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建设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

时间:2019-05-15 08:4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建设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建设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

第一篇: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建设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

习近平和奥朗德共同出席中法商务论坛闭幕式时强调

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建设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25日共同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法商务论坛闭幕式并致辞。习近平希望双方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共同建设紧密、长期、可持续的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致辞中表示,经贸合作是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给我们带来新挑战,更带来新机遇。中法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双方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发展经贸合作,积极探索新领域新方式,共同建设紧密、长期、可持续的新型经贸伙伴关系。

习近平希望两国企业继续加强在航空、核能、汽车等传统领域合作,拓展节能环保、农产品贸易、医疗健康、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中方欢迎法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法投资。中国愿进口更多法国产品。希望法方推动欧盟放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

习近平指出,中法双方要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友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消除投资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尽早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合作共赢。

习近平强调,中法双方要加强在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场合的沟通和配合,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发展。

习近平最后表示,中国确立了未来发展目标,我们将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希望法国企业家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相信只要双方相互尊重、携手努力,中法经贸合作一定能焕发新的活力,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思考

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思考

曾强

 2011-06-21 15:11:36

来源:亚非纵横

【英文标题】Reflections on Deepening the New Type of Sino-Afric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作者简介】曾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关 键 词】中非合作/新型战略伙伴/九大优势

中国与非洲正致力于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是中非双方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真诚交往、密切合作和彼此支持的结晶。为了进一步推动这种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开展对非工作中所具有的九大优势,并且在农业、基础设施、制造业、旅游业、医疗卫生和安全等六大领域开展积极的务实合作,从而使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更加稳固。外交关系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确立以来,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在2006年1月发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以及同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部长级会议暨“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要与非洲国家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非传统友好关系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标志着中非关系更趋成熟和稳定。值此“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即将在埃及召开之际,中国应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中非合作,进一步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一、发挥优势,积极拓展战略伙伴关系

在与非洲国家交往方面,中国具有其他一些大国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优势。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进一步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与基础。对此,我们应有清楚的认识,并有意识地运用好我在开展对非关系方面的九大优势。

其一,中非关系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全天候”友好关系是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互信、互不干涉内政和谋求共同发展基础之上的,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考验。无论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还是在反帝、反霸和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中国始终同非洲国家紧密地站在一起,相互支持,彼此照顾对方关切之处,努力维护共同的利益。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这种政治上的互信关系,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目前,尽管非洲国家在政治建构和经济体制方面深受西方影响,而且新一代非洲国家领导人中有不少接受过西方教育,但西方国家很难与非洲国家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互信。这不仅是因为西方一些国家过去曾对非洲进行过长期的殖民掠夺和欺压,而且还因为当前西方主要国家利己的对非政策、对非洲内部事物的肆意干涉以及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这些都是非洲国家领导人以及非洲人民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

其二,我们与非洲国家的战略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适时调整、不断充实,是中国发展对非关系历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走出去”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以来,中非关系的发展更趋平衡,非洲在我国对外战略考虑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确立后,中非战略关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双方借助这个多边平台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集体对话、磋商和协调,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动纲领引导中非战略关系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政府2006年1月发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不仅全面规划了中国与非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友好合作,而且还提出要与非洲国家建立和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新型伙伴关系的内涵是:真诚、友好、平等,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彼此学习和寻求共同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4月访问非洲期间又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更为精辟地概括为:加强政治互信、扩大合作共赢、增强文化交流、开展安全合作和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

其三,我们具有体制上的优势,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不仅规模空前,而且还大手笔地提出了援助非洲的八项举措。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遭遇金融风暴袭击和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仍认真恪守并积极落实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承诺,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这些都彰显了我们在体制方面的优势,以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008年,受“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办的影响,印度、日本和土耳其等国也相继举办了与非洲国家的峰会。但是,上述峰会无论从规模上讲,还是从内涵及影响力上看,都无法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相提并论,而且在落实峰会的成果方面,这些国家也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其四,我们在领导结构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合理安排地对非洲进行访问,可以确保中非双方保持频繁、密切的高层互访。这已成为中非关系的一大鲜明特点,是其他大国根本无法做到的。

其五,我们在非洲有机构建设方面的优势。外交上,我们在非洲49个建交国(其中索马里使馆暂时关闭)都设立了常设的代表机构。这些外交机构的设立不仅显示了我们对非洲建交国的重视,而且还在巩固和加强双边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除少数西方大国外,其他国家是很难做到在所有建交的非洲国家都设立使馆的。由于种种原因,就连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也不能在所有的非洲建交国都设立一个常驻的外交机构。目前,日本在非洲仅设立了27个使馆,只占非洲53个国家总数的一半。在商务方面,我们不仅在几乎所有非洲建交国设立了商务处,而且还在非洲设立了11个投资和贸易促进中心。这些机构在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深入发展、协助我国企业“走出去”到非洲投资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六,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且在类型上与非洲互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非洲国家对此既钦佩又羡慕,普遍希望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或效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同时,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出口型经济对非洲资源与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非洲资源型经济的增长也离不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而且更需要中国物美价廉的制成品来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这种互补关系是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飞速发展的重要基础。2001年,中非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后继续快速发展,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在2008年提前两年实现。2008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068亿美元。

其七,中国有实用技术转让和生产经验传授方面的优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自身的技术升级和换代也在提速。一些过剩的劳动密集型低端技术及相应设备可以随我“走出去”战略向非洲输出(污染环境型除外),这样的技术十分适合非洲当前的发展水平,对推动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扩大就业和提高农矿等初级产品的附加值是非常有帮助的。目前,非洲急需这样的技术输入。此外,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我们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还有实用技术(如打井、蓄水、沼气、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太阳能利用等)以及小型农机具方面的优势。这些经验和技术也是非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所急需的。

其八,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当前,非洲国家对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趋之若鹜,许多非洲人不仅希望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而且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报考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到中国留学,在非洲已渐成时尚,一股“中国热”正在非洲悄然升温。中国方面对非洲国家的这些愿望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目前,我已协助14个非洲国家建立了21所孔子学院,其中10所已经开始招生。今后,非洲孔子学院的数量还将继续增长。在2006年的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在三年内为非洲培训1.5万名专业人才。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完成对1.1万名各类人才的培训。此外,中国向非洲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在2009年已经达到4000个,与2006年相比翻了一番。

其九,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大批出国旅游,这种势头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2005年,中国人前往非洲旅游的人次达到了11万,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100%。2007年,中国公民首站前往非洲国家的达到了23.44万人次,同比增长36.1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数一度减少。但进入2009下半年后,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暖,中国公民出境游的势头开始强势反弹。预计,到2010年,中国旅游出境人数将达到56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将前往非洲旅游。目前,中国在非洲的“中国公民团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已经发展到27个。大批中国公民前往非洲旅游,不仅将拉动非洲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给非洲国家带去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而且还将大大增进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二、强化合作,全面夯实伙伴关系基础

全面的互利务实合作,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的根基,需要我们的细心规划与大力推动。当前,非洲形势对于深化中非务实合作十分有利,我宜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积极推动中非务实合作的全面发展,使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更加牢固。

1.拓宽农业合作意义深远。非洲虽然拥有极为丰富的土地资源且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农业的发展,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局部战乱以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非洲的粮食安全形势一直非常严峻。在撒哈拉以南的48个非洲国家中,有35个国家粮食不能自给。目前,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农业合作已经成为中非务实合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在总结过去中非农业合作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一方面积极鼓励国内有实力、信誉好的农业企业和集体前往非洲开展农业合作,另一方面则在八项举措中提出向非洲派遣100名农业专家,并承诺在非洲设立10个农业科技示范中心。这些都是很好的开端,为我们进一步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中非农业合作的规模与非洲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深化农业合作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推动中非农业合作的发展,我有关部门可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加强中非农业合作不仅是为了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紧迫的粮食安全问题,而且长远来看对缓解我国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压力也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我应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与非洲国家的农业合作,并且未雨绸缪、立足长远地早做谋划和布局,尽全力推动中非在农业领域的互利合作。其次,由于农业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原因,我大型企业目前对投资非洲农业十分谨慎,不愿轻易出手,更不用说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了。鉴此,我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鼓励有志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和集体到非洲去发展,并为促使我农业企业在非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实惠有力的支持。最后,进一步增加中非农业合作中的技术含量。通过我在非洲设立的农业科技示范中心,有针对性地把中国的实用农业技术、养殖技术、循环经济技术、小型农机具和作物良种等推介给非洲农民,并通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把这些技术和农机具进一步推广到基层,以此来加强中非在农业合作领域的互动,带动农业合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的合作机遇难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是中非务实合作中的一大亮点。50多年来,我国援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多达519个,其中包括2000多公里的铁路、3000多公里的公路以及数十座体育场馆。目前,非洲许多国家刚刚走出战乱,急需修复战争毁坏的基础设施。另外,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老旧严重,也需要进行修复;同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亦需要修建新的基础设施。因此说,基础设施建设与修复是非洲国家实现发展的当务之急,任务十分紧迫且繁重。这一点我们看得十分清楚,因此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加强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一直是重点之一。但是,由于资金严重不足,非洲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或修复往往依赖于国际援助和外国投资,或以资源做担保向外国大量借贷。安哥拉和刚果(金)与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修复领域开展的合作,采用的就是后一种模式。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非洲许多国家的财政收入出现了严重下滑,而且外国援助和投资也在显著减少。这就给非洲国家已经上马或即将上马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或修复工程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有些上马的项目甚至可能被迫下马。鉴此,可考虑动用我巨额外汇储备,有针对性地向非洲国家伸出援手,帮助它们渡过难关。除适当提供援助外,我还可考虑采取“安哥拉模式”,与更多的非洲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甚至鼓励我国企业在国家的宏观指导和支持下带资承接项目。这样做可以有多种效果:一来“雪中送炭”,这将进一步拉近我与非洲国家的战略关系,体现我真诚、可靠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二来当前矿产品价格普遍走低,有利于我增加重要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为我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到来做好准备;三来更多的建筑业企业“走出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四来帮助非洲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以确保中非双边贸易不致大幅下滑。

3.加强工业制造业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在取得独立后都曾把发展工业制造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并为此先后制订了“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但是,这些发展战略都未能取得预期的结果。截至目前,工业制造业依然是非洲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非洲仍严重依赖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然而,非洲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工业化的追求,而且仍在努力实现这一伟大梦想。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应放弃单纯追求扩大出口目标这一传统的发展理念,而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借助我“走出去”战略来开拓非洲市场,以最终实现互利双赢的远大战略目标。非洲国家开设的“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以及我在八项举措中提议在非洲设立的若干经济贸易合作区则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理想的发展平台。借助这样的平台,“走出去”的企业既可开拓非洲市场,又可进军世界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同时,我还可将适合非洲当前工业发展阶段的技术和设备带进非洲,并通过逐步的技术转让帮助非洲国家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制造业体系。这种互利双赢的合作,非洲国家是非常欢迎的。

4.开展旅游业合作天地广阔。非洲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埃及的金字塔、津巴布韦的“石头城”等令人叹为观止的人类古代文明遗迹;有举世罕见的维多利亚瀑布、好望角、乞力马扎罗峰、东非大裂谷等壮美的自然奇观;有马赛马拉、赛伦盖蒂、克鲁格等世界独一无二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些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致使得去非洲旅游极具吸引力,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国游客前往非洲旅游观光,而且到非洲旅行的中国游客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大量游客的到访虽然为非洲带来了滚滚财源,使旅游业成为非洲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同时也使非洲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接待能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开展旅游合作已成为许多非洲国家向外国投资者力推的一个热门合作领域,一些大国已经对此做出积极回应。眼下,中国一些企业或个人已经开始参与这一合作,并且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已经了解到的情况看,我国企业或个人现阶段更多的是从事针对中国游客的接待工作和餐饮服务等,而真正参与当地旅游饭店经营或旅游点接待基础设施建设的还不是很多。然而,后者正是非洲国家急需国际合作的领域,而且发展潜力更大。有志在非洲发展的中国人应尽早认识到非洲旅游业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并积极投身与非洲国家的旅游业合作中来。

5.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势在必行。中国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个医疗队以来,已向非洲45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1.6万人次的援非医疗队队员,使2.6亿人次的非洲民众得到了无偿的医疗服务。其中仅2008年一年,中国援非医疗队就在非洲40个国家和地区为120万各类患者实施了救治,进行了大约10万例手术,抢救危重病人约3万人次。40多年来,中国与非洲的医疗卫生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受到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广大受益民众的高度赞扬,已经成为中非友好合作中的一大闪光点。当前,医疗卫生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影响力明显增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大国已将全球卫生纳入自己的外交政策,并把非洲作为开展全球卫生外交的突破口,大量全球卫生资金开始涌入非洲卫生服务领域。这种形势的出现,对中非医疗卫生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且要求我们全面深化同非洲的医疗卫生合作。

为了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我有关部门可考虑以下对策选择:其一,我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同非洲国家开展的医疗卫生合作,并注意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上下一致地推进中非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其二,在同非洲国家开展医疗卫生合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考虑并尽力满足对方在建立自己医疗卫生体系方面的愿望与需求,既要“授人以鱼”,同时也要“授人以渔”。其三,我八项援非举措承诺为非洲建立的30所医院和30个抗疟中心相继建成后,将为中非医疗卫生合作提供新的平台,我应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不仅要通过它们将我医疗设备和药品引入非洲,而且还应考虑把它们作为我培养非洲医护人员的基地,在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基层卫生队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四,造就一支稳定的、能够适应当地生活环境和工作需要的、业务上一专多能的援非医疗卫生人员队伍,这不仅需要政策上的倾斜,而且还需要体制上的强力支持,以及医学教育部门的通力配合。其五,对与其他大国在非洲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合作应抱积极的态度,这种合作政治色彩较淡,不仅对非洲有益,而且也可作为我在非洲与其他大国开展广泛合作的尝试或先导。6.强化同非洲的安全合作意义重大。中国与非洲的安全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联合国的多边层面上,二是在中非之间的双边层面上。进入21世纪以来,解决非洲的安全问题已成为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同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常之一和正在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在推动非洲和平与安全问题的解决方面做出了举世瞩目的突出贡献。自2002年12月成建制地向刚果(金)派出维和部队以来,中国已先后参与了联合国在非洲主导的12项维和行动,总共派出了将近4000人次的维和部队。目前,中国仍在非洲全部8个维和区内执行维和任务。密切关注非洲的和平与安全问题并积极参与非洲的维和行动,对于充分展现我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愿望,提升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争取“建立和谐世界”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双边层面上,《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进一步丰富了中非安全合作的内涵,不仅充分肯定了传统的军事合作,而且还突出强调了双方在解决冲突、维和、司法、警务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随着中非友好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双边交往的日益频繁,新兴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合作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将成为中非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中非安全合作的全方位发展,不仅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而且还将化解中非之间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有利于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建立新型工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途径

建立新型工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途径

烟草行业新型工商关系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工商分开后生产力迅速发展、旧的工商关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新背景下出现的。近年来,各工商企业严格按照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局的工作部署,在如何构建新型工商关系上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行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部分商业企业存在着市场管理能力不强、品牌运作体系不健全、工商沟通协调不及时、现代物流体系仍未建立等问题。如何应对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如何建立新型工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摆在工商企业发展面前的头等大事。

一、构建规范有序的竞争平台

市场是商业企业实现效益的载体,也是工业企业竞争的舞台。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是贯彻国家局“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的具体体现,更是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客观需要。

1、运用法律武器净化卷烟市场。“假、私、非、超”等非法卷烟扰乱了市场流通秩序,严重损害了卷烟品牌的形象。从长远来看,专卖体制存在弱化的趋势。正因如此,要充分利用手中的法律武器,强化打假打私,全力净化市场。同时,要高度重视诚信等级管理这一专卖管理新模式,促使广大零售客户自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为卷烟工业企业营造良好的硬环境。

2、运用市场化手段调控好市场。各种品牌的发展进程及其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应由自身的竞争力所决定。在培育新品牌时,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市场评估,在区域内合理的品牌体系框架下,运用符合经济规律的手段进行有效促销,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停止或减少一种品牌的货源投放来腾出市场空间,来达到培育另一种品牌的目的。同时,更要改变凭主观臆断或感情好恶制定政策,控制某些厂家订货数量的做法,为工业企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3、按照规范化要求搞好卷烟销售。商业企业要规范市场,按市场规律、消费者要求订购卷烟产品,在销售中严格执行统一的价格,给经营户一定比例的利润,充分调动零售商的卷烟销售积极性。工业企业要规范生产行为,在生产过程中确保产品内、外质量的稳定,及时给商业企业供货,满足市场供应和消费者需求。商业和工业还要共同做好品牌培育工作,达到工商“双赢”目的。

二、确立科学合理的品牌体系

全国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卷烟品牌集中度明显得到了提高,商业企业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品牌体系。

1、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确立科学合理的品牌体系,应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为支撑,对不同类别、级别的客户实行分类服务,妥善处理好“重点客户与一般客户”、“现实客户与潜在客户”的关系。对于一般客户,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重点客户,则需要建立以合作协议为约束、以沟通制度为保证、以主动的营销服务为手段的“互动、互信、双赢”合作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在服务好现实客户的同时,更应从战略高度审视行业联合重组,特别是36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发展态势,关注我们的潜在客户,妥善解决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

2、精心设置区域品牌构成。加强对整体市场的调控,首先体现在对品牌构成的规划上。商业企业应立足整体、着眼长远,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结构合理提升”和“提高品牌市场集中度”为主线,顺应卷烟品牌整合发展的大趋势,研究、设置卷烟档次构成和各档次的品牌、规格构成,从而利用市场资源,避免过度竞争。

3、建立完善品牌准入制度。要进行品牌摸底调查,决定品牌的进入及退出,适时淘汰丧失竞争力的品牌,引进有发展潜力和良好获利能力的品牌。要坚决杜绝“人情烟、关系烟”,坚持品牌进入的程序化、制度化,向全国重点工业企业和36种名优卷烟品牌靠拢,顺应全国烟草行业“大市 场、大企业、大品牌”的发展趋势。

三、拓展商业企业的服务内涵

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出发,本着与工业企业“共同对品牌、对市场负责”的态度,商业企业应拓展服务的内涵,主动地提供营销服务,与工业企业实现“互动”,全方位支持工业企业的营销运作。

1、建立信息沟通制度。信息服务是商业企业服务工业企业的重要内容。商业企业要建立与重点工业企业的信息沟通制度,工业企业的品牌政策、生产状况、运作流程,包括中长期的发展规划,销区市场内具体品牌的销售状况及发展态势、库存水平、市场对品牌的反应与要求、包括竞争对手品牌的发展态势、商业企业本身的品牌管理策略等等,都要通过工商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来确保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具体方式上,可以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手段,也可采用人员互访方式,还可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等。不管何种方式,都应以品牌为纽带,增进感情交流,注重提高沟通质量、保证沟通的连续性、加强沟通的广度与深度。

2、协调运作营销工作。很多商业企业认为,以品牌维护为中心的营销工作,主要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主要是访、送环节。但是从与工业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出发,就必须认识到:对卷烟品牌的维护是对工业企业最好的服务,更是维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商业企业应加强与重 点工业企业的协调运作,在品牌的不同发展过程施以不同的手段,共同制定销售策略、完善营销策划,努力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获利能力以及品牌的美誉度,以“品牌的开发和维护”为纽带,将工商的利益捆绑起来。

3、加强零售环节的销售促进。与工业企业相比,商业企业与零售户直接接触,在零售终端促销方面具备优势。商业企业应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对促销的学习与运用,对零售终端商品陈列的位置、高度、出样形式加以指导,对终端促销品的设置、张贴、摆放提出要求,通过控制零售环节来影响最终的消费市场,为工业企业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最终实现工商“双赢”。

四、提升分销配送的服务效率

商业企业作为分销机构,物流的布局和效率决定了分销配送能力的高低。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工业企业,才能全力提升卷烟分销配送的效率。

1、合理规划物流布局。布局是否合理对物流的成本和效率起着决定作用。而目前部分商业企业的物流依然是高成本、低效率,造成了资源的较大浪费,必须重新加以规划。应在范围内打破行政区域划分,以分公司为单位、以合理的送货路程为半径,设立一个中心库进行统一分拣配送,同时也可结合实际交通状况,设立少数中转库进行配送对接。

2、积极完善物流技术。建立现代物流,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流程更畅、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而这一切,离不开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撑。特别是确立以分公司为经营主体的市场体系后,配送范围的扩大,更应强化物流技术手段的运用。因此,必须加快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GSM无线通信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并建立物流交换数据信息平台,对物流配送的全过程进行科学调度、适时监控,充分整合各类信息,不断提高物流效率。

3、不断改进物流管理。现代物流是一个集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含量项目,如何实施科学管理无疑是重要课题。首先,科学设置各岗位的工作流程。通过对物流的每个环节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对物流整个链条的各环节进行有效、严格控制。其次,尽快引进物流人才。从岗位人员素质的现状来看,卷烟营销流程的所有环节中,物流环节专业人才的短缺最为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快培养、建立一支精通物流专业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四篇:把握机遇抓建设创新机制强管理

抢抓机遇搞建设,创新机制强管理

全面推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XX县医院2011年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XX县医院是一所发展建设中的二级甲等医院,现有职工46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84人,中职以上人员135人;临床专业组20个,设病床208张;年门诊量13万余人次。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贯彻落实各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我院将“患者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基础,强素质,重点加快医院整体迁建项目进程,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等载体活动,坚定不移地抓好技术、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院住院病人逐年增加,但由于基础设施陈旧,住院病房紧缺,布局不合理,加上交通便利,流失了相当一部分的患者,阻碍了医院的发展。而今,新医改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为抢抓机遇,我院一是积极谋划、启动了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完成了项目工程初步设计、审核与拆迁工作,并举行了奠基仪式,现基础开槽已完毕;去年,又争取

到了“县急救中心项目”。二是重点加强了专科建设,修订《新技术、新业务审定及奖励办法》;血液透析室顺利通过达标验收及准入审核;压缩行政办公区用房,用于扩充五官科病房;创建皮肤科,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设施;相继开展了DR应用、腺苷脱氢酶测定、鼻内镜下鼻腔肿瘤切除、全麻下会厌肿物切除、后颅窝血肿清除、“眼科离子导入治疗”、“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等20余项新技术项目。三是添置先进设备,全年投资368万元购置西门子平板式数字摄影系统(DR)、母婴监护仪、电子胃镜、腹腔镜、细菌鉴定及药物测试仪、卡式灭菌器、血透机、呼吸机等大型先进设备24(台)件,进一步满足了患者的医疗需求。

三、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做到“质量好”

1、注重安全。一是抓医疗安全。加强医疗安全长效机制建设,认真执行十三项核心制度,落实了行政查房、业务查房、医疗综合考核以及《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制度,还定期组织职能科室管理人员对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院感制度等知识进行培训,提高了职工的医疗安全意识及法制观念。为防止过度医疗,我院制定了《规范诊疗服务防止过度医疗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成专项工作组,对全院所有收费项目和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清查、梳理,对科室是否擅自分解收费、重复收费、重复检查、过度输液治疗,滥用抗生素和激素,以及材料、药品是否按规定加价等进行了自查,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年内未发生医

疗责任事故。二是抓院感安全。年内,调整和充实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订了一套针对性较强、有特色的院感制度,装订成册发放到各临床科室,方便学习和管理;加强了对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细菌监测;规范了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焚烧。据统计,医院感染率控制在小于8 %,漏报率控制在小于20 %,未发生院内感染事件。三是抓用药安全。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重点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专项整治”活动,召开“遴选座谈会”,确定了35种抗菌药物,并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加强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投资40万元购置微生物检测仪器,开展临床微生物检测,通过药敏试验科学合理的为患者用药;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建立预警机制,制定了《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定期通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并每月对全院医师应用抗生素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排序,规定对连续排位前三名的医师,视情节给予全院通报、诫勉谈话、罚款和停止应用抗生素处方权等处理,有效规范了抗生素应用。同时,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健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毒性药品的相关管理制度,认真查找毒、麻药品的管理隐患。

此外还加强了防火、防盗及放射科、中心供氧、高压氧舱、配电室、锅炉等重点部门的设施管理,保证了设备良好运行。

2、强化管理。一方面抓质量管理。为充分发挥科室职能,今年将“质控办”改为“全面质量控制办公室”,改变了传统医疗质量的判断标准,逐步实行全员、全过程、全部工作的质量控制,对病人从来院就医到离院后整个医疗过程的质量,依照设定的标准进行监控,对质量不过关的环节及时整改;各职能科室紧紧围绕质量控制、医疗纠纷防范、护理文件书写等内容,多形式、大范围的开展了医疗质量培训和医疗安全教育工作,进而提升了全员的质量观念和风险防范能力;护理工作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新制定了护理人员考核制度与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三级质控重点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并按等级评审标准,对ICU、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改进。二是抓病案管理。为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确保病历质量,制定了《医疗文书奖罚规定》和《护理文件书写考核标准》,每月对各科进行病历质量评比,做到了不合格文件不归档,且严格落实病案借阅、回收、复印等相关制度,对发现的病案书写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相关科室进行纠正,加强了病案终末控制。

3、夯实基础。一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理论功底。制定了《医护“三基三严”培训考核规定》,年内重点加强了对新上岗医生、护士的培训考核,提高了青年医护人员知识水平,规范了各项操作。年内,共派出45名医护专业带头人参加市级以上短期培训,16名专业技术骨干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深造。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全院医护技“三基三严”培训,特别加强了对新入院医生、护士及实习生的培训,全年,共开展医疗、护理、院感、安全生

产知识培训、讲课18次,组织各类考试、考核15次,举办医疗、护理知识竞赛各1次,全院医务人员培训、考核人次达95%,考核合格率达100%,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技能。

此外,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参加由县卫生局组织的应急模拟演练,提高了应急队伍整体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思想教育,提升道德素质,做到医德好

针对当前医德滑坡问题,重点加强了对新入院、窗口服务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的教育。年内,组织全院职工学习了,《刑法修正案

(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组织新入院职工观看《礼仪培训光盘》、《纪念白求恩》和华益慰同志生平事迹影片,并进行了医德医风知识竞赛;举办了文明礼仪讲座、法律法规警示教育讲座各一次;组织党员观看“红色电影展播”两次;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医德医风考试、考评;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护士长就服务患者的心得、经验进行了演讲和交流。全院职工恪守职业道德,按照“八不准”和“六条高压线”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行医端正,未发现不良行为。

在此基础上,为表彰先进,先后评出优秀管理者、先进工作者、党员先锋模范岗、党员模范窗口,向上级推选了优秀护士、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团员,表彰了“开拓创新模范星”、“突出贡献模范星”、“爱岗敬业模范星”等一批优秀医务工作者,并

在院报、网站上逐期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决心,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在全院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五、落实服务措施,增强服务内涵,做到服务好

1、改善就医环境。我院在门诊大厅设立导诊咨询台,为病人解难答疑;配有饮水等设施,出示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医生的照片和信息,方便患者选择就医;各科室设诊帘保护患者隐私;年内为各病区添置不锈钢床头柜、床前移动餐桌、轮椅车,更换被褥、枕套等,购置熨平机和大型洗衣机,提高了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2、提供便民服务。严格推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年内医院对部分药品进行了降价,金额达80余万元,全部让利于患者;实行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检查结果互认制度,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对剖宫产、脑梗死、急性心肌硬死、心力衰竭、肺炎、腹股沟疝单侧及双侧修补术、髋关节置换术共6个单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使患者能够得到最佳方案的治疗护理,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实行了预约诊疗服务,设立了预约诊疗服务热线,避免了不必要的往返之苦;为正确引导患者及时就诊,亮化各服务窗口,在划价、收费、取药、检验等服务窗口,配备了花镜、笔及各种温馨标识、标牌,人员全部亮牌上岗;B超室设夜班,方便了夜间急诊尤其是妇产科临产前的检查;对急危重症、三无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治疗后交费,不让患者因交不上费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3、落实惠民政策。按照“1带X”帮扶协议,派出8名执业医师到4家卫生院开展支援服务工作,支援蒲口乡卫生院300mAX光机1台,支援西演镇中心卫生洗片机1台,总价值10万元,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医院开展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即报工作,年内共为8650人次参合、参保患者补偿(报销)1300余万元;为60余人次优抚对象补助6万元;为1500名农村孕产妇补助60万元。同时,落实惠民门诊、惠民病房减免政策,共对43名五保户、低保户和9名持爱心手册的患者,按政策减免医疗检查费、住院费、药费等近6.2万元。此外,认真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全部实行网上集中统一采购,按“就低不就高”原则,对供应的药品实行二次降价,降低金额达80余万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推行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率先将内三科病区作为试点,对患者实行分层管理,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礼仪等一系列培训。随着示范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经验的积累,于今年5月新增内一科、内二科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通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培训、完善措施、严格考核、加强后勤保障,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运行数月来,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称赞,出院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负担,病房秩序明显好转。

年内医院党总支被评为市、县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医院被评为“保定市2007至2009先进单位”、“全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县敬老模范单位”。

2012

年2月1日

第五篇:把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机遇的几点思考

把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机遇的几点思考

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全国区域经济新态势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变化格局中的新定位,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智慧结晶,有利于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地的均衡发展。这不仅对全省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我县是环鄱阳湖区的重点滨湖县,积极跟进、承接机遇、抢抓机遇、把握机遇是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客观审视自我敞迎机遇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机遇不会青睐毫无准备的人,无准备之仗准败无疑。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审视万年,深化对万年县情的认识。第一,我县是发展的前沿,我县经济位于江西东部与省城的中枢部位,是饶昌景鹰四个城市的交汇节点,属长珠闽、港澳台与中西部结合的共同腹地,是鄱阳湖地区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的最前沿。但也应看到我县地处上饶的边缘,发达地区的腹地。如前沿的优势不能彰显,边缘化的趋势将越来越大。第二,全县干群通过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但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阻挠发展的和谐音符时有发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见事不管事的现象还较为严重,这些都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第三,近二年来,市场导向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多数干群能以市场导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地还会用资源导向意识去想事、谋事、干事。资源导向意识的禁锢还没从根本上冲破。第四,纵向比,我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也明显提升。07年完成生产总值2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财政总收入2.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88.9%,比上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为优化,结构比例为21.5∶44.8∶33.62。但横向比,我们不但没进步,而且距离还在拉大。07年的财政总收入占全省比重0.36%,占全市比重4.2%,占环鄱阳湖地区比重4.4%,比上年分别下降0.01%、0.43%、0.2%。第五,全面开放和全民创业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对内扩张、内外搞活水平不断提升。07年实际进资44.14亿元,增长94.5%,实际利用外资2340万美元,增长41.3%。民营经济业务收入41亿元,增长13.3%,占GDP比重达54.7%。但工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不多的格局依然存在。实际利用外资在全市由第4位下降为第6位,全部工业增加值在环鄱阳湖地区由第9位下降为第10位。第六,我县城乡建设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县城建

城区面积达到8.36km,县城人口达8.3万,城镇化率达29.05%。积极开展了“六城”同创活动,荣获了江西创文明城市先进县称号。但我县的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城市化率比全省的39.8%低10.75个百分点,严重滞后于全省城市化水平,也滞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第七,全县的软硬环境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上了新台阶。通水泥路行政村比例达到84%。“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软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质量不容乐观。软环境还存在着见事不管事,“关门打狗”等现象,环境就是成本的观念还未深深扎根。第八,民本工作制已逐步成为我县广大干部的根本工作方法,干群关系进一步好转,但不调查研究而闭门造车,不耐心解释而敷衍搪塞,不认真对待而互踢皮球,不见事管事而视而不见等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没有杜绝。当前,加快万年发展恰逢其时,我们只有客观地剖析自我、审视自我、判断自我才能敞开胸怀迎接新一轮战略机遇的到来。

二、善用独特优势承接机遇

优势是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县的青云镇在上世纪80年代,依靠206国道这根中枢,充分发挥交通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功能,大力发展“马路”经济和乡镇企业,荣获“乡镇企业超亿元乡镇”光荣称号,一度成为全县、全市的明星乡镇。随着昌万公路、景鹰高速的开通,青云的区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交通优势大大削弱,其辐射周边的功能也大为减弱,区位交通优势对该镇的发展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机遇也是动态的,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地点,有的机遇会相对停留一段时间,有的机遇则一闪而过,千载难逢正说明了机遇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时时能抓到的,处处能接到的。近年来,我县通过认真对接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架高平台谋求发展,经济社会一直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运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目前,我县的发展正处在“决战三年、实现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为万年的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宽的发展平台。尤其是我县独特的优势必将更加凸现,发展的潜力必将更加迸发。一是以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腹地经济。我县的区位处于环鄱阳湖地区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的最前沿,属长珠闽、港澳台和中西部结合的共同腹地,交通上基本具备了“陆海空”交通运力,景鹰高速、昌万公路、即将开工建设的昌德高速、石镇码头、昌北机场和景德镇机场等足以说明万年是发展物流经济,配套港口经济,扩大总部经济的理想腹地。二是以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以万年神农源为主的稻作文化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孕育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远古的工业文明和原始的交通文明。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执著精神、拼搏精神、和谐精神,深刻揭示了万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只要大力挖掘、保护、开发稻作文化,通过国际稻作文化节这一载体的筹划、运作和国际稻作文化城这一项目的包装实施,使稻源、稻产、稻学、稻窗、稻香、稻商向全国、全球展示,万年的旅游经济就一定能快速发展。第三,以产业优势发展支柱经济,我县曾是国家建材工业基地和省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有5亿吨以上的石灰石,30亿吨以上的白云石和江西品位最好的银金矿,还有煤、钨等30

2多种矿产。是环鄱阳湖区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我县还是一个特色农产品富饶的地方。淡水珍珠享誉国内外,生猪销售港澳,贡米独立鳌头。近年来兴起的服装、电子节能产品等产业也悄然兴起。这些都是打造县域经济的支柱。第四,以人脉优势发展人文经济。发展主要靠人。人脉优势发挥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无穷的。万年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勤劳智慧、善良淳朴的万年乡亲遍及全球、全国各地,他们干事创业,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层出不穷。这为加快万年崛起、促进富民兴县积聚了巨大的人脉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发挥、利用、扩大这一优势,通过他们广交朋友、争取项目、招商引资、投资兴业,通过他们产生信息流、资金流,从而汇成发展流,把人脉优势转化为人文经济。各乡镇也应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所在,在承接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中寻找最佳园切点,主动以自己的小园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园相切,找出共性和个性,发展自己。

三、力求全面对接抢抓机遇

机遇稍纵即逝,千载难逢。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了主动,谁就会成为机遇的恩惠者。在机遇面前,一要抢,二要抓。抢就是要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做机遇的弄潮儿。抓就是要抓住不放,锲而不舍,做机遇的粘合剂。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到来之时,我们要主动出击,分析县情,找准思路,发现方法,用足政策,跑市进省,跑部进京,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派生出来的政策导向、项目布局、要素配置、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产业承接、投资集聚等分支机遇,把机遇牢牢抓在手中,利用、利用、再利用,使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我们的思想观念、科学思路、计划措施全面对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第一,思想观念对接,就是要充分认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兴赣富民的具体实践,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引导全县上下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要树立开放的发展观,“跳出万年看万年”,自觉打破地域观念的束缚,加快对外开放,把万年的发展放在更高的平台、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背景上来谋划,主动与省市构建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理解“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仅是经济上的概念,而且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仅需要从经济层面上进行对接,还需要从文化、市场、环境、产业、城乡、机制、政策、干部等八个方面加以谋划。当前尤其要主动承接“环鄱阳湖城市群”的辐射,全面提升万年发展的层次和综合竞争力。第二,思路对策对接。首先是找准新位置。县委提出的“传承稻作文化、实施后发战略、建设环鄱阳湖市场导向型经济强县”的战略与省委、省政府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谋而合,这说明县委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充分体现了“用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引领今天,以科学发展伟大实践创造未来”的原则,早已把万年的发展融入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大格局。作为环鄱阳湖地区的一个前沿腹地县,我们要以旅游物流、基础设施、新型工业、新型城镇、新农村建设、现代教育六大战役为切入点,强势推进,加快市场导向对接,提高万年发展活力。其次是实施新带动。对接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要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推进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尤其要

加快推进国际稻作文化城、莹光化工、江西水泥厂五、六号窑、珠曹线、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重点骨干工程。实施产业集聚带动,工业向园区集中,整合一园四区,做强一园四区。实施体制带动,打破地域界限,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协作机制。石镇与饶埠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实施可持续发展带动,挖掘发展稻作特色文化,大力发展城乡环保产业,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使文化万年、活力万年、生态万年、和谐万年成为现实。再次是体现新作为,要紧紧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完善发展思路,推进跨越式发展。着力建设思想观念、科技文化、环境基础三大支撑体系,努力构筑班子队伍、体制创新、社会稳定三大保障体系,尽力打造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全民创家业三大发展体系,大力倡导干部围绕政府转、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围着市场转三大服务体系,在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伟大实践中有新的更大作为。第三,计划措施对接。2007年提出的“决战三年、实现跨越、力争翻番达到双四(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0亿元和4亿元)”。至2020年,力争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到120亿元和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000美元和3000元,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是现实的,也是符合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要求,统筹全县的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积极探索与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定位、发展功能、发展模式、发展体制,全面增强万年的综合竞争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四、切实立足当前投身机遇

立足当前,关键是抓好落实,抓好落实是推动发展的永恒主题。贯彻落实省、市委的战略决策,关键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从自身抓起,从当前抓起,以抓工作落实的成效来体现贯彻省、市重大战略决策的水平。首先要立足当前抓落实。就要确保今年生产总值实现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32%的目标,要做到“六个落实”:一是统一思想抓落实。牢固树立发展为大的理念,集约发展的理念,跨越发展的理念,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二是突出重点抓落实。坚持把推进“六大战役”进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壮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三是找准抓手抓落实。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主要手段,全力落实今年安排的50个重点项目,158个基本项目。四是突破难点抓落实。切实解决征地用地、农民增收、资金筹措、人才劳力短缺等热点、难点问题。五是统筹兼顾抓落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六是强化责任抓落实。明确和强化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抓工作落实的责任,确保项目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健全机制抓落实。目前我县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抓工作落实的有效机制。我们要坚持明确责任抓落实,每年把重点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等细化分解到各招商小分队,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生产建设项目、城镇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招商引资项目都要逐个分解到人。坚持完善制度抓落实,建立联合督查督办制度,出台工作落实责任追究细则,对全县重大工作部署要开展专项督查督办,整合人大、政协、纪检、媒体等监督资源,保证工作常

年有督查,常年抓到底。坚持集中精力抓落实,每年要开展2—3个“落实月”活动,“落实月”期间原则上不召开全县性会议,县领导以及县直部门每周集中2—3天到各挂钩的乡镇现场协调解决问题,联合督查组以每周一报形式对项目落实情况定期通报,推动工作的落实。

县人大办

2008年7月30日

下载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建设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建设中法新型经贸伙伴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