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九、休闲假日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通过画一画、讲一讲,以及图文并茂的课件演示,逐步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熟练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4、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欣赏一下青岛的的美丽景色。青岛世界园艺大会景色很美,今天大家就跟随我去世园会游玩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假如现在你是一名导游,要想带领大家进入风景区,你的任务应该是干什么? 生:买票。
师:要想知道买多少张票,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生: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师:真是一名优秀的小导游!(板书: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电脑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上哪些数学信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9人一组,已经分了4个组,还剩5人。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我们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9人一组,已经分了4个组,还剩5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画一画,列出算式,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巡视指导,然后实物投影展示两位学生的不同成果。)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做的。请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 一生(分步计算):我用圆形表示人。每行画9个圆形,画了4行,还有5人。4×9=36(人)36+5=41(人)
师:老师不明白,4×9求出来是什么呢? 生:这是4组的人数。师:为什么再加5呢? 生:因为还有剩下的5人。师:同学们说他画的怎么样?
师:是啊,他不但画得好,而且讲得更棒,掌声送给他。
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课件展示)老师也用1个圆形表示1个人,9人一组就画9个圆形,一共画4组,还剩5人。
师:要求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得先算4组有多少人。(课件圈出4行圆形)列成算式就是4×9=36(人)(板书:4×9=36人)师:36是旅游团的总人数吗? 生:不是。
师:所以得再用36加上剩下的5人,就是旅游团的总人数。(板书36+5=41人)
师:把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就是4×9+5。在这个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4组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4×9=36(人),再加5就是41人。
(评析:鲜艳的圆形示意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动态的画图过程,使学生确信自己选择的方法的正确性;老师系统的讲解,让学生真正体验了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包含哪种运算? 生:乘法和加法。师:这就是用乘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接下来有没有信心表现得更棒呢? 师:(课件)走进世园会风景区,你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师:还有关于汽车的信息吗? 生:右边有停了9辆大汽车。
师: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7×3=21(辆)21-9=12(辆)师:7×3求出来是什么? 生:小汽车有多少辆。
师:21再减9是什么意思? 生: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师:结果是多少? 生:12辆。
师:根据左边和右边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大汽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师:真像一个小数学家!(板书问题)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对乘加运算进行及时巩固,又能轻松顺利地过渡到乘减的学习。)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直接列出算式。(指生板演算式)
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样!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中又含有哪两种运算呢? 生:乘法和减法。
师: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乘减。(板书:乘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四、总结课堂,提出希望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智慧的大脑去解决问题。信息窗2-----水上乐园
除减问题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1
陶尧小学
金
伟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累计:
第 九 单 元
2
陶尧小学
金
伟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累计: 备课时间:2016-10-29 上课时间:2016-11-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体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运用集合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指导】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比赛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时安排】 建议分为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
3
陶尧小学
金
伟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累计: 备课时间:2016-12-4 上课时间:2016-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l、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索、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发现简单事物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谈话:国庆七天假,你们出去玩儿了吗?都去了哪些地方呀?
2、教师活动:国庆假日里,小红在聪聪和明明的带领下,非常快乐的在数学乐园里玩了一天,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随着小红,聪聪,明明去有趣的数学乐园看看吧!(板书课题:有趣的数学乐园)
3、教师活动:小红同学是个爱美的好姑娘,今天,她想穿得漂漂亮亮地去数学乐园玩儿,打开衣柜,你们看,小红都有些什么衣服呢?你们猜一猜:小红今天会搭配哪一套衣服去数学乐园呢?
4、这时,聪聪的问题来了:那小红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你们能为她搭配一下吗?”
5、学生活动:演练,动手排列,并作好记录。(活动前教师出示要求:
1、认真思考有几种搭配方法(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在本子上画一画、记一记。);
2、想一想:这些搭配方法有没有规律,怎样找才不会漏情况呀?;
3、自己思考完以后再和小组同学交流,声音要小一点,不要影响别人。)
6、全班汇报交流:
7、展示结果:还是让明明来告诉我们,我们大家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了?小红的搭配方案在不在其中呢?
8、师小结:不管是用上装搭配下装,还是用下装搭配上装,只要做到有序搭配组合,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的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在今后的学习4
陶尧小学
金
伟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累计:
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它们。
(二)探究思考
1、师:小红穿着漂亮的衣服出发了,很快,数学乐园到了。这时,聪聪告诉小红:数学乐园的大门是密码门,必须找到开门密码才能进去。小红很快就找到密码进去玩儿去了,你们能找到密码吗?
2、聪聪介绍密码门。
3、小组讨论摆出不同的两位数,并记下结果。
4、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个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方法二: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交换十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5、师小结:这两种方法虽然不同,但都能正确并有序地摆出9个不同的两位数,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体验感知
(1)师:在数学广角乐园里,有一个最精彩的地方——知识宝库,智慧老爷爷说,只有答对他的问题才能进去,你们想进去看看吗?
(2)展示题目:(用7、3、9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3)出示方法要求:教师出示要求:
1、认真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三位数(将自己的想法在本子上作好记录。);
2、想一想:按怎样的规律去排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3、排完后和小组同学交流,声音小一点,不要影响别人
(4)小组讨论交流:
(5)学生交流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展示密码)(6)评价小结:看来呀,智慧爷爷也没能难住我们,大家真是好样的。
(四)交流实践
1、师:从知识宝库里出来,聪聪和明明又带小红去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2、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3、各小组展示记录方案。
4、师生共同评价。
(五)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
5
陶尧小学
金
伟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累计: 备课时间:2016-12-4 上课时间:2016-1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的第2至6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试验等活动发现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准备:国旗图片、练习题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想和你们握握手,谁愿意?(我愿意。)好的,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我们三个人一起来握握手。大家注意观察,每两个人握一次手,我们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了3次手。)同学们观察很认真,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用字母来表示我们三个人。(A、B、C)你能用连线的方法求出一共握了几次手吗?
指名学生板演。
二、激趣导入,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告诉你们:2002年,中国队终于第一次取得了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资格。世界杯足球赛C组球队如图:(出示主题图的课件)
1、提出问题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
2、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合作,用四个队的国旗图片连一连。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利用国旗图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看他们的方法和你们小组的方法一样吗?(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5、小结:
第一种方法:把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第二种方法:把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再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6
陶尧小学
金
伟
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
课时累计: 师:无论同学们用哪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组合”。(板书课题。)
三、巩固运用
师:下面我们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1、课本第105页的”做一做”。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这种游戏吗?(玩过)每一次都有两个小朋友抢到椅子,一共有几种可能?(指名学生回答。)
2、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7至9题。
师:同学们请看第7题,有四种硬币,每次取两个,取出的钱共有几种情况?请同学们试试,可用画线的方法。(即:3+2+1=6。)
第8题,小兵去买书,他带的钱只够买两本书,请你帮帮他一共有几种选法?(3种。)
第9题,有四个小朋友要通电话,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可以通多少次话?用线连一连。(指名学生板演。)
四、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
请选择练习题卡上的其中一题来做。(练习题卡上出示两道题:第一题出示四种水果,让学生选择两种水果摆在盘子里。
水果拼盘。(每盘摆两种水果,有几种摆法?)
第二题出示五种物品,让学生自由选购两种,有几种选法? 小组展示。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组合,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简析: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本单元的内容体现了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面做出的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运用操作、实验、猜猜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目标:
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②初步掌握数学广角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③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④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重点:
掌握三个事物的简单推理方法。单元难点:
掌握在方格中填数的方法。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意义,接受数学思维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数学广角
(一)学习内容:
课本第109页例1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②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习重点:掌握简单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学习准备:黑、白珠子,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玩一个猜弹珠的游戏。
(1)师拿出一颗黑珠子,一颗白珠子,两只手各藏一颗。①现在你能猜出我左手拿的是白珠子还是黑珠子吗?生猜。②你确定吗?你是怎么知道?生可能会说:“猜的” ③其他人是猜的吗?不能确定,是吗?
(2)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左手拿的不是白珠子。①现在能猜出左手拿的是什么?可能有学生会说:“黑珠子。” ②确定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回答。
③那现在你能猜出右手拿的是白珠子还是黑珠子呢?确定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小结:像这样根据一些提示,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方法叫推理。板书:简单的推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教学例1 ①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书?
出示: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刚拿的是什么书? ②你看懂了什么?
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那小刚 拿的就是数学书。
④你们听明白了吗?有问题要问吗?
⑤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为什么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书,最后小刚拿的只能是数学书了。
⑥谁能完整地说一下过程?
因为小红说自己拿的是语文书,剩下的就只有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2)小结
原来想的时候可以从最容易推理的“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入手,再想剩下的两本书,这样有根有据地推理就不会错了。
(3)刚才是用语言来说的,你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示推理的过程吗?
学生思考,把人名和书名写出两行,再连线。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1)做一做第1题
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2)做一做第2题
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3)帮助小朋友分水果
有三个小朋友在分水果,有苹果、梨、桃三种水果。小丽说:“我吃什么都行。”小红说:“我不喜欢吃苹果,也不喜欢吃桃。”小云说:“我不喜欢吃桃。”想一想,怎样分合适呢?
(4)拓展练习。
三人游戏,三顶不同颜色的帽子,闭眼,每人分别戴上一顶,根据同伴帽子的颜色,猜自己帽子的颜色。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练习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一)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
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刚拿的是什么书?
第2课时 数学广角
(二)学习内容:课本第110页例2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①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②会用排除法来解答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③通过引导学生自信阅读已知条件来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和合理判断的能力
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将直观思维发展到逻辑思维,让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1)出示柯南图片
①认识他吗?那喜欢他吗?为什么喜欢他?
②名侦探柯南就是靠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解决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你想成为名侦探吗?今天先当当数学小侦探,有信心当好吗?
(2)出示:A、B、C代表爷爷、爸爸、孙子三人,你能确定A、B、C分别代表谁吗?
①如果C是7岁,现在能确定吗?为什么?
②A的年龄更接近C的年龄,现在可以确定了吗?说说理由(3)引出课题。
像这样,借助有力的信息或依据,一步一步地做出判断,推迟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推理”,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叫作“逻辑推理”问题,有根有据的推理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今天就一起研究稍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 ①学生读题
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②分组讨论
想一想: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 ③交流 先考虑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里应该填几。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2、3,所以A只能是4.A是4,所以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B只能是1.(2)试一试
你能填出其他方格里的数吗? 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集体交流。(3)小结:
当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问题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条件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
思考:先填哪个空格里的数?为什么?
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2、3、4,所以A只能是1 A是1,所以B左边的空格是4。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1、2、4、所以B只能是3.(2)思考题
甲、乙、丙分别是什么老师? 问:先能确定谁?
因为甲和乙经常找体育老师学打羽毛球,所以丙是体育老师。又因为乙带学生去找数学老师辅导数学,所以甲是数学老师,乙就是语文老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练习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二)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学习内容: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学习目标:
①巩固简单的推理知识,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②让学生在练习中再次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逻辑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③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一些简单的推理知识。学习难点: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和方法。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老师的两个手心里分别写着数字8和9,我左手写的不是8。(1)从这条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左手写着9 右手写着8(2)能用上“因为……所以……”来陈述你的观点吗? 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3)有不一样的表述吗?
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4)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陈述你的推理和判断?
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那么右手写的是8.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那么左手写的是9(5)小结:
根据一条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认真读题,仔细分析,你能从中找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你先确定谁拿的什么动物卡片?为什么? 谁能把推理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学生讨论交流。(2)练习二十一第2题 你先确定哪位?再确定哪位? 学生回答。
有不同的想法吗?完整地说一说。同桌之间交流。
(3)练习二十一第3题。你找到了哪句关键的线索? 在纸上画一画,连一连,为什么? 你有不同连法吗?
(4)练习二十一第4、5题。
先能确定哪一行、哪一列上的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
把这个数作为条件,接着往下推。(5)练习二十一第6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每个算式中的数字不能重复”是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讲评。(6)练习二十一第7题 找笑脸游戏。
先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学生游戏,交流自己的做法。
三、拓展练习黑猫警长破案。
黑猫警长这两天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帮他吗?事情是这样的:黑猫警长在破案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密码箱,只要打开密码箱,就能知道逃犯的下落,可是密码箱的密码是多少呢?不知道,但有三个提示:
(1)密码是个两位数
(2)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
15、(3)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1 你能猜出密码是多少吗? 学生思考,再分组讨论。
四、单元评价
这个单元,你能得到几颗星? 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快乐。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 合作 》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主备人:赵娟娟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合作为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安排了一项综合活动--设计营救计划.还安排了识字.学字.组词.理解成语.词语连线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2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
3、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单元重点难点: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课文。课时分配:8课时
《 比 本 领 》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11个,会写8个生字,并理解文中好词、好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本领》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写会自己喜欢的字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生字。教学重点及难点:.识识11个生字,能正确运用生字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简笔画的图)
1、师:同学们,这棵树上长满了果实,真诱人,一只小花鹿站在树下,一只猴子面对着一条小河正在发愁,它们都没有摘到果子,大家快帮助它们想个办法。
2、学生自由讲。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课文是:比本领.这个本领肯定与什么有关?(苹果)
二、初知文意
1、自由读课文.2、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时候事情?
3、慢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11个生字
1、自由拼读文中生字表中的二类生字.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3、教师指导记忆生字的多种方法。(分析字形记字,形近字记字,词语记忆法,换部首记忆法等。)
4、学生分小组自由认字。
5、指名学生认读生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6、老师重点指导“摘”“算”“赛”“垂”“猴”“丧”这几个笔画较难的生字。
7、练习组词、用词说话。
8、书写生字:把你喜欢的生字写会,看谁识的字多。
四、在班内展示识字情况。
1、认字、词。
2、写字。
五、自由正确地朗读生字、组词、句子。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抄写自己想要写会的生字。板书设计:
比本领
猴
俩
伯
棵
摘
算
赛
垂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本领》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认识写会个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及难点:.认识并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运用生字词。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读在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生词。
3、复习学过的11个生字。
丧
了呀
二、学习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领、都、觉、得、象、考、谁、急”。
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学情。
3、你是用哪些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吧。(分析字形记字,形近字记字,词语记忆法,换部首记忆法等。)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象、考、急”的读音与字形,注意“象”的写法。
形近字的比较: 象——像 考——老 得——很 觉——党,注意“见”不要写成“贝”。
4、练习组词、用词说话,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领.得.象.急.觉,谁”的写法。
6、在写字本上描描写写。
三、小组检测识字情况,互相交流展示。
四、在班内展示识字情况。
五、自由朗读课文
进一步记忆自己画出的生字、生词。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
比本领
领
都
觉
得
象
考
谁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比本领》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测读生字。
2、测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急
1、自由读课文真空。
考题:河对岸有结满果子的树,看谁先摘到果子。
比赛:树高梅花鹿摘不到果子,遇河猴子过不去。
结果:两个合作,摘到了果子。
2、大家认为最精彩的在哪里?
3、读第二自然段
①抽读 ②生评 ③师评
师:起先的小花鹿是得意洋洋的,十分骄傲,后来的小花鹿垂头丧气的,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4、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①师:这一段要读出大象伯伯的慈祥,语调要慢。
④师:现在想一想:它们俩一下子明白了,到底明白了什么?(合作才能摘到果子)
5、填空:(合作)力量大!
6、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鹿和猴子谁的本领大?
师:开头的鹿和猴是骄傲的,结尾的鹿和猴是谦虚的.7.齐读全文.三、延伸:
学了《比本领》大家谈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
四、作业: 1.把故事讲给别人听.2.组词: 轻()伯()准()
劲()
拍()
谁()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
梅花鹿→树高摘不到
比本领
合作→摘到果子
金丝猴→过不了小河/ 课后反思:
《天鹅、大虾和梭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区分“合伙”与“合作”的意思,懂得合作的重要性。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大车为什么未动分毫,进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课时分配: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9个生字,写会自己喜欢的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及难点:.识识9个生字,能正确使用字词。教学用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两幅(略).
2、看一看,告诉老师这两面三刀幅图中哪一幅成功了,哪一幅失败了。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怎么啦?
3、请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略知内容,并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学习生字。
1、教师指导识字的方法。(分析字形记字,形近字记字,词语记忆法,换部首记忆法等。)
2、分小组自由拼读、识字。
3、小组内测读,检查认字情况,帮助不会的认会。
4、指各认读,集体评议。
5、向同学介绍自己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6、直一步测读生字。
7、练习用字组词,用词说话。
四、书写生字。
1、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要掌握的生字写下来。
2、在班内展示写字情况,同桌交流。
五、巩固识字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天鹅、大虾和梭鱼
费
烦
虽
靠
朝
竟
管
至
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会读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及难点:认会写会7个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读在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生词。
3、复习学过的9个认字表中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教师指导识字方法。(分析字形记字,形近字记字,词语记忆法,换部首记忆法等。)
2、分小组学习生字“合、伙、拼、伸、非”(舍——合,伙——伴,伸——神)(“拼”,用手把几个东西并一起就是“拼”)
3、在小组内练习组词。
4、小组检查识字情况,教不会的学会。
5、在班内检测识字情况,纠正错的读音和错的词语。
6、指导学生用词说话练习。
三、书写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命
伸
弓”的写法。
2、在写字书中描红,并写生字。
四、课堂延伸:
指导学生用生字词练习写话,并在班内展示、交流。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抄写生字。板书设计:
天鹅、大虾和梭鱼
合 伙
拼
命
伸
弓
非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了解不合作的后果,在讨论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测读生字。
②测读句子。
二、出示图画,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质疑(包括不懂的词语、难理解的问题)
2、解决问题。①读第二节诗.
(1)哪几句写天鹅、大虾、梭鱼劲不往一处使?(2)谁告诉大家他们仨这样做想干啥?
(3)对这样的三个人,大家喜欢还是讨厌?(4)请大家带着对它们的讨厌一起读这三句诗.(5)这仨个到底是谁是谁非?(都是错的)(6)大家告诉它们仨应该怎么办? ②讨论:大车现在还在原处吗?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合作很重要)③读第一节诗,思考: 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错的口气)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天鹅、大虾和梭鱼
天鹅、大虾、梭鱼
大车分毫未动 ↓
↓
↓
↑ 云里钻 往后靠
水里跳 不合作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九)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天地。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用字组词,选词造句,理解和积累词语。2听故事,激发好奇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字词句的练习,阅读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丁丁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
二、抄写音节。
先指导学生读音节,体会O和UO的讲法用法后,再抄写下来。
三、用部首写字
1、比一比,写出“刀”字旁的字,看谁写的多。
2、你还可以给它们换什么部首?
四、比一比,组词
请学生先运用学过的方法辨析,再组词,集体纠正。
五、读一读
1、想想每个词语的意思(贯穿于课文或句子中)。
2、请学生试着用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六、连一连 :把与这些动物有关的活动连起来。
五、听故事:
《小猴子兄弟盖房子》 说说听完后有什么感想。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七、作业:
把《小猴子兄弟盖房子》讲给父母听。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天地。教学目标:
1看图讲故事,激发好奇心。2自读短文,听故事,完成练习。教学重点及难点:阅读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七题: 设计营救计划。
1、教师出示图画,指导学生看图。
2、小组讨论,设计出营救小白兔的办法。
3、各组选出代表向全班陈述营救计划,然后评出最佳方案。
三、自读短文
1.自读短文,画出短文中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认一认。2.了解内容,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集体交流 :我读了这篇短文知道了……
4、查字典完成练习题。
四、读“金钥匙”的句子
1、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五、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把自己读懂的话讲给父母或朋友听。课后反思:
第五篇:第九单元教案
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二)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知识拓展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并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新授
(一)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三、知识巩固
师检查学生默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题:《月光曲》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月光曲)
3、今天我们就学习《月光曲》这一课,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
(二)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月光曲》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
(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
月光曲
走近茅屋弹首曲子弹奏《月光曲》
课题:《月光曲》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月光曲》
二、讲授新课。
1、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断断续续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对话)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6)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板书:弹第一首)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板书:月光曲)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三、知识巩固
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四、知识拓展
片断训练。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题:《林中乐队》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二)详读课文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课堂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课题:《林中乐队》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指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二、新授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三、知识巩固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B、有感情地朗读。
四、知识拓展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五、课堂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2、师: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4、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 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课题:第九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教学难点:
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摘录笔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二、新授
(一)学习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四、布置作业
课题:第九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自读课文《我的吉他》;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自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