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觉印象——中国“蓝”元素的国际地位提升
视觉印象——中国“蓝”元素的国际地位提升
张
蕾
内容摘要:色彩是呈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化“红”遍全球的氛围下,如何才能让世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代,对“蓝”元素的挖掘与展现是其中最有力的补充。中国带给世界的印象将是一条完整的文化传承脉络,在世界文化发展中散发着全新的、多彩的阳光。
关 键 词:中国文化元素
红元素
蓝元素
近几年,在商业传播与国际文化交流领域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源源不断地被挖掘。作为一名中国人,这些使我们倍感自豪与骄傲。这同时也是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中国经济在腾飞,传统文化元素复兴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众多视觉符号不断涌现的年代,色彩所具有的属性也被赋予了文化的特质,这就是色彩印象。有时,单一的色彩不一定体现单一的情节,色彩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印象和民族心理定势的呈现。具有中国印象的色彩的含义,非常讲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中含蓄的文化底蕴,在审美观不断演进和变化的过程中,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逐渐积累、沉淀、否定、创造,既体现出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又展现出了新时代文化的创意理念。在很长时间的“红”遍全球的气氛笼罩下,中国“蓝”文化印象在全球的地位也开始逐渐得到提升。“蓝”文化印象,一方面补充和加深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唤醒了国人转换视角去审视、挖掘和创造文化。
一、红色印象中的冷艳绽放
在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审美基因中,红色是特有的情结。从古到今,它始终占据着中国人的心,操纵了世界人对中国的印象,成为中国的象征。红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色彩,既延续了古典美学与哲学的思想,又具备当代元素的新观念,是世界文化元素构成体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天安门的宫墙、中国囍、红灯笼、五星红旗、闪闪的红星、民间剪纸、对联等,铺天盖地的红元素,可以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有独钟”。
红色印象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让中国的文化元素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扬。但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从广度到深度,都不可能只散发着一种光彩。我们有时会为了某种商业利益而忽视了文化传承的真正意义,中国文化在未来带给世界的奇迹也许是今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必须尝试着从红色情结中走出来,才会发现有诸多的天地在等待着我们去挖掘,红色的生命最终也会得到更好地延续。中国文化元素中蓝色情结的不断浮现,正是从固有概念中呈现的一缕阳光,在红色世界中冷艳绽放,散发着异样的光彩。它是一种能给予生命以活力的色彩,在中国历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也许很多人只看到了光鲜的红色、黄色,却没有意识到深埋在心灵深处的那份静默与希望,而这恰恰是蓝色所迸发出的力量,内敛深沉而庄重。
蓝色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的情结,但中国特有的蓝元素却为中国的文化增添了更丰富的内涵。皇家与民间代代相传的青花瓷,云南贵州等地的民俗工艺扎染蜡染,以及与水有关的海洋文化元素等,也逐渐被世界所认知,使中国蓝元素成为中国新的象征之一。
二、蓝元素魅力体现文化内涵
蓝元素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和谐”之意,与孔子的和谐之道是一种契合。这是古时儒家思想的体现,一直延续至今。而当今的社会也在提倡共建和谐社会,是和睦、和平的象征。
华夏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明,中国文化的发源由水而来,它融合天地人为一体,并通过天、云、水等蓝元素的象征符号来体现;在古代传统图案中,云雷纹、水纹、回纹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蓝色还有着原始的味道,代表着心灵与自然的纯净,在藏族与蒙古族文化中,蓝天白云作为蓝元素的象征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海域非常辽阔的国家,以海洋为背景的蓝文化印象的体现也是多方面的,有军旅文化的弘扬,也有对海外华人的情感勾牵。蓝文化营造出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代表着一种希望,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
其次,从色相去感知。由于蓝是色彩中最冷的颜色,因此蓝色被赋予了沉稳、理性,具有意象的特性。象征着自由、放松、忧郁、豁达、宁静。在当代文化中,诸如健康、乐观、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大多也与蓝色元素有关。
所以说,中国人心中自古就有蓝色情结,它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我们整合它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特有的蓝色文化魅力。
三、挖掘中国蓝元素,提升国际地位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借此,中国让全世界的人民充分品尝到了何谓中国文化的视觉盛宴。红元素成为主流,蓝元素作为非主流文化也成为了有力补充,使中国文化全面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西方人眼中,瓷器(china)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中国文化。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对中国文化的宣传,借助青花瓷的中国传统图案花草与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元素,在公园、地铁站、宣传艺术车和礼仪小姐的服饰上加以改良和运用,成为本届奥运的一大亮点。其中,色彩的作用是最突出的,瓷器中青料的蓝色作为图案,白色衬底,白中闪着青色,构成了响亮清脆的基调。此外,在遍布各大奥运场馆和京城大街小巷的志愿者们所穿的制服设计也是将蓝色作为主色:上装T恤和外套使用蓝色和白色搭配,黄灰条作装饰;这样的设计是因为考虑到北京正值炎热的夏季,尽管红色是世界对中国的印象,但满眼的红色、黄色会加重热感,从而引起躁动情绪,所以,具有清凉、沉静、平和的蓝色系就发挥了最大优势。还有如主要图形元素——奥运核心图形祥云纹,正是蓝色对应的符号,其形式像太极图,这是形与色的和谐相融把中国文化全新地呈现在世界面前,祥和、博大而充满希望。中国走出了红色所统治的文化世界,蓝元素成功地走向了国际。
视觉元素自古以来就是支撑文化存在的载体,是文化的化身,在人类感知世界存在的瞬间,色彩的作用是最大的,对色彩不断挖掘和创造,是人类共同的使命。
走在文化最前沿的中国艺术家们不断地用人类最本能的语言告诉这个世界中国文化的魅力。红色元素诉说的是火一样的文明,有如外部张力作用下的奏鸣曲;而蓝元素的深沉就像久违的大海,灵动且犹如音乐般的洒脱、自由随性,是人内心发出的呼唤与希望,是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结果。如今,蓝色系的色彩借助中国文化视觉元素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到很多领域,逐渐成为人们的钟爱。各类服饰、家居、环境设计、产品包装等,因为被赋予了中国蓝色文化而成为时尚,开始引领着国际潮流。
中国文化蓝元素在未来的文化传播领域中会独领风骚,文化元素的色彩归属感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强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引领世界新时代的潮流,刮起蓝色风。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文学院广告系(责任编辑:贺秀梅)
第二篇: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手的视觉想象和构成 | 手语图形 | 火柴盒 | 人物 | 鸭子 | 鞋子 |
手的视觉想象和构成
手是人独具的,其它动物皆称为爪。
“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手的进化意味着人类的诞生与趋向完善。
“人手”一词,足以证明人的社会实践与基本特征均离不开手。
人类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制造工具,而一切工具无不是人器官的扩展、延伸、强化与再创造,其中特别是手的功能的扩展:从石器时期的石斧到龙门吊车,从筷子到阿波罗登月舱,莫不是手的功能的再创造。一双双有形的、无形的、变幻而更强有力的手在推动整个历史向前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手的世界,需要对手进行再认识、再创造与再设计。设计领域,是向人们热忱伸出双手的世界。
手的符号意义
各个民族都有用手的形式表示数序的习惯,十进位制得以在世界获得共同的确认,是否源于此?以手指示数,手的符号意义首先得以确立,这是人类抽象思维的进化。每个民族有各自示数的符号方式,例如汉民族的“七”、“八”、“九”手势是借助象形方式;非洲的某些部落如新几内亚锡比勒部族人,还用手势借助头、身等部位作为一到二十七的示意符号。“手势”不仅是数的符号,表示招呼、友好、否定或抗衡的手势符号也早就为群体所约定俗成。握手,最早是部落间相互坦手以示没有武器,相握以示联结,之后演变为礼仪。汉民族抱拳拱手,均是积淀了意味的形式,招手呼唤,扬手作别,一举手即是一个符号的传递。希腊人伸出二指作半手型意为 —“你下地狱去吧!”五指单一手型意为 —“你到地狱去吧!”双手二重手型意为 —“你到地狱去两次吧!”更有双手单足三重手型与双手双足四重手型等。
手势有“模仿手势”、“象征手势”、“形式手势”,手势符号是社交活动中最普遍、广泛、简捷、有效的交往方式。
“手语”不仅仅是哑语,在某些部落中迄今盛行以“手语”交谈。在特定的场合,人们需要用手语传递与暗示。异国人相遇,也以手比划代语。“释迦拈花,迦叶破颜”是创造性手语。警察指挥交通是公共性手语。裁判以手示意,是专业性手语。
教师上课,演员登台,不仅用口语,也必须以手语。音乐指挥是最值得研究的手语,此时手的形式符号意义,不仅是指挥,且具备了形式心理与美学性质,远远超越了音乐的范畴。
当然,手势的符号性质离不开一定的习俗与文化背景。我们以拇指、食指构成圆形,一般直觉为圆形的事物,日本人则认为是金钱,英国人理解为“OK”,大部分法国人认为代表“零”,某些地区甚至表示猥亵。但意大利海报利用丘吉尔常伸出两根手指表示胜利的“V”的动作,使这个源于德国的地域性符号成为世界性符号。
现代设计中大量的标志(商标及路标、公共标志),特别是广告中充分利用手的形象及其符号意义获得了十分有效的视觉效应。手的表情
有生命的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犹如一棵茁壮树干上的枝叶。
有深层思维与学养的人,是懂得以手传递情感的。手是人身上触觉最敏感、神经最丰富的部分,然而手并无表情,但是社会生活塑造了社会的人,投射到手上,于是手就具备表情了。
绘画中“蒙娜·丽莎”那双丰韵、恬适而表情微妙的手,雕塑“娼妇”那双干涸、枯萎而表情痛苦的手,所以能感人,正因为具备了表情。
莎士比亚在《恺撒大帝》中描绘了一双血淋淋的手;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刻画了爱玛一双受情感煎熬的手;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了一双引起人全部注意力的手;茨威格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塑造了一双全部激情一起驱向手指的手,人内在的深层的情感,全部在手上表现出来。
舞蹈的基本形式是手舞足蹈,舞蹈语言一大半在乎手,因此印度舞中手语有单静态式、双静态式、动态式,其中如“半圆明月式”有五十一种,“鹿首式”三十一种等。佛像雕塑中注重手式,有说法式、禅定式、施无畏式等等。
梅兰芳演《别姬》中的虞姬,右手贴胸,翘起食指与小指,在四面楚歌中啼听而微颤,疑悸之情溢于言表。周信芳演宋士杰路见不平怒从心起,右手执扇千钧力般一点,震动了观众之心。手作为有情物,被直接物化于设计,于是一只大手型的沙发,使冰冷的材质带上温馨的人情味。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标志是一只手护住风中残烛。一幅优秀的广告是“像母亲的手一样温柔的童鞋”。一句感人的广告语是“每天喝一杯像您妈妈亲手做的一样的姜汤!”。可见在现代设计中,手被赋予特有的表情性与人情味,手的形象同时积 淀了美学意味。
手被视作审美对象。[日]上田敏认为五指中无名指最美,当然只是一种秀美之美。经丰子恺先生作审美的观察,认为拇指好比农夫,因而称为大指、巨指、拇指,而日本人称为亲指、丈夫指;食指好比士人;而中指犹如官吏,日本人称为高高指;无名指好比女性,日本人称为红差指、药指;小指好似儿童、弱者。
当手被赋予美学意味与社会性之后,其内涵及表现力就极大丰富了。现代艺术、现代设计中大量涌现丰富多彩的手的形象、手的组合、手的平面与立体构成,因而手的形象也的确需要作专题性的开发。手的视觉设计
作为手的形象的视觉设计或构成设计,可分基础设计与应用设计两部分。
基础设计可不以实用为目的,仅为表现而表现,作为基本训练,可以:
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表现手的形态。这不同角度与层次可以是超乎常规的,例如:X光照射下的手,它的表皮肌理、肌肉结构、骨骼结构、血脉结构、断层结构,总之,从超乎寻常的角度、层次来表现,才能有新的发现。
二、以不同媒介来表现手的形象。以可以应用的各种材料来表现其结构,如纸质的、线质的(包括棉线、尼龙丝、铜丝、铁丝等),另外可以用手本身来组合,最早期的手影即是一种方式,应用个体及集体的共同组合加上附件组合,以产生十分丰富的效果,可获得新的感觉、新的启迪。
三、以不同表情来体现手的特质。这种表情或情感的性质主要可分为阴柔与阳刚这两种基本特质。可通过手的结构、动作、组合来体现肯定或否定的情结,绪如团结、联合、友爱、情爱、爱护、指责、反对、指示、抗议、抗击、粉碎、力量、阻挡、召唤、欢迎等具体的表情性质。
四、以不同的手势来体现不同的哲理意味的内涵。政治色彩、宗教思想、国际性活动,诸如反对核扩散,圣经的宗旨,禅的观念,国际儿童年、国际和平年,禁烟运动等都可以通过手的形象来表现。
作为设计可以将手的实体形象,变幻形象以至手的抽象意念应用于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以及工业产品设计,还有新的开拓,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手的视觉化想象
▲ 课题内容:手语图形
▲ 课题时间:四课时 ▲ 教学方式:
1.放一段哑语教学片,请同学们讲一讲手语的重要性。
2.叫一学生演示一下用手语表示数字。
3.放一组幻灯片,看西方人是如何用手语表示26个字母的。
说明除了口语、文字可以表达思想和说明问题以外,手语也是极其丰富的语言,有时甚至起到口语和文字起不到的传播作用。如:距离使手语变得实用,无声语言可以起到保密作用,等等… ▲ 教学要求:
1.以上三点关于手语用途演示之后,每位同学按传统、民族、地域习惯画出十个手语形。
2.作业量及尺寸:10个手语图形/A4 ▲ 训练目的:
手语配合口语、文字语言丰富了人类语言宝库,手语无国界,视觉传播信息强,是公认的国际语言。熟练地、广泛地了解手语并表示之,是丰富学生视觉语言表达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十分重要。
▲ 作业评价:第43页中,该同学用手指表达数字,图形清晰,感情丰富,表现幽默,风格明朗。
火柴盒
▲ 课题内容:火柴盒的面和空间的视觉想象
▲ 课题时间:四课时 ▲ 教学方式:
1.课题概念:(1)平面和空间的含义(2)特定空间的想象范围和切入点的把握(3)多视点的火柴盒和火柴杆
2.平面和空间是个无限量,选定以火柴盒为研究对象,便于学生从有针对性的物体入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 教学要求:
1.训练是要紧紧围绕着火柴主题展开,从整体上来说可以分为平面和空间两部分,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围绕火柴杆(盒)这一特定主题。从材质上、从社会文化学、从功能等方面展开想象,进行构思。
2.可以从原火柴盒的包装入手,展开联想。另外。与前面作业不同,火柴盒是三维造型,要求注意三维制作效果。
3.作业量及形式要求:以三维的形式制作一套(不少于50个)
▲ 训练目的:
小小火花即可概括一望无垠的沙漠,也可容纳海潮无际的大海。以小见大,思维想象无限。▲ 作业评价:
同学们在方寸火柴盒空间以外,超越时间空间、地域空间、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角度充分想象,思路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和进步。这和前期的联系作业基础有关,同时也是同学们对火柴元素分析得当,才有这样的好作品。
<<
人物——学生创意:
亚伯拉罕·林肯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正是他领导的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引导美利坚合众国从此走上现代发展之路。
至今我们仍能记得他的名言:American must strengthen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是独立与自由的化身。美国从独立战争起到南北战争才真正获得政治、经济的全面独立,而南北战争使每一个美国人都站到了同一条地平线上。所以让我们把自由女神的光环加冠于林肯,让我们把绘有美国国旗的帽子加冠于林肯。
宽大的牛仔帽是美国的象征,是早险与前进的象征,是不屈不挠的象征。美利坚民族的成长、独立、成熟都离不开这种精神。而橄榄球正是这种精神在体育场上的再现。这个狂热的民族在足球场上创造了这一运动。在林肯头像上绘上这两种帽子时,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总统在南方军队的攻势面前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历史总是站在正义的一边。林肯,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正如飞机的机长,为国家的迅速起飞和正确的航向作出了选择。历史也是无情的,当这位当过船夫的总统倒在枪口下,美国人民为他唱起了挽歌。点评:
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动而富幽默的林肯先生。不同的帽饰描述了林肯所走过的重要里程。同时这位伟人的思想、品质、精神,也形象化地表现了出来。这正是图形语言恰到好处地传述了主题。
第三篇:国情——中国国际地位浅析
国情——中国国际地位浅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1102 简文浩
材料: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
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分析:
森林里看不见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地球上也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世间的每一种物质的或精神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中国也有自己特有的国情,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过去,一提到我国的国情,就是“人口多,底子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国情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概括已经不能反映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全貌。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国际环境下走出来的。今天所取得的种种辉煌成就,是全国全党各族人民共同奋斗57年的结果,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拿今天的中国和旧时的中国相比,相信每个国人都会由衷的感到振奋与荣耀!
然而,除了激动之外,我们更应该冷静的审视现状,我国真的已经没有问题了吗?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有了成绩,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将这份鼓舞过分演化为自我陶醉或洋洋自得就不好了。正因为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所以我们不得不清醒认识到,我们是在崛起,但眼下我们还有诸多问题和困难有待解决。过早沾沾自喜,只会弱化我们进步的动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世界第四,那么人均国民总收入呢?0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是2010美元,位居世界第129位。按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才刚刚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我们只是刚刚摘掉“穷国”这顶帽子而已!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激动,应该在当前局面上认清中国的真实的经济状况。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谈到国际地位,或许有人会想到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有人会想到我国是“核俱乐部”少数几个成员之一,可事实是,无论我们现在国力有怎样的提升,我们现在依然只是个发展中国家而已。在法律意义上,俄罗斯属于前苏联的继承国之一,但是它并没有继承前苏联的共产主义,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国才是苏联真正的“继承国”。我国的意识形态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本身就有着很大差异,而我国又历来明确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因此要说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发展总是投以敏感和警觉的眼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西方世界这种不安在上个世纪普遍流传的“中国威胁论”中就已经表露无遗了。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我国在近代历史上曾遭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殖民和奴役,这段屈辱历史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但西方世界可能就开始担心了,我国崛起之后会不会打击报复呢,会不会对外扩张呢?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国始终强调,我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所坚持的“和平崛起”似乎也可以认为是对此“中国威胁论”的应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复兴的过程中,肯定会面对种种困难和障碍。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想我国外交部门都将始终努力减少这些困难,以竖立我国更加诚信重诺,遵守规则的良好国际形象。
而且在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上,西方列强百般阻拦,成为解决这两大问题的重要阻碍。而且“中国威胁论”已经被西方所深深接纳,西方便极力排斥中国。美国,欧洲列国,在想办法遏制中国的发展,而周边国家更多的是倚仗西方列强与中国讨价还价,希望在与中国的各项争议中获取更多利益。
同时,我国内部的社会状况也并不完美。我国依然存在着不少的社会问题,像人口问题,就业问题,教育体系不够健全,法制不够完善,环境问题和贫富差距的扩大问题等等。问题固然存在不少,但我们国家现阶段取得的成就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我们人骄傲。我们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看到的是将是充满信心、无比坚实、一往无前的中国脚步。
第四篇: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论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 中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光阴如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西方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时寻求与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大国关系力量对比的这些变化会牵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少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新的地区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新的地缘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之中。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他们眼下不时要面对的西方模式。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
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这跟一百年前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形一样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平衡力量帮助他们减轻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帮助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能使局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从文化上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
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
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巨变,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之复兴
第五篇:形的视觉印象教学设计
行的视觉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中的“形”与生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形的产生及表现规律。
能力目标: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及手段,学会从不同观察角度来发现“美”,客观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质感。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的构图框架剖析绘画主题的作用和意义。教具学具:
绘画本
铅笔
多媒体
图片 教学课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引导思考:怎么会得到这样的形象?
总结:以直观的、有趣的图片直入主题,在快乐、新奇的情境中明确重点,从而揭开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之间的必然关系。
感受领悟
(一)观察分析人物形象,了解简略形和完整形的不同,丰富表现能力。
1.粗看
2.细看
图片展示观察:
比较这些人物的共性和特性,并作出判断。更近距离观察: 1.人物的不同表现: 展示图片
仔细观察,马三立老先生的形象特征是怎样被表现的吧?这样的美感外形和内在结构式怎样结合而产生的?
(二)表现
大胆运笔,勇于表现,就能形成准确的人物形象。强调两个细节:其一改变画笔的方向就能表现出粗细不一的线条;其二产生了瑕疵,可巧妙利用,让它融入画面。
三、探究归纳
3.启发学生赏析第8 页的“思考和交流”中都是女性的手(细心观察描绘的手和画家脑海中经过强化处理的手),比较一下二者的区别。
四、课堂练习
尝试用细致的描绘或概括强化的理念这两种方式来表现你身边你所熟悉的物象。设计作品一件,类型不限。
小结
关于“形”的表现有很多(方法),有的是简略的形,有的是细致的形,今天我们可以尝试任何一种新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