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画展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张嫣然
教学案例
艺术
组
张嫣然
美术审美教育,不同于美术专业院校教育观念下的美术技术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画画。现代教育思想所强调的美术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造型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为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深受学生喜欢的美术审美教育课,其意义在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生兴趣,情感得到了陶冶,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提高了分辨美丑、明辨事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生价值,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父母带孩子逛博物馆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指望一次看个够,那样的安排一定会导致另一个结果:一次看到烦!一定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机会多得多,即使是纽约大都会、巴黎卢浮宫,他们的一生,只要想去,总可以不止一次!规划博物馆行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3岁到7岁的孩子,每次认真观赏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够了,如果可以有跟所观赏内容有关的动手活动就更好。7岁以上的孩子,如果父母有心,可以一起学习,事先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把休息吃点心跟观赏结合起来,消耗个半天。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馆是值得泡一整天的。他们的展品陈列、展线设计、配套的家庭设施、亲子活动、餐饮都更专业、更周到。而国内的博物馆,我个人的建议,每次去待半天就可以了。现在很多父母有带孩子看艺术品的意识了。我自己常去博物馆,经常观察那些带孩子的家庭,甚至会给父母出主意,跟孩子随便说几句。大多我遇到的父母跟小孩子讲得最多的话是:“快看快看,人家画得多细啊!”再有一半会加上:“你也好好学学。”大多父母还会本能地指点画面的细节让孩子去看。
希望每个老师都勇敢地,开放地,尊重地,跟孩子一起讨论。我们带孩子来,不是为了敬畏,是为了亲近,我们的教育里已经有太多的标准答案和权威知识,就让看画,变成最基本的感官与知识的游戏吧。
一、让孩子们从小就“长”在博物馆、美术馆和古迹名胜里,把这些地方当成他们一生的最佳去处。最佳去处不是麦当劳和肯德基,而是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长大了,一辈子要去无数次,反复地去,自己去,还带自己的孩子去,总之,把这些地方当作首选和第一去处。
二、由小就知道要传承历史,要重视文化,对文物、对美术作品、对历史文献、对古典建筑有一种敬畏感和尊敬感,知道自己是打哪儿来的,知道要爱国爱家乡,从而养成文明的社会风气。
三、在幼儿园里,在小学里,在中学里,在大学里,通通把去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当成经常性的必修课,真的是在那里上课,让有专业知识的白发苍苍的专家,而不是小辫子讲解员,按儿童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去给他们讲课,让他们抢答问题,做作业,年纪大的要记笔记,填写知识答卷,回去要交参观心得的作文,甚至提供专题报告。在这方面,不能因噎废食,因怕出事而不敢组织,相反,要大力提倡,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把教育儿童当成自己第一要务,因为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是由根上抓起,是放长线钓大鱼。难怪在国外,根本看不到博物馆挂着某某学校教育基地的牌子,因为在那里挂这样的牌子完全是多此一举,它们的基本职责本来就是教育儿童。
第二篇:参观画展
参观画展
三(1)班 聂权炜
指导老师 吕慕云
星期天,江门五邑小记者协会组织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去五邑华侨美术馆参观画展。
我来到五邑华侨美术馆,看见有许多与我一样的小记者已经很早来到这里等候了。这个美术馆位于五邑华侨广场右侧,外墙是用玻璃镶嵌而成的,既美观又大方。
过了一会儿,有几位记者把我们带了进美术馆。我看见漂亮的画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我一幅一幅地仔细去看。这些画可真不少,有《有劳有逸》、《日出而作》……数也数不清。
这些画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座座像塔一样的东西,四四方方,和我们现在住的楼房差不多,我第一次见这些东西,所以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便找来一位记者叔叔来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些东西名叫碉楼,是开平的名胜古迹。以前的中国人为了谋生而远走他乡去了外国,过了几年后,他们赚到了钱,回到了家乡过生活,但强盗同时也猖獗了起来,他们为了防止强盗闯进来抢劫,所以才修建这种外国引进家乡的建筑。既坚固,又豪华,还能防止强盗抢掠呢!这些碉楼现在已经成为开平市的一大特色了,而且开平市政府正在准备向世界文化组织机构申请为国际文化遗产。
不知不觉,展览结束了。参观完这个展览,我认识了我们侨乡人的悠悠历史,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这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我们的家乡的建筑尽自己的一份力!评语:习作记录了参观的过程,详略得当,最后还有感而发,小作者的作文功底真不错.
第三篇:重复教育----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重复教育----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导读:重复赋予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重复拓展事物细微变化的构成,重复也是生命赋予儿童的本能,它体现着万物的节律,月圆月缺、日升日落、四季交替,这些现象已被人们视为自然界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重复在某种意义上是生命的本质规定,也是生命的需求,它是生命不再是自然的浑浊,而是获得了内在的秩序感,在这种秩序感和发展性的交织中,孩子找到了独特的游戏方式,验证着自己的预期,体验到新奇的变化,获得了无比的乐趣,所以他们愿意自由自在,反复反复地做下去。
时针又指向二十一点整,妈妈手拿着那本“宝宝睡前故事“,孩子帮着翻到“金鸡冠的公鸡”那一页,“妈,我们讲这个故事好吗?”妈妈摇了摇头笑着说:“不是讲过好几遍了吗?”当他们讲到猫和画眉鸟到山上砍柴时,狐狸来到公鸡的窗台下对着公鸡说:“公鸡呀公鸡,你的脑袋油光光,你的胡须丝一样,你把头探出来,我给你吃颗小豆……”妈妈和着孩子大声朗读,鼻尖相碰,击拍节奏,相会一笑,坚持到最后……
类似以上的情形,触动我回想在教育情景中孩子的无数次“重复”,孩子怎会对故事中共同的叙事思路情有独钟,丝毫不感到乏味呢?从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中可见一斑。倾听的重复
由于孩子在倾听故事时,对文本重复有这样的倾向,因此,我经常发现:他们往往会选择以前听过的故事,尤其是偏爱具有“重复叙事”特征的文本,在教育实践中,诸如文学作品《萝卜回来了》、《小猪盖房子》、《三只蝴蝶》、《小熊请客》等,都采用了语言、动作、情节上的反复,以及叙述思路的重复,这些经典的重复激发了儿童对故事内容的津津乐道,他们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倾听,并且百听不厌。这正印证少儿文学作家刘晓东所描述的那样“幼小儿童往往多次重复听讲同一童话,但这个童话对于他来说,每次都是新鲜的,每次都使他激动不已。”是的,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熟悉并没有减弱他们对文本本身的吸引力,甚至由于这种熟悉使有些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有了特殊的要求,即别人必须用同样的话语向他叙述同一故事,倘若变换词句他都会提出异议,孩子真是作品的校对师呀。
讲述的重复
午餐后的小歇,我们总是选择安静的手头操作活动及播放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孩子总是提议:“老师,放我带来的DVD吧”,大家附合着,“放什么好呢?”“当然是《梨子小提琴》了”,我明白他们的“所指”,那碟片也不知放多少回了,可他们仍乐此不疲,我顺应大家的要求,在旁边开始操作运行程序,随着机器读碟的发展,只见全场全神贯注,屏幕象个大吸盘,把他们紧紧吸住,随着故事的流程,凭借着声、形、象的优势融合,孩子们全然进入境界,与播放器发出的声音完全一致,语调语气几乎逼近原声,当转入下一个故事中,屏幕尚未出现名称,大家便异口同声地读出《山里来的大老虎》,这也许是“重复”给孩子带来的记忆效应,足以使他们对讲述的无比乐趣,并能一句不漏地背下来,那么形象逼真让我很十分惊讶。这个中午的小歇,孩子与机子互动讲述了四个曾讲述过无数次的故事,但最令孩子得乐要算是《皮皮鼠吃跳跳糖》了。
欣赏的重复
孩子对新奇的文本并不都是感到愉快的必要条件,他们欣赏的不仅仅是在于文本的内容,而在与听说本身的感受体验过程,并参照同伴耳边的朗读声音,调动愉悦的情感,积极投入到故事之中,由于文本是曾经熟悉过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重复又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反复强调,因此,给孩子的记忆是牢固的,所以每当他们看到“皮皮鼠”掉到马桶里,全场不约而同“哗”的一声,前翻后仰,紧接着又跟着讲述:皮皮鼠爸爸又连夜背着皮皮鼠上医院……,那情形好象已进行过事先的彩排,那么整齐那么熟练!我惊叹孩子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行动的迅速调整,并能与同伴默契合拍,孩子简直是复制师呀!欣赏激发孩子的美感,调动了孩子的激情,泛起孩子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与表现,难怪在欣赏完毕后总会出现恳求的呼声:“再来一遍吧!”孩子简直是复制师呀!
表演的重复
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赋予演绎新的意义,在充分表现情感作品的基础上,善用肢体语言与形态语言逼真表现对其内容的理解是孩子表现作品的另一形式,他们善于把握精髓的部分,尤其是诙谐、风趣的场面,更是他们的抢手货,他们往往对作品进行着特别处理。高声朗读,惟妙惟肖地再现角色特征,如《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与王子举行婚礼的那一幕;《猪八戒吃西瓜》中八戒被瓜皮滑倒摔得鼻青脸肿的那一幕;《小熊请客》中众动物怒打狐狸的那一幕等等都是幼儿脍计人口十分喜爱的情节。因此,我把他们此“重复的表演”称之为“重要章节回放”,孩子则说那时“好看镜头重播”。
重复赋予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重复拓展事物细微变化的构成,重复也是生命赋予儿童的本能,它体现着万物的节律,月圆月缺、日升日落、四季交替,这些现象已被人们视为自然界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重复在某种意义上是生命的本质规定,也是生命的需求,它是生命不再是自然的浑浊,而是获得了内在的秩序感,在这种秩序感和发展性的交织中,孩子找到了独特的游戏方式,验证着自己的预期,体验到新奇的变化,获得了无比的乐趣,所以他们愿意自由自在,反复反复地做下去。
相关交流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参观画展 陶冶情操
参观画展 陶冶情操
柳州市柳石路第二小学六年级三班 赵小荷
星期天上午,我和爸爸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博物馆,参观“2010中国著名画家走进柳州”画展。
来到画展展厅,如同步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国画。100幅名家的墨宝荟萃于展馆,使得满堂生辉。所有画共分三大类——山水、人物、花鸟,它们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纤巧通灵,各具特色。“名家丹青醉龙城”七字充分体现了画展的规模大、名家盛、水准高。
展厅内,人们静静地欣赏着名画,整个展厅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我和爸爸也迫不及待地赏起画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名为“岁寒三友” 的花鸟画:一棵挺拔多姿的竹子坚挺地立在中间,两旁,傲放的梅花与坚毅不拔的松树相伴,共同以旺盛的生命力迎接寒冷的风雪到来,给人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感觉。噢,原来“岁寒三友”的意思是松、竹、梅三个“朋友”在严寒中依然不凋零呀!这幅画仿佛告诉我们:要学习松、竹、梅不畏困难的高洁风格。“原来,一幅画就能诉说一个大道理呢!”我不禁啧啧赞叹,对它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接着往前走,欣赏其他名画。这时,一幅山水画吸引了我的眼球。这幅画以素描的手法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座没有扶杆、简简单单的小木桥横跨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半山腰住着一户人家,而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这座小木桥不禁引发我无限的想象:这座桥是怎么修的?人们怎么走过这座桥?„„我仿佛看到了人们走过桥时摇
摇晃晃的、害怕的样子。看着画我由衷地敬佩起来:“嗬!简简单单的美术器具在画家的手里,就能变成一幅精致的画来,真了不起呀!”
在花鸟类的画中,有一幅画很有趣。这幅画中,青翠的荷叶衬托着粉嫩的荷花,只见一朵荷花若隐若现,似乎在荷叶外骄傲地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又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藏在荷叶中,只露出半个脑袋,几笔淡墨勾勒出了蜻蜓的模样,停在荷花上。整幅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细细地欣赏着,细细地品味着,忽然若有所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不正是妈妈对我的殷切期待吗?”
„„
参观完这次名家画展,我感觉真象品尝了一次饕餮大餐,我觉得它比可乐更解渴,比肯德基更解馋,名家们的书画陶冶了我的情操,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五篇:参观画展观后感
参观画展观后感
参观画展观后感1
四月五日,春暖花开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享受,更是一次难得增加艺术修养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画家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盛宴。
这次展出都是大幅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美,回归大自然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感觉,马硕山教授画运用了朴素、简洁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文化气息和盎然古意情怀。
印象比较深刻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杨文彬(菏泽市博物馆馆长)画,展出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瞩目,除了画者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感受和画家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画展,也希望有更多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魅力。
参观画展观后感2
在一个寒冬的季节里,我和爷爷还有奶奶,及爷爷的战友,游览了山东济南的大明湖。
在园中,我们观赏了大明湖和其它较古老的建筑。虽然那些景色光彩夺目,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却是园中不起眼的书画展览馆。
走过一座木桥,就问到了风吹过柳条的香气中,带着浓墨的墨香味,向我们吹来。走进展馆中,最显眼的就是画展区,那里面主要画虎。我们走去,一幅幅画挂在墙上,画中的每一只虎的眼里发出令人恐惧的光,炯炯有神,你盯着那虎,好像真有一只威震四方的雄虎正准备向你扑来,我不时感到有些害怕。
除了虎,还有雄鸡和金丝猴。画家画的活灵活现。一只雄鸡在岩石上用一只脚站着,我想那就是金鸡独立。还有一只猴子,作者的毛笔似乎把看画的人们都带到了林间。一只调皮的小金丝猴在林中跳来跳去,它们上树的本领是那样高。
就在这小小的展厅里,我们都陈醉在这些画里,就这样,呆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被老板的话语把我们的心灵唤了回来,最后,我恳求爷爷,把那幅“虎”买下来。上面有五只虎,五福临门,听着挺吉祥,就买了下来
多美啊!画家们用笔创造了一个“动物世界”,不仅供人们欣赏,丰富了文化生活,而且给我们信心和力量;我也要学画,继承中华优秀文化,攀登文化艺术殿堂!
参观画展观后感3
今年寒假,我到上海美术馆去看画展,上海美术馆位于南京西路325号,靠近于人民公园,上海美术馆是一幢古老的建筑,它的楼顶有一座钟。
一走进美术馆,在底楼展出的是俞云阶的先生的油画。俞云阶是常州人,毕业于中央大学并受教于许悲鸿,他的画风是欧洲风格,第一、二、三展厅主要是以“激情岁月”为题的油画,他创作的画在50——70年代,他的代表作是《孵》、《教妈妈识字》、《在大愧树下》等。第四展厅是他的水墨画,他的水墨画有《锐目千里——鹰》、《钟道》等作品。此次参观油画展让我了解了油画分为木板画和纸板画。油画是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在欧洲起源发展,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它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
美术馆的二楼是以“傩”——晋永泉的摄影展,“傩”戏是古代的中国人们祭祀敬神的仪式,在古代中国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占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在贵州、云南等偏远的山区还保留着此活动。民间“傩”一般从中国农历除夕开始举行至正月16结束。参加者头带木雕假面具,手持兵器,做各种扑打鬼怪的动作,并伴鼓声和音乐逐邪。古时“傩”戏每年举行三次,规模很大,肃穆庄重。“傩”在很大的程度上规定了村民们的道德,不偷不盗,否则会遭到抱应的。晋永泉在朴素的黑白摄影里面以独特的拍摄角度赋予那些平凡质扑的农民一种特别的尊严和庄重感
这一天到上海美术馆参观,让我获取了许多新的知识,让我大饱眼福。
参观画展观后感4
今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画展,轮到我们班参观了,我们都兴奋不已,走进画展室,琳琅满目画,手工作品,以及字贴都映入我们眼帘,我快迅地观赏着,希望能把所有东西都牢牢记住,但是东西太多了,队伍走得也快,所以还是漏掉了许多东西,不过,使我记忆最深刻莫过于纸板飞机模型了,看见了这些飞机模型,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个飞机模型,也是自制,但材料极其特殊,许多吸铁石,许多小铁块,还有一些小零件组成。其实那个时候我就想用这些材料做一个飞机模型,但自己组装成总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么不好看,我只好请来一援军——爸爸帮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东西,又装上别零件,不一会儿,一架威风凛凛战机模型就组装好了,我爱不释手,但是爸爸却说:“这十分容易变形,最好不要动,”听了爸爸话,我只好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虽然我很小心地保护它,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饭,妈妈吃过饭后在午休,我一时兴奋,不小心把那把放着战机模型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看战机模型,担心发生事情还是发生了,战机模型散架了,倒处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从但是却无法复原了。后来让爸爸拼装,但爸爸说他也忘记怎么拼了,我十分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我把零件包裹在一个布袋里,放在桌子最高处,至今还在那里放着,我至今也不会忘记这些零件发生一点一滴事情。
画展勾起了我美好回忆,美好一幕幕忽隐忽现在我脑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参观画展观后感5
柳绿花红,燕语呢喃,蝴蝶翩跹,春意盎然,一年一度的画展在市中心的美术馆如期举行。我和朋友相约去观看画展。
踏进金碧辉煌的美术馆大门,我的心情如释负重般喜悦,各色各样的画作顷刻间映入我的眼帘: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别具一格的油画、历史悠久的剪纸……一幅幅犹如神来之笔的画不是马马虎虎随意刻画,而是创作家们日以继夜、坚持不懈的努力成果。
我被这些不落窠臼、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所渲染的气氛熏陶了。等我苏醒过来,四周已经荒无人烟。只有一位瘦骨嶙峋、白皙如玉的小女孩,她正是我的朋友。只见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幅普普通通的《老牛饮水图》,仿佛魂魄出鞘。难道其中有什么玄机吗?有,肯定有。于是,我怀揣着这个疑问定睛观看。
这是一幅油画。汩汩的溪流旁边玉立着几棵杨柳,被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显得格外明亮动人、大方端庄。柳树姑娘迎着徐徐春风,伴着潇潇春雨,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翠绿的草坪上几只毛色暗淡的老牛悠闲自在地啃食着青草,溪流边的两只小牛已经皮干唇裂,大口大口地饮水。我越看越深陷其中,似乎听到了小牛饮水时的咕噜声,感受到它们撕心裂肺的“渴”。忽然,清澈见底的溪水突然干涸,变成了血水。我好像看见了转瞬即逝的最后的地球。
这时,夕阳西下,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竟发现我已是泪眼模糊,身旁的她更是泣不成声。
参观画展观后感6
早就听过3D电影,自己也亲身体验——带着3D电影专用眼镜看过。画面逼真,十分刺激,但是,3D画展?可没有听说过,是不是也要带着3D眼镜看呢?带着许多疑问,我进入了这个展览。
工作人员直接领我和表姐进入了展厅内,随后便关上了前门。首先映入眼帘是“”总统,“”站立在那儿,友好伸出右手,逼真样子仿佛真人般。我也伸出右手,“咔嚓——”,和“”来了个“友好合作”。接着我看到了一张画,上面有两个翅膀,看起来十分华丽,用现在常用词来形容就是“高大上”。表姐这时便迫不及待地奔上去,让我赶紧拍。不得不说,这个3D画展虽然用肉眼看立体感不是很强,但是照片效果却是杠杠——十分立体。
继续深入展厅内,许多充满了创意3D画接踵而至,如同一个3D画盛宴一般,奇思妙想与3D画结合起来,给人无限遐想:流着口水,张牙舞爪却被从画框里拉出来,眼神中似乎还隐藏着不甘;马戏团小丑魔术师变出了一帽子沉甸甸美元;巨龙在破碎浮空岩石中穿梭,翱翔;坐在公园长椅上聆听着白裙天使美妙小提琴演奏;与北极冰屋外怪叫着扑进来北极熊”生死一战“;提起山水画卷却一不小心让其中奔腾河水倾泻而出;福安名小吃店厨师用力地把一笼包子抬起;拿着消防队泡沫灭火器对着画框中火龙喷吐出火焰一阵乱喷??
每一张3D画都是设计师独特想法,不同画有可以不同姿势,相同画也可以有不同姿势,为了不与别人创意重合,倒是想了不少姿势。3D画展还引起了不少小朋友兴趣,有小朋友还兴奋地说:”我长大也要做一个3D画创作者!“
中国未来发展希望在我们这些祖国花儿身上,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国家,为民族争光!
参观画展观后感7
老师带我们去看夏加尔画展,我很喜欢这个画家,因为他的每一幅画都是多彩多姿的,因此我非常崇拜他,希望我以后也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位很有创意的艺术家——马克·夏加尔,这次的展览我最喜欢“生日快乐——爱与美?他会创做出这样的画,是因为他和他的爱人很爱对方,所以在他生日的当天,他画出了最爱的人。
我觉得马克·夏加尔的家境从小就不是很好,但是他还是可以成为一位很有名的画家,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将来一定可以功成名就,所以我现在要好好用功读书,以后才可以成为让大家喜欢、崇拜的`人,但在这之前,我要先把我的基础打好再说。
我从马克·夏加尔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马克·夏加尔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因为他的想象力太丰富,而且他也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所以他才能创做出这么棒的作品,我们也要懂得欣赏每一幅画的美,因为这是一种礼貌,每一个艺术家都很辛苦,所以我们不能批评别人的作品,这也是我喜欢马克·夏加尔的地方。
我欣赏完这次的展览后,我觉得其实马克·夏加尔跟我们一样,他没有很聪明,他只是比我们更加努力,当我们在玩的时候,他在努力,当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他也在努力,所以他可以成为一个这么有名的人,是众人所知的,不只是马克·夏加尔,班上也有很多跟夏加尔一样的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才有机会变成大家喜欢的人。
参观画展观后感8
“爱艺术并不表示懂艺术,懂艺术并不表示会艺术,艺术不是模仿,而是超脱、创造。”前几天,我去看了学校橱窗栏的画展,各式各样的话都有。有幻想、素描、人物画。而其中,最让我感到奇特的是人物画了。简单的勾线笔、铅画纸、蜡笔就能画出任务不同神态,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样子。
在这些画中,有一幅画讲妈妈在厨房打扫卫生。那幅画是4开打画上的颜色各异。画上的妈妈弯着腰,拿着拖把,在拖地上的灰尘,那个画这幅画的人把妈妈拿着拖把的样子画的十分仔细,可以看到妈妈那被累的汗珠,也可以看妈妈那湿湿的衣服,这是一幅简单的话,可这幅画体现出不辞辛苦的干家务。各种画有不同的感觉。如:优化使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的过程中的布、带、木板等材料上塑造了艺术形象的绘画。他也在欧洲起源发展,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话种。他的前生是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达芬奇曾画过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百看不厌,尤其是他那恬静的笑容中蕴藏的永恒之美,更使人无限陶醉与向往。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的含着哀伤有时让人你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这次画画展,让我获取了许多新知识,也让我十分大饱眼福。
参观画展观后感9
10月1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到盐城会展中心参观中国水墨画展。来到会展中心,我透过玻璃门,远远看到展厅里陈列着许多画,我恨不得插上双翅立刻飞到画前。
进了展厅,一幅幅水墨画陈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欢“八仙图”。你看,那八位神仙个个栩栩如生,他们正坐在树荫下休息,互相谈论着自己过海的经过呢!瞧,何仙姑正手举莲叶望着地上奇形怪状的石头,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闲地吃着水果。
我还非常喜欢“锦绣天堂”这幅画。这幅画以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远看,连绵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户户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正如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说得一样。我想,能生活在这种地方,一定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图引入我的眼帘,图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争奇斗艳。梅花能在寒冬开放,不愧为“岁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许作者正是佩服梅花这种不怕苦的精神,才画梅花的吧!
妈妈正聚精会神地欣赏一幅画。我想,究竟是什么画夺走妈妈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仕女骑马图”。图上的仕女都坐在马背上,丝毫不害怕,显得雄姿英发。
在参观的过程中,水墨画专家们还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画的各种画法。有中外结合法、古代画法等,我们都第一次听说。
画展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展馆回家了,这次活动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