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谢宏治)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
谢宏治
(2010年3月19日)
同志们:
刚才安元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满意副市长就如何加快文化建设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建设文化衡阳,讲几点意见。
衡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在海内外很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的形势下,衡阳如何传承文化薪火、再创文化优势,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文化立市、文化活市、文化塑城、文化旺城”。“文化立市”,就是要从思想上重视文化,从战略上推进文化,树立文化领先、文化优先的理念,让文化在蒸湘大地上“立”起来。“文化活市”,就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让衡阳文化释放更大的活力。“文化塑城”,就是要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塑城计划,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用文化塑造城市。“文化旺城”,就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出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建立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气旺、投资旺、消费旺、发展势头旺、干部群众士气旺的衡阳再添一把旺盛的文化薪火。
一、要把文化发展作为第一推力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软实力就是经济硬支撑。我们要从战略上谋划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上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一要进决策。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履行好党和政府执政使命的高度,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文化工作,每半年至少深入文化单位现场办公一次,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确保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要进规划。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文化发展的战略研究,精心制定《衡阳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要着眼于用好战略机遇期,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并注意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大工程,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进预算。各级党委政府要逐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县市区每年设立50万元文化活动专项资金要不折不扣到位;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乡镇文化专干工资要确保全额拨款,纳入财政统发范围;村兼职文化管理员的报酬要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中解决;“政府买单,群众看戏”、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经费要按规定列入财政预算。
二、要把文化项目作为第一项目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好项目。文化项目是最有潜力、最有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一要用最好的理念推动文化项目建设。一个文化项目就是一道风景、一张名片。各级各单位要整合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人才优势,兴起文化馆所、文化遗址、文化景点、文化商圈的建设热潮。要注重在城市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雕塑、广场道路等有形载体中,赋予文化内涵,使文化项目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要挖掘衡阳厚重的文化底蕴,注重文化项目、文化景点等方面的文化包装,使之得到质的提升,把衡阳各地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东西,以最适宜、最优美的形式展示出来;要经常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点亮昨天的文化、彰显今天的文化、描绘明天的文化,使衡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二要用最优的政策支持文化项目建设。近些年来,为扶持文化建设,中央和省里相继出台了中办发[2005]27号、中办发[2007]21号、湘办发[2006]26号等一系列文件,对税收减免、土地使用、金融信贷等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此,我们要用好、用足、用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年要重点推进“十大文化工程”。各地各单位要围绕这些重点文化项目,积极争取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在立项、选址、征地等方面,该变通的变通,该减免的减免。同时,要加大力度,支持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的文化建设,给予适当补贴。三要用最大的力度推动文化项目建设。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要善于运用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绩效式考核,切实把文化项目建设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一心一意抓好文化项目建设,以项目带来投资,在投资中促进文化发展;以项目带来变化,在变化中凝聚文化队伍。
三、要把文化惠民作为第一民生
当今时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群众求知、求美、求乐,想文化、盼文化、要文化,文化惠民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各单位要从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出发,大兴全民读书、全民创业、全民健身、全民节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一要面向基层,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做到县有两馆(文化馆和图书馆)、乡有一站(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活动室)。与此同时,要积极扶持群众建设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业余剧团的发展,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二要贴近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坚持定期送地方戏,巡回演经典剧,经常办文化节,广送群众喜爱的文化大餐;要按照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公共大戏台”等活动,广搭群众参与的文化舞台;要经常开展“政府部门买单、群众免费看戏”、“电影进社区、文明进家庭”等活动,不断完善博物馆、纪念馆、爱教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广派群众受益的文化“红包”。特别是每逢重大节庆日和节假日,要在公共场所举行群众文化活动,并在新闻媒体公布活动动态,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党的温暖。三要立足本土,精心创作文艺精品。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使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文艺创作实践中;要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放在首位,以观众和读者欢迎不欢迎作为衡量艺术成败的重要尺度;要深入生活,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要把艺术创作规律、市场规律和观众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出现“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属”的现象,真正创作出群众喜爱、市场欢迎的文艺作品。
四、要把文化转型作为第一课题
当今社会正在深度转型,文化作为社会的先导,处在社会转型的最前沿。各级各单位要积极探索文化转型这一重大课题,重点研究,重点突破。一要深化改革,促进文化体制转型。体制机制不活,文化发展不旺。大改革才有大活力,大创新才有大发展。按照省文化强省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今年上半年全省四个试点城市(长沙、岳阳、常德、张家界)完成综合改革任务,下半年在其它地市全面推开。我们要有率先突破的信心和决心,抢占文化体制改革的先机,打破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文化创造力,改出一片新天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做到“转、换、活、放”。转,就是要把政府职能真正由办文化转变到加强文化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换,就是要大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活,就是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使运行机制灵活起来、员工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活力迸发出来;放,就是要放开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非特殊性文化领域,形成多种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二要优化升级,促进文化产业转型。要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定期编制并公布文化产业项目库,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能优化产业布局的大项目落户衡阳;要挖掘文化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出版印刷、演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骨干企业,使优者更优、大者更大、强者更强;要以文化创意园区为平台,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实施品牌战略,打好文化名人牌、地域特色牌、民俗文化牌,使衡阳的文化产业有自己的标签和名片;要推进现代营销,促进市场融合,加强行业协作,积极走出去,拓宽营销网络和渠道,大力推介我们的文化产品,让世界倾听衡阳的声音。三要培育人才,促进文化队伍转型。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一样,需要一批人才去引领。要用环境吸引人才,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制定和实施对各类文化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对文化精英实行“无障碍”的灵活管理方式,使文化事业产业成为名家集聚和“成名成家”的大舞台。要用实践造就人才,在岗位上锤炼人、在传帮带中培育人、在培训深造中提高人。要用机制激励人才,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要用事业凝聚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用人才的气魄,给位置、交任务、压担子,以人才推进事业,以事业成就人才,让各类人才在文化大舞台上各显其能,建功立业。
同志们,东风吹来花千树,无限春光任君采。文化的春天已经来临,文化人可以大显身手,也大有可为。我们要以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激情,干出一番事业、做出一番成绩,做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富民强市、振兴衡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第二篇: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开拓进取克难求进
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新一个倍增计划的强烈氛围下举行的。会议的主要任
务是,学习贯彻省、扬州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和去年的工作,谋划“十一五”,部署安排今年的任务,表彰先进,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矢志进取,算大帐、谋大局、干大事,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围绕大局,服务经济,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为今后五年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打造文化大市的目标,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以来,每年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项目都安排1—2个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镇国寺景区、盂城驿二期工程和龙虬庄遗址博物苑建设。启动实施了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邮都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目前这两项工程正积极的向前推进,今年确保完成。农村文化阵地设施也明显改善。全市21个乡镇
(开发区)有■■个达省级文化先进乡镇标准,菱塘回族乡还是扬州市小康文化示范乡镇。全市80以上的文化站达到了500平方米站房、5000册图书、10项阵地文化活动要求。
2、文化活动丰富多采。市里每年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0次以上,体现主场特色的中国邮文化节、双黄鸭蛋节专题文艺晚会每年交替举办一次,“珠湖之波”卡拉ok歌唱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青少年艺术节成为每年固定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有的直接为经济工作服务,有的是为人民群众送上的精神大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各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发展需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菱塘、卸甲等乡镇每年都举办农民艺术节,汉留、周巷的农民演出队深入村组、企业进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许多乡镇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界首的文学创作成果丰富,临泽的美术教育源远
流长,甘垛的舞龙舞狮队闻名遐迩,八桥成为有名的扬剧之乡。
3、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市每年在省级以上发表、出版、展演的各类文艺作品均在500篇(幅、首)以上。二胡合奏《水乡鸭童》、高邮市扬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扬剧《雁归何方》、新民歌《高邮向着太阳奔走》等一批优秀作品赢得普遍好评。创作并传唱了高邮市歌--《高邮之歌》。2005年高邮市歌的征集更是体现了高邮广大文艺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共收到应征稿件194篇,是历次征文应征者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应征作品质量最高的一次。
4、艺术教育十分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有各类文艺培训班近60个,声乐、器乐、美术、书法门类齐,在学少年儿童多达2000人。每年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艺术考级人数为扬州之首。其中以二胡培训最具特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诸多奖项,2004年高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少儿二胡之乡”。艺术教育的
普及,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也为高邮文化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5、文化市场繁荣规范。近几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积极致力于培育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文化经济。全市共有歌舞厅■■家,电子游戏室42家,音像制品零售点■■家,音像制品出租点■■家,网吧54家,已初步形成适应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文化娱乐市场新格局。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监管有力、发展有序。
6、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7处,市级64个,有4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一个史前遗址保护群,有古建筑200多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年来,文化系统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益
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落聘待岗等改革措施,增强工作人员事业心、责任感。加强文化经营事业单位的改革,市扬剧团率先走向市场,成为全省县级剧团改革的样板。
(二)2005年全市文化工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1、文化大项目纷纷上马。作为打造“东方邮都”的标志性建筑邮都文化广场已于去年破土动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科技馆基础浇筑即将开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桩基检测正在进行。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项目启动,目前已完成净土寺塔体内部修缮,塔身部分已经从上往下修到第四层,景区的市场运作部分正在进行中。
2、文艺活动盛况空前。成功举办第三届邮文化节“邮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和第五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两个活动体现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组织水平,进一步宣传了高邮、提高了高邮的知名度。
此外,还举办了第三届农民艺术节、第三届社区艺术节和首届青少年艺术节。蝶园市民广场周末大舞台活动已举办30多场。
3、成功组织创作和传唱高邮之歌。开展了高邮市歌的创作征集活动,邀请全国知
名的歌词作者和作曲家进行改词谱曲,最终确定《高邮之歌》为高邮市市歌。为了让高邮之歌唱响,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企业、学校、广场组织教唱,并专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邮之歌》专场文艺晚会,使《高邮之歌》唱响高邮大地,城乡处处回荡着《高邮之歌》的旋律。
4、农村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开发区举办了首届建设者艺术节,参加人数达万人。八桥镇组织了送文化到村组活动,组织业余文艺骨干,深入村组、企业演出。菱塘乡举办了第届农民艺术节,市计生部门与文化部门合作,组织了计划生育专场文艺演出,在全市21个乡镇
(开发区)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国策,宣传科学文明的先进生育文化和婚育观。
5、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全年共组织集中检查6次,出动执法人员264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119家次,收缴非法书报刊1761册(张),盗版教辅资料164册,非法音像制品50110盘(盒)。以实施“网络文明工程”为重点,严格控制网吧总量,提升质量。以“生命畅通工程”为重点,加大对歌舞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全市娱乐场所未发生安全事故,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开展了印刷业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并在建立“扫黄打非”长效管理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6、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积极配合规划部门编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当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净土寺塔等四处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景点旅游持续升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 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文化工作仍然薄弱,文化阵地有萎缩的倾向,文化活动不够丰富,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年龄偏大;艺术生产缺少力作,创作经费不足,市场意识不强;文化体制改革有待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名企名品;文化艺术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等。这些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几年,将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是信口开河、盲目乐观,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助推文化事业发展。去年,我市实现了“百十”奋进计划,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关键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
步优化,文化投入的比例将不断提高。
(二)文化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空前重视。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文件。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对文化大省建设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投入巨资。市委、市政府对文化越来越重视,对文化发展带动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十五”期间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用5-10时间打造东方邮都。这些都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更高的要求。
(三)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化
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部署了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的改革,对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就全国而言,2006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一年,必将会给文化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发展空间迅速扩大。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将会有较大改变,精神消费需求会迅速增长,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这些将使我市文化发展获得更多的公共财政保障。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文化事业的各项工作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是:
1、文化事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力作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文化生活质量和文
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创出特色、创出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幅射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
2、文化新体制和新机制初步形成。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运行机制显现活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有突破性进展,文化创新不断推进,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邮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努力建立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4、文化产业迅速成长。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作导向,加快科技创新力度,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新的增长点,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逐年增
长。
5、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坚持放开搞活,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管理法制化,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6、文物保护良性循环。各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保单位保护责任落实。古城风貌风情得以延续,名城建设良性发展,邮文化魅力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
7、文化发展环境优良。转变政府文化职能,不断加大文化投入,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着力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文化经纪人队伍和能干事、会干事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全社会关心、重视文化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文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今年几年,我们要围绕以上目标,制定措施,精心组织,逐年实施,确保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这个总体目标。
(二)2006年全市文化工作主要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亲朋一轮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起始之年。全市文化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干06、开新局”的工作大局,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以打造“东方邮都”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位争先,全力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打造“东方邮都”为契机,做好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东方邮都”的目标,结合文化自身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文化氛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快速推进东方邮都文化广场建设。邮都文化广场是东方邮都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化
部门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年内基本建成。二是加快启动盂城驿扩容和周边改造工程。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尽早制订规划,包装项目,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实施。三是加快筹建当铺博物馆。及早做好建设规划,力争早启动,将当铺博物馆建成邮品收藏中心。四是加快推进净土寺塔文化景区,在修缮工程全面结束后,抓紧周围地块的招商引资,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与盂城驿、南门大街等景点共同构成城市南部文化旅游圈。启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盂城驿的申博、申遗工作。办好第四届双黄鸭蛋节文化晚会等大型活动,发挥大型文化活动的辐射带动效应,全面繁荣城市文化。
(二)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加强乡镇
文化站的建设,切实解决无房文化站问题。今年省政府将安排1亿元,决心用三年时间,解决不达标文化站问题。目前,我市大约有12个乡镇文化站不达标,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抓住机遇,积极向省争取补助资金,加快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举办农村文艺调演、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珠湖之波赛歌会、各级各类文艺比赛、周未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继续送文化下乡,全年组织文艺下乡演出不少于10次。三是努力为基层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施优秀剧目展演、送戏下乡、百部电影送千村、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艺下基层“四个一”工程,并形成长效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活动品牌,让城乡居民受益得实惠。要重视街道、社区、村文化站(活动室)建设,做到有阵地,活动多,网络健全,群众参与度高。
(三)以出精品为重点,进一步繁
荣文艺创作和演出。文艺精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艺创新能力和文化发展水平,要高度重视艺术创作和生产,坚持以精品工程带动艺术的普遍繁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通过对生活和时代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反映人民群众最深切的心灵呼唤,推出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学艺术精品。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即: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书法、美术精品工程,多门类文化艺术新品工程。
(四)以规范监管为重点,努力构建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快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调整管理思路和手段,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程序,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促进市场繁荣。简化审批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民资参与文化娱乐业经营,提升规模档次,丰富我市的夜生活;鼓励发展民营演出团体、中介机构、演
出场所,繁荣演出市场。二是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抓好“网络文明工程”、确保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内无网吧率、黑网吧清除率达到100,安装网吧监控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对网吧实行有效监管;完善“音像市场正版化拓展工程”,鼓励音像销售向连锁、超市方向发展;加强印刷业管理,坚持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规范印刷市场,压缩整顿一般印刷业,发展包装装潢业;继续开展以打击非法出版物为重点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同时积极探索长效化管理的新途径,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制度化建设,从集中打击为主向日常管理为主转变。加强著作权保护,完成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大《著作权法》的宣传。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推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健全完善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行政执法回避制、考核奖惩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督,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以深化改革为重点,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认真研究,充分准备,稳步实施,力争有实质性进展。一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实现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的创新。在干部任用上,推行聘任制和任期制,严格考核和管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人事运行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演出工资制,加大活工资的比例,让活工资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二是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按照中央、省、扬州市的部署,认真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研究新情况,建立新机制。不断转变职能,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
向管文化为主转变。
(六)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使一批优秀文化人才在实践创新中脱颖而出,发挥作用。一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比例适中为目标,培养、引进一批文化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努力推出德艺双馨的文艺领军人才,培养锻炼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经纪人队伍。二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结构,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同志推上基层领导岗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有实干精神,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实践的基层领导队伍。加强考核培训,培养充实文化战线后备干部队伍。
同志们,文化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希望全市文化战线的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勇于开拓,矢志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市新一轮追赶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开拓进取克难求进
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新一个倍增计划的强烈氛围下举行的。会议的主要任
务是,学习贯彻省、扬州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和去年的工作,谋划“十一五”,部署安排今年的任务,表彰先进,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矢志进取,算大帐、谋大局、干大事,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围绕大局,服务经济,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为今后五年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打造文化大市的目标,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以来,每年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项目都安排1—2个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镇国寺景区、盂城驿二期工程和龙虬庄遗址博物苑建设。启动实施了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邮都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目前这两项工程正积极的向前推进,今年确保完成。农村文化阵地设施也明显改善。全市21个乡镇(开发区)有■■个达省级文化先进乡镇标准,菱塘回族乡还是扬州市小康文化示范乡镇。全市80以上的文化站达到了500平方米站房、5000册图书、10项阵地文化活动要求。
2、文化活动丰富多采。市里每年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0次以上,体现主场特色的中国邮文化节、双黄鸭蛋节专题文艺晚会每年交替举办一次,“珠湖之波”卡拉ok歌唱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青少年艺术节成为每年固定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有的直接为经济工作服务,有的是为人民群众送上的精神大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各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发展需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菱塘、卸甲等乡镇每年都举办农民艺术节,汉留、周巷的农民演出队深入村组、企业进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许多乡镇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界首的文学创作成果丰富,临泽的美术教育源远流长,甘垛的舞龙舞狮队闻名遐迩,八桥成为有名的扬剧之乡。
3、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市每年在省级以上发表、出版、展演的各类文艺作品均在500篇(幅、首)以上。二胡合奏《水乡鸭童》、高邮市扬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扬剧《雁归何方》、新民歌《高邮向着太阳奔走》等一批优秀作品赢得普遍好评。创作并传唱了高邮市歌--《高邮之歌》。2005年高邮市歌的征集更是体现了高邮广大文艺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共收到应征稿件194篇,是历次征文应征者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应征作品质量最高的一次。
4、艺术教育十分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有各类文艺培训班近60个,声乐、器乐、美术、书法门类齐,在学少年儿童多达2000人。每年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艺术考级人数为扬州之首。其中以二胡培训最具特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诸多奖项,2004年高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少儿二胡之乡”。艺术教育的普及,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也为高邮文化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5、文化市场繁荣规范。近几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积极致力于培育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文化经济。全市共有歌舞厅■■家,电子游戏室42家,音像制品零售点■■家,音像制品出租点■■家,网吧54家,已初步形成适应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文化娱乐市场新格局。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监管有力、发展有序。
6、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7处,市级64个,有4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一个史前遗址保护群,有古建筑200多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年来,文化系统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落聘待岗等改革措施,增强工作人员事业心、责任感。加强文化经营事业单位的改革,市扬剧团率先走向市场,成为全省县级剧团改革的样板。
(二)2005年全市文化工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1、文化大项目纷纷上马。作为打造“东方邮都”的标志性建筑邮都文化广场已于去年破土动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科技馆基础浇筑即将开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桩基检测正在进行。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项目启动,目前已完成净土寺塔体内部修缮,塔身部分已经从上往下修到第四层,景区的市场运作部分正在进行中。
2、文艺活动盛况空前。成功举办第
第四篇:在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我省基层文化建设步伐,推进全省基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这在我省历史上是第一次。会前,省委常委会和省长办公会都听取了省文化厅的汇报。省政府向省委有关领导同志作了汇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
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领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7号)和李岚清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总结全省基层文化工作的基本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问题,研究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的措施、对策。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省文化厅组织了调研组,分赴全省9个市(州、地)和80多个县(市、区),进行了广泛的基层文化调研工作,写出了实事求是的调研报告,为会议的召开打下了基础。现在,我就贯彻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基层文化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党的十五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进取,克服困难,不断探索贵州基层文化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不少成功的经验,为新世纪我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我省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城乡文化设施有一定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一是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机遇,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在中央的支持下,各地在文化设施建设,两馆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建设方面都加强了投入。基层“两馆建设”中已有56个馆舍投入使用,今年,20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10件实事,已开工建设;使用中央文明办补助资金和省配套资金新建了12个宣传文化中心,乡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很大进展;全省已通电的村基本实现“村村通”,使广播电视覆盖率有很大提高;农村文化网络基本形成。二是基层文化队伍得以充实。省编委、省人事厅先后两次为乡镇文化站解决了700个专干指标,稳定了基层文化队伍。近年来,基层文化工作者经过在职教育、岗位培训、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的人比“九五”期间有所增加;三是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各地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多种形式,争创文化品牌,扩大本地的影响,树立本地的文化形象,开展了“贵阳围棋节”、“凯里芦笙节”、“台江姊妹节”、“遵义杂技节”、“梵净山国际旅游节”、“马岭河国际漂流节”、“都匀国际摄影展览”等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文化旅游活动。全省各地利用“两馆一站”开展经常性信息交流、科技讲座、法制宣传,组织节假日活动,广场活动等等。四是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慰问重点工程,农村电影放映,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活动得到重视和发展。各地剧团常年送戏下乡进社区,“2131”工程的实施,并配合计划生育、法律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进行演出和放映,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从贵州实际出发,实施基层文化“三大工程”(文化带建设、文化先进县建设、蒲公英计划)取得显著成绩。我省是一个“三不沿”的内陆省,我省从贵州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的基层文化建设路子。1995年,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文化厅提出的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以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和大的集镇为依托的“文化带建设”工程的构想,采取与科技带、经济带、旅游带相结合方法,统一布局,以点为主,发挥其先进文化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以达到点线连动,逐步形成带、连成片的效应。经过几年的实践,到目前为止,全省7条各具特色的文化带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先进县、艺术之乡和蒲公英农村儿童文化园。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也有了新的发展,去年全省人均看电影已从原来的01场上升到18场。
3实施精品战略,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近年来,我省将精品战略落到实处,创作出了一批优秀剧(节)目,京剧《范仲淹》、大型民族歌舞《好花红》、京剧《吏治惊天》、儿童舞剧《夜郎新歌》、话剧《黑山汉子》以及杂技和一批群众文艺节目均在全国和全省频频获奖。这些作品获奖后又积极下乡下基层为群众演出,为人民服务。各地、各系统举办的文艺比赛和文艺活动,促进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4围绕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基层文化建设为贵州经济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建设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目标,我省基层文化工作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加强文化事业建设,
第五篇:在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是在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向建设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西部经济强县进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年全县文化旅游工作、表彰奖励××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贯彻落实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动员从事文化旅游工作的各级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完成今年文化旅游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后面,谢县长和出席会议的县委、人大、政协领导还要作重要讲话,我先就去年的工作进行以下回顾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县文化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市文化、文物、旅游、广播电视等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建设先进文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事业,以“中国民间艺术游”为契机,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媒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保证了全县文化、文物、旅游、广播电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产业进一步壮大
一年来,我们以发掘周文化和三国文化内涵为突破口,以特色旅游为主线,以“中国民间艺术游”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深度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积极开展宣传促销,全县各景点先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福建东南卫视、省市电视台以及香港日报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配合市上两节一会,组装凤鸣岐山大型宣传彩车进行了专题宣传,召开了旅游促销推介会,邀请省市多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周公庙和诸葛亮庙先后举办了三次大型文化旅游活动,我们还采取走出去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的几个景点,使我县的景区在外地越来越亮,全年两庙共接待游客多万人次,收入多万元。二是精心组织培育假日旅游市场,一年来,我们围绕三个旅游黄金周精心组织,强化措施,使旅游黄金周安全有序,效益倍增,受到游客好评。我们先后三次对民俗村农家乐接待户进行了规范和整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给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强民俗村建设的意见,民俗村的著名度越来越高,市上在我县召开了农家乐发展现场会。三是抓好景区建设。各文物单位共自筹资金多万元,周公庙完成了太公正献殿的维修和对庙前广场进行了绿化美化,诸葛亮庙硬化和绿化了庙前广场,完成了钟鼓楼和山门的彩绘,县博物馆绿化美化了大院,周原博物馆整修了馆舍,并新安装了先进的自动报警系统。四是开展创建活动,我们以创建国家级、景区为目标,全面提升景区的档次,增强了旅游品位,诸葛亮庙级景区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检查验收命名,周公庙级景区等待省局复查验收命名,周公庙和诸葛亮庙分别被省文物局评为“创佳评差”和文物工作先进单位。五是积极开展旅游行业行风竞赛活动。我们以整顿作风、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先后开展了行风评议活动、导游员知识竞赛活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市导游员大赛活动中,我县取得了县区最好的名次。
二、文物保护工作实现了第个安全年
一年来,我们认真开展新《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教育,完善文物保护的“双轨一体”制,坚持预防为主,保护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文物安全,按照上级要求,我们签订了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强化了安全保护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各文博单位成立了安全机构,坚持开展文物警钟日和宣传月活动,查漏洞,添措施,增设备,开展防范演练,警钟长鸣,加强田野文物保护通讯员培训和联系,避免了文物盗掘和流失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文物古迹、旅游名胜、田野文物和馆藏文物的安全,实现了我县文物保护第个安全年。
三、文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们以建设先进文化为主线,以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狠抓文艺创作,开展大型文化活动,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的管理,注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文化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对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复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