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
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
讨
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联侨情,打侨牌,借侨力,闯出了独具侨乡特色的振兴之路。晋江今日的辉煌,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侨乡优势的充分发挥。随着华侨华人企业的接班交替,华侨华人新生代迅速崛起。新时期,面对侨务工作新形势,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对于我市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实现更高平台的更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侨情特点和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主要做法 据侨情普查数据,我市共有旅外华人华
侨、港澳同胞1280113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尤以菲律宾、香港为最。全市共有旅外社团363个,其中,市、镇、村级同乡会组织257个、文化团体45个。另有由晋江人组织、参与或担任主要职务的宗亲团体61个。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以来,全市侨捐公益事业金额累计达亿元,其中,个人捐资超亿元的有2人,超千万元的有23人,超百万元的有200多人。90%以上的村落都接受过旅外侨亲的捐赠,几乎所有的学校、公立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海外侨亲的捐赠。可以说,晋江旅外侨亲是促进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晋江城市建设注入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老一辈华侨华人年龄的增大及在事业上的逐步淡出,华侨华人新生代开始走向前台,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已进入侨居国、侨居地区主流社会。在华侨、华人财团和华侨、华人社团领袖中,二、三代华侨华人所
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大。
在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中,我市以访乡观光、寻根谒祖、联谊交流、考察学习作为四大抓手,侨务工作的领域和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一是以乡情为纽带,强化归属感。注意发挥老一辈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国内亲友的桥梁作用,通过“老带新、内联外”的形式,引导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回家看看”。近些年,促成了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青年回国商务考察团、菲律宾宿务侨领后代访华团以及旅外知名人士陈永栽、施至成、李昭进、郭文梯、王金炳等家族回乡团,热情接待了多批青少年假期回国观光考察团,在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在协助晋江籍华侨华人寻根认祖方面,每年都有近10例成功的例子。二是以文化为纽带,强化认同感。把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推介和教育
作为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华侨华人新生代进一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他们增强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增进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注重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的联系,在提供华文教材和培训华文教师等方面提供帮助。提供信息、积极协助华侨华人新生代到祖国留学或接受华文教育、进行短期培训。精心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他们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至今举办了5营近200人次的海外青少年夏令营。三是以友情为纽带,强化亲近感。注意邀请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参加各类庆典活动、联谊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商务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在华侨华人新生代回国进行各种活动中,热情接待、精心安排,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内外晋江人之间的联系交友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团市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从各自工作对象出发,与海外华侨华人
新生代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联络联谊工作。市侨联还拟筹建青年委员会,加强和密切与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系。
二、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思路探讨
当前,我市侨务工作主要秉承“巩固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的做法,在重点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工作的同时,努力拓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但是由于对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市对如何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缺乏统一、长远的规划和构想,加上各涉侨部门的职责任务不够明确,交叉工作较多,手段比较单一,内容稍显单薄。同时,由于华侨华人新生代基本在海外出生,从小接受非本土教育,对祖国的认知不多,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明显不如老一辈华侨华人强烈。他们大多接受了“落地生根”的现实,淡化了“落叶归根”的观念,对家乡的感情远不如老一辈深厚,有的青年人甚至对老
一辈华侨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的举动都感到不很理解。大部分华侨华人新生代在投资兴业方面,对经济效益的考虑远甚于本乡本土的概念,加之各个地区对侨的资源的争夺如火如荼,侨乡的亲缘关系优势、地区性优势正逐步为利益考量机制和侨的资源共享性所冲淡。因此,以传统的侨务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的工作面临严竣挑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谋划、创新方式、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拓宽交流渠道,让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听乡音、维系乡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各种经贸、文教、体育、艺术等交流活动和重大节庆活动,加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络交往。选派乡土艺术团体,到主要侨居地为华侨华人进行演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风土人情;进一步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及其国内亲属的工作,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多采取
入户访视的办法,以串串门、拉家常的形式,侧重关心和了解新一代的各方面情况,争取直接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交流的机会;注重做好本市出国留学生的工作,有意识地举荐一些有一定活动能力的留学生参与当地华侨华人社团组织,以同龄人做同龄人工作的方式,加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之间的联系;要积极为国内旅行社与海外社团间牵线搭桥,大力促成海外社团组织青少年返乡观光考察团或以寻根之旅为主题的旅游团,动员老一辈华侨华人经常带他们的子女一起回家乡看看。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在华人华侨新生代间进行宣传,让其更直观和准确地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变化;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制作和利用各类画册、书籍、音像作品、乡讯刊物等宣传品,经常性邮递海外,扩大宣传;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建设、管理好面向华侨华人的专门网站,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反映晋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重点宣传晋江籍华侨华人新生代的风采,收集侨情信息及对家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开展网上为侨服务工作。创新工作方式,丰富侨乡人文内涵,搭建联系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新桥梁
加强调研分析探讨,多方面收集资料,大力拓展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积极组织一些契合青年人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直接面向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活动。如在原有的一些恳亲会、座谈会等形式的基础上,举办一些类似于“嘉年华会”形式的活动。探讨举办“晋江华侨节”,在举办形式上,可采取几年一届独立组织或在原有的“晋江慈善日”、泉州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每年同步结合考虑安排文体赛事和活动、武术汇演、民俗表演、花车巡游、联欢活动、华侨华人新生代论坛等。让各地的华侨华人以侨居国或侨居地区的名义组团参加社团乡亲踩街等一系列活动和各类赛事,提供机会让海内外晋江人欢聚一堂,促使华侨华人新生代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返乡参加节庆,使“华侨节”成
为晋江城市的一大特色,为侨乡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大力收集、整理史料,加强晋江华侨史的研究,在晋江博物馆开辟反映晋江华侨华人创业足迹、发展历程及爱国爱乡善举的华侨华人史展馆,丰富侨乡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中,尝试在道路命名、城市雕塑、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中结合反映侨乡特色,使海内外晋江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故乡对晋江籍华侨华人的尊重和认可,增强向心力;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维系侨心、凝聚侨力的重要支柱,加强与国内重点院校的联系,积极鼓励、支持华侨华人中的青少年一代到祖国学习中文或到国内大学学习,做到专人跟踪、专门服务、加强联络、增进友谊,培养华侨华人青少年一代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根据部分华侨的需求,在中小学中指定几所水平高、有余力的学校考虑海外特点,面向海外招生;尝试利用我市现有教育设备,组织高水平师资力量,结合海外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举办华文教育、武术、中华民乐等短期培训班。
加强“招财引智”,讲求互惠双赢,积极鼓励华侨华人新生代返乡创业、共谋发展
1.调整工作策略。华侨华人新生代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人才济济,不乏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界精英。要正视其与家乡情感维系度相对较弱、商人意识较浓的现实,实事求是地调整侨务工作策略,从以往主要依靠亲缘、地缘关系做侨务工作逐步朝“拓展人脉、平等交流、互惠互利、携手发展”的工作方向努力。要采取“招财”与“引智”相结合的方法,不能再单一地将其作为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同时还要将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才资源优势,为我市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管理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建议探讨组建类似于专家顾问团形式的市级组织,吸纳晋江籍的华侨华人各界精英,尤其是新生代精英,积极为
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参考。2.建立专门档案。要结合侨情普查,重点调查了解华侨华人新生代目前在什么学校学习或在哪个行业工作、哪个领域做研究、有哪方面的专业特长,并结合了解其性格特质和个性,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加强跟踪调查,逐步做到对华侨华人新生代有系统的了解,逐步密切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中各方面拔尖人才的交往并想方设法发挥好这一优质人才群体。
3.鼓励投资兴业。晋江籍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从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但相当部分华侨华人新生代对返乡兴业存在坐等观望态度。因此,我市要及时了解和化解华侨华人新生代对于返乡投资的一些疑虑,变等待项目为积极提供项目,利用多种渠道推介,最大限度地调动华侨华人新生代返乡投资兴业的积极性,推动新一轮的华侨华人返乡兴业热潮。要重点在中外联办教育,科研成果返乡孵化,为晋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国际水
准的金融、广告、设计、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配套服务,为晋江重大项目国际招标、重点产业国际化运作牵线搭桥,充分调动华侨华人新生代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互惠双赢。
4.支持返乡创业。针对一些原有经济实力不强,但具有一定先进思想观念、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华侨华人新生代正在谋求发1 2 下一页
第二篇: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联侨情,打侨牌,借侨力,闯出了独具侨乡特色的振兴之路。晋江今日的辉煌,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侨乡优势的充分发挥。随着华侨华人企业的~交替,华侨华人新生代迅速崛起。新时期,面对侨务工作新形势,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对于我市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实现更高平台的更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侨情特点和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主要做法
据2003年侨情普查数据,我市共有旅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1280113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尤以菲律宾、香港为最。全市共有旅外社团363个,其中,市、镇、村级同乡会组织257个、文化团体45个。另有由晋江人组织、参与或担任主要职务的宗亲团体61个。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以来,全市侨捐公益事业金额累计达12.6亿元,其中,个人捐资超亿元的有2人,超千万元的有23人,超百万元的有200多人。90%以上的村落都接受过旅外侨亲的捐赠,几乎所有的学校、公立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海外侨亲的捐赠。可以说,晋江旅外侨亲是促进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晋江城市建设注入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老一辈华侨华人年龄的增大及在事业上的逐步淡出,华侨华人新生代开始走向前台,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已进入侨居国、侨居地区主流社会。在华侨、华人财团和华侨、华人社团领袖中,二、三代华侨华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大。
在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中,我市以访乡观光、寻根谒祖、联谊交流、考察学习作为四大抓手,侨务工作的领域和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一是以乡情为纽带,强化归属感。注意发挥老一辈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国内亲友的桥梁作用,通过“老带新、内联外”的形式,引导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回家看看”。近些年,促成了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青年回国商务考察团、菲律宾宿务侨领后代访华团以及旅外知名人士陈永栽、施至成、李昭进、郭文梯、王金炳等家族回乡团,热情接待了多批青少年假期回国观光考察团,在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在协助晋江籍华侨华人寻根认祖方面,每年都有近10例成功的例子。
二是以文化为纽带,强化认同感。把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推介和教育作为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华侨华人新生代进一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他们增强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增进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注重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的联系,在提供华文教材和培训华文教师等方面提供帮助。提供信息、积极协助华侨华人新生代到祖国留学或接受华文教育、进行短期培训。精心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他们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2002年至今举办了5营近200人次的海外青少年夏令营。
三是以友情为纽带,强化亲近感。注意邀请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参加各类庆典活动、联谊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商务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在华侨华人新生代回国进行各种活动中,热情接待、精心安排,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内外晋江人之间的联系交友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团市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从各自工作对象出发,与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联络联谊工作。市侨联还拟筹建青年委员会,加强和密切与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系。
二、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思路探讨
当前,我市侨务工作主要秉承“巩固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的做法,在重点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工作的同时,努力拓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但是由于对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市对如何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缺乏统一、长远的规划和构想,加上各涉侨部门的职责任务不够明确,交叉工作较多,手段比较单一,内容稍显单保同时,由于华侨华人新生代基本在海外出生,从小接受非本土教育,对祖国的认知不多,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明显不如老一辈华侨华人强烈。他们大多接受了“落地生根”的现实,淡化了“落叶归根”的观念,对家乡的感情远不如老一辈深厚,有的青年人甚至对老一辈华侨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的举动都感到不很理解。大部分华侨华人新生代在投资兴业方面,对经济效益的考虑远甚于本乡本土的概念,加之各个地区对侨的资源的争夺如火如荼,侨乡的亲缘关系优势、地区性优势正逐步为利益考量机制和侨的资源共享性所冲淡。因此,以传统的侨务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的工作面临严竣挑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谋划、创新方式、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
(一)拓宽交流渠道,让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听乡音、维系乡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各种经贸、文教、体育、艺术等交流活动和重大节庆活动,加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络交往。选派乡土艺术团体,到主要侨居地为华侨华人进行演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风土人情;进一步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及其国内亲属的工作,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多采取入户访视的办法,以串串门、拉家常的形式,侧重关心和了解新一代的各方面情况,争取直接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交流的机会;注重做好本市出国留学生的工作,有意识地举荐一些有一定活动能力的留学生参与当地华侨华人社团组织,以同龄人做同龄人工作的方式,加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之间的联系;要积极为国内旅行社与海外社团间牵线搭桥,大力促成海外社团组织青少年返乡观光考察团或以寻根之旅为主题的旅游团,动员老一辈华侨华人经常带他们的子女一起回家乡看看。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在华人华侨新生代间进行宣传,让其更直观和准确地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变化;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制作和利用各类画册、书籍、音像作品、乡讯刊物等宣传品,经常性邮递海外,扩大宣传;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建设、管理好面向华
侨华人的专门网站,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反映晋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重点宣传晋江籍华侨华人新生代的风采,收集侨情信息及对家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开展网上为侨服务工作。
(二)创新工作方式,丰富侨乡人文内涵,搭建联系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新桥梁
加强调研分析探讨,多方面收集资料,大力拓展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积极组织一些契合青年人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直接面向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活动。如在原有的一些恳亲会、座谈会等形式的基础上,举办一些类似于“嘉年华会”形式的活动。探讨举办“晋江华侨节”,在举办形式上,可采取几年一届独立组织或在原有的“晋江慈善日”、泉州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每年同步结合考虑安排文体赛事和活动、武术汇演、民俗表演、花车巡游、联欢活动、华侨华人新生代论坛等。让各地的华侨华人以侨居国或侨居地区的名义组团参加社团乡亲踩街等一系列活动和各类赛事,提供机会让海内外晋江人欢聚一堂,促使华侨华人新生代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返乡参加节庆,使“华侨节”成为晋江城市的一大特色,为侨乡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大力收集、整理史料,加强晋江华侨史的研究,在晋江博物馆开辟反映晋江华侨华人创业足迹、发展历程及爱国爱乡善举的华侨华人史展馆,丰富侨乡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中,尝试在道路命名、城市雕塑、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中结合反映侨乡特色,使海内外晋江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故乡对晋江籍华侨华人的尊重和认可,增强向心力;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维系侨心、凝聚侨力的重要支柱,加强与国内重点院校的联系,积极鼓励、支持华侨华人中的青少年一代到祖国学习中文或到国内大学学习,做到专人跟踪、专门服务、加强联络、增进友谊,培养华侨华人青少年一代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根据部分华侨的需求,在中小学中指定几所水平高、有余力的学校考虑海外特点,面向海外招生;尝试利用我市现有教育设备,组织高水平师资力量,结合海外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举办华文教育、武术、中华民乐等短期培训班。
(三)加强“招财引智”,讲求互惠双赢,积极鼓励华侨华人新生代返乡创业、共谋发展
1.调整工作策略。华侨华人新生代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人才济济,不乏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界精英。要正视其与家乡情感维系度相对较弱、商人意识较浓的现实,实事求是地调整侨务工作策略,从以往主要依靠亲缘、地缘关系做侨务工作逐步朝“拓展人脉、平等交流、互惠互利、携手发展”的工作方向努力。要采劝招财”与“引智”相结合的方法,不能再单一地将其作为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同时还要将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才资源优势,为我市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管理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建议探讨组建类似于专家顾问团形式的市级组织,吸纳晋江籍的华侨华人各界精英,尤其是新生代精英,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参考。
2.建立专门档案。要结合侨情普查,重点调查了解华侨华人新生代目前在什么学校学习或在哪个行业工作、哪个领域做研究、有哪方面的专业特长,并结合了解其性格特质和个性,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加强跟踪调查,逐步做到对华侨华人新生代有系统的了解,逐步密切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中各方面拔尖人才的交往并想方设法发挥好这一优质人才群体。
3.鼓励投资兴业。晋江籍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从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但相当部分华侨华人新生代对返乡兴业存在坐等观望态度。因此,我市要及时了解和化解华侨华人新生代对于返乡投资的一些疑虑,变等待项目为积极提供项目,利用多种渠道推介,最大限度地调动华侨华人新生代返乡投资兴业的积极性,推动新一轮的华侨华人返乡兴业热潮。要重点在中外联办教育,科研成果返乡孵化,为晋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国际水准的金融、广告、设计、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配套服务,为晋江重大项目国际招标、重点产业国际化运作牵线搭桥,充分调动华侨华人新生代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互惠双赢。
4.支持返乡创业。针对一些原有经济实力不强,但具有一定先进思想观念、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华侨华人新生代正在谋求发展之路的实际,要抓住时机、主动推介,鼓励华侨华人新生代来晋进行创业。探讨把市级工业园区内已有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更名为“留学人员和华侨华人创业园”,以“概念转换”的形式,做出特色和影响,吸引华侨华人新生代创业人员的注意。针对华侨华人新生代创业者资金相对薄弱的情况,要积极调研分析以旅外社团为单位联合华侨华人新生代返乡投资兴业的可行性。目前,国内已有旅外社团组织小规模游资以股份形式集中起来,回国投资取得成功的先例。在这方面要多做探讨,尝试由社团牵头,采用联合投资的方式组织华侨华人新生代到晋江投资,政府给予适当扶持。
(四)巩固既有基础,进一步做好为侨服务工作,提高华侨华人新生代对家乡建设的信任度和参与度
继续坚持已有的好的工作方法,贯彻好“了解侨情、凝聚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的方针,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侨、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致力于家乡经济社会事业建设。要加大依法护侨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涉侨法律法规,开展帮扶贫难侨工作,做好涉侨信访工作,继续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为侨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做好华侨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为海外华侨捐赠公益事业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强化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对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中做出贡献的侨胞给予表彰,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建议免收侨捐工程的各种税费,进一步激发他们关心家乡、造福桑梓的热情;积极协助做好一些华侨华人故居、祖厝、祖墓、宗祠等的保护,努力留存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寻根认祖的标记;认真做好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工作,关心已办侨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侨胞投资的信心,使华侨华人新生代能继续关心和支持家乡经济的发展。
(五)整合社
第三篇: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联侨情,打侨牌,借侨力,闯出了独具侨乡特色的振兴之路。晋江今日的辉煌,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侨乡优势的充分发挥。随着华侨华人企业的接班交替,华侨华人新生代迅速崛起。新时期,面对侨务工作新形势,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对于我市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实现更高平台的更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侨情
特点和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主要做法据2003年侨情普查数据,我市共有旅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1280113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尤以菲律宾、香港为最。全市共有旅外社团363个,其中,市、镇、村级同乡会组织257个、文化团体45个。另有由晋江人组织、参与或担任主要职务的宗亲团体61个。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以来,全市侨捐公益事业金额累计达12.6亿元,其中,个人捐资超亿元的有2人,超千万元的有23人,超百万元的有200多人。90以上的村落都接受过旅外侨亲的捐赠,几乎所有的学校、公立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海外侨亲的捐赠。可以说,晋江旅外侨亲是促进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晋江城市建设注入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老一辈华侨华人年龄的增大及在事业上的逐步淡出,华侨华人新生代开始走向前台,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已进入侨居国、侨居地区主流社会。在华侨、华人财团和华侨、华人社团领袖中,二、三代华侨华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大。在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中,我市以访乡观光、寻根谒祖、联谊交流、考察学习作为四大抓手,侨务工作的领域和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一是以乡情为纽带,强化归属感。注意发挥老一辈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国内亲友的桥梁作用,通过“老带新、内联外”的形式,引导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回家看看”。近些年,促成了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青年回国商务考察团、菲律宾宿务侨领后代访华团以及旅外知名人士陈永栽、施至成、李昭进、郭文梯、王金炳等家族回乡团,热情接待了多批青少年假期回国观光考察团,在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在协助晋江籍华侨华人寻根认祖方面,每年都有近10例成功的例子。二是以文化为纽带,强化认同感。把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推介和教育作为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华侨华人新生代进一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他们增强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增进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注重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的联系,在提供华文教材和培训华文教师等方面提供帮助。提供信息、积极协助华侨华人新生代到祖国留学或接受华文教育、进行短期培训。精心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他们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2002年至今举办了5营近200人次的海外青少年夏令营。三是以友情为纽带,强化亲近感。注意邀请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参加各类庆典活动、联谊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商务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在华侨华人新生代回国进行各种活动中,热情接待、精心安排,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内外晋江人之间的联系交友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团市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从各自工作对象出发,与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联络联谊工作。市侨联还拟筹建青年委员会,加强和密切与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系。
二、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思路探讨当前,我市侨务工作主要秉承“巩固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的做法,在重点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工作的同时,努力拓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但是由于对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市对如何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缺乏统一、长远的规划和构想,加上各涉侨部门的职责任务不够明确,交叉工作较多,手段比较单一,内容稍显单薄。同时,由于华侨华人新生代基本在海外出生,从小接受非本土教育,对祖国的认知不多,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明显不如老一辈华侨华人强烈。他们大多接受了“落地生根”的现实,淡化了“落叶归根”的观念,对家乡的感情远不如老一辈深厚,有的青年人甚至对老一辈华侨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的举动都感到不很理解。大部分华侨华人新生代在投资兴业方面,对经济效益的考虑远甚于本乡本土的概念,加之各个地区对侨的资源的争夺如火如荼,侨乡的亲缘关系优势、地区性优势正逐步为利益考量机制和侨的资源共享性所冲淡。因此,以传统的侨务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的工作面临严竣挑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谋划、创新方式、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
(一)拓宽交流渠道,让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听乡音、维系乡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各种经贸、文教、体育、艺术等交流活动和重大节庆活动,加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络交往。选派乡土艺术团体,到主要侨居地为华侨华人进行演出,宣
传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风土人情;进一步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及其国内亲属的工作,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多采取入户访视的办法,以串串门、拉家常的形式,侧重关心和了解新一代的各方面情况,争取直接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交流的机会;注重做好本市出国留学生的工作,有意识地举荐一些有一定活动能力的留学生参与当地华侨华人社团组织,以同龄人做同龄人工作的方式,加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之间的联系;要积极为国内旅行社与海外社团间牵线搭桥,大力促成海外社团组织青少年返乡观光考察团或以寻根之旅为主题的旅游团,动员老一辈华侨华人经常带他们的子女一起回家乡看看。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在华人华侨新生代间进行宣传,让其更直观和准确地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变化;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制作和利用各类画册、书籍、音像作品、乡讯刊物等宣传品,经常性邮递海外,扩大宣传;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建设、管理好面向华侨华人的专门网站,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反映晋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重点宣传晋江籍华侨华人新生代的风采,收集侨情信息及对家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开展网上为侨服务工作。
(二)创新工作方式,丰富侨乡人文内涵,搭建联系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新桥梁加强调研分析探讨,多方面收集资料,大力拓展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积极组织一些契合青年人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直接面向华侨华人新生代的活动。如在原有的一些恳亲会、座谈会等形式的基础上,举办一些类似于“嘉年华会”形式的活动。探讨举办“晋江华侨节”,在举办形式上,可采取几年一届独立组织或在原有的“晋江慈善日”、泉州元宵节传统民俗活动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每年同步结合考虑安排文体赛事和活动、武术汇演、民俗表演、花车巡游、联欢活动、华侨华人新生代论坛等。让各地的华侨华人以侨居国或侨居地区的名义组团参加社团乡亲踩街等一系列活动和各类赛事,提供机会让海内外晋江人欢聚一堂,促使华侨华人新生代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返乡参加节庆,使“华侨节”成为晋江城市的一大特色,为侨乡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大力收集、整理史料,加强晋江华侨史的研究,在晋江博物馆开辟反映晋江华侨华人创业足迹、发展历程及爱国爱乡善举的华侨华人史展馆,丰富侨乡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中,尝试在道路命名、城市雕塑、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中结合反映侨乡特色,使海内外晋江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故乡对晋江籍华侨华人的尊重和认可,增强向心力;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维系侨心、凝聚侨力的重要支柱,加强与国内重点院校的联系,积极鼓励、支持华侨华人中的青少年一代到祖国学习中文或到国内大学学习,做到专人跟踪、专门服务、加强联络、增进友谊,培养华侨华人青少年一代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根据部分华侨的需求,在中小学中指定几所水平高、有余力的学校考虑海外特点,面向海外招生;尝试利用我市现有教育设备,组织高水平师资力量,结合海外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举办华文教育、武术、中华民乐等短期培训班。
(三)加强“招财引智”,讲求互惠双赢,积极鼓励华侨华人新生代返乡创业、共谋发展1.调整工作策略。华侨华人新生代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人才济济,不乏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界精英。要正视其与家乡情感维系度相对较弱、商人意识较浓的现实,实事求是地调整侨务工作策略,从以往主要依靠亲缘、地缘关系做侨务工作逐步朝“拓展人脉、平等交流、互惠互利、携手发展”的工作方向努力。要采取“招财”与“引智”相结合的方法,不能再单一地将其作为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同时还要将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才资源优势,为我市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管理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建议探讨组建类似于专家顾问团形式的市级组织,吸纳晋江籍的华侨华人各界精英,尤其是新生代精英,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参考。2.建立专门档案。要结合侨情普查,重点调查了解华侨华人新生代目前在什么学校学习或在哪个行业工作、哪个领域做研究、有哪方面的专业特长,并结合了解其性格特质和个性,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加强跟踪调查,逐步做到对华侨华人新生代有系统的了解,逐步密切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中各方面拔尖人才的交往并想方设法发挥好这一优质人才群体。3.鼓励投资兴业。晋江籍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从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但相当部分华侨华人新生代对返乡兴业存在坐等观望态度。因此,我市要及时了解和化解华侨华人新生代对于返乡投资的一些疑虑,变等待项目为积极提供项目,利用多种渠道推介,最大限度地调动华侨华人新生代返乡投资兴业的积极性,推动新一轮的华侨华人返乡兴业热潮。要重点在中外联办教育,科研成果返乡孵化,为晋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国际水准的金融、广告、设计、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配套服务,为晋江重大项目国际招标、重点产业国际化运作牵线搭桥,充分调动华侨华人新生代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互惠双赢。4.支持返乡创业。针对一些原有经济实力不强,但具有一定先进思想观念、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的华侨华人新生代正在谋求发展之路的实际,要抓住时机、主动推介,鼓励华侨华人新生代来晋进行创业。探讨把市级工业园区内已有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更名为“留学人员和华侨华人创业园”,以“概念转换”的形式,做出特色和影响,吸引华侨华人新生代创业人员的注意。针对华侨华人新生代创业者资金相对薄弱的情况,要积极调研分析以旅外社团为单位联合华侨华人新生代返乡投资兴业的可行性。目前,国内已有旅外社团组织小规模游资以股份形式集中起来,回国投资取得成功的先例。在这方面要多做探讨,尝试由社团牵头,采用联合投资的方式组织华侨华人新生代到晋江投资,政府给予适当扶持。
(四)巩固既有基础,进一步做好为侨服务工作,提高华侨华人新生代对家乡建设的信任度和参与度继续坚持已有的好的工作方法,贯彻好“了解侨情、凝聚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的方针,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侨、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致力于家乡经济社会事业建设。要加大依法护侨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涉侨法律法规,开展帮扶贫难侨工作,做好涉侨信访工作,继续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为侨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做好华侨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为海外华侨捐赠公益事业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强化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对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中做出贡献的侨胞给予表彰,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建议免收侨捐工程的各种税费,进一步激发他们关心家乡、造福桑梓的热情;积极协助做好一些华侨华人故居、祖厝、祖墓、宗祠等的保护,努力留存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寻根认祖的标记;认真做好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工作,关心已办侨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侨胞投资的信心,使华侨华人新生代能继续关心和支持家乡经济的发展。
(五)整合社会资源,统筹推进侨务工作社会化进程,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多做贡献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目标,树立大侨务观念,强化区域协作,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开拓侨务工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新领域。在深入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性的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具体意见或实施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合理梳理和确定市、镇(街道)、村(居)三级和各涉侨工作部门以及教育、科技、卫生、文体、旅游、人事、商务、规划、市政、广电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商会、侨联、妇联、青联等群团组织及海外联谊会、慈善总会等社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协作、沟通、交流,从各自工作对象出发,做好针对不同群体的工作,力求取得新的突破。要加强侨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及时选派和培养一批素质较高、外事工作能力较强的侨务工作人员,避免出现与华侨华人新生代难以沟通的情况。要加强与高校华侨华人研究所等相关科研机构的联系,联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探讨努力方向和发展策略。
(六)增强战略思维,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新生代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高度,提升对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认识。通过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和一系列工作,让他们感怀祖国,强化华侨华人新生代“炎黄子孙同根生,中华儿女一家亲”的思想观念,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要引导和推动晋江籍华侨华人新生代加入海外“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促统社团,引导晋江籍旅外社团积极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尽心出力。同时,通过这项工作扩大晋江籍华侨华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升晋江侨务工作的战略地位。
第四篇: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联侨情,打侨牌,借侨力,闯出了独具侨乡特色的振兴之路。晋江今日的辉煌,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侨乡优势的充分发挥。随着华侨华人企业的接班交替,华侨华人新生代迅速崛起。新时期,面对侨务工作新形势,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对于我市进一步发挥侨乡优势,实现更高平台的更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侨情特点和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主要做法据2003年侨情普查数据,我市共有旅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1280113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尤以菲律宾、香港为最。全市共有旅外社团363个,其中,市、镇、村级同乡会组织257个、文化团体45个。另有由晋江人组织、参与或担任主要职务的宗亲团体61个。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以来,全市侨捐公益事业金额累计达12.6亿元,其中,个人捐资超亿元的有2人,超千万元的有23人,超百万元的有200多人。90%以上的村落都接受过旅外侨亲的捐赠,几乎所有的学校、公立医疗机构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海外侨亲的捐赠。可以说,晋江旅外侨亲是促进晋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晋江城市建设注入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老一辈华侨华人年龄的增大及在事业上的逐步淡出,华侨华人新生代开始走向前台,有的学有所成,有的已进入侨居国、侨居地区主流社会。在华侨、华人财团和华侨、华人社团领袖中,二、三代华侨华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家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大。在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中,我市以访乡观光、寻根谒祖、联谊交流、考察学习作为四大抓手,侨务工作的领域和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一是以乡情为纽带,强化归属感。注意发挥老一辈华侨华人、华侨华人国内亲友的桥梁作用,通过“老带新、内联外”的形式,引导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回家看看”。近些年,促成了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青年回国商务考察团、菲律宾宿务侨领后代访华团以及旅外知名人士陈永栽、施至成、李昭进、郭文梯、王金炳等家族回乡团,热情接待了多批青少年假期回国观光考察团,在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在协助晋江籍华侨华人寻根认祖方面,每年都有近10例成功的例子。二是以文化为纽带,强化认同感。把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推介和教育作为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华侨华人新生代进一步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他们增强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增进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注重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的联系,在提供华文教材和培训华文教师等方面提供帮助。提供信息、积极协助华侨华人新生代到祖国留学或接受华文教育、进行短期培训。精心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让他们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2002年至今举办了5营近200人次的海外青少年夏令营。三是以友情为纽带,强化亲近感。注意邀请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参加各类庆典活动、联谊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商务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在华侨华人新生代回国进行各种活动中,热情接待、精心安排,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内外晋江人之间的联系交友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团市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从各自工作对象出发,与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联络联谊工作。市侨联还拟筹建青年委员会,加强和密切与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系。
二、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思路探讨当前,我市侨务工作主要秉承“巩固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的做法,在重点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工作的同时,努力拓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但是由于对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全市对如何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缺乏统一、长远的规划和构想,加上各涉侨部门的职责任务不够明确,交叉工作较多,手段比较单一,内容稍显单薄。同时,由于华侨华人新生代基本在海外出生,从小接受非本土教育,对祖国的认知不多,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相对较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明显不如老一辈华侨华人强烈。他们大多接受了“落地生根”的现实,淡化了“落叶归根”的观念,对家乡的感情远不如老一辈深厚,有的青年人甚至对老一辈华侨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于兴办家乡公益事业的举动都感到不很理解。大部分华侨华人新生代在投资兴业方面,对经济效益的考虑远甚于本乡本土的概念,加之各个地区对侨的资源的争夺如火如荼,侨乡的亲缘关系优势、地区性优势正逐步为利益考量机制和侨的资源共享性所冲淡。因此,以传统的侨务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华侨华人新生代的工作面临严竣挑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谋划、创新方式、丰富内涵,切实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
(一)拓宽交流渠道,让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听乡音、维系乡情,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各种经贸、文教、体育、艺术等交流活动和重大节庆活动,加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络交往。选派乡土艺术团体,到主要侨居地为华侨华人进行演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风土人情;进一步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及其国内亲属的工作,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多采取入户访视的办法,以串串门、拉家常的形式,侧重关心和了解新一代的各方面情况,争取直接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交流的机会;注重做好本市出国留学生的工作,有意识地举荐一些有一定活动能力的留学生参与当地华侨华人社团组织,以同龄人做同龄人工作的方式,加强与华侨华人新生代之间的联系;要积极为国内旅行社与海外社团间牵线搭桥,大力促成海外社团组织青
力于家乡经济社会事业建设。要加大依法护侨力度,认真贯彻执行涉侨法律法规,开展帮扶贫难侨工作,做好涉侨信访工作,继续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为侨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做好华侨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为海外华侨捐赠公益事业提供各种方便和服务,强化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对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中做出贡献的侨胞给予表彰,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建议免收侨捐工程的各种税费,进一步激发他们关心家乡、造福桑梓的热情;积极协助做好一些华侨华人故居、祖厝、祖墓、宗祠等的保护,努力留存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寻根认祖的标记;认真做好为侨资企业服务的工作,关心已办侨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侨胞投资的信心,使华侨华人新生代能继续关心和支持家乡经济的发展。
(五)整合社会资源,统筹推进侨务工作社会化进程,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多做贡献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目标,树立大侨务观念,强化区域协作,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开拓侨务工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的新领域。在深入调研分析,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性的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具体意见或实施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合理梳理和确定市、镇(街道)、村(居)三级和各涉侨工作部门以及教育、科技、卫生、文体、旅游、人事、商务、规划、市政、广电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和发挥商会、侨联、妇联、青联等群团组织及海外联谊会、慈善总会等社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协作、沟通、交流,从各自工作对象出发,做好针对不同群体的工作,力求取得新的突破。要加强侨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及时选派和培养一批素质较高、外事工作能力较强的侨务工作人员,避免出现与华侨华人新生代难以沟通的情况。要加强与高校华侨华人研究所等相关科研机构的联系,联合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探讨努力方向和发展策略。
(六)增强战略思维,充分发挥华侨华人新生代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高度,提升对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认识。通过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和一系列工作,让他们感怀祖国,强化华侨华人新生代“炎黄子孙同根生,中华儿女一家亲”的思想观念,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要引导和推动晋江籍华侨华人新生代加入海外“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促统社团,引导晋江籍旅外社团积极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尽心出力。同时,通过这项工作扩大晋江籍华侨华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升晋江侨务工作的战略地位。
关于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探讨(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华侨华人博物馆参观心得
侨乡魂,共传承
来到江门之前,无论是对江门还是对五邑地区我都没有过深的了解。踏入境内,感受到的是这一片土地结合中华文化、华侨文化的全然不同的文化气息,淳朴自然、浓厚温存、而又备具新鲜感。片面的了解后,仅仅悉知,五邑地区是广东省内著名的侨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大江门籍的侨胞遍布,其对侨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谓首屈一指,引以为傲。是该走进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了。
或许是因为难得的视觉冲击,又或许是因为地处空旷的自在感丛生,复古怀旧交杂现代耸立的整体建筑外型让人眼前一亮,有难以言说的赏心悦目。我想这就是江门的魅力,侨乡文化的魅力,既有走出本土的创新和发展的绝妙构思,也保存着驻地传承遗世精髓的翩翩倩影,相互交融又不觉排斥、各显特色又亮点罗列。
这是一个综合性华侨华人博物馆,分了6个主题展馆,展馆所命之名韵味悠长,按照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形成、侨乡新篇、华人之光的历史发展时间顺序展现在游众面前,精彩纷呈。整个展馆以文物为展示主体,装潢和布局都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段,以配合文物、文字的展示。
入馆后同学们都先后散开去,各自观赏学习。这个博物馆最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包容性极强,能让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对这座城市尚存陌生的诸多学子都找到自己专注的文化模块学识。我亦沿着木质的梯道而下,感受展馆所展现的侨乡文化发展的魅力。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海外创业展馆,展馆外形为一船舱,入口即为舱底,入内能直接感觉到展馆的大幅度晃动,宛如置身海上,风浪同行,漂浮不定,船舱木质壁上都是电脑制的展品。这是运用声动、光感、电变化等新时代的技术和影视技巧,将海外创业这一主题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览客面前。另一方面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物和华侨历史进行阐述和解读,增强动感和互动性;而在碧血丹心展馆,则以一副夕阳红砖色大字提凿刻书“碧血丹心”四个大字,暗灯交错辉映。在大字的周围,这个面积较大的展馆则是展示了各种华人的碧血丹心史实,文字、图片都镌刻在了玻璃壁中,形成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记忆,让众客感染颇深。
如此,在整个博物馆里,不仅可以直观了解宏大的五邑华侨历史,还可以感受到穿越氛围的时代特色。最让人惊叹的便是馆藏所存的文物了。像新宁铁路、早期五邑地区建筑的呈现,其中包括裁缝店、中药铺、杂货店、电话亭、报社等,反映的便是多年前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华侨归乡给这个地区带来的变化。说起来倒是与早些时候的上海、香港的建筑风格有些类似,是不及今日的科技先进的,却是繁华充实的、详略有秩的、稳步发展的,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古色古香又赶着与时代并进的年华痕迹,缅怀了时光;而在各个廊道玻璃壁中展示的各式出国口供簿(纸)、华侨书信、银信(侨批)则是微微泛黄,字体龙飞凤舞,与现今我们所书的文字有微妙的笔风之差,不禁啧啧感叹当年华人们的绝代风华;另外,馆内还展示了五邑海外社团、筹款抗日、航空救国、各类华侨证照及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过程的实物、史料,更者,还有清朝后期华侨的出国护照——迄今为止最早的华侨护照、清末海外寄回五邑的账本、民国时期孙中山铁路计划图等历史遗留的及其珍贵的文物。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都说,五邑地区的华人华侨博物馆不仅有量大的特点,精品率还极高,果真是值得我们参观学习的宝贵文化财富!
这趟行程毕后,我无疑是心潮澎湃的。短短一日,对江门、对华侨文化,我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这座城市也有了更深一层的喜爱和向往。华侨华人博物馆中所展现的不仅是五邑地区的历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精髓的一部分。这些文化优质而先进,朴实而铅华,简单地就能和时代发展水乳相融、齐头并进。而我们正是在这样不断传承的文化的熏陶之下,才成长、培养出自强、果敢的华夏魂。至此,我们更应乘浪御行,深入地接触、学习、感受、发展,以更好地传承发展华侨文化,为其注入富有青春的激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