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档 非遗实施方案1
民联寄宿制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实施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民乐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民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顶碗舞、霸王鞭、腰鼓、秧歌等,为使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民乐文脉”的保护主题,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我校与县文化馆研究决定开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民族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氛围。
二、总体目标
用1-2年的时间,在学校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浓厚氛围,建设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组织领导
为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作为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特成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实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活动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王林邦
副组长:朱华林、李常全
成 员:张秀华、刘多银、张文仁、刘大林、王荣福、王泉兆
杨玉凤、付华芝、张淑兰
四、主要内容
(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普及非遗知识
学校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保护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大力介绍非遗相关知识,宣传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达到普及非遗知识的目标。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优秀的
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好非遗展示宣传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全校师生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情。
(二)编印发放非遗文化校本教材
1.校本教材内容:介绍顶碗舞、霸王鞭、腰鼓及民族舞蹈“竹竿舞”的相关知识,并讲述本县传承项目的历史、现状的相关知识。
2.编印发放要求: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讲述专业的知识,要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三)非遗成果展示
(1)展示时间:可与其他非遗宣传活动同时进行,也可根据学校实际教学安排不定期举行。
(2)展示形式:非遗文化演出,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或专业教师与本校学生一起展示学习成果。
(3)展示规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师生展示或面对全社会开放展示。
(四)非遗大课堂 1.选拔非遗传承班学员
(1)选拔标准
A 学习兴趣:以学生感兴趣、自愿且家长同意为原则。B 学习基础:优先选拔有已有项目相关基础的学员。C 学习条件:宜选拔五年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沛,较有天赋的学员。
(2)选拔规模
A选拔人数:根据各非遗项目的特点及学校具体情况而定,以小班教学为主。
B选拔频率:一年一次。
C选拔范围:全校范围内有兴趣者皆可报名参与选拔。
(五)拟定非遗传承班课程 1.教材配备
A教材形式:书本、电子幻灯片、视频等各种有益于教学的形式皆可。
B教材内容: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特点,各负责教师共同商定。
2.课程课时设定
A课程设置:根据各非遗项目特点,分设理论课与实践课。B课时设定: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要求,综合考虑学员时间安排,排定课程表,主要在学校组织的大课间活动中开展,每学期更新一次。
(六)设施配备:根据各非遗项目学习要求配备相关器材及设施。
五、实施步骤
从 2010年5月至2014年5 月两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
1、阶段任务:
(1)非遗传承班正式成立。
(2)非遗学习课室、非遗项目设备等硬件基本配备。
(3)“非遗进校园”专题栏目建立,并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宣传介绍非遗基本知识及非遗进校园的意义。
2、阶段成果:
(1)非遗传承班初具规模,教学成果初步显现。
(2)学校师生对非遗的认识度有一定的提高。
(二)第二阶段: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
1、阶段任务:
(1)总结分析第一阶段非遗传承班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2)进一步丰富硬件设施,优化非遗教学条件。
(3)积极开展非遗推广活动,学校组织非遗宣传演出。
2、阶段成果:
(1)扩充非遗传承班学员,教学日臻成熟完善。
(2)师生积极认识了解非遗,校园非遗学习氛围浓厚。
(三)第三阶段: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
1、阶段任务:
(1)非遗传承班继续招生,开展不同届传承班内部的交流学习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
(2)组织非遗传承班学员的学习成果展示或汇演活动。
(3)持续的常态化的开展非遗推广活动,扩大非遗影响。
2、阶段成果:
(1)通过非遗传承班学员的两年成果展示或汇演活动,在校园内、学生家长中乃至社区范围内造成较大的影响,吸引全社会共同努力关注非遗、传承非遗。
(2)校园非遗学习氛围浓厚,并逐渐向社会扩散。
六、具体分工
腰鼓队负责人:张秀华、刘多银、张文仁
霸王鞭负责人:刘大林、王荣福、王泉兆
顶碗舞负责人:杨玉凤、付华芝、张淑兰
竹竿舞负责人:葛文、王银、李世明
七、保障机制
(一)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各非遗项目负责人积极传徒授艺,激励各相关教师积极开展非遗传承班工作,提高各传承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每年举办一场全校非遗传承班展出汇演活动,评选和表彰优秀非遗节目、优秀传承学员。并根据学员考核成绩,综合考虑其它相关要素,对于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公布,以激励各项目非遗负责人积极传授技艺。
(二)监督机制
县文化局分工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我校开展的“非遗进
校园”传习工作进行督导。制定相关监督保障措施,并邀请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及时总结梳理活动的经验,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八、工作要求
(一)非遗进校园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校要高度重视,紧密配合,及时沟通,确保活动按计划推进。各负责人要出台相应的工作举措,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
(二)活动中各负责人要尽职尽责,切实担负起各项工作任务,时刻掌握工作进程,研究和协调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做到各项工作分工明确、主动安排。
(三)学校相关领导要真正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人员落实到位、经费落实到位;要以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抓好非遗传承班建设和教工自身的学习工作。
第二篇:非遗工作汇报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文艺,保护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堰桥实验小学在2012年成立了“无锡民间文艺校园实践基地”,并聘请中国泥人博物馆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存才、无锡市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徐瑞才、无锡市民协副主席、被誉为“江南百灵鸟”的吴歌大师唐建琴等数十位艺术家担任校外辅导员,分门别类指导课题研究中的“吴歌剧社”、“阿福工坊”、“吴韵吟诵社”“乡音小学堂”“小脚丫寻寻团”等五个社团开展具体研究活动。
活动期间,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先后多次来校,深入班级学生中间,手把手地教学,学生在与艺术家零距离的接触中,尽情吸取非遗文化的精髓,学校还在校园电视台开辟了一档用无锡方言播报的“老小讲劲头”栏目,并在校园里设立了一个“非遗小学堂”的宣传栏,堰小学子在一系列参观、访问、考察、调研等实践活动中,了解了无锡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悟无锡人民的勤劳勇敢、敢为人先、包容大度的精神,激发了爱乡爱国情感。
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之外,作为中国人,传承承载着人类的文明,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所独有的象征。此次活动中的每一个节目都充分体现了彩虹小学的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所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尖山马灯”是戴村镇申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是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奇葩,已被列入浙江民族民间艺术(造型艺术)重点保护,从前在春节期间举行隆重的马灯盛会是戴村云石一带数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间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传承者相继去世,能系统地表演马灯的艺人为数不多,马灯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为了保护和传承马灯文化,云石小学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校成为马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了解非遗知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民间文化,热爱民间文化,参与保护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热情,丰富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促进全面发展。
据悉,该校还将把“尖山下马灯”编入校本教材,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云小教育沃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年北京回民学校“非遗进校园”的主题是“共赏非遗艺术,品鉴民族美食”,活动期间将举办“非遗”课程讲座、“非遗”小吃品鉴、“非遗”文化互动体验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从而能够自觉主动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人人争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接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多彩童年”,享受“幸福人生”
北京回民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三年来重点打造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已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项目,深受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在学校制定的“课外活动计划”大课表中,“非遗”课程以其较为成熟的活动课程模式,有效带动了其他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的发展。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课外活动计划”的普及性、公益性、创新性等原则,挖掘社区、博物馆、文委等周边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3月18日,中国小屯教育集团铁西路小学特邀安阳殷都区被列为安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花炮拳的传承人栗如明、麦秆画的传承人黄艳泳、剪纸的传承人董焕娇、糖画的传承人李峰走进校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
在活动现场,栗如明和他的徒弟们表演了徒手套路及刀、剑、棍、拐子、流星等各种拳械套路,精彩的表演引得了学生们的阵阵喝彩;麦秸工艺画又称麦草画、麦秸画,采用中国盛产的优质麦秸,经过十几道工序经心制作而成,保留了麦秸的自然光泽,一幅幅古色古香、惟妙惟肖,富有立体感、层次感,散发出自然光泽,环保、典雅的赏心悦目的作品让学生赞叹不已;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是剪纸老人董焕娇的工具,几剪刀下去,一只蝴蝶就翩翩飞来;糖画展示区被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只见李峰师傅用铁勺蘸少许稀糖,便开始在白色大理石板上运腕走笔,如丝的流糖随着手腕时抖时顿、快慢高低构成不同的形状,顷刻间一幅幅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龙”“凤”“马”“鸡”“鱼”“蝴蝶”便跃然石板上,同学们争相索要。
本次活动得到了殷都区文化广播新闻和旅游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学生们不仅看到了“货真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与“非遗”名家面对面交流,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非遗”文化。据悉,安阳市铁西路小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核心学校,该校积极探索非遗校园传承,已经开展了书法、武术等许多社团活动,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是该校实验的内容之一。
第三篇:非遗主持词
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共育民族教育之花签约仪式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三五集团的王董事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柳绿花红的六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回民小学迎来了尊贵的客人,他们是关工委 三五集团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献上少先队员最珍贵的礼物红领巾。
今天各位领导走进回民小学为我们送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盛宴。
各位老师同学们,哈尔滨三五集团是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基地、非遗展览基地。军人出身的王董事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到零三五人书写一代楷模的文化报国情怀、他是将军文化、金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拓者他也是国家级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今天在王董事长的协助下让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心里,让我们携手并肩 “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共育民族教育之花”签约仪式现在开始
首先有请王永年主任为我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
二、王军董事长讲话
三、李校长讲话
四、学生代表发言
五、参观艺术大师的非遗作品。
学校是非以文化传承的沃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肩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走进回民校园,我们深感荣幸!感谢领导的关怀,感谢王军爷爷对我 们少年儿童的关心和厚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金源大地自己创造的文化,是我们阿城发展的源头,是根。它是一个本土民众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是当地民众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不管是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小学生,还是对于金都精神文化的发展,甚至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借次机会,我代表全体少先队员感谢领导给我们创造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让我们接触更多的民间艺术,感受浓郁的地方气息;认识更多的民间艺人,追随睿智的思想光芒。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将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传承,并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
“让非遗走进校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增进我们从小热爱家乡的文化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王爷爷的讲解,我们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也我们了解和热爱我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联建让我们的课堂内容更丰富,拓展了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我大声的告诉大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谢谢!
学生们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希望在北京民协艺术家的培养和指导下,学校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小小艺术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尽一份力量。
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来到大冯小学,民间艺人们为该校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非遗文化的盛宴,乐翻了观看的老师和学生。
活动仪式上,海陵区教育局副局长姜凌授予大冯小学“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牌匾。在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纷纷亮出绝活,舞龙舞狮、踩高跷、变脸、抖空竹、打莲湘、玩石锁、民间魔术等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不时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
该校张久明校长表示,学校将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事业中。
通过开展传承“非遗”活动,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学校围绕“非遗”特点,大力开展与民族民间文化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文化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最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通过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学院师生互动交流,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热爱我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这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堂内容,拓展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后继有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守望精神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尊敬的各级领导、专家、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校园”启动仪式的隆重举行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市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及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致力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文化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传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如今西方强势文化大举进入我们的生活之际,保护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03年10月17日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我国也于2006年2月8日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而我市也在今年1月19日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更加科学的进行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利用工作。今天隆重举行启动仪式,更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来,从而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同时,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文化传承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中传承、弘扬文化,这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第一、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温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精髓,积极与文化部门联系,主动请师傅进门,作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兼职教师。
二、温岭有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大奏鼓》,列入省级名录的《温岭石雕》《王氏大花灯》,还有列入台州级名录的《温岭滩簧》《温岭洒尺》等。我们可以通过传授内容,开展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热爱。
三、号召学生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为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资源共享,有序利用,让中华民族文化继往开来、发扬广大。
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老师表态:只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一定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只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有益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一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圆满成功!
第四篇:非遗宣传口号
非遗宣传口号
非遗宣传口号1
1、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
2、保护文化遗产,珍藏历史精华。
3、保护昨天的遗产就是扞卫明天的文化。
4、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财产,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财产。
5、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6、保护文化遗产,风华精神家园。
7、保护文化遗产共同心愿,和谐精神家园人人受益。
8、文化遗产,让中国更有魅力。
9、文化恒久远,非遗在人间!
10、文化传承文明,遗产不再遗憾。
11、文化遗产是稀世珍宝,一旦毁坏将万世遗憾。
12、中国的文化,世界的遗产。
13、留住文化古迹,给子孙点回忆。
14、让文化遗产完整无缺,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5、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
16、保护文化遗产靠大家,保护文化遗产为大家。
17、共享文化遗产,彰显非遗魅力。
18、保护文化遗产,创造新的辉煌。
19、人人参与保护中华民族遗产,人人继承传统华夏文明文化。
20、保护文化遗产,造福子孙万代。
21、保护古文化,遗产遍天下。
22、保护文化遗产,共建和谐社会。
23、群策群力保护文化遗产,同心同德构建精神家园。
24、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华夏精神。
25、珍惜文化遗产,构筑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26、保护文化遗产,共享文化遗产。
27、弘扬文化遗产,构建文明世界。
28、中华文物传承华夏文明,炎黄子孙共建和谐社会。
29、同护文明薪火,共享和谐生活。
30、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精华。
31、文化遗产是个宝,社会发展离不了。
32、文化成就文明,精神铸就精彩。
33、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
34、金贵银贵文化遗产最贵,千好万好精神家园最好。
35、文化遗产,世界骄傲,宣传保护,构建和谐。
36、携手历史文化,爱我锦绣中华。
37、同撑文化遗产保护伞,共筑精神家园防火墙。
38、文化见证中国,遗产惠及子孙。
39、文化遗产,东方神韵,用心呵护,源远流长。
40、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华精神家园。
41、文化见证兴衰,非遗彰显魅力。
42、认识保护意义,增强保护意识,完善保护机制。
43、同护文化遗产,共建和谐家园。
44、文化流芳百世,保护永记心间。
45、发展国民经济是硬道理,保护文化遗产是软环境。
46、凝聚历史精神,熔铸文化辉煌。
47、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48、保护文化遗产,惠泽万代千秋。
49、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文明中华。
50、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脉,保护文脉就是保护国脉。
51、保护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传承华夏文明不遗余力。
52、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53、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
54、让民众亲近文化遗产,共构建和谐民间文化。
55、留住历史天地间,再现华夏五千年。
56、薪火相传,文明不灭,爱我遗产,共建和谐。
57、文化遗产,人类的精神家园拉着遗产手,文明同心走。
58、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享用精神财富家家受益。
59、遗产是传家宝,文化是宣传机。
60、文化遗产五千年的珍藏,薪火相传每代人的责任。
61、传承昨日文明,延续明天辉煌。
62、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和谐家园。
63、薪火相继承千年底蕴,放眼未来谱和谐华章。
64、弘扬祖先文化,构建现代和谐。
65、传承文化遗产,飞扬华夏丰采。
66、神奇与伟大相映,智慧与力量天工。
67、承前启后保护文化遗产,继往开来放飞和谐梦想。
68、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让她融入我们的生活。
69、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您的参与,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您的努力。
70、丝路明珠多非遗,文化传承入万家。
71、挖掘整理文化遗产,努力造福人类文明。
72、守卫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
73、生命痕迹,历史脚步;文化遗产,共同关注。
74、同心强化遗产保护意识,牵手创建遗产保护机制。
75、麒麟献瑞,保护文化遗产;鲲鹏展翅,构建和谐社会。
76、文化遗产铸硕果,精神文明开新花。
77、感受文化色彩,领悟遗产真谛。
78、继承文化遗产,和谐当今社会,泽披华夏万世。
79、保护历史文化,启迪现代文明。
80、一手抓文化遗产保护,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81、保护人类的精华部分,为子孙留下教育素材。
82、文化,文物的灵魂,保护文物,守护灵魂。
非遗宣传口号2
1、凝固的历史,活态的非遗。
2、非一般的文化遗产,不一样的魅力
3、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慈溪。
4、心手传承,鲜活匠艺。
5、心与慈溪律动,情与非遗共融。
6、文化滋养心灵,非遗点亮城市。
7、美慈溪,魅力非遗。
8、慈溪美如画,非遗名天下。
9、慈护非遗,溪迎天下。
10、传承多彩非遗,筑梦文化慈溪。
11、青瓷故里,魅力非遗。崔秀珍
12、慈孝名天下,非遗灿古今。
13、“瓷”情“慈”景,“遗”常精彩。
14、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慈溪文明。
15、文化深呼吸,非遗零距离。
16、美慈溪,魅力非遗。
17、保护非遗,留住乡愁。
18、千年慈孝地,魅力非遗城。
19、精于工匠于心,传于世品于行。
20、用心灵感悟慈溪,以行动保护非遗。
21、心与慈溪律动,情与非遗共融。
22、文化滋养心灵,非遗点亮城市。
23、活力慈溪,魅力非遗。
24、保护非遗,让慈溪更有魅力。
25、传承非遗文化,品味人文慈溪。
26、走进美慈溪,品味非遗魅力。
27、凝固的历史,活态的非遗。
28、慈护非遗,溪迎天下。
29、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慈溪。
30、文化遗产人人保护,非遗成果人人共享。
31、泉城美丽如画,非遗博览天下。
32、非遗传雅韵,省会聚知音。
33、人类失去记忆,世界将一片荒芜。
34、共享文化遗产,彰显非遗魅力。
35、文化恒久远,非遗在人间!
36、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精华。
37、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
38、保护发展推广非遗文化人人有责。
39、传承非遗,坚守文化!
40、丝瞒珠多非遗,文化传承入万家。
第五篇:非遗调查问卷
非遗调查问卷
1、保护实验区是否建立了领导机构?是
2、保护实验区建立了那几个保护协会?
理县蒲溪乡休溪村古羌羊皮鼓协会、理县阿尔戈古羌文化协会、理县蒲溪乡蒲溪村释比协会、柯苏锅庄协会
3、羌文化保护区重点传承乡镇?
5乡镇:桃坪、薛城、通化、蒲溪、木卡,32个村,人口15376
4、保护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处、省级7处、州级2处
5、保护区内的传统村落有6个:
桃坪村、曾头村、莎吉村、甘堡村、校场村、休溪村
6、蒲溪被评为莎朗舞艺术之乡
7、羌文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州级8位,省级2位
8、在重点保护区内的传习所:4个
桃坪羌年传习所、古尔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甘堡博巴森根传习所、薛城民俗文化博物馆
9、保护区的全称是:理县国家级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0、实验保护区总体规划通过时间:国家通过时间2008年10月
11、保护实验区总面积:1850平方公里
12、人口总量:15376人
13、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文件:《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列》 2011年6月通过,7月开始正式实施。
14、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遗产日”2016年是第11个
15、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16字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2011年6月1日。
17、重阳节非遗项目被列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1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是由: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级四级构成的
19、非遗保护的“三项制度”: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传承和传播制度、调查制度
20、我县被列为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遗项目名录:羌年 21、2016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传统工艺”
理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杂谷脑河流域,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桃坪乡古城村设置广柔县,是为建县制之始。现有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桃坪羌寨、筹边楼、百丈房栈道、朴头山摩崖石刻。省级文保单位7处:箭山古遗址、甘堡藏寨、维州城遗址、杂谷土司碉群、薛城城门洞红军石刻标语、健威将军墓、张家碉房。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佳山石棺墓地;以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有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理县蒲溪莎朗舞之乡”。有国家级传统村落6个,桃坪羌寨、休溪羌寨、薛城较场村、甘堡藏寨、下孟沙吉、曾头村。有教科文急需保护名录一项——羌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国家级3项,(羌年、博巴森根、川西藏族山歌);省级5项,(口弦、碉楼营造技艺、夬儒节、羌族释比戏(羌戏)和羊皮鼓舞),州级36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3项;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4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7人。
2010年理县制定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我县先后在桃坪、薛城、通化、蒲溪乡镇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群众主体的,以保护传承为目的的“羌年·花儿纳吉赛歌节”、“羌年·婚俗展演”;“若木纽节”,在蒲溪乡、通化乡开展“夬儒节”、“俄比且迪”白石祭民俗活动。羌年、若木纽节、夬儒节,这三大民俗活动每年定时开展展演传承活动。
将国家级非遗项目《博巴森根》和《羌年》精心打造成特色浓郁、底蕴厚重的原生态藏羌歌舞节目,在桃坪羌、甘堡两地传习场所进行展演,以深髓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的生态文化融合提升,推进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程,让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促进群众增收。
理县非遗传承人,参加两年一届的“成都国际非遗节”,和“成阿合作文化交流”的藏羌民族文化展演。2013年“羊皮鼓舞”参加中央三台舞蹈世界节目,2012年“羊皮鼓舞”参加四川春晚节目,2014年“嘉绒婚俗”参加康巴卫视的节目,201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古羌情-羌族原生态文化探访”节目。2016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展播非遗纪录片《羌年》、《米亚罗锅庄》。
先后有羌族羊皮鼓舞、嘉绒藏族婚俗、羌族唢呐等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康巴卫视及非遗节、九寨宋城千古情等大型文艺节目上进行展演,《古羌原生态羊皮鼓舞》荣获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最佳表演奖。
通过收集、整理、加强非遗文化记录保护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非遗产保护方面的书籍《理县民间故事集》、《留住我们的记忆》、《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民间故事、民间彦语、民间歌谣)等书籍,举办了“藏羌文化研讨会”、“藏羌文化国际论坛”、“白石祭研讨会”等专家学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