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1范文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洛阳粤钰青铜器有限公司
2011-11-2
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负责人
二、项目简介:
三、政策依据、设计主题和原则
四、项目背景 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
一、“人文洛阳”建设工作的需要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洛阳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建设方案
一、建设宗旨
二、文化理念
三、建设风格
四、建设内容 第四章、建设思路
一、开发定位
二、开发思路 第五章 营销策略
一、文化营销策略
二、绿色营销策略 第六章、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 第七章、项目筹备 第八章、结论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负责人
该项目名称为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
该项目负责人为黄烨儒,洛阳粤钰青铜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二、项目简介: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选址孟津县横水镇宜苏山(平逢山南峰),占地面积二十五亩。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在规划和建设中,深刻挖掘洛阳青铜文化的内涵,全面展示洛阳青铜文化,重视其使用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有高度参与性、体验式的一处博物馆式主题公园和旅游景点,丰富洛阳和小浪底景区的文化内涵,为洛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成功典范,使之成为河洛文化走向全国的文化窗口。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将艺术再现洛阳的文化英华,使之成为有高度参与性的融洛阳经典建筑、青铜文化、传统艺术、古代园林为一体的主题文化博物馆。
三、政策依据、设计主题和原则
1、政策依据:《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委办公厅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毛万春书记在中共洛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黄河小浪底旅游发展规划》、《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扶持意见》、《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洛阳市历史名城保护规划》。
2、设计主题:突出洛阳地域特色,全面展示洛阳青铜文化和根文化,深入挖掘洛阳青铜文化的内涵,打造洛阳的文化旅游亮点,使之成为展示洛阳形象的一个窗口,成为洛阳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一个名片。
3、设计原则:A、高度和谐性的原则:包括适用性和美观性、安全性。和谐首先是美的,美的感受应该来自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统一。因此,该项目要十分重视环境的设计。重视意境的营造,作为有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项目,在该项目中注重大环境中的每个个体的特性的体现,在制中守衡中体现创新性。B、独特性和唯一性的原则:洛阳是青铜文化的故乡,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该项目之实施中,要突出其特点,找到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唯一性持点,突出其个性持点,从而使之成为洛阳乃至中原地区的一处文化亮点和旅游亮点。
四、项目背景
1、项目主办单位概况:
洛阳粤钰青铜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烨儒先生是洛阳黄氏粤钰青铜器第十七代传人。洛阳黄氏粤钰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手工工艺、作坊铸造、皇室渊源、高贵格调而风靡祖国大江南北。400余年来,黄氏粤钰青铜器为皇家士大夫所青睐,推崇备至,争相收藏。明末清初,收藏界就有“家有粤钰,不藏金玉”的佳话。
黄氏粤钰青铜器之所以成为皇室士大夫的秘藏珍品,成为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神器。与她出身的高贵和独到的精湛工艺有关。黄氏粤钰青铜器发轫于九朝古都洛阳北邙山,手工工艺传承十七代至今。黄氏粤钰青铜器计有七大类,490余个品种,其产品几乎囊括了中国自夏、商、周以来出土青铜器的全部。其独到的手工工艺,无与伦比的精湛造型,厚重的文化内涵,奇异的创新思想等,堪称中国一绝。不但引领了目前中国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而且是中国青铜工艺、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
人们对青铜器“只闻其名,不知其形。”或“不知其形,更不知其名”。针对这一现状,黄氏第十七代传人黄烨儒先生,潜心研究、摸索了一套青铜器制作精美、厚重大器、高仿真的制作工艺,并已仿制出上百种国粹精品。真正让人们对青铜器“知其名,见其形”惊叹不已、赞不绝口。
2009年第二十七届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被市花会办指定为“青铜器类”专用礼品。
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在上海2009年仿古工艺品及技术展览会上,仿西周的毛公鼎荣获“全国金奖”。黄氏粤钰青铜器荣获“优秀仿制奖”。
黄烨儒先生荣获2009年洛阳市文化产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洛阳粤钰青铜器有限公司荣获2009年洛阳文化产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0年1月--5月。洛阳电视台一套,《河洛纪事》栏目曾多次制作专题片。
《青铜古韵铸新辉》、《心血浇铸青铜梦》在洛阳电视台一套、二套、三套节目轮番重复播出。
在2010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河南省旅游商品大赛上荣获“最佳工艺奖”。
2010年荣获“九龙瓶”银奖称号,由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河南省收藏家协会颁发。
2010年黄烨儒先生荣获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品鉴赏研究会“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杰出艺术大师”称号。
2011年3月荣获洛阳市“先进集体”称号。
2、项目所在地概况: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选址于孟津横水镇平逢山地区。《国语•晋语》云:“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少典氏和有蟜氏是两个互婚的氏族,经长期繁衍,逐渐分化,遂产生以黄帝和炎帝为始祖的两个近亲部落。有蟜氏是以骄虫为图腾的部落,他们的活中心是孟津平逢山。炎黄二族在平逢山形成后,炎帝以姜水为活动中心,黄帝以姬水为活动中心。姜水又作强水、疆水,在平逢山之东南。姬水就是珍水,位于新安县境内,在平逢山西侧,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支流。
2011年1月8日,由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洛阳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和孟津县炎黄故里研究会主办的中华炎黄母族故里文化研讨会在孟津县举行。陈昌远、李玉洁、张新斌等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炎黄母族(有蟜氏)故里在孟津平逢山”展开研讨和交流,共同认定炎黄母族故里就在洛阳市孟津县平逢山。专家建议,把平逢山建成中华民族的寻根祭祖和旅游观光胜地,对发展炎黄文化,振兴旅游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根在河洛。中华文明,根在河洛。其原点就是平逢山。《史记.封禅书》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开启中国青铜文化。首山,就是偃师首阳山。陈昌远教授在《黄帝铸鼎论》一文,提出荆山就是平逢山之西的荆紫山。两山均在平逢山周边。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选址于黄帝母族故里、青铜文化的原点,又紧邻黄河小浪底,构成黄河小浪底旅游的又一新景点。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
一、“人文洛阳”建设工作的需要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毛万春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路在持续,必须突出提升,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人文洛阳。没有提升就不能持续,而洛阳城市整体提升的点睛之笔,就是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来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这为人文洛阳的打造指明了方向。洛阳是千年帝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建设人文洛阳,实现福民强市的重要资源。如何找准洛阳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生长点?如何找对历史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新的结合点?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也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此,毛书记指出:“积极打造城市名片,彰显洛阳特色。立足洛阳的独特优势,打造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四张名片。”在这里,毛书记把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四张名片作为着力打造人文洛阳的突破点准确,定位明晰。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其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尽到洛阳人民的职责。以实际行动落实毛书记提出的打造千年帝都、河洛之根名片,为实现福民强市、人文洛阳建设的宏伟目标。
实现福民强市、人文洛阳建设的宏伟目标,就是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顺应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充分挖掘、整合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着力培育反映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大众特性的现代文化,建设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具体到一座城市,它是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城市风格特色的凝练,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是这座城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没有文化的高度繁荣,城市经济再发展,也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可能持久,反而会给人留下“文化沙漠”的印象。这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层面。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根,河洛文化,孕育了中国最原始、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萌芽。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设文化强市,彰显地域特色,意义尤为突出。充分发掘和利用历史的、地域的多种文化资源,依托区位、环境优势,着力培育和打造洛阳文化品牌,多元突破,发展文化产业,时不我待。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立意于河洛文化,重点是洛阳青铜文化作一个集中的展现,它不是无言的遗址,也不是生硬的说教,它把游览活动变成一个展示洛阳悠久历史的文化之旅,增加当代洛阳的文化含量,能够为文化强市和文化产业增加一个可评可点的亮点。它强调的是一种参与和体验,在参与中认识到河洛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体验中感悟洛阳青铜文化的奥秘精髓。正因为如此,河洛文化将在这里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而弘扬。
“福民强市”和“人文洛阳”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就是立足于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崭新的旅游理念和文化。同时,青铜文化的弘扬也是“人文洛阳”建设的一部分。
二、洛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就现阶段来说,洛阳的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培育的初级发展阶段,还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产品的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还比较弱,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文化资源价值的挖掘和价值链的延伸上还存在很大不足,没有把洛阳帝都文化、河洛文化、黄河流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址遗迹、历史人文等进行充分的挖掘、包装、提升和宣传。缺乏视角独特的二次开发,也缺乏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文化产品及市场开拓的先进理念。各种文化要素得不到市场确认,产品链接和营销整合难以完全转换成产业资源。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这是迄今为止国家赋予文化产业的最高地位。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文化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硬实力”,文化已成为一个最强大的产业形态。
在国内,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湖南等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文化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地区聚集,经济重心与文化中心逐渐合二为一。
文化是中原经济区最重要、最显著的优势之一。2010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会见河南代表团时,明确指出河南是文化大省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一定要在发扬和繁荣中国文化的历史高度上,在未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省委书记卢展工也指出:“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必须首先突出河南的文化优势,发挥河南文化的作用。”对洛阳来说,发展文化产业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是时代的选择、发展的必然、人民的需要。
发展文化产业,洛阳有优势。洛阳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帝都文化、牡丹文化、青铜文化等方面,形成名牌产品和强势产业。其中,青铜文化是洛阳独特的文化产业名片。洛阳作为青铜文化的故乡,有源远流长的青铜器制作史。洛阳是中国青铜器制作最早的地区。洛阳二里头文化遗址中,不仅出土有制作精美的青铜器,还发现有青铜作坊。洛阳青铜器制造业历史悠久,始于黄帝时代,盛于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洛阳仿古青铜器的制作成功,不仅再现了历史的风貌,而且还可以做为室内装饰品,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近代以来,洛阳复制了诸多仿古青铜器,其主要有方彝、车马俑、人物俑、奔马、各种酒器、刀、剑等,都生动地再现了远古风采。这些产品,远销国外,扩大了洛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但是,洛阳当代青铜器的制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庭院作坊生产。青铜器加工户从大门口到院子、到屋内,都被原材料、机器设备、工具、半成品、成品占满。这种庭院作坊式已不适应现在的生产需要。
二是场所限制发展。由于场地狭小,大件产品体重高大,制作不便,移动装卸困难,本应一次浇铸成型的大件产品,要分割为三段浇铸,再去焊接,失去原有逼真价值。
三是工艺技术水平需要提高。洛阳仿古青铜器的工艺技术虽然达到了较高水平,但还有一定差距,不能连续性作业,效率低。
四是市场秩序混乱。由于加工户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只能走坐销的路子,先后成立的几个公司也大多收购加工户的产品,以门店经营为主,销售秩序混乱。
五是包装简陋。由于商品意识不强,注重工艺技术,不注重包装,没有形成其应有的古文化艺术品位。
归结到一点就是,规模分散,缺乏名牌产品,特别是缺少一个体验式、综合性、示范性的观光场所。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填补了这样一项空白。
首先、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走精品展示、制作、品牌营销之路,推出的是大师作品,将成为洛阳青铜器产业的龙头。
其次、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由于有青铜专家危扶危教授、博物馆专家周加申先生的参与,将极大提高制作工艺和品牌影响力,将成为洛阳青铜器产业界的研发、培训基地。
再次,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又是个游览场所,它处于小浪底旅游的黄金线上,将成为洛阳青铜器的推广基地。
另外,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这种新型文化产业园的出现,将对牡丹、三彩、黑陶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将带动洛阳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立足成为洛阳青铜文化的研发和传播中心,将给人一个领略洛阳青铜文化的崭新视野,将不是简单推出能代表洛阳形象的青铜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诠释洛阳青铜文化,从进掀起洛阳文化产业的一场创新高潮。
三、洛阳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传统意义上的旅游链条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长期以来,洛阳和小浪底地区的旅游项目仍相对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产业化建设空间巨大。
《洛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要实现洛阳旅游业的多元化战略。”《黄河小浪底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将小浪底建设成为综合性旅游示范区。”从资源类别上讲,狭义的旅游资源按原质属性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按开发属性又可以分为观光、休闲和度假等几类资源;按资源品味又可以分为区域性资源、中远端资源、高端资源和复合型资源。资源经开发后便成为对应的旅游产品。洛阳和小浪底的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很好的整合。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就是立足于洛阳历史上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它们再现于世人,项目建成后,实际上其本身就是一个人文景点,又能将“游”与“娱”有机结合。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成功运作后,将为洛阳和小浪底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客观上促进旅游行业及相关行业对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有利于推动洛阳旅游市场多元化建设,因为游客可以走进洛阳远古历史,见到那个时代的青铜作坊及青铜礼乐的场面,这就从单一的市场往多元的市场迈出的一步。而市场的多元是与开发的多元对应的,有什么样的市场多元便催生出什么样的产品开发多元,而什么样的产品“多元”又决定着培育什么样的多元市场,两者是相互能动的。正由于如此,该项目就是先创造出一个“产品”,培育另外一个服务市场。
同时,该项目有利于推动洛阳特别是小浪底地区旅游服务多元化建设。服务的多元指服务内容、方式、档次、形式、日程的不同种类,在一个区域内能提供多元产品和多元服务模式是这个区域旅游开发成熟的标志。该项目就是提供一个与传统不同的崭新服务,带动更多崭新服务形式的产生。一旦洛阳和小浪底服务多元化形成,就会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洛阳和小浪底,并提高游客的滞留时间。
青铜文化蕴含着极高的文化品位、产业空间和旅游空间,因此一些地市积极在这方面做文章。例如,鄂尔多斯市提出,要大力发青铜文化产业,已建立了“青铜创意产业园”,园区包括青铜艺术品生产基地、青铜博物馆、拍卖中心、青铜商业街,及相关配套设施。铜陵建立了铜文化园。汉中、宝鸡都建立了青铜器博物馆。洛阳作为青铜文化之根、青铜文化之都,更有建立青铜文化博物馆的条件。第三章、建设方案
一、建设宗旨
注重从洛阳和当地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让游人多方位、多层面地接触洛阳青铜文化,融入洛阳,在体验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中,既获得愉悦身心的旅游经历,又增进对洛阳青铜文化、对洛阳历史文化、民风习俗的了解。
主体建筑为传承洛阳文脉的东方新古典主义造型,体现独特性、唯一性和排他性,成为黄河流域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建筑上要做到六点。一要体现“博”,用建筑语言体现洛阳悠久的青铜文明。二要突出洛阳“华夏之根、人类之源”的特点。三要使参观者从建筑文化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洛阳是青铜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四要注重建筑造型的强烈震憾性。五要注重其实用功能。六要协调项目及周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主题,将馆区与相关风景区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
同时,充分考虑投资方企业经营的机会和风险,以费用--效益理念为基点,让投资方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立足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创造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重视其高度参与性,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看待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单一的展示工程,重要的是全面实现其产业功能,将其集制作、文化、旅游、科研、推广为一体的实用功能作完整之表现。管理将是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完成后的重中之重,将实行“大师治馆”的思路,效法远古王廷青铜制作的管理模式,形成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存和谐的文化空间。
二、文化理念
青铜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青铜文化代表了民族之根、文明之根、礼乐之根。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的文化理念,要体现洛阳作为民族圣地、文明圣地和礼乐圣地的形象。
1、民族圣地。
炎黄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其文明的特征表示在物质和礼议上,表现为黄帝铸鼎。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洛阳是炎黄二帝故里,炎帝族和黄帝族起源于河洛之间,炎黄二帝联合打败了蚩尤,黄帝成为天下共主,在洛阳建都立国,中华文明从河洛地区产生并从这里流传四方。
炎帝、黄帝既是人名,也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部族名称。《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少典氏娶于有蟜氏”指少典氏被有蟜氏所娶,生炎帝、黄帝。那么,有蟜氏的活动区域就是炎黄二帝的出生地,即炎黄二帝故里。有蟜氏在何处呢?蟜字从虫,乔声。《山海经.中次六经》云:“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穀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有蟜氏是以骄虫为图腾的部落,他们的活动中心是孟津横水平逢山。
炎黄二族在孟津横水平逢山形成后,炎帝以姜水为活动中心,黄帝以姬水为活动中心。姜水又作强水、疆水,在今洛阳西北。姬水就是珍水,位于新安县境内,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支流。
蚩尤领导的九黎集团、太昊集团、少昊集团势力强大,进入河洛地区后首先向炎帝集团发动进攻,炎帝榆罔氏与之大战而败,炎帝向黄帝求援,黄帝遂领导河洛地区众部族与蚩尤集团进行了长期战争。后来,黄帝擒杀蚩尤后,九黎族退出中原,在南方进行了大规模的征伐活动,形成庞大的三苗集团。九黎族退出中原后,炎帝、黄帝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史称阪泉之战。阪泉之战后,炎帝归附黄帝。至此,黄帝成为天下“共主”。
炎帝、黄帝的活动中心是洛阳,这里是黄帝统一天下前的根据地,也是统一天下后的国都。《吕氏春秋.季夏季》曰:“中央土:中日戊己,其帝黄帝。”《准南子.天文训》云:“中央土也,其帝黄帝。”所谓中央之土,就是土中,即洛阳。不少古典文献更明确记载黄帝建都洛阳,如《魏书.东阳王丕传》引北魏孝文帝语:“黄帝统一天下前,都涿鹿,既统一天下,亦都河南。”可以断言,黄帝曾都洛水下游的涿鹿,又稍作西迁,都于洛阳。黄帝的都城称为密都,《山海经.中次三经》曰:“青要山,实惟帝之密都。”这里的帝,即黄帝。为什么称密都呢?密就是蜜。青要山,按清《河南府志.山川》的记载,就是洛阳西北的南石山,与《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记平逄山属于一个山系,因此密都就是“蜂蜜之庐”,这里是有蟜氏之墟,也是炎黄二帝故里和黄帝建都立国之处。
黄帝所建立的国家是酋邦王国联盟,其领土甚大,由“万国”组成。黄帝是天下共主,是号令及于各方国的最高元首兼天帝的化身。《史记.五帝本纪》说,“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对不听号令的进行征伐,平服以后即撤兵离去,又开山修路,尽可能打破部落与地区的绝隔,促进部落间的交往。
以黄帝为共同天神与共祖的酋邦联盟王国,经过千年岁月,促进了原有各部落集团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为夏、商、周三族。同时各部落集团又都有一部分按照原有传统发展,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的东夷、氏羌与南蛮。远古时代各部落集团的这种融合与分化,是中华民族起源时代的进化过程。这个过程,打破了部落与地方的隔绝状态,完成由地区性部落联盟向国家与民族的过渡,而进入了华夏与夷蛮戎狄五方格局酝酿与形成的发展历程。
2、青铜圣地。
青铜文化,鼎盛于夏商周三代,洛阳则是三代王都。
《史记.封禅书》说:“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三代即夏、商、周三个王朝。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在偃师市翟镇乡二里头村发现了一处大型遗址。自此,新中国三代考古学者对这一遗址进行了40多次发掘。考古发掘和研究情况表明,这里是公元前二千纪前半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它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正是文献中记载的夏都斟鄩。
商汤灭夏,建都西亳,即偃师尸乡沟一带,偃师商城于1983年被发现。中国学者经过20年的研究认为,偃师商城是商汤灭夏后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也是夏、商两代划分的重要标志。作为商汤灭夏之后的最早商代王都,偃师商城延续使用了200多年。该遗址的发现为长期困扰学术界的夏、商两代划分提供了明确的界标。遗址城墙上最晚的堆积层来自于唐代,即在唐朝时,人们还能看到残留在地面上的遗址。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孰为“商代第一都”的争论,通过年代测定,偃师商城作为“商代第一都”的地位已得到巩固。同时,偃师商城也为古代宫室建筑提供了重要线索,如宫庙分离、对称布局和寝宫与朝堂分离。遗址中发现的“苑囿”也是迄今中国学者发现的最早城市园林遗址。偃师商城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宽约750米,内有宫殿、庙宇、祭祀场所、青铜作坊、供水池和排水系统等,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并经过大规模发掘的商代都城遗址。
周灭商后,在西亳故地营建洛邑,定鼎于此,实行洛邑、镐京并存的两都制。至东周时,放弃镐京,实行以洛邑为都的一都制,洛邑作为两周的都城达800年之久。
夏都斟鄩、商都西亳、周都洛邑的模式、筑城技术以及治水技术、青铜铸铜技术、农耕技术、车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等以极大的传播功能辐射到四海之内。
3、礼乐圣地
青铜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最大的特点,洛阳是礼乐圣地。礼乐文明的本质是青铜文明。
青铜器从产生起,就具有礼器的性质,成为统治者在举行礼典时的礼仪器具,殷商时期的礼器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
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使青铜礼乐文明达到鼎盛。周公规定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礼仪制度,这种制度渗透到当时社会各个角落,人人都必须遵守。青铜礼器有炊器、水器、酒器和乐器等。
周公赋予礼器以鲜明的政治内涵,礼器成为政治等级的重要标志,用以“明贵贱,辨等列”。礼器直接成为礼制的物质载体和文化象征,所谓“器以藏礼”。礼器使用的兴衰变革直接蕴含了礼乐体制的历史变迁,礼乐制度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礼器的地位、性质和命运。西周早期,礼器体制由重酒体制向重食体制的转变,使礼器中的“鼎”逐渐成为这种文化的形象代表;西周中后期,西周雅乐的体制化促使钟磬乐器的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雅乐体制的衰落,新声的崛起使钮钟钟类的发展达到了先秦时期的顶峰;竽瑟等民间乐器的繁盛是战国时期礼制瓦解的直接体现。
三、建设风格
整体风格延续洛阳的历史文脉,为周代洛阳风格,溶入黄河文化因子。整体景观为园林式。亭台楼阁与绿树花草和谐统一。
园林主色调为青铜色。
按照基本主色调,将青砖、砂岩贯通整个馆区,凡台阶、地板、脚线等皆用粗砂岩。檐角、亭、格之装饰用黛瓦,墙面多用木雕和砖雕。
用园林语言诠释青铜文化,特别古代工场文化的内涵,采用了传统工艺、传统建筑材料,本着“汇聚英华,弘扬传统”的精神,进行了馆区建设。同时,又传载“古典园林为体,现代简约为用"的造园理念,将古典建筑精华和山水景观引入园中,依据“师法自然”的传统造园手法,追求“ 功夫在画外”的意境美学效果,营造出缓坡疏林、曲水流觞、青禾碧野、绿篱庭院、亭、台、楼、阁等古风尤存的山水人文景观。在这里可以领略洛阳青铜文化、经典建筑、传统园林的神韵。
四、建设内容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分成三个区,即三区的主要建筑为:追敬园、粤钰园、天台楼。
追敬园取“追宗敬祖”之意,是由三个古作坊构成的古铸铜窑址区,有演艺活动,再现上古铸铜、礼乐等场景。
粤钰园是现代青铜制作区和游客参与体现区。
天台楼是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的主楼,也是黄河小浪底标志性建筑。天台,黄帝祭天处,遗址仍存,今取其义,命名该楼。其实用功能是展示、科研、学术报告、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天台楼整体造型为琮型,可简称“铜琮”。从立体空间布局上看,由台基、主体、穹顶三部分组成,造型分别是坛、琮、璧。
(1)、坛。
坛是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坛最初的祭祀活动在林中空地的土丘上进行,逐渐发展为用土筑坛。坛早期除用于祭祀外,也用于举行会盟、誓师、封禅、拜相、拜帅等重大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专用的祭祀建筑,规模由简而繁,体型随天、地等祭祀对象的特征而有圆有方,做法由土台演变为砖石包砌。中国历代各种坛的建筑制度有所不同,如天和地、社和稷,有时分祀,有时合祭。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现存天坛所坛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5000多年前, 黄帝在阪泉(今孟津白鹤地区)一带,打败蚩尤部落,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大规模部落统一战争的壮举,一统华夏。黄帝怀着祖先崇拜的强烈愿望,在平逢上“扫地为坛”,修建祭祀伟大圣母有蟜式的场所,开创宁中华民族历史上高规格、大规模、长时间祭祀有蟜式的先河。
洛阳是坛文化的发源地,用坛作基,体现文化圣地之源远,传承洛阳建筑之文脉。
(2)、琮。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后因后人难辨琮状的实体,以致南宋时称为“镇圭”。至清乾隆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的说法为据。
琮有玉、铜两种。与璧等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
洛阳是琮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用琮作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主楼作主体,体现了礼乐文明。(3)璧。
璧是一种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礼器,《说文》释璧:“瑞玉,圆器也”。《尔雅》有:“肉倍好谓之璧”的说法。肉即边,好即孔,边为孔径的两倍便是璧。
在古代,璧是一种重要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周礼有“以苍璧礼天”之说;其二为佩玉古称系璧,《说文》释“玮”:“石之次玉为系璧”。以璧为佩饰早在战国至汉代已普遍风行;其三用作礼仪馈赠之用品;
博物馆主楼之顶为壁形,与孟津妯娌卬韶文化时期的穹庐形屋顶是一致的,这是早期青铜文明时期基本建筑形态。
天台楼台基(坛)的装饰:台基设三基,为三层护栏,护栏上设浮雕。一级浮雕表现远古至夏代青铜文化,二级浮雕表现商代青铜文化,三级浮雕表现周代青铜文化。
天台楼主体建筑上有8组24块大型浮雕。表现厚重的洛阳历史文化。
天台楼屋顶为玉璧形穹庐式,全部用浅蓝色玻璃。支撑屋顶的为8根柱子。柱头为青铜瑞兽,其原型为洛阳出土的青铜瑞兽。8根柱子上有8个浮雕,分别为洛阳出土的8种标志型青铜或与此相关之典故。
八角形台基(坛)的第一级每边长为50米,逐级递减。垂直高度6米,内分两层。实际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
八角形主体建筑(琮)每边长30米,内设三层,垂直高度为12米。实际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
穹顶的立柱高4米,穹顶最顶端高度为10米。
天台楼主体内部为园形中空式,构成庭园式空间效果,合理解决了采光问题。第四章、建设思路
一、开发定位
1、决策定位
在政府领导下、专家指导下、以高起点规划为原点,将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打造成洛阳第一流的、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景点。
2、市场定位:
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以文化研究和文化体验为目的的高端顾客群;以观赏景区、体验文化和休闲旅游为目的的核心顾客群,主要有高端商务游客、高阶层人士等;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国际游客;对河洛文化、青铜文化、黄河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观光游客。
3、产品定位:
重点以全方位开发青铜文化为主旨,强调造景和服务的艺术化,旅游服务和产品的系列化,礼仪的传统化。
4、发展目标:
把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建设、经营成为洛阳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洛阳文化产业的名牌,打造成洛阳文化产业的传世工程。
二、开发思路
1、差异化思路
在竞争战略上采用差异化思路,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与其它单以展示为主的博物馆要有明显反差,要与其它单以游览为主的风景点要有明显反差,寓地域文化、观光服务、娱乐、参与于景点的活动之中。
2、文化经济思路
将洛阳青铜文化与历史资源解构成不同的文化因子,寻找其中的现实因子与时尚对接,实现文化的经济转换。
3、历史加时尚思路
与时代的主题理念和社会发展主体方向相对接。对历史文化不仅仅是忠实地再现,必须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再创造,因此必须与时尚接轨。要与当代社会时尚趋势、时尚走向一致,使得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服务活动与现代人的需求和活动方式吻合,不断制造大火大爆的兴奋点。
4、品牌打造思路
打造成洛阳乃至全国博物馆业的龙头品牌,利用青铜文化产业开发效应,打造产业发展的名牌。
5、软硬兼施思路
在项目建设上,既重视实体项目,同时也重视“软”项目,将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建设成为一流的、集青铜文化、消费体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文化景点,明显区别于一般的景点。第五章 营销策略
一、文化营销策略
旅游消费的实质是文化消费。文化动机一直是旅游业的重要动机,在现代社会,文化性的旅游活动更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消费。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的打造,必须深入挖掘古都文化和青铜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应用到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以文化吸引人、愉悦人,以文化促进消费,不仅获得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素质,把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建成“构建和谐社会”的教化空间。
二、绿色营销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进行绿色消费的动机越来越强,而绿色营销正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它是指旅游开发顺应绿色消费潮流,从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产品开发、利用自然、变平常为珍贵等措施,满足就餐者的绿色需求,实现营销目标。
绿色营销策略将把生态、环保、健康的概念贯彻到市场营销的各个方面,从而起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的绿色营销策略是,实现博物馆的经典园林化,形成美仑美奂的休闲观光空间。第六章、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共需资金1亿元。每天可接待游客2500人。据保守估计,每年可实现营业额5000万元,可提供300余万元的税收和200多个就业机会。第七章、项目筹备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工程,初期除了可行性考评,还重点进行了在洛阳青铜文化资料收集整理方面及研究方面、目前已完成资料整理。
该项目的策划设计团队由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历史学家、青铜大师、古建专家、装饰设计家组成。该项目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第八章、结论
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的建立是洛阳旅游业业发展的需要、是弘扬河洛文化的需要。洛阳青铜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必将为人文洛阳抹上一笔华丽重彩,成为洛阳对外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此项目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二篇:洛阳博物馆
本次建筑空间组合课程案例分析我们选择的是位于位于“七大古都”之一洛阳市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的洛河南畔的洛阳博物馆新馆。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是历朝历代王侯将相雄踞之地,有着非常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而且洛阳博物馆作为国家一家博物馆,是洛阳市乃至全国的重点工程,受到广泛关注。洛阳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文化遗址北侧设计建造一座博物馆,势必从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切入,修建一座真正属于洛阳这座城市的博物馆,让建筑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让建筑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当中。而本次设计任务是在太原双塔寺西北面设计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展现山西省荟萃的建筑历史文化。本次设计任务与洛阳博物馆的客观条件十分相似,所以具有极大的参考性。项目概况
由于洛阳博物馆老馆不能满足数量巨大的藏品要求,在2007年开始筹备新馆建设,新馆位于洛河南畔,隋唐宫殿遗址北面,场地面积200000㎡,有着足够大的场地。新馆公开竞标,中标方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要设计者是建筑师李立。李立教授执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在教学中是“剖面优先”的设计手法的推崇者,而洛阳博物馆是此设计理念的重要实践案例之一。总图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建筑用地面积十分巨大,而且场地充裕,查资料得场地面积为200000㎡。分析场地四周的地形地貌,场地位于洛河南畔,场地的南面是隋唐城宫殿遗址,周边是里坊制的遗址,场地所在地是很敏感的地带。场地有着18m的限高要求。综合考虑,建筑师选择了一个四方扁平的体量。方形建筑体量坐落于场地之上,坐北朝南,呼应了城市中轴线,成为城市轴线的一部分。建筑构思着眼于文明初现时原始粗犷的气韵与势态,不是采用大屋顶等通常的建筑式样,而是选择厚重的大体块大体量。
确定体量之后,设计师在安排出入口的时候,取位于“天下之中”的洛阳的文化向四面八方传播之意,设计了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道路和出入口。从南到北一次排布了主要出口口,次要出入口,货流出入口,大型文物出入口。各个出入口相互独立,保证不同流线不交叉。相互独立的同时又由回字形路网联系起来。除了南方的主轴线以外,建筑体量的开口也通向四面八方,暗喻文明自发源地向各处传播。三,形体分析
1,采用半围合式布,中间的主体建筑为展馆,文物库房与办公、设备等辅助用房设计为附楼布置在展馆北侧。从功能上把形体区分开来,使得形体与功能达到了统一性。2,“鼎”的概念通过隐喻的手法体现在展馆的建筑造型上,此设计也名为“鼎立天下”。为了衬托展馆,附楼采取消隐为地景建筑的手法,在顶部进行了绿化。暗和洛阳城州“北据邝山,南值伊阅”的山形水势。让博物馆成为城市的一个缩影,成为城市的微观表达。3,形体具有动感,以一种向前的形体特点暗喻洛阳的文化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势。
四,功能及流线分析
以主体展馆为核心,主次分明、内外分明。核心空间为展厅,辅助空间围绕展厅布置。展厅与展厅处布置交通空间。主入口偏西,方形的对角线打通视廊。围绕挑空的中庭布置展览区,延续首层的空间特点,使得空间具有统一性。整个功能分区简洁明了,主次分明。西北侧指向展览序列的起点,东北侧指向内部最大的庭院.西南侧指向二层展览的起点,东南侧指向贵宾接待区的自然分区。
流线十分清楚明了,一层平面观众流线是回字形的。围绕着贯通的中庭,展厅在中庭的外围布置,二层也是如此。工作人员流线与参观有课流线相互独立,工作人员流线在建筑的东北面,而展品和文物流线在西北部,各流线不交叉不相互影响。
思考
1,属于自己国家自己文化的设计的切入点。自身专业学习和知识完备时应注意的方面。
2,现代的处理手法,构图手法和立足于传统文化、地域回归的设计思路不冲突。
历史意象来自于对历史的宏观认知通常.对待历史题材的建筑创作.人们往往诉诸于一些有形的文化遗产加以抽象再现但是对待洛阳这座特殊的城市.设计者选择的却是避实就虚.从概念的转换中努力探索新的空间形式。设计者对洛阳的历史秉持了一种整体认知的观念.不为某个具体朝代的建筑型制所束缚.而把历史上的不同朝代都看作这厚重历史共同的、平等的组成部分.我们更注重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的实质—从文物遗存看洛阳的大遗址是体现其厚重历史的最重要物证洛河沿岸一字排开分布着举世著名的五大都城遗址.史称`五都荟洛。“这些夯土遗址的本体呈现出一种最本质的大地形态需要仔细分辨才能解读它们承载着的历史先人的活动信息。
总之洛阳的历史呈现着这样一种特征:璀璨的文化如潮起潮落.无数次崛起又无数次沉寂,可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样的历史文化其实质可以归结为一种“虚空`'的状态.这种“虚空'无所不在地蔓延、包容,形成了其厚重历史的总体意象。正是在这样的概念引导下.建筑的扁平体量被塑造成一个巨大的遗址考古现场.内部则希望通过建构相对应的一系列空间的连接来暗示“虚空'`的概念主题。这样的想法必须找到一个内在的空间结构和参观识路系统来支撑。设计者通过研究隋唐洛阳城的宫城偏西格局将主入口偏向西侧将中央大厅偏向一侧布置.在大厅东、北两侧环绕一个L形布局的过厅以延伸空间。
第三篇:国宝级青铜文物在洛阳博物馆展出
国宝级青铜文物在洛阳博物馆展出
发布者:学科专家来源:中国文化报发布时间:2013-03-29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博物馆承办的“国王与诸侯——中国河南青铜文明展”近日在洛阳博物馆正式开展。这次展览精心挑选了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苑、安阳博物馆、信阳博物馆、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及洛阳博物馆的117件(组)珍贵青铜器,展品上自夏商,下至两周。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偃师二里头出土青铜器、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鸮尊等青铜重器也一展尊容。
夏、商、周三代长达2000年,被称为中国的青铜时代。这一时期,河南也成为许多王室与诸侯定都之地。洛阳偃师二里头夏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安阳殷墟、洛阳西周成周城、洛阳东周王城等都是当时重要的青铜铸造中心。河南出土的大量青铜文物,种类丰富,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金属冶铸的先进水平。而青铜器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既是当时的生活用器,是庙堂中不可缺少的常设宝器,又是权力和地位的代表。此次展览精心挑选出的117件(组)展品,多数为河南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基本涵盖了所有的青铜器物类别,全面展示了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体现了黄河流域青铜时代文明的多姿与灿烂,折射出先民生活的百姿,彰显了华夏文明的辉煌。本次展览是河南青铜器赴瑞典展览的预展,展期为30天。
第四篇:参观洛阳博物馆
参观洛阳博物馆
昨天,我们二年级全体同学一起来到洛阳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位于洛阳中轴线上,北靠邙山,南临伊阙。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我们来到了河洛文明馆,我首先看到了古菱齿象化石,它生活在距今二百万年到一万年的更新世,它的个头比两个我还高呢!这个馆展出文物2000多件。更多是通过文物来讲述历史。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折沿罐,它于1997年盐东村遗址出土,它象是一个能盛水的罐子,灰色样的土罐,底小口大,罐身有两条、罐沿有一条辫子样的花纹装饰,口沿像帽子一样向下折了一道边,所以叫折沿罐。
通过这次参观,我想:“我们的祖先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东西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珍宝,他们是多么富有智慧呀!
王婧溪2013.05.24
第五篇:社会实践活动之探寻洛阳文化之博物馆之旅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社会实践活动之探寻洛阳文化之旅
情况简介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
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华洋学子生在洛阳、长在洛阳那么更应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传承洛阳文化,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政教处团委特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洛阳文化之旅”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组成人员为初一初二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共计120人。此次活动定于2016年1月24日开始展开一系列探寻洛阳文化活动。将对洛阳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牡丹瓷、河洛石文化等5处人文景点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研活动。追寻河洛文化、树立崇高理想,从整体上感受古都洛阳、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日后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探 寻 博 物 馆 之 旅(策划书)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之旅”
策划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我校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活动主题:探寻博物馆之旅 活动时间:定于2016年1月26日
活动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
3、社会调研活动。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裴素青校长
副组长:中学部贾爱珍校长、郭奎厚副校长、李莉副校长、杨建亭副校长、唐红丽主任 活动总负责人:刘铮主任 校车调度:史乐老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集合地点:
1、定为钱江(潘多拉广场门口)、本部(洛阳外国语学校门口)、青年宫(青年宫广场)三处(具体位置即周末校车接送学生的地点),学生可根据家庭住址相应的选择集合地点。
2、本次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校车,共分为四个路线: 1号线、洛阳博物馆(免费)、洛阳市围棋博物馆 2号线、洛阳博物馆(免费)、民俗博物馆 3号线、洛阳博物馆(免费)、河洛石博物馆 4号线、洛阳博物馆(免费)、牡丹瓷博物馆 具体活动安排:
一、参与人员: 参与人员:
教师:围棋博物馆1号车:武利峰(队长)、翟翼、(李金丰)河洛石博物馆2号车:唐红丽(队长)、于聪、(郭冰冰)民俗博物馆:3号车:梁永强(队长)、张青、(黄庆年)牡丹瓷博物馆:4号车:何锡祥(队长)符琳、(王伟静)摄影组:张国迎、黄庆年、李金丰、王伟静、学生成员:学生会、自律会、志愿者协会及初一年级优秀学生代表(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代表等)共计120人。(黑体加粗字为本队队长,队长为第一责任人)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组织形式:
1、参与活动教师1月24日上午7:30由学校出发到各站点接学生
2、预定于1月24日上午8:20各接车队长依据学生名单清点各队人数返回华洋。
3、经过整队后在学校举行启动仪式。(9:00)
4、启动仪式结束后所有成员参观洛阳博物馆(9:50)。
5、参观后学校分派4辆38人座校车,每辆车标配师生共计34人。
6、每辆车有队长、副队长、(均由教师担任),摄影师各一名。
7、各校车活动结束后提前半小时通知家长接学生并将学生送回各个接送站点(钱江、校本部、青年宫),各车队长、副队长、摄影师负责将学生送到家长手中。
四、所需物品:
1、校旗4面(红色最大号校旗),绿色校旗4面,团旗4面,志愿者旗1面,红旗8面
2、横幅5条:
a、(洛阳华洋国际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之旅”启动仪式)9米长一条
b、(洛阳华洋国际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之旅”)四条,4米长 3、38人座校车4辆
4、照相机4台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五、注意事项:
1、所有学生自备午餐、雨具、及手机一部(方便联络及自备摄影材料之用)
3、各队队长负责学生安全、纪律,摄影教师协助
4、各队队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所有学生的安全,安全高于一切。
5、如遇特殊天气,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学生活动事宜。
六、结语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日后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之旅”
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您好!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洛阳,传承洛阳文化,我校政教处团委特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洛阳文化之旅”系列活动。
活动人员:初一初二年级优秀学生共计120人。
活动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
3、社会调研活动。
活动时间:定于2016年1月24日上午8:00(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集合地点:
1、定为钱江(潘多拉广场门口)、本部(洛阳外国语学校门口)、青年宫(青年宫广场)三处(具体位置即周末校车接送学生的地点),学生可根据家庭住址相应的选择集合地点。
2、活动大约在当天下午16:00结束,请家长按时到早上的集合地点接学生。如有特殊情况请给带队老师电话。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注意事项:
1、集合地点:考虑到方便家长接送,学校特将集合地点定为钱江、本部、青年宫三处(具体位置即周末校车接送学生的地点),学生可根据家庭住址相应的选择集合地点。
2、活动大约在当天下午16:00结束,请家长按时到早上的集合地点接学生。如让孩子自行离开请给带队老师电话或短信告知。
3、所有学生自备午餐、雨具、及相机、手机一部(方便联络);
4、学生利用活动前的几天时间自行上网了解相关人文景点文化。返程后作为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作业需上交活动资料:照片、社会实践心得、社会实践活动表,学校将会进行评比,将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编入我校校本教材。
5、请家长在学生外出时再次强调安全纪律。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日后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2016年1月24日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博物馆之旅”启动仪式议程
主持人:XXX 启动仪式第一项:启动仪式第二项:下面有请社会实践团队学生代表发言启动仪式第三项:下面请裴校长讲话启动仪式第四项:下面请裴校长为实践团队代表授旗启动仪式第五项:下面请裴校长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第六项:合影
由XXX介绍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