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外华侨华人资本的形成发展与变化
海外华侨华人资本的形成发展与变化
——以马来西亚华资为例
摘要:华人资本与马来西亚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19世纪初,中国东南沿海的大批民众纷纷下南洋谋生。许多中国人从此远离故土,老死异乡,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成为社会的佼佼者,是马来西亚华侨资本家的早期代表。马来西亚华人资本形成于殖民时期,发展成长于马来西亚独立后,期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人资本 形成 发展
马来西亚包括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和北婆罗洲的沙巴、沙捞越。它地处热带,面向海洋,物产丰富,并且位于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东南亚近代以来最先遭受入侵的国家,历经葡、荷、英的殖民统治,18世纪后逐渐沦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二战中又遭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饱受磨难。1957年独立,自此走上了民族振兴的发展之路。
一、华侨资本的形成
马来西亚华人资本的积累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当地早期的华侨资本,主要是通过种植园发展,或者是由出身于契约劳工积累资本后再投资工商业发展起来的资本。直到19世纪下半期,部分华商己积累起一定资本,开始创办和经营工场手工业和小型工厂。20世纪初出现了华人银行,这对华人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早期的马来西亚,荆棘遍地,虎狼成群。为了生存,不少初来乍到的华人移民拿起工具去开发莽莽丛林,经过一代人,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积累,有的华人终于成为种植园主。然而,对于一个华人移民来说,事业才刚刚开始。此后,种植园的管理,园丁的招募等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马来西亚进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在英 国统治期间,加大了对马来西亚的开发和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由于贫穷、战乱,一批批的华侨劳工来到这里,为马来亚的资源开发尤其是热带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城乡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一些财富。正是由于英国殖民者执行一些鼓励华侨参与开发的措施,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政策,使得华侨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得到了发展,华侨资本才得以初步形成。
马来亚早期华侨资本的形成有三个途径:
1、种植业。(早期主要为香料、甘蔗,后受世界市场对橡胶需求的刺激,大部分的种植园都种植橡胶。)
2、锡矿开采和冶炼。
3、商业贸易活动。由于马来西亚丰富的锡矿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华侨资本的积聚主要来源于橡胶种植和锡矿开采。
(一)种植业
华侨种植业是随着英国逐步确立其在马来西亚的统治以及农业的商品化而逐步繁荣起来的。早期马来西亚的种植业基本上是由欧洲人和华侨经营,欧洲种植园主拥有庞大的资金并控制着大型的种植园,华人则拥有较小型的种植园。欧洲种植园主通常雇佣华工来开拓他们的种植园。直到19世纪50年代左右,由于东印度公司颁布一项法令,准许有色人种购买和租借土地,结果欧洲人的种植园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完全由华侨控制。
20世纪初,欧美汽车工业的兴起,大大刺激了对橡胶的需求,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的橡胶种植业应运而生,到193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面积占世界胶园的一半以上。其中,华侨的胶园占总数的15.9%。但华侨橡胶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马来西亚橡胶王国的基础,对该国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锡矿开采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马来半岛发现了丰富的锡矿,大批华工被招募到锡矿,华侨人口迅速增加,锡产量也大幅度上升。而一些早期积累了一定资金的海峡殖民地的华侨资本家开始投资于采锡业。由于这些锡矿是由当地封建统治者控制的,所以部分华人通过承包的方式开采锡矿,赚取了大量资本。当地首领让华人管理和经营锡矿,还给与了部分收税的权利,而这些华人则要交纳交纳一定数量的税金给 当地的首领。长期的税收承包,确实使一些华侨收益匪浅,一跃成为百万富翁。
(三)商业贸易活动
当英国和欧洲大资本逐渐控制了马来西亚的商业时,一种新的贸易制度开始形成。这种贸易制度在19世纪盛行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它是由三层结构组成的:最高层是英国和欧洲商人,他们输入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出口东南亚的土产;属于中层的华商则负责推销西方的产品和搜罗东南亚的土产以输往欧洲。与此同时,华商也输入中国的产品和食品以及出口马来西亚的产品到中国;处于最低层的土著商人则带着土产到新港交换西方和中国的原产品。这种商业贸易形式成为了马来西亚的三重经济结构的初始形式。19世纪华商的这种中间人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华商,西方的工业产品将无法有效的分散销售。若没有华人买办,西方的商业贸易将会受阻。因此处于中间地位的华侨商人是维持中国与海峡殖民地的贸易,以及连接本地经济与世界贸易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华侨资本的发展与变化
二战时期,马来西亚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日本军政时期是华侨资本发展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华侨资本由战前的近3亿美元锐减到一个亿。由于日本占领者在马来亚所执行的华侨政策基本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延续,对华侨实行“利诱”加“强 制”,最大限度地剥夺了华侨的财产,以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致使许多华侨经营的矿山、种植园、商店纷纷倒闭,华侨经济受到重大打击。
(一)华侨资本的变化
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侨资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华侨资本转变为华人资本成为所在国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华侨在马来西亚积累起来的华侨资本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与中国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无法相容的,因此,马来西亚独立后绝大多数的华侨选择成为马来西亚公民。华侨经济也由此转变成华人经济。
(二)华人企业集团的兴起 华人企业集团的兴起标志着华人资本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已经形成,并朝着集约化、现代化、国际化、垄断化方向迈进。华人企业集团的出现显示出华人资本的规模和实力,这一现象不仅表明华人经济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也反映出资本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华人资本适应现代化和融入当地社会并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突出表现。
三、马来西亚华人资本的发展趋势
从地理分布看,华人企业跨国投资遍及全球,但主要集中在东盟五国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其中,华人企业投资以马来西亚为主,在对东盟投资中,制造业比重高达49.9%。到90年代末,有1/3的华人企业集团对中国大陆进行了投资,投资额超过300亿美元。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金融、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等。其跨国投资类型,一是国内行业延伸型投资。二是跨行业投资。三是全新行业的投资。
(一)华人资本的发展态势
马来西亚华人资本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华人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如何客观看待和正确评价马来西亚华人的经济实力,是个重要的问题。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华人企业集团资本约占20%的比例。华人资本是所在国民族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来西亚华人企业集团和跨国投资都有快速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拥有资本规模在3亿美元以上的华人企业集团约有30家。
(二)华人资本发展的新趋势
今后,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发展将出现以下的新趋势。
1、华人企业跨国投资的新动向
首先,大幅调整跨国投资布局。全面收缩海外投资,但也有不少企业集团继续大举海外投资。其次,投资主体多样化。除综合型的企业集团外,专业型和中小企业精英也参与了跨国投资。第三,投资集中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全面缩减在欧、美、澳洲等发达国家投资的同时,继续加强香港的跨国投资中心地位。第四,更加重视国内核心产业延伸型的跨国投资。主要表现在:一是回归主业和投资核心业务发生转移;二是减少跨行业投资;三是重视对电子商务、电信 业等新兴行业的跨国投资;四是跨国并购将成为最重要的投资方式。
2、华人企业集团对华投资出现新动向。
一是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为了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马来西亚华人企业纷纷加快对华投资步伐。毕竟在中国大陆投资收益好,低廉劳工成本优势,对外资需求量增大,也成为华人企业加快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二是投资领域回归主业。三是投资区域由地方向全国扩展。一方面,逐步向内地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基地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遍布全国。四是投资主体以企业集团和精英企业为主。五是实现了投资战略转变。
四、结语
21世纪是充满希望的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不断开放的中国经济中所孕育的巨大潜力为华人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而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华人经济,则为华人资本在规模和效益上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为马来西亚华人资本的发展壮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单纯.海外华人经济研究【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年。[2] 叶祥松.东南亚华人经济研究【M】.北京:经济科技出版社,1999年。
[3] 萧效钦,李国定.世界华侨华人经济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
[4] 陈传仁.海外华人的力量:移民的历史和现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第二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发展
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发展
导言:在中国的历史上,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史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经历了从一个封建王朝到21世纪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批批的海外华侨华人的不同的历史阶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也要关心国际社会华侨华人的生活动态,着力维护华侨华人的利益。
回顾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的推动,对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力支持,对实现祖国统一起积极作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首先,中国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华侨华人功不可没。辛亥革命时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立志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之时,得到海外广大华侨政治、经济、舆论宣传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华侨华人支持和参加孙中山在海外创立的革命组织,创办报刊,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摇旗呐喊,另外,他们还从经济上鼎立支持辛亥革命,直接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发生后,海外侨胞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掀起了抗日爱国高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祖国抗战,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和国际援华活动。据记载,1939年3月至9月,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的号召下,南洋各地华侨机工3192人,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毅然离别父母和亲人,远涉重洋,回到祖国,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服务工作之中,他们在千里运输线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把亟需的军用物资运到前线抗击日寇。其中,在滇缅公路战时运输线上,死于战火、事故和疾病者逾千名。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的大力支持,从中可见,华侨华人与祖国人民心连心,同命运,共呼吸的中华民族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过人们的艰苦奋斗,在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们逐渐摆脱贫穷,过上富足的生活。华侨华人大力支持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规模地来华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华裔科学家致力于振兴中国的科技事业;在海外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开展中外文化交流;造福桑梓、兴办各种公益事业,推动了侨乡的发展;广大归侨侨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开展民间外交,推动政府外交;华侨华人在大陆的投资的比重是最大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即国侨办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60%以上来自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总额达3300亿美元。有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华侨,人数已有千万以上,仅福建省福清市就有近30万人,福建省有100多万。全国新华侨每年至少能寄回家乡1000亿美元,在海外有闲资至少在一万亿美元之上。尤其是近年来,携带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多形式回国创业或为国服务的新华侨华人越来越多。他们已成为推动中国科技、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是我国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资源。
海外华侨华人在促进中国和平事业的发展,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08年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企图通过所谓的“民主”投票方式大搞“台独”,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在那之前,全球华侨华人同仇敌忾,纷纷起来抗议这个无视两岸同胞骨肉亲情,公然挑衅两岸关系的阴谋。由于祖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海外华侨华人在世界范围内举行各种形式的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陈水扁等人的阴谋没能得逞。
又如,2008年我国在北京举行了世界级的重大盛会——北京奥运会。在奥运火炬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阻挠事件,其中,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的阻挠事件最为严重,2008年四月七日,巴黎华侨华人聚集到埃菲尔铁塔下,等待奥运火炬传递,部分“藏独”分子挥动抵制奥运的小旗子。为压制他们的嚣张气焰,华侨华人及留学生挥舞手中国旗,高声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确保火炬的顺利传递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海外华侨华人还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宣传中华文化,对促进我国文化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完整的华人华侨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传播史。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周南京说,华人华侨通过遍及世界各地的中餐馆,让全世界认识和享受了中华美食,也通过会馆社团把儒家哲学介绍到海外,还通过兴建华文学校、创办华文报刊、出版华文书籍将中国语言、文学、戏曲等等传播异域,而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也因他们的努力而得到了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许多国家的承认。
华人华侨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广东开平碉楼古建筑群,是从19世纪20年代起出现的特殊文化景观,从五邑侨乡走出去的老华侨对它格外钟情。中共开平市委书记赵瑞彰介绍说,为了让凝聚中华文化的碉楼艺术得到世界的认可,海外华侨华人自己掏钱举办碉楼专题摄影展、画展,在英文主要媒体刊登大幅广告,桑梓之情令人动容。新一代华人华侨对于向居住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不减。不久之前,在美国星桥艺术中心和旧金山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华人社团的帮助下,中央电
视台《同一首歌》“我的中国心”大型晚会在美国圣泽西体育场举行,这是中国的电视台首次在美国举行大规模演出,近两万海外观众与中国文化“亲密接触”。
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国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着力维护华侨华人的利益。努力为新华侨华人创造生存发展条件,为促进新华侨华人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外交、经贸和民间渠道鼓励和协助新华侨华人创立新的华人社团,关注和协助华侨华人改善在所在国的处境,以凝聚华人族群的群体力量,另外,还要保障新华侨华人在国内的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其国内亲属在工作、生产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侨眷解决办理移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海外的同胞,祖国的大门始终都为你们开着,随时欢迎你们回来探访!
参考文献:
1.《华侨华人在华投资》
2.《南方日报》
3.网址:
第三篇:《海外华侨华人》课程论文
对海外华侨华人经济的思考
导言:商业是中国华侨华人的基本经济,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他们凭借勤奋和智慧在商海中占据了自己的坚固立身之所,那么当时间推至如今的全球化市场浪潮,聪明的华侨华人们该如何应对
一:华人经济遭遇了什么“瓶颈”?
早年“唐人街”上的华人,靠“三把刀”(剃刀、剪刀和菜刀)来“讨生活”。这种状况既和老一辈华人的文化程度低、缺乏资本积累有关,也与历史上各国的排华政策有关。
即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们似乎也缺少一个精确的数字来描述所谓“海外华人”的数量。通常的说法为“几千万”,而对于这一“几千万”的认识,则往往从3000万到8000万不等。
其实,从宋末以来,中国地区向东南亚的人口迁移就一直存在。就这样,经过数百年的奋斗和经营,他们在东南亚立足下来。今天,海外华人中的80%,正是居住在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的华人,他们已经形成了颇有实力的“华商族群”。
另外20%的海外华人,足迹遍布全球,从北美、欧洲到澳洲、非洲。他们的祖辈大多是近百年来到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
华人族群最初移民到海外时,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和排斥,不得不聚居在一处,和衷共济,逐渐形成了“唐人街”。
在这种早期“唐人街”的形象中,我们不难发现早期海外华人的生存方式——“三把刀”模式,即靠剃刀、剪刀和菜刀去挣生活的较低级经济活动阶段。这种状况的形成,既和老一辈华人族群的文化程度低、没有资本积累有关系,也和历史上各国形形色色的排华政策有关。
二战之后,欧美各国逐渐放弃了种族歧视政策,东南亚的华人资本家也开始向欧美再次移民,新移民的经济地位和教育背景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当代华人的经济活动内容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旅美多年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王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即使简单地从“职业”这一角度看,海外的华人经济也已经今非昔比,目前的华人“更多从事高科技、经济师、会计师、律师、医生等专业职业”,“如果说第一代华人是打工仔,那么,第二代已经变成了白领或者金领了”。
当前海外华人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在行业上高度集中,在资金上高度分散。如何改变这一现况,摆脱困境与危机,是今天的华商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以欧洲的情况作为个案考察,华人经济到20世纪末已经开始其多元化经营进程。但是从行业上看,餐饮业、服装业和皮革加工业依然是华人经济的支柱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英国有中餐馆9000家,法国的中餐馆超过了5000家,西班牙中餐馆也达到3000家,其中巴塞罗那就有600多家;华人的皮革加工业在南欧,尤其是在意大利、法国占有重要的位置,意大利普拉托一地就有华人经营的大小制衣厂近千家;法国巴黎的华人制衣厂也有300多家。
在整个华人经济中,对金融、高新技术、律师、会计等行业已经开始触及,却尚未形成规模,主要形式是零散的从业人员,服务的对象也是以华人为主。
这些现实,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正面意义上,海外华人经济确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构成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来看,海外华人经济却又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
二:为什么经济必须转型
有学者预测:到2010年,服务业将代替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这种预测反映出世界范围内产业升级的趋向。与这个世界潮流相适应,中国经济也在加大服务业在业结构中的比重。
正是在这个全球经济产业调整升级的历史关口,华人经济也到达自己的历史转折处。
华人经济结构调整迅速展开,资金、人员转向了更具生命力的高新科技领域。目前,电子高科技产业领域内,华人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新移民国家均保有可观的份额。这一被“逼出来”的转型
虽然可能对传统的华人经济形态带有某种怀旧,但更多的人越来越意识到,“行业过于集中,资金过于分散”的传统华人经济业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随着海外华人人数剧增,其资本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和科技人才以及经济、科技社团不断出现,华侨华人的传统产业已经出现危机,这些传统产业里的特征也已经成为今天华人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出路选择:我们能创造全球“华人品牌”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通道,也是华人企业的表演舞台。如何实现中国经济与华人经济的共同发展,正是华人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契机。
虽然存在种种疑虑、困惑和争论,但是,一切都在表明,海外华人经济已经成长为一支强有力的经济力量。它不仅仅是其所在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在海外的重要延伸,是中国商品对外输出的重要渠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而且特殊的组成部分。
如今,国内资源的短缺,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此,国内企业如何走出国门,从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从内向型经济走向外向型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在这个当口,海外华人企业,恰恰处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通道之中。
不过,如何把握历史契机,实现转型升级?答案并非不言自明。升级自然是大势所趋,转型却依然需要“寻路”。
创造出永久性的“华人品牌”,的确具有难度,但是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
如果说,“唐人街”曾经代表了一代华人在世界各国生存、打拼与发展的形象。那么,新一代的华人则表现出更多元和更开放的姿态。今天的华人经济已经逐步摆脱“主要在唐人街”的状态,日渐融入到了居住国主流社会经济当中。如王辉耀所说:“在硅谷、在华尔街,在主流社会和跨国公司,可以说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区,处处都有华人的身影。”然而问题是:走出“唐人街”之后,华人经济又将在全球舞台中,演绎出何种动人心弦的形象呢?
对此,一种简明扼要的回答是:立足现有的资金、经验、人才、市场,整合力量,把零售的“连锁”起来,把零散的“规模”起来,把零乱的“标准”起来,最后形成永久性的“华人品牌”——不妨用“品牌战略”来概括这一回答所包含的全部诉求。
为了达致这样的目标,有许多工作就应该摆上案头了。
从整个的产业布局来看,应该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服务业本来就是海外华人经济的优势产业。现在更应以华人经济的转型作为契机,继续强化这一优势地位,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以取得未来竞争中的先手。
从内部的管理来看,当务之急是改善家族经营模式,注入先进管理方法,使企业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转化。
从外部的营销环境来看,华商网络的构建和发展,应该成为一个共同目标。
从品牌的社会形象来看,增强社会责任也是当前的华人企业应该致力以求的。目前的中国企业,有多少能够真正参与世界事务,参与世界性的话题?这种影响世界、影响价值判断的介入能力,并不是一种务虚的能力,恰恰是在创造华人品牌过程中最大的务实能力。
最终,华人经济的转型升级之路要通向的正是让人感到激动的“华人品牌”。它不但创造出经济上的互利共赢,还传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与价值认同。其集中表现就是和谐共赢的“和”文化,就是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全球经济呈现出来的大方向,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智慧恰好不谋而合
寥寥数语,作为对华人华侨经济的一些个人看法和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对海外华人华侨经济与中国关系的重新思考》 参考网站:广东侨网
http://
第四篇:《海外华侨华人》课程论文
各阶段各地区华人移民19世纪50年代、近20年以来;四邑地区、温州地区、福州地区
中国人最早移民加拿大是在19世纪50年代。那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弗雷塞地区发现金矿,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渴望发财致富的的人们前来淘金,希望能从此改变自己贫穷的经济状况。中国人也不例外,已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淘金的中国人自不必说,远在中国本土的人民也跃跃欲试,纷纷前往,华侨在加拿大的生活就此开始。
中国人移民加拿大的历史,是近代史上中国人向世界各地移民历史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当时世界移民大潮的波涛中出现的。在通常情况下,国际间移民现象的出现,都是由移民者所在的家乡国的“推力”和他们所向往的接受国的“拉力”这两种因素的混合而决定的。这两种力推动了人类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的移民热潮①。中国人移民加拿大的模式也是如此。不过,除了上述的“推力”和“拉力”这两种主要作用力之外,汽船代替木帆船在大海航行,中国政府放松、乃至解除对中国人移民海外的限制,中外交流渠道的畅通等,对中国人移民加拿大无疑也起了很大作用。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移民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其主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华人移民活动是这个主流的组成部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 大陆移民在华人国际移民潮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新时期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关系越来越密切,移民活动与海外华族的存在与发 展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认识华人国际移民现象,正确对待国内居民向国外移居,是我国政府制定稳定、有效对海外华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人移民目的地:战后的华人移民趋向与世界移民趋势一致,即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移民。各国移民的政策与法律相差甚多,接受华人移民的数量也大不相同。大体上北美是华人移民的最佳去处,其次为澳大利亚与西欧,再次为东南亚国家。南美、南太平洋国家也成为部分华人移民的去处,但这些地方多作为向发达国家再移民的中转站。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是华人新移民的首选地区, 也是容纳华人新移民最多的国家。通过这些数据的现实,华人移民的原因也是出于经济方面为前提,出国寻求更多的发展。
在中国这么多省市中,福州的规模比较宏大,但福州地区的国际移民网络几乎是 20世纪 70年代后才建立的。近30年来,福州人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移民目的地,并在短短数十年间建立起了移民美国、日本、欧洲乃至南美洲的网络。1978年至 2003年,中国大陆向海外移民约 250万—280万人,其中福州籍移民约 70万—80万人左右,且高度集中在美国,美国的福州籍移民约有 60万人。福州并非传统的移民输出地,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输出了远
超过其他传统移民输出地区输出的人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移民网络。同时,福州偷渡客也让发达国家防不胜防。1979年中、美建交后,开始了福州人直接以家庭团聚为由申请移民的初潮。20世纪 90年代初期以后,美国的福州籍移民人数激增,亲缘关系的连锁移民效应大规模显现,以家庭团聚为由从福州直接合法移居美国成为福州人移民美国的主要方式。根据 2002年 10月底在福州地区所做的侨乡入户调查,有一个人带动了 200多人移民美国。
根据调查的初步结果,福建省新移民估计有 90万—100万人,约占中国大陆新移民数量的 35%以上。福建省新移民输出地高度集中在福州地区,数量达 75万—80万人,其中约 60万人移民美国。福建省新移民中通过非正式渠道出国的占 40%—50%。20世纪 90年代以前,在移民美国的福州人中非法移民所占比重较大;9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福州籍移民中,合法移民逐渐增加,约占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大一部分非法居留美国的福州人获得了合法的身份,又申请其亲属合法赴美,因此,福州人移民美国的规模不断扩大。移民美国的福建人主要源自闽江口地区,其中长乐市人 18万—20万人,连江县人 8万—10万人,福州市人(不含所辖县、市)约 15万—16万人(主要来自郊区的亭江、马尾、琅岐)。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现在已经是各国文化都在交流、融合着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华人移民,并取得了当地的国籍,不过华人们依然心系祖国,从这几年在国外发生的一些华人为祖国抱不平,游街等等,都看出虽然现在华人移民是种大趋势,也不管是否已经拥有别的国家的国籍,华人终究是炎黄子孙。在这个大前提不变之下,促进各国的交流也是无可厚非,不过中国的人口基数还是大,尽管现在很多人移民,也不会对人口造成多大影响。
参考资料:
1、庄国土:《对近20 年来华人国际移民活动的几点思考》 1997年,第二期
2、庄国土:《近30年来的中国海外移民 :以福州移民为例》 《世界民族》 2006年第 3期
第五篇:期末论文潮汕华侨华人与海外华文教育
潮汕华侨华人与海外华文教育
导言
自从上了海外华侨华人这门课程,我对华侨华人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在海外各地区的华侨华人现状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引起了我对潮籍海外华侨华人的情况的兴趣。因此,我便搜集资料,对海外华侨华人与海外华文教育做了一个调查。
正文
兴学重教,是潮汕侨乡的优良传统。自唐宋至明清特别是汕头开埠以后,潮汕地区许多民众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向海外各地移居。潮汕华侨华人中许多人原来在故乡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们在居住地辛勤劳作和艰苦创业的同时,继续发扬祖籍地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结合实际需要,积极发展华文教育,培育人才,弘扬中华文化,在华侨华人教育史和海外各地教育史上谱写光辉的篇章,深受中外各界人士的赞扬。
一、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举办华文教育的发展轨迹 综观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各地所举办的华文教育,大致经历19世纪末期以前初步发展、19世纪末至二战前蓬勃发展、二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二战后短期恢复发展和先后遭受各种限制,以及20世纪90年代起重现发展新曙光,共5个时期。
从19世纪开始至19世纪中、后期,海外各地潮籍华侨华人兴办的蒙馆、私塾或学堂不断增加,他们所举办的海外华文教育获得初步发展。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少有识之士积极斥资献力办华文学校,使潮汕华侨华人所举办的海外华文教育蓬勃发展,这是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华文教育的黄金时期。
二战期间,东南亚各地遭受日军侵略,绝大部分华文学校遭到封闭,华文学校教师有的被逮捕,有的被驱逐出境,有的惨遭杀害,使潮汕华侨华人致力发展的海外华文教育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
二战结束后,海外各地潮籍华侨华人积极恢复和发展华文教育,各地恢复发展的时间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是在短暂恢复发展以后,先后遭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但他们仍千方百计采取应变的办法,力求使当地的华文教育不致断根。他们这种在困难的条件下,仍在居住地保持华文教育的可贵精神,是很值得赞扬的。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与许多国家经济贸易和友好交往不断发展,世界性华文华语实际需要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少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逐渐纾觧对华文教育限制的政策,使海外华文教育重现发展的新曙光,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举办华文教育出现发展的趋势。
二、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华文教育的途径
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华文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潮人社团办学、潮人慈善机构(或信托慈善机构)办学、潮籍热心人士私人办学和潮籍华侨华人与其他各帮华侨华人联合办学共四种,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三、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华文教育的种类
随着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对发展教育事业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华文教育的种类有所增加。他们不仅重视发展基础教育,而且重视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坚持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
四、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发展华文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各地发展华文教育,意义深长,作用重大,概括起来有如下5个方面:
1、为居住地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如泰国是潮汕华侨华人聚居人数众多的国家,1938年泰国华侨华人在泰国所办的华文学校约300所,1946年达五六百所,其中潮汕华侨华人所创办或参与创办的华文学校占70%以上,可见潮汕华侨华人在泰国发展华文教育,对泰国教育事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潮汕华侨华人在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地所创办或参办的华文学校,数量也甚为可观,他们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2、培养大批各地需要的人才。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各地所办或参办的各级各类华文学校,为各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如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十多年来为泰国社会培养的专业人才达10000多名,其中许多人成为泰国各行业的专业骨干。新加坡潮籍华侨华人参与创办的南洋大学,办学时间虽不长,但该校的毕业生很受东南亚各地的欢迎,不少聘任单位都称赞“南大的毕业生很实用、能干。”马来西亚柔佛州潮籍华侨华人参与创办的宽柔中学,认真贯彻“德、智、体、群、美”的办学方针,教育质量高,历年来毕业生升学率都达80%以上,毕业生的足迹遍及亚、欧、美和澳州许多地方。
3、支持中国的正义事业。主要是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上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遭到日寇疯狂侵略的时刻,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所举办的华文学校广大师生,与祖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纷纷奋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活动,捐献大批款物支持中国军民抗日。
4、弘扬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潮汕华侨华人在海外创办或参办的各级各类华文学校,都重视开设中国语文、历史、地理、书法等课程,不少学校还举办华语演讲、华语歌曲演唱等竞赛。
5、增强潮汕华侨华人乃至各帮华侨华人的凝聚力。潮汕华侨华人为了坚持和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同心协力,共同作出贡献,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团结。马来西亚柔佛州各帮华侨华人都认为:“我们‘五帮共和’(意思是当地潮州、广肇、客家、福建、海南五帮华侨华人共同团结协作),共同办好宽柔中学,弘扬中华文化,更使我们五帮亲如一家。”这就是发展海外华文教育能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凝聚力的生动表述。
结语
由于篇幅有限,我只对其中两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主要是华文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其重大意义。我觉得作为一个潮籍人,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些进行了解。正如在上面第五点里说的那些意义一样,意义深长,作用重大。
参考文献
1、洪林著:《泰国华文学校史》,2005年泰国泰中学会出版。
2、陈骅著:《潮人在新加坡》,2003年公元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3、徐名文、沈建华著:《潮人在柬埔寨》,2005年公元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4、安焕然著:《本土与中国》,2003年马来西亚南方学院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