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山县烈士陵园情况简介加
罗山县烈士陵园情况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现在我们看到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是由人民军队海陆空三支枪图案合并而成,总高度为15.1米,半径长4米,碑座和碑身分别用黑色和灰色大理石粘贴而成,象征着革命江山来之不易,是由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纪念碑两侧各有四尊塑像,他们代表着不同时期我党领导的不同武装力量,有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纪念碑四周的绿化带将栽植松柏树木,代表着革命烈士精神永垂不朽、万古长青,寓意着革命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现在呈现我们面前的是英雄浮雕墙:东西两侧的英雄浮雕墙,再现了罗山人民投身革命、英勇战斗、顽强不屈、前仆后继的战斗场景,浮雕两侧的黑色大理石上将镌刻是罗山籍烈士英名录,象征着烈士精神永放光芒,激励后人奋斗不息。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沿着登山步道拾阶而上,到山顶的追忆广场。(路上讲罗山革命史,建罗山烈士陵园的原因)
我县是革命老区县和苏区县,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成长和战斗的地方,也是鄂皖苏区和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桂店农民起义、罗南暴动、长岭岗战役、红二十五军长征从何家冲出发、潘新店战斗、中原部队突围等重大历史事件。在革命战争年代,41米。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聘请国内知名的深圳大学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陵园依山而建,四周群山环绕,基于尊重自然、尊重人文的理念,将陵园建成烈士安息的家园,人民缅怀的场所。陵园大部分建筑呈三角状,线条犀利,棱角分明,苍劲有力,象征着革命岁月的荆棘与艰难,代表了革命斗争的与曲折残酷;整个陵园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中心,以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为瞻仰区和休闲区,按照明媚、自然的公园理念设计建造,主要有陵园大门、门卫室、主入口广场、纪念馆、游憩广场、滨水园、军品小号、管理用房等相关设施,当人们走进陵园大门,视野开阔、气氛舒朗,迎着绿树森林,带着轻松愉快,走进一段历史,聆听一段故事。南侧为缅怀祭奠追忆区,整个设施庄严肃静,是人们寄托哀思,接受红色教育的场所。南侧以红军桥、纪念碑、追忆广场为轴,分为东西两大烈士墓区,现建成墓穴900余个,已迁葬烈士842名。东边墓区以琉璃湖为中心,由四个分墓区组成,现已迁葬烈士238名。西边墓区也由四个分墓区组成,现已迁葬烈士604名。他们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的烈士。其中,革命烈士纪念碑后方的8号墓区共迁葬烈士22名,均为我县著名革命烈士,主要有中共罗山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孤零、罗山独立团副团长余范文、新四军第五师旅长桂干生等。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可以沿着西侧的陵园通道慢慢往下走,进行自由观瞻,请大家注意脚下安全。
第二篇:老营烈士陵园简介
老营烈士陵园简介
老营烈士陵园与一九七一年二月动工,一九七三年四月落成,全园总面积二十一点二亩,园内安葬者为修建襄渝铁路而壮烈献身的八九二零一部队的200名烈士。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西抵四川重庆,全长九百一十六公里,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又一条重要干线。它沿线山高峰险,川大流急,不少地段上傍悬崖、下临深涧、地质复杂、人迹罕见。铁路穿过巍巍的武当山、大巴山、华夷山,多次跨越滔滔汉江、后河、将军河,桥多隧长、工程险巨。六九年底,八九二零一部队广大指战员奉命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继承和发扬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风餐露宿、沐雨栉(zhì)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胜了很多艰难险阻,为胜利建成襄渝铁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有危机关头抢着上,舍生忘死救战友的五八零一部队勤务连副排长李安普,八九三零二部队修建连战士魏保宁;有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排险情的零四七部队四连副连长黄利启、五八零四部队十九连战士兰祥万等200名烈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战歌,为纪念他们,使后代继承他们的遗志,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经有关部门批准,修建了老营烈士陵园。
陵园内不仅有纪念碑,而且有供宣传教育用的讲台和休息亭;不仅有四季常青的松树,而且有珍贵的花卉,不仅有管理所,而且有小型停车场。虽然有的地方因种种原因而脱落、裂缝,但也不失陵园的庄严。
当然,目前我们这个陵园的建设和管理还不便应我们武当山旅游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一定尽量想办法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美化,力争早日把老营烈士陵园建设成一所庄严、合格的烈士陵园。
第三篇:肇州烈士陵园简介
肇州烈士陵园简介
肇州烈士陵园于1946年建立,占地25,000平方米。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永垂不朽碑和烈士墓、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和抗日烈士纪念碑。1988年10月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纪念塔是陵园内东侧的中心建筑,塔的基座总面积为120平方米,呈长方“回”字形,座高1米,在基座的边沿上设置栏杆,南北中间有台阶,塔身建在“回”字形基座的中央,塔高13米,方柱形,下宽上窄,全部采用红砖混凝土砌成。塔顶逐渐狭窄,形成漫尖形。此塔在1947年7月7日建成。为纪念在肇州事变殉难的六烈士和历次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诸烈士。塔身正面有原嫩江省主席于毅夫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塔身后面有中共哈西地委书记王建中撰的悼文《六烈士永志》。
在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后边,建有12座烈士墓,其中有李祝
三、韩清华、刘德明、岳之平、邓国志和王耀先六烈士之墓。有在抗日、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诸烈士之墓六座。在六烈士墓前立有1块高2米的纪念碑,用大理石制成,碑身正面刻有“永垂不朽”4个大字,碑身后面有肇州县县长刘明义撰写的纪念碑文。
抗日烈士纪念碑和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建在园西的中 心,与革命烈士纪念塔相对应。这两座纪念碑建于1952年10月1日,样式、形状完全相同。碑的基座面积是48平方米,高80公分。碑身建在基座的中央。高10米,长4米,宽2米,呈长方体。碑身正面有原黑龙江省副省长王梓木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和原黑龙江省统战部长张瑞麟的“抗日烈士纪念碑”题字。陵园整体布局整齐、庄严肃穆。2009年在园内新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肇州民俗馆。
六烈士生前的英雄事迹简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三肇”(肇州、肇东、肇源)人民从此结束了“亡国奴”生活。然而,由原肇州伪县长蓬世隆及郭尔罗斯后旗(肇源县)伪旗长达瓦等为首组成的“地方治安维持会”,公然反对共产党。
中共哈西地委于1945年11月22日,在肇东昌五成立,地委组织部长李祝三,根据地委决定到大同组建中共肇州县工作委员会。李祝三等人早就看透了蓬世隆的把戏,在1946年1月1日晚,肇州县政府举行新年团拜会时,他就宣布了地委对蓬世隆的人事罢免令,散会后赶紧召集亲信策划叛变的事。
1月4日8时左右,蓬世隆发动叛乱,命令县公安大队长张忠信逮捕了共产党的干部李祝
三、岳之平、韩清华、王耀先、邓国志、刘德明,并去丰乐镇逮捕了做发动群众工作的肇州县民运部部长孙新华。
这7名同志被关押进公安局监狱,在狱中,7人受尽敌人的折磨,但始终毫不动摇地和敌人做斗争。事件发生后,哈西地委当即报告上级党组织,并开始组织营救。当时驻哈尔滨代表李兆麟多次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交涉,国民党方面提出,如果同意肇州由国民党接收,被扣人员可以释放,可惜最终没能达成协议。
时间不长,东北民主联军在占领松花江南岸的扶余后,听说肇州发生革命叛乱,迅速过江解放了肇源,直逼肇州。
听说了这个消息,蓬世隆率众匪徒连夜仓皇出逃,逃走时将李祝三等6名共产党员装进麻袋,劫持到了永乐镇邹万灵屯附近。在屯子附近的一大坑边,叛匪们将李祝三等6同志推下车,向他们开枪射击。6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敌人从肇州县城逃走时由于慌乱,孙新华被漏掉,幸免于难。被害的六烈士中,年纪最小的韩清华刚刚25岁。
烈士就义后,经地委批准,将烈士牺牲地附近的6个村命名为祝
三、之平、清华、德明、耀先、国志村,以告慰英灵。现在,在肇州东南隅烈士陵园内建立了这座纪念塔,六名烈士长眠于此。
第四篇:柴胡店烈士陵园简介
柴胡店烈士陵园简介
柴胡店烈士陵园位于柴胡店镇胡楼村前的千山脚下,古薛河畔。始建于1970年2月,总面积20000平方米,安葬在这里九十七名烈士,其中一位营长,一位连长,八位排长,八十七位战士,都是在兴仁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
一九四五年十月,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抗战的峰火刚刚熄灭,蒋介石集团妄图侵吞人民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在全国又挑起内战,国民党七十七师奉蒋介石之命,首先抢占临城,并在外围修碉堡,扎木寨,向我解放区进行骚扰。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盼望人民子弟兵早日拔除这个根子消灭匪徒,为民除害。
全国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与蒋介石集团展开了针锋相对,寸士心争的决战。我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奉命赴鲁南战场,与驻鲁南地区的国民党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兴仁庄战斗,就是鲁南战场一次可歌可泣的歼灭战。兴仁庄歼敌战斗的胜利
国民党为了把住鲁南大门,首先派七十七师抢占了鲁南军事要地临城。并在方园十余里的挖战壕、修碉堡,在临城的外围洪洼、丁桥、张桥、古井、常庄、兴仁庄一带大设据点,以临城赤大本营频繁向解放区骚扰。兴仁庄居高临下,地形十分优越,是临城外围的一个显要据点,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奉党中央命令,开到我们这个地区,消灭临城驻守的国民党军队,为民除害签于国民党军的布防情况,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全面分析了鲁南作战形势,决定在攻克临城之前,必须首先打平兴仁庄据点,七纵五支队三营的指战员,奉命接受了攻打兴仁庄的战斗任务之后,广大指战员斗志昂扬,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送
部队党组织,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保卫人民,不怕牺牲,英勇作战革命精神,我镇广大人民群众当看到浩浩荡荡的人民大军开赴前线,听到要解放临城,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喜讯后,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立即行动起来,抬担架,送军粮,当向导,腾房子,找铺草、备烧柴……支援人民子弟兵消灭敌人。
在营长胡方亮同志的指挥下,首先包围了兴仁庄据点,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国民党军为了支援兴仁庄的守军,派飞机猛烈扫射炸我三营阵地,住临城的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的部队,也用密集的火力密切配合,向我军射击,妄图破坏三营的包围圈,三营的全体指战员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斗志旺盛,英勇奋战,向兴仁庄敌人据点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在猛烈的炮火冲击下,兴仁庄的守敌死伤惨重,据点难以支撑,就在这时临城的国民党军出动了一个团的兵力,沿兴仁庄南部大沙河前来支援,妄图死守兴仁庄这个外围据点,我七纵队早有准备,在沙河南岸设下埋伏,待临城援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内时,出其不意,全面出击,大部分援兵被打死打伤,少数丢下枪支弹仓皇逃回临城,不敢再出兵增援。这样兴仁庄山上的敌人,就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成了翁中之鳖,敌人见事不妙,如负隔顽抗,务必全军覆没,于是便组织剩余人员,企图突围逃窜,我三营战士看穿了敌人的去向,在敌人狼狈逃窜之际,向兴仁庄全面发起冲锋,用刺刀,手榴弹向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杀的敌人尸横山野,兴仁庄山上敌人四个营的兵力,被我军全部彻底地消灭干净,取得了兴仁庄战斗的辉煌胜利,在这次战斗中,人民解放军三营的指战员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安葬在这个陵园九十七名战士,(其中一位营长,一位连长,八位排长,八十七名战士)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为党、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优秀战士。
1994年4月,又迁移安葬了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黄其文烈士之墓。1994年6月18日,柴胡店党委、政府在此举行了朱化南烈士牺牲地纪念碑落成仪式。
朱化南烈士生于1920年4月5日,系南沙河镇中仓口村人。他幼年勤奋好学,思想进步,具有高度的阶级觉悟和爱国热情。1938年3月,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路践踏我大半个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关头,朱化南同志痛惜国破家亡,毅然挥戈跃马,痛歼顽敌,连立战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历任滕东县委委员、组织部长、滕六区分委书记等职。1945年农历5月9日,在大官庄一带与数倍于我的日伪军进行激烈的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6岁的朱化南同志为国捐躯,以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柴胡店镇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四月五日
第五篇:施洋烈士陵园简介
湖北武汉市施洋烈士陵园简介
施洋,字伯高,湖北竹山人。生于1889年6月13日。1907年施洋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学蚕科。课余时间阅读进步书刊,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施洋以武汉律师公会副会长的名义,召开紧急会议,提议发通电,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并深入学校,指导和推动学生的爱国斗争。1920年秋,施洋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10月,参加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积极从事有计划的工人运动。1922年6月,施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底,施洋指导汉阳铁厂取得了罢工胜利后,参与组建武汉工团联合会,并被聘请为该会法律顾问。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罢工。施洋是罢工的领导者之一,积极组织武汉工人和学生进行反对军阀吴佩孚的游行示威。2月15日凌晨,敌人将施洋押赴刑场,时年34岁。烈士墓墓原在洪山西麓,1953年迁此。呈八方形,坐北朝南,边长
1.9米,高2.5米。墓前有纪念碑,高5米,左侧刻烈士生平事略,右侧刻二七惨案经过。纪念碑前是施洋烈士塑像。董必武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年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1957年,董必武为烈士题诗:“二七工仇血史留,吴萧遗臭万千秋;律师应仗人间义,身殉名存烈士俦。” 其墓四周矮垣环绕,松柏拱卫,呈现一片肃穆宁静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