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征求意见稿(精)

时间:2019-05-13 19: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征求意见稿(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征求意见稿(精)》。

第一篇:社区征求意见稿(精)

关于征求《关于做好 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 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修改意见的通知

各社区: 3月 23日,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 , 要求对省委组织部与 省民政厅共同起草的 《关于做好 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 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 提出修改 意见。现将征求意见转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由 社区书记认真把关后提出修改意见, 并于 3月 28日下班前电 子版报送县委组织部组织科。

附:《关于做好 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 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

XX 县委组织部组织科 2011年 3月 25日

关于做好 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 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社区党组织及社区居委会是党在城市的组织基础和工作 基础,是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发展、加快和谐城市建 设的领导核心。今年,我省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和第八届社 区居委会将任期届满,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全省城市社区 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进行统一换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 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以促进全省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 全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真正把坚决贯 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党员 和群众拥护的社会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两委”班子中来, 切

实增强社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 加快吉林振兴、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 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 坚持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选举工作 的始终。社区“两委”班子参选人的资格审查和正式候选人的 产生, 必须由上级党组织严格把关, 确保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在 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二 坚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坚持居民代表选举和直接选举相结 合的民主选举制度, 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参与选 举,确保选出的社区“两委”班子党员认可、群众满意。(三 坚持依法办事。在换届选举的各个环节, 严格按照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 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工作的意见》、《吉林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 组织法 >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违法行 为和不正当活动, 使换届选举工作真正做到民主、公正、竞争、择优。

(四坚持维护稳定。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工作要求

(一换届时间。全省社区“两委”实行统一换届,自

2011年 4月 1日开始, 到 7月 30日结束, 借鉴全省村 “两委” 换届选举经验,先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再进行社区党 组织换届选举。

全省应在 2012年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的地区, 应将换届 工作提前至 2011年;应在 2013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的地区, 应将换届时间延期到 2014年,实现全省社区“两委”换届工 作时间统一。

(二任职条件。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应主要 具备以下任职条件:政治觉悟高,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 线、方针、政策;具备比较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服 务社区居民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认真负责, 热心服务居民,群众威信较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 民主,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女性一般不超过 50周岁,男性 一般不超过 55周岁, 一般应具有高中(中专 以上文化程度, 获得省、市级荣誉的原社区“两委”成员可以适当放宽年龄 和学历条件。

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应符合党内有关规定。社区 居委会成员原则上应在本社区居住的选民中产生,不在本社 区居住的外来优秀人才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可参加候选 人提名。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通过民主选举 方式担任社区居委会成员。

(三职数配备。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职数,一般情况 下,党员人数 50人以下的,设委员 3至 5名;党员人数 50人以上 100人以下的,设委员 5至 7名;党员人数超过 100人的, 设委员 5至 9名。党组织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的社区, 应配备 1名专职党组织副书记,享受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 待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一般按照 5— 9名配备,具 体由各县(市、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确定。在换届选举过 程中, 要统筹考虑社区 “两委” 班子成员配备, 积极推行 “两 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大力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 主任“一肩挑”。

继续开展大学生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以下简称“大学 生助理” 的选聘工作,每个居委会设 2名大学生助理岗位, 7人以上的可设 3名大学生助理岗位,在选举居委会成员时 要预留出大学生助理岗位数额。全省第八次社区居委会换届 选举前在岗的大学生助理,可直接作为候选人参加居委会选 举, 落选的可续聘为大学生助理。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助理发展的政策,加大其考录公务员、选 任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力度。

四、方法步骤

(一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

1.召开社区党组织委员会会议。社区党组织提前召开委 员会会议,研究换届选举有关事宜,并向街道党工委提出换 届选举请示。街道党工委批复后,筹备换届选举工作事项, 制定换届选举办法。

2.组织推荐。在推荐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初步人 选的同时,推荐社区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积极探索 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推荐可采取组织提名推荐、党员群众 联名推荐和党员自荐相结合等方式,初步人选要侧重从新当 选的居委会成员中考虑。采取任何一种提名方式均需向社区 党组织提出书面推荐意见。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将推荐情况汇 总上报街道党工委。

3.组织考察。街道党工委根据推荐情况,经集体研究, 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名单,对初步人选考察对象进行考 察。根据考察情况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并在社区内公示 3天,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

4.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社区党组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 根据候选人初步人选公示情况,按照不少于应选人数 20%的 比例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并报街道党工委审批。4.正式选举。街道党工委批复后,社区党组织按照有关 规定和程序召开党员大会,在充分听取候选人预备人选竞职

陈述的基础上,确定正式候选人,并通过换届选举办法,采 取无记名差额选举方式进行选举。可先选举产生委员,再由 党员大会从委员中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在条件具备条件 的社区,也可直接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委员。选举结果 应及时上报街道党工委批准。

积极探索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的新路子,各地 可结合实际增设一定比例的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鼓励辖区 内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 员,兼职委员不占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

党员人数超过 500人的社区党组织换届,参照党员代表 大会组织工作流程进行。

(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应按照《吉林省社区居民委员会换 届选举操作规程》组织实施。在普遍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方式 的基础上 , 稳步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 每个县(市、区 开展直接选举的社区居委会不少于社区总数的 20%。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主要程序包括: 1.推选产生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召开社区居民代表会 议或居民小组会议,选举产生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委 员会成员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提出建议名单。名单一 般应包括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和

居民代表。选举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确定为社区居委会成员正 式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 结果中依次递补。

2.组织选民登记。有选民资格的居民,原则上应在户口 所在社区进行选民登记。居住在本社区 1年以上户口未迁入 的居民,经本人要求并报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确认,可在所 居住的社区进行选民登记,但不能再在户口所在社区重复登 记和参加选举。对选派到社区工作的机关干部、复退军人和 大学生,本人如有参选意愿可以进行选民登记。居住在本社 区 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如愿意参加本社区选举, 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应予以登记。对自愿放弃选民权利 的社区居民,可不计算在本社区选民总数之内。

3.提名和确定候选人。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可 以采取选民 10人联名、居民代表 5人联名举荐和自荐的方式 进行,提名时须填写“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提名表”。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对经以上方式推荐产生的人选进行资格 审查后,在社区内张榜公布。

4.组织投票选举。在正式投票选举前,社区居民选举委 员会应将具体的投票方式、时间和地点向选民公布。居民代 表选举只设立中心会场 , 不办理委托投票。采取直选方式的可

采取设立中心会场和分投票站相结合的方式 , 家庭成员可凭 选民证相互代领、代写、代投选票。

5.选举争议裁定。对选举结果有争议的,由社区选举委 员会民主裁定。(三大力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一 肩挑”

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 “一肩挑” , 必须坚持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意方式方法,扎实稳妥运行。由于 本次换届先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再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 因此,在居委会换届选举后,要积极引导是党员的社区居委 会主任参加竞选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引导新当选的党员居 委会成员按照 《党章》 规定参加社区党组织选举。在确定 “一 肩挑”人选时,街道党工委要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广泛征 求党员群众的意见,使拟提名人选得到多数党员群众的认可 和拥护。

五、加强组织领导

全省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当前城市基层组织建 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规 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切实加强组 织领导,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 明确换届工作责任。全省各市(州、县(市、区 和街道要层层成立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精 心制定换届选举方案,认真抓好相关业务培训。市(州党 委书记要全面负责本地区换届选举的组织领导工作,县(市、区 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级组织、民政部门要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 牵头、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换届选举工作经费。纪 检监察、宣传、信访、公安、司法、妇联、团委等部门也要 从各自职能出发,落实责任、积极参与,形成工作合力。(二严肃换届工作纪律。要建立健全换届选举工作督 导机制,实行工作情况月报和通报等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 督导检查。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及时公开社区“两委” 班子成员的任职条件、资格审查、民主推荐和选举结果等情 况,严格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要认真做好换届选举期间的信 访接待工作,对违反换届选举有关

规定的问题,及时予以纠 正;对出现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汇 报。要严肃换届选举工作纪律,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碍选举的,要 坚决予以查处;凡是违反规定产生的选举结果, 应宣布无效, 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环境。

(三)做好换届后续工作。在新一届社区“两委”组成 后 10 日内,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监督下,由社区选举 委员会主持召开新老班子交接工作会议,完成印章、财务账 目、经营资产、资料档案及办公设施和相关工作的交接手续。对拒不办理移交的,认真责令改正;对造成集体财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各地还要对新当选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 进行一次岗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把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建设 成为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 和谐社区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

(四)搞好换届工作总结。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各地 要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总结,各市(州)、长白山开发区 工委要在 8 月末前将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总结报告及情况 统计表分别上报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乡镇所属社区的换届,参照城市“两委”换届选举意见 执行。

第二篇:社区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各社区:

3月23日,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对省委组织部与省民政厅共同起草的《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现将征求意见转发给你们,望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由社区书记认真把关后提出修改意见,并于3月28日下班前电子版报送县委组织部组织科。

附:《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XX县委组织部组织科

2011年3月25日

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 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社区党组织及社区居委会是党在城市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发展、加快和谐城市建设的领导核心。今年,我省部分城市社区党组织和第八届社区居委会将任期届满,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全省城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进行统一换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促进全省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真正把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党员和群众拥护的社会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两委”班子中来,切实增强社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加快吉林振兴、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换届选举工作的始终。社区“两委”班子参选人的资格审查和正式候选人的产生,必须由上级党组织严格把关,确保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二)坚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居民代表选举和直接选举相结合的民主选举制度,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参与选举,确保选出的社区“两委”班子党员认可、群众满意。

(三)坚持依法办事。在换届选举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违法行为和不正当活动,使换届选举工作真正做到民主、公正、竞争、择优。

(四)坚持维护稳定。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进行,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工作要求

(一)换届时间。全省社区“两委”实行统一换届,自

2011年4月1日开始,到7月30日结束,借鉴全省村“两委”换届选举经验,先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再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

全省应在2012年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的地区,应将换届工作提前至2011年;应在2013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的地区,应将换届时间延期到2014年,实现全省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时间统一。

(二)任职条件。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应主要具备以下任职条件:政治觉悟高,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具备比较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服务社区居民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热心服务居民,群众威信较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女性一般不超过50周岁,男性一般不超过55周岁,一般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获得省、市级荣誉的原社区“两委”成员可以适当放宽年龄和学历条件。

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应符合党内有关规定。社区居委会成员原则上应在本社区居住的选民中产生,不在本社区居住的外来优秀人才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可参加候选人提名。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社区民警、群团组织负责人通过民主选举方式担任社区居委会成员。

(三)职数配备。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职数,一般情况下,党员人数50人以下的,设委员3至5名;党员人数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设委员5至7名;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的,设委员5至9名。党组织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的社区,应配备1名专职党组织副书记,享受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待遇。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一般按照5—9名配备,具体由各县(市、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确定。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配备,积极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大力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

继续开展大学生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以下简称“大学生助理”)的选聘工作,每个居委会设2名大学生助理岗位,7人以上的可设3名大学生助理岗位,在选举居委会成员时要预留出大学生助理岗位数额。全省第八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前在岗的大学生助理,可直接作为候选人参加居委会选举,落选的可续聘为大学生助理。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助理发展的政策,加大其考录公务员、选任街道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力度。

四、方法步骤

(一)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

1.召开社区党组织委员会会议。社区党组织提前召开委员会会议,研究换届选举有关事宜,并向街道党工委提出换届选举请示。街道党工委批复后,筹备换届选举工作事项,制定换届选举办法。

2.组织推荐。在推荐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同时,推荐社区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积极探索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推荐可采取组织提名推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和党员自荐相结合等方式,初步人选要侧重从新当选的居委会成员中考虑。采取任何一种提名方式均需向社区党组织提出书面推荐意见。社区党组织要及时将推荐情况汇总上报街道党工委。

3.组织考察。街道党工委根据推荐情况,经集体研究,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名单,对初步人选考察对象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并在社区内公示3天,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

4.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社区党组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根据候选人初步人选公示情况,按照不少于应选人数20%的比例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并报街道党工委审批。

4.正式选举。街道党工委批复后,社区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召开党员大会,在充分听取候选人预备人选竞职

陈述的基础上,确定正式候选人,并通过换届选举办法,采取无记名差额选举方式进行选举。可先选举产生委员,再由党员大会从委员中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在条件具备条件的社区,也可直接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委员。选举结果应及时上报街道党工委批准。

积极探索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的新路子,各地可结合实际增设一定比例的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鼓励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兼职委员不占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职数。

党员人数超过500人的社区党组织换届,参照党员代表大会组织工作流程进行。

(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应按照《吉林省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操作规程》组织实施。在普遍采取居民代表选举方式的基础上,稳步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每个县(市、区)开展直接选举的社区居委会不少于社区总数的20%。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主要程序包括:

1.推选产生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召开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小组会议,选举产生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成员由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提出建议名单。名单一般应包括社区党组织成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居民小组长和

居民代表。选举委员会成员被依法确定为社区居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次递补。

2.组织选民登记。有选民资格的居民,原则上应在户口所在社区进行选民登记。居住在本社区1年以上户口未迁入的居民,经本人要求并报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确认,可在所居住的社区进行选民登记,但不能再在户口所在社区重复登记和参加选举。对选派到社区工作的机关干部、复退军人和大学生,本人如有参选意愿可以进行选民登记。居住在本社区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如愿意参加本社区选举,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应予以登记。对自愿放弃选民权利的社区居民,可不计算在本社区选民总数之内。

3.提名和确定候选人。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的提名可以采取选民10人联名、居民代表5人联名举荐和自荐的方式进行,提名时须填写“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提名表”。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对经以上方式推荐产生的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后,在社区内张榜公布。

4.组织投票选举。在正式投票选举前,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应将具体的投票方式、时间和地点向选民公布。居民代表选举只设立中心会场,不办理委托投票。采取直选方式的可

采取设立中心会场和分投票站相结合的方式,家庭成员可凭选民证相互代领、代写、代投选票。

5.选举争议裁定。对选举结果有争议的,由社区选举委员会民主裁定。

(三)大力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

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意方式方法,扎实稳妥运行。由于本次换届先进行社区居委会换届,再进行社区党组织换届,因此,在居委会换届选举后,要积极引导是党员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竞选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引导新当选的党员居委会成员按照《党章》规定参加社区党组织选举。在确定“一肩挑”人选时,街道党工委要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使拟提名人选得到多数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五、加强组织领导

全省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是当前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规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明确换届工作责任。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和街道要层层成立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换届选举方案,认真抓好相关业务培训。市(州)党委书记要全面负责本地区换届选举的组织领导工作,县(市、区)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级组织、民政部门要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切实加强对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换届选举工作经费。纪检监察、宣传、信访、公安、司法、妇联、团委等部门也要从各自职能出发,落实责任、积极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二)严肃换届工作纪律。要建立健全换届选举工作督导机制,实行工作情况月报和通报等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及时公开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任职条件、资格审查、民主推荐和选举结果等情况,严格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要认真做好换届选举期间的信访接待工作,对违反换届选举有关规定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出现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要严肃换届选举工作纪律,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碍选举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凡是违反规定产生的选举结果,应宣布无效,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环境。

(三)做好换届后续工作。在新一届社区“两委”组成后10日内,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监督下,由社区选举委员会主持召开新老班子交接工作会议,完成印章、财务账目、经营资产、资料档案及办公设施和相关工作的交接手续。对拒不办理移交的,认真责令改正;对造成集体财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各地还要对新当选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一次岗位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把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

(四)搞好换届工作总结。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各地要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总结,各市(州)、长白山开发区工委要在8月末前将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总结报告及情况统计表分别上报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

乡镇所属社区的换届,参照城市“两委”换届选举意见执行。

第三篇: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1年4月7日)

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保证刑罚的正确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部门职责】

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社区矫正工作,在有关部门、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

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罪犯依法决定适用非监禁刑罚和非监禁刑罚执行措施。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发现有违法情况时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察建议。

公安机关对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依法采取治安管理处罚等措施,对重新违法犯罪的及时依法处 1 理。

第三条 【工作力量】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社区矫正的执行机关。司法所受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指派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措施。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在司法所的指导下,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单位、就读学校以及社区矫正人员的亲属、监护人、保证人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教育。

第四条【调查评估】

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应当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情况、住所、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被害人意见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形成《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报告》,及时提交人民法院。

第五条 【文书送达】

人民法院、监狱、公安机关应当核实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告知其在规定期限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在判决、裁定生效或罪犯释放后五个工作日内,将判决书、裁定书、决定 2 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刑满释放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其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同时通过内部网络送达相关文书。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第六条 【报到与接收】

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裁判或者服刑、羁押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监所之日起七日内报到,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裁判或者服刑、羁押的,应当在十日内报到。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公安机关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第七条【矫正小组】

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确定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

矫正小组成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所居住社区基层组织成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区矫正人员的亲属、相关协助单位的人员等组成。对女性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矫正小组成员至少应当有一名女性。

第八条【宣告】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人员报到后,应当及时组织社 3 区矫正宣告。宣告在专门场所公开进行,并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基层组织、所在单位以及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亲属、保证人等到场。

宣告事项应当包括:(1)宣读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有关法律文书;(2)宣布社区矫正期限;(3)宣布社区矫正人员必须遵守的各项规定以及违反规定的后果;(4)宣布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第九条 【矫正方案】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并根据矫正效果和需要,适时予以调整。

第十条 【矫正档案】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档案》,一人一档。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监督规定】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遵守人民法院禁止令;

(三)遵守司法行政机关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等各项规定;

(四)按规定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学习、教育、培训等活动;

(五)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社区服务。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第十二条 【权利保障与监督】

司法所应当认真听取社区矫正人员提出的申诉、控告,及时向有关机关转交申诉、控告材料,及时制止侵害社区矫正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依法行使权利,并接受监督。第十三条 【报告】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学习、教育和参加社会活动等情况。社区矫正人员遇有居住地变化、工作变动、家庭出现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的人员等情况,应当及时向司法所报告。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结果。

第十四条 【外出审批】

社区矫正人员因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不超过十日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十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 5 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外出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护理、生育确需外出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 【管辖变更】

社区矫正人员因正当理由需要迁出居住的县(市、区)而变更执行机关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经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批准。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在离开迁出地十日内到迁入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第十六条 【学习教育】

司法所应当采取培训、讲座、参观等多种形式,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治等学习,增强其法制观念、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8小时。

第十七条 【个别教育和心理疏导】

司法所应当随时掌握、分析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并针对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及时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增强其改过自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十八条 【社区服务】

司法所应当按照符合社会公共利益、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其社会责任 6 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8小时。

第十九条 【就业帮助】

司法行政机关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未成年人矫正】

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当执行下列规定:

(一)设立专门小组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施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

(二)针对其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

(三)着重做好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加强对其教育、挽救、感化;

(四)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档案应当严格保密,其矫正宣告可以不公开进行;

(五)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可以不参加社区服务;

(六)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

(七)督促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

(八)其他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措施。

第二十一条 【走访】

司法所应当定期走访社区矫正人员本人、家庭、就读学校、所在单位和居住的社区,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情况。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或遇有特殊情况,应当及时走访。

第二十二条【核查】

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司法所应当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等情况,必要时可以派员监督有关诊断、检查和鉴定活动,并定期向做出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机关反馈社区矫正人员的表现和疾病治疗情况。

第二十三条 【查找】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应当立即组织查找,并及时通报做出判决、裁定、决定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下落不明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组织查找,查找不到满一个月的,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配合。

第二十四条 【警告】

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

(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罪犯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诊断等材料,或者未经批准从事就医、护理以外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第二十五条【提请治安处罚】

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及时提请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缓刑、假释收监的情形】

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裁判法院同级的司法行政机关提出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时报到或者下落不明超过一个月的;

(三)社区矫正期间受到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遵守监督管理规定的;

(五)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七条【暂予监外执行收监的情形】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一)不符合法定条件,以非法手段获取暂予监外执行或者拖延暂予监外执行期限的;

(二)被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的;

(三)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罪犯或者其亲属、监护人,或者原保证人单位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四)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下落不明的;

(五)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医疗、诊断病例材料的;

(六)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第二十八条 【收监执行】

作出收监执行决定的机关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将罪犯收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罪犯收监执行手续,司法行政机关予以配合。

第二十九条 【不计入执行刑期】

被判处管制的社区矫正人员下落不明满一个月的,自下落不明之日至重新纳入监管的起止时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四)项规定情形的,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至被收监执行的起止时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第三十条 【提请减刑】

对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提请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减刑建议书和减刑裁定书副本应当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一条 【矫正期满鉴定】

社区矫正期限届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书面总结,司法所对其接受社区矫正情况作出书面鉴定。

第三十二条 【矫正期满宣告】

社区矫正期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通知本办法第八条所列人员,在专门场所组织公开宣告。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社区 11 矫正期满证明书》,并书面通知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

宣告事项应当包括:(1)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已满;(2)宣布对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表现的鉴定意见;(3)对判处管制的,宣布解除管制;对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宣布恢复政治权利;对判处缓刑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第三十三条 【矫正终止】

社区矫正人员死亡、决定收监执行或者又被判处新的刑罚的,社区矫正终止。

社区矫正人员在接受矫正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原裁判人民法院、监狱、公安机关及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四条 【与安置帮教的衔接】

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社区矫正,司法所应当告知其安置帮教有关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应当向安置帮教工作部门转交有关材料。

第三十五条【工作制度】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例会、通报、业务培训、信息报送、统计、执法考评、档案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制度,保障社区矫正 12 工作规范运行。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发现社区矫正人员非正常死亡、实施犯罪、参与群体性事件等突发性事件,应当立即与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妥善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

第三十六条 【法律责任】

社区矫正执法和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公正廉洁执法。在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正确执行刑罚,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以下统称社区矫正人员)实行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的社区矫正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保障公众安全与维护社区矫正人员合法权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第五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监护人、保证人,所在单位或者 就读学校有义务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第七条 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依法开展社区矫正活动,受法律保护。

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

第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机构的有关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社区矫正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开展工作所需经费从社区矫正经费中列支。

第二章 实施社区矫正的程序

第十条 依法判处罪犯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民法院和依法批准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以下统称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决定对罪犯实行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在社区矫正人员的居住地执行。社区矫正决定机关 根据需要可以委托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对罪犯的社会危险性和对社区的影响,进行调查评估。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自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生效之日起3日内通知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并在10日内送达有关法律文书,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

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准予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10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

被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看守所或者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0日内将社区矫正人员移送社区矫正机构。

被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监狱或者看守所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10日内将社区矫正人员移送社区矫正机构。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机构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核对法律文书、核实身份、办理接收登记、建立档案,并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社区宣告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事实、执行社区矫正的期限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定。

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表现,对其实施考核奖惩。社区矫正人员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接受教育,表现突出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表扬。社区矫正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机构应 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刑法规定的减刑条件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并将建议书抄送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裁定减刑的,应当将减刑裁定书副本送达社区矫正机构,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符合刑法规定的撤销缓刑、假释条件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并将建议书抄送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应当将撤销缓刑、假释裁定书副本送达社区矫正机构,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十六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具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应予收监情形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或者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提出收监执行建议,并将建议书抄送人民检察院。

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决定收监执行的,应当将收监决定送达社区矫正机构,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十七条 对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决定收监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将其羁押,并移送监狱或者看守所。

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逃的,由公安机关追捕,社区矫正机构协助。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公开宣告解除社区矫正,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有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狱、看守所和社区矫正执行地公安机关。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死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社区矫正决定机关、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矫正小组,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矫正小组由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成员中应有女性成员。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以及人民法院禁止令。

第二十二条 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需要变更社区矫正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在征询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意见后作出决定。

社区矫正机构决定变更执行地的,应当将变更执行地决定抄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新执行地的社区矫正机构; 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抄送当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实地走访、通讯联络、询问社区群众等方式,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根据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的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对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电子定位。

第二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立即组织查找,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社区矫正机构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正在实施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禁止令行为的,应当立即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实行监督管理,执行下列规定:

(一)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不对外公开;

(二)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

(三)监督管理应当与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分开进行;

(四)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发展的矫正措施。

第四章 教育帮扶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为教育帮扶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教育帮扶 工作。

第二十七条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法制、道德、形势政策等内容的思想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意识。

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形式应当充分考虑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类型、个体特征、日常表现等实际情况。

第二十八条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就业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

第二十九条 矫正小组应当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亲情感化、道德引导等工作,为社区矫正人员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帮扶。

第三十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引导志愿者和社区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教育,并利用社区资源对有特殊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必要的帮扶。

第三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应当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教育。

第三十二条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公开择优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为社区矫正人员在思想教育、心理矫治、职业技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扶。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录用符合条件社区矫正人员的企业,按照规 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服务社区群众,修复社会关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第三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必要的协助。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五篇:社区楼栋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社区楼栋长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深化“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创新社区社会治理,加强社区楼栋长管理,提高社区群防群治水平,推进社区和谐与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设置原则

社区楼栋长以楼栋为单位设置,原则上200户左右设一名楼栋长,重点复杂区域可适当增加。

二、选聘条件

1、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素质高,热心和支持社区公益事务,群众基础好,威信高,身体健康,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此项工作的社区常住居民。

2、居住在本楼栋的常住居民,社区党组织直管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优先。身体健康的老党员、居民代表、积极分子、热心社区工作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3、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4、由网格管理员、单元长、居民推荐或自荐,经社区“两委”集体研究决定,参加乡镇、街道统一培训后,佩戴红袖标上岗。

三、选聘程序

楼栋长选聘实行一年一聘,可以通过居民推荐、社区委任、— 1 — 干部推荐和个人自荐的形式产生,坚持优中选优,配齐配强楼栋长队伍。

四、工作职责

1、了解掌握楼栋内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做到住户情况清、人员动向清,重点掌握居民中的弱势群体、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

2、配合社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宣传周边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提倡新风尚,反对不正之风,教育居民群众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和谐健康、理解宽容的氛围。

3、主动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妥善处理好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发现居民群众矛盾纠纷,及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工作人员依法调解,防止矛盾激化。

4、配合社区做好楼栋治安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四防宣传工作,发现治安防范隐患、违纪、违规、违法等现象及时向社区报告。

5、配合社区维护环境卫生,积极组织本楼栋居民开展学习、健身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安全保卫等公益活动。

6、配合社区做好楼栋内的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登记,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收集工作;协助社区做好重点— 2 — 人员的监控。

7、配合社区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宗教事务管理相关政策,协助社区做好住宅区内非法宗教活动的防范控制,发动群众与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保持高度警惕,发现情况立即向社区汇报。

8、配合社区积极组织开展帮扶低保户、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爱心活动。

9、针对社区建设,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整理后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馈。

10、按时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按时参加社区组织的楼栋长会议。

11、完成社区安排的其它工作。

五、日常管理

1、楼栋长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协助社区在居民中开展各项工作,并且接受居民的评议、监督。楼栋长向社区网格管理员负责,社区网格管理员向网格长负责,实行逐级负责制。

2、楼栋长要经常与居民沟通,掌握社情动态。楼栋长每天至少与网格管理员联系一次。

3、社区至少每月召开一次楼栋长专题点评会议,综合考核定等,考核分为四个等次: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考核结果为优秀的,通过小红旗数予以公示。

4、要通过集中轮训、以会代训等方式,抓好教育培训工作。社区要对新聘的楼栋长进行上岗前专题培训。

5、要建立楼栋长信息库,通过在责任区悬挂公示牌等方式,对楼栋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便于群众监督和联系。

6、召开楼栋长表彰大会,通过宣传栏展示优秀楼栋长先进事迹,总结楼栋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六、补贴发放

1、社区楼栋长补贴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在社区“两委”班子的监督下由社区报账员负责管理与发放。

2、楼栋长津贴平均每人每月100元(由财政承担),另外,按照有价值情报信息管理办法,根据有价值情报信息上报情况,兑现奖励。

3、楼栋长津贴按季发放,社区党组织书记亲自以现金形式发放,由本人签字,不得代签代领。

4、社区楼栋长实行季度考核制,对连续两次考核为不称职的楼栋长要及时更换。

七、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开始实施,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 4 —

下载社区征求意见稿(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征求意见稿(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共驻共建协议书(征求意见稿)

    社区共驻共建协议书 (征求意见稿) 甲方:汉阳经济开发区陶家岭社区 乙方: 根据省、市和区委关于加强区域化党建的有关要求,为了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互联互通互......

    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贯彻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评审中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

    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党委、政府,‚三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经县委 、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关于创建 “贵州省文明城市〈县城〉工作先进县”主要业绩情况汇报》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提出修......

    征求意见汇总

    2011年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汇总 按照市纪委和组织部的开展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我公司全体成员认真地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同志......

    征求意见汇总

    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意见征集汇总 一、“四风”方面:(形式主义3条、官僚1条) 提出意见人员:麻卡五支、詹光勇、叶伍哈、郑彬、王志强、土比......

    征求意见汇总

    梳理出“四风”方面存在的22个问题: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抓工作落实不够,各类考核评比检查过多;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对事关首都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京......

    征求意见汇总

    征求意见汇总 在活动第二阶段中,我乡通过召开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村民座谈设、制度执行、效率会等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查摆作风建提升中存在的突出......

    征求意见

    尊敬的老师:你好! 学校党支部、工会根据教工委的要求《进一步关于深化公开承诺活动的意见》,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争优创先公开承诺的活动,围绕实施教育“十二五”规划、全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