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授信关注点
一、主要授信种类的风险提示
(一)票据承兑是否对真实贸易背景进行核实;是否取得或核实税收证明等相关文件;是否严格按要求履行了票据承兑的相关程序。
(二)贴现票据是否符合票据法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是否对真实贸易背景及相关证明文件进行核实;是否对贴现票据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是否对客户有无背书及付款人的承兑予以查实。
(三)开立信用证是否对信用证受益人与开证申请人之间的贸易关系予以核实;申请人是否按照信用证开立要求填写有关书面材料;受理因申请人开立信用证而产生的汇票时,是否按照票据法和监管部门要求对汇票本身的形式和实质要件进行审核。
(四)公司贷款是否严格审查客户的资产负债状况,认真独立计算客户的现金流量,并将有关情况存入档案,提示全部问题。
(五)项目融资除评估授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情况外,是否对质押权、抵押权以及保证或保险等严格调查,防止关联客户无交叉互保。
(六)关联企业授信是否了解统一授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认真实施统一授信,及时调整额度并紧密跟踪。
(七)担保授信是否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违反国家规定担当保证人,抵押物、质押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押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是否就开设担保扣款账户的余额控制及银行授权主动划账办法达成书面协议;是否对抵(质)押权的行使和过户制定可操作的办法。
二、客户基本信息提示
(一)营业执照(副本及影印件)和年检证明。
(二)法人代码证书(副本及影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
(四)近三年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业主权益变动表以及销量情况。成立不足三年的客户,提交自成立以来年度的报表。
(五)本年度及最近月份存借款及对外担保情况。
(六)税务部门年检合格的税务登记证明和近二年税务部门纳税证明资料复印件。
(七)合同或章程(原件及影印件)。
(八)董事会成员和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名单和签字样本等。
(九)若为有限责任客户、股份有限客户、合资合作客户或承包经营客户,要求提供董事会或发包人同意申请授信业务的决议、文件或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或证明。
(十)股东大会关于利润分配的决议。
(十一)现金流量预测及营运计划。
(十二)授信业务由授权委托人办理的,需提供客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十三)其他必要的资料(如海关等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等)。
对于中长期授信,还须有各类合格、有效的相关批准文件,预计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预计的资产负债情况、损益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营运计划。
三、主要授信品种风险分析提示
(一)流动性短期资金需求应关注:
1.融资需求的时间性(常年性还是季节性);
2.对存货融资,要充分考虑当实际销售已经小于或将小于所预期的销售量时的风险和对策,以及存货本身的风险,如过时或变质;
3.应收账款的质量与坏账准备情况; 4.存货的周期。
(二)设备采购和更新融资需求应关注: 1.时机选择,宏观经济情况和行业展望; 2.未实现的生产能力;
3.其他提供资金的途径:长期授信、资本注入、出售资产; 4.其他因素可能对资金的影响。
(三)项目融资需求应关注: 1.项目可行性; 2.项目批准; 3.项目完工时限。
(四)中长期授信需求应关注: 1.客户当前的现金流量; 2.利率风险; 3.客户的劳资情况;
4.法规和政策变动可能给客户带来的影响;
5.客户的投资或负债率过大,影响其还款能力; 6.原材料短缺或变质; 7.第二还款来源情况恶化; 8.市场变化; 9.竞争能力及其变化; 10.高管层组成及变化;
11.产品质量可能导致产品销售的下降;
12.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原辅料及产成品带来的影响; 13.经营不善导致的盈利下降。
(五)对现有债务的再融资需求。
(六)贸易融资需求应关注: 1.汇率风险; 2.国家风险; 3.法律风险; 4.付款方式。
四、非财务因素分析风险提示
(一)客户管理者:
重点考核客户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赢利能力以及其道德水准。对客户的管理者风险应关注: 1.历史经营记录及其经验; 2.经营者相对于所有者的独立性;
3.品德与诚信度;
4.影响其决策的相关人员的情况; 5.决策过程;
6.所有者关系、组织结构和法律结构; 7.领导后备力量和中层主管人员的素质; 8.管理的政策、计划、实施和控制。
(二)识别客户的产品风险应关注: 1.产品定位、分散度与集中度、产品研发; 2.产品实际销售,潜在销售和库存变化;
3.核心产品和非核心产品,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三)识别客户生产过程的风险应关注: 1.原材料来源,对供应商的依赖度; 2.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 3.设备状况; 4.技术状况。
(四)对客户的行业风险应关注: 1.行业定位; 2.竞争力和结构; 3.行业特征; 4.行业管制;
5.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风险应关注:
1.通货膨胀; 2.社会购买力; 3.汇率; 4.货币供应量; 5.税收; 6.政府财政支出; 7.价格控制; 8.工资调整; 9.贸易平衡; 10.失业; 11.GDP增长; 12.外汇来源; 13.外汇管制规定; 14.利率;
15.政府的其他管制。
五、格式合同文本主要条款提示
(一)客户必须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
(二)客户必须持续保持银行要求的各项财务指标。
(三)未经银行允许,合同期内客户不得因主观原因关闭。
(四)未经银行允许,客户分红不得超过税后净收入的一定比例。
(五)客户的资本支出不得超过银行要求的一定数额。
(六)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出售特定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
(七)未经银行同意,客户不得向其他授信人申请授信。
(八)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更改与其他授信人的债务条款。
(九)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提前清偿其他长期债务。
(十)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进行兼并收购等活动。
(十一)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为第三方提供额外债务担保。
(十二)未经银行允许,客户不得向其他债权人或授信人抵押资产。
六、预警信号风险提示
(一)与客户品质有关的信号: 1.企业负责人失踪或无法联系;
2.客户不愿意提供与信用审核有关的文件;
3.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撤回或延迟提供与财务、业务、税收或抵押担保有关的信息或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4.资产或抵押品高估;
5.客户不愿意提供过去的所得税纳税单;
6.客户的竞争者、供货商或其他客户对授信客户产生负面评价;
7.改变主要授信银行,向许多银行借款或不断在这些银行中间借新还旧; 8.客户频繁更换会计人员或主要管理人员; 9.作为被告卷入法律纠纷; 10.有破产经历;
11.有些债务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或列示;
12.客户内部或客户的审计机构使用的会计政策不够审慎。
(二)客户在银行账户变化的信号: 1.客户在银行的头寸不断减少; 2.对授信的长期占用;
3.缺乏财务计划,如总是突然向银行提出借款需求; 4.短期授信和长期授信错配; 5.在银行存款变化出现异常;
6.经常接到供货商查询核实头寸情况的电话; 7.突然出现大额资金向新交易商转移; 8.对授信的需求增长异常。
(三)客户管理层变化的信号: 1.管理层行为异常;
2.财务计划和报告质量下降; 3.业务战略频繁变化;
4.对竞争变化或其他外部条件变化缺少对策; 5.核心盈利业务削弱和偏离; 6.管理层主要成员家庭出现问题; 7.与以往合作的伙伴不再进行合作; 8.不遵守授信的承诺;
9.管理层能力不足或构成缺乏代表性; 10.缺乏技术工人或有劳资争议。
(四)业务运营环境变化的信号:
1.库存水平的异常变化; 2.工厂维护或设备管理落后; 3.核心业务发生变动;
4.缺乏操作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等; 5.主要产品线上的供货商或客户流失。
(五)财务状况变化信号:
1.付息或还本拖延,不断申请延期支付或申请实施新的授信或不断透支; 2.申请实施授信支付其他银行的债务,不交割抵押品,授信抵押品情况恶化;
3.违反合同规定;
4.支票收益人要求核实客户支票账户的余额; 5.定期存款账户余额减少;
6.授信需求增加,短期债务超常增加; 7.客户自身的配套资金不到位或不充足; 8.杠杆率过高,经常用短期债务支付长期债务; 9.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利息;
10.其他银行提高对同一客户的利率;
11.客户申请无抵押授信产品或申请特殊还款方式; 12.交易和文件过于复杂;
13.银行无法控制抵押品和质押权。
(六)其他预警信号: 1.业务领域收缩;
2.无核心业务并过分追求多样化; 3.业务增长过快; 4.市场份额下降。
七、客户履约能力风险提示
(一)成本和费用失控。
(二)客户现金流出现问题。
(三)客户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
(四)还款记录不正常。
(五)欺诈,如在对方付款后故意不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六)弄虚作假(如伪造或涂改各种批准文件或相关业务凭证)。
(七)对传统财务分析的某些趋势,例如市场份额的快速下降未作解释。
(八)客户战略、业务或环境的重大变动。
(九)某些欺诈信号,如无法证明财务记录的合法性。
(十)财务报表披露延迟。
(十一)未按合同还款。
(十二)未作客户破产的应急预案。
(十三)对于信息的反应迟缓。
第二篇: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强化商业银行的统一管理与内部控制,增强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保护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自身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必须建立法人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关键业务岗位进行授权。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及关键业务岗位应在授予的权限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严禁越权从事业务活动。
第三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各地区金融风险及客户信用状况,规定对各地区及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商业银行各级业务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授信额度内对各地区及客户进行授信。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资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授权,是指商业银行对其所属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开展业务权限的具体规定。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所辖服务区及其客户所规定的内部控制信用高限额度。具体范围包括贷款、贴现、承兑和担保。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授权人为商业银行总行。受权人为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授信人为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受信人为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所辖服务区及其客户。
第九条 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授权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实行逐级有限授权。
(二)应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主要负责人业绩等,实行区别授权。
(三)应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业绩、风险状况、授权制度执行情况及主要负责人任职情况,及时调整授权。
(四)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超越授权,应视越权行为性质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相应的责任。要实现权责一致。主要负责人离开现职时,必须要有上级部门做出的离任审计报告。
第十条 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所辖服务区及其客户授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区别授信。
(二)应根据不同客户的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负债比例情况、贷款偿还能力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
(三)应根据各地区的金融风险和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对各地区和客户的授信额度。
(四)应在确定的授信额度内,根据当地及客户的实际资金需要、还款能力、信贷政策和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具体确定每笔贷款的额度和实际贷款总额。授信额度不是计划贷款额度,也不是分配的贷款规模,而是商业银行为控制地区和客户风险所实施的内部控制贷款额度。
第二章 授权、授信的方式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分为基本授权、授信和特别授权、授信两种方式。基本授权是指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常规业务经营所规定的权限。
特别授权是指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特殊业务,包括创新业务、特殊融资项目以及超过基本授权范围的业务所规定的权限。
基本授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和每个地区、客户的基本情况所确定的信用额度。
特别授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政策、市场情况变化及客户特殊需要,对特殊融资项目及超过基本授信额度所给予的授信。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的授权分为直接授权和转授权两个层次。
直接授权是指商业银行总行对总行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和管辖分行的授权。
转授权是指管辖分行在总行授权权限内对本行有关业务职能处室(部门)和所辖分支行的授权。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的授权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业务经营范围,转授权不得大于原授权。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的授权、授信,应有书面形式的授权书和授信书。授权人与受权人应当在授权书上签字和盖章。
第十五条 授权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授权人全称和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受权人全称和主要负责人姓名;
(三)授权范围;
(四)授权期限;
(五)对限制越权的规定及授权人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内容。
前款规定适用于转授权书。
第十六条 授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授信人全称;
(二)受信人全称;
(三)授信的类别及期限;
(四)对限制超额授信的规定及授信人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的授权书和授信书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同级管辖行备案。涉及外汇业务的授权书和授信书,应报外汇管理局同级管辖局备案,转授权还应同时报商业银行总行备案。
第十八条 条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各级分支机构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时,须向其出示授权书或授信书,双方应按授权书和授信书规定的授权、授信范围签订合同。
第三章 授权、授信的范围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总则中所确定的原则,具体规定授权、授信的范围。
第二十条 基本授权的范围包括:
(一)营运资金的经营权限;
(二)同业资金融通权限;
(三)单笔贷款(贴现)及贷款总额审批权限;
(四)对单个客户的贷款(贴现)额度审批权限;
(五)单笔承兑和承兑总额审批权限;
(六)单笔担保和担保总额审批权限;
(七)签发单笔信用证和签发信用证总额审批权限;
(八)现金支付审批权限;
(九)证券买卖权限;
(十)外汇买卖权限;
(十一)信用卡业务审批权限;
(十二)辖区内资金调度权限;
(十三)利率浮动权限;
(十四)经济纠纷处理权限;
(十五)其他业务权限。
第二十一条 特别授权的范围包括:
(一)业务创新权限;
(二)特殊项目融资权限;
(三)超出基本授权的权限。
第二十二条 基本授信的范围应包括:
(一)全行对各个地区的最高授信额度;
(二)全行对单个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
(三)单个分支机构对所辖服务区的最高授信额度;
(四)单个营业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单个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
(五)对单个客户分别以不同方式(贷款、贴现、担保、承兑等)授信的额度。
第二十三条 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对客户授信的报告、统计、监督制度,各行不同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同一地区及同一客户的授信额度之和,不得超过全行对该地区及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
第二十四条 特别授信范围包括:
(一)因地区、客户情况的变化需要增加的授信;
(二)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超过基本授信所追加的授信;
(三)特殊项目融资的临时授信。
第二十五条 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各地区及客户特别授信的监督管理,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在基本授信范围以外的附加授信,必须事先经其总行批准。
第四章 授权、授信的期限、调整与终止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总行应根据总则中确定的授权、授信原则,建立对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各地区及客户进行综合考核的指标体系,根据其有关指标考核情况,及时调整授权。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授权和授信的有效期均为1年。
第二十八条 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授权人应调整以至撤销授权:
(一)受权人发生重大越权行为;
(二)受权人失职造成重大经营风险;
(三)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四)内部机构和管理制度发生重大调整;
(五)其他不可预料的情况。
前款规定适用于转授权。
第二十九条 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原授权应终止:
(一)实行新的授权制度或办法;
(二)受权权限被撤销;
(三)受权人发生分立、合并或被撤销;
(四)授权期限已满。
第三十条 在授信实施过程中,如发生下列情况,商业银行应调整直至取消授信额度:
(一)受信地区发生或潜伏重大金融风险;
(二)受信企业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和风险;
(三)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四)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五)企业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包括分立、合并、终止等);
(六)企业还款信用下降,贷款风险增加;
(七)其他应改变授信额度的情况。
第三十一条 在授权、授信有效期内,商业银行对授权、授信进行调整或授权、授信终止,应及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并同时将新的授权书或授信书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涉及外汇业务授权、授信的调整或终止时,应同时报外汇管理局同级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变更或任免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时,如果授权范围等内容不变,原授权书及转授权书继续有效。
第五章 授权、授信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监督各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授权、授信制度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授权、授信制度的检查。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的法律部门,应负责本行授权、授信方面的法律事务。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每年必须至少一次对其内部授权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中国人民银行。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稽核监察部门要把检查监督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执行授权、授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并有权对调整授权提出意见。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其总行,商业银行对中国人民银行管辖行,每个季度应报送授权、授信实施及风险情况的报告。临时发生超越授权和重大风险情况,应及时快速上报。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制定授权、授信制度应与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相协调,形成权责一致、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追究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督促商业银行,对受权人超越授权范围从事业务经营的行为,视越权行为的性质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下列处分:
(一)警告;
(二)通报批评;
(三)限期纠正或补救;
(四)停办或部分停办业务;
(五)调整或取消授权;
(六)取消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1年至终生在金融机构的任职资格。
第四十一条 如授权不明确,受权人未经请示擅自开展业务活动,造成经济损失,应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与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应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授权、授信管理办法。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对其境外分支机构,应根据我国和驻在国(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另行授权,并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各项规章制度中有关授权、授信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
(1996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
银发[1996]403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强化商业银行的统一管理与内部控制,增强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保护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自身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必须建立法人授权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关键业务岗位进行授权。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以及关键业务岗位应在授予的权限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严禁越权从事业务活动。
第三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各地区金融风险及客户信用状况,规定对各地区及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商业银行各级业务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授信额度内对各地区及客户进行授信。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资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授权,是指商业银行对其所属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关键业务岗位开展业务权限的具体规定。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所辖服务区及其客户所规定的内部控制信用高限额度。具体范围包括贷款、贴现、承兑和担保。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授权人为商业银行总行。受权人为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授信人为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受信人为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所辖服务区及其客户。
第九条 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授权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实行逐级有限授权。
(二)应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主要负责人业绩等,实行区别授权。
(三)应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业绩、风险状况、授权制度执行情况及订负责人任职情况,及 时调整授权。
(四)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超越授权,应视越权行为性质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相应的责任。要实现权责一致。主要负责人离开现职时,必须要有上级部门做出的离任审计报告。
第十条 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所辖服务区及其客户授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区别授信。
(二)应根据不同客户的经营管理水平、资产负债比例情况,贷款偿还能力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
(三)应根据各地区的金融风险和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对各地区和客户的授信额度。
(四)应在确定的授信额度内,根据当地及客户的实际资金需要、还款能力、信贷政策和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具体确定每笔贷款的额度和实际贷款总额。授信额度不是计划贷款额度,也不是分配的贷款规模,而是商业银行为控制地区和客户风险所实施的内部控制贷款额度。
第二章 授权、授信的方式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授权、授信分为基本授权、授信和特别授权、授信两种方式。
基本授权是指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常规业务经营所规定的权限。
特别授权是指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特殊业务包括创新业务、特殊融资项目以及超过基本授权范围的业务所规定的权限。
基本授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和每个地区、客户的基本情况所确定的信用额度。
特别授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国家政策、市场情况变化及客户特殊需要,对特殊融资项目及超过基本授信额度所给予的授信。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的授权分为直接授权和转授权两个层次。
直接授权是指商业银行总行对总行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和管辖分行的授权。
转授权是指管辖分行在总行授权权限内对本行有关业务职能处室(部门)和所辖分支行的授权。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的授权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业务经营范围,转授权不得大于原授权。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的授权、授信,应有书面形式的授权书和授信书。授权人与受权人应当在授权书上签字和盖章。
第十五条 授权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授权人全称和法人代表人姓名;
(二)受权人全称和主要负责人姓名;
(三)授权范围;
(四)授权期限;
(五)对限制越权的规定及授权人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内容。
前款规定适用于转授权书。
第十六条 授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授信人全称;
(二)受信人全称;
(三)授信的类别及期限;
(四)对限制超额授信的规定及授信人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的授权书和授信书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同级管辖行备案。涉及外汇业务的授权书和授信书,应报外汇管理局同级管辖局备案,转授权还应同时报商业银行总行备案。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各级分支机构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时,须向其出示授权书或授信书,双方应按授权书和授信书规定的授权、授信范围签订合同。
第三章 授权、授信的范围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总则中所确定的原则,具体规定授权、授信的范围。
第二十条 基本授权的范围包括:
(一)营运资金的经营权限;
(二)同业资金融通权限;
(三)单笔贷款(贴现)及贷款总额审批权限;
(四)对单个客户的贷款(贴现)额度审批权限;
(五)单笔承兑和承兑总额审批权限;
(六)单笔担保和担保总额审批权限;
(七)签发单笔信用证和签发信用证总额审批权限;
(八)现金支付审批权限;
(九)证券买卖权限;
(十)外汇买卖权限;
(十一)信用卡业务审批权限;
(十二)辖区内资金调度权限;
(十三)利率浮动权限;
(十四)经济纠纷处理权限;
(十五)其他业务权限。
第二十一条 特别授权的范围包括:
(一)业务创新权限;
(二)特殊项目融资权限;
(三)超出基本授权的权限;
第二十二条 基本授信的范围应包括:
(一)全行对各个地区的最高授信额度;
(二)全行对单个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
(三)单个分支机构对所辖服务区的最高授信额度;
(四)单个营业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单个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
(五)对单个客户分别以不同方式(贷款、贴现、担保、承兑等)授信的额度。
第二十三条 各商业银行应建立对客户授信的报告、统计、监督制度,各行不同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同一地区及同一客户的授信额度之和,不得超过全行对该地区及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
第二十四条 特别授信范围包括:
(一)因地区、客户情况的变化需要增加的授信;
(二)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超过基本授 7 信所追加的授信;
(三)特殊项目融资的临时授信。
第二十五条 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各地区及客户特别授信的监督管理,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在基本授信范围以外的附加授信,必须事先经其总行批准。
第四章 授权、授信的期限、调整与终止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总行应根据总则中确定的授权、授信原则,建立对业务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各地区及客户进行综合考核的指标体系,根据其有关指标考核情况,及时调整授权。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授权和授信的有效期均为1年。第二十八条 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授权人应调整以至撤销授权:
(一)授权人发生重大越权行为;
(二)受权人失职造成重大经营风险;
(三)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四)内部机构和管理制度发生重大调整;
(五)其他不可预料的情况。
前款规定适用于转授权。
第二十九条 如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原授权应终止:
(一)实行新的授权制度或办法;
(二)受权权限被撤销;
(三)受权发生分立、合并或被撤销;
(四)授权期限已满。
第三十条 在授信实施过程中,如发生下列情况,商业银行应调整直至取消授信额度:
(一)受信地区发生或潜伏重大金融风险;
(二)受信企业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和风险;
(三)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四)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五)企业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包括分立、合并、终止等);
(六)企业还款信用下降,贷款风险增加;
(七)其他应改变授信额度的情况。
第三十一条 在授权、授信有效期内,商业银行对授权、授信进行调整或授权、授信终止,应及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并同时将新的授权书和或授信书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涉及外汇业务授权、授信的调整或终止时,应同时报外汇管理局同级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法定代表人变更或任免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时,如果授权范围等内容不变,原授权书及转授权书继续有效。
第五章 授权、授信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监督各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授权、授信制度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授权、授信制度的检查。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的法律部门,应负责本行授权、授信方面的法律事务。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每年必须至少一次对其内部授权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中国人民银行。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稽核监察部门要把检查监督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执行授权、授信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并有权对调整授权提出意见。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其总行,商业银行对中国人民银行管辖行,每个季度应报送授权、授信实施及风险情况的报告。临时发生超越授权和重大风险情况,应及时快速上报。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制定授权、授信制度应与其他内部管理制度相协调,形成权责一致、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和《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追究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督促商业银行,对授权人超越授权范围从事业务经营的行为,视越权行为的性质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予以下列处分:
(一)警告;
(二)通报批评;
(三)限期纠正或补救;
(四)停办或部分停办业务;
(五)调整或取消授权;
(六)取消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1年至终生在金融机构的任职资格。
第四十一条 如授权不明确,受权人未经请示擅自开展业务活动,造成经济损失,应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与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应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本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授权、授信管理办法。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对其境外分支机构,应根据我国和驻在国(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另行授权,并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各项规章制度中有关授权、授信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日期:1996年11月11日 实施日期:1996年11月11日(中央法规)
第四篇:商业银行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授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防范商业贿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授信工作人员是指授信各环节参与授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和授信后管理的有关人员。
第三条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坚持诚信、敬业、创新、清廉的企业精神,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好范文版权所有和法律法规,努力掌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及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第四条授信工作人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和我行规章制度规定的职责和业务流程办理授信业务,不得违反程序或减少程序进行授信。
第五条授信工作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系人申请的授信业务,应自觉申请回避。
第六条授信工作人员应当自警自律,自觉维护商业银行的形象。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在授信活动中以任何名义索要、收受现金或贵重物品,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
第七条授信工作人员在授信工作中,不得参加有碍公正判断和决策的宴请、旅游及娱乐活动。
第八条授信工作人员要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依法对客户资料保密,并保守我行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或披露。
第九条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勤勉尽职,在授信活动中,不得进行虚假陈述,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误导有关授信决策人员。
第十条授信调查人员应当按《商业银行授信工作指引》的要求搜集客户资料,并建立和管理客户授信档案。
第十一条授信调查人员应当关注和搜集集团客户及关联客户的有关信息,有效识别授信集中风险及关联客户授信风险。
第十二条授信调查人员应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明、授信主体资格、财务状况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核实,并将核实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予以记载。
第十三条授信调查人员应当酌情、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索取相关资料,以验证客户提供材料的真实性。
第十四条授信审查人员应当根据不同授信品种的特点,对客户申请的授信业务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关注可能影响授信安全的因素,有效识别各类风险。
第十五条授信审查人员要按照《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要求,认真分析和审查客户的财务报表以及有关非财务因素,对客户的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履约记录、生产装备和技术能力、产品和市场、行业特点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和揭示。
第十六条授信审批人员的授信决策应在书面授权范围内进行,不得超越权限进行授信审批。
第十七条授信审批人员不得审批同意下列用途的授信业务:
(一)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项目;
(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以授信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和增资扩股;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资;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项目。
第十八条放款管理人员应按照我行规章制度规定的职责,认真审查已批准授信业务的放款条件,保证授信条件的落实到位。
第十九条风险管理人员应按照《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要求,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好范文版权所有评定,并对已实施的授信进行准确分类。
第二十条授信后管理人员应通过非现场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授信主体的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风险提示。
第二十一条授信工作人员应当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共创公平、透明和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
第二十二条授信工作人员如有违规,总行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和必要的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由总行负责解释和修订。
xx商业银行
二○○六年十一月二日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规定》
第五篇:某商业银行异地授信业务管理办法
某某商业银行异地授信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某某商业银行异地授信业务健康发展,切实防范异地授信业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异地授信是指我行向某某之外其他地区注册的企业和个人(以下统称为借款人)发放的所有授信,包括所有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各项表内外授信业务。若我行在当地(地级市)有分支机构的,不视为异地授信管理。
省外异地授信是指我行向无我行分支机构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注册企业或个人发放的所有授信。
原我行在当地未设有分支机构,业务发生后我行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该地区的所有授信业务要逐步移交当地设立的分支机构管理。移交后的授信不再纳入异地授信业务管理。
第三条 我行异地授信业务应必须坚持“审慎支持、统一授信、有效监控、防范风险、讲求效益、全局最优”的原则。
(一)审慎支持。考虑到信息不对称、监管难度大等原因,对异地授信需审慎支持。
(二)统一授信。异地信贷业务应纳入单一客户授信总量管理。如异地授信企业为我行集团客户成员,应同时执行集团客户管理相关规定。
(三)有效监控。开展异地信贷业务的经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水平与风险控制能力,确保监控措施到位。
(四)防范风险。开展异地授信业务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不得以其他理由淡化风险管理工作。
(五)讲求效益。开展异地授信应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匹配,不得出现纯粹为了业务规模而发展异地授信客户的情况。
(六)全局最优。我行开展办理异地授信业务应避免系统内重复营销和交叉竞争,防止多头授信。我行在当地设有分支机构的,系统内其他分支机构不得在当地办理异地授信业务,存量授信业务限期逐步退出或移交。
第四条
异地授信业务须符合外部监管规定、国家产业政策和我行信贷政策。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五条
经营单位的职责如下:
(一)负责收集借款人授信业务资料、现场调查;
(二)负责制定异地授信业务营销、管理方案;
(三)负责异地授信客户信用评级发起;
(四)负责异地授信业务分类发起;
(五)负责异地授信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第六条 总行业务管理部门 总行业务管理部门包括总行公司业务管理部、小微企业部和零售业务部。以上部门负责指导辖内机构有序开展异地授信业务的营销、管理工作。
第七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
(一)负责受理异地授信业务的授信业务资料,并负责风险审查工作;
(二)负责组织召开贷款审查委员会,承担贷款审查委员会秘书职能;
(三)负责异地授信客户信用评级审核;
(四)负责异地集团授信客户的认定、管理工作。第八条 总行信贷管理部
(一)负责受理异地授信业务的发放审核工作;
(二)负责异地授信业务的授信分类审定工作;
(三)负责异地授信业务的贷后监控工作,督促相关营销部门认真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四)牵头向监管部门报备相关业务。第九条 总行资产保全部
负责移交后不良授信资产的清收、化解工作。
第三章
授信准入标准
第十条 分支机构开展异地授信业务,应同时满足异地授信业务适用形式、授信客户的准入标准。第十一条 异地授信业务适用形式 异地授信业务应符合以下任一适用形式:
(一)向注册地为非某某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授信。
(二)企业不在某某注册但在某某设立分公司或项目,由于分公司或项目不具有独立融资权,我行分支机构向分公司或项目提供授信,授信对象为在异地注册的该企业。
(三)以在某某注册的核心企业的信用基础为依托,向其供应链上注册在非某某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异地供应链融资。
第十二条 异地授信业务客户要求
异地授信必须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稳定、主营业务突出、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客户。办理异地授信业务的客户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认可的其他组织
1、借款人依法设立;
2、授信业务用途明确、合法;
3、借款人生产经营合法、合规;
4、已持续经营三年以上,最近两个会计保持盈利,有合法的还款来源(房地产开发授信业务除外);
5、信用评级在BBB级(含)以上,信誉良好,无重大授信本金、利息逾期纪录;
6、已在其他银行获得授信且目前有授信余额(房地产开发授信业务和异地供应链融资除外);
7、我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自然人
1、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
2、授信用途明确合法;
3、授信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4、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5、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6、我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根据借款人的授信业务品种、借款人偿债能力、资金回流状况、银行资金状况等指标合理确定授信期限。
第十四条 根据借款人授信产品品种、授信条件、资金成本、与我行合作状况等,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内制定利率方案。
第四章
授信业务流程
第十五条 借款人根据拟申请的授信业务品种不同,需向我行提供以下材料。我行具体授信业务品种管理办法有特殊要求的,依其具体要求执行。
(一)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认可的其他组织流动资金授信 流动资金借款人向我行业务发起部门提出授信申请,提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借款人及保证人基本情况;
2、借款人及保证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机构信用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授信卡、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等;
3、近三财务报告(原则上为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新建企业按实有年限提供报表)以及申请授信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
4、抵押物、质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的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及保证人拟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
5、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二)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认可的其他组织固定资产授信
1、借款人及保证人基本情况;
2、借款人及保证人营业执照、机构信用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授信卡、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等;
3、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
4、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5、经有权单位批准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或开工通知书;
6、按规定项目竣工投产所需自筹流动资金落实情况及证明材料;
7、抵押物、质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的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及保证人拟同意保证的有关证明文件;
8、我行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三)个人授信需要提供的资料 借款人向我行经营单位提出授信申请,提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授信申请书;
2、身份证明证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军官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3、授信人认可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租赁合同、银行对账单、产供销单据等的原件及复印件);
4、保证人同意为其提供借款担保的书面文件及其资信证明,或抵质押物复印件;
5、我行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文件或资料。
第十六条 经营单位的客户经理按照我行对借款人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我行授信基本条件的,予以受理并进入贷前调查阶段。不符合我行授信基本条件的,及时告知借款人并退回资料。
第十七条 经营单位在进行异地授信业务的贷前调查时,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内容坚持全面、真实的原则;调查方式坚持双人调查原则。
第十八条 授信贷前调查的基本流程如下:
1、深入调查,并收集、整理授信项目基础资料;
2、通过调查、分析,撰写授信分析报告;
3、整理授信项目基础资料、调查报告等,形成完整、独立的授信项目上报审批资料。
第十九条 授信调查报告内容
(一)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认可的其他组织短期授信业务调查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授信基本情况。包含借款人基本情况,主要装备、生产工艺、生产能力、产品市场状况,关联公司情况、是否有预警信号,民营企业背景分析(如属于民营企业),集团客户管理模式(如属于集团客户)
2、授信业务基本情况。包含上次授信情况、授信批复条件落实情况、贷后管理情况、银企合作情况、企业融资环境状况、授信卡信息状况等。
3、行业风险分析。包括客户所属行业、其在行业中的地位、行业整体判断等。
4、经营管理风险分析。包括企业现有生产经营情况、目标和战略的合理性及实施情况、产品与市场匹配度、供应分析、生产分析、销售分析、管理层状况等。
5、财务风险分析。对借款人财务报表质量进行判断,对重要科目及附注、销售及盈利能力、流动性、资产管理效率、还款能力分析、汇率分析等。
6、授信总量或授信额度分析。具体包括借款原因分析、资金需求测算、授信总量确定依据等。
7、担保分析。主要分析担保人、担保物的担保能力、担保意愿等。
8、评级及盈利性分析。主要分析客户信用评级状况、现有授信分类、我行收益状况等。
9、综合结论。主要描述授信安排,包括授信品种、期限、利率/保证金比例、担保、还款来源等主要授信要素,同时要对贷后管理要求作出安排。
具体可参照《关于规范公司授信业务申报审查工作的通知》(焦商银发[2013]115号文)所附的调查报告模板。
(二)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认可的其他组织固定资产授信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借款人的评估。借款人概况;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经营管理能力分析;履约能力分析;发展潜力分析;对新建客户或无法提供完整财务报表客户的补充分析。
2、项目概况评估。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的必要性;项目的工艺技术及设备;项目的建设和生产条件;项目建设是否达到经济规模;项目环保方案是否获得环保部门的正式批准。
3、产品市场评估。行业及产品概况;产品市场现状及预测;项目产品竞争力分析;项目单位销售能力评估。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评估。投资估算主要参数;投资估算;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评估;自有资金评估;项目筹资估算;资金使用计划。
5、项目效益评估。测算依据及参数;项目成本、收入、税收、利润的评估 ;项目现金流量分析;项目盈利能力的分析;项目还款能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我行授信综合效益评估;效益评价结论;关于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的评价。
6、授信担保评估。保证评估;抵(质)押评估;其他担保方式评估。
7、授信风险评价。政策和地区风险;借款人风险;项目风险;担保风险;其他风险;综合风险评价。
8、项目评估结论。
(三)个人授信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借款人基本情况:借款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住址、职业、工作单位(经营地址)、身份证号码、有无不良嗜好、其他家庭成员情况和诚信程度等。
2、借款人的经营情况或收入情况。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情况;借款人的经营情况。
3、借款用途及合理合规性。消费类授信根据借款人提供的合同、自有资金情况和对借款人的实地调查情况,确定借款金额和用途;经营类授信根据借款人的销售收入、利润、本的购销合同签订情况、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自有资金情况、实地调查了解的情况,确定合理的借款用途和金额。
4、还款来源。对职业稳定、收入稳定的工薪阶层,根据其工作单位开出的收入证明与代发工资的银行流水对比,并通过调查确定其真实收入水平;对流通类、建筑类经营户,可通过查看其银行资金往来的贷方发生额(剔除借款等大额非经营往来发生额)、进货单、销货单和税票,了解该行业合理的利润率,以确定借款人合理的经营收入;对制造业经营户,可通过查看其银行资金往来的贷方发生额(剔除借款等大额非经营往来发生额)、消费、电费和税票,了解该行业合理的利润率,以确定借款人合理的经营收入;对其他类型的经营户可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合理方法确定经营收入数据。
5、授信的担保人情况及担保能力。房地产抵押;机械设备、车辆、船舶抵押;权利质押;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自然人保证;企业法人保证。
6、授信的支付方式。贷款支付按我行的相关规定执行。
7、授信的风险点。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借款借款人家庭收入的稳定性;担保方式的有效性;授信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针对风险分析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包括授信发放前的条件、授信发放与支付及贷后的管理要点。
8、借款人、担保人的信用记录情况。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借款人、担保人品行和在单位的表现,通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担保人是否有不良记录。
9、调查结论。对借款人申请事项的具体意见,包括是否授信、授信品种、金额、期限、利率、担保方式、还款方式等。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部对异地授信业务的风险审查坚持以实地调查为主、间接调查为辅的原则进行,对新增异地授信业务必须进行实地调查。总行风险管理部的风险审查以授信项目的合规性、资料的完整性、授信方案的可行性为主,独立发表审查意见供贷款审查委员会决策时参考。
第二十一条 贷款审查委员会根据工作规则要求,对报送的授信业务进行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授信项目、授信业务是否合法、合规;
(二)授信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
(三)授信项目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度;
(四)授信业务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五)根据授信业务特点,需审议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二条 省外异地授信、房地产异地授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异地授信均需由总行统一审批。具体流程如下:
经营单位直接调查并拟定授信方案,经经营单位行(部)务会研究后实行客户经理、客户部负责人、支行行长三级审批,报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审查,风险管理部审查后报贷款审查委员会审议。贷款审查委员会集体评审后,将授信项目报行长审批。贷款审查委员会根据行长审批意见下发授信批复。
第六章
异地授信发放与支付管理
第二十三条 经营单位应与借款人签订书面授信合同,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经营单位应要求借款人当面签订授信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但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授信除外。经营单位应在授信合同中与借款人明确约定产品品种、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支付方式、还款方式等条款。对授信批复有特殊要求的,需在授信合同或担保合同中做出明确约定。
对需要报备的异地授信业务,必须在取得监管部门同意办理的前提下方可安排授信合同的签订事宜。
第二十四条 在发放授信前,经营单位应根据授信批复中对授信方案的要求,审核是否满足发放条件,并将相关资料报发放审核部门审核。
经营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通过我行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授信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监督授信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并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
第二十五条 授信发放过程中,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授信资金使用出现异常的,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授信发放和资金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变更授信支付方式、停止授信的发放和资金支付。
第二十六条 授信发放后应将授信业务按相关监管要求将授信相关信息报送征信系统数据库。
第七章
异地授信业务的贷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客户经理应按以下条款规定的频率对客户进行定期的现场检查。
一、授信客户的现场检查
1、初次发放授信后7个工作日内应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2、授信分类为正常类授信客户至少每季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授信担保方式为信用的,至少每月一次进行现场检查;
3、不良类授信客户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二)特殊情况
客户出现以下情况时客户经理应立即进行现场检查:
1、授信风险分类形态向下迁徙;
2、授信发生欠息、展期、逾期及或有资产到期垫付;
3、客户出现停产、半停产状况;
4、客户发生可能影响授信资产安全的投资活动、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非正常变更、体制改革、债权债务纠纷、事故与赔偿等重大事项。
二、贷后检查报告
(一)授信分类为正常类授信客户至少按季撰写一次贷后管理报告;
(二)授信分类为不良类授信客户至少每月撰写一次调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应及时报送至总行贷后管理部门审阅。
三、除现场检查外,客户经理还应通过非现场手段对授信客户的经营状况及担保人、担保物的状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四条 在现场过程中,及时通过一些与授信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指标来预测授信风险,发现授信存在的潜在风险。客户经理通过对借款人、授信、担保的日常贷后管理和公众信息发现可能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授信资金安全、担保等造成不利影响的信息时,应将重大信息详细情况、对我行授信影响、经营单位的处置预案等形成书面报告,及时报告至总行信贷管理部,并抄报风险管理部和资产保全部。
第二十五条 授信到期前,经营单位分管客户经理填写授信业务本金和利息等的到期授信通知书。在短期授信到期前7日、中长期授信到期前30日,客户经理必须发出到期授信通知书,经借款人签收并经我行和担保人确认后,存档保存。授信到期三天前,客户经理应确保结算账户上在有充足的偿还授信本息资金。
结息日前,客户经理应确保授信客户结算账户上有足以偿还授信利息的资金。
第二十六条 借款人归还我行全部授信本息及费用后,我行释放抵(质)押物,协助客户办理解押手续。我行与客户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结束的过程。
第二十七条 异地授信贷后检查必须双人进行,营销机构负责人要定期参与贷后检查。
各经营单位应严格掌握异地授信业务风险分类标准,分类认定工作必须附有客户财务信息和银行定量定性分析资料。
第二十八条 异地授信业务档案管理,按我行相关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八章
罚则 第二十九条 办理异地授信过程中出现下列行为或情况之一的,应按我行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流程办理异地授信业务的;
(二)授信调查、风险审查与审批、贷后管理未尽职的;
(三)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发现但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
(四)以降低信贷条件或超过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办理授信业务的;
(五)与借款人串通违规办理授信业务的;
(六)放任借款人将授信资金股权投资以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的;
(七)超越或变相超越权限审批授信业务的;
(八)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授信资金支付管理与控制的;
(九)未落实审批条件办理授信业务的;
(十)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其他情形;
(十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我行授信业务有关制度规定的行为。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某某商业银行辖内机构,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