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校长成长在课堂
名校长成长在课堂----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研讨会有感
9月26日,我们新上岗的三位老师有幸在高主任带领下到陇西小学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听取了国家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郝峰副校长、许昌李丹老师和安阳徐玉芬老师的精彩高效的优质课展示.通过听课,我感觉受益非浅,三位专家级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展示,使我们感受到了课堂效率的高效,教学态度的严谨,教学环节的巧妙,教学艺术的高超.现在我就每个老师的讲课说下我的心得反思体会.第一节课是郝峰校长给我们带来的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郝校长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高效的课堂效率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她的如下做法让我感受颇深: 1.课前游戏热身
在开始新课之前,郝校长采取了一个活动手指小游戏,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好的氛围.2.教学环节紧凑
郝校长的课堂教学环节流畅,在各环节之间的过度非常自然,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找角到指角再到折角再到画角再到比角,层层递进,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课堂教学环节紧凑,从而使高效课堂的高效性充分的得以体现。
3.讲练结合,分散教学重点难点
在处理讲与练的方式上,郝校长采取的是讲与练相结合,如讲指角,老师讲完以后,马上就让学生指角,以体验性学习来促进学生发展。
4.教师讲与学生做结合
在课堂上,郝校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如此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对我的启发:
1.针对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多开展游戏教学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讲练结合,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
3.增强师生互动,一方面能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促进老师对学
生了解,从而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最好发展。
4.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力争流畅自然。
第二节课是许昌实验小学的李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五年级课文《珍珠鸟》.李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了我启迪和思考.现在记录下我的感悟,以促进自己的发展.1.小组合作模式的使用
李丹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为两个学习小组,采取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充分使用了赏识教育
李丹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充分的使用了赏识教育,甚至有些过滥的地步。不过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问题都有评价是对学生的尊重,利于学生的发展。
3.老师出问题,学生自学解决
自主学习是李丹老师的一个重要重要特色,李丹老师把问题提出,然后让学生看书解决,然后再展示自己的答案。
4.以读带讲,以讲促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中的朗读,在读的方法上,采取了自读、齐读、有感情的读等,让学生从读中获得知识。
5.句段分析,修辞等艺术的分析
李丹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句段分析,修辞等艺术的分析。语文的学习字词句的学习是基础,朗读和写作是语文高级形式。语文学习中没有必要的修辞等艺术分析,就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对我的启发: 1.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3.加大学生读的力度 4.合理运用赏识教育
第三节课是来自安阳的徐玉芬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畅游世博》一课,徐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老师的亮点在于小组合作学习和让学生展示,使学生自信的学习。
1.徐老师巧妙的把要学习的内容和世博会联系起来,让学生分成五个小组,采
取竞赛等方式,用带领学生畅游世博,获得世博游的形式将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2.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的是学生自讲自评,教师引导帮助的方式,构思巧妙新颖.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向其他同学讲解这一过程.3.徐老师的教学意图和构想很好,能让学生把如何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出来,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很透彻了.但是,由于师生之间不是很熟悉,使得高效课堂中“高效”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
1.本节课主要讲“进一法”和“去尾法”。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在展示中把重点放在了算法上,是教学重难点偏移。
2.徐老师的知道和调控作用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流程上,老师被学生束缚,没有指引学生抓住重点难点。
3.老师没有及时的给学生总结或指导学生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学生在语言上没有做到简练。
对我启发:
1.课堂设计要力争做到新颖独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在实际中解决问题。
三节观摩课结束了,观摩三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我感觉我收获很大,后来又聆听了余教授的精彩点评。听了专家余教授的点评,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余教授的“高效课堂四要素指数”为我们高效课堂的实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明了方法和依据。余教授的一些高见和建议将会引起我的充分注意,我将以此为鉴,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努力。
第二篇:长成一棵树阅读答案
①透过教室宽大的玻璃窗,正好可以望见校园内两棵高大的雪松,年岁虽老,却绿叶繁茂,傲然挺拔,映衬在冷蓝色天空里,如一幅静美的中国画嵌在窗子里。那绿,厚重、浓郁,仿佛凝聚了一整个春天的力量终于有了去处,每一根松针都炼成了钢筋铁骨。在这寒气逼人的清晨,瞥见这样的绿,在萧瑟的晨风中默默无言地站成坚定的姿势,着实令我敬畏。
②我和孩子们的窗前因有了它们的身影,四季变得分外明朗生动,原本浮躁的内心也因此而变得宁静平和。在四季的轮回中,我的目光随着树的颜色交替更换,穿越生命的绿色,我不断地找寻到那些与树气质相似或相同的人。
③从美发店出来,沿着那条相对僻静的马路行走,总会看到那几个老太太戴着老花眼镜,面容安详地坐在梧桐树下,手里忙着做针线活。路人无数,匆匆而过,偶尔有几个停下脚步凑上前饶有兴趣地看看,可她们依然端坐在那里安稳得很。时光被一针一针地缝进纵横交错的棉布里,时间就此无忧无虑地慢下去。这样的_______必定是经受了岁月的_______,才会_______。
④落日圆圆,一个老妇人,推着满车的鲜花沿街而 下。银白的头发衬着一车的姹紫嫣红异常醒目。花团锦簇里我看见了自己喜欢的风信子,矜持而又婀娜地含苞待放,这么清冷寂寞的夜色,因这一路的花香而生动起来。远远驻足而望,老妇人步履轻松,笑容可掬,洪亮悠长的卖花声在风中绽开了一朵朵缤纷的花。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迎上去,买了一束风信子。我看到了一双慈祥的眼睛,布满鱼尾纹,眼神却分外干净。那一刻,我嗅到了生活的芳香。
⑤前不久,遇到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王老师。王老师60多岁了,风采依然不减当年,花白的齐耳短发,米黄色的羊绒大衣,黑色的羊毛裙,看上去很有气质,谁会想到她是一个患了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的病人呢?退休后,王老师一直在老年大学执教文学欣赏课,很受老师学生们的喜爱。生病后,王老师耐不住清闲,经常去那里看望朋友们,偶尔上一两节课。很多人不解,都劝她要好好静养,可王老师说,心里痒得很,只有在课堂上,那颗心才会更加踏实。看着她满脸绽放的菊花,听她娓娓讲述起我们的顽皮时代,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从容优雅。原来,在王老师的内心一直深藏着一个广阔的舞台,而舞台的主角始终是学生。
⑥王老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更为我们遮风挡雨。在她温柔的呵护下,我的小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至今我还想,我心里的文学梦一定就是在那个时候悄悄播下种子的。
⑦两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松树,几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妇人,他们串联起生命长河中那些朴素而又快乐的章节。在那诗意的行间里,我轻轻翻阅着芬芳馥郁的美好画卷,生命里的感动便如影随形。
⑧树——人,造物主就是如此神奇,它让我在不经意间找 寻到了那些深深烙印在岁月里的执着与睿智、苍劲与不屈。
⑨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多么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一句话啊!王老师就是那棵树,那些老妇人也是那棵树,而现在的我也成了那棵树。或许,王老师想不到,想不到她的学生竟然也选择了做一名语文老师,并且正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着,用涓涓细流滋养着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心灵的对接点自然而然地延伸、渗透,让一个个丰富而优美的灵魂绽放出娇艳芬芳的花朵。《教师博览》2012.7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找寻到哪些“与树气质相似或相同的人”?
2.文章一开始细致描绘“两棵高大的雪松”有什么作用?
3.本文语言清新淡雅且富有表现力,现在请你当一回作者,根据括号内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使上下文连贯一致
这样的_______(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恬淡寡欲,为人处事悠闲舒缓,不慌不忙)必定是经受了岁月的(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才会_______(时间越久,越来越香,越来越有价值)。
4.文章标题“长成一棵树”的含义是什么?
5.联系全文,说说雅斯贝尔斯说过的这句话“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你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一是安详地坐在街头梧桐树下手里忙着做针线活的几个老太太;二是推着满车鲜花沿街叫卖的一个老妇人;三是小学时曾教过我,后患了乳腺癌仍在老年大学执教文学欣赏课的王老师。
2、一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二是这“两棵高大的雪松” 象征着与树气质相似或相同的“那些老妇人”和“王老师”。
3、淡泊从容;千锤百炼;历久弥香。
4、作者在王老师等与树气质相似或相同人的 影响下,选择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从容淡泊地生活、工作。(意对即可)
5启示一: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这种“唤醒”的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启示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接受积极因素的影响,并把这种积极因素传递给他人
第三篇:《长成一棵树》阅读答案
长成一棵树 王巨成 当一棵树栽进泥土时,没有人告诉它:它的将来是要被制作成一张凳子,或者一张桌子,或者一扇门,或者用来造房子„„ 没有!只要有一方泥土,一片阳光,树们便可以成长,那种成长是自然而从容的,我们丝毫看不见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可是它们又确确实实在成长着,那突然多出一片叶子,那突然多出来的一根枝条,无不说明它们在长大着,它们长得自自然然,心平气和。没有谁会对一棵树说:你长得太慢了,快点长呀!经历了风,经历了雨,经历了严寒,经历了酷暑,树还是树。即使倒下了,也许树的根部会再冒出一株新芽来。那新的芽,不久也是一棵树。树也有树的快乐。夜晚,树们聆听了星星和月亮的喃喃低语;白天,树们分享了小鸟的点点喜悦。树们会在风中歌唱,会在风里舞蹈,会在阳光里自由呼吸。在不知不觉间,有一天我们会猛然发现那些树长得又粗又壮,又高又大,显然树成材了。这时我们往往会有一丝的意外,有一丝的惊喜:看,树们竟然成材了!对于长成材了的树们,该去做衣橱的,便去做衣橱;该用来造房子的,便用去造房子。即使那些细小的枝条,也可以去生火;即使那些叶子,也可以当作肥料。没有人把一棵只能做凳子的树,拿去做铁轨的枕木。没有人说哪一棵树是没有用的。没有!没有一棵树是没有用的,只有不会识别树的价值和利用树的价值的人。我们的孩子们,我们每一个孩子们,长成一棵棵树多好!可惜,我们的好多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赋予了清晰的目的:你将来是要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成名成家„„ 一双双眼睛盯着孩子,渴望他们快快长大,就像某些以利润为一切的果农,种下了果树,就很不得马上开花结果,马上去赚大钱,于是他们用激素催生,希望早早开花,希望早早结果„„ 早熟的果子不甜,谁都知道。然而拔苗助长的事情总是不断的发生着。“你只能这么做,而不能那样做!”“www.你只能读这些书,而不准读那些书!” „„在孩子的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不能”、“不许”、“不准”,它们像绳索困住了孩子们的手脚,是他们丧失了许多本该属于他们的欢乐,是他们不再像一个个孩子。让孩子更像孩子,让孩子像树们那样成长,多好!1.本文为什么要用很多的文字来写树?(4分)2.第2段独词成段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3.请根据文意,谈谈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4分)(1)早熟的果子不甜,谁都知道。(2)让孩子更像孩子,让孩子像树们那样成长,多好!4.冰心曾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草一样生长”,和本文作者的观点很相近。可又有人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孩子成才离不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你是怎样看的?(4分)《长成一棵树》答案1.以树喻人,以树自由、快乐地成长反衬孩子背负着父母太多的希望以及过多的约束,呼吁给孩子更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像树一样成才。2.起强调的作用,强调不能给树太多的限制,要让它们自由地生长。3.(1)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顺其自然,不能操之过急。(2)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这符合孩子的天性,更有利于孩子成才。4.参考示例一: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能过分的约束,更不能拔苗助长,要让他们像树一样自己去经历生活的风雨,感受阳光的温暖,汲取生活的营养,变得自立自强。参考示例二: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大人的教育和引导,就如同给树修剪整枝,因为孩子们年轻幼稚,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当然大人要注意教育方法,使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成长的自由和快乐,但不能放纵孩子,这样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第四篇:学校长成建设职责
吴桥学校章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根据《中宁县教育体育局推进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方案》(中宁教体发〔2016〕118号)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对我校章程制定工作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吴桥小学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刘天余
职责: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和中宁县教育体育局等有关部门对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总体部署,对章程制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决策,领导并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
副组长:王冬侠
职责:对章程建设提出指导意见,主要负责协调工作。
成 员:全体教师
职责:主要负责章程起草工作和相关的日常工作。
领导组下设学校章程起草小组,组长:王冬侠,成员:全英华 吴海英 徐雯 王海婷 肖元忠 吴菊萍 高慧琴 万国辉 白雅君
职责:负责章程起草工作计划的制定、起草工作的组织、研究和撰写、修改等,并按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和任务分工,组织开展校内专题培训及研讨,认真梳理各项部门规章制度,对照有关政策、法规,深入研究、分析学校特色与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完成章程的起草工作。筹备召开学校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汇报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学校章程修改、材料汇总及章程核准稿编印等工作。
工作要求
1、领导小组成员必须高度重视章程修订及制度建设工作,务必亲自审核把关,绝不能拖沓、应付差事、临时抢工,务必妥善安排人员,掌握和督促工作的开展,确保此项工作保质保量、有条不紊扎实推进并顺利完成,各成员之间积极配合,紧密联系,及时沟通,使得学校规章制度不矛盾、不重复、不遗漏。
2、工作小组必须依据我校实际情况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补充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建设要以提升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切忌假、大、空。
3、工作小组在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参照《公办中小学校章程参考样本》排序,并注明章节。
4、章程的修订及制度建设在2018年10月29日前完成。
第五篇:全国各地名校高效课堂经验荟萃
全国高效课堂经验荟萃
罗龙强
近年来,在课改大省山东率先推出高效课堂,以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为三面旗帜,影响带动其他省市几所学校“临帖”、“破帖”,形成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杜郎口中学“10 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各地的学校“一窝蜂”般的到上述学校观摩取经。
杜郎口中学,偏居于鲁西北的一所农村初中,在一无好的师资、二无好的生源、三无专家引领、四无充足的办学资金、五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六无民办学校的办学机制的情况下,为什么却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课改典型?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课堂必须体现出“学习的快乐”。围绕彰显学生的学习“主权”,杜郎口发明了一个教学模式。模式的目的不是为了固化教学流程,而是规范“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让课堂变得有效和高效。杜郎口模式是
“10+35”,即规定教师的讲不可超过10分钟,而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少于35分钟。杜郎口模式的好处在于把新课改理念中强调的“主体和主导”做了明确的“量化”,从而有了一个清晰的“界定”。如果让学生学,可学不会怎么办? 那就让学生寻找“合作伙伴”,所谓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于是,有了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当然,小组学习型组织也应运而生。那教师做什么?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点拨和提升”上,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给予适时的“救援”。而教师在这样开放的课堂上,在关注学生学情的同时,同样作为一个“学习者”而存在,所谓师亦生、生亦师,从而解决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即达到了教学相长和师生相长。如今的杜郎口,已成为中国课改的发源地和“圣地”。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者1000多人。杜郎口经验同样受到了政府的高度赞扬。连续两年,杜郎口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崔其升校长本人被授予“全国教育先进个人”、“2009年中国教育创新杰出校长”等。
杜郎口毕竟仅是所初中学校,它的经验适合高中吗?如果适合,是适合较差的高中还是比较好的高中?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像昌乐二中这样的名校竟然也课改?一味抓升学的应试教育,学
生学得太累、教师教得太苦、升学的成本太大。尤其是那些不择手段就靠挖生源、抢名师堆砌起来的高升学率,对民族、国家、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功德呢?我们宁可不要。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毕竟有名校的底蕴在,一经上路便与众不同。他们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并主动“放低”姿态和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因课“结拜”,靠改出来的“271”高效课堂模式,再一次让昌乐二中成为同行注目的焦点,课改之后的二中升学率受到影响没有?在山东省尚未实行规范办学的2007年,昌乐二中迎来了50年办学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升学辉煌。更有一大批学校从此铁心跟着二中搞课改,领跑学校成为领着改的学校。昌乐二中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全国五所管理示范学校之一。
“271”模式山东省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围绕给师生减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优化课堂结构流程,形成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271”高效课堂模式。“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 30 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
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并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回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271追求“动态”转化:即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生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的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为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的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271”模式呈现的特点是“课前”准备紧锣密鼓、“课上”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前10分钟用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预习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10 30 5课上操作要求:前10分钟为预习;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课堂后段5分钟,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
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课前,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制导学案,并要在上课前,从小组里选拔出学力中等的学生“代表”进行培训,课中对“代表”进行“学情调查”和“达标验收”。课后教师要依照训练案对“代表”进行“计时”训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成功推行,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学生学习天性受压抑的沉闷氛围,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兖州一中在学习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高效的难题。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
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教学原理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循环大课堂关注课堂“两率”,即降低精力流失率,增加高效学习率。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在兖州一中,谁的权利最大?答案是学生,因为这里的学生管老师,不仅管老师还管学校的各个处室领导甚至校长,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学管会——学生学校管理委员会。他们每周任命一个学生校长,每个学生校长再分别组阁,任命副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学管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媒体”,创意设计自己的活动等等。兖州一中真正做到了凡事由“学生自治”。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 10”,即“展示预习,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循环大课堂的“课堂”和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有所不同,它其实是超越了课上45分钟的一个“大课堂”概念。既包括传统的45分钟这个“课上”(也称为课中),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即课前课中 课后=循环大课堂。课上45分钟又分为教师导学、预习合作、展示交流三步,三步由六段组成,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概括起来,准确地说,循环大课堂是“一课分两截(35 10)”,“三步为一课(课前 课中 课后)”,“一课分六段”,因而循环大课堂又称为“三步六段”,“展示预习”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循环大课堂注重课上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效能,在山东高中阶段率先实现了“零作业”,从而真正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教育中解救了出来,把时间、权利、发展、灵性还给了学生。循环大课堂的课变,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
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课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学生层面,教学效率 = 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所谓“一切影响”,是指“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学生养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 负面的影响”。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时间 / 实际教学时间* 100%。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