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条例(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会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条例(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会
2017年8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主办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国务院法制办7月21日发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因为通过这三年的PPP实践,可以说,PPP立法属于谁干谁辛苦的事,很不容易,所以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本身就是PPP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总体而言,我觉得条例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条例与我国之前的相关法规政策有较好的连贯性。我曾在2014年应邀参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特许经营法征求意见稿的立法工作,是当时的三个核心专家之一(另两人分别是发展改革委法学博士处长和著名PPP咨询公司老总),结合我的相关经历和经验看,这次条例总体上沿用了原建设部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的特许经营法征求意见稿和主要以此为基础的国务院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及财政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征求意见稿等的框架,整体上有较好的连贯性,考虑了我国过去二三十年特别是过去三年相关实践所形成的惯例和经验教训,有助于实务的平稳过渡。
第二,条例巧妙地处理了一直备受关注的PPP协议性质问题。我比较认同刚才法制办刘处提到的做法,不去讨论整个协议是行政还是民事合同的问题,而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看具体的争议属于什么性质,分别遵循行政或民事途径去解决PPP中的争议。我觉得这是在目前已公布的行政诉讼法框架下,比较务实的争议解决方法。当然,法学界应继续就此问题研讨,在下一步出台PPP法时解决,目前想通过PPP条例解决,时间上来不及。
第三,条例强调了政府信用保障问题。这几年力推PPP,我觉得中央应该有一个目的是希望实现但还没有很好实现的是,真正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PPP项目中,然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对PPP似乎并不十分感兴趣,外商参与也极少,更多的是央企和地方国企在主导。其实,业界特别是学术界在三年前就知道,如果不解决地方政府信用特别是换届后可能的违约,力推PPP就一定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国进民退。民企和外企(外企不参与还有其他更多原因)不积极参与PPP,除了民企自身的问题和融资难等问题,是因为民企最担心地方政府信用特别是换届以后的履约问题。条例在这方面有一定突破,多处提及政府的履约内容和保障,例如,第二十条提到“合作项目协议的履行,不受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负责人变更的影响”。
当然,我觉得条例有些方面还可以再加强或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总的而言,条例太粗,三年PPP实践以来碰到的很多核心疑难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乎没有涉及或更为明确,如土地、产权、税收、会计,特别是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委之间的流程与协调,等等。如果说以前的法规政策文件没有涉及还情有可原,但近三年来这些问题已大量暴露,亟待明确,如果条例不涉及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后的PPP实践依然还是会很麻烦,条例的作用也就大大降低。当然,我理解国务院法制办也很不容易,因为都涉及不同部委之间的协调,以及与现有更高层级的有关法律的协调,刚才刘处也解释了一些原因。
第二,条例几乎没有涉及国际PPP实践中的惯例融资做法,即项目融资,也没有涉及其它融资相关问题,如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直接介入权、二次融资等。这对长期合同本质的PPP项目的融资和运营期的风险分担是不利的。当然,这和我国金融体系相关,如果没有涉及,金融机构还是会倾向于过去那样躺着赚利息差(构成了利润的80%左右甚至更多),依赖于政府出函或可能形成政府债务的各种打擦边球做法,依赖于企业抵押担保而企业做不了几个项目,很难倒逼金融体系改革、能力建设、很难成熟和培养国际竞争力。
第三,条例没有体现鼓励PPP项目全过程集成的问题。现在大多数PPP投资者几乎都是短期思维,“重建设、轻运营”。我国政府一直强调打造具备全产业链集成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以利于“走出去”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另外,很多地方政府对PPP的理念没有理解透彻,还是沿用过去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思维和方法,例如不分项目类别,很多都是把设计做好,让社会资本就是施工,运营也还是地方国企干,没有鼓励和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效率,有的甚至出现两个业主。其实,对有些项目,如果产出要求能否明确甚至定量,如电厂、水厂、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政府不一定要过多干预过程,只要产出要求非常明确,如对一个电厂下面,明确要求,需要每天发多少电、电压是多少、停电时间不能超过多少、价格是多少?等等,至于投资者用什么设备、用什么技术、怎么干?政府就不必太多干预,应重点关注价格和监管产出要求,即主要关注结果而非过程。但是如果对于社会事业、公用事业等项目产出要求很难明确和监管的,政府就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
第四,条例虽然有提及动态调节(含调价)机制但强调不够或太简单,无法有效落实。例如,条例虽然提到了调价机制,但PPP项目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定价调价权是政府的,合同期那么长,不管政府和投资者及其咨询有多聪明,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十几二三十年的成本和价格和社会发展等,并把向使用者收费的价格写在合同中,故定价调价机制,更多只能是通过竞争和谈判后在协议中明确协议价格(如果是使用者支付)或影子价格(如果是政府支付),再加上动态的调节机制,这才是更合理的调节机制设计。举个例子,如果政府和投资者经过谈判在合同中约定,每个乘客坐一次一定里程地铁的协议价格是6元,但在特定阶段,政府规定投资者只能向乘客收2元票价(政府定价),则政府补贴4元(调节机制);如果政府规定向乘客收4元,则政府补贴2元;如果政府规定向乘客收8元,则投资者要返回政府2元。这就是比较简单但实用的定价调价机制,也避免了双方无法准确预测和干预政府定价权利甚至可能导致公众不满等的麻烦。
还有,调节机制中还应强调投资者的回报跟绩效关联的问题。我国这几年把可用性支付的概念给玩坏了,错误地认为,投资者把设施建成了,政府就得支付投资者,虽然运营期有按绩效付费的机制,但绩效关联的支付占比太低,不足以鼓励投资者真正重视长期质量和运营(这也是我国“重建设,轻运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可用性支付原则上应该是分摊到整个经营期的(当然,现实中可以根据项目类型和市场情况等妥协),然后再加上按绩效付费,这才是解决“重建设,轻运营”等短期目的的有效做法,这其实是对PPP内涵的正确理解问题。
第五,条例回避了各方一直诟病的不同部门之间的交叉管理与协调问题。刚才有专家也提到过,如土地、税收、产权、会计、流程与监管等交叉管理与协调问题,特别是,国务院虽然已经明确传统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分别由发改委和财政部主管,但大家知道,这是很难区分的,条例在协调方面涉及太少或没有实质性涉及,使得条例的效用大大降低。特别是,条例虽然提到了监管,但地方政府现阶段对PPP项目的监管能力还严重不足,对公众极其重要的的食品和药品等的监管都不尽如意,对涉及面极广又非常专业的PPP项目的监管现在就要重视。之所以现在有些企业敢超低价中标,其实就是想利用合同的不完备和政府监管的不足而进行可能的投机。因此,监管非常重要。而且,除了PPP实施机构的监管和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还应考虑别的监管,如第三方监管特别是公众参与监管(更广义点,要有全过程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公共产品和服务,公众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条例虽有提到信息公开,但只是更多的强调公开PPP实施方案等,这是不足够的,因为合同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更为重要,而且合同肯定与不够具体的实施方案不同。因此,公开合同更重要(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和企业专利等真正商业机密)。如果不能公开合同,至少也要公开合同及附件中涉及的绩效指标和监管结果,以利于公众参与监管,包括监管政府、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还有,信息公开后各方该怎么办、整改结果如何?等等,相关条款有待进一步明晰或深化。
第六,条例虽然提及要评估采用PPP的“必要性、合理性”,但回避或不够强调物有所值理念。我同意前面有专家认为“回避物有所值不合适”的看法。我们知道,项目的各种交付模式各有优缺点,在特定阶段特定地方特有各自的适用范围,物有所值就是一种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要比较公共项目各种交付模式的优缺点,然后采取最合适的模式。如果没有物有所值的理念,一刀切运动式都搞PPP,是不合适的,这恐怕也是导致这三年地方政府只重PPP的融资功能而不考虑管理机制创新和提高效率等的原因之一。当然,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缺少数据(其实不是没有数据,是没有政府部门或咨询机构等去分析整理数据,过去政府投资项目有大量审计数据),加上有关方的动机、能力甚至道德问题,目前不少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走形式,这不是物有所值理念的问题,而是物有所值评价方法特别是做物有所值评价的人的问题。因此,条例可以不必涉及具体物有所值评价方法,但强调物有所值理念是必须的,因为很多基层官员和业界从业人员也反映,真不理解为什么这个项目要用PPP,因为流程更复杂、成本比传统模式更高、质量和服务水平却并没有提高。
第二篇: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公共安全问题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众多问题。公共安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我国的公共安全问题长期重视管理而忽视科技问题,公共安全的保障急需新的科学技术注入,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就是顺应这个社会发展需求于2004年2月18日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中心为校属半实体研究机构,挂靠工程力学系。工程力学系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办公室和实体之一。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要体现国家在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和清华的特色及优势,包括:安全科学理论与方法学、城市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火灾与热安全、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电力安全、用电安全、公共安全检测与识别技术、公共安全政策与法律等。
目前中心共有研究人员60名,教授(研究员)31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0名,助理研究员9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凝聚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学科群和各院系公共安全科技研究,涉及火灾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核安全、城市与建筑安全、环境安全、电力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等多个领域,十四个科研实体,体现国家在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和清华的特色及优势。
经过几年发展,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究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众多进展,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参与国家重大规划。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以其雄厚的研究基础、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服务于国家公共安全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以其研究成果支持国家重大灾难事件应对。2008年5月15日,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工物系袁宏永教授带领两名助手作为第一队支援队伍携带清华研发的便携式应急平台系统和应急地理信息系统,乘坐飞机紧急赶赴四川,协助公安特警和消防特勤开展抗震救援工作。从5月18日开始,工作小组经过努力,已陆续制作出十几张应急救灾专题图,为当地的抗震减灾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18日,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怀臣等看望了袁宏永教授一行,感谢清华大学所给予的支持。
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已经形成应急平台成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设计制造与工程技术能力,为提高我国公共安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源头技术。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宏永教授主持研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昆山市应急平台系统”获得了第十一届北京技术市场金桥项目一等奖。公共安全中心还在一些省、地、县及工业行业进行了试点,如北京市应急平台数字预案系统、2008年北京奥运场所数字化消防安全动态预案系统、黄石市公共安全数字应急预案与基础应急平台、北京CBD公共安全防控平台、昆山市玉山镇公共安全应急平台、中石 化西北指挥中心应急指挥系统、中石化塔河分公司数字预案与电缆安全监控系统等,公共安全与应急技术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发展得到了多方的肯定与支持。2006年3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维澄院士应邀前往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第30次学习会议做了题为“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的讲座。会议由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始前胡总书记与范院士进行了简短而亲切的交谈,询问了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成立的情况以及公共安全的涵盖范畴,指出公共安全事业很重要,一定要做好。2006月13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李仰哲一行莅临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李仰哲对清华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初步研发的国家应急平台系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建设国家级的、强有力的、高层次的公共安全科技支撑机构或基地,是“十 一五”期间应该重视和考虑的问题,应该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规划,与国家应急体系同步建设,希望清华在国家应急体系的科技支撑建设等方面发挥龙头作用。2007年9月3日,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陆俊华一行到公共安全研究中心视察,陆俊华主任高度评价清华大学发展公共安全科教事业,认为公共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清华大学将公共安全作为主要方向很有前瞻性,清华大学有发展公共安全与应急技术很好的基础和条件,能够为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和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篇: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党委、政府,‚三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经县委、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关于创建 “贵州省文明城市〈县城〉工作先进县”主要业绩情况汇报》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并于2011年5月23日上午12:00时前书面反馈到县‚三创‛办。
关岭自治县‚三创‛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5月19日 关于创建 “贵州省文明城市〈县城〉工作先进县”
主要业绩情况汇报
(征求意见稿)
市文明委:
200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县、绿色经济强县、道路交通枢纽和电煤基地重点县‛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强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2010年,我县完成生产总值24.05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财政总收入2.48亿元,增长23.06%,一般预算收入1.34亿元,增长25.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37.3%。
2010年初,关岭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大决策,突出将‚三创‛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推进‚城镇化战略‛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打造关岭自治县比较优势和发展竞争力的有效抓手,作为造福关岭百姓的最大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并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作为‚三创‛的关键,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志在必争的使命感,全县动员、全民参与、高位推进、全力以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在全县上下打响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攻坚战,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迎接省文明办对省级文明县城的测评考核和验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县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主要业绩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基础性工作。
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作为发展关岭经济、提升关岭形象的重中之重,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整体联动机制,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强势推进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整体联动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62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8个创建工作组和办公室。各创建工作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都是由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督查组、后勤保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日 常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了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抓创建工作的‚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机制,注重创建工作实效。
(二)制订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2010-2020年规划》、《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规划(2010-2011)》、《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实施方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环保模范城市近期工作步骤》、《2010‚整脏治乱‛、‚满意在关岭‛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关岭自治县‚三创‛宣传方案》、《‚三创‛工作效能督查方案》、《关岭自治县‚三创‛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实施方案》、《创建规范守信的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合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广泛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工作组工作方案》等文件;创卫办、创模办也制定下发了相应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工作制度等具体措施;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等一系列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工作的引导力、感召力,在县‚三创‛领导小组的牵头、调度 下,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推进。
(三)加大宣传造势力度,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是一项综合性工程,牵涉到千家万户,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在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引导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始终坚持广泛深入地抓宣传,组建了创建宣传工作组,积极采用多种宣传媒体、载体、工具和手段,多层面、多视角、多方位开展宣传造势,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最大限度地动员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体市民参与配合,支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真正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着重抓好了一系列宣传造势工作,利用露天视频和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县人民政府《通告》、《给市民的倡议书》、《关岭市民文明公约》、《关岭市民卫生公约》等;悬挂、刷制、张贴宣传标语、开办宣传专栏、曝光台、制作灯箱广告、大型喷绘;制作手机短信、彩铃;开展‚做文明市民、创卫生县城‛全民义务卫生大扫除活动、‚创平安校园 建文明学校‛大型游行、‚公民道德宣传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印制‚三创‛工作宣传折页20000份,印有文明创建字样的环保购物袋6000个;组织‚三创‛志愿者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并招募‚三创‛志愿者5000余人;出动宣传车等进行广泛宣传。截止目前,悬挂、刷制、张贴宣传标语300余幅,发放各类《明白书》、《倡议书》共计22000余份,制作手机短信发送市民10万余人次,手机彩铃 80余条,参加义务大扫除4000余人,开展‚三下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2600余份,咨询人数5950余人次,赠送图书434个品种,1788册,其他科技服务用品共计3万余元,出动宣传车200余车次印发了55000多份,在县城主要街道、社区等地段设立了创建公益广告牌24块,县城主干道灯箱广告有一面必须为公益广告,举办了 ‚三创‛暨安全生产‛篮球比赛;‚三创‛演讲大赛;在县政府网站和县电视台开辟了创建文明县城专题栏目和节目,在县城中心大型电子广告显示屏定时播放创建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工作通告、创建动态等影视资料;召开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了创建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了‚关岭精神‛大讨论活动,增强了做关岭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着力抓好了全国、省、市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编印了《三创工作简报》65期,及时通报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创建动态;由县三创办牵头,团县委、县妇联、教育局、关索镇参与,组织志愿者、社区老同志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劝导,县电视台负责现场跟踪报道、现场采访,加大了曝光力度,营造了创建氛围;县‚三创‛办组织拍摄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纪实片和制作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专题画册。
(四)加强创建调度和督查督导力度,为推进创建工作打造高效机制。
一是实行县城区重点区域负责制。将城区内各路段分段给县 直各单位负责包保管理,按照创建要求,全面负责其责任路段内创建工作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全天候保洁;各路段包干单位组织干部、职工上街开展大扫除;同时各自搞好本单位内部卫生。县‚三创‛办严格执行月检查、季考评,平时督促、通报制度,严格按照‚三创‛工作的标准评定‚优、良、中、差‛ 四个等次。对督查结果采取在县政府院内、县城农贸市场公示栏内公示和县电视台曝光的形式进行通报。
二是实行定期调度制。县‚三创‛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工作,采取面上工作定期调度、重点工作专题调度、难点工作现场调度的方式,通过调度促进各项工作衔接紧密、落实到位。‚三创‛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召开创建工作调度会的形式,及时总结各创建工作小组创建工作抓落实情况,部署安排下阶段工作任务,协调、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求各创建工作小组对照标准找差距,对照差距定任务,对照任务算工期,对照工期排时间,确保每一项工作不遗漏、不误时。县委书记、县长经常听取三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情况汇报,并亲自深入到现场,召开现场办公会,督导、协调,研究、解决创建工作难题。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多次对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视察,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对创建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设。
三是实行督查督办制。县‚三创‛办严格按照县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采取‚一日一督查,一日一记录,一周一通报‛的方 式,抓好创建工作督查和落实。县‚三创‛办工作人员每天深入到街道、单位庭院、居民小区进行督查,在督查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并将督查的情况汇总,及召开‚三创‛责任单位工作推进会,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工作推进会上作分析,研讨解决办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不影响创建工作。
四是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制。县委县政府把‚三创‛工作纳入了各部门、县直各单位目标考评的主要内容,重点进行考核,严格实行问责制。县三创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规定,对未达标的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决不姑息迁就。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提升创建文明县城的整体形象。
(一)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我县在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中,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作为打造关岭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竞争力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构建大县城为核心,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加速城镇化发展,修编优化老城发展规划,规划开发顶云新城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2009年以来,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入上亿资金先后启动了县城滨河路、交通路、玉屏路、枣园路、太平路、关索大道的白改黑工程,农贸市场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人行道改造等系列工程建设。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县城区的路灯、垃圾箱、垃圾池等进行更新和补充。全县添置垃圾桶300多个;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改建公厕,县城现有水冲式公厕达9所。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大大提升。
(二)加大了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的管理整治力度。一是加强了对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的执法和管理,重点对沿街商铺乱倒乱弃、乱倒乱扔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由‚三创‛办牵头,县住建局、县工商、卫生、公安交警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开展对乱摆摊点、店外经营、乱贴乱画、违章广告等进行治理。县交警部门完成了县城主要街道交通标线施划工作,增加设置临时停车位300多个,规划了农用车、大货车停车场,较好地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对建筑施工工地建筑材料占道堆放,建筑垃圾乱倒等现象进行集中清理。对占道经营、乱拉乱挂、乱摆乱扔、车辆乱停乱放、摊位零乱等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并落实专人负责,全天候管理。对城区沿街门店全面落实了‚门前三包‛制度;关索镇将县城区小街小巷分区域专人负责,投入资金10万余元,建立了8个垃圾池,聘请保洁员,进行长效管理。二是加强了对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对城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经营行为,对‚六小‛行业从业人员的证件进行了资格审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努力提高环境质量。不断加强县城综合环境监测整治工作,通过县环保部门监测,近两年来,全县空气污染指数及其平均数达到A级指标。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各乡镇在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基础上,迅速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了保洁员,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迅速走上‚日常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三)加大了对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力度,对照差距查缺补漏,落实整改措施。按照省、市制订的《关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方案》,我县结合创建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关岭自治县关于在全县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创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道德模范评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志愿服务、‘我们的节目’、‘祖国好家乡美’主题活动等开展系列活动。从4月份开始,由县委宣传部、县‚三创‛办、县统计局、关索镇联合组成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组,进行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上门入户进行模拟测评的方式,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进行查缺补漏并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项反馈到相关部门,要求各相关部门根据测评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到位。努力确保顺利通过省文明委对我县进行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考核工作。
三、重视载体建设,丰富创建内涵,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 明创建工作。
(一)加大了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的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力度。一是在城乡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县文明委制订了《关岭自治县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管理。召开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精心部署和安排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使创建文明县城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认真落实黔文明 [2011] 号《关于做好全国第三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及2009--2011全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了争创省、市级文明单位申报工作,在注重公开、公正、民主推荐、加强考核评比的基础上,县文明委组织申报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单位15个。二是在商业领域着重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评选活动,抓好以‚服务人民、利在企业、奉献社会‛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企业创新服务理念,全面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纵深发展。三是在各行业开展‚讲文明、树典型、促带动‛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贵州省 ‚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010年,我县申玉光同志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二)加大了健康教育普及力度。我县健康教育结合卫生科 普、创建卫生县城、初级卫生保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及重点人群卫生保健等开展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活动,在全县各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学校、社区均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按每月一期定期更新健康知识内容。根据《关岭自治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提高学生卫生意识。开展了‚做文明中小学生‛主题教育,加大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力度。县爱卫办在今年春季大力开展灭鼠活动,举办了‚除四害‛培训班,市民知晓率达到98%。在各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等醒目的地方设立禁止吸烟宣传牌,积极开展控烟活动,开展无烟单位、无烟医院、无烟学校评选活动。
(三)加大了政风行风评议力度。今年,我县以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结合整治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活动,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民主评议政风工作;深入开展了‚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和企业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在全县窗口行业深入开展了‚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行业形象‛活动、‚文明诚信关岭‛活动,进一步推进党政机关树立勤政高效的服务意识。规范了各行业窗口的服务流程。增强办事程序的透明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外来投资者和群众的好评。
(四)加大了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革命理 想。充分利用‚顶云经验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举办了少儿艺术节,开展了‚诗歌‛ 颂读比赛,大力开展了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县教育局采取朗诵、故事会、演讲、手抄报等形式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活动;县文明办组织开展‚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成效明显;县妇联先后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团县委先后开展了‚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三创‛志愿者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县交警大队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县司法局开展了法制知识校园、乡村巡回讲座活动。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贯彻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评审中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以下简称“GSP”)已经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决定在2015年12月31日内完成新修订GSP认证工作。因此,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为加快我省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新修订GSP步伐,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总局《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食药监药化司〔2013〕32号)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分步积极实施新修订GSP,全面提升全省医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职能转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3]24号)文件精神,省局决定将全省药品经营行政许可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两项行政许可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工作,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做到服务为民、监管为民,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新修订GSP认证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及全省的统一协调工作,负责药品批发企业GSP检查员聘用工作;省评审中心负责组织全省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GSP认证申报资料技术审查、现场检查、检查报告审核工作,负责建立相应省级GSP检查员库并做好检查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
按照省局《关于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川食药监审批〔2012〕3号)文件要求,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含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药品零售企业GSP检查员聘用工作,负责建立相应的市级GSP检查员库并做好检查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总局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全省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工作按以下步骤分步实施:
(一)药品批发企业
1、按照《实施意见》下发之日起,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以下简称“两证”)任何一证到期的,均需通过新修订GSP检查,再给予换发证书。
2、鉴于目前国家总局新修订药品GSP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部分药品经营企业硬件和软件正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对于“两证”在2014年6月30日前到期的药品经营企业可以按照《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相关事宜的通知》(川食药监市〔2013〕41号)要求提出证书延续申请,申请延续时间不超过2014年6月30日。
3、省局将“两证”许可事项变更合并为一项许可事项。药品批发企业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许可事项的办事指南向四川省人民政务服务中心省局窗口提交资料,现场检查合格后同时变更“两证”。4、2014年12月31日前,经营疫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及蛋白同化制
剂和肽类激素的药品批发企业、经批准可以接受药品委托储存配送的第三方物流试点企业,应当符合新修订药品GSP要求,符合条件的换发“两证”;不符合条件的,核减其相应经营范围或取消其被委托资格。接受药品委托储存配送的第三方物流试点企业应率先通过新修订GSP认证检查,若因工程改造原因造成认证延后的,其委托该企业储存药品的企业可以提出证书延续申请。
5、鼓励企业提前申报新修订GSP认证,省局决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全省药品批发企业申请换发“两证”、变更仓库地址的,将按照一类地区(成都)企业仓库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二类地区(除一、三类地区以外的其它地区)仓库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三类地区(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不含西昌市)及部分县、区)仓库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要求执行。之前暂达不到该项要求的,可按原审批面积执行。6、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药品经营企业无论其“两证”是否到期,必须通过新修订GSP检查。自2016年1月1日起,未达到新修订GSP要求的,不得继续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
各市、州局要做好全面调查摸底,参照药品批发企业实施步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辖区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实施工作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做好新修订GSP认证实施准备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认证工作。
四、换发“两证”程序
省局将“两证”换发合并为一项许可事项。药品批发企业按照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申报资料向四川省人民政务服务中心省局窗口提交申报资料,资料经省评审中心审查后安排现场检查,审查检查报告后交省局审批,省局在网站公示、公告后制作决定文件和证书。
各市(州)局要做好“两证”合一整合工作,参照药品批发企业换证办事指南重新梳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工作流程,规范办事指南。
五、其他事项
(一)药品批发企业原审批仓库面积高于一、二、三类地区标准的,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可以申请变更仓库,仓库面积按一、二、三类地区不同要求执行。
(二)药品批发企业分支机构申请独立法人企业的需达到新修订药品GSP要求,仓库面积按一、二、三类地区不同要求执行。
(三)同一集团内总公司与分公司达到统一企业法定代表人,统一质量体系,统一计算机系统,统一采购的,各分公司仓库面积可以按最低不少于500平方米执行。
(四)专营生物制品批发企业仓库面积可以按最低不少于500平方米执行。
(五)专营具有药品批准文号体外诊断试剂批发企业的人员资质、仓库面积按照《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批发)验收标准和开办申请程序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7]299号)要求执行。
(六)对未经营冷藏冷冻药品、或主动申请放弃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经营企业,允许核减冷藏冷冻药品的经营范围,并在许可证上标明“不得经营冷藏冷冻药品”。企业不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可不配置冷链药品经营所需的设施设备。
(七)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企业必须配置与其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运输设施设备,做到冷链药品不“断链”。
(八)将进一步规范药品批发企业第三方药品储存运输配送工作,省局将在
三方物流委托储存企业(以下简称“委托方”)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加注“药品委托储存”,并且在其仓库地址栏加注三方物流受托方企业(以下简称“受托方”)的名称,加强社会监督。
委托方质量负责人可以兼任质量机构负责人,但是委托方必须与受托方统一计算机系统,采购药品交受托方统一储存,不得在受托方的仓库外另设仓库或另存药品,不得单独建立计算机数据库,不得单独打印药品的随货同行单(票),不得开展直调工作,严格杜绝药品“体外循环”现象。药品经营企业从委托方采购药品时,要加强供货方审计,必须索取委托方和受托方共同开具的随货同行单(票),否则不得将药品验收入库。
(九)对于达到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统一计算机系统,统一采购的连锁门店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可以适用简化采购程序。
(十)在执业药师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可以开展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执业药师远程审方试点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要制定出执业药师远程审方具体验收标准和规定。
(十一)倡导药品连锁经营,鼓励企业发展连锁门店。对于零售连锁门店转入到其他连锁公司、药品零售企业加入为连锁门店的,其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审批条件可以按不低于原审批条件执行。
(十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与同一法定代表人或同一出资人(出资人在两个企业的控股比例不小于51%)的药品批发企业共用仓库,共用企业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机构负责人(注册在药品批发企业),委托其储存和配送。
(十三)为简化审批程序,方便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与共用仓库的药品批发企业可以提出合并认证申请。合并认证申请检查结论以药品批发企业检查结论为准,检查合格后同时换发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与药品批发企业的“两证”。
(十四)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总部和门店GSP认证工作由其注册地址所在地市、州局组织认证检查,门店需逐一检查分别作出结论。
(十五)新版GSP认证追溯时间为2013年6月1日,药品批发企业认证通过后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认证通过只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但须在证书上标明“该企业已通过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十六)目前新修订GSP认证检查工作仍然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市[2003]25号)和《四川省GSP检查现场工作程序》要求组织实施。
(十七)药品批发企业换发“两证”收费标准按照《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收费标准的通知》(川价发〔2005〕127号)文件执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换发“两证”收费标准按照《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调整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认证收费主体和收费标准的通知》(川财综〔2013〕25号)文件执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政策引导以贯彻实施《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结合医改工作要求,争取政府支持和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各项鼓励政策加以引导,确保认证工作按时完成。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实施修订GSP重要意义,积极向社会宣传新修订GSP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药品监管人员、认证检查员以及药品经营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明确新修订GSP的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
(三)各市(州)局应正确认识到实施新修订GSP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实施工作放在今后几年监管工作的突出位置。各地要成立相应的实施GSP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指导企业实施新修订GSP,切实解决企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扶持和树立典型样板企业,“以点带面”带动新修订GSP的实施工作。
(四)省局根据新修订GSP及5个附录制定了《《四川省药品批发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和《四川省药品零售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全省统一检查、判定标准,分片区统一组织检查员培训,防止各地因标准掌握不一致而造成企业无法实施新修订GSP认证的现象。
(五)规范程序、严格标准。要严格按照新修订GSP及附录组织开展检查工作,防止出现检查松紧不一,宽严不一的情况。省局将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新修订GSP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防止出现认证走过场的现象。
(六)各市(州)局可以根据当地药品经营企业实际情况,在不降低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省局制定的《四川省药品零售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部分条款进行调整。
(七)具备条件的市、州可以按照新修订GSP办事流程、检查标准开展新修订GSP认证工作。
(八)本文件执行过程中国家总局出台相关规定的,按国家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九)本文件执行有效期为5年。
(十)本《方案》有未尽事宜,由省局负责解释补充。
第五篇:10.24清华大学专题研讨会
清华大学教授在乔家堡召开专题研讨会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下午四点,乔家堡苗圃会议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主持召开以‚旅游开发和整村搬迁规划‛为主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进文、东观镇纪检书记杨斌、城建局局长董如汤、规划局局长杨宗俊、文物旅游等部门一把手及乔家堡村两委主干。会议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提出建议。王贵祥教授就乔家堡景区建设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各部门负责人对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是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有:如何整合乔家大院旅游资源、交通便利两大优势;如何促进乔家堡经济文化同步、和谐发展;如何更好的合法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如何平衡乔家堡原有风貌与凸显出乔家大院的‘国宝’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进文强调在注重大院旅游的同时也要加强附属设施的配备和管理,力争把乔家堡村打造成集旅游、餐饮、娱乐、住宿及购物为一体的休闲综合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