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邑加华学校简介
加华学校简介
一、学校简介
临邑加华学校是由临邑县教育局正式批准面向全县招生的全日制全封闭寄宿式学校。我校创建于2009年,是一所及小学、初中为一体,由加拿大华人投资筹办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90余亩,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已投资2000余万元。学校现有十七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15名,教职工58名,其中专任教师37名,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完全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本着办一所以“学生来了就不想走”、“农村孩子接受城市化教育”为宗旨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对师生严格要求,完善各种制度,对师生的日常行为严格量化,以制度去管理学校。在这种思想及方式下,我校逐渐形成以“爱”为校风,以“勤”为学风,以“严”为教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的校集体。
二、加华学校党支部
临邑加华学校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8月,共有党员9名,其中新增培养对象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
支部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李尚玉、纪检委员李天才、组织委员徐延友、宣传委员王传云4人组成。我校党支部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争先创优活动贯穿于全体党员教育工作的始终: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朝气、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班子队伍;建设一支党性强、奉献精神强、大力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先锋党员队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艺精湛、师德高尚、一专多用的教师队伍。现正为建设一流的党支部而努力奋斗。临邑加华学校2013年7月15日
第二篇:广州加华简介
公司简介(望各位老板认真阅读货比十家)
一、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世界,在金融风暴的余波还在笼罩全球的次年,1998一个中国高端门窗制造企业,广州加华德式门窗装饰有限公司成立了,当时,高端门窗刚刚从欧洲引进中国市场,高瞻远属的加华人,投入了占地12000平方米的厂房和设备建设,以做世界最好的门窗为目标,他们开始踏上了决心为全球客户创造完美、舒适、品味生活的慢慢征程,发现了中国高端门窗市场的潜力巨大以后,马上成立了加华装饰门窗有限公司,为将来做到世界一流高端门窗品牌,打下良好基础。
二、面对风浪的余波,众多外资撤出国内市场,大批的国内企业倒闭。2000年初,中央一号红头文件,提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加华在此文件下发的第二天,就立刻组织董事会和员工大会,并且通知全国的经销商,都要认真学习落实中央文件的精神,以中央精神作为公司行动指南,时至今天,加华已取得了中国高端门窗制造业的制高点,高质量的专卖店遍布全国达60来家,加华成功地掌握了时代的机遇,实现稳步提升。
三、新世纪到来,国家为了让产业顺利升级,让企业家把资金精力全部投入回到实体经济上,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发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华及时把握了公司文化与产品结合市场的发展势头,为配合产业升级,一方面加大在文化因素产品市场的把控力度,一方面巩固提升自身员工,文化素质硬件,加华坚持走:高端、服务档次、客户路线、优质服务路线,产品在激烈的门窗装饰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应用于多个五星级大酒店、豪华别墅建筑及楼盘,湖南省衡阳林隐假日五星级大酒店、泉州加林广场豪华别墅、二沙岛新世界别墅、雅居乐别墅、祈福新村、顺德碧桂园、广州碧桂园、海珠半岛花园、金碧华府、香港浅水湾私家别墅、半山别墅等等都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四、坚决响应国家号召,在产品提升产业提升上下了很大功夫。
风雨兼程、一日千里走到今天的广州加华德式门窗装饰有限公司,所有门窗产品均采用国外国内独特超强抗压铝合金型材,欧洲意大利全世界档次最高的表面处理技术,配合优质型材,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和隔音隔热节能防水效果,满足了高端客户对高端产品的品位追求和购买欲望。其中,传动控制滑轮系统全部采用德国丝吉利娅、诺托、意大利阿鲁克、授权使用等专业门窗配件、有效的保证了门窗的使用寿命,2002年公司率先引进韩国汉狮智能中空玻璃电动窗饰系统,配合公司型材,在保持原来产品优势的前提下,先后开发出中空窗饰推拉门系列,中空窗饰上悬系列,中空窗饰提升系列,中空窗饰平开系列门窗以及折叠系列门窗和隔热阳光房系列,在稳固、实用、美观、节能、环保、隔音、档次、品味等各方面,全面颠覆了传统,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加华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受到了市场以及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国内外行业巨头纷纷看好加华品牌企业,并成为本公司合作的优质供应商,其中不乏国内外的五百强企业包括德国亚诺公司、意大利戴克罗公司、梦飞丝公司、美国FKK公司、韩国汉狮公司、3G公司国内的南玻集团公司、信仪公司、汇东集团公司、白云集团、威必驰公司、丝吉利娅公司、诺托公司、季华集团公司、高登集团、凤铝集团等,此外,加华还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地追求更高品质的质量,并成功获得国家相关专利及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国家机构检验节能环保合格证书等荣誉,加华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是和员工的幸福指数呈正比的,员工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地体现企业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形象,在获得成就的同时,加华企业一直坚持现代化、人性化的人员管理理念,在员工发展人文关怀等方面不遗余力,给企业最优秀的员工补助买车、买楼,给优秀的销售员工机会,做本公司经销商老板等等,企业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定期为员工组织学习培训派遣到国外深造学习,升级员工技能为员工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公司厂房墙上醒目地刻着忠诚、正直、大方、勤奋、远见的几个大字,让员工时刻认识到助人为乐是最大的幸福健全的人格才能使
员工释放正面能量,从而更有力地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加华德式门窗的定位使高端客户群体,希望在公司的领导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加华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端门窗品牌,另外,针对销售行业的特殊需求,加华企业创造性地开创了全国先河,在对销售人员进行全面的培养包装方面加大成本、软硬结合、双管齐下,在软件方面,企业经常安排企业老总、销售总监亲自指导培训工作,贯彻学习毛泽东思想,全面培养她们在人文精神形象,言行举止等方面素质,硬件方面,企业为每一位销售员,单独配备业务商用汽车,使整个加华企业的对外形象更加专业,软件和硬件的统一培养概念,为企业的软实力提升,增添了炫目的风采,发展至今,广州加华装饰有限公司已经是业内的高端供应商,全国及至海内外的名门贵宅,都承载着加华的汗水和奉献,在香港、广东、湖南、江苏、福建、杭州、北京等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上百家渠道分销商,产品分布在台湾、日本、俄罗斯、泰国、印度、印尼等,更远销北美及欧美市场,目前走出去的第一站,越南已在同行领先,所开发第一家外国的经销商专卖店,生意加大遍及全世界,公司凭借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售后保障,更是在十数载间,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客户的厚爱与信赖,与加华一起成长的代理商,见证着加华的高速发展,在全国各地加华所构建的代理商网络里,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财富神话,加以持恒、华实相称,潜力无限的广州加华装饰有限公司,将恪守引领门窗制造电动窗饰行业的产业目标,遵循完美您的生活,高贵您的空间的经营理念,紧跟国家与党的步伐,响应了节能环保的号召,为世界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展望未来,加华必能保持龙头地位,在广阔的天地中,再创辉煌!
望各位客户在购买加华产品前,一定要认清加华防伪标志,在产品上如有建议请与总公司直接联系,本公司郑重承诺,凡购买本公司产品的客户,全部产品在正常使用下,免费保修五年,包括五金配件、胶条、结构玻璃胶、玻璃五年内入尘入水漏气等。
1、保证公司产品质量超过国标达欧水平
2、保证公司产品表面档次美观、完美、品味达欧洲意大利水平
3、保证公司售后服务,在同行业中领先并达到五星级水平
第三篇:临邑学校安全工作制度
临邑县学校安全工作制度
临邑县教育局
(二O一五年五月修订)
目 录
1.案例收集分析制度················ 3-4 2.案例警示会议制度················ 4-5 3.案例通报制度·················· 5-6 4.安全知识普及规划制度·············· 6-7 5.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制度·············· 7-8 6.监管部门检查工作制度··············· 9 7.监管部门检查责任追究制度··········· 10-11 8.问题整改督办制度··············· 11-12 9.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制度············· 13-14 10.应急预案演练制度················ 15 11.物资装备保障制度···············15-16 12.有奖举报制度·················16-18 13.社会监督员制度················· 19
的安排一次全员参与的安全演练,并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让学生学会逃生技能。
第六条
局机关和学校要在会议室等场所设立事故回顾橱窗或回顾专栏,将事故经过、事故现场图片等展出,使广大教职工能够了解本系统最近发生事故的基本情况和自己吸取的教训。
案例警示会议制度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全县教育安全监管责任和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根据德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强基工程工作制度的通知》(德安办发[2014]10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为更有效地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教育局和各学校都要建立案例警示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警示会议。
第三条
目的:及时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精神和要求,明确本校安全工作实施的措施要求和具体计划,促进案例警示会议制度化、规范化。
第四条
组织实施:会议要由县教育局和学校分管安全的领导负责组织实施,根据收集的案例和本校工作实际,确定每月会议主题。
第五条
参会人员:单位全体人员。
第二条
建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确保规划和计划的落实。
第三条
指导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做好安全知识普及的规划和计划。
第四条
指导各学校在案例和学生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计划。
第五条
加强特聘人员和学校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教育效果。
第六条
明确教育内容,指导学校根据学校和学生基本情况,结合国家安全教育读本内容,组织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安全教育读本,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第七条
指导学校拓宽教育形式和渠道。通过看宣传片、办黑版报、宣传栏、校园网、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要聘请专业人员、家长、知名人士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多形式、多渠道有效搞好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安全知识普及工作制度
第一条
县教育局负责制定县级安全知识普及制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安全知识讲座,并监督学校制度制定、执行情况,列入年终考核。
第二条
指导学校强化安全教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课程设置标准,每两周至少开设一节安全教育课,做到教学计划、教材、
监管部门检查工作制度
第一条
进一步加强县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小组办公室建设,县教育局负责协调各监管部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并对学校周边环境定期开展检查治理。监督辖区内学校制度制定、执行情况,列入年终考核。
第二条
指导学校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负责对学校安全的监管和检查工作,定期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建立专项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工作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把维护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纳入成员单位工作整体规划,建立权责明确、协调统一的管理联动机制,依据部门职责对学校安全依法监管,重点开展校园及周边区域的治安防控、高危人员管控、交通标志标线落实、学生交通安全出行、食品和文化场所治理、流动摊点清理、学校周边的危化企业清查、周边危险水域的隔离和管控、校舍安全定期排查等方面的依法打击和治理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优化学校周边治安环境,防范涉校伤害事件发生。
第三条
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教育、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依法对校车安全实施监管,开展校车使用许可审批,规范运营管理,打击和治理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条
严格按照“四个一律”(外来人员一律由教职工带入校园并逐一登记;闲散可疑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校园;外来车辆一律禁止进入校园;上学、放学时段一律安排教师和保安人员在门口护送)要求,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校园及周边安全失职渎职、不作
证正常教学。发生安全问题追究负责人责任。加强学校门卫、保安的安全管理工作,禁止闲人自由出入,坚持外来人员进出登记制度,不得随意离岗,保证昼夜值好班。否则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的责任追究,是指对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职责所作出的违法、违规、不当的安全监管行政行为,或者不履行规定职责的行为予以行政责任的追究。责任追究应当遵循实事求是、违规必究、错责相当、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客观公正。
第四条
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限期改正;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当年评比先进资格;
(五)调离工作岗位;
(六)给予行政处分。
问题整改督办制度
第一条
按照“查隐患、抓整改、重落实、保安全”的要求,为促进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县教育局要制定县级问题整改督办制度,及时收集整改信息,次月上报督办落实情况,相关责任人要做好督办情况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全县学校安全管理,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对不认真覆行职责,虽未发生事故,但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县教育局、各学校主要负责人,由县教育局给予通报批评:
1.未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的。
2.未建立健全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管理责任制或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未按规定建立,人员、经费不到位的。
3.未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或者检查计划,或者虽制定但未组织落实的。
4.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或者虽发现但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的。
5.未按规定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或对重大安全问题未及时研究解决的。
6.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完成上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县教育局布置交办的安全管理工作的。
7.对有关安全方面的紧急信息,未按规定及时上报的。
第三条 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存在下列行为之一,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应承担领导责任:
1.未制定安全管理、检查工作计划:或虽已制定计划但未组织落实的;
2.对被检查单位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在检查过程中未发现
第二条
县教育局和学校都要建立应急组织和指挥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部门职责。
第三条
县教育局负责制定县级学校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督促学校做好应急预案的落实,将应急演练制度化,每月一主题,每月一演练。
第四条
督促学校根据《临邑县学校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结合本校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13项专项应急预案,并做好落实记录和总结。
第五条
县教育局和学校加大投入,要列出专项资金,并储备防汛和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预案演练的物资保障,并调整好时间安排,确保全校师生全员参与。
物资装备保障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所说物资装备是指学校发生安全突发事件时,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药品、通讯、逃生交通工具及安保人员和物资的配备等。另外,还需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专项储备资金。
第二条
县教育局和各学校要成立应急指挥部,确保物资装备和储备资金落实到位,保障有力。
第三条
县教育局督促学校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物资、人员保障和资金计划。建立应急物资信息库及与相关联系单位的联系制度,确保物资装备在数量、时间上及时到位。
第四条
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定期检查,防止储备物资流失、挪用、损坏,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督促学校及时补充、更新和维护。
第五条
应急物资的采购、调拨、储备,要采用招投标的方式,确保储备物资的质量保证。还要与兄弟学校建立联谊机制,一旦出现急需,采取区域调剂,可得到兄弟学校有效支持和帮助。
第六条
各有关负责人员要建立起多渠道装备信息库,做好通讯设备、疏散通道、抢险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通讯畅通,人员疏导快速、顺畅,储备物资使用安全、高效。
第七条
县教育局不但要督促学校确保应急演练的物资装备保障,还要调整好时间安排,确保全校师生全员参与。
有奖举报制度
第一条
为方便广大职工、人民群众举报教育系统安全事故隐患和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规范举报案件受理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我县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
县教育局和学校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安全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电子信箱,指定专门的举报受理机构,要在网站或通过其它方式公布安全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和举报。举报人也可采取书信、电话、传真、走访等方式举报。要广开门路,为举报单位和个人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条
举报案件的受理
1.举报单位和个人以书信、电话、口头和委托他人转告等方-16
主管领导,经领导批准后立即对举报事件进行核查。
(4)经初查核实属于安全事故隐患的,应立即向隐患单位发出隐患整改指令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属于安全事故隐患和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应予立案进行调查处理;属于其他安全职责的部门管理的举报案件,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函的形式,书面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条
举报案件的归档
1.办结的安全举报案件材料,要根据档案管理一案一卷单独立案归档,由专人负责保管;案卷归档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抽取、涂改和销毁案卷材料。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及举报受理机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要正确履行职责,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
3.为了维护安全工作中违法案件举报工作的严肃性,对个别举报人无中生有、恶意捏造安全违法情况进行举报,试图利用安全举报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或者以安全举报名义故意干扰正常工作的,工作人员应辨明是非,做好说服工作,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
4.对举报人举报的事件一经核实,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社会监督员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途径,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学校安全监督力度,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1819-
第四篇:余华简介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1960年4月3日(《四月三日事件》的来源)生,祖籍山东高唐。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在鲁院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诗人陈虹。因陈虹在北京工作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余华后来迁居北京十余年。现居浙江杭州。[1]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
著有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短篇小说集《世事如烟》、《黄昏里的男孩》、中篇小说集《现实一种》《我胆小如鼠》《战栗》和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等。他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余华生于浙江杭州,长于海盐。父母都是医生。1973年小学毕业,1977年中学毕业,曾在一家镇上的医院任牙医。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处女作《星星》发表在《北京文学》1984年1期。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的研究生班。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他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酷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于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然而他在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6年11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有2500多名文学艺术界代表及嘉宾与会,共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大计。第八次文代会有47个代表团、12个艺术门类的约1500名代表和港澳台嘉宾出席。第七次作代会有38个代表团、953名代表与会,并特邀港澳台嘉宾及海外华侨华人作家嘉宾出席。
编辑本段
《活着[1] 》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作品《活着》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据最新消息,曾获意大利文学大奖——格林扎纳·卡佛奖、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由著名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活着》,自1998年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以来,至今年7月底,已发行约20万册。并且据首都各大书店介绍,该书自上市以来,脱销是常有的事。其实,《活着》早在1993年11月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但1993至1998年该书发行量还不到一万册。同一本书,为什么两次出版会遭遇不同的市场命运呢?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活着》1993年版的责任编辑周季胜介绍,当初他一看完这部书稿,就决定立即采用。但是,众所周知,90年代初期,各大出版社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期,市场意识还相当薄弱。因此,该书出版后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宣传、介绍,使许多读者没有直接的机会得以了解。而且,当时国内的纯文学市场正处于低迷状态,普通读者关注的仍是港台武侠与言情。所以,《活着》虽然当时一出版,就引起圈内人士的关注,并得到相当高的评价,可是,《活着》诞生5年了,对普通读者而言,仍然是个陌生者。但是,《活着》1998年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已得到约20万读者的“接受”,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据《活着》1998年版的责任编辑杨雯透露,出版社几乎是以每个月加印一万册的速度来满足此书的市场需求。当记者问到,《活着》一书重版后的宣传有否采用现今流行的炒作方式时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杨雯编辑边摇头边介绍道,现在的读者意识敏锐,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对图书的炒作方式往往比较反感。《活着》之所以有如此好的销售量,原因有三点: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活着》这本书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图书也是商品,其“质量”优劣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现今读者的整体阅读水平比90年代初期有很大的提高,近几年多部纯文学作品的热销也足以证明这点;最后,该书在封面设计、版式装帧以及宣传介绍等方面,把握准市场因素,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它。
另外,《活着》的创作者、著名作家余华也就此书的两种市场命运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内文坛并不缺乏好的作品,缺少的是把这些好作品介绍给普通读者的途径。《活着》现在已“幸遇”20万读者,这是得力于9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市场二渠道,即除新华书店以外的经销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接受采访渠道的逐渐拓宽。二渠道的经销,使很多民营书店、个体书摊等零售市场能够及时、迅速地满足市场的需要,让读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书。此外,余华也说到图书的宣传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同时还认为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确实对该书重版时最初的销售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广告宣传、媒体推动的作用只是一时的,一部书命运的掌握者是千千万万普通的读者,读者会作出自己明智的选择。据业界人士分析,《活着》遭遇的两种市场命运再次说明,在图书运作中,一部书的本身价值是最重要的,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费时费力的图书炒作是毫无意义的。同时,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如何作好图书的宣传工作,如何开拓更宽更广的途径让普通读者接触到新的作品、好的作品,这些问题也是值得关注和努力解决的。
《兄弟》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作品长篇小说《兄弟》《兄弟》一开始并不在余华的写作计划内。“5年前,我开始写作一部望不到尽头的小说。2003年8月,我去了美国,在那里东奔西跑了7个月。回来后,发现自己失去了漫长叙述的欲望,于是中断了那部大长篇的写作,打算写一部稍短些的作品,以帮助自己逐渐恢复叙事能力。《兄弟》就是这样开了篇。” 余华把《兄弟》称为“两个时代相遇以后诞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当代的故事,那是一个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日的欧洲。”余华认为,一个西方人要活400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而一个中国人只要40年就经历了,400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40年当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余华写的兄弟俩就是连接这样两个时代的纽带,他们异父异母,来自两个家庭重新组合成的新家庭。“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最终恩怨交集自食其果。”余华对于这两个时代的第一次正面描摹,是他本人引以为傲的。
《兄弟》让余华“研究生毕业”
余华认为《兄弟》是他写作至今最为厚重、自己也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起先,我的构思是一部10万字的小说。可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最终突破了40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的,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头无路,从一条羊肠小径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作家和时代的相遇,作家和作品的相遇,是机遇,也是时机。”
在这部小说当中,余华不自觉地增强了叙述的强度,“增加了叙述强度也就增强了阅读强度,这会加强小说的可读性,像19世纪的文学作品那样,像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样,令读者激动。我一直很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他们的
作品就很令人激动,叙述非常朴实,就算运用了写作技巧,那种技巧也是炉火纯青。”“对一个作家来说,文学技巧用得越多,说明他本身的作品越没有力量。”《兄弟》的写作让余华往前跨出了一大步,“靠技巧来写作,好像一直在念研究生,永远也成不了大师。我现在能抛开技巧写作,感觉自己研究生毕业了,非常欣喜。”
并非“十年磨一剑”
有人称《兄弟》是余华“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余华对此矢口否认:“我是去年4月份开始写作这部作品的。虽然写作过程中经历了为数不少的失眠的夜晚,但完全谈不上是„十年磨一剑‟。此前,我一直在进行随笔写作。”
相比于十年前《许三观卖血记》出版时的冷清,《兄弟》尚未出版,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余华觉得“十年磨一剑”这种说法,会给读者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对作品产生过高的心理期待。虽然余华对这部作品有着非比寻常的信心,但仍然希望读者能够以平实客观的心态来阅读它、进入它。“本来这部作品就比较厚重,而且我的风格也有所转变,我会担心某些老读者无法适应这种转变。„十年磨一剑‟的说法等于把我推到了悬崖边上。”
初写美妙爱情
余华很少写爱情,但是在《兄弟》中,他写下了自认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爱情。“每个人的爱情,都必定与他的时代紧密相连。”余华说,“„文革‟那个时代,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一直是夫妇父母子女之间的互相背叛和出卖。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家庭是空前团结的。就像我的小说里写的一样,有一男一女,他们互相需要,相依为命,缺了对方就地活不下去。这样的爱情非常实,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永远。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年代,谁缺了谁都没啥大不了,是不可能产生美妙永久的爱情的。”
网络荣誉
2010年12月29日,由腾讯网携美涛品牌合作举行的腾讯网2010星光大典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最具影响力微博”颁发给了余华老师。作为目前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余华在腾讯微博的150条发言平均转发量都在千次以上,话题触角从文学、哲学深入至政治、社会等领域,信息含量丰富,极富启发性与感染力,互动性强,充分体现微博的社会话题属性。
探讨话题
作家成名不宜太早
听说“80后”的小作家埋怨前辈作家不愿交出“文坛接力棒”,余华付诸一笑:“他们还年轻,不明白。其实文坛的认可始终要比市场的认可晚十年左右。我80年代初开始写作,直到1987年才得到文坛认可。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作家成名不应太早。”
“由于成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长期对作品精益求精,养成了不断修改的习惯。”余华透露,此次出版的《兄弟》上部,他曾不厌其烦地修改过3次,才最终定稿,“我写作的时候文思喷涌,难免有粗糙的地方需要改动,修改的习惯非常好。作家如果太早成名,对作品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特别是一旦得到市场认可以后,作家可能就会不断地为市场去写作,像一台复印机,而不是真正地去创作。这样非常不好,年轻人也许无法意识到。”
余华说,其实人的一生成名的感觉只能有一次,“我年轻时给很多地方投稿,天天邮差过来,往我家邮箱里塞东西。我父亲如果碰上厚重的来信,就知道是我的退稿。某一天,我一下子收到了十几封约稿信。我突然明白,我成名了,以后几乎再也不会有退稿了,心情非常激动。但是此后,我对这再也没有强烈的感觉了。所以人家问我,盛名之下有无压力,我觉得是没有的。而现在的„80后‟,也不必太在意成名的问题,好好写作就可以了。他们这代人中,必定会有大师出现。”
编辑本段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
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对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余华蛰伏十年分上下两册推出自己的最新长篇《兄弟》,使人们关心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热度从去年持续到今年。面对十年巨变的文坛与图书市场,《兄弟》在迅速成为畅销书的同时,也遭遇了文学界无情的批评,甚至有专著《给余华拔牙》随之出版。《兄弟》能否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余华还能否占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一切大约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第五篇:临邑:“补贴”加“培训”圆了机手致富梦 (36)
临邑:“补贴”加“培训”圆了机手致富梦
“我前两年买了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今年又从农机局买了台补贴的玉米联合收割机。连续三年参加了农机局的技术培训班,又跟着农机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到河南收小麦,纯收入四万余元,因为参加了培训心里有底,既挣钱,又省心!”今年又来参加跨区培训的德平镇王连周村的王华然高兴的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临邑县实施上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91.77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722台,受益农户1200多户。该县农机局针对很多购机户对新机具操作不熟练、信息不灵活、开展作业经验少的现实情况,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服务,让农民科学经营农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协调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对农机户进行技术培训,使购机户熟练掌握操作要领。
二是强化信息服务。在三夏农忙时节,通过打电话、发信息、通过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社发布信息等方法,为机手提供作业地块、机具需求、天气预报等信息服务。
三是组织开展跨区作业。通过大力宣传动员,引导购机户参加跨区作业,并提供全过程的跟踪服务,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增加作业收入。
截止目前,该县已举办各种培训8次,对购机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0余次,已有83名补贴农民报名参加今年的跨区作业,补贴户都说:“有了农机局的补贴和培训,圆了我们多年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