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协调研要坚持“五性”把握“五点”
政协调研要坚持“五性”把握“五点”
山东沾化县政协研究室主任 张建华
调查研究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基本功。要发挥好调查研究在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五性”、把握“五点”:
坚持“五性”。一是调研课题要有前瞻性。要着眼长远,着手当前,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方可使政协工作彰显出开拓性和创新性。二是调研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即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确保所提意见和建议能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三是要确保调研内容的真实性。面对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听实话、摸实情,真实地反映民声民意,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四是调研方法要讲究科学性。即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收集第一手资料,经过认真的分解剖析,力求所提建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五是调研工作要突出时效性。要把调研的成果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并积极建言献策,使调查研究活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把握“五点”。一是注意把握重点。即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重点进行科学预测,把握形势,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搞好调研,为党委统揽全局、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二要敢于触及热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各种热点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后,政协要通过调查研究把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党委,帮助党委审时度势,及时采取对策,理顺群众情绪,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三要勇于攻克难点。当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政协要上为党委分忧,下为百姓解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四要积极反映亮点。对党委政府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创造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措施、新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五要大胆披露缺点。要坚持报喜又报忧的原则,敢于讲真话、报实情、出实招,对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和行为,政协通过调查研究要大胆披露,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讲话稿写作要把握好五性
讲话稿是领导在各种会议上讲话时所用的文稿,往往带有表态性、指导性、宣传性和鼓动性等特点。一般讲话稿的内容要经过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是代表领导集体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观点,故还具有限定性、适合性、鲜明性、原则性的特点。要写好讲话稿,使其既体现集体决策,又适合讲话者的口味,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我认为,要想写好讲话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了解写作背景,构思好讲话稿的结构和内容,体现限定性
写讲话稿首先要了解清楚会议的相关情况。如是什么样的会议,面对的听众是什么样的人,文化素质高低,参加人员多少,是否有上级领导在场等。然后根据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其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方面的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要把握好讲话稿的内容,当说什么就写什么,模糊之词尽量不要用,不该说的内容坚决不要写进讲话稿,以体现限定性原则,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把握写作分寸,使讲话稿有理有据,情景交融,体现指导性
讲话稿首先要实而有情。讲话稿是运用实话实说的形式与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人信服。讲话稿的写作,切忌言之无物。其次要大而有理。讲话稿离不开讲大道理,要始终站在比普通人高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写讲话稿要把握好分寸,大要大得恰如其分,高要高得合情合理,若有可能,可以把大道理拆成一个个便于大家理解的小道理,这样就会让人更容易接受,切忌大而无当的大话、空话和套语。第三要教而有诚。尤其在写应吸取的教训和批评教育方面的讲话稿时,要多把自己摆在受教育者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揣摩受教育者的真实想法和做法,以体现出针对性。要把握好讲话的轻重分寸,既能点到痛处,又要尊重对方,把善意贯穿于施教的全过程,使人们能为讲话者的真诚所感动,乐意接受讲话者的批评。
三、领会写作意图,使讲话稿适合讲话者的口味,体现适合性
与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讲话稿写作的最大特点是属于被动型写作即“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要想以自己之笔写出讲话者的心中所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讲话者的意图搞准摸清楚。讲话者对自己将要作的讲话,有时会提出比较成熟的见解和构思,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想法和见解,甚至连要点都没有。讲话者已有成熟见解和构思的,比较容易处理,只需毫无遗漏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转化成顺畅的文字就可以了。对讲话者的要点和意图,则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讲话者明确指示处理意见和办法,切忌在动笔之后再三番五次找讲话者问这问那;对连要点都没有的拟稿任务,则要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力争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避免不断返工。因此,撰稿者平时就要多站在讲话者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意从客观上把握一段时间本地区、本单位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注意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并力求贴近讲话者的所思所想。要经常主动地接近讲话者,多与讲话者进行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以沟通思想,交换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一旦发现分歧,要在充分尊重讲话者意见的基础上,尽量作一些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弄清分歧的原则,以提高认识,达到共识,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深入了解讲话者意图的良机。
四、突出个性,形成鲜明的语言风格,力求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体现鼓动性
讲话稿的写作者要想使讲话者的讲话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因此,写作讲话稿时就要突出讲话者的个性特征,形成鲜明的语言风格,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要使讲话者的讲话突出个性特征,就要科学地组织讲话材料,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切实为实现讲话者的工作目标服务。另外,强调讲话稿的个性,也是为了讲话者的讲话有助于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这就要求讲话稿中能充分展现讲话者的自信和魄力,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坚信事业能够成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讲话稿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
五、列好提纲,充分准备,尽可能把讲话稿提前送到讲话者手中,体现原则性
讲话稿写作前拟提纲是写好讲话稿的基础和前提。在拟提纲的过程中,对自己不懂或不甚清楚的问题要请教一些有经验的领导和同志,以避免出现笑话。首先是要注意导向性、教育性、启发性、说理性、示范性和科学性。因为讲话者的讲话不光是指示与要求,更是一种导向,是要求人们通过讲话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与发展方向,是要人们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做。其次要努力做到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切忌随心所欲,不着边际。第三要开门见山,有的放矢,让人一听就知道讲什么。第四要反复修改,并提前把讲话稿送到讲话者手中,以便于讲话者把握政策高度,查缺补漏,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
使讲话收到预期效果。
第三篇:讲话稿写作要把握好五性
讲话稿写作要把握好“五性”
(《应用写作》2007年第9期)
讲话稿是领导在各种会议上讲话时所用的文稿,往往带有表态性、指导性、宣传性和鼓动性等特点。一般讲话稿的内容要经过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是代表领导集体的意见而不是个人的观点,故还具有限定性、适合性、鲜明性、原则性的特点。要写好讲话稿,使其既体现集体决策,又适合讲话者的口味,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我认为,要想写好讲话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了解写作背景,构思好讲话稿的结构和内容,体现限定性
写讲话稿首先要了解清楚会议的相关情况。如是什么样的会议,面对的听众是什么样的人,文化素质高低,参加人员多少,是否有上级领导在场等。然后根据会议召开的有关背景,在弄清场合的大小,摸清讲话对象,与会人员的多少及其知识水平的高低等方面的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构思讲话的结构和内容。要把握好讲话稿的内容,当说什么就写什么,模糊之词尽量不要用,不该说的内容坚决不要写进讲话稿,以体现限定性原则,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讲话稿首先要实而有情。讲话稿是运用实话实说的形式与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人信服。讲话稿的写作,切忌言之无物。其次要大而有理。讲话稿离不开讲大道理,要始终站在比普通人高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写讲话稿要把握好分寸,大要大得恰如其分,高要高得合情合理,若有可能,可以把大道理拆成一个个便于大家理解的小道理,这样就会让人更容易接受,切忌大而无当的大话、空话和套语。第三要教而有诚。尤其在写应吸取的教训和批评教育方面的讲话稿时,要多把自己摆在受教育者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揣摩受教育者的真实想法和做法,以体现出针对性。要把握好讲话的轻重分寸,既能点到痛处,又要尊重对方,把善意贯穿于施教的全过程,使人们能为讲话者的真诚所感动,乐意接受讲话者的批评。
二、领会写作意图,使讲话稿适合讲话者的口味,体现适合性与其他类型的文章相比,讲话稿写作的最大特点是属于被动型写作即“要我写”,而不是“我要写”。要想以自己之笔写出讲话者的心中所想,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讲话者的意图搞准摸清
楚。讲话者对自己将要作的讲话,有时会提出比较成熟的见解和构思,但更多的时候是只有想法和见解,甚至连要点都没有。讲话者已有成熟见解和构思的,比较容易处理,只需毫无遗漏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转化成顺畅的文字就可以了。对讲话者的要点和意图,则要敢于将自己考虑到的,在拟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次性提出来,请讲话者明确指示处理意见和办法,切忌在动笔之后再三番五次找讲话者问这问那;对连要点都没有的拟稿任务,则要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力争写出高质量的讲话稿,避免不断返工。因此,撰稿者平时就要多站在讲话者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意从客观上把握一段时间本地区、本单位工作的中心和重点,注意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并力求贴近讲话者的所思所想。要经常主动地接近讲话者,多与讲话者进行一些面对面的交流,以沟通思想,交换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一旦发现分歧,要在充分尊重讲话者意见的基础上,尽量作一些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弄清分歧的原则,以提高认识,达到共识,切忌唯唯诺诺,不懂装懂,白白放弃深入了解讲话者意图的良机。
三、突出个性,形成鲜明的语言风格,力求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体现鼓动性
讲话稿的写作者要想使讲话者的讲话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因此,写作讲话稿时就要突出讲话者的个性特征,形成鲜明的语言风格,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要使讲话者的讲话突出个性特征,就要科学地组织讲话材料,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切实为实现讲话者的工作目标服务。另外,强调讲话稿的个性,也是为了讲话者的讲话有助于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这就要求讲话稿中能充分展现讲话者的自信和魄力,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坚信事业能够成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讲话稿只有突出个性,才能够紧紧抓住听众,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最大限度地赢得听众,从而使讲话化作听众的意愿和自觉行动,成为促进工作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
四、列好提纲,充分准备,尽可能把讲话稿提前送到讲话者手中,体现原则性
讲话稿写作前拟提纲是写好讲话稿的基础和前提。在拟提纲的过程中,对自己不懂或不甚清楚的问题要请教一些有经验的领导和同志,以避免出现笑话。首先是要注意导向性、教育性、启发性、说理性、示范性和科学性。因为讲话者的讲话不光是指示与要求,更是一种导向,是要求人们通过讲话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与发展方向,是要人们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做。其次要努力做到深思熟
虑,反复推敲,切忌随心所欲,不着边际。第三要开门见山,有的放矢,让人一听就知道讲什么。第四要反复修改,并提前把讲话稿送到讲话者手中,以便于讲话者把握政策高度,查缺补漏,提前熟悉讲话内容,充分准备,从而使讲话收到预期效果。
第四篇:安全生产要恪守五坚持
安全生产要恪守五坚持
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确保增收利益,增强社会信誉,杜绝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要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必须切实做到五坚持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安全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时时刻刻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其次,要坚持依法抓安全,管安全,在职工中要广泛深入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平时学法要透,工作执法要严,做到有法必依,违章必究。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脚踏实地做好一切防范措施,分工到人,责任明确,以确保职工的生命不爱伤害,国家的财产不爱损失。第四,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安全生产不是一时一事的事,而是天天,月月,年年的头等大事,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安全管理,严于安全监督,做到当仁不让,切忌逢会讲一讲,来文件学一学,检查动一动的不实伤风。第五,要坚持安全长远观念,增加安全投入,淘汰和更换陈旧机具设备,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等。我们坚信,只要尽心尽责恪守五坚持,就能牢固地筑起安全生产这道防线,把一切事故拒之门外。
施工安全部:徐双奎
第五篇:坚持“四分”方针要科学把握四个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坚持“四分”方针要科学把握四个关系
作者:董希国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11期
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央确定了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改革思路。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思维,统筹协调,处理好相应的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分类指导与同宗共源的关系,避免大裂变
现有事业单位规模庞大、门类繁杂,情况千差万别,功能各有不同。这次改革,中央明确要求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主要承担行政职能、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主要从事公益服务“三大类”,并提出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区分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办法。对“行政类”单位,将行政职能收归行政机关或逐步转为行政机构;对“经营类”单位,逐步转为企业,进入市场;对“公益类”单位,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公益属性。这些要求,有利于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革配套政策,探索不同的改革路径,对于防止改革工作“一刀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以上政策要求,类型划分后,部分事业单位将转变为行政机构,意味着在目前国情下,这部分人员将由“铁饭碗”变成“金饭碗”;而另一部分事业单位将转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这部分人员将由“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并且享受的社保政策与原来有较大差距。这就意味着,原来同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这次改革,造成事实上的两极分化,势必给推进改革带来阻力。因此,在坚持分类指导方针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现有事业单位同宗共源的历史现状,把改革的力度与事业单位人员的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又要尊重历史,正视现实,避免大震动、硬着陆。一是分类时严格控制“两头”,即从严确定承担行政职能类和从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数量;二是操作中,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思路,最大限度地保障现有人员的权益不受侵害,使改革的成本不能完全由参与改革者承担;三是尽快统一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今后,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与企业相应人员执行相同的社保政策,避免人为造成两极分化。
二、处理好分业推进与左右兼顾的关系,避免多重调
目前,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很多行业已经出台中长期规划和体制改革政策,多数行业体制改革包括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在启动此次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时,中央和省里提出,对已经部署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按现行的领导协调机制继续向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协调、政策研究、信息交流和督促检查,不替代行业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工作,不替代各部门的改革职责。“分业推进”便于各行业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推进各自领域的改革。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容易出现“一家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矛盾,尤其在人员安置、社保政策等方面产生不平衡,相互攀比、水长船高,增加改革成本。因此,在坚持分业推进方针的同时,必须左右兼顾、相互衔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是抽强人、强抽人,建立高效、精干、专业的事业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办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公室下设综合、督查、科、教、文、卫等小组,切实加大与行业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协调力度;二是建立编制、组织、纪检、人社、财政、审计等改革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及时协调解决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三是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由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统一组织制定各行业改革的系列政策,统筹兼顾、相互配套,体现整体效应,营造推进改革的大氛围。
三、处理好分级负责与上下协调的关系,避免夹生饭
中央要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负总责。在改革的具体要求、方法和步骤上分级组织实施,有利于探索经验、减少风险,也有利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但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上行下效是一贯的工作措施,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靠某一地方单方面推进改革,在改革力度的把握、改革时机的掌控上容易出现偏差,也很难使当地群众接受,这就增大了改革成本和风险。因此,在坚持“分级负责”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上下级协调关系,避免单兵突进,做成夹生饭。具体操作中,中央、省、市、县四级要分级负责,自上而下,压茬进行。中央、省必须超前谋划,先行一步,做出表率。市、县要未雨绸缪,抢抓机遇,好风接力,及时跟进,降低改革风险,提高改革成功率。
四、处理好分步实施与积极能动的关系,避免等靠要
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和2020年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在具体改革任务上,中央和省里提出了分步实施的方针。要求2012年底完成类型划分、2013年前完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2015年前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分步实施”的方针充分考虑到了事业单位改革长期性、复杂性,为改革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时限环境,但也容易成为等待观望、消极应付的借口。因此,具体操作中,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处理好分步实施与积极能动的关系,不能以分步实施为由,畏难发愁,消极应付,更不可阳奉阴违,错失改革良机。一是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先行一步,大胆改革,对先行改革的在机构编制、奖金拨付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二是进一步细化路线图,明确改革时限,确定完成改革的最后期限,防止部分地区和部门无限期拖延改革。
(作者系滨州市编办副主任 E:FQ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