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翟鲁宁厅长在2010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翟鲁宁厅长在2010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2月23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工作,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昨天李兆前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2009年工作,对2010年科技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在此,我就贯彻落实好李省长讲话精神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为实现经济企稳向好和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对此,李省长在讲话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总结得非常好,具体我不再重复。回顾2009年的科技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危机面前,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断,把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作为实施四万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于去年3月份发布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我省迅速采取了相应措施,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一系列政策。与此同时,加大了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力度,财政投入资金由1亿元增加到2亿元,围绕省政府重点发展的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在高性能计算机与应用软件、新材料、风能利用等领域优先安排了57个重大专项,带动大量金融社会资本注入,大幅度提升了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系列措施使科技在调结构、转方式中的支撑地位得到了充分显现。
(二)我省在众多领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一是科技成果获奖数量和质量取得历史性进展。在获奖的33个项目中,企业主持的有11项,企业参与的占到获奖总数的80%,特别是获得的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是由我省企业作为第一单位的完成的,我省的企业已经走上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前台。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五位,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第6位(中科院《200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二是争取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2008年以来,我省(不包括青岛市)共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078项,其中,单个项目支持强度超过百万的354项,过千万的44项,过亿元的3项,获国家无偿资助资金达26.9亿元之多,仅浪潮集团承担的“浪潮天梭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研制及应用推广”单体项目就获得国家资金2.6亿元支持。
三是科技兴县(市)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我省的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受表彰数量居全国第二。同时,我省有6个县(市)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数量高居全国首位。我省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区)已达14家,数量占全国的10%,与江苏省并列居全国第一位。
四是创新型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加威海广泰空港地面设备、潍柴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金正大国家缓释肥等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增加到18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试点)77家,我省共11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列第二位。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增至10家,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一系列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载体建设成效显现。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并开工建设。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进展顺利。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建设步入正轨,共有22 个研发团队进驻研究院开展研发工作,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才的数量占到近全省的六分之一,在DRAM、RFID、EDA器件建模工具软件等方面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中国科技大学量子通信团队也在春节前和我省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设立十年成效显著。我省累计承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801项,资助600余家企业,其中三分之一为初创期小企业。争取国家资金5.2亿元,安排省级资金1.5亿元,拉动企业、社会投入40亿元。
——海洋科技保持明显优势。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沿海海洋科技管理联席工作会议”,初步建立了全国海洋科技管理工作联动机制。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构建了国家现代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争取了大批国家科技计划,部分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以海藻为起始原料的“海藻纤维食药用胶囊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攻克了“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体外重建技术”生产人工角膜这一国际性难题。7000米国家深潜基地筹建工作已经启动。
——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实施良种工程,全省共引进、搜集和筛选各类种质资源3000余份,育成动植物新品种221个。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为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和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科技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了19个国家部委组织的答辩。新建了3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了大批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山东省CDM技术中心作用,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工作,CDM项目在全国名列前茅。
(四)科技工作新领域不断拓展
——启动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优先行动。参与起草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先后向省政府提交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支撑发展需求报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和《山东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体系》等科技规划报告。
——启动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出台了《山东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对创新联盟的构建、发展及作用发挥等进行了规范。根据我省五大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产业优势,对战略联盟进行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启动了首批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范围涉及LED、RFID、碳纤维等,并向科技部推荐申报了花生、苹果、马铃薯、玉米和新型肥料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启动了一批科技试点示范工程。我省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创新方法工作试点省,制订了“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实施方案”,先期在3个市、10家企业和2所高校开展了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将全面展开;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已被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中组部明确列入第一批启动范围;积极参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两个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和山东华艺集团有限公司等4个用户侧并网发电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十城千辆”行动计划,济南市被列为新能源汽车首批“十城千辆”示范城市,2009年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实施“十城万盏”行动计划,潍坊市被列为国家首批“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继续推动专利试点示范工作,青岛市、东营市和潍坊市等三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启动了创新型园区建设工作。威海高新区、潍坊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行列。
——启动了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首批设立了60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共有进站院士70人。潍柴动力等5家单位被批准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增加到9家。
(五)一系列重大科技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第二次省部会商成功举办。去年3月份,我省与科技部举行了部省工作会商第二次会议,在推进山东海洋科技创新、CIIIC(济南国家信息通讯国际创新园)及CIIIC研究院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山东国家综合性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大平台建设等七大重点任务方面达成了共识,得到了科技部的大力支持。
——我省与中科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重新签订。2009年3月6日,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北京签署。协议确定了合作领域,突出了合作重点,明确了目标任务。
——两个省院共建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成立并通过验收,中科院驻鲁科研院所从过去一个所增加到现在的三个所,为下一步争取设立中科院山东分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回顾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从根本上说,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地党委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各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10年全省科技工作部署
2010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研究部署“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国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复杂的一年,对科技工作来说,机遇、挑战并存,动力、压力同在。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科技在推动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率先实现企稳回升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世界各国也纷纷将科技作为克服金融危机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正加速进入创新驱动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并把科技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省委、省政府也将自主创新确定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对科技工作寄予了厚望。昨天上午姜省长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对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试点工作进行了动员,昨天下午李省长对2010年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科技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按照姜省长、李省长在讲话中所要求的那样,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努力推动全省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实践好这一总体思路关键是抓落实,重点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就是全面贯彻《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目前,该计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此次会议上也进行了印发。
一要把培植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重点培植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新型装备制造、高速列车和新能源汽车、船舶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市要立足本地实际,搞好统筹规划,形成特色产业基地,避免重复和浪费。在选择项目时,既要紧紧围绕这十大领域,又要突出自身的特色,一旦确定了发展重点,就要做到省市联动,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经过三年的发展,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二是要把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确立了我省在发展新兴产业、培植产业集群等方面的优势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重大专项的运行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从今年开始,重大专项将与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合二为
一、融为一体,制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南,不再下发重大专项指南,按照十大领域自下而上地梳理产业链增长点,再按照产业链自上而下地筛选组装重大专项。新上项目一旦确定后,将由厅领导牵头,相关处室配合,狠抓项目落实,务求抓出成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专项管理程序和方法,引入经费预算评审。完善重大专项中期监督检查和项目验收管理,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承担项目检查和验收中事务性工作。要建立完备的重大专项实施项目资料档案,做好重大专项验收后的跟踪工作,集中宣传报道重大专项实施效果和重大成绩。
三是要把用好专项资金作为落实行动计划、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保障。2010-2012年,省政府将筹集2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保障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我们要统筹规划,按照任务目标与资金投入相匹配的原则,安排使用好这笔资金,切实提高投入产出效益。要着眼科技前沿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我省特色和优势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行动计划与国家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等的承接配套,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资金的支持。
四是要把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为主要任务,强化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把高新区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摇篮。要主动转型,集聚1-2个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构建公共平台、推进科技金融、汇聚创新人才,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打造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加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力度,研究制定《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实施细则》,力争“十一五”建设10个省级园区。
五是要把改革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32.94%,在超过30%以后,要实现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的目标,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09年的高新技术增幅难度进一步加大,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15%,增幅比前年同比回落9.62个百分点。继续沿用这一指标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因此需要加快调查研究,确定新的高新技术产业指标,以便在“十二五”期间用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激励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二)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高科技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劲
一是加快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要实质性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姜大明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我们将成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推进工程办公室,全力搞好协调工作。要确保今年基本完成基建工作,力争科技部今年正式批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并争取国家投资仪器设备。要进一步推进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建设。依托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对现有的平台基础进行完善和提升,同时投入2亿元资金启动大平台中心区建设,重点做好有关子平台建设规划。建设山东省船舶设计研究院对全面提高我省船舶制造业的概念设计、基础设计和生产设计能力有重要意义,为船舶工业的振兴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院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市场参与的模式,吸纳骨干造船厂特别是中船重工进行投资。山东量子通信研究院由中国科技大学和我省共同建设,春节前李省长已代表省政府与中国科技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我厅与潘建伟团队签署了共建山东量子通信研究院的协议,近期将在济南市选择50个节点进行试验,济南市科技局、济南高新区要全面配合好,为占领量子通信这一科技制高点服好务。建设山东省超级计算机中心是我省计算科研能力跻身国内最高水平,带动相关重点产业跨越发展的绝好时机,对参与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提升我省信息产业研发水平和CIIIC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建设进度。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要突出创新团队建设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两大重点,努力把研究院打造成我省信息通信领域的人才聚集高地、自主创新高地、成果转化高地。鲁南煤化工研究院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主要采取以地方建设为主、省政府支持的方式进行建设。针对这8大创新平台的建设,李省长要求一月一调度,这就需要各相关市地和单位,不断创新管理体制,采取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协调等方式,以推动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我省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研发水平和服务产业的能力。依托有条件、有优势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并出台省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指导重点实验室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细化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及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积极推荐优秀实验室申报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
三是加大国内外科技合作基地建设。重点是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大院大所的合作。争取更多的院所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发挥好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的作用,积极争取中科院在我省建设分院。
(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程 目前,在科技部支持下,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对于探索经验,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调结构、转方式,推动全省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的试点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联盟参与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姜大明省长在人代会报告中明确要求今年要组建50家产业技术联盟。目前,在相关部门和市地的积极推动下,我们已经公布了首批2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下一步,要根据我省五大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在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创新科技管理,探索并细化支持联盟发展、发挥作用的各种有效措施和体制,引导重大专项及各种科技计划向产业联盟单位倾斜。要依托联盟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在创新和研发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取得突破,在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机制上取得突破。
二是强化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近年来,我省已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为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加强资源整合,重点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转制院所、大型企业等,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要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实现开放共享,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政府引导,运用市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健康发展。
三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树立创新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把创新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根本途径,把创新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战略。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凝聚创新人才队伍。促进企业创新管理,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创造自主创新品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力争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300家。
(四)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努力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支撑
长期以来,山东在海洋科技领域保持着传统优势,承担了70%的“973”计划海洋项目和40%左右的“863”海洋计划项目,海洋领域两院院士已达到了20位。去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决定,这既为我省海洋科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我们如何发挥好海洋科技优势,努力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支撑提出了明确目标任务。今年的海洋科技工作,要突出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这一中心任务,全面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一是构建充满活力的半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搭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构建海洋科技管理联盟、科研院所战略联盟和产业技术联盟等措施,以青岛为海洋科技龙头,以莱州湾畔的东营、滨州、潍坊为西北翼,以黄海之滨的烟台、威海、日照为东南翼,构建一个科技力量雄厚、资源特色突出、技术研发强劲、管理机制新颖的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培育壮大五大特色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体系。突出半岛资源特色,着力培育海洋药物、海水淡化、海洋工程、海洋仪器装备和海洋生物质新能源等五大产业技术发展体系,以加快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为目标,努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设七个山东特色的创新型海洋科技示范基地。围绕我省沿海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加快“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建设,以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推动示范开发为目标,启动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基地、青岛海洋仪器装备国产化技术示范基地、长山列岛海洋科技综合开发示范基地、荣成湾海洋水产技术密集示范基地、莱州湾卤水化工技术示范基地、胶州湾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基地和前三岛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
(五)大力发展农村和社会科技,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基本思路,建设省级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马铃薯、苹果、花生和蔬菜等4个专业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东营市、滨州市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和蔬菜、果树专业示范站点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推进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我省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力争经过三到五年努力,建成我省最大的省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10个专业服务平台,建设50个信息化示范县(市)和1000个科技示范站点。通过农村信息化服务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和品牌效益,年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10000个以上。
二是实施种业发展计划。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种子技术是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万钢部长指出,今年的重点任务是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培育壮大种业企业。要抓紧研究出台我省种业发展计划,围绕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加强现代大型种业企业的品种培育和良种扩繁创新能力建设,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引导形成从种子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现代营销方式到配套社会化服务的整套现代种业产业化链条,推动我省种业产业再上新水平。同时继续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在种质资源利用、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争取有新的突破。
三是加快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今年的重点任务是建设好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要通过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整合集成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技资源,重点围绕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新能源、油区污染治理、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聚集一批优势学科和研发人才,发展成为支撑引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研发平台、分析测试中心和中试基地。要围绕节能减排、高新技术产业、清洁生产、高效生态农业等重点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吸引更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和“863”计划项目落户黄河三角洲区域。要完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体系,积极申报上升为国家联盟。
(六)优化发展环境,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按照《山东省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拟投资第二批创业投资机构征集工作。引进国内外投资机构来我省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市和创业投资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放大政府资金的投资效应。要继续做好省级科技风险投资资金项目推荐和管理工作,创新投入方式,充分运用金融租赁、信用评估、担保、贴息、发行企业集合债券和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等多种金融工具,培育适应高新技术自主创新需求的资本市场。要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认真落实银监会、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办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担保体系。
二是加强创新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引进。认真做好科研院所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申报、评审工作,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政策。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国家“千人计划”的推荐工作,争取我省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国家计划。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发布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选择适当时机,组织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到海外召开人才招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招聘和引进。组织做好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和人选、优秀创新团队的有关申报和评审工作。
三是提升国内外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健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体系,引导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研究中心争取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拓宽合作渠道,提升合作能力和成效,支持更多的省级平台进入国家队行列。深化与中国工程院的合作,组织实施“5121工程”。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实施“1112工程”。继续推进山东省百千万科技合作创新工程,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新引进100个以上的高校、科研单位建设创新平台,转化1000项以上科技成果并实现产品产出,吸引10000名以上的科技人员来我省为企业和农村基层服务。
四是加强科技宣传和政策宣讲工作。科技宣传是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科技工作的环境保障。近年来,无论是《科技日报•创新山东》栏目,还是省科技厅门户网站,都为宣传科技工作、树立科技系统良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为此,我们印发了《全省科技系统新闻宣传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各市地科技局要进一步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完善科技新闻宣传责任制,建立健全科技新闻宣传奖励长效机制。同时,国家和省里出台了很多有关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要确保这些政策落到实处,组织财税专家分期分批对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宣传普及。
三、强化工作落实,全面实现科技工作各项任务目标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抓实、抓好全年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从这点考虑,省科技厅将2010年确定为科技工作落实年。前面会议系统总结了2009年的工作,对2010年的工作也做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下一步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抓好落实的前提。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科技工作,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对自主创新寄予厚望,科技工作的任务也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艰巨,要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科技部门的任务,我们感到责任重大,这需要我们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手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在新形势下得到有效的落实。昨天,李省长在讲话中谈到了科技工作的几点启示和体会,为我们下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前些年,我们推出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加强了国内外科技合作,深化了科技成果评审奖励制度改革,强化了创新平台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工作创新的具体举措,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广大基层的热烈欢迎。当前,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如何在发挥好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同时又不断强化科技自身建设,如何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又切实发挥好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如何在确立企业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能有效地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等等新问题,需要我们适应新形势,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学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抓好工作落实的有效途径。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去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等问题曾先后到山东开展调研,为我们做好调研工作做出了表率。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先后围绕着发展高新技术、引进创新人才开展了一系列重大调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说,我们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浮气躁现象,主要表现为参加一般性活动多,潜心思考问题的少;注重分钱分项目的多,注重研究长远规划政策的少;抓“地上”短平快工程的多,注重“地下”基础工作的少。当前,科技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通过大量调研活动来摸清实情,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为此,必须加强调研工作。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加强调研,国家已成立了高规格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厅里也正筹划成立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重点围绕科技发展重点工作开展基础性调查和前沿性研究,希望各市在这方面要高度重视,加强配合。二是要突出今年重点调研任务。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年,调研工作必须围绕这一重点全面展开。前一阶段,省里开展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中期检查,全面总结分析“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并组织开展了“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思路。“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各市要认真地开展科技发展战略问题专题调研,搞好上下衔接,确保“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有亮点、有深度。另外,要切实抓好面上的重大调研工作。今年是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的实施年,要将R&D资源清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严把数据质量,确保清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姜大明省长也专门提到R&D投入调研问题,要借这次机会,彻底摸清我省真实详细情况。之前也提到,“十二五”期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评价体系问题,也需要进行调研进行思考。三是要加强调研,学习借鉴外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近年来,江苏省在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兴产业,广东省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辽宁省在集成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四川省在培育创新型企业、壮大产业集群等方面都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调研学习,汲取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近年来我省各市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希望各市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调研学习,形成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工作落实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千忙万忙,不抓落实等于瞎忙。要想如期实现各项科技工作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强化作风建设。只有用认真严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抓工作,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科技管理干部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抓住具体问题,亲自处理解决,用良好的作风实现工作落实。第二,要完善制度保障。完备的工作程序和制度是抓工作不走样的重要保障。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近些年来之所以能确保两个百分点的高速增长,关键是我们建立了一套高效有序的调度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抓落实必须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大体系,做到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有督查。今天的会议就是一次工作动员会、部署会,回去后,各市、各单位要抓紧汇报,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三是要细化工作目标。要按照既定工作目标,明确人员责任,明确时间进度,明确工作要求。要建立并细化监督、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这次会议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同志们,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支持,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要更加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的各项部署,加快创新山东建设步伐,为克服金融危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翟鲁宁厅长在2011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翟鲁宁厅长在2011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5日)
刚才,爱民局长汇报了全省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李省长、甘局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省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工作情况,并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结合工作。
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工作开展情况
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前身是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它是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和特色。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我省于1994年建立了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后发展演变为今天的省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各市、县(市、区)也都建立了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等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完整高效的知识产权协调指挥体系。
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来,在统筹各方工作,协调执法步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先后组织各有关单位制定了《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连续多年与各成员单位共同编制《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连续5年与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等,共同营造了一个尊重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实现发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跨入了知识产权大省的行列。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在此,对各成员单位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展,跨地区、跨部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将更加突出,知识产权协调工作也会更加重要。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营造发展环境。组织开展大规模、多形式、针对性强的宣传培训,使宣传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引导企事业单位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和水平,大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二是搞好总体谋划。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谋划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战略举措。三是组织好重大活动。加强横向联系和协调,密切部门合作,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比如在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方面,要积极探索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执法新模式,建立高效、协调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重大案件、涉外案件和跨地区案件的联合执法、案件移送及案件通报制度,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四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知识产权研究机构及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通过开展工作互访、学术交流,举办知识产权高峰论坛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在准确把握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动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全面做好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结合文章
当今时代,科技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国家核心竞争能力表现为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调控能力,表现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拥有和运
用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区域、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如何全面做好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结合工作,成为摆在科技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技创新工作要以是否拥有知识产权作为重要衡量标准。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获取上,特别是是否拥有发明专利。科技部门应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拥有、运用作为重要战略,和科技计划的实施、科技成果的评审、科技计划的实施、科技成果的评审、科技平台的建设等融为一体。在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中,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全过程。在科技计划实施前组织查新,避免支持已被专利覆盖的项目。重大专项的结题验收,要以专利和标准的获取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科技成果评审中,是否拥有专利是其重要评价条件,没有发明专利就不能授予发明奖。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审,也要将专利标准作为重要指标。在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的评审,也要将专利标准作为重要指标。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按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专利是能否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必要条件。目前,我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285家,与江苏、广东等省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我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的企业太少。另外,国家创新型企业也将“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量”列为4个重要标准之一,在引导企业创建创新型(试点)企业时,要突出发明专利的考核。各级科技部门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要把知识产权创造、转让、运用作为合作的重要内容,力争推进一项工作,转化一个成果、形成一批专利,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今年的科技统计工作中,将把各市规模以上企业拥有专利数作为统计内容。
——知识产权工作要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心环境。对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来说,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知识产权获取数量。目前,我省规模以上企业拥有专利的比例仅为2.2%。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相当艰巨,也给我们知识产权部门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突出重点,抓好各类专利申报工作。突出抓好我省优势、重点领域的专利申报工作,特别是要抓好各重大专项完后的专利申报工作,形成核心知识产权。同时,对各产业、特别是对产业中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有效的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判断哪些方面有获得新的专利,帮助他们做好专利获取工作。在东岳集团实施重大专项过程中,省知识产权局靠上服务,帮助东岳集团一年申请了90多项发明专利。二是强化平台,推进专利转化实施工作。目前我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很多专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利用。今后要强化各类中介机构的功能的作用。积极面向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广大科技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通过自主决定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作价入股等形式,使更多知识产权得到有效的转化。去年底,省知识产权局正式成为了5个国家知识产权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之一,要全力抓好中心建设并有效发挥其作用,面向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大幅度提高我省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发展和能力。三是加强管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激励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针对重点地区、领域、产品,加大查办侵权案件和重点整治工作的力度,采取打击与教育相结合,行政制裁与新闻媒体曝光相结合等手段,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这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赋予了更高的责任和要求。我们要发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的各项部署,为加快创新型山东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做出新的更大的英才!
第三篇:厅长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这次财税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大会,更是在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回升向好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我们集中传达学习了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对财税工作的重要批示,凌成兴常务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到实处。按照会议议程,现在召开财政分
会,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传达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关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会上已印发了材料,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厅党组围绕会议主题讲四方面具体意见:
一、关于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态势。全省财政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决策部署,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宏观调控抓手,支持项目建设,着力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增收节支,迎难而上,奋发拼搏,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总结一年来的全省财政工作,主要有六大进展:
1.财政收支稳中向好。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省财政总收入928.7亿元,比上年增收111.7亿元,连续三年增收超百亿元,增长13.7%,人均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元;地方财政收入581.2亿元,增长18.9%,高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83.7%,从而圆满实现8月份全省财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增幅两位数、比重82%、不收过头税”的目标,并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收入增幅逐季回升。受益于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一季度为5.3%,二季度6.6%,三季度15.8%,四季度27.5%。二是收入质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一季度为78.2%,二季度84%,三季度85%,四季度86.7%。同时,通过规范征缴,非税收入增长15.8%,较上半年回落22.2个百分点。三是市县收入总体趋好。设区市中,财政总收入增幅超20%的有抚州、九江、景德镇、宜春、上饶和吉安。县级财政总收入增长19.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其中,余江县、月湖区、湖口县、浔阳区、广昌县、庐山区等增幅超50%;总量超5亿元的县(市、区)47个,10亿元以上的14个,20亿元以上的2个;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县县过亿元。同时,全年财政支出1548.6亿元,增长28%,增支额达338.5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支出水平。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说明,各地在应对危机促发展中工作有力,把握得当。
2.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各项政策举措中取得三个集中成效:一是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坚持从大局出发,宁可不要眼前的“政绩”,宁可财政暂时受些影响,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依法依规为企业、居民减免税收122.4亿元,减免规费16亿元,缓缴社保基金约3.5亿元;加快退税办理速度,为840户再生资源企业退税56.4亿元,为出口企业退税37.5亿元。二是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3亿元,用于省属国企改革安置职工。同时,由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将42家省属国有企业及市、县属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整体打包,向银团融资61.3亿元,统一借给各设区市,用于收储国企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制。这种“回购”土地筹措资金的模式,既保障了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资金需要,确保国企改制任务圆满完成;又盘活了改制企业闲置土地,还可增加未来财政收入,运作十分成功,得到改制国企的好评。三是项目投资进一步拉动。按照扩大内需政策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协调投资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审核、申报和资金分配工作,拨付中央扩大内需基建资金73.9亿元;向中央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拨付债券资金62亿元,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四是社会消费进一步带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扎实开展,全省共兑付“家电下乡”补贴3.1亿元,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1亿元,活跃农村市场,扩大和促进了农村消费。同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平稳实施,成品油价格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上饶、鹰潭等地在应
对危机促发展中,着眼长远,固本培源,减税清费政策落实快、成效好,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3.资产运作成果凸显。围绕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融资、投资。除统一融资“回购”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革外,还着力办了两件事:一是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这85个县市污水处
理设施逐步投入运营,其中77个以tot形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打捆出让,除管网以外的厂区建设贷款资金约30亿元将全部提前偿还。这种“统一融资、集中建设、建成出让、统一还贷”的模式,属全国首创,成功解决了我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在不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建成原本需要十几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缓解。以省信用担保股份公司为平台,推行联保、企业互保、保理、退税质押、采矿权质押以及政府打捆担保新模式,并严把项目风险,降低担保成本。担保公司全年为561家“四有三不”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担保金额达5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省财政还投入1.2亿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科技、旅游等担保融资事业发展,为相关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南昌、赣州、吉安等地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有力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4.支农政策落实有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惠农补贴进一步增加。补贴范围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并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入户到人。全年向种粮农户兑付粮食直补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24亿元、水稻良种补贴6.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亿元;新增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种农作物补贴,扩大生猪和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实现良种补贴全覆盖。二是现代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积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全省投入11.2亿元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促进粮食、柑橘、水产和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省财政以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龙头,安排1.3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2000万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安排5000万元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的提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省财政共安排2.6亿元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安排5000万元实施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落实配套资金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通过直接统筹和衔接统筹两条渠道,全省共筹集17亿元,用于8000个省批新农村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四是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从2007年的1个扩大到2009年的9个,财政补贴资金达到1.6亿元,较上年翻一番,农民获得保险理赔资金达1.1亿元,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生产。同时,大力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立森林防火体系,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5.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虽然财政收支异常紧张,省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在连续两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2009年新增安排50亿元以上,围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财力,全省用于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8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1%,民生保障水平得到巩固完善提高。其中,重点支持就业和创业,下达促进就业资金15.9亿元,用于工业园区新招员工免费培训2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范围扩大,拨付贴息资金1.5亿元,全省共发放担保贴息贷款36.4亿元;积极统筹资金,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医疗改革积极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省财政安排资金2.6亿元,实现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财政全额保障;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各级财政整合资金1.7亿元,为2010年前完成20万例白内障患者和1.2万例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任务打下基础。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推进,省财政安排5.9亿元对新建廉租住房进行补助,安排资金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行奖励,并积极推进城市(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等等。新余、萍乡、抚州等地也积极将新增财力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不断巩固和扩大民生保障水平。
6.财政管理绩效提升。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支付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省所有80个行政建制的县(市)实行“省直管县”管理方式;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范围扩大到61个县(市、区);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节支12.5亿元;公务卡改革大力推行,省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施,设区市全面启动,县(市、区)积极开展试点;360个省直单位、9个设区市和40个县(市、区)实现票据电子化管理。同时,有四项专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颁布施行,标志着我省财政监督工作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省绩效评估中心成立,并制定《江西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资金使用绩效得到制度保障;通过大力开展厉行节约,全年做到出国经费压缩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降低15%,公务接待费削减10%,党政机关节电、节油、节水指标降低5%,实现会议费、差旅费零增长,省直单位购置小车均暂停一年;在“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中,全省纳入专项治理范围的部门和单位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查出“小金库”251个,治理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南昌、赣州、宜春、九江等地“小金库”治理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
在全省财政工作克难攻坚、稳步推进的同时,机关建设成果也得到巩固和拓展。各级财政部门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重点推进优化行政项目审批、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拨付速度、提升资金监管绩效、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服务措施、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弘扬清正廉洁风尚、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等十项工作,形成了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运作机制,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效率·温馨”财政形象进一步树立。厅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特别优秀奖、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特级单位,并由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吉安、景德镇、上饶等地在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中也硕果丰富,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2009年的成绩,是我们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极为不易。我们更加深深感到,财政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全省财政收入总量还比较小,收入质量还有待提高;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保障民生、保护生态、推进改革等投入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仍为突出;财政管理不够科学精细,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资金使用绩效不够理想,等等。还需指出的是,在去年效能建设评比中,财政的名次有所下滑,这反映出我们的办事效能亟待提升,我们的机关作风亟待改进,我们与其他部门在管理上有差距。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明确目标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了全面深入分析,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总的来看,在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我省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将给予财税、金融、重大项目等综合政策支持,必将成为江西加快崛起的新引擎;各地项目建设陆续竣工投产,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效益持续回暖,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因素,今年我省财政形势将好于去年、好于全国。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很多,直接从财政收入上看,就有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翘尾减收、增值税留抵税金增加等减收因素50多亿元。另一方面,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法定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大量的新增资金。今年财政仍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立足全局,加强分析判断,认识上切不可盲目乐观,思想上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和风险;既要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更要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乘势而上。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培植壮大财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四个倾斜”,优化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进位赶超、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10年预算安排的总体原则有四项:一是积极平衡,尽力而为。努力开辟财源,积极平衡预算。充分整合财政资源,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政策落到实处。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方面需要,优先解决困难群众的突出问题,保障法定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三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四是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坚持依法理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财政监管,强化绩效考评,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以上总体原则,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初步安排1040亿元,比2009年增长12%,提前一年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收入五年翻番目标;地方财政收入651亿元,增长1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4.2%,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需要强调的是,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财政总收入增长16%、完成1077亿元作为奋斗目标。这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围绕目标任务,结合近年来的实践体会,全省财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好一些基本点,概括为“四个持之以恒”:
一是持之以恒创新财政发展理念。理念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全省财政事业取得的成就,财政工作取得的进步,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上探索出的一系列好方法、成功模式,归根结底,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的结果。新的形势对做好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政策主导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资金调控性,跳出财政看财政,善于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善于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善于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探索实践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和撬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更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创出更多资产、资本、资金运作的有效模式和典范,努力谋划更多加快发展的好点子、金点子。
二是持之以恒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践证明,在应对经济波动期乃至危机时,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起到“相对稳定器”效应,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更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不断推动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被动落实型财政向主动服务型财政转变;更要保持财政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扶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更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持财政稳健运行。
三是持之以恒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坚持让发展的成果公平、充分地惠及广大群众,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财政事业始终追求的目标。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财政部门贴近基层、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虽然今年我省财政仍将十分困难,但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毫不动摇地坚持民生投入只加大不减弱,坚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坚持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扩大不缩小,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想人民所想,解人民之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在完善政策体系和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实施”的原则,突出“雪中送炭”,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服务是金、作风是旗”。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既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根本要求。近年来,省财政厅机关以践行“八项服务承诺”为主题,着力打造“效率·温馨”财政文化,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建设以及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中成绩斐然,市、县财政部门在推进财政文化建设中硕果累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丰富财政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的积淀,各级财政部门务必常抓不懈。要以“心系群众、财政为民”为宗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自身岗位职责做起,从服务群众小事做起,着力优化作风,提高效能,在推进财政事业蓬勃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充实、升华。
三、扎实做好2010年各项财政工作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衔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里,就做好全年财政工作重点强调五个方面:
(一)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全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切实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扶持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紧做好县市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权出让,支持“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和农村清洁工程,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企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加快竣工、投运、投产,发挥项目投资效益。继续向中央财政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并加强债券资金管理。二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扩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规模,继续对工业园区企业招收员工进行免费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农民和退役士兵的职业培训进行补助;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鼓励和促进创业。三是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促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稳定增长;开展省直单位收费稽查工作,对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增强收费政策透明度。四是扩大和促进消费。加大财政补助力度,重点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及时审核兑付补贴资金,并积极推广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扩大农村消费;加大对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旅游消费。五是继续支持国企改革。两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坚定决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力支持今年“五一”前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收尾工作,并积极配合推进农垦等其他七类企业的改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有关部门,盘活国有资产,做大做强重点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必须把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善待职工,厚待职工。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住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安排,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
(二)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和强化惠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稳步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并健全生猪、奶业、油料生产等扶持政策。二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推进重点县建设,使小农水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完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和落实农垦企业“两田制”,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同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先安排中央预算内补助投资、省基建投资、省财政性专项资金等,重点扶持小城镇建设,并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设8000个新农村建设点。
(三)完善公共财政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省财政在连续三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继续加大投入,新增72亿元资金,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实施56项公共财政政策,加上以前出台今年继续实施的项目,省财政投入总量达245亿元,增强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巩固和扩大民生工程成果。今年增加安排资金或新出台的56项政策是:社会保障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属企业改革,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为手工业联社大集体未参保退休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支援小金县灾后重建,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障性住房方面,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投入,支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危房改造;国民教育方面,加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职免费教育试点,继续提高公办高校和普通中专技校生均经费,支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加大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推进区域性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对五大河流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支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资助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农村改厕建设,增加安排资金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扩大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村级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促进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方面,加大农业政策性保费补贴力度,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进行奖励,对农民购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进行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规划内重点小
(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推进中央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林水事业发展;基层保障方面,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增安排城镇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文化方面,加大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力度;公共安全方面,增加安排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安排招录政法干警培养经费;其他方面,对省级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奖励,新增安排资金支持烟花爆竹行业转产,支持农村物流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县市农贸市场建设,加大外贸发展支持力度,等等。
今年的公共财政政策安排,着眼于巩固、完善、提高,在继续执行原定政策的基础上,着力保障中央出台需我省出资和我省出台需新增安排资金的硬政策,以及其他需重点解决的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些政策,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新增财力“四个倾斜”和“雪中送炭”原则,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意义重大。各级财政部门一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基层去,体现在群众中;二要集中精干人员加强研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抓紧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早下达计划、早安排、早实施;三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积极采用“一卡通”等便捷方式,减少滞留,确保到位;四要统筹兼顾,区分缓急,量力而行,把握节奏,集中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解决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得到实惠,不搞层层加码;五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对弄虚作假、冒领挪用等行为,一经查实,扣减相应的补助资金,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四)深化财政改革,增强资金使用绩效
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目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改革单位和资金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大力推行公务卡改革,建立“使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卡管理新机制;拓展政府采购规模,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实行优先采购;将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扩大至全省所有县(市、区);积极推行“一个漏斗向下”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机制。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投入特别是大额资金的实效性、安全性。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组织实施省级财政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的基础上,积极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实施《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完善和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要加大专项投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国债等新增投资的监管,开展非税收入征缴和财政票据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并选择农林水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五)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继续完善预算编制办法,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健全机制和流程,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尤其要逐步将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成各级财政机关内部、财政与同级相关部门、上下级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财政资金和政府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快建立运行维护体系。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同时,努力完成省、市、县三级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任务;在全面掌握全省外债规模、分布、结构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全省政府外债的统计、监测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外债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财政支出均衡性。各级财政部门要努力提高本级财政年初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和预算执行中代编预算的下达进度,并加强资金调度,国库资金要确保预算执行的支付安全;各级预算单位应当加强预算支出的研究分析,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的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高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严格防止违规操作和前松后紧现象。四是要强化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建立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并研究建立预算单位项目库。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和万名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就地和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台账、抽查巡查等方式,对项目实施加强跟踪问效,及时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省厅将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基层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队伍基本情况,建立基础资料档案,逐步改善财政所办公条件,加强乡镇财政所人员培训,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片区中心财政所改革。
在协同努力抓好以上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再强调六个具体问题,务请大家高度重视,一并积极研究落实。
一要进一步处理好营造宽松财税环境和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任务,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保持财政收入合理、稳定增长,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财政蛋糕;又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放水养鱼”,全面落实保企业、保增长政策措施,涵养好税源,增强发展后劲,坚决防止“涸泽而渔”,坚决制止违规收“过头税”、出台收费政策等行为。各地、各部门编制预算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收支平衡”原则;在执行预算时,要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继续控制行政成本不合理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一切铺张浪费。
二要保障实施民生工程必要的工作经费。近年来,各级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统筹资金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仅今年筹集的财政性民生资金就达240亿元,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由于民生工程内容逐年增多,范围逐步扩大,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在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许多基层单位人员少、经费紧,政策落实中遇到很多困难。“钱少办不好事,无钱办不成事”。为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持续实施,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地既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也要统筹安排,保障部门必要的工作经费,更好地保证各项政策措施操作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比如,社会救助是帮扶困难群众最直接的方式,工作量大。各级财政要妥善安排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支持基层社会救助机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三要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要积极做好调研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测算相关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筹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整合集中各类资金,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必要资金保障。
四要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各级、各地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开拓创新,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坚持适度原则,切不可超出地方财力承受的范围,防止金融风险逐步演化为财政风险,甚至演化为政府风险。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对事业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摸清债务底数,掌握债务运行情况,对政府性债务收支逐步实行预算管理。各级财政决不能为企业融资作担保,更不能参与非法集资活动,要积极为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当好参谋助手,对于政府承担的债务,一定要讲信誉,按期偿还。
五要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巩固了义务教育办学成果,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较而言,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省高中生均经费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重视和支持程度有所欠缺,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在中央、省财政主要支持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下,市、县财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进一步加大高中教育投入,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要建立健全“小金库”防治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不断深化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要按照《江西省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在健全法制、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等方面积极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制约性、威慑性强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不愿、不能、不敢”设立“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实现“彻底清理‘小金库’”的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建设
机关作风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巩固和发扬成绩,更多地征询部门、企业和基层群众意见,更多地查找问题不足,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财政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教育培训,增强能力素质。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学习更是工作创新和事业进步的源泉。为浓郁学习氛围,要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目标,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网上课堂等形式,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水平。要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开展分级分类培训,省厅将重点抓好厅内处级干部、县级财政局长和基层财政所长岗位培训班。要积极开展“争创岗位能手”等活动,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要按照中组部和财政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政务环境。要积极投身“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精简办事环节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优势产业、高科技、低碳经济等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发展、企业“二次创业”和升级改造、全民创业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要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提升财政文化理念,塑造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把群众最关心以及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逐步推行财政预决算情况公开、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公开、预算执行过程公开、专项资金分配和拨付情况公开、政府采购程序公开。
三是大力开展调研,提高谋划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谋划全局、做好前瞻性研究的能力,努力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继续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活动,更多地提出富有前瞻性、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同时,要加强财政宣传,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和财政宣传载体,对当前重大财政政策和财税改革措施进行说明阐释,尤其要加大公共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关心、支持财政工作。
四是推进廉政建设,维护清廉形象。一方面,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反腐倡廉牵头分工任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确保财政干部安全。财政干部在具体工作生活中,应做到“三不”要求,即:不多事,不惹事,不得好处,时刻铭记职责和义务,严格把握基本原则和准线,切不可因亲属、同学、朋友等关系,在土地出让转让、工程招标、资金分配等方面打招呼、写条子,更不能以权谋私,收受当事人的钱物。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关心百姓疾苦,解决群众困难,特别是对受灾群众、五保户、低保对象、下岗职工、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雪中送炭,迅速拨付资金,让困难家庭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当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安全生产等形势仍比较严峻。各级财政部门要时刻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欢度快乐祥和的新年。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拜个早年,并通过你们向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及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进步,阖家幸福!
同志们,江西正处在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全省财政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进一步鼓足开拓创新的勇气,进一步树立进位赶超的信念,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省长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长在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这次科技工作会议是在我省“两会”胜利闭幕,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全面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刚才,毅敏厅长对去年的工作作了回顾总结,就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省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科技基础能力不断提升,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了一批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急需的重大科研课题,在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性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平稳发展,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民营企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数量创历史新高,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科技创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科技要为我省传统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我省去年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十大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很多项目在我省传统支柱产业振兴中发挥了显著的支撑作用。我们要继续瞄准传统产业链上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打通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技术瓶颈。要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使之产业化,规模化,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二)科技要为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节能减排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我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在2009年全国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上,我省展出的很多项目受到了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肯定。去年12月,我省还与美国签署了关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合作备忘录和协议书,这说明我省科技在节能减排上已经迈出了重要步伐。目前,我省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完成“十一五”GDP综合能耗下降22%的目标,关键是要拥有核心技术。要继续加强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我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中推广应用一批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三)科技要为民生提供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要贴近民生,惠及民生。长期以来,我省大量的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比较大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迫在眉睫,我们要大力推广应用科学技术进行矿区土地沉陷防治、复垦与生态重建。目前,这些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万亩采煤塌陷地得到复垦,矿区植被覆盖度提高20%-40%,土地生产力提高30%-50%。要积极推动实用技术在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领域的应用。去年我省被确定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把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造福百姓。
(四)科技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建设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要围绕现代农业继续实施“主要农作物优种创新工程”、“优势小杂粮产业化创新工程”,特别要加强抗旱品种的选育,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技术。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使用,提高单产水平,增强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要围绕“513”工程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开发,促进其发展壮大,让千万农民分享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实惠。
二、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首先要建立分工明确的研发组织机构,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提升自身及产业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力。太钢集团就是通过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创新体系,每年的研发投入也达到了4个多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又获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相信太钢未来发展会更加强劲。其次,企业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有些企业为了吸引优秀人才进行研发,将研究机构建在太原、北京等地,为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走出一条新路。第三,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就要有更加积极的意愿和信心,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二要加大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主体。要发挥高校和院所知识创造的优势,使他们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能转化为生产力,比较有效的途径是实现产学研的合作。目前我省产学研合作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如太重集团和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矿机和太原理工大学结成的多维度、互融式战略联盟,产生了重大的技术成果,有效提升了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能力。阳泉市、北京科委、科技厅发起的晋京合作,引进北京的企业和院所,共同建立了五大科技研发平台,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要充分总结这些成功的经验,打造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
三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中,要充分发挥科技重大专项的带动作用。组织重大专项的关键,一是要科学选择重大专项课题,二是要高度重视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这方面我省已有成功的例子。我省首台千万吨级大型煤炭基地高效集约化开采成套装备的研发,是到目前为止我省实施过的前所未有、投入最大的项目。我们成功地组织了九个企业和高校,在研发过程中环环紧扣、有条不紊、紧密合作。正是因为组织得力,机制科学,才使项目获得了圆满成功。所以,我们在组织项目时要高度重视机制创新,同时要在规划安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四要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是战略性资源,科技人才资源在人力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是全球争抢的稀缺资源。在我省成功的企业创业、产业成长的背后都有杰出科技人才和人才团队的支撑。我们要重视大力培养青年科研骨干,建设创新型团队。要积极吸引国外、省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切实把科技工作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把科技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要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和科普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要关心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主要以创新为目标的产业规划。当前,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科技工作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我省实际,超前部署,科学确定主攻方向。目前,我省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基础和技术积累。如电子二所研制的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片制造关键设备铸锭炉,突破了国外在该行业尖端领域的技术垄断;乐百利特公司成为世界首家实现高亮度LED光源量产的企业,其光源已在“嫦娥二号”成功使用,并在为“嫦娥三号”研制新光源;光宇集团进行的LED大功率器件封装、景观照明等产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煤炭产业链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技术项目、太阳能新能源项目等,也已取得重要进展。
各级各部门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争取更多的国家科技资源布局,加快培育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主导力量。在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生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重大项目前沿基础研究,加快实施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技术,加快专项成果转化步伐,加大对新兴产业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志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我省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引领和支撑。
春节将至,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五篇:谢厅长在2012年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规划财务统计会议上的讲话
省民政厅副厅长 谢兵(2012年3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省民政厅在这里召开2012年全省民政规划财务统计工作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2010和2011全省民政财务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省民政厅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各市、县(区)民政局分管负责同志和财务统计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
2011年,全省民政规划财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民政中心工作,以创新为主题,以民生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突出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和自身能力建设,民政事业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规划财务职能不断拓展,牵头履责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饱含着全省民政规划财务人员的辛勤汗水,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民政厅向努力工作在规划财务岗位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民政工作的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省直相关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的重要手段,通过规划编制,明确发展思路、实现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切实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规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建设多少个项目,投入多少资金。要跳出我们已长期习惯的框框和思维定势,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在设计长期性、制度性的规划思路和政策措施上下更大的功夫,作好顶层设计,把握好整体思路,为事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突出财务保障作用。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民政事业资金支出115亿元,其中,省以上转移支付87亿元,市县配套28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全省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和民政基础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管好用好资金,确保资金健康运行,是我们基本职责所在。在预算编制环节,要研究政策,抓住社会关注热点和民政工作重点,做大规模,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投入;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完善基数和标准管理,逐步实现以统计台账数据规范资金分配,维护预算公平;在资金使用环节,督促各级尤其是基层民政部门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及时发挥资金社会经济效益。
三要突出统计支撑作用。统计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民政统计是民生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政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的基本手段。民政统计收集、整理、提供的数据,客观完整记录民政事业发展变化,充分反映民政事业重
政规划财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牵头职责也越来越多。我们不能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数据和报表上,必须围绕民政中心任务,把握工作重点,积极作为,才能充分发挥规划财务的职能作用。在服务内容上要由基本专业服务向统筹综合服务拓展,在工作导向上要由被动适应需求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在主要力量上要由依靠内部力量向同步依托社会力量扩充。争取每年做几件有份量的事情,把握工作主动权,更充分地发挥规划财务工作在单位、在系统的服务功能,积极献计献策,把握工作主动权。
二、理顺各方关系,注重互联互动,建立和谐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民政规划财务工作综合性强,开展规划财务工作,是多部门联动的过程,要取得多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各级规划财务部门要积极主动,理顺部门内外关系、系统上下关系,完善机制,形成合力,有效调动各方资源,服务事业发展。
一是积极协调,对内理顺和业务部门的关系。规划财务工作是矛盾集中的地方,也是备受关注的地方。容易受到误解,但是,只要做得好就会得到到更多的尊重。在工作中,要正确区分具体事务职责和财务管理职责,把握管理的尺度。要树立大财务理念,在民政事业资金争取、分配和使用等管理环节,归口管理,统一对外,不能缺位;在规划、民生工程、倍增规划等牵头联系工作中,要注意尊重业务部门
数地方财务机构还未独立出来。
规划财务部门无论是否有独立的机构,相应职能无论是由办公室或其他部门承担,但是,都必须树立全省民政规划财务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厅规划财务处要积极配合厅机关相关处室,联系民政部相关司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开展业务调研,加强对市县民政规划财务工作检查指导,解决基层在机构、人员、条件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充分调动系统的积极性,重点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更多运用调查研究、学习交流等方式,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共同思考;要加强系统间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在基层不是由规划财务部门牵头联系的具体业务,规划财务部门要能够协助、督促职能部门及时办理。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要注意及时总结经验,组织互相交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工作发展,共同提高规划财务工作水平。
三、强化服务意识,注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规划财务工作执行能力
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规划财务队伍,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在过去几年试行的财政集中核算体制下,很多地方取消了原有的财务机构,导致专业人员缺乏,民政部门对资金总额掌握不准,财政部门对民政资金性质区分不清,给民政资金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工作检查中也注意到,二要牢固树立综合服务意识,多方面整合力量促进事业发展。由传统的记账转变到规划财务,规划财务人员要从更高更宽的角度理解民政财务工作。规划财务部门的职能性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无论规划财务工作,还是综合协调工作,都必须放在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放在民政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中来思考、谋划。要多从全系统层面、从全局出发,把方方面面力量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高效有序地推动民政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
三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作为的空间。规划财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工作人员专业要精通,能力要全面。作为一名规划财务人员,我们的能力水平是否随着民政工作地位的提升而逐步提升,是否能够满足群众对我们的新期待、新要求,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在工作中,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核算服务能力,而且要掌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项民政业务政策,以及规划编制、绩效考评、项目管理等多项业务技能,提高综合性工作水平,这样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开展规划财务工作。要思路开阔、眼界开阔、心胸开阔,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加强调研了解实情,勤于钻研改善方法,不局限于单纯的业务,提升综合能力和作为的空间,为事业发展多作贡献。
四要保持创新精神,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规划财务工作。
利益,事关民政事业健康发展,事关民政干部安全成长。肩负民政事业资金监管职责的规划财务部门,要筑牢民政事业资金管理的安全防线,注重源头把关,维护事业健康发展。
一要坚持健全规章制度为基础。制度决定着工作的规范和效果。完善规章制度,逐步推动规划财务工作规范化,是加强管理的必然要求。从内部管理要求来看,民政建设项目、补助内容增多,资金规模快速增加,确保项目建设安全、资金管理安全,维护困难群众基本利益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从外部环境要求来看,社会公众对民政事业关注度越来越高,期待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政府预算公开和决算公开,推动规划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紧迫。要重点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等阶段,以及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内容加强民政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分配程序,明确监管职责,理顺管理关系。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二要坚持完善防控机制为关键。要结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在资金分配、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环节,以基数合理、标准科学和程序规范为目标,从重要项目、重点环节、重大资金着手,逐一梳理制度建设情况,注重衔接配合,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落实机制。各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要结合实际,深入查找管理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全覆盖的
1撑,逐步实现民政事业资金监管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网络化、手段现代化。
同志们,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提升之年,承前启后、意义特殊。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省厅提出的整体工作思路,更加注重主动服务,更加注重互联互动,更加注重源头把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全省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