实宣传报道及编辑、整理、印制汇编、光盘的权利,未经中华医学会授权的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展任何涉及中华医学科技奖的宣传活动。

第六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授予科技工作者和单位的荣誉,授奖不决定科学技术成果的权属。

获奖项目不得以中华医学科技奖的名义作产品广告。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从事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或者单位不得作为获奖者。

第七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八条 《奖励条例》第六条(一)所称“重要发现”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

(二)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三)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公认。其中“前人尚未发现或尚未阐明”,是指该项自然科学发现为国内外首次提出,或者其科学理论在国内外首次阐明,且主要论著为国内外首次发表;

“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是指该发现在科学理论、学说上有创见,或者在研究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或者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公认”,是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两年以上,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尤其是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学术专著所正面引用或者应用。

第九条 在医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完成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授奖等级根据科学发现程度、主要学术思想和观点被他人认可的情况、主要论文和专业著作的影响以及对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在科学上取得了突破性、综合性的进展,学术上属国际领先,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引用,推动了本学科及其分支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学术上属国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学术上属国内领先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影响,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十条 《奖励条例》第六条

(二)所称“产品”包括各种 医疗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新药品、生物新品种;“工艺”包括医疗卫生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等;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

奖励范围不包括仅依赖个人经验和技能、技巧又不可被他人重复实现的技术。

第十一条 《奖励条例》第六条

(二)所称“重要医学技术发明”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

(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三)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其中“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为国内外首创,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主要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媒体及各种公众信息渠道上发表或者公开,也未曾公开使用;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是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思路、技术原理或者技术方法上有创新,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是指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实施应用两年以上,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第十二条 在医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完成医学技术发明项目的授奖等级根据新颖性与创造性、技术先进性、成熟完备性与转化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属国内外首创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独特,技术上有重要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属国内外首创或者国内外虽已有,但尚未公开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较大的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属国内首创,但尚未公开的重要技术发明,技术思路比较新颖,技术上有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本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并产生了比较大的经 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十三条 《奖励条例》第六条

(三)所称“完成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医学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技术创新性突出:在医学科学研究和预防、诊断、治疗技术上有重要的创新,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了本学科领域、行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本学科领域、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本学科领域、行业的领先水平;

(二)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项目经过两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推动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显著:项目的转化程度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提高了本学科领域、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促进学科和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十四条 在医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完成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项目的授奖等级根据创新程度、技术难度及水平、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推广应用程度、已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或在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可以评为一等奖;

(二)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意义,或在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可以评为二等奖;

(三)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创新,有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领先水平,成果有转化,创造了经济效益,对 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意义,或在行业内应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意义,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十五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发现与阐明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创立科学理论和学说;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者实验技术难点;对重要基础数据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等。

(二)是重要医学技术发明的部分或者全部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

(三)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并指导工作;直接参与项目研究并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重大贡献;在直接参与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或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实施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第十六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成果的研究过程中,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制订及组织实施,并提供技术、经费或设备等条件,对该项成果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二)在项目研究、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

第十七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申报(卫生管理专业项目除外)。

第十八条 《奖励条例》第六条

(三)所称“医学科学技术普及作品”(以下称医学科普作品)是指以普及医学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国民医学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的的公开出版发行的科学普及出版物。包括医学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科普音像制品(指以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为载体的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普出版物)。

科普论文、科普报纸和期刊、外国语言文字撰写的科普作品、国民学历教育的教材、实用技术的培训教材、科幻类作品及科普翻译类作品暂不列入奖励范围。

第十九条 《奖励条例》第六条

(三)所称“优秀医学科学技术普及作品”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属于科普原创作品。该作品所表达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在国内外还没有其他科普作品将其作为主要表达对象进行创作;或者国内外虽有科普作品对其进行了创作,但采用了与已有科普作品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创作。

(二)属于科普编著作品。该作品对其他科普图书、电子出版物等科普载体中的相关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进行创造性的编著,形成独立体系。

第二十条 医学科普作品的授奖不分等级,根据创新性、创作编辑难度、社会效益、普及程度及示范作用等方面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创新性突出:在保证科学技术被准确、完整转述的基础上,在选题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有重要创新,使科学技术经过科普创作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可读性强,从而使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易于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科普图书的成品质量应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合格品标准;科普电子出版物的成品质量应达到同类产品中的合格品水平。

科普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有较大的难度。

(二)社会效益显著:科普作品已公开出版发行两年以上,或者其内容还被其他传播方式(如电影、电视传媒等)所采用,其普及面和阅读范围在国内同类科普作品中处于领先水平,使科普作品介绍的科学技术知识等内容被广泛认识和接受,促进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对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直接或者间接的重要作用,由此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对科普作品创作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通过在选题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的创新,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后续科普作品创作,推动了我国医学科普作品创作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一条 医学科普作品的主要完成人和单位应对优秀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作出直接创造性的贡献。

第二十二条 《奖励条例》第八条所称“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是指在双边或者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中对我国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或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组织。

第二十三条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授奖不分等级,根据合作 情况、科技贡献及国内外影响等方面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如下:

(一)在与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对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二)在向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医学科学技术,提出重要科技发展建议与对策、培养科技人才或者管理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推进了中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

(三)在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对中国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三章 评审组织

第二十四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由有关主管部门领导、中华医学会领导、著名专家和中华医学会有关人员组成,设名誉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执行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副秘书长。

第二十五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中华医学科技奖进行管理和指导,主要职责是:

(一)确定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审规则;

(二)负责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审工作;

(三)对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四)为完善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研究解决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二十六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3-5年。

第二十七条 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负责评审、奖励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医学会的决议;

(二)负责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材料的形式审查、初审、公示、终审、奖励与发布等组织工作;

(三)宣传优秀医学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四)负责科研管理人员有关科技奖励管理的培训工作等。

第四章 推 荐

第二十八条

《奖励条例》第九条所列推荐单位的推荐工作,由其科研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十九条 各推荐单位根据中华医学会当年的通知要求进行限额择优推荐,并按要求提供材料。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可3人以上(含3人)共同推荐一项本学科领域或所熟悉专业的项目。推荐时,每名院士须独立写出对所推荐项目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意见。

第三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医学会负责汇总和报送工作。

第三十一条 获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奖和相当等级科技奖励的项目可以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

已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不得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当年同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和中华医学科技奖的项目,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为建议授奖项目后,自动终止该项目在中华医学科技奖的评审程序。

第三十二条 凡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不得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

第三十三条 未能通过评审的项目,在此后的研究工作又获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并符合奖励条例及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推荐。

连续两年参加评审未予授奖的项目,如再次推荐须隔一年。第三十四条 推荐时应填写《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书》,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并制作电子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推荐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

第三十五条 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的项目除符合上述条款所列的条件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全面完成科研合同、计划和任务书的各项要求,技术资料完整准确;

(二)重大研究项目原则上应在全面完成后一次推荐;

(三)没有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的争议,推荐项目的原始技术资料应由所在单位档案部门归档;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且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会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如食品、药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必须要取得主管机关批准。

(五)反映推荐项目主要科学技术内容的论文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由中外学者共同合作完成的论著,中国学者应当为主要研究者,且不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的争议。

(六)应用性技术成果必须经过实际验证并具备推广条件或已推广应用。仪器、器械、设备等研究项目,应取得国家批准和可以生产的证书及完成市场准入并形成批量生产规模,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技术标准项目应正式颁布并实施两年以上;

(八)医学科学技术项目应经过由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查新检索,并由其出具查新咨询报告书;

(九)推荐医学科普作品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准确、及时反映当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在出版上应当符合国家《出版管理条例》及《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所规定的相关要求。

第三十六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推荐本奖励:

(一)未阐明医学意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品种、变种株;

(二)不符合伦理原则的;

(三)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未解决前的;

(四)原始材料不真实或不完整的;

(五)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七条 推荐单位、推荐人对推荐项目的评审专家如有回避要求的,可在推荐时填写回避专家申请表,并提出理由。每个项目所提出的回避专家人数不得超过2人。

第五章 评 审

第三十八条 评审程序

(一)形式审查:由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负责对推荐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可以不提交评审。

(二)初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按专业提交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进行初审。

(三)公示:初审结果媒体公示30日。

(四)终审: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对初审通过的和已经解决异议的项目进行终审。

初审和终审采取会议评审的方式,评审表决采取书面投票方式。

第三十九条 推荐项目负责人和第一完成单位可以在中华医学科技奖终审前的任何阶段提出退出评审的请求,并按要求分别提供书面申请材料和公函。进入终审程序后,不得提出退出评审的请求。终审确定获奖等级后,不得提出撤出请求。

第四十条 中华医学会对评审结果进行确认。

第四十一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被推荐为中华医学科技奖的主要完成人不得作为评审专家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同一法人单位的评审委员不参加本单位同专业项目的评审。

第四十二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完成人或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密。

第六章 异议及其处理

第四十三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接受社会监督,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中华医学科技奖主要完成人或单位及其项目持有异议的,可在初审结果公示之日起30日内以真实身份书面提出,逾期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四十四条 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提供异议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和电话;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单位法人要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

第四十五条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涉及获奖主要完成人和单位所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推荐单位、推荐专家、完成人和完成单位对评审结果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四十六条 实质性异议由有关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协助处理。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推诿和延误。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核 实异议材料,并如期做出书面答复。必要时,科技评审部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或采取其它解决方式。

第四十七条 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负责协调,提出处理意见报科技评审部审核。推荐单位或者推荐专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调查、核实报告的不予进入终审。

第四十八条 科技评审部向终审会议报告异议核实情况。对投诉者给予保护。

第七章 授

第四十九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项目对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实行限额,一等奖人数不超过15人,单位数不超过10个;二等奖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数不超过7个;三等奖人数不超过8人,单位数不超过5个。

卫生管理奖每年授奖不超过2项,不分等级,每项人数不超过8人,单位数不超过5个。

医学科普奖每年授奖不超过2项,不分等级,每项人数不超过8人,单位数不超过5个。

国际科技合作奖每年授奖名额不超过1名,授予荣誉,不发奖金。

第五十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中华医学会确认、发布并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以当年中华医学会奖励决定为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细则》自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第二篇: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

附件1

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

(2001年3月24日中华医学会第22届理事会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第一次审议通过,2007年11月24日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6次会议第二次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奖励

第三章 推荐、评审和授奖 第四章 罚则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奖励在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充分调动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及《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医学会设立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是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奖,包括医学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普及、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等奖励内容。

第三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第四条 中华医学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二章 奖 励

第六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授予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药学、中医中药学等领域,为防治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如下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

(一)在医学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获得重要发现;

(二)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研制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医学技术发明;

(三)完成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要医学 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

第七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授予对创作优秀医学科学技术普及作品作出直接创造性贡献的完成人和单位。

第八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授予对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

第三章 推荐、评审和授奖

第九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接受如下单位或科学家推荐:

(一)高等学校;

(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卫生厅(局)所属医疗、科研、预防机构等;

(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十条 推荐单位和科学家限额择优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并对推荐的项目负责。推荐时,应按规定填写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医学会负责汇总和报送工作。

第十二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经过评审,评定奖励等级。

第十三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卫生管理奖、医学科普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不分等级,每年评审一次,授奖一次。

第十四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中华医学会确认并颁发证书、奖金。

第十五条 中华医学会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中,择优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其他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中华医学会撤销其奖励,追回奖金和证书。

第十七条 推荐单位或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或者协助他人骗取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中华医学会通报批评或取消其推荐资格。

第十八条 参与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活动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发现后根据情节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条例自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

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

(试

行)

(2001年3月24日中华医学会第22届理事会第5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奖励

第三章 推荐、评审和授予 第四章 罚则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奖励在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充分调动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及《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医学会设立中华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是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奖,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等奖励内容。

第三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第四条

中华医学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二章 奖 励

第六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自然科学类授予在医学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获得重要发现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

第七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技术发明类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研制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医学技术发明的发明者。

第八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授予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在疾病防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

第九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类授予对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第十条

卫生部、中华医学会从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的项目中,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

第三章 推荐、评审和授予

第十一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接受以下单位和科学家推荐:

(一)高等学校;

(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卫生厅(局)所属医疗、科研、预防机构等;

(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医学会负责汇总和报送工作。

第十二条

推荐单位和科学家限额择优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并对推荐的项目负责。推荐时,应按规定填写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第十三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做出认定科学技术成果的结论,评定奖励等级。

第十四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中华医学会确认并由会长颁发证书、奖金。

第十五条

中华医学科技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年评审一次,授奖一次。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由中华医学会撤销其奖励,追回奖金和证书。

第十七条

推荐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或协助他人骗取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由中华医学会通报批评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

第十八条

参与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活动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发现后根据情节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条例自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施行。第二十条

本条例由中华医学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中华医学会关于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

附件

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

一等奖7项

200901059 细胞、器官衰老的分子机制研究与个体化衰老评价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陈香美、蔡广研、童坦君、谭铮、左萍萍、白小涓、张宗玉、丛羽生、冯哲、王文恭、白雪源、王建中、孙雪峰、张雪光、丁瑞

200901114 蛋白质抗原的免疫识别、应答及其调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 吴玉章、倪兵、李晋涛、万瑛、王莉、朱波、许桂莲、林治华、牟芝蓉、陈永文、白云、宋建勋

200901078 脊柱畸形三维矫形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上海长海医院 李明、朱晓东、贺石生、杨长伟、赵颖川、傅强、王传锋、顾苏熙、吴大江、牛云飞、朱建英

200901172 宫颈癌发病分子机制及靶向防治策略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马丁、王世宣、周剑锋、冯作化、王薇、徐钢、高庆蕾、奚玲、王常玉、李伟、吴明富、吴鹏、黄晓园、廖书杰、翁丹卉

200901090 神经导航外科的创新与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周良辅、毛颖、吴劲松、宋志坚、杜固宏、姚成军、庄冬晓、车晓明、王满宁、金毅 20090115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 叶冬青、潘发明、李文先、李连红、潘海峰、黄芬、张宁、袁慧、冯金保、唐晓武、苏虹、陈红

200901131 人毛囊源性多潜能成体干细胞的获取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李玉林、颜炜群、刘晋宇、全成实、何旭、周余来、孙非、李一雪、李伟、张丽红

二等奖26项

200902015 人参皂苷Rg1的多靶点作用和机制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张均田、申丽红、刘忞、王晓英、屈志炜、胡金凤、楚世峰、王玉珠、李君庆、陈霁

200902113 激光在微创泌尿外科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并发症预防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夏术阶、赵福军、孙晓文、卓见、荆翌峰、邵怡、朱轶勇、张捷、鲁军、凡杰

200902193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新靶点的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高天明、李晓明、龚良维、简葵欢、朱心红、陈明、黄浩、梅林、王颖、胡平

200902200 非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胃恶性肿瘤的科学理论及临床前期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唐承薇、王春晖、侯晓华、伍晓汀、郑丽端、黄丽彬、闵鹏秋、胡建昆、黄茂涛、刘纯伦

200902014 危重症冠心病外科治疗临床评估体系与治疗策略的研究及推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郑哲、王巍、许建屏、宋云虎、孙寒松、李立环、龙村、魏英杰、张浩

200902190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以及花色苷防治研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凌文华、夏敏、马静、朱惠莲、王庆、郭红辉、侯孟君、唐志红

200902205 龋病发生机制及临床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周学东、胡涛、李继遥、刘天佳、胡德渝、岳松龄、吴红崑、邹静、李少敏、郝玉庆

200902020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学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张烜、张奉春、李永哲、曾小峰、张文、赵岩、田新平、曾学军、侯勇、徐东

200902141 《中华本草》编纂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 宋立人、吴贻谷、胡烈、王孝涛、肖培根、丁绪亮、曹春林、李仪奎、洪恂、王锦鸿

200902008 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贾建平、周爱红、王芬、魏翠柏、贾龙飞、左秀美、秦伟、刘峥、许二赫、薛素芳

200902132 心律失常防治的分子机制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 杨宝峰、吕延杰、董德利、白云龙、潘振伟、蔡本志、初文峰、张妍、单宏丽、张勇

200902211 胰岛素激活细胞“生存信号”保护缺血心脏新机制的发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高峰、李嘉、张海锋、胡大海、王海昌、崔勤、易定华、马恒、苏慧、焦凯

200902157 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研究及干预 温州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管敏鑫、吕建新、李智渊、朱翌、陈建福、陈波蓓、杨爱芬、唐霄雯、廖志苏、黄加云

200902202 白血病/肝癌多药耐药机理及耐药逆转的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龚玉萍、陈芳源、欧阳仁荣、王婷、龚建平、刘霆、吴谨绪、石毓君、顾玲、钟济华

200902116 压电生物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其自动检测仪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府伟灵、张波、陈鸣、姚春艳、罗阳、陈庆海、刘明华、王丰、蒋天伦、夏涵

200902135 原发性肺癌发病和预后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复旦大学 沈洪兵、胡志斌、陈亦江、许林、黄薇、卢大儒、马红霞、陈峰、钱吉、陈佳萍

200902101 颅颌面骨架修复重建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穆雄铮、郭智霖、杨娴娴、刘义荣、俞哲元、杨杰、张涤生

200902034 我国艾滋病高危人群基数估计方法及其在流行形势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 吕繁、张大鹏、陈曦、吴玉华、贾曼红、栾荣生、林鹏、王岚、王丽艳、吴尊友

200902081 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 侯健、姜华、王利华、李勇华、傅卫军、袁振刚、周莉莉、黄红铭、朱蓉、屈晓燕 200902134 穿支皮瓣的解剖研究和应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杨大平、郑滨友、郑东友、刘锐、郭铁芳、聂春磊、肖志波、任丽虹、刘国锋

200902199 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基础及临床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成都华神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田浩明、傅明德、余叶蓉、陈香、徐燕华、田丽、胡耀敏、贾连群、任艳、龙石银

200902217 西帕依固龈液的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新疆奇康哈博维药有限公司 哈木拉提·吾甫尔、斯拉甫·艾白、赵今、季志红、艾比拜·玉素甫、钟良军、努尔买卖提、苏来曼

200902188 腹部器官移植的技术创新及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晓顺、朱晓峰、兰平、王东平、马毅、鞠卫强、胡安斌、巫林伟、邰强、詹文华

200902056 艾滋病病毒检测试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凉山彝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佑春、尹红章、李秀华、宋爱京、许四宏、钟平、张春涛、李敬云、刘伟、卫大英

20090206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 张向华、梁家立、姜冠华、张广福、陈翔、魏福岭、杨哲、张勇、张波、范里丽

200902130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诊治基础研究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赵雪俭、张灵、高洪文、高丽芳、计国义、赵丽娟、王伟华、李晓萌、李扬、赵丹

三等奖47项

200903153 胃癌前病变癌变准确监测和有效阻断技术体系的建立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姒健敏、王良静、周天华、陈淑洁、方燕飞、吴加国、赵岚、赵渊

200903079 CT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建立、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 上海长海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田建明、王培军、左长京、崔恒武、邵成伟、辛育龄、王敏杰、萧毅 200903143 围术期液体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建国、段满林、吴新民、薛张纲、黄文起、周志强、李伟彦、封小美

200903041 一种疼痛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确定及其功能研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 6 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杨勇、沈岩、王晓良、朱学骏、王云、韩重阳、李颂、林志淼 200903084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孙爱军、钱菊英、张峰、王翔飞、刘学波、洪斌、樊冰 200903111 介入腔内重建术及其覆膜支架的研究和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明华、程英升、韩新巍、李永东、罗七

一、方淳、王建波、王武

200903136 一种新型细胞移植技术在肿瘤致瘤性研究领域的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倍成、王学浩、李国强、成峰、张峰、李相成、王科、邓蕾

200903149 创伤性脑损伤后肠功能障碍及其对脑功能影响的基础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杭春华、史继新、陈罡、印红霞、吴伟、黎介寿

200903026 肿瘤趋化抗原核酸疫苗平台技术的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张叔人、林晨、周春霞、孙文欣、覃汉军、刘容枝、林晓燕、李宁

200903178 HSF1及HSP70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中南大学 肖献忠、张华莉、刘瑛、唐道林、陈广文、王慷慨、刘梅冬、左晓霞

200903207 中国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的多层次、多学科系统研究 贵阳医学院 陈汉彬、张春林、杨明、温小军、陈虹、邓成玉、黄丽、康哲 200903072 载药组织工程皮肤和骨的研究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李秀兰、王学谦、姚康德、李惠芬、张杨、尹玉姬、静蔼晨、师宜荃

200903147 分子核医学技术在神经精神疾病和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创新研究 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 杨敏、王广基、徐宇平、蒋孟军、潘栋辉、郝海平、叶万忠、范益军

200903017 中草药中低聚茋类成分的化学和药理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林茂、程桂芳、姚春所、朱秀媛、王琳、侯琦、黄开胜、李小妹

200903021 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高金明、林耀广、孙梅励、钱效森、张洪波、白彦、施举红、黄铁群

200903049 气流阻塞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姚婉贞、陈亚红、赵鸣武、孙永昌、唐朝枢、王国扬、沈宁、刘政

200903085 消化系统磁靶向和温度可控纳米靶向药物载体的实验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沈锡中、府寿宽、杨武利、董玲、汪长春、刘厚钰、高虹、王吉耀

200903189 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系列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李锦清、陈敏山、石明、李升平、张耀军、劳向明、郭荣平、元云飞 200903173 fgl2凝血酶原酶分子在重型肝炎和微循环障碍疾病中的作用及其靶向干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宁 琴、罗小平、韩梅芳、严伟明、朱传龙、郭威、习东、孙奕 200903058 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陈虎、胡亮钉、江岷、曹履先、宁红梅、李渤涛、李欲航、俞志勇

20090316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分子机制和干预研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侯明、彭军、秦平、石艳、李丽珍、冀学斌、郭成山、李曙光

200903112 2型糖尿病个体化诊断治疗及药物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包玉倩、贾伟平、马晓静、陆俊茜、王婕、张华、张蓉、唐峻岭

200903234 髓母细胞瘤分化和凋亡的化学诱导及其分子机制 大连医科大学 刘佳、李宏、王茜、孙媛、孔庆友、吴茉莉、马景昕、张开立

200903010 儿童抗菌药物使用与常见细菌耐药监测及耐药机制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沈叙庄、杨永弘、俞桑洁、姚开虎、陆权、邓力、王艺、陈沅 200903104 胆石病发病机制及高危人群的预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 张圣道、韩天权、黄薇、蒋兆彦、费健、牛振民、陈胜、朱坚

200903120 胃癌转移规律及亚临床转移诊治的系列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徐惠绵、王振宁、辛彦、吴云飞、孙哲、黄宝俊、路平、邢承忠

200903142 实体肿瘤射频原位灭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苗毅、徐泽宽、钱祝银、戴存才、蒋奎荣、郭峰、吴峻立、胡建群

200903121 移植物低温保存的临床基础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永锋、程颖、吴刚、宋少伟、李桂臣、王凤山、李柏峰、原春辉

200903005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运动障碍疾病及其相关研究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张建国、王忠诚、张凯、葛明、马羽、孟凡刚、张颖、李艺影

200903044 胸交感神经链手术及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 王俊、刘彦国、杨劼、李剑锋、刘军、姜冠潮、黄宇清、赵辉

200903222 生精障碍发生的分子机理及治疗途径探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蔡志明、桂耀庭、于洁、肖晓素、唐爱发、郭新、崔光辉、秦洁

200903068 脊髓损伤与马尾神经修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孙天胜、胥少汀、刘树清、刘智、李放、张志成、任继鑫、姚建华

20090314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关键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惠林、倪才方、唐天驷、陈亮、孟斌、王根林、陈珑、牛国旗 200903046 骨盆环肿瘤的切除及功能重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郭卫、杨荣利、汤小东、杨毅、姬涛、燕太强、唐顺、曲华毅 200903203 挤压综合征临床救治技术及多学科协作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裴福兴、付平、康焰、卢世璧、王跃、王兰兰、黄富国、王军

200903001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及颈动脉分叉血流动力学影像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高培毅、林燕、隋滨滨、薛蕴菁、薛静、梁晨阳、雷静

20090309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的方法学优化及临床应用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黄钢、管一晖、刘建军、赵军、孙晓光、左传涛、宋少莉、陈虞梅

200903091 原发性肝癌精确放疗技术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蒋国梁、梁世雄、赵建东、周振华、朱小东、朱骥、徐志勇、任志刚

200903124 子宫颈癌的早期防治与病因学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张淑兰、林蓓、王敏、姜涛、程大丽、刘岿然、陆春雪、张瑶

200903045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模式的建立及相关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黎晓新、陈宜、赵明威、于文贞、尹虹、姜燕荣、梁建宏、曲进峰 200903043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和免疫学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建中、马圣清、徐子刚、金江、郭利劭、丁敏、刘云杰

200903036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杨晓光、李立明、饶克勤、翟凤英、朴建华、赵文华、何宇纳、张坚 200903038 重要食品安全事件原因的快速确证技术及其分析毒理质谱库建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吴永宁、邵兵、赵云峰、涂晓明、周群芳、苗虹、李敬光、张晶

200903060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及其致病机理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香港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系 何耀、姜斌、黄久仪、林大庆、李良寿、李兰荪、王洁、石丘玲

200903031 我国人类朊病毒病检测监测体系建立及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董小平、洪涛、韩俊、高晨、石琦、张宝云、周伟、田婵

200903105 艾灸红外物理特性与效应机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 沈雪勇、丁光宏、魏建子、邓海平、赵玲、程珂、应荐、张海蒙

200903016 以α葡萄糖苷酶为靶点发现和诠释中草药治疗糖尿病作 用及其机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申竹芳、陈若芸、刘玉玲、刘泉、夏学军、谢明智、王洪庆、汪仁芸

卫生管理奖2项

200905145 转型时期公立医院管理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运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 易利华、唐维新、杨亚萍、程之红、杨红、王彬夫、倪小芳、赵阳

200905176 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及其路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方鹏骞、王羽、张宗久、李文敏、焦雅辉、张莉、梅文华、董四平

医学科普奖1项

200906158 《我是如何战胜疾病的》病人谈病丛书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学军、刘树琴、杨春俊、李旭、林达、陈振东、郝丽、许建明

第五篇:中华医学会关于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

2010043 SARS-CoV感染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和药理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广州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苏州圣诺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拓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蒋澄宇、李宝健、徐军、秦川、钟南山、刘德培、王仲、陈荣昌、陆阳、郑德先、刘彦信、程度、郭峰、高虹、魏强 2010172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与其代谢物EETs改善内皮功能与血管新生和促进肿瘤恶性表型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汪道文、蒋建刚、王炎、陈琛、徐西振、李桂玲、汪道武、唐家荣

2010087 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上海市儿童医院 曾溢滔、谢书阳、李伟、黄淑帧、任兆瑞、曾凡

一、张敬之、郭歆冰、龚秀丽、林丹

2010196 肿瘤基因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黄文林、刘然义、吴江雪、姜文奇、林旭滨、管忠震、吕跃、黄必军、李立、黄嘉凌、李炎、曹华坤、陈洁敏、周玲、李明智

2010121 一种新现高致病细菌的发现及其毒力进化和防控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唐家琪、高福、胡福泉、王长军、潘秀珍、冯友军、李明、王忠灿、郑峰、王晶、张强敏、操敏 2010170 人类重要病原微生物糖生物学与感染免疫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章晓联、戚中田、刘昱、潘勤、刘敏、罗凤玲、李冬青、赵平、汪付兵

2010145 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调节免疫应答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金伯泉、陈丽华、杨琨、方亮、张赟、徐竹蔚、庄然、张圆、宋朝君、李琦、龚玖瑜

2010060 低氧预适应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前景 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泰山医学院 吕国蔚、吉训明、邵国、张颜波、于顺、罗玉敏、薛明

2010237 新发传染病的分子病理学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顾江、邓宏魁、王月丹、高子芬、宫恩聪、张波、谢志刚、陆敏、叶菊香、姚璐、于常海 2010111 胶质瘤血管生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卞修武、平轶芳、黄缄、姚小红、蒋雪峰、余时沧、周志华、周烨、陈剑鸿、王清良、杨世昕、易良、肖华亮、张华蓉

201010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试验方法建立及应用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东南大学、温州医学院、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 奚廷斐、由少华、吕晓迎、吕建新、顾汉卿、冯晓明、吴平、王春仁、施燕平、黄炎、陈亮

2010044 行为学仪器研制和前沿性神经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推广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张均田、杜冠华、徐炳忠、李晓峰、陈乃宏、屈志炜、胡金凤、张天泰、李锡明、高梅、张翔、姜姚军、刘睿

2010181 药物转运体和受体遗传变异与药物反应差异和疾病易感性的机制研究 中南大学 刘洁、张伟、刘昭前、范岚、周淦、王连生、欧阳冬生、李智、刘英姿、李清、谭志荣、郭栋、王丹、胡东莉、周宏灏

2010112 国家一类新药“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关键技术及制备方法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药学院 邹全明、毛旭虎、郭刚、童文德、鲁东水、曾浩、吴超、王毅超、刘开云、张卫军、罗萍、杨珺、朱永红、石云、肖斌

2010165 福建省道地药材建泽泻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吴水生、陈菁瑛、郭改革、黄吉玉、陈丽、范世明、苏海兰、郭素华、丁霞、陈宏

2010156 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宿主外周血MHC表达变化的动物及临床研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邹雄、陆楠、张义、杨晓静、王传新、田军、李向东、万芙荣、周玉侠、李晓丽、赵胜梅、王盛华 2010039 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与临床诊治系列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乔树宾、惠汝太、宋云虎、华伟、袁建 3 松、王虎、尤士杰、段福建、田月琴、张岩、王巍、邹玉宝、高润霖、贾玉和、王水云

2010120 炎症免疫机制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心肌缺血-损伤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 严金川、吴宗贵、赵学、吴骏、梁春、王翠平、陈广华、龚杰

2010032 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张澍、华伟、姚焰、陈柯萍、张林峰、浦介麟、王方正

2010110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长征、程晓明、林科雄、李琦、王彦、孙鲲、赖克方

2010018 原发性小血管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型的研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赵明辉、陈旻、高莹、于峰、郭晓蕙、叶华、辛岗、邹万忠、刘立军、章友康、王素霞、张颖

20101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开放的临床进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邱海波、杨毅、黄英姿、郭凤梅、刘松桥、刘玲、杨从山、陈永铭、许红阳、谭焰、孙辉明

2010035 北京地区血友病综合诊治和管理协作体系的建立及相关应用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赵永强、吴润晖、梁燕、郭扬、华宝来、陈丽霞、翁习生、陈永辉、李魁星、吴心怡、刘敬忠 2010061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苏江、李建勇、孙雪梅、钱军、徐卫、钱思轩、缪扣荣、刘澎、乔纯

2010092 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及关键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童建华、贾培敏、陈竺、陈赛娟、朱琦、赵倩、肖澍、窦爱霞、李冬、潘晓蓉 2010207 转基因后的造血干细胞保护效应及血管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贵阳医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王季石、陈子兴、方琴、夏学鸣、陈剑、林果为、李建勇、周鑫莉、李栋博、肖芸、孙等军、石亮

2010210 癫痫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 四川大学、浙江大学 周东、陈忠、汪颖、胡薇薇、周华、鄢波、吴欣桐、王爽、邹晓毅、张勤、杨天华、田林郁、刘永宏、周树舜、朱明霞

2010125 儿童与成人认知功能的脑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董选、王苏弘、罗跃嘉、任艳玲、杨伊林、牛亚南、王永清、陈杰、马岭、杨玉霞

2010115 游离脂肪酸对糖尿病易感人群胰岛素抵抗形成和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河北省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宋光耀、赵家军、朱旅云、陈树春、马慧娟、李萍、胡丽叶、赵晓云、马博清、霍丽梅

2010020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分子机制及早期诊断和免疫治疗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 栗占国、李茹、穆荣、张卓莉、赵文明、赵金霞、李霞、苏茵、贾园、何菁、安媛、赵义、刘栩、姚中强、史晋霞

2010051 强直性脊柱炎的综合治疗与病因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黄烽、张江林、朱剑、杨春花、郭军华、邓小虎、王炎焱、赵征、赵伟、李晓兰、张亚美、郝爱真

2010152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吕农华、谢勇、王崇文、祝荫、舒徐、周小江、龚燕峰、刘东升、陈江、朱萱、李弼民、郭贵海、王健、廖旺娣、张焜和 2010002 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张澍田、杨永平、丁惠国、于中麟、冀明、吴咏冬、李宁、李鹏、于永征、王春平、王惠吉、孟凡东、宗晔、李冰、王宝恩

2010212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甘华田、欧阳钦、胡仁伟、白爱平、王玉芳、温忠慧、步宏、李甘地、马洪升、缪应雷、张虎、谢艳、张燕、严瑾、黄晓丽

2010021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转归及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的研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 魏来、庄辉、张贺秋、徐小元、陈智、饶慧瑛、任芙蓉、王国华、陆海英、陈峰、蒋栋、樊文梅、修冰水、吴赤红、朱海红

2010066 人体免疫应答影响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及抗病毒疗效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福生、田志刚、施明、张政、福军亮、张纪元、陈黎明、孙汭、金磊、徐东平、邹正升、王慧芬、汤紫荣、魏海明、张冰 2010079 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及其耐药性的防治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华南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明贵、俞云松、沈叙庄、刘健华、熊自忠、徐晓刚、刘雅红、王爱华、沈萍、王明华、曾振灵、胡付品、赵旭、郭庆兰 201010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机制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上海长海医院 朱明华、祝峙、刘晓红、张树辉、李咏梅、倪灿荣、曲建慧、林静、顾广玉

2010122 胃癌的早期筛查及个体化治疗的遗传学策略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 束永前、沈洪兵、殷咏梅、刘平、靳光付、王建、徐耀初、郭人花、胡志斌

2010208 细胞永生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母得志、屈艺、李熙鸿、毛萌、张林、王正荣、唐军、陈大鹏、刘柏林

2010099 中国儿童脑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的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 院、武汉市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邹丽萍、王华、刘智胜、张月华、王航雁、张建、金洪、丁昌红、方方、王静、杨光、石凯丽、王建军

2010084 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蔡威、汤庆娅、吴江、王莹、陶晔璇、冯

一、洪莉、单红梅、施诚仁、徐健蓉 2010173 遗传代谢病高危筛查和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罗小平、王慕逖、宁琴、梁雁、魏虹、方峰、周建华、林汉华、侯凌、郝燕、吕娟娟、吴莉、吴薇、张建玲

2010065 脊髓水平痛信号调控在急、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干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马正良、顾小萍、申文、唐元章、张娟、朱炜、夏小萍、张伟、张先红、董媛媛、张兢、苏小虎、梅凤美、孙玉娥

2010133 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的技术创新——免Endo-GIA二级脾蒂Ligasure两步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的临床应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王广义、刘亚辉、杜晓宏、吕国悦、张平、王英超、刘凯、王蒙、张学春

2010187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方驰华、全显跃、范应方、徐清振、潘家辉、钟世镇、唐雷、黄文华、项楠、杨剑、彭丰平、鲍苏苏、陈智翔、李克晓、黄燕鹏 2010142 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与胆石形成的关系及防治对策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吴硕东、田雨、于宏、苏洋、孔静、范莹、金俊哲、张振海、田野、于浩

2010193 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及应用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裕隆、蔡世荣、王昭、张常华、陈创奇、马晋平、崔冀、宋新明、吴晖、宋武、彭建军、黄奕华、董文广、韩方海、詹文华 2010074 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沈中阳、朱志军、邓永林、刘懿禾、孙丽莹、郑虹、潘澄、张雅敏、张建军、蒋文涛、高伟、于立新、王峪、杜洪印、唐缨

2010062 生物人工肝用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开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东南大学 丁义涛、施晓雷、顾忠泽、仇毓东、江春平、吴亚夫、周建新、徐庆祥、褚薛慧、顾劲扬、冯章启

2010118 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无锡市人民医院 陈静瑜、郑明峰、胡春晓、朱艳红、许萍、张稷、杨国仪、王春新、吴波、何毅军、叶书高、刘峰、周敏、朱雪芬、蹇英

2010012 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技术推广及其血肿扩大(HE)机制和临床预测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赵 9 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王德江、王硕、季楠、张东、康帅、袁葛、叶迅、王梅、赵元立、王媛媛

2010215 脑血管病防治的临床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游潮、刘鸣、刘翼、贺民、周东、李进、陈茂君、王朝华、何俐、吴波、孙鸿、李浩、蒋艳、吴泰相、谢晓东

2010100 改善脑胶质瘤疗效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研究 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 陈菊祥、卢亦成、卢大儒、孙克华、丁学华、黄燕、胡国汉、骆纯、候立军、徐涛、李瑶、蒋磊、楼美清、朱诚 2010042 先天性大动脉转位外科治疗关键技术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李守军、王旭、晏馥霞、刘晋萍、沈向东、闫军、李永青、花中东、潘湘斌、刘志刚、赵举、张雅娟、李岩、袁昕

201012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陈鑫、徐明、陈绪军、邱志兵、马黎明、史宏伟、穆心苇、蒋英硕、汪黎明、肖立琼、项飞、刘培生、王睿

2010104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生期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刘锦纷、仇黎生、徐志伟、王伟、陈会文、张玉奇、朱丽敏、朱铭、祝忠群、周燕萍 2010031 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治标准体系的建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李汉忠、曾正陪、罗爱伦、纪志刚、张玉石、毛全 10 宗、肖河、严维刚、荣石、刘广华、徐维锋、王惠君、石冰冰、黄钟明

2010209 循证医学证据在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规范化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魏强、李虹、韩平、王坤杰、郭宏骞、崔曙、董强、卢一平、王佳、李响、范天勇、沈宏、林涛

2010055 以Ki67基因为靶点的多种基因阻断技术治疗肾癌研究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郑骏年、刘新垣、徐为、李望、裴冬生、乔月华、王军起、孙晓青、毛立军、顾玉明

2010088 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和转移机制研究及个体化综合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叶定伟、张海梁、戴波、马春光、林国文、秦晓健、沈益君、朱一平、姚旭东、张世林、朱耀、施国海、肖文军

2010007 计算机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研究 北京积水潭医院 田伟、刘亚军、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张贵林、张波、行勇刚、何达、王永庆、茅剑平、袁宁

2010185 上颈椎损伤和疾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尹庆水、夏虹、吴增晖、马向阳、艾福志、章凯、王建华、刘娟、李凭跃、王智运、麦小红、黄华扬、张余、章莹、刘景发

2010027 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池永龙、徐华梓、王向阳、戴力扬、倪文飞、林焱、黄其杉、毛方敏

2010067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彭宝凎、陈金栋、高春华、吴闻文、侯树勋、吴叶、李端明、王晓宁、李振宙、匡正达、庞晓东

2010101 骨盆环肿瘤外科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蔡郑东、李健、于永春、孙伟、李国东、郑龙坡、华莹奇、李全、纪方、刘植珊

2010086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上海长征医院 侯春林、林浩东、衷鸿宾、徐镇、张世民、王金武、郑宪友、王剑火、钟贵彬、王诗波、刘明轩、徐瑞生

2010089 慢性骨髓炎临床治疗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张长青、曾炳芳、安智全、高洪、于晓雯、金东旭、袁霆、程相国、谢宗平、冯勇、贾伟涛、孙源

2010174 骨关节损伤与恶性肿瘤骨侵润的分子机制及生物修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陈安民、游洪波、李锋、郭风劲、田代实、娄朝晖、张树威、石晓兵、张衣北、廖晖、王江 2010063 烧、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与严重脓毒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姚咏明、方向 明、梁华平、盛志勇、林洪远、舒强、陆家齐、董宁、徐祥、程宝莉、张立天、于燕、刘辉、蔺静、董月青

2010097 肠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疾病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施诚仁、张忠德、潘伟华、沈涤华、杜勇、李仲荣、李明磊、吴晔明、殷敏智、刘丽、周莹、王俊、李敏

2010001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开发、临床验证及推广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李坤成、翁思跃、梁志刚、赵欣、杜祥颖、张阅红

2010011 艾滋病合并症影像学的病理基础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李宏军、李宁、向海平、方家选、刘荣志

2010171 肿瘤分子影像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张永学、兰晓莉、安锐、高再荣、曹卫、吴志坚、何勇、黄代娟、胡佳、谭旭波、易峰涛、孙逊、贾清、刘志军、赵铭

2010080 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肿瘤医学部 曾昭冲、成佳宪、汤钊猷、樊嘉、周俭、王斌梁、何健、王建华、张博恒、杜世锁、纪元、孙菁

2010155 卵巢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研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孔北华、张辉、杨兴升、张友忠、姜洁、王波、崔保霞、宋坤、孟丽华、王文霞、孙平

2010236 卵巢癌病变进展机制与阻遏策略研究及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谢幸、吕卫国、叶枫、陈怀增、虞和永、李晓、陈丽莉、傅云峰、万小云、王新宇、程蓓、陈亚侠 2010070 中国人视网膜色素变性分子遗传学研究 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 赵堪兴、赵晨、李宁东、陆莎莎、王犁明、王擎、王乐今、张伟、袁松涛、王立、熊世红、崔云

2010197 眼遗传病:样本库的建立、致病基因定位和突变研究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张清炯、郭向明、肖学珊、贾小云、黎仕强、王攀峰、李疆

2010226 眼表上皮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刘祖国、李炜、梁凌毅、林辉、王华、虞东方、蒋爱华、张梅、董诺、杨文照、胡皎月、陈文生、刘靖 2010232 感染性角膜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谢立信、史伟云、董晓光、翟华蕾、王宜强、赵靖、孙士营、钟文贤、胡建章、陈敏、李素霞、高华、刘廷

2010077 听觉器官微观结构数字建模与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天宇、王正敏、戴培东、杨琳、倪玉苏、王克强、李树峰、迟放鲁、李华伟、谢友舟、傅窈窈 2010163 中耳炎乳突炎和胆脂瘤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易自翔、林昶、黄建民、叶胜难、张榕、杨劲松、程金妹、李志春、周爱东、陈志宏

2010213 唇腭裂外科修复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四川大学 石冰、蒙田、李杨、李盛、王炎、郑谦、文抑西、何星

2010024 重度骨量不足种植修复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林野、王兴、李健慧、邱立新、邸萍、陈波、胡秀莲、王莺、张宇、毛驰、蔡志刚、郭传瑸、胡炜、吴茴、李率 2010140 角质形成细胞的免疫、病理生理功能及调控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兴华、陈洪铎、李远宏、赵玉铭、何春涤、肖汀、耿龙、王合、王官清、王岩、徐宏慧、吴严、李萍、夏立新、李久宏

2010123 减缓和改善皮肤光损伤的应用基础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骆丹、许阳、缪旭、吴迪、陈斌、吉玺、徐丽贤、孙蔚凌、徐晶、李巍、闵玮、周炳荣

2010049 中国食物资源营养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优识行视资讯中心 杨月欣、王竹、何梅、潘兴昌、门建华、杨晓莉、王国栋、杨晶明、韩军花、李建文、沈湘、吉朋松

2010230 代表性环境化学污染物致DNA损伤修复机制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医学 院公共卫生学院 庄志雄、程锦泉、柯跃斌、纪卫东、刘起展、杨淋清、任泽舫、张文娟、陶功华、刘建军、周丽、蒋友胜、方道奎、李习艺、唐焕文

2010041 高血压脑中风新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研究及其防治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惠汝太、张伟丽、汪一波、樊晓寒、宋卫华、陈敬洲、孙凯、薛浩、白永怿

2010048 艾滋病早期感染检测技术及检测策略应用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蒋岩、陆林、肖瑶、姚均、潘品良、邱茂锋、王临虹、汪宁、邢文革、王慜杰、张麒、韩梅、沈圣、苏雪丽、梁姝

2010056 大流行流感疫苗、诊断试剂评价关键技术平台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王军志、李长贵、方捍华、李凤祥、范行良、邵铭、袁力勇、刘书珍、白东亭、高恩明、沈琦、李红、杨焕、胡忠玉、崔晓雨

2010050 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传播特征与监测技术的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晓农、吕山、张仪、刘和香、李莉莎、杨坤、严延生、林金祥、胡铃、程由注、朱丹、张超威、危芙蓉

2010131 中国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伦贝尔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孙殿军、高彦辉、于光前、赵丽军、沈雁峰、刘运起、王丽华、石玉霞、张微、王伟、孙玉富、杨小静、邓佳云、王革、刘学慧 2010233 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相关风险预测及防治研究 浙江大学、中南大学 黄荷凤、卢光琇、林戈、徐晨明、谭跃球、吕莳铭、龚斐、金帆、顾亦凡、董旻岳、张顺吉、朱依敏、廖宏庆、朱小明

2010076 基于证候病机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及生物学基础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 谢建群、刘慧荣、吴大正、马贵同、袁建业、郑昱、薛筠、潘相学、费晓燕、施斌、徐海珍

2010159 寒邪及相关因素犯肺的实质分析及模拟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伟、贾新华、张才擎、刘江、贺倩、刘海瑜、林丽、岳淼

2010014 道地药材的道地性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天津大学、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黄璐琦、郭兰萍、高文远、王晓、高伟、肖培根、王永炎、陈美兰、崔光红、袁庆军、袁媛、李昶、邵爱娟、陈敏、杨洪军

2010105 中医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分析方法的集成与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 马越鸣、张宁、石荣、马秉亮、朱恩圆、吴家胜、王天明、郭忻、叶福媛、严东明、谢华 2010132 治疗咽炎药物的研究 吉林大学 金向群、毋英杰、管清香、刘建璇、綦斌、郝秀华、赵呈呈、杨锦竹、丁志英、韩丛成、徐辉、孙英莲、张薇、杨立宏

2010154 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志、韩孟杰、秦侠、吕柯、胡虹、马颖、陈任、马英鹏、胡博、石凯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201017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姚岚、杨青、金生国、张彤、许宗余、刘利群、陈子敏、尤川梅

下载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奖励办法

    广东省护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2015年1月28日经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广东省护理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保证广东省护......

    中华医学会关于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共5篇)

    2010043 SARS-CoV感染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的致病机理和药理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广州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国......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 2006-11-0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简称中华农业科技奖)是经农业部、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

    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奖励办法(大全)

    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奖励办法 (讨论稿) (1992年5月 中华护理学会第21届常务理事会第2次会议第一次审议通过) (2008年5月12日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常务理事会第2次会议第二次审议通过......

    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docx - 中华医学会

    附件2 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 一等奖7项 20110107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防治技术及推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中国医学科......

    关于201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关于201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单位、各部门: 201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工作现已开始,广西医学会负责全区的推荐工作,全区共有三个上报名额,我校拟进行上报项目......

    推荐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候选项目公示情况说明-山东医学会五篇

    附件公示内容: 医学科学技术奖(7项) 项目一: 项目名称:改善高危妊娠结局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推荐单位:山东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真实有效......

    安全监理实施细

    重庆市园博园巴渝园工程 安 全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园博园项目监理部 一、安全监理的依据: 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 已批准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