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篇:习主席的家庭观(王天仁)
习主席的家庭观
王天仁
导
语
在2015年2月17日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以大约四分之一的篇幅谈及了家庭与家庭建设问题。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全面、系统而深刻地论述家庭与家庭建设问题,这可能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人听后感到十分振奋,十分激动,并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觉。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本人20多年前在担任烟台市牟平县委副书记期间,曾根据当时形势于1992年谋划提出并组织开展了“家庭建设”工作,也叫“优化细胞工程”。这一工程,包括“四项建设”和“六项活动”。“四项建设”是:家庭道德建设、家庭法制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家庭经济建设;“六项活动”是:“十星家庭”、“十好个人”评选活动,家庭文化节,村民家庭档案,家政学校,婚姻规范化管理和庭院经济竞赛。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这一社会建设工程便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并引起高层的关注和重视,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全国、全省、全市总结推广,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所编 著的《优化“细胞”工程——牟平县家庭建设探索》一书,也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入选作品。尔后,我离开了牟平到市里、省里工作,也一直关注着家庭建设问题。我发现,20多年过去了,家庭领域里的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多更严重了,所以退休以后就从去年年初开始,会同几个志同道合者发起创立“山东省家庭文化研究会”,以推动家庭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正在筹备期间,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了关于家庭建设的重要讲话,而且“家庭建设”这四个字和我们牟平当年的提法一字不差,所以,本人感到十分激动和欣慰。于是,我便赶写了一篇介绍习主席重要讲话的文章——《***的家庭观》,在人民论坛网、中国小康网和个人微信朋友圈、父母规官方公众号上进行了刊发,个人朋友圈里有45人点赞评论,父母规官方公众号的阅读量几天时间就突破了5000人,可见习主席的讲话深受人们的欢迎。
那么,习主席在讲话中是怎么论述家庭与家庭建设的呢?他是这样说的:“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游子归家,亲人团聚,朋友相会,表达亲情,畅叙友情,抒发乡情,其乐融融,喜气洋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这段讲话,不包括标点符号,一共是314个字。这314个字,内涵十分丰富,也十分深刻。对我们重新认识家庭的重要功能与地位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和抓好家庭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厘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谈一下个人学习习主席的“家庭观”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供大家参考。
一、习主席的家庭观,揭示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优良传统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游子归家,亲人团聚,朋友相会,表达亲情,畅叙友情,抒发乡情,其乐融融,喜气洋洋。” 接着,他全文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诗,以表达中国人的深厚的“家庭情结”,揭示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优良传统。“两个重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是与西方国家的一个显著差异。中华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文化,人们普遍把家庭看作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以养儿育女、报答父母、光宗耀祖等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很多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就是为着家庭,为着儿女。去年春节晚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了人们尤其是老年父母们的强烈共鸣,很多人听着听着就哭了。还有许多歌唱父母的歌曲所以能长久流传,百听不厌,也是因为歌唱的是家庭亲情和父母恩情,最能打动人们的心弦,唤起人们的情感。
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在新时期没有过时。可能有人要问,这种“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是不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不是的。本人认为,这一传统与现代化、全球化不仅不矛盾,反而恰恰相反,越是现代化、越是全球化,越需要保持这一传统。这是因为:
其一,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家庭的历史作用远未完成。家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私有制经济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发展而变化演进,由最初的血缘家庭到普那路亚家庭,再到对偶家庭、父母媒妁决定的一夫一妻家庭,直到今天的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家庭。但是,不论家庭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面临多少挑战,它依然是人类社会的基层组织,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其作为人类生产者、教育者的重要地位还无以替代,一夫一妻制的两性家庭生活模式仍然是首选模式。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婚姻 的失败者都把他们的不幸归之于择偶的失误,而绝不是家庭制度本身。所以,人类当今面临的任务不是拆散家庭,而是完善家庭,巩固家庭。正像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言:“政府或存或亡,但家庭是永久的。”
其二,从国家与民族的角度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保持了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与时俱进,才不会在现代化、全球化中迷失自己,丢失自己。这是现代化全球化中必须坚守的一个重大原则。如果我们缺少文化自信,搞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就会像“邯郸学步”的故事说的那样,走着去,爬着回,丢失了自己。现在,不仅东方国家重视家庭,西方社会也开始重视和发挥家庭的作用,因此联合国在1989年曾做出决定将1994年作为“国际家庭年”,并将每年的5月12日作为“国际家庭日”,今年5月12日已经是第22个“国际家庭日”了。世界上都在重视家庭问题,我们一定不能把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给丢弃了。
其三,从每个人的人生角度看,家庭是人生的幸福源泉和力量源泉。越是现代化全球化,竞争就越是激烈,就越需要来自家庭和亲人的关爱与支持,暴风骤雨来了,天灾人祸发生了,依然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港湾。古往今来,很多人在仕途上、商场上遭受了严重挫折或是天灾人祸以后,都是依靠家庭和亲人的力量渡过了难关。如,很多患有严重疾病和身体残疾的人,包括一些因车祸等原因造成的“植物人”,如果没有亲人的爱,就不可能存活和恢复。电影《归来》的感人之处,就是亲人间尤其是夫妻间的相亲相爱,一个失忆的妻子冯婉 瑜矢志不渝地等候丈夫归来,一个感情专一的丈夫陆焉识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着失忆的妻子,并化解了女儿与母亲见的怨恨。我们国家重大的传统节日,无论是春节还是清明节、中秋节,也无一不体现“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主题思想。
所以,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在今天并没有过时,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合乎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千万不能丢掉这个优良传统。
二、习主席的家庭观,概括了中华民族优秀家庭文化的主要价值观
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提到了六个方面的传统家庭观念,即“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这些价值观念,既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精华要义,也是现代婚姻家庭法律道德的规范要求,应当在新时期继续加以传承和发扬。
先说“家和万事兴”。“家和”是指家庭和睦、和谐、团结。“家和万事兴”是讲家庭关系和谐的重要,也是古人对家庭关系重要性的高度总结。家庭关系,是以夫妻关系为轴心的多角关系网络,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妹关系、祖孙关系(含外祖孙关系)、婆媳关系(含翁婿关系)、妯娌关系以及叔侄关系、甥舅关系、表兄关 系等,家庭关系怎么样,是否和睦和谐,关系到家庭的兴衰与幸福。“万事”是指家庭里的所有事,既包括子女的生育及其教育成长,老人的晚年幸福与安康,夫妻生活的和谐与幸福,也包括家人的工作与家业的传承,等等等等。《重订增广贤文》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和气致祥,乖气致戾(li)”,都是讲“和”的重要;“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父子竭力山成玉,弟兄同心土变金”,是讲夫妻和睦、父子和睦、弟兄和睦的重要;“治国信谗必杀忠臣,治家信谗必疏其亲”,“治国不用佞臣,治家不用佞妇”,“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灾”,是讲维护家庭和睦应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如此等等,既有理念,又有方法。重视和维护家庭的和睦团结,是古代治家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华家庭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也是国家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所以,习主席在讲话中将“家和万事兴”列为第一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家庭是不和睦的,隐藏着不少隔阂和矛盾纠纷,有的已经公开化、尖锐化,甚至酿成了打斗、诉讼、凶杀、自杀、投毒、纵火甚至灭门等家庭悲剧,造成了家道衰落。这是我们今天应当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再说“天伦之乐”与“尊老爱幼”。“天伦之乐”是指骨肉亲情的乐趣,包括亲子之间、祖孙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因血缘亲情所带来的乐趣。这一成语出处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天伦之乐是家庭的快乐,也是人生的乐事,它 能够给人带来发自内心的愉悦、甜蜜、安宁和欣慰,使人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和勇气力量。一个鳏寡孤独的人,往往因缺少这种天伦之乐而郁郁寡欢,因而失去了很多的人生乐趣。所以,生儿育女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为国家生产劳动力,也是家庭成员不可缺少的幸福源泉之一。“尊老爱幼”,也是中华民族家庭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所以要“尊老”,是因为长辈对晚辈有养育、关照、教导、指引之恩;所以要“爱幼”,是因为幼儿尚未成人,需要监护、关照、养育和培养、教育。“尊老爱幼”和“天伦之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家庭,只有“尊老爱幼”,才能和睦幸福,才能享受到“天伦之乐”。否则,就没有天伦之乐可言。所以,我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改革开放以后,在继承发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方面,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老人不孝不敬和对孩子宠爱溺爱,这个问题使很多家庭感到不幸福不快乐,必须解决好。否则,家将不家,老的小的都是受害者,势必有天伦,无欢乐。
再说“贤妻良母”与“相夫教子”。这两句话也是两句成语,是对已婚女性讲的,是中国已婚女性的做人目标和家庭角色职责。《重订增广贤文》里有不少描写妻子和母亲重要性的语句:“好臣一国之宝,好妇一家之珍”,“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良妻”,“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等等。实践证明,母亲和妻子在人生成长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母亲的地位作用更加伟大,往往重于 父亲。孔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圣人,都与母亲的教育分不开。正所谓“好女人旺家三代”,“好女人是一所学校”,“一辈没好母,三辈没好子”。清末民初的道德家、教育家、母亲教育开拓者王凤仪先生,早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地推动女性“人根”教育,从姑娘抓起来提高国民素质,一生创办了700多所女子学校。建国以后,党和国家也一直高度重视妇女的解放和教育发展,尤其重视贫困女童的义务教育,全国妇联开展的“春蕾计划”行动,25年来资助的春蕾女童达250多万人次。“相夫”,是陪伴、辅佐、支持、帮助丈夫的意思,这也与过去夫妻的家庭分工有关,以往的家庭基本上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女人要“相夫”。现在时代不同了,不少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大都是夫妻共同就业、一齐工作,共同料理家务,但也还是可以有个大致分工,如果男人不是很弱,还是“男主外女主内”比较科学。“相夫”,应包括帮助丈夫把好廉政关、守法关,当好“贤内助”,因为现在不少贪官出事都与妻子的贪婪与纵恿有关。“教子”,应该说是夫妻双方的共同责任,但是母亲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母亲有着哺育孩子、照顾孩子的天然优势和便利条件。
最后说说“勤俭持家”。“勤俭持家”是“勤”与“俭”的统一,是实现家庭富裕、家业常青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也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与家庭文化。近代以来,中国这么多的人口,经济长期贫穷落后,而能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很重要的就是得益于人民的勤 俭持家,有一种勤俭的劳动态度和生活态度。这方面的治家格言也有很多,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传家二字耕与读,防家二字盗与奸,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家无生活计,坐吃如山崩”,“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等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亿万家庭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但是人们的就业观念、敬业精神和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敬业精神较差,啃老拼爹,盲目超前消费,铺张浪费,不少老年人则过度节俭,一味为儿女攒钱,不舍得消费。因此,在新的时期如何发扬“勤俭持家”优良传统,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三、习主席的家庭观,阐明了新时期家庭的重要地位与功能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在这段讲话中,他直面改革开放对中国家庭领域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变化,谈及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所具有的长期性与恒久性,着重指出了家庭功能的“三个定位”和家庭建设的“三个注重”。
“三个定位”,就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一定位是十分精准的,既有传统的说法,也有现代的新观念。
“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明家庭的重要地位。大家知道,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但是,再复杂也离不开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就是这个复杂社会的基本细胞。换言之,家庭是社会最小、最基本、最可持续的社会组织。人体内的细胞如果不健康,人就要生病,社会也一样,如果亿万家庭细胞不和睦、不健康,社会就不会和谐稳定,就要出问题。实际上,社会上的很多违法犯罪问题,都是由家庭问题引发出来的,包括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成年人违法犯罪。
“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明家庭的重要地位。一个婴儿出生以后,就开始了他的社会化成长之路,而这个社会化成长之路,首先是从家庭开始起步的,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小社会”。而影响和指引他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家长,也包括和他共同生活的其他亲属。其中父母的作用最为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其品行性格、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甚至语言风格等,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打个比方,父母如果是原件的话,孩子就是复印件。“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导师”,就是说的好父母的这种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明家庭的重要地位。一个国家的治理离不开微观的社会基础,其中包括家庭的治理,尤其是中国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文化,历来强调“家国一体”,“修齐治平”,“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定”。当然,国家对家庭的作用也很重要。家庭好,社会才会好;国家好,家庭会更好。现在家庭领域的问题这么多,也与国家的社会之力和公民教育失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党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果不抓好亿万家庭的建设治理,亿万家庭没有自己的“家庭梦”和“小康梦”,不积极参与进来,“中国梦”和“全面小康梦”就不可能最终实现。所以,家庭建设治理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这个提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重要发展和理论创新,完全符合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纲领的要求。
正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习主席紧接着提出了“两个不论”和“三个注重”,这就是:“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现今的“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国家改革开放了,全球走向一体化了,互联网出现了,这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的家庭观念与家庭治理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现在的“生活格局”发生了哪些变 化?最大的变化是家庭规模小了,家庭结构变了,家庭成员的流动性强了。这“两个变化”,带来的是家庭观念的巨大变化和代沟距离的空前加深,以及家庭的不和谐、不稳定甚至解体散架。
那么,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巨变以后,是不是家庭的地位和功能就不重要了呢?不是的。因为从家庭的产生和演变规律看,尽管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规模结构会发生变化,但是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不会改变的,社会不可能倒退到原始的群婚制社会里去。即使男人们有这种奢望,女人们也不会答应。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加强家庭建设来适应时代和生活格局的变化,而不是选择削弱家庭,更不是不要家庭。因此,习主席提出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鲜明态度和明确要求。
对此,许多政治家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远见卓识,新加坡开国领袖李光耀就曾经指出:“家庭是搭建社会的砖块。中国有句名言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使全体人民熟知这一信条。政府或存或亡,但家庭是永久的。”1990年,新加坡政府发表白皮书,推行“五大共同价值观”,其中第二条就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其它四条是:国家之上,社会为先;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也曾指出:“家庭作为生产者、教育者,在人类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家庭的参与,发展将一事无成。”在他的任期内,还于1994年主持研究设立了“国际家庭年”和“国际家庭日”。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习主席在讲话中用的是“家庭建设”一词,而没有用“家庭治理”“家庭管理”,这也是有着深刻用意的。因为“建设”不同于墨守陈规和“守护”、“修补”,而意味着“构建”、“重建”和“创新”“创造”。这是因为时代和生活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不采取“建设”的思路不行。那么,如何进行这种“建设”呢?习主席又接着讲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注重家庭”,就是强调提高对家庭重要社会功能与地位的认识,克服忽视家庭的各种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从各级党委政府到每个公民,都要将家庭摆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上来。
“注重家教”,就是注重家庭教育,搞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中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所施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行为和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包括同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异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中的先辈对晚辈、或长辈对子女的教育行为。注重家教,应以子女教育为主,也应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
“注重家风”,就是注重家庭的门风,重视家庭的文化。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共同具有的相似的道德准则、思想方法、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总称,是家庭成员文化修养、人格品质、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罗国杰这样定义:“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 风。”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直接影响和关系到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每一位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努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家风。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家庭领域不论是对家庭的重视程度,还是家教、家风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还很严重。因此,习主席提出“三个注重”,是很有针对性的,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意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习主席的家庭观,指明了家庭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习主席在团拜会讲家庭建设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在论述了“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民族传统,列举了优秀的家庭观念,论述了家庭的重要地位和应该持有的态度之后,提出了推进家庭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这就是:“ 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这里面,习主席提出了“一个发扬”、“四个促进”和“一个目标”。
“一个发扬”,就是“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这是要求把家庭美德建设放在家庭建设的首位。换言之,家庭美德建设是家庭建设的突出 重点和首要任务。为什么呢?一方面,这是因为目前家庭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源就在于家庭伦理道德出了问题,把“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丢弃了,因而生发出许多乱七八糟的缺德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的道德养成主要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如果家教家风不好,错过了孩子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以后再去教育改变就晚了。这方面的案例和教训太多太深刻了。所以,习主席提出这个问题太精准了。家庭美德怎么搞呢?“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也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把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24个字、尤其是个人和社会层面的要求,融入进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进父母家长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之中,把家庭美德重新恢复发扬起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抓好父母教育,制定新的家规家训,加强家校合作等等,也需要总结推广民间的经验和借鉴古人的智慧。
“四个促进”,就是“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这是针对目前我国家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家庭建设应重点抓好的四项内容。其中,“促进家庭和睦”,就要围绕夫妻关系这个核心,抓好“夫妻和睦”这个关键,就要加强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行修养,就要坚持民主理家,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也要接受“和而不同”的理念,求同存异。“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就要弘扬大舜所倡导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典”伦理规范,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包容和关心、支持;“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就要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正确理念和方法,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并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搞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协调一致;“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就要既弘扬尊老孝老的优良传统,促进子女克尽孝道,又要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府有所作为,使占总人口10.1%的13700多万65岁以上老龄人口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一个目标”,就是“使广大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既是家庭的功能定位,也是家庭建设的国家目标。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家庭建设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将其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来对待和考虑,从立法、政策、规划、财政、人才、社会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否则,就难以实现“重要基点”的目标。
重视和推进家庭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研究会成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吁、促进家庭教育立法,包括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在这方面,我们开展了全国性的家庭教育立法问卷调查,形成了问卷调查报告和加快立法的建议报告,并在北京和济南召开了两个通报座谈会,然后将调研成果上报给了有关部门和立法机关。接 着,我们又启动了“家庭文化公益讲堂”和“家庭文化研究基地”两项工作,支持“父母规全国公益万里行”活动,并在与有关社会组织联合开展齐鲁儒商“孝老爱亲十大模范”评选活动和“寻找无纹手母亲”公益评选活动。目前,全国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正在积极行动,将家庭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并采取了一些初步的措施。如,烟台的莱阳市就专门成立了家庭建设研究会,召开了全市家庭建设推进大会,设立了家庭文化公益讲堂,开展了“美进万家”活动。济宁的邹城市,关工委、文明办、教育局、妇联四个部门联合发文,部署开展了“学《父母规》、育成功子”,传承孟母文化、百校万名家长教育活动。习主席春节团拜会讲话以后,全国家庭领域的研究会、促进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广大学校、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亿万家庭正在联手推进家庭建设事业,广大父母家长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积极响应和参与各项家庭建设活动。尽管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不再麻木迟钝,不再坐而论道,重在行动,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久久为功,有所改变,习主席提出的“三个重要基点”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五、为什么是习主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庭观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陈独秀、李立三到瞿秋白、王明,从毛泽东到华国峰、胡耀邦、赵紫阳,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没有哪 一位领袖人物对家庭与家庭建设问题作过如此全面深刻的论述,习近平主席是第一人。那么,为什么是习主席系统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庭观,而且论述得如此全面深刻?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刻了解与修养。习主席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自幼就阅读和背诵了大量经典作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以后也一直没有停止学习、思考和实践体悟,并阅读了大量国外的优秀文化作品,进行过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同时,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主政以后,他勇敢地担当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责任,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了很多很多,概括得也很准很精,他出访世界各国,也在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国文化和中国理念,这是他作为党和国主要领导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对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没有很深的了解和造诣,就很难对中国历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和六个方面的主要家庭观念作出这样精确的概括。
其次,是他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与把握。他是建国不久的1953年出生的,经历了共和国成长的风风雨雨,特别是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特殊经历,以及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县委书记,从地 委书记到省委书记,从地方到中央的全面领导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国情和基层民众的情况,包括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家庭领域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都有着十分清醒而深刻的了解。他提出的“两个不论”、“三个注重”的观点和“一个发扬”、“四个促进”、“一个目标”的思路与重点等,都是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的,极具针对性,体现了他向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体现了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理想信念。
最后,是他良好的家庭环境与背景。习主席的父亲习仲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以后,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195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 ;改革开放前后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尔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对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习主席的父母又是一位严父慈母,十分重视子女的家教和家风建设,十分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为子女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从习主席和他弟弟的回忆文章中可以窥见一斑。习主席本身就是一个孝子,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新华社发表了他的一组家庭照片,包括他用轮椅推着父亲散步,扯着母亲的手散步,骑着 自行车带着女儿,以及和夫人彭丽媛的亲密照片,让人看后十分温馨、十分羡慕,这就是一幅现代版的“孝老爱亲图”。尔后,他携夫人出国访问的那些照片,也成为老少人们追捧的偶像,被年轻人称为“男神”“女神”,广场舞里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男人要学***,女人要学彭妈妈”,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她夫妻两人的赞美,是对建设美满幸福家庭的一种期盼。
在我们迈向“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时候,在大力推进“四个全面”的新形势下,习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适时提出了“家庭建设”的重大命题,发表了自己的“家庭观”,这是他治国理政重要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主席的家庭观,努力把自己的家庭建设成为小康型、民主性、学习型现代幸福家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2]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 王天仁:优化“细胞”工程,山东文艺出版社; [4] 王天仁:新加坡的社会管理;
[5] 何福田:家庭教育与家风传承,[台湾]新人类文明文教基金会; [6] 梁丽霞:优秀家风: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力量; [7] 重订增广贤文; [8] 360搜索:国际家庭日,春蕾计划,习近平,习仲勋等。
第二篇:观习主席教师节讲话有感
习近平主席教师节讲话有感
教师节,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总书记来自远方的问候是无比温馨、温暖的,让每个教师都感到无比激动。总书记600字的慰问信,从头至尾都凸显出党和国家对教育、对教师、对学生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习总书记给予教育、教师这样的深刻界定,可谓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当今社会很浮躁,教师节送礼之风盛行,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严重讽刺,教书育人乃教师之根本,收受他人礼物钱财无疑是自毁形象,自抽耳光。习总书记的慰问信没有金钱的力量、没有物质的肤浅,然而却装着满满的祝福与希望,其承载着的是一代领导人对教师的重视,更是对教师的期待。
习总书记的务实之风当吹遍大江南北,当受到广大官员和百姓的学习,虽然金钱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精神境界才是最重要的。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致全国广大教师慰问信的精神,需要具体行动。主要应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注教师与关注教育同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问题。没有思想、业务、育人、师德、师范过硬的教师,就没有教育事业的腾飞,也就没有“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有鉴于此,尊师重教需要向教师倾斜。
二是关注教书与关注育人同步。当下的学校总体而言,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处理得还是比较好的,并不乏综合素质教育有了显著成效的学校和教师。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考试、轻考核,重分数、轻能力“三重三轻”的倾向。结果是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得很不够,以至于不会学习,不会自理,不会生活,不会合作,以至于没有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以至于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需要,或成为问题孩子,令家庭和社会担忧。因此,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三是关注办学与关注生活同步。作为学生健康发育和成长的摇篮,学校建设至关重要。但在切实加强办学、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万万不可忘却呕心沥血为党和国家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们。比如:把教师节变成法定休假日,提高教师们的工资待遇,改善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鼓励终身从教,等等,都很紧迫,亟待解决。
教师,不仅是人们的敬称,更是人们寄托无限期待的神圣职业者。一名教师,就是一块人生铺路石,一块实现中国梦、家庭梦、个人梦的奠基石,一块将文化知识应用到富民强国实践的压舱石。尊师重教,源于此,也成于此。
第三篇:习主席讲话学习心得
习主席七一讲话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方面要求,为的就是告诫全党,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的就是警醒全党,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我们党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一理想和信念从未动摇。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同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把牢思想之舵,就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崇高理想,是共产党员的信念之源。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为了理想,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艰巨繁重任务,面临风险困难挑战,广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高扬理想旗帜,就是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共产党人的“真宰”,是“初心”之源、立身之本。把牢思想之舵,高扬理想之旗,任何时候我们就都能保持清醒、认准方向、砥砺前行。
习主席七一讲话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7月1日,含山县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集体收听收看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7月1日上午10时,在含山县政府视频会议室,含山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负责同志,含山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县委办等单位、部门的负责人集体收看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认真收看后,该县广大党员干部反响强烈。
“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团县委书记王祥传说,“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来说,既是思想上的一次洗礼,更是推动工作的一针强心剂,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尤其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作为县级团委书记,下一步我将认真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广大青年为实现含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含山县统计局局长李宁告诉记者:“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才能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习主席七一讲话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5日出席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开班式并讲话,强调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要在把握讲话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据7月6日《人民日报》)
当前,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细读讲话全文,可谓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如何把握其精神实质、掌握其核心内容、抓住其关键要点,是学习“七一”讲话是必须解决的课题。习近平在这次讲话中,提出了“六个深刻认识”的论述,为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七一”讲话精神找准了切入点,划出了关键点,指明了着力点。
深刻认识“三件大事”。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进行了高度概括,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学习“七一”讲话时,就要通过深刻认识这“三件大事”,用铁的事实来感受我们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从而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
深刻认识“三大成就”。在总结我们党90年的伟大成就时,总书记在讲话中进行了全面概括,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伟大成就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确实是一个全新的阐述。在学习“七一”讲话时,就要通过深刻认识这“三大成就”,进一步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立场,为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方向,坚定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深刻认识“四个坚持”。永葆先进性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我们党永立潮头的动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四条重要经验,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二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要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在学习“七一”讲话时,就要通过深刻认识这“四个坚持”,切实把握党的先进性根本要求,使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始终经受各种风险考验。
深刻认识“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总书记在讲话中分析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提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指出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在学习“七一”讲话时,就要通过深刻认识这“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居安思危,敢于面对的清醒,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党性锻炼、加强作风养成、勇于经受住考验的自信,从而增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
深刻认识“五个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重大的命题。总书记在讲话中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全面部署,提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必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等要求,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五个方面,它既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项纲领,也是我们党总结的执政党的建设的五条规律。在学习“七一”讲话时,就要通过深刻认识这“五个必须”,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我们党的生机和活力。
深刻认识“五个坚定不移”。继往是为了开来,回顾是为了展望。总书记在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时,提出要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学习“七一”讲话时,就要通过深刻认识这“五个坚定不移”,正确理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政方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为我们党推进新的伟大工作吹响了号角,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讲话,就要按照“六个深刻认识”的总纲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第四篇:习主席春节谈家庭建设有何深意
习主席春节谈家庭建设有何新意?
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首次公开谈论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重视家庭建设,应该是习主席对社会的一种期许,更是对官员们提出的明确要求,从上到下的官员们更应该做家庭建设的楷模,社会风气的好坏,也取决于官员们的引导和喜好。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反腐运动中落马的诸多官员,都不看重家庭更不重视家庭建设,实际上,如今弥漫在官场的情色淫乱之风越刮越猛,有太多的官员包养“二奶”和“情人”,几乎所有被查处的贪官,背后都会曝光一大串“二奶”和“情人”,有些贪官的“二奶”和“情人”甚至多达上百人!
被判死刑的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不仅贪污受贿两亿多,还拥有数十个官场“情人”;原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广播电视局局长张小川,曾包养几十个姿色出众的处女“情人”;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包养“情人”146名,并且公开以此炫耀;安徽宣城市原市委副书记杨枫同时包养7个“情人”,为了防止“情人”争风吃醋,运用进修时学来的MBA管理知识,让首席“情人”用分类法统领其他6个“情人”;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攫取数千万主要用于包养“二奶”和“情人”;原广东省高官陈绍基、王华元,都拥有一大堆“二奶”和“情人”。去年刚刚落马的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被曝与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共用一个“情人”,那“情人”分别为两个书记各生下一子。
曾几何时,个人作风问题与政治立场、贪污腐败常常成为官员落马的主要罪状。官员婚外性行为一般都会小心翼翼,特别是基层官员要想保住乌纱帽,更要管好自己的下半身。如今官场上下贪腐泛滥淫乱成风,许多官员不再忌讳情色淫乱之事,并且成为包养“二奶”和“情人”的主力,“与他人通奸”更成为众多落马贪官的标签癖。
不仅官场如此,中国的教师队伍也在集体沦丧,一些道貌岸然的教师不仅把罪恶的手伸向中小学生,高校教师诱奸胁奸学生的案例更是彼彼皆是,而包养女学生更成为一种常态,这种乱象教育部一直没有明确的立场和态度,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家庭建设从何谈起?
教师队伍道德沦丧与官场淫乱有很大关系,也与教育部门的庇护纵容有很大关系!隐藏在情色淫乱腐败犯罪背后的官官相护以及利用职权为同类开脱罪责,是今日中国社会整体性溃烂的主要原因。
如今的二奶几乎成了一种职业,在南方许多城市甚至美国洛杉矶都出现了中国人集聚的“二奶村”“二奶城”,连广州开往香港的火车也被戏称为“二奶特快”。二奶己成为中国有钱有权男人生活的一部分,其中官员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谋生的艰难和就业的压力,许多拥有高学历背景的女性也步入享受生活的捷径。
与带深色车窗的高级轿车、钻石镶嵌的手表或巴洛克风格的别墅一样,情妇是富有的或有权的中国男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并不把拥有二奶视为秘密。西方社会对婚外关系顶多持宽容、但从不持赞赏态度。而中国如今与此不同,有情妇成了地位的象征,成了有钱人或有权人相互炫耀攀比的标志。特别是各类时尚娱乐屏幕版画或网站,都以此津津乐道,少有遣责的声音。一个社会这样任其发展,人们的伦理观、价值观、生活观、家庭观都将出现严重扭曲,长此以往,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虽然2001年中国妇联倡议通过了所谓的反二奶法。该法正式把重婚列为惩罚范围,并承认妻子有索取生活费和损失费的权利,但在一个金钱流向和司法体系都不透明的国家,法律并不可信也无法保障广大受伤害的群体。
包二奶养情人最早普遍出现在香港人或台湾人中间,渐渐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扩播,如今己在全国各地泛滥,特别是有钱人或有权人更是乐此不疲,看看这些年被查处的大小贪官包养了越来越多的“二奶”和“情人”,就不难理解习主席为何要在春节团拜会上呼吁重视家庭建设,因为这种乱象显然有悖和谐社会的基本宗旨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德。
第五篇:习主席系列谈话心得体会
习主席系列谈话心得体会
应形势与政策5课程的要求,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学习习主席系列讲话的精神,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一起通过图书馆馆藏资源,电脑的辅助搜索作用,还有同学间的相互交流系列的学习了习主席的讲话内容,使我们对习总的系列谈话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加深了我们对同学间交流的重视,思想和文化的火花是通过交流和沟通碰撞出来的。
在习总系列谈话总我对《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比较感兴趣,总书记在会上的旁征博引还有精彩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会上,总书记首先用中国儒家大师孔子的名言开门见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赢得大家的欢呼,这次会议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也正应了21世纪的主题——和平与发展,21世纪的前夕,世界格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科索沃战争,无一不对世界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厌倦了战争与流离,战争对人类文明,人民生活的破坏是巨大的。所以到了21世纪发展与和平的呼声才越来越高涨。习总主要讲解了关于如何 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并认为应该注重坚持四个原则。
接下来谈谈我对这四个坚持的见解,第一,坚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发展历程与轨迹,所以每个国家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差异性与特性。文明之间应该是互相包容的,每个国家的文明都不能以吞并别的文明来扩大自己的文明分布区,文明不是以接受的人数来计算的,而是以文明的内涵与深度来区分的。建国初期,中国提出的百家齐放,百花争鸣的“双百方针”就讲究思想与文明间的相互碰撞,交流,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这个借用到文明与文明之间来同样适合,世界正式由于存在不同的多样化文明,才使得世界看起来那么的有生机,活力,充满着发展,创造。第二,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发展,内涵,民族精神,文化都应该有文明支撑,如果一个民族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文明,失去了文明,那么这个民族就失去了精神支撑,白嫩的毫无生机,麻木。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懂得尊重自己的文明,不断发展,创造。同样的是,我们还应该尊重他人的文明,不以文明自傲,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就像民族之间都是平等的,对于少数民族还更应该重点加以保护,保护它的民族,文明不至于流失,淹没。第三,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人类应该懂得学习借鉴的作用,借鉴学习可以使文明补充营养,丰富思想,加深内涵,赶上时代的步伐。第四,科学对待文化传统。在对待文明的文明上不能盲目,要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对待文明,我们要善于把我们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等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脱离实际,脱离历史。
讲话的结尾习总用“温故而知新”来做结尾,我们应该体会到习总的良苦用心啊。
总而言之,这次学校习总系列讲话使我受益匪浅。
姓名: 王志辉
学号: 2012102747
班级: 12土木2班建工方向