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月浪潮开幕式
冯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汪从容: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吕程:大家 合:晚上好
丁杰培:欢迎大家来到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第十一届“五月浪潮”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开幕式暨“党旗引领成长·红色点亮青春”大合唱比赛的现场,我是主持人,来自法商学院的丁杰培 大家好我是来自人文学院的吕程,大家好,我是来自理工学院的冯武,大家好,我是设计艺术学院的汪从容,欢迎大家的到来。
冯武:五月浪潮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是宁波大学首批院级校园文化品牌认证项目,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五月浪潮”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展示青春风采的有效平台。
汪从容: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忆峥嵘岁月、沐和谐阳光、扬青春旋律、恰同学少年”为主题,分为“红色·感悟”、“阳光·关爱”、“青春·绽放”、“职场·挑战”、“竞技·拼搏”5个板块20多个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丁杰培:首先请允许我介绍莅临本次晚会的嘉宾和评委,他们是:
吕程:再次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下面有请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徐军伟老师为晚会致辞
冯武: 蓝天当纸,海水为墨,写不完我们心中的颂歌,汪从容:群峰放声,大江展喉,唱不尽我们永恒的赞歌。
丁杰培:正直建党90周年,我们在这里用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吕程:我们在这里用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
冯武:下面我宣布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第十一届“五月浪潮”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开幕式暨“党旗引领成长·红色点亮青春”大合唱比赛现在开始!
规则:本次比赛每队选手将演唱指定曲目以及自选曲目,我们的评委老师会根据:服装纪律、台风、创意、音色、音准、音乐配合默契度给每一个队伍打分,汪从容:下面有请设计艺术学院10城规建筑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歌曲《我的中国心》《祖国不会忘记》
2.10机械1和10英语2《我的中国心》《奔跑》
A:下面的这支队伍,咱们两个能够很好的代表
B:哦?为什么呢?
A:他们分别是你所在的人文学院和我所在的理工学院两个学院联合组成的
B:是的,那两个学院相遇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呐?
A:那下面有请就10机械1班和10英语2班带来《我的中国心》《奔跑》
3.10土木2班 《我的中国心》《精忠报国》
A:还记得孟母在岳飞背上刻过什么字吗?
B:“精忠报国”!
A:那是的岳飞就牢记这四个字,在战场上奋勇拼搏,成为著名的爱国英雄。
B:90年前,我们的共产党在艰难中建立起来,逐渐成长,到至今壮大我们的国家,我想这四个字也能体现一个共产党人对祖国的热爱,愿意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A:那么接下来就有请理工学院10土木2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我的中国心》《精忠报国》,掌声有情。
4.09国贸2班《军民团结一家亲》《青春舞曲》
A:《精忠报国》之后,我仿佛回到了当初军训时的情景,虽然很辛苦,但是却为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了美好的一页
B::是的,教官和我们一起训练一起做游戏,虽然只有十几天的时间,但我们好像就像成为了一家人一样,A:民拥军,军爱民,军民团结一家亲嘛
B:下面有请09国贸2班带来《军民团结一家亲》《青春舞曲》
5.10广告班 《南泥湾》《保卫黄河》
A:在我们祖国改革开放时期有一批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人们,他们开荒种地,自己丰衣足食,将荒山野岭不毛之地的南泥湾建设成了陕北的江南!
B:没错,《南泥湾》这首歌也是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激励了几代人,让我们记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
A:所以在我们品尝成功,享受幸福时光的今天,我们也要牢记南泥湾精神,理解其中深刻的道理。
B: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来自设计艺术学院10广告班的同学为大家带来《南泥湾》《保卫黄河》。
6.10经济5班《我的中国心》《爱因为在心中》 A: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即使彼此不相同,能够与你分享无论失败成功都会感动 B:因为有爱,春天的花朵还是那么鲜艳,美妙的歌声还是那么婉转 A:因为有爱,生命中才会有那么感动,少年的梦想才会平凡而不平庸
B:下面有请10经济5班带来《我的中国心》《爱因为在心中》
7.10电信5班 《我的中国心》《精忠报国》 A:之前我们听了非常多的《我的中国心》了,B:不知道我们理工学院的同学会怎样演绎这首歌呢?
A:接下来就有请理工学院10电信5班的同学为大家带来《我的中国心》《精忠报国》,掌声有请。
8.10生物工程1班《我的中国心》《倔强》 A:你看台上又是架子鼓又是钢琴,是不是很期待下一支队伍的表演呐?
B:是啊,有乐队伴奏还真是合唱比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A:而且他们要演唱的曲目也和其他班级不同,他们的自选曲目是一首流行歌曲
B:那话不多说,赶紧请出10生物工程1班为我们带来《我的中国心》《倔强》
9.10经济4班 《我的中国心》《红旗飘飘》
A:说到我们今晚的主题啊就是“党旗引领成长·红色点亮青春”。所以“红色”这个词就非常的突出。我想问问你说到红色你最先联想的到是什么?
B:当然是我们祖国的五星红旗啦!我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奋斗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世界各地飘扬,让世界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真的是一件非常漫长、坎坷,不容易的事。
A:没错,红旗飘飘,唤起了人们慷慨报国的凌云壮志。它飘扬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飘扬着我们的梦想和未来。
B:下面就请欣赏法商学院10经济4班的同学为大家带来《我的中国心》《红旗飘飘》,掌声有请。
10.10英语5班和10机械2班《我的中国心》《年轻的战场》
A:高考差不多又到了。十年寒窗苦读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了。
B:那时人生中必经阶段,那是他们自己要面对的一场硬仗,那时属于他们自己的一个舞台,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A:其实不仅是高考,大学也是一个战场,青春的战场,年轻的战场
B::年轻,就是资本,拥有梦想,拥有希望,但是,胜利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你,准备好了吗?
A:下面有请10英语5班和10机械2班带来《我的中国心》《年轻的战场》
11.09会计1班 《南泥湾》《让我们荡起双桨》
A: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首歌非常流行,它是这样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B:啊,我知道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对吧!我们小时候都经常唱的!我们父母这一辈的人都会唱呢!A:其实这是一首五十年代的歌曲,它展现了新中国时期儿童欢庆自己节日时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B:但是,我想,这首歌能传唱至今不仅是它上口的旋律,这首歌所表达的这些内涵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一直都是我们追逐的目标,我相信我们会向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前进!
A:接下来就有请法商学院09会计1班的同学为大家带来《南泥湾》《让我们荡起双桨》,掌声有请。
12.09物流2班《我的中国心》《东方之珠》
A:建党9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印象最深的香港回归,那份情结依旧在心里千回百转,B:是啊,不仅是香港,我们整个中国作为世界东方的一颗明珠,正在以傲人的姿态向世人展示我们的风采
A:是啊,时隔十多年,听听这首唱老歌《东方之珠》你是否有另一种情愫在心里荡漾?下面请09物流2班的同学为偶们带来《我的中国心》和《东方之珠》
AB朗诵 CD报分数
冯武:继往开来,步步展壮丽,汪从容:与时俱进,永远跟党走。
丁杰培:告别今天,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吕程:展望明天,我们将用奋斗塑造更加壮美的青春风景线!
冯武:我宣布科技学院"党旗引领成长·红色点亮青春"大合唱比赛到此结束。合:祝大家晚安!
请领导上台与演员和工作人员合影
第二篇:浪潮
本片改编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事件(1967年4月,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库柏莱高中的历史老师罗恩?琼斯为了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纳粹极权运动的恐怖,他大胆的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们模仿纳粹党徒,在班里发起了一个微型的极权运动,没想到几天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大家逐渐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极权狂热中,琼斯的班级简直成了一个微型的纳粹“飞地”,直到最后琼斯给学生们播放记录纳粹暴行的图片,惊愕的学生们才戛然而止。)此片荣获2008年德国电影杰出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Frederick Lau)编剧:Dennis Gansel/Peter Thorwarth/Todd Strasser导演:Dennis Gansel主演:Jürgen Vogel/Jennifer Ulrich/Max Riemelt/Jennifer Ulrich/Christiane Paul制片国家/地区:德国 情节简介:
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二、关于企业文化的组建联想
一个中小企业的建立,都是由最早的几个创始人组成,以某个经营理念为主要前提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以某个大股东的价值观为核心文化,形成企业文化的萌芽,早期的集权主义,决策“一言堂”是普遍的现象,如同电影中的文格尔老师,权威式的管理,通过问候手势、统一服装、标志等塑造凝聚班级,形成“浪潮”文化,通过“领导魅力--追随者--灌输理念--追随者传播理念--”发展下线“"的形式将企业文化传播、拓展,使得团队成员迅速强大(一般企业发展的前提是营运盈利,后面再讨论与传销的区别)。
企业发展,人员流动是正常的,正如电影里面某些同学一开始排斥,后来回归,或者一开始融入”浪潮“文化,成为核心,后来选择退出等行为,一个群体下的成员,文化统一性越高,凝聚力越强,正如电影所展示的种种群体活动。
如果你细心地观看电影,你会发现,其实文格尔在里面只是作为一个团队建立者,”浪潮“文化的标杆形象,但是他并没有参与”浪潮“文化建设过程的种种活动,更没有作引导,这就是为什么他对”浪潮“完全失控的原因,他自己所要建立的”浪潮“和”浪潮“成员所建立的团队文化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在整个”浪潮“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他所提供的是”服饰、标语、标志“这些外在的形态,”浪潮“文化的核心理念并没有形成,也没有很好的灌输”浪潮“理念,导致”浪潮“成员都不知道自己追随的是什么,传播的是什么,只是觉得团结、有安全感,各取所需,那些”下线“成员只知道酷,其他得不得而知。由此,我联系到为什么有些企业员工不知道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原因不外乎是:
1、管理层不知道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2、对中层文化理念灌输不够;
3、中层未能很好传承企业文化;
4、管理层只参与形态建设,未能深入”文化“建设,有形无神;
5、管理层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是2个频道,南辕北辙;
6、管理层未参与指导发展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距离甚远。以上原因都会导致公司凝聚力低、员工难管理、员工形成群文化、文化有形无神等现象。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怎么做呢?其实个人并没有相关的经验,不过不难看出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点:寻找核心理念、管理层(老板)参与”神“建、文化传承工作。说得貌似简单,做起来非常难,最近也在头痛这个问题,扯远了,下一个话题。
三、文化建设与传销的区别
其实传销也是一种理念的灌输,但是是利用人短时间成为富翁,投机取巧的心理,无实际产品销售,以聚人敛财为目的。而文化建设则是让在企业工作的员工灌输以某种核心理念,以企业与员工的发展为前提,相互作用,以实际工作为基础,作为公司工作、相处的思想准则,增加企业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两者的思路一样,但是平台、出发点、过程不同,不可等同看待。
四、关于群体效应的联想
这个涉及到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范畴,我记得阿什做过一个关于遵从效应的研究,据报告说,有30%左右的被试明知道群体的选择是错的,但是还是选择改变个人的态度和选择,减少群体对其的施压,从而得到群体的接受。这就不难解释”美兵对囚犯施虐“等类似的事件了。
话说最近有个新词”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的人们,裸婚族却备受社会各界的施压,房子代表有”家",婚礼、婚戒等代表着面子、明媒正娶等等,即使很多不想铺张浪费、一切从简的80后也不得不延续着这样浪费、透支未来的做法,毕竟结婚是2个家庭的结合,而并简单2个人结合,还要考虑双方父母接受、社会接受、人际圈接受,否则鸭梨太大了„
发现自己思维太奔逸了,一部电影居然想得这么多题外话,就此收笔吧,欢迎拍砖。
12月1日,阅读了党员文摘的一篇浪潮电影的评论:纳粹速成,只需五日,浪潮观后感
。我非常好奇怎样通过五天的时间成就一个纳粹团体?
影片中奈那老师为了使同学们深刻了解独裁主义,开始了体验游戏,五天内他们提出铿锵有力的口号,“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和“行动铸造力量”,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要求绝对服从,遵守纪律。游戏期间学生们尊称奈那为文尔格先生,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印发标志,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这个团体被命名为“浪潮”,甚至拥有了一个标志性的问候动作:手臂从右往左,划出一个波浪状的曲线。学生们越来越投入其中,以团体为核心活动,享受团体成员高人一等的心态,他们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排斥异己,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http://www.xiexiebang.com)。◆分享好文◆
只用五天时间,这个班就由20人变成了200人,所有成员都狂热的投入到了这场运动,形势越发不可控制。最后,奈那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了一次大会,发表了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学生们兴奋欢呼,甚至叫嚣着严惩叛徒。冷静下来后,学生们面面相觑,羞愧不已,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被操纵了。
影片给我震撼最深的有两个场面,一是这个团体仅用五天的时间就席卷全校,甚至向全城蔓延;二是这个团体在水球比赛时显现出巨大的力量。
对此,我有几点感想:
1、学生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2、集团归属感、社会需要感、自身成就感是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国家控制非法集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12月1日,阅读了党员文摘的一篇浪潮电影的评论:纳粹速成,只需五日,浪潮观后感
。我非常好奇怎样通过五天的时间成就一个纳粹团体?
影片中奈那老师为了使同学们深刻了解独裁主义,开始了体验游戏,五天内他们提出铿锵有力的口号,“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和“行动铸造力量”,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要求绝对服从,遵守纪律。游戏期间学生们尊称奈那为文尔格先生,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印发标志,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这个团体被命名为“浪潮”,甚至拥有了一个标志性的问候动作:手臂从右往左,划出一个波浪状的曲线。学生们越来越投入其中,以团体为核心活动,享受团体成员高人一等的心态,他们发传单,印贴纸,拉拢新的成员,排斥异己,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http://www.xiexiebang.com)。◆分享好文◆
只用五天时间,这个班就由20人变成了200人,所有成员都狂热的投入到了这场运动,形势越发不可控制。最后,奈那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了一次大会,发表了极具煽动性的演讲,学生们兴奋欢呼,甚至叫嚣着严惩叛徒。冷静下来后,学生们面面相觑,羞愧不已,没想到自己这么轻易就被操纵了。
影片给我震撼最深的有两个场面,一是这个团体仅用五天的时间就席卷全校,甚至向全城蔓延;二是这个团体在水球比赛时显现出巨大的力量。
对此,我有几点感想:
1、学生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2、集团归属感、社会需要感、自身成就感是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3、国家控制非法集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第三篇:浪潮读后感
德国有个纳粹党,正如中国文革时候有“四人帮”一样。开
始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可是不加注意,没有防微杜渐,结果就酿
成了严重的不可挽救的后果。正如海边的浪潮,不是一下子波涛汹
涌,而是一阵一阵袭来的……..丹尼斯·甘塞尔导演的《浪潮》自上演以来,受到了很好的评价和极高的票房收益。通过这部影片,正好让我们了解历史,知道“为什么人们没有能阻止纳粹运动?”“为什么法西斯主义竟然能够合理合法地民主选举出来最终实现独裁统治?”“希特勒这个不是德国的日耳曼人为什么能够成为德国理所当然的统治者?”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影片讲述的是今时今日的德国,在主题是“国家体制”的一周活动上,中学老师Rainer Wenger只是想做一个实验,让学生们亲身体会一下独裁体制的产生。这应该只是一个教育性质的实验,灾难性的后果确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一开始只是诸如纪律、集体这样的概念,渐渐地却转变成了一场运动,一场名为“浪潮” 的运动。有了团体便有了矛盾,有了矛盾便有了斗争。在一场水球比赛上,形势因激化的矛盾而恶化,是时候终止实验了。然而,一切早已失去了控制„„
让我们看看一周的时间都让学生有了什么巨大的改变吧?看看老师的实验效果多么大吧?看看“纳粹”是怎么样产生的吧?
星期一:让学生变得有秩序和纪律,对老师使用敬称,纠正坐姿站姿,请求发言要举手,发言时要站立,不服从的被要求退出选课。如果不满意,可以退出。„„下课之后,一个名叫Tim的孩子走到了老师面前,结结巴巴地说:老师你的课程很有趣。仅此而已。
星期二:老师以来就让大家起立,然后踏步。Tim在家里兴奋地告诉父母,老师告诉我们,起立有利健康,纪律让我们团结,我们会更有力量。这也仅仅是一点点小变化而已,大家只是一起做点什么。
星期三:完全是有意或者无意的引导,学生们决定搞一种简单的制服:白衬衫和牛仔裤而已。在老师和学生的讨论中得出了这个结论。有人说我没有服装,没有必要花钱去买。另外的学生回答,来吧,不要斤
斤计较,我送你好了,其实他也没有——影片显示,一个女同学购买白衬衫的时候看见他买了两件,Tim回家焚烧了自己的品牌运动服。
星期四:一个觉得穿白衬衫太傻,同时也对这个运动有所预感不满的女孩最终穿了一身红色。今天班上只有两个人没有穿白衬衫。而这两个没穿白色衬衫的同学就遭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不同对待:老师无视他们,学生也不和她们说话。Tim是个沉默寡言内向的孩子,在学校一直被欺负,当其他班的学生又来欺负他的时候,他开始了反抗,而他的同学,穿着同样制服的同学看见了,过来保护了他。一行人对他的叛逆有了句称赞;酷。用我们今天大学生的话来说,即“cool”。我们平常也会说酷,没什么大不了。
星期五:看看今天这些实验的学生又干了些什么吧?制定统一的手势。Tim甚至要跟着老师当他的保镖,在浪潮中找到了自己新价值的他已经将浪潮和老师视为自己效忠对象,他来到了老师,自愿要为老师担任保护工作。这时,老师也感到了一些不安,找了校长反映,但是校长以家长们说“学生变好了,更加精神了”而搪塞了。
暴风雨来临前都是平静的!当第六天时,老师提出要解散“浪潮”时,Tim站出来反对,甚至在网上购了一只手枪的他阻止“浪潮”解散。开枪射击阻止的人,最终饮弹自尽。
为什么没有阻止“浪潮”的产生,因为刚开始没有人重视!就像纳粹一样,开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这和中国的文革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批判海瑞罢官,并借此兴风作浪。开始的时候危害也不是很大,但是到后面就愈演愈烈,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对中国的经济和教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滑向深渊每次都是一小步,但是人们就是这样的一小步一小步中走向自我毁灭的。记得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说过一句话,那就是:“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社会的一大步!”
诚如斯!
第四篇:地税浪潮
地税开票系统
双击浪潮开票软件,输入密码“SYSTEM”(必须大写)进入开票软件。
1、系统设置下选择主管税务机关设置,设置税务局的名称和机关代码。
2、测试发票格式,点击“系统工具”中“发票打印测试”,放入发票复印件在打印机中,点击打印即可看到复印件上的位置是否合适,如位置不合适调打印机,点击“系统设置”中“打印设置”,如位置偏上则调下移数字,否则反之。再测试,直到合适为止。
3、开票前,先点击“发票管理”中更换发票类型,选择所需要的行业,再点击“发票管理”中“录入发票”选择对应行业的发票号。
4、开票,点击“发票打印”窗口,输入付款单位名称,双击选择费用,如“广告费”,输入小写金额,点回车键即出现大写。备注中可填写客户需要的详细说明,放入对应的发票,点打印即可开出发票。
5、退票,开错的发票或客户退回的发票做退票处理。
先录入发票,再点击“退票打印”输入原发票的20位发票号,点“查原票”即查出退票的内容,放入录入的新发票在打印机中,点“打印”按钮即打出负的发票抵销原发票金额,保留好两张发票以待税务机关核查。
6、废票,未使用前撕坏、污损的发票做废票处理。
点击“废票登录”输入当前要作废的后8位发票后,点“确定”即可。
7、报税:每月月初去税务局申报。
点击“写卡报数”选中“申报数据写卡”和发票使用数据写卡并插卡,点“确定”,提示写卡成功即可。点击“统计报表”中“发票月汇总报表”打出当月报表。
8、报税回来,点击“授权”插卡,点“确定”提示授权成功即可。
9、购买发票前,带卡去购票,由税务局工作人员把发票号做到卡内。
10、购票后,点“发票管理”中“分发发票”插卡,点击“是”,电脑提示卡内有多少发票,输入电脑提示的发票卷数,点击“OK”,进行发票分发。开票前再点击“录入发票”即可。
注意事项:
1、税控操作后三项不能点击。
2、每月1-10号写卡报数后授权。
3、发票打印不能练习测试。
服务电话:88556601/87111316,***
第五篇:《浪潮》影评
《浪潮》观后感
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项笛 学号: 20102016
看完《浪潮》,感触很深,正如文格尔刚开始上课时反驳同学们的结论一样:独裁在今天真的没可能发生吗?
赖纳•文格尔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看完后觉得很多人性的东西是难以避免的---虽然我们理性地认为不该这么去做。比如,第三天卡罗因为觉得穿白色衬衣不好看而选择穿红色T恤进班后,当赖纳让学生给活动团体命名时,卡罗积极举手,可赖纳用眼神惩罚她之后才故意最后叫到她,这在有意无意间给了全班同学一定的惩罚或排斥暗示。
比如第五天,在活动中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的赖纳作为妻子在学历上高过他的报复说出了妻子工作能力不强的软肋,自尊受到强烈伤害的妻子离家而去,还是同一天,马尔科因类似原因与卡罗吵架,居然动手打了卡罗一耳光。
经常说电影是生活戏剧化的反应,但是这部电影的很多细节都很真实,也几乎没有冗余。连莫娜为世界杯期间到处都是德国国旗感到不舒服这个想法,我也曾在龙应台给他生长在德国的大儿子的信中看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德国青年们的真实思考。可以说这部电影说服性情境性非常强,正因如此,才让人震撼。
而且我绝不认为这仅仅是针对有特殊历史背景的德国人 而应该是值得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人去思考的。
在我看来,影片中的学生们之所以会很快的加入到“浪潮”中来,也就是“浪潮”的孕育,是有条件的和环境基础的,这方面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得有大量经常交往的人群,最好大家能天天打照面,这样有利于团体和团体精神的出现。比如说学校,这一群人还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大家民族信仰一致,比如有共同的敌人,比如大家都报了独裁政治课,比如大家一起报了某社团。这一群人得有共同的事情做,并且是出于共同的目的。比如说,学习,又比如说,某社团活动。第二:这一群人必然得自我感淡薄又自我价值模糊,是“模糊”而非没有,就有了外来思想入侵的可能,他们也就更容易接受相对“好“的、“先进”的,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体系里绝对符合逻辑合情合理的认识。这一群人最好还有大量空余的时间,还有无限的情感和精力,要不大家就没工夫没力气去喊口号贴海报,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我认为有心理学上的从众行为,从众就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的表现之一为顺从,也就是说有时我们会顺从一种期望或要求,但并不真正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我们有时会穿礼服打领带,尽管自己并不喜欢这样。这种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我们之所以顺从,主要是为了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如果我们的顺从行为是有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那么我们称它为服从。
有时我们真的相信群体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会与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喝牛奶,因为我们认为牛奶是有营养的。这种真诚的、内在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有时,接纳会紧跟顺从,顺从会滋生接纳。
说到影片里的学生们上课时看到文格尔自动起立的问好,回答问题需要起立,见面时需要相互用“浪潮”式的问候,穿统一的白衬衫,蓝色牛仔裤,我不经想到小学初中时我们自己不正是这样天天在学校生活的吗!但是为什么结果会不同而且社会提倡这种教育方式呢?仔细想想后,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全国式的“浪潮”果断就是法西斯独裁专政了,但是
国内一小部分群体是这样的形式,却有相反的效果。正是因为这只是一小部分团体,我想任何超龄儿童们是加入不进小学初中义务教育的行列的吧,正是有严格的范围限制,而且正处幼年的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和心智极低,正需要强有力的引导,所以这种“浪潮”式义务教育可以理解。
然后是影片里的那两个反对派女生和文格尔的教师妻子,两个被群体孤立的女生,其中一个明显的右翼倾向一个典型的公主型,一个自认为这门课成绩好而目无其他人,这两位从始至终反对到底,却一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理由,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是她们对被抛弃的不甘,同时又极度自我,所谓宁可改变天下顺从我,而无法接受改变自我适应环境。那个从不关心学生,更关心自己和男友的私人时间的女老师该怎么说她呢,又是一个没反对理由的人,不过从她一开始对男友新课程的漠不关心,到后来的勃然反对,可不可以用男主角的话说,她就是在嫉妒呢。
一方面,毫无理由软弱的反驳声,另一方面“浪潮”确实有它可取的地方。与其说本片是在批斗“浪潮”,倒不如说实在批斗电影中的人性。
我想这部电影是从西方社会的价值角度去评判“独裁政治”这个命题。在西方人看来,独裁政治有几个特点:集体主义、极权主义、专制主义。西方学界一般用以概括德国纳粹主义、苏维埃共产主义以及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即人人必须遵从的官方意识形态、唯一的群众性政党、由政党或秘密警察执行的恐怖统治、对大众传媒的垄断、现代的人身与心理的控制技术、中央组织与控制整个经济。这些特点致使民众盲目崇拜,盲目追随统治者,消除异己。我个人认为集体主义并等同于积极向上,反而是消除人与人之间差异,使民众沦为统治者的工具。“文革”就是一个很好例证。“法西斯”当年也是利用这点控制了德国的民众,造成了全世界人民的灾难。
之所以符合学生的观点,我想是因为这些学生心灵上缺乏依靠,尤其是最后自杀的那个男孩儿经常受欺负家庭不美满 而“浪潮”恰恰迎合了他的需求。
这部电影同时让我想到换子疑云
当独裁政府垄断了警察局和新闻媒体时 基本上是独立电台的支持者们挽救了母亲当局者或者说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反对的声音 可当局者只要是活生生的人都会代表一定的利益,也会犯错误,从长久和全体人民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独立的声音甚至批评的声音。究竟如何避免独裁的发生?
避免集体中的一致同意错觉。
加强自我觉察,避免去个体化。
鼓励批评性评价并使群体对反对意见持开放态度。
最后我觉得独裁当然是危险的,但不能说“浪潮”是危险的,独裁只是浪潮的一部分,浪潮并不单单只有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